Quantcast
Channel: 心意太极阴阳八盘-颜紫元
Viewing all 692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转载]国人不敢面对的历史: 唐朝是突厥在中国建立的朝代

$
0
0


国人不敢面对的历史:

唐朝是突厥在中国建立的朝代

 

 

 

 

 很多人误以为唐朝是汉人建立的朝代,历史上经常把唐朝跟汉朝并称“汉唐”,这容易让历史知识欠缺的人产生误解,尤其是在民族问题上。

  那么唐朝是农耕民族汉人建立的吗?答案绝对是否定的,历史资料证明:唐朝建立者的民族属性毫无疑问是胡人(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外国人的称呼),即李 唐王朝的统治者是游牧民族的后代。一言以蔽之,唐朝是由游牧民族建立的、经过高度汉化、但是仍保留民族特色的朝代。——这一点唐和辽相似。

  一、唐王朝统治者家族的血统

  唐王朝的血统已经清楚显示出他们属于突厥阿尔泰游牧民族。当然这里说的突厥人是当时北亚蒙古人种、信仰萨满的突厥,也就是后世蒙古人的前身,而并不是 现在伊斯兰化且长相波斯化的那些突厥旁支。唐高祖李渊的七世祖名叫李暠,就是晋末张掖地区(月氏故地)西凉国的“凉武昭王”。西凉国是“鲜卑秃发”,后为 南匈奴单于沮渠蒙逊吞并。

  《魏书·列传》记载,西凉灭后李暠的后裔李翻投奔了阿尔泰山的柔然,曰:

  “翻,字士举(休屠),小字武疆(无者),奔伊吾(阿尔泰山),臣于蠕蠕(柔然汗国)。

  李翻的儿子后来投奔了拓跋北魏,为“镇西大将军”,从此在北魏一朝“大享名器,世业不殒”,世袭贵族名号。

  唐高祖李渊的祖父名叫李虎是西魏“八柱国”之一,另有“唐国公”称号。西魏的“八柱国”与后世努尔哈赤的“八和硕”有一样的文化内涵。

  史载李虎娶妻“独孤氏”,独孤是西魏鲜卑帝族。李渊的皇后即李世民的生母也来自鲜卑,史称“窦皇后”。李世民也娶妻鲜卑,称“长孙氏”。唐帝室难觅一丝汉民族血缘成份。

  李渊起兵并非一人,这是与突厥始毕可汗联手干的。当时始毕可汗与李渊是君臣关系,他们可能还有血缘关系。史载李渊与始毕可汗有约,曰:“若入长安,民 众土地入唐公,金玉缯帛皆可汗有之”。他们联手内侵,遵循着匈奴以来结盟南下的传统。由于有突厥可汗的武力撑腰,李渊顺利取得关中重地,突厥则满载而归。

  二、唐太宗李世民会说突厥语

  唐太宗李世民会说突厥语是明白无误的。史书记载,唐高祖李渊时突厥颉利可汗率军攻入渭水便桥,秦王李世民迎战。在桥边李世民屏退左右,单独一人“与颉 利可汗隔津而语,责以负约”。“太宗独与颉利临水交言,麾诸军却而阵焉”(《旧唐书》)。其时李世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还有诱之以利,于是突厥人抽身引 退,并相约几天后便桥再会。其后他们如约而至,“刑白马,与颉利同盟于便桥之上”。

  李世民说突厥语明矣,否则怎么可能“临水交言”呢?他们是完全的同类,他们说同样的语言,有同样的行为方式,有同样的文化背景。《隋唐嘉话》说,单雄 信曾呼李世民之弟李元吉为“胡儿”,李元吉小字亦叫三胡;《旧唐书》也说,李渊曾孙滕王李涉“状貌类胡”,就是说其状貌类同胡人。

  史载突厥薛举可汗及部下常与李世民共同围猎,“太宗与之游猎驰射,无所间然”,于是突厥部众“咸愿效死”。如果李世民平时说汉语就不可能出现“无所间然”的情况。李世民频频狩猎,“狩与尧山”,“狩与岐山”,“狩与骊山”,不绝于史,这显然是游牧民族的生存方式。

  李世民策划宫廷政变,杀了哥哥太子李建成,夺得皇位,史称“玄武门事变”。参与事变的五个主谋人物的姓名,也明白地显示出民族背景:

  长孙无忌,此人是后魏献帝之兄的后代,与李世民祖先一样也是世袭“柱国”,原姓拓拔,后改姓长孙,长孙无忌是唐太宗长孙皇后之兄。

  房玄龄,此人是后魏镇远将军的后代,与长孙皇后是同宗。

  尉迟敬德原为突厥一骁将,善骑射,后来归降了李世民,成心腹。

  屈突通,原为突厥将领,以勇武著称,后归降李世民,啜是“矢”的注音异写,一种贵族称号。

  秦叔宝,此人悍勇异常,自称“不习文法”,可能一个汉字也不识,一句汉语也不懂。

  《阙特勤碑》中有这样的话:“突厥的伯克们听命了可汗,为之征战了50年,向东征战到日出之地,直到靺鞨可汗之国,向西征战到铁门,降服了那里的所有国家”。从另一个角度证明唐太宗依靠的是草原民族的军事力量,在突厥人看来唐皇帝不过是入主汉人的突厥可汗。

  当李世民还是秦王之时,他就与突厥贵族结为兄弟了,如突厥突利可汗(始毕可汗之子,颉利可汗之侄),西突厥大渡(鞑靼)可汗,都是李世民的“安答” (蒙古语“兄弟”的读音),这些可汗死讯传来之时,太宗都为之摆朝举哀。如果李世民不是突厥人就不会与之结拜,这是由游牧文化的特质决定了的。

  三、唐朝为什么如此开放?

  唐朝为什么显得比较开放?这跟唐朝建立者的民族成分有很大的关系。

  史书记载唐王室屡现“乱伦”之象,太宗死后唐高宗便把太宗的美妾武则天拥为己有了。所谓“乱伦”是后人的说法,在唐高宗看来并无此嫌疑,“妻其后母” 是游牧民族的古老习俗,对于突厥出生的唐王室来说不存在道德障碍,乃是一种很自然的事。游牧民族自古没有守寡的传统,故唐代公主再嫁也多。只是到了后来, 日益汉化之后,他们才会竭力去回避和掩饰祖先的历史。武则天的故事与清初皇太后下嫁多尔衮类似,在当事人看来并无不妥,完全符合风俗习惯。

  李世民有废太子名叫“承乾”,史载他学胡人椎髻,说胡语,吃胡食,爱慕突厥狼头纛,甚至不愿过宫廷生活,喜欢去草原游牧,结果被废黜。同样的事情北魏 也发生了,魏孝文帝太子元恂留恋草原竟不愿南下,被迫南下后又擅自北上,孝文帝大怒,把他废为庶人。两个太子的行为已经清楚地反映出他们的民族背景。

  我们看到唐初的“刺史”(地方军政首领)为清一色的突厥人,并且都是世袭,那是游牧民族固有的氏族军事组织的影子,与辽金时代的“探马赤军”蒙元时代的“达鲁花赤”非常相似,这种军事制度并不来农耕文化。

  唐太宗的身份首先是突厥可汗,其次才是中原人的皇帝,两者主次分明,就像忽必烈首先是蒙古的大汗,其次才是中国的皇帝一样。

  唐太宗昭陵有14个蕃王石像,唐高宗乾陵有61个,这种立蕃王石像的葬制不是汉民族固有的葬制,那是突厥墓前立杀人石习俗延续。突厥可汗墓前立杀人石 代表他生前杀死的敌方酋长。《阙特勤碑》有这样的话:“我为我父可汗立了杀人石,以无者可汗石列其首”。唐太宗立蕃王石像是对古老游牧文化的认同和传承。

  《阙特勤碑》把“唐人”视作自己的远房兄弟,告诫突厥子孙引以为戒,不要去走唐人的汉化之路,这从另一角度反映出他们存在血缘认同。而《阙特勤碑》的 立碑者竟是唐朝皇帝,汉文碑文竟是唐玄宗所撰,又进一步说明了这个问题,碑文中有“结为父子”之语,如果没有对突厥的认同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

  正因为唐朝皇帝是突厥血统,他们才会以极开放的心态面对中亚的游牧民族国家,他们的眼光不局限于中原,他们有兴趣去开拓广阔的东北和西北,那里自古以来都是他们的活动区域。

  我们看到唐朝与游牧民族交往的那种深度和广度是汉民族创建的朝代从未有过的,因为统治者的血缘对其基本国策必然产生深远的影响,唐朝皇帝的游牧民族血 缘正是唐代开放大气的深层原因。历史上中国人一直在回避唐朝皇帝的血统来源,因为不愿看到大唐盛世与胡人的关系。当我们以此去阅读和思考《旧唐书》的时 候,许多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

摘自加拿大华人网风云历史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从历史上真正的张三丰到紫元已经多少代了?   颜紫元

$
0
0

历史上真正的张三丰祖师于元惠宗三年九月二十二日(公元1366)去世,及其弟子邱元靖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去世,都是有记载的。

宋书铭为宋远桥17世孙,宋书铭的年龄比陈氏16世陈鑫年龄略小十余岁,故可知宋远桥也为明初人,同陈氏1世陈卜。

而宋远桥的老师是张三丰弟子“麸子李”,故可知张三丰十三势软手第一代弟子约早陈卜、宋远桥一世,换而言之,从张三丰到明初第一代移民已为三代。

由陈鑫在其“辨拳论”里记载的“前明汾州府汾河小王庄人王氏”王公悦(山西人的发音被河南、河北人听成是“王宗岳”,详见紫元赴该小王庄对王氏家谱考的相关文章)是王氏明初移民第七世祖,而王氏得在该村中“观庙”的、来自云南云游道人父女俩传授“张三丰十三势太极软手”。

因此,从元末张三丰老年创十三势太极拳(张祖师根据当时因元廷禁止持有兵器、禁止角抵后而由民间人士创成的“宋太祖32势长拳”,结合自己练剑、内功等体会而创十三势太极拳)到云南云游道人已经传了七、八代,除了宋远桥外,这七、八代主要在道门里传承,道门中有言祖不言师的传统,所以这其中有几代人历史上并未记载(颇同明万历年间创醉八仙拳、剑的道人武玄一样)。王公悦是民间人士,但同时具有道人的特征。

王氏家谱载,王公悦有亲兄弟王公素,而王公悦无妻无子,说明他学了云南云游道人传的十三势软手(太极拳)后,已经是道家人物了。难怪他会与通背拳创始人董成老道交流,并传太极宫博公道长、董秉乾老道,当然还有民间人士蒋发。

王公悦是王氏七世祖,十三势软手太极第九代宗师,博公道长、董秉乾老道、蒋发是第十代宗师,李春茂、李仲、李信、陈奏庭、邢西怀是第十一代宗师,其中蒋发是蒋氏明初移民八世祖,李仲、李信、陈奏庭、邢西怀也是李氏、陈氏、邢氏明初移民第九世祖。

从陈奏庭到陈长兴传了六代,所以陈长兴不仅是陈氏14世孙,也是张三丰十三势软手(太极拳)第十六代宗师(同时是董成通背拳第八代宗师)。

陈长兴传杨露缠传杨班侯传全佑(全佑是杨露缠亲传,但受师命拜在班侯名下,详见紫元相关博文)传吴鉴泉传马岳梁传颜紫元。

所以,从元末张三丰祖师十三势软手太极到紫元已经传了22代。

同样,宋书铭为宋远桥17世孙,是《太极功》19代传人。宋书铭传吴鉴泉传马岳梁传颜紫元(紫元按:因马师部分遗忘,紫元征得马师同意,去向香港太极拳会会长郑天熊先生处重新学来。吴鉴泉传郑荣光传郑天熊,郑天熊兼得齐敏轩传。齐敏轩父亲是齐格臣,齐格臣是全佑的入室弟子,是吴鉴泉的师兄弟,也得宋书铭传《太极功》。)

因此,从元末张三丰祖师《太极功》到紫元也已经传了22代。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转:沧州网--贾氏青萍剑

$
0
0

青萍剑术,传有百余年。青萍,最初是古代剑器名称。东汉陈琳在《谷东阿五笺》中写道:“君侯体高世之才,秉青萍、干将之器。”传说主要有三个分支,即袁氏青萍剑、杨氏青萍剑和贾氏青萍剑。青萍剑术始于清,是江西龙虎山天师府姓潘道号元圭的老法师首创。清道光年间,青青剑第四代传人杨鄂林(第二代传人是山东沂水县孟皎华,第三代传人是济南府临邑县冯希炀)将剑法首传河北盐山县卦村镇(今河北省黄骅县)贾云鹤。贾云鹤精习剑法,行侠仗义,扶危济贫,使青萍剑法声名远扬。贾云鹤将剑法传胞弟贾灵泉,亲表兄弟刘文石。贾灵泉传子贾耀亭。刘文石传马云樵。马云樵苦练剑法,深得其中奥妙,曾护卫清尚书李荫墀督学江南,纵横数千里,搏击甚多,未遇敌手。马云樵回乡后,倾心指教贾耀亭,使贾耀亭的剑法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经三代长期演练实战,使青萍剑不断发展、补充,形成了独具风格和六蹚(也叫六趟、六路;现仅见每路六十招式,合计三百六十五式之青萍剑法)三百七十三招式贾氏青萍剑

 

贾氏青萍剑全部套路六蹚七十三招式,结构严密紧凑,手眼身法配合恰当,习练时刚柔相济,虚实相应,起伏转折,蹿跨跳跃,巧妙迂回,对身体锻炼比较全面。此剑包括击、格、刺、洗、斩、抹、剁、削、勒、截、盖、撩、拨、扫、砍、磋、扑、掠、扎、拖、钩、劈、提、搅、钻、冲、点、诱、引、托、撇、绞、逗、滚等三十六技击运用法,并有上中下三盘的姿势与动作,内容十分丰富。

剑路中既有取捷径迫敌之招,又有破擒拿、危中致胜之道。剑多连用,肖一剑为后一剑设伏,后一剑奏前一剑之功。剑出虚实不定,欲左先右,欲右先左,出奇制胜。剑通阴阳,上一剑为阳,下一剑为阴,阴阳交炽,反正相扣,变化无穷,神出鬼没。

此剑最突出的特点是,招数多,少重势,无花招舞姿,剑路近捷。每招每式都有实战价值,格斗中走最捷便的路线,注重于对方腕内二三寸,突出体现了以近取胜的特长。

另一特点是,每一招式都有一个形象雅致的名称。如迎风挥扇,横扫千军,灵猫扑鼠,双蛇出洞,回马插花,青龙摆尾,雪里寻梅,百鸟朝凤,玉虎旋风,童子抱琴等。

贾氏青萍剑既可每蹚单练,亦可一气呵成。它虽招式繁多,但多而不滥,不杂,每一蹚都有自己突出的特点,练起来有如苍龙搅海,猛虎下山,拨云见日,别开洞天之感;更有蜻蜓点水,风浪跃鲤,长虹饮涧,渊中求珠之妙,对陶冶情操,增强体质,提高攻防能力可谓善莫大焉!不愧为剑术中的一枝奇葩。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转载]引用 揭开东北解放的真实面纱【转载】

$
0
0

引用 揭开东北解放的真实面纱



 

 

作者:颜昌海 


六十余年来,中国人一直被灌输百万苏联红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歼灭数十万日本关东军“解放”东北的说法。但是,历史真相却并不是如此。


1945年8月9日在德国法西斯失败3个月以后,苏联红军三个方面军,包括十一个合成集团军、一个坦克集团军、三个空军集团军和一个战役集群。内有80个师,2个坦克师、2个摩托化师,另配属40个机械化旅和坦克旅,总共157万7725人,26137门火炮和迫击炮,5556辆坦克和自行火炮,3446架飞机。按照中国大陆官方的宣传,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的攻势,这股力量席卷中国的东北三省,把盘踞在此地的日本关东军一举歼灭。


在中国大陆六十余年来的历史教科书中,苏联入侵中国东北的地位都和美国投掷原子弹并列,定性为压垮日本,迫其投降的最后一根稻草。但如果重新翻开史料,重新审视这段历史就会发现,这场声势浩大的攻势并没有中国大陆官方教科书里说的如此威风。150万精锐苏军面对的只是60余万缺乏武器装备,新组建的日军,并非传说中的大日本帝国陆军主力。但直到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投降之时,苏联人并没有击垮日军的抵抗,甚至没有摸到日军在东北地区的核心防线;这场战役双方伤亡相当,在计算战果的时候,苏联人更是将战后投降的整建制日军也计算入内,如果在8月16日关东军司令部遵照日本天皇指令下达投降令后放下武器的数十万关东军算是战役战俘的话,那么在关内向中国军队投降的128万日军,也可以说是中国军队在大反攻当中俘虏的了。 


1941年4月13日,斯大林和莫洛托夫代表苏俄承认满洲国独立签字仪式
 

其实,当年苏联在中国人民饱受人本侵略的日子里,却和日本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1945年8月8日深夜,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接见了苦等已久的日本驻苏联大使佐藤尚武,向他递交了苏联与日本处于战争状态的宣战书。


日本上下对苏联的宣战极其愤慨,这种愤怒,要追溯到1941年4月13日,日苏两国签订的《日苏中立条约》。该条约规定双方尊重对方领土完整,互不侵犯;缔约一方受到第三国攻击,保持中立等内容。这份条约规定直到1946年4月失效,同时在其失效前一年,如某方不提出取消,则自动延长五年。


战争的形势进入1945年,德日意轴心国已经日薄西山,这份中立条约对于日本一下子变得重要起来。但苏共从来不守承诺,昔日的“友好”在利益面前算不了什么。4月5日,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通知佐藤大使,苏联将不延长日苏中立条约。也就是说这个条约将在1946年4月到期失效。按理说,虽然条约没有延长,但至少可以保证双方在1946年以前相安无事。只是1945年2月美英苏秘密进行的雅尔塔会议,确定了苏联在德国投降三个月后对日宣战的原则。雅尔塔会议上苏联承诺欧战结束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但趁火打劫的提出条件——大连商港国际化,苏联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苏联参与经营东北的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对于苏联而言,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所谓条约屁都不值。


这时,战略上极其被动的日本还妄想着通过苏联与盟国斡旋,达到体面和平,双方甚至从6月3日开始进行了接触。但苏联早已确定了出兵中国东北的决定,一方面在与日本虚与逶迤,另一方面通过西伯利亚铁路将大量的兵力与装备物资运往远东。7月26日的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日本人一方面表面上保持高傲的姿态,对此置之不理;另一方面却仍然在莫斯科做着外交努力。


                                     

结果日本人等来了苏联宣战。服部卓四郎在《大东亚战争全史》中这样写到:“日本的战争指挥领导人都在翘首等待预定于8月8日子夜佐藤大使同莫洛托夫外长的会谈结果。——苏联方面的答复是:宣战!真是啼笑皆非,令人震惊。过去历时约两个月,拼死拼活进行的外交努力,结果不仅全成泡影,而且得到的是以铁锤代替了答复。”苏联撕毁了还有大半年到期的《日苏中立条约》,150余万大军趁火打劫式的冲入了中国东北。


开战时老关东军已调回日本参加本土防卫,关东军在7月征召25万侨民组成新关东军。关东军到了1945年上半年,实际上已经成了空架子,多达20个师团被抽调到其他战区,其中大部分调回日本准备参加预期中的本土防卫战。此时关东军拥有1945年2月编组的八个师团,1944年新建的4个师团,由关内调来的4个师团(第39、63、59、117师团),这十六个师团组成了关东军的主力。到了战争临近的7月份,关东军还在极力扩军,征召25万在东北的日本侨民编成1个军司令部,八个师团、七个独立混成旅团、一个坦克旅团、五个炮兵联队和若干其他部队。但由以上日军的扩编可以看出,关东军八成的部队是1944年以后编成,没有作战经验的新部队。到了开战前,关东军纸面上拥有24个师团又9个独立混成旅团以及部分边境守备队等57万人,如果算整个苏军在远东的作战地域,则还要包括日本海军的镇海警备府(釜山)下属之旅顺方面特别根据地队和元山方面特别根据地队2万人和日本陆军第五方面军在南库页岛千岛群岛的约9万人,在远东战役全部作战地域日本陆海军约68万人,其中关东军57万(包括在北朝鲜的6万)。服部卓四郎认为,这支看似人数众多的关东军,缺野炮400门,机枪236挺,掷弹筒4900支,约10万把刺刀。如果从编制上看大约缺半个师团的机枪,10个师团的掷弹筒和11个师团的野战炮,但也有说法是日军师团大部分是在7月才开始征集侨民组成的,战争在8月就爆发了,所以还没来得及装备,所以武器不满编。


苏军红军占领旅顺

                                     

全部战斗力不过相当于关东军的巅峰时期的八个半师团。日本大本营自己知道自己的底细,在战事临近时对东北的防御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5月30日大本营陆军部下达新的对苏作战要点,将原先歼敌于边境地带的战略,调整为确保以通化为中心的满洲东南三角地区,即以沈阳到图门的“京图线”铁路以南与沈阳到大连的“连京线”铁路以东要地,以这两条铁路构成第二道绝对防卫圈。通化作为整个防御计划的核心要点。这个新作战指针非常明确,就是以日本本土决战为根本方针,不拘泥于边境争夺,以满洲与朝鲜为整体,进行全面持久的战争。


苏联入侵东北的远东战役是在递交宣战书的8月8日零时(莫斯科时间)同时开始的。远东苏军分成后贝加尔、远东第一和远东第二等三个方面军。后贝加尔方面军从蒙古越过大兴安岭进攻大连旅顺、长春沈阳山海关等地。另外在张家口承德、海拉尔齐齐哈尔两方向实行辅助进攻。


远东第一方面军从太平洋方向进攻牡丹江、吉林、哈尔滨。


远东第二方面军从松花江姚河方向突破边境堡垒地域,进攻哈尔滨。


日军在5月底的战略调整让苏联各路军队没有受到太大的抵抗。后贝加尔方面军的第17集团军在8月9日这天推进了70公里,到达内蒙古赤峰地区;第39集团军迂回了哈伦阿尔山筑垒地域,前进了60公里;近卫坦克第6集团军向长春方向推进了150公里。但苏联方面承认,并没有遇到日军主力,“日军第3方面军主力配置在满洲纵深的长春和沈阳两地域内。由于这一情况,更主要是由于苏军行动坚决,苏军才得以迅速推进。”(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第十一卷,P381,阿奇卡索夫,普洛特尼科夫主编,苏联)


 苏联红军开进东北,受到当地百姓的欢迎

                                      

其他两个方面军上演了相同的故事,留下部分部队围攻日军边境的筑垒地域,其他部队向纵深切入,一路顺风顺水,基本没有遇到激烈的抵抗。苏联人最大的敌人是道路、河流、气候以及后勤。


他们当面的日军全部撤退了,第44军除了第107师团在撤退过程中遭受较大损失之外,117与63师团分别安全撤到了长春和沈阳。8月14日,后贝加尔方面军的装甲前锋攻占了洮南,长春西北约200多公里的地方。39集团军下属的坦克44旅在这天攻占了索伦,他们缺乏油料只能停了下来。


远东第一方面军行动很不顺利,被绥芬河、密山、东宁、东兴等边境筑垒地域阻挡,直到12日才越过这些要塞摸到了牡丹江的边上。日军一直在依靠边境筑垒和城镇进行抵抗,苏联人直到8月13日中午时分才由步兵26军的先遣队开始了对牡丹江市的攻击。日军在此集结了126、135两个师团,他们在牡丹江以西十公里的掖河山构筑阵地,抵抗苏军的进攻。直到8月15日结束时,这个城市仍没被占领,两个师团按照命令在这一天撤往牡丹江西方约50公里的横道河子,并与17日抵达。远东第二集团军的辅助进攻显得十分顺利,独立步兵第5军在8月14日进入了宝清,红旗第二军8月15日抵达孙吴附近,展开对日军123师团的进攻准备。事实上这个方向日军只有一个师团两个旅团,兵力十分薄弱,独立第5军甚至只是在无人地带行军。


在8月15日,也就是日本天皇发布无条件投降诏书时,远东战役的战线大致从西到东是,克什克腾旗(赤峰西北约150公里)——突泉——洮南——兴安盟——海拉尔——孙吴——宝清——林口——牡丹江。


由以上8月15日的战线可以看出,虽然苏军号称各条战线高歌猛进,但到了此时,东北包括齐齐哈尔、哈尔滨、牡丹江、长春、沈阳、通辽等在内的所有大城市均没有被苏军占领。包括海拉尔、索伦、富锦、佳木斯、绥芬河、东宁和牡丹江等的边境筑垒地域和枢纽地区都进行了顽强的守备。这点也得到了苏联的承认。而日军只有9个师团2个独立旅团的部分部队与苏军发生了交火,其中只有第107、124、126、135师团以及边境警备队遭受了重创。


也就是说到了日本宣布投降之日为止,关东军主力犹在。


苏联士兵以战利品的名义大量拆卸东北工业设备 

                                    

其实就在8月9日苏联开始远东战役时,日本帝国已经在寻求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天皇裕仁认为“敌人既然已经使用了这种武器(指美军对日本投下了原子弹),继续进行战争越发不可能了。”而在第二天召开御前会议,天皇裕仁斥责了日本陆海军统帅部的继续战争主张,指示无条件投降。日本内阁随即于10日上午7时13分通过瑞典向盟国发出“和平”照会,坦言准备投降,只要求保留天皇。此时不过是苏联入侵中国东北的远东战役开始一天之后。


其后便是一系列盟国与日本之间的电文往来,直到8月15日,天皇播放无条件投降文告,日本统帅部早就把东北的战争抛之脑后了。


关东军在8月16日下午4时接到了日本大本营关于全体陆海军部队投降的命令。关东军司令部立刻向各部队传达,同时向苏联方面请求停止战斗,并于17日派出关东军参谋长前往哈尔滨与当地苏联总领馆提出停战交涉。苏军总参谋部发布声明称,天皇的投降通告只是一般投降书,以日军还在抵抗为由,继续战争。远东苏军总司令回复关东军,“建议从8月20日12时起在整个战线停止对苏军的一切战斗行动,缴械投降。”


苏联为了占领更多的地方,竟然出现了拒绝立刻接受投降。


实际上到8月18日,除了部分失去联系的边境堡垒,大部分地段上的日军已经开始投降。8月19日,以空降兵对长春和沈阳进行占领。


但即使到了8月20日12时,东北的战争仍未结束,日军与外界失去的联系虎头、东宁等要塞仍在抵抗。虎头要塞坚持到8月26日才被攻克,1400名日军除少数之外全军覆没,苏军伤亡数量相当。东宁要塞坚持到8月28日仍然屹立不动,关东军派人前来宣读投降命令劝降,日本守军才最后投降,此时离开战已经过去了19天。日本统计己方伤亡4万人,苏联统计己方伤亡3.6万人


1945至1946年,苏联红军强奸了近三十万东北妇女。

 

远东战役的结局是,苏联声称俘虏日军59万4000人,击毙83737人,缴获了坦克686辆、飞机861架、各种火炮1836门、自行火炮15门、机枪13099挺、步枪约30万支、迫击炮掷弹筒2474门,其他还有大量军用物资。对此日本方面并不赞同,日方战后统计远东战役阵亡和负伤约4万人,日本当局认为运到苏联的日本人总数是57万5000名,另外还有731等部队撤回日本,苏军还将一批老弱日军就地释放,并没带往西伯利亚。


日本战败投降的主要原因是曾经强大的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已被美军全歼,日本已无法从海外获得任何石油,钢铁等战争必需品,而日本本土,特别是军工工业又遭到美军燃烧弹攻城和原子弹暴击。在被美军水雷封锁的列岛上日本已无法将战争继续下去。所以日本才接受了战败的结果。苏军去东北只是去趁火打劫的。


如果说苏军还歼灭了部分因失去联系不缴械的日军,那中国军队也在8月15日后也曾与少量日军有过交火。日本临时拼凑的数十万关东军,也是依据天皇命令缴械,不能算苏军在远东战役的战俘。如果把这些算作苏军的战俘,那么也可以说,国军在8月15日当天就消灭了至少100万日军。


按战争史研究惯例,战果应指在作战中导致敌方伤亡、俘虏与投降者,而不包括因国家战败而成建制投降者。


苏联军队在8月15日天皇宣布投降、关东军放下武器以前,在东北战场没有攻克任何一座大中型城市,甚至连日军的主阵地都还没有接近,苏军主力还在和边境日军守备队打转转。这就是所谓“苏联解放东北”的真相。

来源:石耕显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紫元开始抱着满月的儿子练心意六合童子功  颜紫元

$
0
0

小儿子禹宪刚满月,紫元便迫不及待地每晚抱着满月的儿子开始盘起心意六合拳中的秘传功夫“童子功”。


该“童子功”与在其他门派中流传的“童子功”完全不同,是在婴儿时就由父亲或师父抱在怀里盘练,在秘传心意六合拳谱上有记载,但未说具体盘法,有机会紫元会作详细介绍。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转载]惊艳 ! 玉美人

[转载]《辩护人》:一部韩国民主转型的血泪史

$
0
0

/羽戈

 

韩国电影《辩护人》盛极一时。在韩国,上映70 天,累计观影人次达 11367698 名,位列韩国电影史上第八。传入中国,激起泪奔如潮,完全湮没了语言、族群与国界的隔阂。

 

我看此片,几度落泪。时至午夜,天地俱寂,远方与希望,隐藏在巨大而静默的黑暗之中。触景生情,随手写道:如果你是法律人,一定要去看《辩护人》,不论你是律师,是法官,是检察官,是警察,是最普通的法务人员,你会在电影当中找到自己,并在现实当中找到方向。如果你不是法律人,希望你去看《辩护人》,不论你是父亲,是母亲,是丈夫,是妻子,是儿女,当你的身边出现了宋佑硕式的律师,请理解他,支持他,善待他。

 

电影的主角宋佑硕律师,原型是韩国第16任总统、后来跳崖自杀身亡的卢武铉。因此片中的每一幕,都浓缩了韩国民主转型的血泪史。韩国人为之涕泗横流,缘于电影触痛了他们的历史伤口。中国人哭什么?国家的转型( 民主转型 ) 与人民的转型 (公民转型 ) ,两者相互成就,最好同步发生。最起码,人民的转型不能迟于国家的转型,人民无法崛起,国家便无法彻底翻身。

 

宋佑硕从商务律师转型为政治领袖,正对应韩国在 1980 年代的天翻地覆。《辩护人》的主题,即以宋佑硕的转型,呈现韩国的转型,以宋佑硕的精神历程,呈现韩国民主化的崎岖血路。宋佑硕从逃避政治,两耳不闻民主的呐喊,到纵身跳入政治之河,中流击水,历史背景是1981 年的釜林事件。如电影所示,这是一起冤案,出自全斗焕军事独裁政府的捏造。釜山地区的大学生及大学出身的活动家共 22 名青年,被指传阅危险书籍,并在戒严的情况之下进行非法聚会,涉嫌违反《国家安全法》、《反共法》、《集会示威法》等,遭到拘留处理。

 

片中的朴镇宇,即这 22 名青年之一。这大抵便是我们常言的敏感案件,律师一般都不愿接手,唯恐引火烧身。宋佑硕代理此案,担任朴镇宇的律师,第一个原因是为了报答当年朴镇宇的母亲对他的一饭之恩,他虽犬儒,却非无情,朴镇宇被捕之后,朴母绝望的哀求令他肝肠寸断,寝食难安;第二个原因在于,对此案介入愈深,他愈发意识到,这个国家的政治何其专横,法律何其沉沦,此前他似乎不知( 到底是不能知,还是不想知呢 )政治犯,不知非法拘禁,不知刑讯逼供,不知此案的审判形同走过场……

 

如果第一个原因,可以归结为报恩,第二个原因,可以归结为义愤,那么第三个原因,不妨归结为责任与义务。宋佑硕接手此案,他的助手竭力反对,理由十分生动:宋律师面前的八字豁然开朗,使劲踩油门都不够,怎么能踩刹车呢?宋佑硕答道:想让我的孩子们不要生活在因这种荒唐的事踩刹车的时代。这是一个父亲的责任与义务。

 

作为律师,他坚信朴镇宇无罪,无罪就要收到无罪的判决,为了这一结果,他不惜把自己安稳的人生一脚踹了,这是一个法律人的责任与义务。基于义愤的抗争,也许慷慨激昂;基于义务的抗争,方能坚忍一心。记得一位智者说过:专制最邪恶的地方,不是剥夺了你的自由,而是豁免了你的责任与务。何谓责任,何谓义务?譬如说:当不义写入法律,反抗就是义务;当独裁成为事实,革命就是义务。丧失了自由,你只能成为奴隶,忘却了责任与义务,你将永远成为奴隶。自由被剥夺已经十分可怕,更可怕的是,我们忘记了什么是自由,忘记了捍卫自由、反抗专制,人人有责。律师的义务,在于守护法律。

 

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商务律师的宋佑硕不该被苛责,他虽以赚钱为己任,却不曾违法乱纪,不曾勾兑法官,不曾欺诈客户。甚至不能说,代理釜林事件的宋律师,一定比代理税务案件的宋律师高尚,单论律师的职业伦理,二者并无高下之分,至少我们不可拿后者批判前者。只能说,相比商务律师宋佑硕,人权律师宋佑硕更有资格回答这些问题:律师何以为律师,什么是律师的义务,什么是律师的尊严。成为朴镇宇的辩护律师之后,他才发现他所处身的司法环境之黑暗,法庭之上,他像一头愤怒的狮子,孑然一身,孤独战斗,法官、检察官,以及坐在他身边的律师搭档,都不是他的同道。

 

问题由此浮现:在一个充满了恶法甚至无法的国度,律师何为,法律人何为?与恶法的斗争,最能考验一位律师的智慧和勇气。你可以承认恶法亦法,更必须指出恶法亦恶,直指其恶,这是勇气;依法搏击,这是智慧。譬如你拿《国家安全法》来搪塞,我便以《宪法》、《刑事诉讼法》来反击。假如对方一举撕破了恶法的遮羞布,将政治系统切入无法状态,宋佑硕只能上街了:当国民无法行使法律权利的时候,作为法律人,我更应该走在最前面,这才是真正的法律人的义务。

 

一个宋佑硕,只能是孤胆英雄,无法改写法治的悲剧;一万个宋佑硕,同心协力,才能成就法治的伟业。宋佑硕代理釜林事件,有前辈律师的指引,有记者同学的义助,有旁观了暴行的军医中尉弃暗投明,挺身作证,还有他的那位搭档,小丑模样的事务长,我本以为,当宋佑硕的律师事务所遭难,他会选择背叛,这更符合我们亲见的残酷现实;不想他能坚守到底,帮助宋律师收拾一片狼藉的残局。

 

就连那位惯于枉法的李法官,并非天良丧尽,被迫做出冤屈的判决过后,他答应两年内将朴镇宇等青年全部假释出来。电影最后一幕,当宋佑硕站在被告席上,釜山142 名律师,共有 99 人出庭为他辩护。这构成了《辩护人》的高潮。同为律师,宋佑硕在支撑法治的上限,那 99 人则在抬高法治的下限。两者都不可或缺。

 

《辩护人》终结于宋佑硕含泪的微笑。一身白衣胜雪的他,输了自由,却赢了正义,输了现在,却赢了未来。只是在我看来,这悲壮一幕的意味不止于此。宋佑硕的原型卢武铉,从律师到总统,最后深陷贿赂门,跳崖自尽,未尝不是以死明志,自证清白。

 

堪比卢武铉的陈水扁,同样被指贪渎,至今坐困囹圄。对于这般惨淡的结局,以及卢、陈之流的功罪,笑与泪,如何评说?我们原是韩国民主史的局外人,《辩护人》却超越了泾渭分明的国境线,使我们成为与宋佑硕同呼吸共命运的局中人,我们欢悦于宋佑硕的欢悦,我们纠结于宋佑硕的纠结,我们激扬于宋佑硕的激扬,我们无力于宋佑硕的无力。

 

事实上,无论宋佑硕,还是枉法的法官、色厉内荏的检察官、自嘲为稻草人的记者,无论釜林事件,还是黑牢、刑讯逼供与政治迫害,在今日中国,皆不乏对应,而且我们所承受的苦难,毋宁更为严重、惨厉。基于此,我们落泪,则不仅为电影,更为电影背后相似的历史与现实——我们尚且无法将历史与现实拍成电影。他们有改变国家的电影,我们有改变电影的国家。”2013 12 18 日,《辩护人》在韩国上映。

 

2014 2 13 日,釜山地方法院对釜林事件二审宣判,改判被告人无罪。此刻,距离一审已经达 33 年之久。

https://ssl.gstatic.com/ui/v1/icons/mail/images/cleardot.gif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转载]论匈奴、突厥、蒙古的关系

$
0
0
原文地址:论匈奴、突厥、蒙古的关系作者:

【摘要】蒙古语和突厥语都源自突厥语,两种语言底层都是相同的,两种语言分化是突厥西迁后的事情,而突厥西迁前的固有词汇,在当代蒙古语和当代土耳其语、乌兹别克语、维吾尔语是共同词汇。

 

匈奴是现代蒙古人和突厥人的共同祖先,匈奴帝国是蒙古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这是基本的历史常识

 

2006年,在法国遗传学家ChristineKeyser-Tracqui的名为"Population origins in Mongolia:genetic structure analysis of ancient and modern DNA"的研究当中,用2300年前的古匈奴贵族尸体与现在蒙古地区的蒙古人群体,以及现代安纳托利亚的土耳其人群体进行的Y染色体、线粒体、常染色体脱氧核糖核酸分析。结果表明,古匈奴和当代蒙古人为延续世系,而现代土耳其人与蒙古人更多的是文化和语言学上的交流而非基因上的交流。

 

匈奴国末期被自然灾害、内斗折磨得逐渐衰败,此时四周长期受匈奴欺辱的鲜卑、汉朝、乌孙、丁零、乌桓热火朝天地进行反攻清算,鲜卑成为攻击匈奴的主力。公元46年,由于鲜卑和其他民族长年地进逼,加上内乱不断灾荒不绝,曾经雄踞朔原的北匈奴被迫败退到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和阿尔泰山地带。其后奄奄一息的北匈奴又屡屡惨败,最后由鲜卑国在匈奴国的原有领土上建立了强大的鲜卑国,60万匈奴人融入鲜卑国,另有一部分匈奴西迁。

 

2007年的另一项名为"Genetic analyses on the affinities between Tuoba Xianbei and Xiongnu populations"的研究中,遗传学者用拓拔鲜卑的mtDNA与匈奴进行对比,结果两者高度吻合,证明匈奴与鲜卑的基因传承关系。

 

突厥也是蒙古人种,高加索相貌是后来混入。所谓游牧民族,就是到处游荡的放牧,今年在中国长城脚下放牧,过几年草场闹鼠灾,蝗灾或其他疫情时,就可能转场去中亚草原了,再过十年中亚草原再闹灾时,可能就转场去东欧草原了,一路掠夺人口,可能一个突厥男人在中国长城下放牧时抢了一个中国女人生一个儿子是纯蒙古人种,在中亚又掠夺了一个波斯女人生一个儿子是欧亚混血,十年后他欧亚混血的儿子在东欧又掠夺了一个俄罗斯女人生个孙子是纯高加索人了,结果一家人蒙古人种,欧亚混血,欧洲人都有,最后没准这个家族后裔就成土耳其人。

 

蒙古语和突厥语都源自突厥语,两种语言底层都是相同的,两种语言分化是突厥西迁后的事情,而突厥西迁前的固有词汇,在当代蒙古语和当代土耳其语、乌兹别克语、维吾尔语是共同词汇

 

中国人说的东胡就是匈奴的另外一种古代名称,中文是两种表达,但是同一群人。原始突厥是匈奴里的北匈奴一支,居住在贝加尔湖西边,属蒙古利亚类型,这个地方是苏武牧羊之地,当时看管苏武的匈奴人就是突厥人,贝加尔湖西岸跟西方人居住地很近,当时属于高加索种人的塞种人游牧地区跟此地接壤,所以突厥人在早期就混入高加索血统很正常,但那个时代突厥还是蒙古利亚人血统为主体的人群。

 

帖木儿时代,蒙古民族刚刚诞生,刚刚脱离了突厥别部概念,而突厥西迁也没多长时间,那个时代的突厥人和蒙古人的关系,有点像今日的新加坡人和中国人的关系,属于亲属的关系。

 

历史上匈奴、突厥、蒙古同波斯的关系远比同中国的关系要密切,匈奴、突厥的领土都是横亘东亚中亚的,当时中亚居民是讲波斯语的粟特人,塞种人等民族,这些民族也农耕民族,有富庶的城市群,匈奴、突厥人在东部边界打中国,在西部边界跟波斯语民族常年战争,并且匈奴经常直接管理中亚的波斯语城邦, 而突厥更直接,突厥人则直接鸠占鹊巢的抢夺了波斯语民族在中亚的城市,进而中亚的突厥人融入了波斯血统成为欧亚混血的穆斯林人群,所以波斯历史书关于匈奴和突厥的记载远比中国历史详细。

 

土耳其人和蒙古人一样,原本也是信奉腾格里和萨满,后来才皈依了真主。阿提拉属于现在的蒙古和土耳其。

 

鞑靼人一名,最早於西元5世纪出现于游牧部族中(见“Otuz Tatar Bodu”,即鞑靼三十部),其活动范围在蒙古东北及贝加尔湖周围一带。鞑靼人使用蒙古语,在蒙古部出现前,塔塔儿(鞑靼)一词代表说蒙古语的部族。13世纪初,这些蒙古突厥游牧民族的不同群体成为蒙古征服者成吉思汗部队的一部分,其后蒙古人与突厥人互相混杂在一起,因而入侵俄罗斯和匈牙利的蒙古军队,就被欧洲人统称为鞑靼人。

 

公元6世纪突厥汗国王族的长相,典型的蒙古人种

 

成吉思汗时代是不存在蒙古民族的,成吉思汗本人是个突厥人,成吉思汗从来也不知道有个民族叫蒙古民族,因为蒙古民族形成是他死后的事,那个时代蒙古民族还没诞生

 

先有成吉思汗统一北亚草原突厥各部,建立蒙古国,蒙古国民开始自称蒙古人,时间久了在共同的蒙古人认同下,才逐步诞生发展固定下来了蒙古文明(含服饰文字宗教)等蒙古民族才诞生,这个先后顺序要知道。成吉思汗西征,灭南宋的所谓蒙古人,准确定义是:蒙古国的人,而不是蒙古民族,因为那个时代蒙古国刚诞生,蒙古民族尚在形成初期,还没有摆脱突厥别部概念。所以元帝国时代从中亚大量引进自己的伊斯兰化的突厥亲戚色目人来华一起统治中国人。

 

中国史书一直混淆蒙古人和突厥人的关系,真实的史实是:蒙古是突厥人的一支,属于留守突厥人,突厥语和蒙古语在突厥西迁时才出现分裂,所以今天蒙古语的底层单词比如牛羊马这类的突厥时代就有的词汇跟土耳其语一样。帖木儿和成吉思汗时代突厥西迁不久,蒙古也刚刚脱离突厥别部概念,所以蒙古人只要西迁后皈依了伊斯兰教,就演变成新的西迁突厥人

 

蒙古人不是成吉思汗时代就一夜间从天上掉下来的,蒙古人自古就生活在蒙古高原,他们古代属于北匈奴人的一支,属于同属北匈奴的突厥人,曾跟另外一个突厥部族土库曼人一起生活并结成联盟,中世纪突厥本部和土库曼人西迁后,一部分突厥人留守了下来,成为后世的蒙古人。突厥西迁并非中国人所谓的被唐朝击败,唐朝之后的五代十国中突厥人的一支沙陀人还曾建立过后晋,后唐,后汉,北汉等几个政权,突厥留守部族由多个部族组成,1162年留守突厥的蒙兀儿部里诞生了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统一了突厥西迁后分裂的北亚草原(当时蒙古人未诞生,所以还没蒙古草原称北亚草原或突厥草原),统一了北亚草原后,成吉思汗以蒙兀儿的名字命名新的统一帝国为蒙古,蒙古帝国建立后,北亚草原各留守突厥人都以蒙古为这个统一的民族名字,蒙古民族从此诞生,蒙古人就是留守突厥人,蒙古民族诞生前从北亚草原西迁的所有人都叫突厥人,蒙古民族诞生后西迁的蒙古人再伊斯兰化后演变成新的西迁突厥人,会很自然的融入当地老突厥人中去。

 

突厥帝国建国前,突厥人(含蒙古人祖先)就叫匈奴人,属于北匈奴人,古代游牧民族和现在的俄罗斯一样没有人种概念,讲同一种语言居住在各地的人们,在不同时代都以自己的政权名字自称是什么人,突厥人和蒙古人就是这么诞生的,先有突厥帝国和蒙古帝国,后有突厥民族和蒙古民族,这个先后关系对农耕固定文化的汉人理解起来很困难,不论匈奴人,突厥人还是建国初期的蒙古人他们是一个语言群体,他们间一脉相承的关系并没有割裂,不是中国人眼中的所谓北方草原经常你来我往的更换民族

 

突厥属于北匈奴人,突厥帝国建立后才诞生了突厥民族,蒙古属于突厥,蒙古帝国建立后,才诞生了蒙古民族。打个中国人能理解的比喻:秦国属于周朝人,秦人本是周朝西北地区的居民,秦人建立秦国后,秦民族才诞生,而刘邦属于秦朝中原人,刘邦建立汉朝后,汉民族诞生,不论周人,秦人,汉人都是一脉相承的同一群体,汉人与匈奴/突厥/蒙古体系的区别是:汉人是农耕民族,自古定居在一块地方轻易不迁移。而匈奴/突厥/蒙古体系民族是游牧民族,居无定所,经常是本部迁移游牧走了,强大的别部成为了新本部

 

突厥蒙兀儿部大部分随突厥本部西迁中亚,定居在河中地区东南部并且伊斯兰化,就是蒙古尔斯坦地区,一部分蒙兀部留在了突厥草原(当时蒙古民族没形成了,不叫蒙古草原),成吉思汗就是这部分的人。

 

帖木儿就是蒙古尔斯坦的伊斯兰化突厥人,他祖先西迁前有与成吉思汗的祖先是亲戚。

 

蒙古西征的地区,其实多是自己的同胞,西迁突厥人的地区,蒙古西征到多瑙河时,当地还居住着几个西迁的突厥小部族,这些人日后演变成波黑人的祖先。

 

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纥、蒙古是一个国家的不同朝代,相当于中国的秦、汉、宋、明的传承概念。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也是很多异族建立的政权,道理跟匈奴、突厥、回纥、蒙古是一个国家的不同朝代一样。中国历史上各朝代都是由不同民族建立,秦是戎狄;汉是楚南蛮;唐是鲜卑。至于辽金元清,根本就是纯粹的外族国家了。

 

 

中国人一直强调中国的历史统一性,而重点强调其他民族的不完整性,试图给人一种错觉:中国一直是一个统一体,而蒙古你来我往,主人经常更迭。而真实的史实是:蒙古也是本部迁移,别部当了新本部,人家也没换主人,也是完整统一体的历史进程。

 

而中国将其他民族的定义缩到无限小,把所谓中华民族的伪定义扩到无限大。现在中国官方把中华民族的大帽子往别人身上一扣,搞得很多民族都很郁闷。众所周知,中华民族56个成员组成,而这56个民族包括蒙古族、俄罗斯族、哈萨克族、满洲族、朝鲜族。那么以此类推,既然中国境内的蒙古族、俄罗斯族、哈萨克族、满洲族、朝鲜族都是中华民族,那么俄罗斯的俄罗斯人和蒙古人、蒙古国的蒙古人、哈萨克斯坦的哈萨克人,这些人与我国的俄罗斯族、蒙古族、哈萨克族等都是同一个民族,所以按中华民族的可笑逻辑:全世界的俄罗斯人、蒙古人、哈萨克人、满洲人和朝鲜人全部都是中华民族”?

 

历史上,中国经常被这些北方外国人灭了半壁江山甚至灭国,如果这些外国人是少数民族的话,历史上那么多南迁汉人都成阻碍祖国统一和抗拒民族融合的罪人了,杨家将、岳飞、文天祥也都成阻碍祖国统一和抗拒民族融合的罪人了。

 

因为中国很多当代少数民族都跟匈奴/突厥有关系,外加现在突厥和蒙古民族主体都在境外,而且都有自己的母国,所以中国历史书必须把匈奴/突厥和当代中国的很多民族割裂掉,千方百计的把匈奴/突厥纳入所谓的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现代已经消失掉了。把匈奴/突厥打造成古代民族就跟当代很多少数民族没有关系了,那些少民自然就成了所谓中华民族的几十朵花了。

 

但是真实的史书和民族关系并不是这样,匈奴/突厥的后代并没灭绝。

 

中国千方百计的把匈奴/突厥纳入古民族现在已经消失的人群,毫不犹豫的把讲匈奴/突厥语言但在不同时代被汉字史书写成不同称呼的同一个人群或同一个人群中的一支,果断的当做一个跟匈奴/突厥人完全没关系的新民族,所以读习惯了国际正常史书的外国人阅读中国当代历史书时,经常一头雾水,怎么很多少民都好像从天上突然掉下来的,没祖宗啊?”怎么北亚草原经常更换主人啊,原来的主人一夜间都好像死光光了。呵呵

 

并且中国当代史书还像韩国当代史书一样固执的雷人,发明了很多让读习惯了正常史书的人喷饭的词汇,比如突厥化的蒙古人,这个词汇就跟中国化的台湾人中国化的香港人一样雷人,但中国人却认为很正常,因为他们不知道突厥和蒙古的真实关系,果断的相信世界上有一种人叫突厥化的蒙古人

 

突厥人原本就是跟今天蒙古人一样的蒙古利亚类型人种,当代突厥人的语言相近,但人种分一下几个集团:

 

1】原始突厥人西迁中亚后,游牧突厥人很少跟波斯人混血,主体还保留原始突厥人血统,还是蒙古利益类型的人种,比如:哈萨克人,吉尔吉斯人等民族。

 

2】原始突厥人西迁中亚后混入波斯语诸民族的白种血统,农耕突厥人演变成欧亚混血的人种,比如:乌兹别克人,土库曼人,维吾尔人等。

 

3】欧亚混血人种的中亚伊斯兰化突厥人继续西迁,西迁的至高加索以西的欧亚混血突厥人混入了亚美尼亚人,希腊人血统,演变成白种人南欧型人种,比如:土耳其人,阿塞拜疆人等。

 

4】欧亚混血人种和蒙古利亚人种的中亚伊斯兰化的突厥人继续北移,进入斯拉夫人的东欧,演变成东欧鞑靼民族。鞑靼人有两个人种:斯拉夫人种的鞑靼斯坦人,伏尔加鞑靼人。欧亚混血人种的克里米亚鞑靼人,西西伯利亚鞑靼人。

 

长生天就是萨满教,突厥人西迁前也是萨满教徒拜长生天,成吉思汗是突厥人蒙兀儿部,他当然也是萨满教徒。

 

长生天即蒙哥·腾格里,突厥语是Mangu Tangri,蒙古语是Mongke Tangri

 

搜索安史之乱的安禄山,史思明石敬瑭后晋,后唐,后汉,北汉皇室的族属,你就发现突厥人惊人的表现。

 

突厥西迁前在东方曾建立过几个中国化政权,主要有:后晋,后唐,后汉,北汉。著名人物有:石敬瑭、李克用、李存勖(李亚子)、李嗣源、刘知远、刘崇等。

 

【安禄山】安禄山是突厥人,他儿时玩伴也是他日后的副手史思明也是突厥人,他们是同部族的老乡。安禄山这个名字是土耳其语战斗力的意思,最初被翻译成 荦山扎荦山,按照今天的翻译方式应该是亚力山大这个姓是安禄山在其母改嫁于突厥军官安延偃后冒用的姓。

 

【史思明】安史之乱的另一个始作俑者史思明也是突厥人,史思明本姓阿史那(Ashinas),他原名是阿史那·崒干,这个名字在土耳其语的意思是苍色狼眼的狼

 

【石敬瑭】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本姓朱邪,属突厥沙陀部(Turkey Cigil),该部就是突厥阙特勤碑提到九姓乌古斯(Oghuz)是古代西突厥最大的部族联盟。突厥西迁后,在10世纪末,乌古斯改称土库曼(Turkmen)。

 

【李亚子】毛主席曾借用过一句古话生子莫如李亚子,李亚子暨李存勖,突厥沙陀人,后唐庄宗,生前实现了对中国北方的大部统一,以勇猛闻名。

 

安禄山,史思明,石敬瑭,李克用,李存勖都是土耳其语和汉语双语使用者

 

就如同意淫汉朝打败匈奴导致匈奴西迁一样,中国人同样意淫唐朝打败突厥导致突厥西迁。其实动动脑子就会发现,唐朝都灭亡了,留守突厥人还有能力建立后晋后唐后汉北汉等几个政权,突厥贵族石敬瑭都有出卖幽云十六州的能力。而西迁的突厥本部势力则更大,突厥西迁的真实情况是:当时中亚河中地区波斯人的庞大城市群被突厥人彻底拿下后,突厥人需要迁移大量人口去管理中亚的波斯城市群,而当代伊斯兰化的突厥文明正是形成在中亚河中地区的前波斯人城市里,河中地区是伊斯兰突厥文化的发源地,在此之前在东方时,突厥人就是近代的蒙古人形象,是萨满教徒而不是伊斯兰。

 

唐末大乱天下最有实力的两个集团就是突厥留守部族沙陀人和汉人朱温集团,可见西迁的突厥本部实力更是了得,突厥留守部族沙陀人最终建立了后唐等政权

 

列宁的祖父尼可莱·乌里扬诺夫出生在一个卡尔梅克蒙古农民家庭。祖母安娜·丝米尔诺娃是一个来自阿斯特拉罕的卡尔梅克女子。列宁的姓氏"乌里扬诺夫"在蒙古语中意为"水边的白杨树"

 

过去的俄罗斯史学界通常把蒙古人统治的两百多年的时间称为"鞑靼枷锁",但对这一时期的看法却不尽相同。其中,有些人对蒙古的统治持全盘否定态度。他们认为 "蒙古的统治,是俄罗斯历史上最具悲剧性的一页,使俄罗斯脱离了欧洲大家庭"。但是,也有人看法不同,如18—19世纪的历史学家卡拉姆津,就主张"莫斯科的强大应该归功于蒙古"。在当代学者中,以古米廖夫为代表,认为所谓的"鞑靼枷锁"并不存在。相反,"俄罗斯与蒙古的联合,使俄罗斯在与西方的争斗中,立于不败之地"今天,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俄罗斯的形成有明显的当年蒙古的因素1920年代,俄罗斯的欧亚主义就说:"俄罗斯族人与西方不相干,与斯拉夫(Slavdom)也无关。"克柳切夫斯基和他的学生认为俄罗斯的统一,蒙古至少有一半功劳。另一位欧亚主义哲学家特鲁别茨科伊在他的经典着作《论俄罗斯文化中的图兰成份》指出莫斯科要感谢蒙古统治,俄罗斯政府制度也是蒙古式的。从本质上说,俄罗斯是一个东正教蒙古国家。俄罗斯人的日常生活深受蒙古影响, 有大量蒙古语借字、邮政、税收、服饰也受蒙古影响,军法制度也是从蒙古学的。

 

在蒙古四大汗国衰败之后,前金帐汗国属国的俄罗斯崛起并占领了从前蒙古帝国中的相当一部分。俄国统治者曾经代表蒙古进行收税,因为蒙古人很少视察他们占有的土地。今天,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俄罗斯的形成有明显的当年蒙古的因素。克柳切夫斯基和他的学生认为俄罗斯的统一,蒙古至少有一半功劳。另一位欧亚主义哲学家特鲁别茨科伊在他的经典着作《论俄罗斯文化中的图兰成份》指出莫斯科要感谢蒙古统治,俄罗斯在占领喀山与阿斯特拉罕后才成为强国。在伊凡沙皇登基时,俄罗斯宫廷中已有三分之一的人具有蒙古血统,俄罗斯政府的制度也是蒙古式的。从本质上说,俄罗斯是一个东正教蒙古国家。俄罗斯人的日常生活深受蒙古影响,有大量蒙古语借字、邮政、税收、服饰也受蒙古影响,军制与法制是从蒙古学的。

 

蒙古的喀山汗国、阿斯特拉汗国、西伯利亚汗国、克里米亚汗国、诺盖汗国、蓝帐汗国、白帐汗国的蒙古贵族们后来供职于俄罗斯公国,成为很多大公、王公贵族的姓氏起源。俄罗斯曾有蒙古血缘的大公92个,50个王,13个公侯、300多个贵族姓氏。

 

根据弗朗西斯·福山的看法,俄罗斯的政府结构建立在传统的蒙古式掠夺性方法之上。俄罗斯从未民主过。斯大林所采用的统治原则跟蒙古人一样。而普京就是一个21世纪的蒙古人,而非其他。现在,因为俄罗斯还是一个富裕的国家,领头的蒙古人意识到为了获得正统性和国民的爱戴,他必须分配出一部分财富。这就是现在低税负和低负债的原因。由于上述原因,现在的俄罗斯抗议活动,我们必须赞赏和鼓励的这些活动,却也无法打败这个蒙古体系。

 

很多人误以为唐朝是汉人建立的朝代,历史上经常把唐朝跟汉朝并称汉唐,这容易让历史知识欠缺的人产生误解,尤其是在民族问题上

 

那么唐朝是农耕民族汉人建立的吗?答案绝对是否定的,历史资料证明:唐朝建立者的民族属性毫无疑问是胡人(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外国人的称呼),即李唐王朝的统治者是游牧民族的后代。一言以蔽之,唐朝是由游牧民族建立的、经过高度汉化、但是仍保留民族特色的朝代。——这一点唐和辽相似。

 

一、唐王朝统治者家族的血统

 

唐王朝的血统已经清楚显示出他们属于突厥阿尔泰游牧民族。当然这里说的突厥人是当时北亚蒙古人种、信仰萨满的突厥,也就是后世蒙古人的前身,而并不是现在伊斯兰化且长相波斯化的那些突厥旁支。唐高祖李渊父系的七世祖名叫李暠,就是晋末张掖地区(月氏故地)西凉国的凉武昭王,西凉国是鲜卑秃发,后为南匈奴单于沮渠蒙逊吞并。

 

《魏书·列传》记载,西凉灭后李暠的后裔李翻投奔了阿尔泰山的柔然,曰:

 

翻,字士举(休屠),小字武疆(无者),奔伊吾(阿尔泰山),臣于蠕蠕(柔然汗国)。

 

李翻的儿子后来投奔了拓跋北魏,为镇西大将军,从此在北魏一朝大享名器,世业不殒,世袭贵族名号。

 

唐高祖李渊的祖父名叫李虎是西魏八柱国之一,另有唐国公称号。西魏的八柱国与后世努尔哈赤的八和硕有一样的文化内涵。

 

史载李虎娶妻独孤氏,独孤是西魏鲜卑帝族。李渊的皇后即李世民的生母也来自鲜卑,史称窦皇后。李世民也娶妻鲜卑,称长孙氏唐帝室难觅一丝汉民族血缘成份

 

渊起兵并非一人,这是与突厥始毕可汗联手干的。当时始毕可汗与李渊是君臣关系,他们可能还有血缘关系。史载李渊与始毕可汗有约,曰:若入长安,民众土地 入唐公,金玉缯帛皆可汗有之。他们联手内侵,遵循着匈奴以来结盟南下的传统。由于有突厥可汗的武力撑腰,李渊顺利取得关中重地,突厥则满载而归。

 

二、唐太宗李世民会说突厥语

 

唐太宗李世民会说突厥语是明白无误的。史书记载,唐高祖李渊时突厥颉利可汗率军攻入渭水便桥,秦王李世民迎战。在桥边李世民屏退左右,单独一人与颉利可汗隔津而语,责以负约太宗独与颉利临水交言,麾诸军却而阵焉(《旧唐书》)。其时李世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还有诱之以利,于是突厥人抽身引退,并相约几天后便桥再会。其后他们如约而至,刑白马,与颉利同盟于便桥之上

 

李世民说突厥语明矣,否则怎么可能临水交言呢?他们是完全的同类,他们说同样的语言,有同样的行为方式,有同样的文化背景。《隋唐嘉话》说,单雄信曾呼李世民之弟李元吉为胡儿”,李元吉小字亦叫三胡;《旧唐书》也说,李渊曾孙滕王李涉状貌类胡,就是说其状貌类同胡人。

 

史载突厥薛举可汗及部下常与李世民共同围猎,太宗与之游猎驰射,无所间然,于是突厥部众咸愿效死。如果李世民平时说汉语就不可能出现无所间然的情况。李世民频频狩猎,狩与尧山狩与岐山狩与骊山,不绝于史,这显然是游牧民族的生存方式。

 

李世民策划宫廷政变,杀了哥哥太子李建成,夺得皇位,史称玄武门事变。参与事变的五个主谋人物的姓名,也明白地显示出民族背景:

 

长孙无忌,此人是后魏献帝之兄的后代,与李世民祖先一样也是世袭柱国,原姓拓拔,后改姓长孙,长孙无忌是唐太宗长孙皇后之兄。

 

房玄龄,此人是后魏镇远将军的后代,与长孙皇后是同宗。

 

尉迟敬德,原为突厥一骁将,善骑射,后来归降了李世民,成心腹。

 

屈突通,原为突厥将领,以勇武著称,后归降李世民,啜是的注音异写,一种贵族称号。

 

秦叔宝,此人悍勇异常,自称不习文法,可能一个汉字也不识,一句汉语也不懂。

 

《阙特勤碑》中有这样的话:突厥的伯克们听命了可汗,为之征战了50年,向东征战到日出之地,直到靺鞨可汗之国,向西征战到铁门,降服了那里的所有国家。从另一个角度证明唐太宗依靠的是草原民族的军事力量,在突厥人看来唐皇帝不过是入主汉人的突厥可汗。

 

当李世民还是秦王之时,他就与突厥贵族结为兄弟了,如突厥突利可汗(始毕可汗之子,颉利可汗之侄),西突厥大渡(鞑靼)可汗,都是李世民的安答(蒙古语兄弟的读音),这些可汗死讯传来之时,太宗都为之摆朝举哀。如果李世民不是突厥人就不会与之结拜,这是由游牧文化的特质决定了的。

 

三、唐朝为什么如此开放?

 

唐朝为什么显得比较开放?这跟唐朝建立者的民族成分有很大的关系。

 

史书记载唐王室屡现乱伦之象,太宗死后唐高宗便把太宗的美妾武则天拥为己有了。所谓乱伦是后人的说法,在唐高宗看来并无此嫌疑,妻其后母是游牧民族的古老习俗,对于突厥出生的唐王室来说不存在道德障碍,乃是一种很自然的事。游牧民族自古没有守寡的传统,故唐代公主再嫁也多。武则天的故事与清初皇太后下嫁多尔衮类似,在当事人看来并无不妥,完全符合风俗习惯。

 

李世民有废太子名叫承乾,史载他学胡人椎髻,说胡语,吃胡食,爱慕突厥狼头纛,甚至不愿过宫廷生活,喜欢去草原游牧,结果被废黜。同样的事情北魏也发生了,魏孝文帝太子元恂留恋草原竟不愿南下,被迫南下后又擅自北上,孝文帝大怒,把他废为庶人。两个太子的行为已经清楚地反映出他们的民族背景。

 

我们看到唐初的刺史(地方军政首领)为清一色的突厥人,并且都是世袭,那是游牧民族固有的氏族军事组织的影子,与辽金时代的探马赤军蒙元时代的达鲁花赤非常相似,这种军事制度并不来农耕文化。

 

唐太宗的身份首先是突厥可汗,其次才是中原人的皇帝,两者主次分明,就像忽必烈首先是蒙古的大汗,其次才是中国的皇帝一样

 

唐太宗昭陵有14个蕃王石像,唐高宗乾陵有61个,这种立蕃王石像的葬制不是汉民族固有的葬制,那是突厥墓前立杀人石习俗延续。突厥可汗墓前立杀人石代表他生前杀死的敌方首领。《阙特勤碑》有这样的话:我为我父可汗立了杀人石,以无者可汗石列其首。唐太宗立蕃王石像是对古老游牧文化的认同和传承。

 

《阙特勤碑》把唐人视作自己的远房兄弟,告诫突厥子孙引以为戒,不要去走唐人的汉化之路,这从另一角度反映出他们存在血缘认同。而《阙特勤碑》的立碑者竟 是唐朝皇帝,汉文碑文竟是唐玄宗所撰,又进一步说明了这个问题,碑文中有结为父子之语,如果没有对突厥的认同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

 

正因为唐朝皇帝是突厥血统,他们才会以极开放的心态面对中亚的游牧民族国家,他们的眼光不局限于中原,他们有兴趣去开拓广阔的东北和西北,那里自古以来都是他们的活动区域

 

我们看到唐朝与游牧民族交往的那种深度和广度是汉民族创建的朝代从未有过的,因为统治者的血缘对其基本国策必然产生深远的影响,唐朝皇帝的游牧民族血缘正是唐代开放大气的深层原因。历史上中国人一直在回避唐朝皇帝的血统来源,因为不愿看到大唐盛世与胡人的关系。当我们以此去阅读和思考《旧唐书》的时候,许多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

 

作者:wuenqi1968。来源:蒙古天骄吧2014-12-05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转载]资中筠:我的历史观(强烈推荐)

$
0
0

资中筠:我的历史观(强烈推荐)

 

改革开放之初,我首次作为访问学者访美,参加了一次中美历史学者的交流会。有一位美国历史教授讲了一段见闻,他问美国学生为什么要学历史,绝大多数的回答就是感兴趣;他问过台湾的学生,得到的回答是,为兴趣而学历史对我们太奢侈,我们是为了救国而学历史;后来他接触到中国大陆的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竟如出一辙,当时两岸处于对立状况,各自所谓“救国”的含义可能相反。  

把学历史和救国联系在一起,令他这个西方人感到十分新鲜。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学习和研究历史可以有如此不同的角度。  

 

官史,基本上是给皇帝看的  

 

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民族颇有几个,好像没有像我们那样特别重视历史文本,对史书赋予如此沉重的使命。最常见的说法是“以史为鉴,可知兴替”。这里“替”是关键,为什么不是“兴衰”?就是一个皇朝由盛而衰,最后被下一个朝代“替换”了,这才是最重要的。所谓一个朝代实际上是一个家族掌权,然后又被另一个家族夺走了,换了姓。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是为了本朝能千秋万代永远继续,避免被别的朝代“替”掉。  

谁最该吸取这个教训?当然是皇帝和他的家族。他的谋士、帝师的职责就是教皇帝如何保住这个皇位,老百姓是无权参与,也无能为力,所以历史首先是写给皇帝看的。中国二十四史只有第一部《史记》例外,是异类。尽管司马迁本人的职务是史官——太史公,但他著史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不是为了皇朝的延续。他的心胸非常博大,包含整个他目光所及的世界,要找出规律,不是为了汉朝统治能够永远持续。所以他胆子很大,一直写到当代。他是汉武帝时代的人,《武帝本纪》他也写出来了,而且对武帝没什么好话,并非歌功颂德。要是看《史记·孝武本纪》,对汉武帝得不出很好的印象。而且《史记》还有点像布罗代尔所提倡的写生活史,给各类人都写列传,包括《游侠列传》、《刺客列传》、《货殖列传》等。中国人历来是轻商的,但司马迁给商人也列传。还有酷吏、循吏,都分别列传,按照他自己的评判标准。  

所以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历史书里的一个异类。是为记录史实,也是寄托他自己的情怀,不是给皇帝看的。但从此以后,包括《汉书》,历代所谓“正史”,也是官史,基本上是给皇帝看的。  

 

《资治通鉴》的最后附有一封给皇帝的信  

 

没有列入二十四史,却最权威、最重要的一部编年通史干脆就叫《资治通鉴》,顾名思义,目的鲜明,是帮助统治者如何巩固统治权的。  

作者虽然也姓司马,但司马光与司马迁的角度非常不一样,他在《资治通鉴》的最后附有一封给皇帝的信,大意说我所有的精力都已经放到这里边了,此书是在宋英宗时奉命编写的,完成时已经是宋神宗当政了。他请当朝皇帝好好读一读这部书,并明确提出,每一个朝代的兴衰有什么样的规律,宋朝应如何吸取经验教训,才能持续兴旺下去。  

说穿了,历史著作的最高目标就是如何使皇朝能够千秋万代永存下去。为达巩固统治的目的,其中有一条就是得民心。所以得民心是手段,不是目的。就是说民众的需求和他们的福祉,是必须要顾及的,任何一个统治者都不能不顾及,但这是手段,目标是为了维持王朝。就像唐太宗那句脍炙人口的话:水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民是水,舟是皇权。  

当然也可以说这是一种以民为本的思想,因为水还是最基础的。但归根结底,水的功用是什么呢?是为了承载上面的皇权宝座。能够明白这一点,重视民众这个基础,就算明君了。但后来因为在皇宫里待久了,皇二代、皇三代以后,连这样的道理都不明白了,习惯于掌握生杀予夺之权,以为自己可以呼风唤雨,为所欲为,一意孤行,结果起了风浪,把船给掀翻了。  

不论如何,历史著作的最终着眼点是巩固一家皇权的统治。  

从这一功能派生出来,史书还有一个功能是对当朝统治者起一定的监督和约束作用,这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中国古代史书有一以贯之的价值观,这是从孔子著《春秋》时定下来的。遣词造句都代表着褒贬,叫做“春秋笔法”,所以有“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之说。是“流芳百世,还是遗臭万年”,一般草民不在乎,中国士大夫却很在乎,当国者更在乎,他们特别在乎自己死后的历史地位,史书上是把他当成明君还是昏君。  

要想历史把他写得好,就要做得好。做不好,在历史上就会是昏君,亡国之君。所以对于皇帝或统治者来说,史书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使他们还有所敬畏。所以顾准说中国的文化是“史官文化”。  

这个传统在皇权专制时期能保持近千年,很不简单。到唐太宗自己做了不好的事,怕史官记下来,坚持要看自己的“起居注”,褚遂良等人顶不住,就破了这个规矩。后来隐恶扬善、歌功颂德就逐渐多了起来。不过总的来说,史官还是有一定的独立性,心目中有一个榜样,治史者对后世有一份责任心,对真相心存敬畏,不敢胡编乱造。  

 

不能以皇朝的兴衰为主线  

 

自19世纪中叶,中国人开始放眼看世界以来,再讲历史,就不限于中国,而是世界各国的历史了。“以史为鉴”也包括以他国的兴衰为鉴。中国人研究外国历史,最开头的着眼点是:为什么他们能打败我们?这也就是我开头讲的中国学生回答美国教授为什么学历史的问题——是为了救国。不管学中国史还是学外国史都是为了救国,这是当时知识精英的共同情结。

但是“他们”为什么强大,就不能以皇朝的兴衰为主线了。因为欧洲从中世纪以后的发展途径,就不是一国一家的王朝兴衰。历史发展是以生产力、思想的进步和制度的改变为主线。因此,我们在学欧洲的历史时,总是要学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宗教革命、科技革命、工业革命,什么时候有了蒸汽机之类。既跨越王朝,也跨越国界。  

作为现代人,放眼世界,是否还能立足于朝代的“兴替”?既然号称“共和国”,又以马克思理论为主导,那么,历史观就应以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大众的福祉为标准。评判是非得失有了新的视角。眼睛不是总盯着国家,而是看一般老百姓的生活,包括用什么器皿,什么时候机械化、电气化了,以及风俗的演变等,而统治方式、政权的兴替以及制度的变迁只能成为手段。  

几年以前,中央电视台的纪录片《大国崛起》曾引起热议。一般观众自然而然会想到“中国崛起”,思考从其他国家的兴衰中看出什么规律。比如纪录片中提到荷兰这个蕞尔小国,却曾经一度因其最自由、最开放、最有创新而领先欧洲,称霸一时;比如德国作为欧洲的后来者,特别重视教育,19世纪德国的教育在欧美国家处于领先地位,德国也以此兴国。  

这实际上是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历史,脱离了帝王家谱的体系,颠覆了为皇朝服务的历史观。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国崛起》这部纪录片无形中起了一些突破性的作用。  

 

如何评价苏联解体?  

 

自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来,其原因和经验教训是中国政界、学界戚戚于怀,挥之不去的心结和话题。总结苏俄历史经验教训的纷纭众说,大体上有两种视角。 

 

 一、人类文明史的视角  

从这一视角出发,得出的结论是苏联原来的统治制度对人类的两大诉求:生产力的发展和公平正义都无法满足,既无效率,也不公平,反而扼杀了文化底蕴深厚、优秀的俄罗斯民族的创造力,给俄罗斯及其周边的民族带来的祸多于福,因而难以为继。  

不论以何种方式,最终必然要抛弃旧的制度,转到人类共同发展的轨道上来。这一转轨可能是和平的,也可能是通过暴力。俄罗斯得以和平迈过这一坎,避免了流血和大规模的破坏,是其人民的幸运,也说明民众的文明程度。总而言之,这是历史的进步。  

 

二、沿袭朝代兴替的视角  

这一视角奉苏共的统治为“正朔”,以同一政权千秋万代永远持续为理想,是非褒贬以此为准。于是得出的“教训”是:从赫鲁晓夫开始揭露斯大林暴政的真相(尽管只是一小部分)动摇了对斯大林的迷信;戈尔巴乔夫进一步“公开化”、“新思维”,“扰乱”了人心;吸取的教训就是在思想上要加强控制。在这里,广大百姓的意愿似乎是不存在的,可忽略不计。  

归根结底,最高准则不是社会进步、人民福祉,而是巩固已经夺得的政权。民众的福利是手段,“保江山”才是最高目标。为达此目标可以适当照顾民生,也可以不顾民生,但必然牺牲民权。  

 

告别“打江山,坐江山”思维  

 

“欲灭其国,先灭其史”。历史本身客观存在,如何“灭”得了?这里指的不是史实本身,而是历史文本对过去重大事件的说法和解释,更重要的是对史料的取舍。对于传统的中国人来说,历史的作用之一是讲祖先的功业如何辉煌,引起自豪感,以及要把它延续下去的责任感。苏联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就是围绕着为斯大林专政的合法性辩护而撰写的。现在已经知道其中谎言甚多。中共过去也是以这部历史为国际共运标准文本,所以整个一代“官史”基本上建立在谎言的基础上,真正起到了“灭史”的作用。  

1951年胡乔木编《中国共产党三十年》,曾经在短时间内为钦定官史。但是经过几次政治运动,又有所变化,后来为进一步神化领袖,“大树特树”,党史也就完全以“路线斗争”为纲,以说明领袖一贯正确,也就是进一步篡改历史。真可谓“国史凡几修,是非凡几易”。1986年胡乔木访美时,自己都认为那本《三十年》不能算作学术著作,不同意放入履历中。 

 

 不同的历史观,归根结底是不同的国家观,涉及对政府和政党存在理由的根本认识。百姓是主人,还是在皇恩浩荡下的臣民,各级政府官员是“食君之禄”,还是纳税人养活?这“谁养活谁”是问题的根本。  

 

中国由于皇权制度历史悠久,“祖辈打江山,子孙坐江山、保江山”的观念根深蒂固,而对现代民主、共和制的认识历史较短、远未深入普及,却又经历了以人民的名义行高度集权的历史。现在要把观念扭转到以“民”为目的,政权为手段,十分困难,况且涉及如此巨大而盘根错节的既得利益。但是中华民族毕竟是要汇入人类文明滚滚向前的洪流的。历史,不论是本国的还是他国的,已不是只写给君主看,而是面向大众的。  

 

培根说“历史使人聪明”,其前提是写真相的历史,长期生活在历史谎言宣教中的民众只能日益愚昧。多一些人,早一点清醒地对待历史,明确人民与朝廷哪个是目的,哪个是手段,最终要“保”的是谁,这是百姓祸福、民族兴衰的关键。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转载]清初书画家王武与《鄂王武论》无关

$
0
0

清初书画家王武与《鄂王武论》无关

 

网络上有人说,清初书画家王武先生收藏有《鄂王武论》一书,实际是非常错误的!

 

关键是其人通过网络搜索得到的信息,“是某收藏网站”

 

说明他肯定没有得到此书!

 

我也不想说别的,容易得罪人!一句话,是某收藏网站把《鄂王武论》一书上传到王武书画的一类中的!造成是传承有序的一本拳谱的假象!

 

某位先生还声称拥有6本!那么问题来了,武术拳谱这种东西30多年都未出现一本拳谱的信息,就这几年一下出现这么多本,,很符合逻辑吗???

傻子都知道咋回事了!

 

拳谱这东西本身就保存传人手中!不用管我是不是正宗,我能知道这么多信息,我也不是吃武术饭的!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本人就职于中央电视台(技术工作),可以说很多人羡慕的工作,也有自己的小公司,不缺钱,也不教拳,犯不着用武术去弄钱,武术对于我来说只是祖宗传下来的东西,不忍抛弃,更何况濒于失传呢,对不?

 

 

有必要交代的信息:

《鄂王武论》或者说《倚山武论》是由王家祖传下来的(和王武无关),祖上是做官的!文官,河南人、(以前某些人什么所谓砖家都来刺探我,我都说山西,我也不了解你我凭啥告诉你呀?)而且是京官、虽做文官但会武术这不稀奇,职务不比曹继武低,只是后来得罪于朝廷被罢官!流放关外(但走的不远)但是还很有钱,拥有大片土地!建了大院,也有佣人,所以家族犯不着教拳!所以没戴龙邦、马学礼有名,(戴、马只是近代传人增多)武术和戴龙邦、马学礼没有传承关系!(谁学谁还未必呢!)

 

和戴龙邦、马学礼,差不多同时代人!本支可考证者7、8代人左右,部分姓名失考,但是家谱排字,后人可悉数!老祖有10个儿子,后家族很庞大,小镇很多人都知道!其中有一位王家后人(此老,宗字辈,后改名)参加革命较早,是开国功臣,住在中南海!住毛爷爷不远的地方!

 

说的有点远了!但是传到本人这里,本人收集了很多资料,要说的是,在同一地区还有几支倚山传下来的分支(两种功夫,都认倚山),其中一支拳谱写的是“夷山老祖”我觉得这说明是口音之误,所误写,这不重要,功夫中有和心意拳的框架是一样的,都认倚山,都认姬龙峰,民间功夫嘛,怎么传来的,让人回味。

 

 

 还有一句就是,

 有什么问题,可以拿证据出来,随便黑人,这就有点。。。。。。呵呵了!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弓力拳与功力拳是完全不同的拳种   颜紫元

$
0
0
弓力拳与功力拳是完全不同的拳种   颜紫元

弓力拳创始人是山西榆次东阳镇东阳村人赵莲(1657--1748)创于康雍年间,是赵莲结合通背拳、六合拳、红拳、罗汉拳等多门拳术基础上所创,并立下规定“家不外传”。

功力拳是“河北沧州城南尹桥村人尹文玉,因在嘉庆年间受出家人邱某(号“一指灵”和尚)精心传艺,其后,师徒离别,尹谨尊师训而创功力拳法”(P238,中国武术拳械录,中华武术文库,理论部),创拳时间约在道咸年间。

从《中国武术拳械录》中可知,弓力拳与功力拳拳谱内容也极不相同,是完全不同的拳种。

但是当代不少山西人将两者混为一谈,并且功力拳创始人也被以讹传讹。

不仅在不懂武术的、但专门搞出版武术书籍的王占伟在《弓力拳》的“前言”中搞混,就是民国榆次县志上也发生同样的问题。

下面,紫元将谈谈其搞混的原因 ,及澄清功力拳创始人方面的谬误。

 王占伟先生在写2011年1月出版弓力拳》的“前言”时,弓力拳》第七代传人赵云武(1928--2009)已经去世,所以赵先生没有能够在生前看到王占伟放在自己著述中的“前言”中的谬误,这是不幸的。

王氏在“前言”中说:“弓力拳又名功力拳或公议拳,虽然名称不同,但就其主要理论体系、技术体系和传承渊源等情况分析,是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区别。。。。据对此拳种老拳谱的考证和对比研究,发现这种拳法与山西明末清初时人傅山的傅山拳法(又名”傅拳图“、”子午太极“)极为相似,故推测此拳种与傅山拳法有着极其密切的渊源。”

紫元在2000年河南漯河全国首届心意六合拳比赛上遇到王占伟先生时,他还在摆书摊,但随着与山西科技出版社的编辑王跃平女士合作上,于是就先后出版了不少武术书籍,对武术资料的保存是有一定贡献的。但王占伟、王跃平等也为了追求更多的经济利益,丧失过出版人的节操与职业道德底线,如他们去年在与一贯胡Q烂造历史的山西人胡刚(崔虎刚)合作的所谓七本“姬氏武学”、三本“福建少林”的“古藉”中除了胡编滥造外,还居然冒天下之大不韪,重抄民国时期老谱,篡改民国落款成清末落款(如《形意拳谱》等,见紫元相关博文),严重扰乱了中华武术史,欺骗、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除了上述职业道德上的问题外,王占伟先生在弓力拳》一书的“前言”里,也冒充起“武术史学家”,让人忍俊不禁之余,其对拳史的危害,也不容忽视。

王氏把弓力拳说成又名功力拳,虽然他称是经过分析的,实际上不过是以讹传讹,没有经过大脑的附和之言。王氏得到的讹传有如下几个方面:
1,民国年间《榆次县志-人物者》中有“安晋源(1857-1924)。。。榆次东阳镇人。自幼随父住张家口,初随本镇赵大赓习小红拳以及起高封筋点穴等法,后至张北开设三合镖局任镖师。。。晋源又向山东拳师兼习功力拳,不久精熟。。。在张家口一带颇有声望,前后授徒三百余人。”

2,民国年间山西太原名贤马力伯先生在《晋阳日报》三十年纪念册上的“三十年来山西之国术”之文中道:“此外如榆次所传张兴之弓力拳”、“此外如榆次东阳镇之安晋源、李占文、贺兆泰等所传之弓力拳”。

上述县志中的“晋源又向山东拳师兼习功力拳”之“山东拳师”据山西相关传人说就是“三十年来山西之国术”之文中的张兴,而县志中说该山东拳师传的是功力拳,到了不会练武的马氏笔下就成了“张兴之弓力拳”了,两拳被混为一谈。

上述县志中也把安晋源自幼在榆次东阳,误说成随父住张家口,因为安家是赵家的长工之子,赵家为了让儿子有兴趣练家传武艺,才让长工之子做陪练的,所以安氏自幼不可能在张家口。

另外,县志中“赵大赓”是“赵大根”之误,赵云武先生亲自写下第四代传人是赵大根”,他自然不会把自己的祖先名字写错。

而所谓“初随本镇赵大赓习小红拳以及起高封筋点穴等法”正确的写法应该是“初随本镇赵大根习弓力拳以及起高封筋点穴等法”才对,因为赵家在第一代赵莲创拳时已经融会贯通当时他学过的拳,并创成弓力拳,没有必要再回过头去练或传红拳,在逻辑上是讲不通的。

可见写县志者也不很严谨,没有去实地考察,不少是道听途说而已。

这些都是因为“家不外传”,保守、缺乏交流沟通的原因所致。

赵云武先生亲自写下写下的八代传人是:赵莲--赵善祥--赵佩儒--赵大根--赵培信(赵大根的独生子,安晋源的师兄)--赵光弟(字耀庭,1886--1973)--赵云武(1928--2009)--赵林景(1961--)

关于赵光弟学艺情况,赵云武先生写道:“7岁向家父赵培信学练弓力拳,上、中、下难度不同的三个架子,以打力点击穴位破其平衡的一至五锤,以擒拿手、封筋错骨拧扭别拨的一至五采,通过解手后又学打中有破、破中有打的精捶十八打和连环十八掌,长短、单双器械十六趟内七截鞭一趟,对练器械长短单双三把咬、空手,三人对练三趟等,并有安晋源师叔的辅导,达到身心合一,手到劲随,蓄力拉弓、发力射箭,刚柔相济、打破相随的境界。”

可谓详尽,所述内容中没有红拳,而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赵光弟贡献给国家、并在1991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武术拳械录》中所录的内容完全一致(当然还有器械“六合枪、六合方天戟、春秋大刀、凤翅镗、盘龙棍、缠丝单刀双刀、自由捶采),没有县志中说的”小红拳“!(P1、2《弓力拳》)

赵林景先生告诉紫元,赵光弟17岁时其父亲赵培信去世,即1903年时赵培信去世,彼时安晋源46岁,正忙着在张家口开镖局,还未告老还乡传授弟子呢。所以17岁的赵光弟已经基本炼成,虽然期间在安晋源回乡时也曾辅导过他,甚至在安晋源告老还乡后也跟安晋源学过,但功夫主要是自己父亲亲自传授的。

由于赵家保守,所以讹传就盛行,好在赵光弟五十年代捐献给国家的谱出版,八十年代初赵云武先生又在挖掘整理中献谱,2000年后又著书出版,否则讹传怎么能够弄清?!


又由于安氏在张家口时确实与山东功力拳师张兴学过(据说安氏是让弟子向张兴学的,自己只是在窗外偷看,当安氏弟子问张兴用法时,张说,你们老师都清楚,他功夫也比我好,你们去问他就是了。可见张氏也是知道安在偷看的),两拳发音又几乎相同,所以就造成了讹传。

中国武术拳械录》弓力拳源流载:”弓力拳也称“公力拳”、“公议拳”。。。P88,

可见被王占伟先生未经查阅,不加研究,就胡乱分析,以讹传讹把:”弓力拳也称“公力拳”、“公议拳”写成:”弓力拳也称“功力拳”、“公议拳”,一字之差,谬以千里!

更令人吃惊的还在后头,王氏为了给他在“前言”中的“据对此拳种老拳谱的考证和对比研究,发现这种拳法与山西明末清初时人傅山的傅山拳法(又名”傅拳图“、”子午太极“)极为相似,故推测此拳种与傅山拳法有着极其密切的渊源。”臆测之说提供证据,居然篡改其赵家第六代宗师赵光弟的手稿,在《弓力拳》一书的第202、203页上,在”赵耀庭记的’弓力拳下架‘”第一图上,居然加上“傅拳图双傅金钩”七个字!

中国武术拳械录》90页上弓力拳下架子谱,根本不见该七个字,而赵林景先生也向紫元证实,该下架与傅拳没有任何关系!

现在看来,王氏与阿胡合作篡改文献,并非出自偶然,除了乡愿外,其臭气相投,故抱团作案,不顾危害中华武术史,损害读者的利益,其恶劣影响不容姑息,倘若无人指出,绳之以法,今后出版界都仿效的话,还有什么信史可言!无真史就是灭史,有句话说,要亡其国,先灭其史,所以阿王、阿胡除了沽名钓誉,为了名利不择手段外,其隐藏的动机也丑陋无比。


笔者还想谈谈功力拳创始人的问题,照理该拳创始人尹文玉的记载已经十分详细,沧州该拳也很流行。但有种说法是“明永乐六年(1408年),有山东人张文通学此艺自少林寺,后来还俗在山东武城县占官屯,开始只家传,至第十代才传与外姓之人,至今已十三代。”(中国武术拳械录》P238)

上文说的第十代,应该就是马氏等说的光绪年间在张家口传安氏弟子的张兴。这里有几个问题,第一,功力拳早在咸丰年间就在沧州流传,其创始人尹氏传有大量弟子,所以不是张兴才开始外传的。第二,少林寺拳术是在明英宗帝于1445年被蒙古人掳走后,朝廷在于谦全国武备的提议后,才开始的。少林寺中第一块与武术有关的碑也是在明弘治年间才立的,所以“明永乐六年(1408年),有山东人张文通学此艺自少林寺”是个自愚愚人的大谎言,因为那时,不要说少林寺拳派,就是棍术或任何武术都没有开始,只有健身功“易筋经”等而已。

而且,从明初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怎么可能是十三代人?一般都已经起码19代,甚至23代人了。

可见,张氏之说,没有可信之处,最可能是张兴的祖、父辈在沧州学了尹氏的功力拳,然后到张兴时又在张家口与安氏相遇,虽然艺不如安氏,但安氏要求张氏传弟子,估计安氏对自己原有的弓力拳太珍惜,不愿外传,就拿张氏的拳来“滥竽充数”,这种心态在武林界至今都存在。

紫元还想谈谈《弓力拳》的一些情况:

赵云武大师说,该拳是其祖上“赵莲在康熙25年(紫元按:1863年,时26岁)在湖北江陵县当正堂,花甲(紫元按:花甲指60岁,即1717年)后归里,集诸家之优(即罗汉、鹰爪、通背、戳足、六合、红拳、长拳、擒拿)创弓力拳,此拳’家不外传‘”(《弓力拳》P1)

可见赵莲在湖北任官长达34年,期间学过多门武术,但很明显,列表中没有什么王占伟臆测的”傅拳“。

紫元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购得中国武术拳械录》,就对其中的《弓力拳》大吃一惊,其中的”六合方天戟“谱,与紫元早年在河南学的六合戟谱几乎相同。而其中对”自由 捶采“的描述,几乎与太极十三势拳中的”烂采花“一致,而两者名称含义也一致:”自由采“就是”烂采“,”捶“就是”花“的含义!《弓力拳》谱中的”六合枪谱“、”春秋刀谱“也与通背拳谱中的”六合枪谱“、”春秋刀谱“十分相似。又如通背拳、心意六合拳中要求一身备五弓,五弓为一弓,也见于《弓力拳》谱中。

最令紫元吃惊的是该拳的五个桩功的第一个桩”白猿桩“,其描述几乎与戴氏心意六合拳中的”蹲猴桩“一模一样!(见紫元上传的文献)白猿桩因保守可能已经在东阳失传。

还有其中的歌诀与通背拳创始人董成传许氏一支的传谱及陈家沟陈鑫谱上的歌诀一致,甚至练功的阶段如重动、轻动、灵动及最好在夜深人静时不让人打扰地练的要求都与十三势太极拳、通背拳、心意六合拳要求一致。其封筋错骨、点穴闭脉与太极中的说法也基本一致(见吴鉴泉藏《太极法说》)。。其余不胜枚举。

想想也是,据怀庆府董氏六合枪谱(王堡枪)谱及唐村李氏家谱载,董秉乾老道及李氏第九世、十世等,都在湖北尤其是荆州传授过武艺。所以在属于荆州的江陵县任正堂的赵莲向他们或者他们的传人学习十三势太极拳、通背拳、心意拳,及通背拳中的六合枪、六合戟、春秋刀等的可能性极大。这就解释了其理论、功法、练法等的来源出处!

紫元几年前读赵云武著的《弓力拳》一书时就被赵先生的理论描述吃惊,这几天因有榆次要成立晋中”公力拳研究会“,紫元再读《弓力拳》一书,依然被赵家的理论所震撼,尤其是与十三势太极拳、通背拳、心意拳等的相同之处!难怪该优秀的拳种太保守,家不外传,好拳种往往如此啊!连安晋源也是偶然得之,得之之后,却用其他拳传弟子,把好东西《弓力拳》舍不得传弟子,与赵家家不外传的保守态度是一样的。以致安的弟子把张兴的功力拳当成赵家的《弓力拳》,或者安氏把张兴的功力拳以《弓力拳》的原理作改变后传人,历史上董海川就是这样,把来向他拜师学艺的、原本学有武术的,根据他们的武术作改变,再返传给他们,而他自己原来得传的《阴阳八盘掌》则未传人(详见紫元相关博文)


赵云武大师在第二页上还写道:赵光弟”1952年在榆次。。。表演了弓力拳并受奖,同年两次整理弓力拳送交国家体委。文革中受到冲击,祖传六代弓力拳谱、拳理、拳经简记有关书籍三百多本,各种器械58件(内有乾隆年间宝剑、避水钩镰刺)被洗劫一空,郁郁在家,避乱数年而终“(紫元按:赵家乾隆年间的兵器也说明赵家武术是家传,源远流长)


这是土共骗子残暴政权的血泪控诉!土共阿毛毁掉的中华文化不计其数,阿毛是中华民族的大灾星,中华民族子孙必须记住这段历史,才会痛定思痛,寻求真正的改革,不然以后张献忠、洪秀全、阿毛等还会出现!

赵云武大师本人也很凄惨,他因参加过傅作义的国民党部队,虽然被骗起义(如国民党上将、著名抗日将领

王缵绪)归顺土共阿毛,但基本上都没有好结果,甚至连普通将士赵云武也被坐牢好几年。所以心灰意冷的他,加上原本保守,就更不愿传人了。其子赵林景先生也对紫元说,随便外面去乱讲吧,他自己也基本不练了。

现在晋中要成立研究会,可是却不是真正的弓力拳,而是功力拳,还要去山东拜祖,真令人啼笑皆非。

紫元建议他们应该去沧州拜祖,不要被愚弄了。如果要成立弓力拳研究会,应该去请赵林景先生,可能还能够抢救到一些残技,不然真正的弓力拳经过八代人,终于逃不过阿毛土共的邪恶统治,很快就彻底消亡了!

当然在网络时代,要把功力拳历史变成弓力拳历史,只能是自愚愚人而已。



紫元当年在谱上不知爱惜谱,作了不少读书笔记。图为1952年赵光弟献给国家的谱。


颜紫元2015年7月23日于新西兰威灵顿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再谈弓力拳(公力拳、公议拳)的历史    颜紫元

$
0
0
由于榆次田茂先生给紫元发来1934年山西《体育旬刊》中关于弓力拳资料,使紫元感觉到该拳的历史比原先认为的要复杂一些,所以紫元这几天在研究弓力拳(公力拳、公议拳)的历史,并在田先生帮助下与该拳的一些重要传人取得联系,于是该拳的历史真面目便呈现在紫元面前,紫元把它写出来与大家分享如下:


1934年体育期刊中有记者采访赵光弟、董秀生两先生的问答。其标题及内容主要如下:

“(一)介绍弓力(又名公立)拳之一斑。
兹就记者所闻,只鳞片羽,介绍于此,以为留心此技者。。。此种拳术,据榆次东阳镇赵光弟字耀庭为弓力拳名家,曾对余谈及此拳,发源于山东,其最著名之前辈曰张兴,山东人,得此传于李氏(轶其名),李氏为学此拳,曾假装哑巴为其师(姓名失传)喂马多年,观其诚心,乃为传授至其命名之意,赵耀庭谓习此拳,用劲多如拉弓,射箭之式其用力击人也,常走弓弦,忌走弓背,亦如太极所谓运动如抽丝,发劲如射箭也。故本此重要之意义,名之曰弓力,此一说也。

太谷董俊字秀生,向极爱好拳术,形意、八卦、太极,而外对于此拳,亦尝兼习,秀生常谓此拳名公立。其理由是昔者张兴旅居张家口,以保镖为业,榆次有安晋元者,其时设立三合镖局于张家口,张兴常住局中,与派别相异之同行名手八人,共同研究,每人择所练拳技中最精妙之手法,相互创此拳技以其公共所研究而成,故名之曰公立。

此两种不同名称,各有其所据,。。。。记者以理推度之,两者命名之意,因着眼点不同,故取名即异,赵。。在拳之本身实地练习所当注意者而言,董。。。乃就此拳成立时之历史而论。。。

(二),弓力传授师承
弓力拳之创始,据赵耀庭言,在张兴以前只能追溯及于李氏,李氏装哑吧与师喂马,其所师者为谁,何年远亦不可考。但凡练此拳者,咸对张兴氏首屈一指,足见张兴为此拳之巨擘,且发达于张家口,亦无人所悉知。
与安同时学于张兴者,尚有李占文,亦榆次东阳镇人,现年七十余,焦XX二人,皆大成就。赵耀庭以同村之谊,拜安为师,能得其精华,。。。安氏有哲嗣曰安伟,有侄曰安祺,均能承其家学。

此外,有太谷贺兆泰。。。先学形意,系同村贺永卓之弟子,后始兼习弓力,此为另树一帜者,与安氏稍有不同。又有董秀生。。。均能此拳。。。若赵耀庭,则专门弓力而能得其奥妙。。。”



1934年山西国术体育期刊中记载的这段内容,显然是十分珍贵的。因为当时年纪七十余岁的李占文、焦氏等还健在,他们也是直接跟张兴学的,所以赵耀庭不可能说假话。

因此,《弓力拳》发源于山东,张兴起码是第三代,而从山东(后划归为河北)《弓力拳》一支传人所述历史可知,张兴的堂兄张学也是此拳巨擘,张学生于1827年,可见李氏传有张学、张兴,李氏的老师是乾隆年间人。

很清楚《弓力拳》不是赵莲创的,更不是张学一支传人所声称的“明永乐六年(1408年),有山东人张文通学此艺自少林寺,后来还俗在山东武城县占官屯,开始只家传,至第十代才传与外姓之人,至今已十三代。”
因为李氏装哑巴为师喂马之事,必然是张兴告诉安晋源、李占文,安氏又告诉赵耀庭的。赵耀庭在与记者问答时李占文还健在,所以赵氏不可能胡编传承。

紫元昨晚还与安祺的儿子现年76岁的安焕礼老先生通电话,也同样被告知是山东李氏传张兴的,并说,后来赵云武先生说《弓力拳》说是其祖先所创,不符合事实。安老先生还说其祖父安晋源当时从赵大根处得传的是小红拳(紫元按:小红拳发源于山东)、封筋错骨点穴等,后来在张家口向张兴学的《弓力拳》。而安氏传的《弓力拳》中也将自己原先所学融入其中了。

紫元认为,赵家当初为了让赵培信(赵大根的独生子,安晋源的师兄)有陪练,所以传安晋源,但由于保守,所传安氏的,并不是赵莲学的全部拳种,只是其中的红拳、罗汉、鹰爪而已,其他如通背拳、六合拳并未传授。。。

待续。。。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从历史上真正的张三丰到紫元已经多少代了?   颜紫元

$
0
0

历史上真正的张三丰祖师于元惠宗三年九月二十二日(公元1366)去世,及其弟子邱元靖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去世,都是有记载的。

宋书铭为宋远桥17世孙,宋书铭的年龄比陈氏16世陈鑫年龄略小十余岁,故可知宋远桥也为明初人,同陈氏1世陈卜。

而宋远桥的老师是张三丰弟子“麸子李”,故可知张三丰十三势软手第一代弟子约早陈卜、宋远桥一世,换而言之,从张三丰到明初第一代移民已为三代。

由陈鑫在其“辨拳论”里记载的“前明汾州府汾河小王庄人王氏”王公悦(山西人的发音被河南、河北人听成是“王宗岳”,详见紫元赴该小王庄对王氏家谱考的相关文章)是王氏明初移民第七世祖,而王氏得在该村中“观庙”的、来自云南云游道人父女俩传授“张三丰十三势太极软手”。

因此,从元末张三丰老年创十三势太极拳(张祖师根据当时因元廷禁止持有兵器、禁止角抵后而由民间人士创成的“宋太祖32势长拳”,结合自己练剑、内功等体会而创十三势太极拳)到云南云游道人已经传了七、八代,除了宋远桥外,这七、八代主要在道门里传承,道门中有言祖不言师的传统,所以这其中有几代人历史上并未记载(颇同明万历年间创醉八仙拳、剑的道人武玄一样)。王公悦是民间人士,但同时具有道人的特征。

王氏家谱载,王公悦有亲兄弟王公素,而王公悦无妻无子,说明他学了云南云游道人传的十三势软手(太极拳)后,已经是道家人物了。难怪他会与通背拳创始人董成老道交流,并传太极宫博公道长、董秉乾老道,当然还有民间人士蒋发。

王公悦是王氏七世祖,十三势软手太极第九代宗师,博公道长、董秉乾老道、蒋发是第十代宗师,李春茂、李仲、李信、陈奏庭、邢西怀是第十一代宗师,其中蒋发是蒋氏明初移民八世祖,李仲、李信、陈奏庭、邢西怀也是李氏、陈氏、邢氏明初移民第九世祖。

从陈奏庭到陈长兴传了六代,所以陈长兴不仅是陈氏14世孙,也是张三丰十三势软手(太极拳)第十六代宗师(同时是董成通背拳第八代宗师)。

陈长兴传杨露缠传杨班侯传全佑(全佑是杨露缠亲传,但受师命拜在班侯名下,详见紫元相关博文)传吴鉴泉传马岳梁传颜紫元。

所以,从元末张三丰祖师十三势软手太极到紫元已经传了22代。

同样,宋书铭为宋远桥17世孙,是《太极功》19代传人。宋书铭传吴鉴泉传马岳梁传颜紫元(紫元按:因马师部分遗忘,紫元征得马师同意,去向香港太极拳会会长郑天熊先生处重新学来。吴鉴泉传郑荣光传郑天熊,郑天熊兼得齐敏轩传。齐敏轩父亲是齐格臣,齐格臣是全佑的入室弟子,是吴鉴泉的师兄弟,也得宋书铭传《太极功》。)

因此,从元末张三丰祖师《太极功》到紫元也已经传了22代。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邓丽君转世?泰国姑娘拉姆震惊中国

$
0
0
 
  “在哪里?在哪里见过你?你的笑容这样熟悉,我一时想不起……”全球粉丝心中永远的邓丽君生前曾说过,《甜蜜蜜》是自己唱的最满意的歌。今天,一代歌后香消玉殒20年之际,这首歌的歌词,仿佛突然给千万歌迷开启了新的不平凡的意义,仿佛冥冥中释放出邓丽君留在人间的一个信号。 7月17日,大陆知名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中,令广大观众印象最深、议论如潮的,却是当日唯一没有获得导师们转身(认可并加盟团队)被淘汰的选手:16岁的泰国华裔少女朗嘎拉姆。她的演唱温婉如玉,真的好比“千言万语随浮云掠过”,闻者顿时震撼。无论从音色、气息、韵味、神情,都太像辞世20年的邓丽君。再加上那清澈的双眸和优雅、恬淡的讲话语气,那超出16岁年龄的从容的大家风范,一颦一笑,使事后许多人网评中除了惊叹之外还用了“像到好怕”“心里毛毛的”等字语。一夜之间,“邓丽君转世?”消息轰动华人世界。

 

  网评如潮中,惊呼,赞叹,为她被淘汰大呼不平者占绝大多数,相当多的人认为,四位导师没有选她,是因为唱得太好,超出了导师水平所能驾驭。最主要的,拉姆引爆了网友大量对轮回转世的争议。这是对既往任何一名“君歌”模仿秀的歌手都没有过的现象。无论唱法和音质再逼真,再惟妙惟肖,复制和真品的区别还是有的,特别是那种邓丽君的歌特有的带给人心灵的抚慰和陶醉,不是能模仿出来的,真正的“君迷”都懂得。

  早在今年3月,北京电视台就拍摄了纪实片,叙述拉姆的故事,题为《你的笑容这样熟悉》。原来,拉姆和邓丽君之间有着千丝万缕般不解的缘分,用世间常理无法解释。比如,拉姆7岁不会一句中文,却对邓丽君的歌曲听过两三遍就会唱了,她学会的第一首,就是《甜蜜蜜》,还对父母说“这是我的歌”。长大后,她克服困难远赴中国留学,就是为了学中文,揭开自己与邓丽君的缘分之谜。她的梦想是完成邓丽君的心愿,“把她的歌唱下去”。

  最不可思议的是,拉姆造访邓丽君生前最后一站,泰国小城清迈的美萍旅馆,她在游泳池边款款漫步,那步履资态,神似故人归来。在邓丽君生前住过的房间里,她毫无陌生拘束,那么悠然地打开尘封已久的厚厚的窗幔,静静伫立在窗前眺望,然后,居然指着沙发椅说:这是我喜欢坐的地方,在这里读书,这样。说完,拉姆在椅子上坐下,蓦地潸然泪下,她微侧身子,遮住了心酸的脸庞,又一拂头发努力恢复着仪态,一个小小不经意的动作再一次让观者惊悚——和邓丽君一模一样。再听她哽咽着说:“我也没想到,会回来一次,20年了…”到此,是不是很多人心底那牢固的无神论牌位轰然倒下?拉姆,已经不是一个“像”邓丽君的问题了,她的出现,让震惊的人们无法回避轮回转世那神秘的领域。

  和无神论相对立,佛教中灵魂不灭、轮回转世和因果报应等价值观,千百年来在亚太地区广泛传播,许多人深信不疑。在世界上有很多证据可以支持轮回之说,比如天赋异禀、无师自通的神童现象、濒死体验、催眠回溯术、前世回忆等等大量事实,用现有科学无法解释。

  只是在中共统治的大陆,常年的无神论、唯物主义洗脑下,对转世,大多数人难以接受。朗嘎拉姆的出现,无疑是对这些人固执的观念一个巨大而强烈的撞击。网上议论中,有人指责拉姆是炒作,藉机出名,但这部份人占少数;还有很多人半信半疑,听拉姆的歌声闭上眼睛与邓丽君本人真假难辨,心被真切触及到了,可是头脑还被无神论观念阻挡着,无奈大部份人不敢相信又无法抗拒拉姆带来的冲击,只能折中地说:转世与否不重要,唱的真好。这是被无神论捆绑的大陆特有的现象吧。

  值得注意的是,台湾网友的评论中,一个普遍观点:拉姆的确与其他邓丽君的模仿者不同,但是,邓丽君真的转世,为什么要去大陆?邓丽君生前反对中共独裁专制,支持民主,发誓“在大陆实现民主之前,将永不踏入大陆土地”。

  其实,这个问题如果放到时代背景中并不难解答。邓丽君风靡大陆当初,是文革刚结束,人们的思想、人性、情怀尚被牢牢禁锢之时。邓丽君的歌漂洋过海,突破极左政治的封锁,征服了无数的心,起到了一个混沌未开的世界里人性的启蒙作用,成为一个时代的烙印。无论男女老幼,只要你人性未泯,她的歌声必然抵达你内心深处,传达真善美,如撒甘露。

  今天的大陆,又从极左走到了极右,是道德败坏,美丑不分,男女不分,人伦颠倒的世界。中共用腐败治国和金钱利益,蒙住了人们的心灵,美好的人性被物质化。如果,拉姆真是邓丽君转世,她是否有特殊使命,到大陆再一次唤醒人心?从时局来看,十八大以来当局反腐,作恶高官落马频频的现象,是否是因果报应的展现?在这个历史性转折时期,邓丽君如果转世,是否是上天欲提醒迷在“车、房、钱”中的中国人,善恶有报,灵魂不灭,做什么都要偿还?

  20年前,邓丽君猝然离世。全世界爱她的人们在葬礼全程的录像中,听到首“Goodbye My Love,我的爱人再见……”时,心痛欲碎,与偶像诀别。今天,神似邓丽君的朗嘎拉姆出现了,再听这首歌,“我的爱再见,不知哪日再相见。我的爱,我相信,总有一天能再见。”这是不是邓丽君转世为朗嘎拉姆来承诺她的爱?是不是朗嘎拉姆在了却20年前邓丽君的心愿?如今,是个神迹辈出,真相在大显的时代。所以,邓丽君转世之谜并不难被揭开谜底。(作者:鉴恒)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龙应台:我为什么要求你读书?——这是我听过最好的回答!

$
0
0
点此看大图片
网络图片 
本文是龙应台记录下儿子21岁时他们的一场对话。

那天我问你,〝你将来想做什么〞,我注意到,你很不屑于回答我这个问题,所以跟我胡诌一通。是因为你们这个世代的人,对未来太自信,所以不屑与像我这一代人年轻时一样,讲究勤勤恳恳、如履薄冰,还是其实你们对于未来太没信心,所以假装出一种嘲讽和狂妄的姿态,来闪避我的追问?

我几乎要相信,你是在假装潇洒了。今天的青年人对于未来,潇洒得起来吗?法国年轻人在街头呼喊抗议的镜头让全世界都震惊了:这不是上世纪60年代的青年为浪漫的抽象的革命理想上街呐喊—戴着花环、抱着吉他唱歌,这是21世纪的青年为了自己的现实生计在烦恼,在挣扎。

从我的21岁到你的21岁,人类的自杀率升高了60%。你刻意闪避我的问题,是因为21岁的你,还在读大学的你,也感受到现实的压力了吗?

从18岁开始失业的画家

还记得我们在德国时遇见的那个画家—提摩吗?他从小爱画画,在气氛自由、不讲究竞争和排名的德国教育系统里,他一会儿学做外语翻译,一会儿学做锁匠,一会儿学做木工。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三年又过去了,现在,应该是多少年了?我也不记得,但是,当年他失业时只有18岁,今年他41岁了,仍旧失业,和母亲住在一起。

没事的时候,他就坐在临街的窗口,画着长颈鹿。在他笔下,长颈鹿的脖子从巴士顶伸出来,穿过飞机场,走进一个正在放映电影的戏院……它睁着睫毛长长的大眼,盯着一个小孩骑三轮车。

因为没有工作,所以他没能结婚,自然也没有小孩。事实上,他一直过着小孩的生活。可是,他的母亲已经快80岁了。我担不担心你将来变成提摩?老实说,是的,我也担心。

把你当〝别人〞并不容易

我记得我们那晚在阳台上的谈话。你说:〝妈,你要清楚接受一个事实,就是你有一个极其平庸的儿子。〞你坐在阳台的椅子里,背对着大海,手里点着一支烟。那是清晨3点。

朋友若看见你在我面前点烟,一定会用一种不可置信的眼光望向我,〝他怎么能在母亲面前抽烟?你又怎能容许儿子在你面前抽烟?〞

我认真地想过这问题。我不喜欢人家抽烟,因为我不喜欢烟的气味,更不喜欢我的儿子抽烟,因为抽烟可能给他带来致命的肺癌。可是,我的儿子已经21岁了,是一个独立自主的成人。是成人,就得为他自己的行为负责,也为他自己的错误承担后果。一旦接受了这个逻辑,他决定抽烟,我要如何〝不准许〞呢?我有什么权力或

权威来约束他呢?

我看着你点烟,翘起腿,抽烟,吐出一团青雾,恨不得把烟从你嘴里拔出来,丢向大海。可是我在心里对自己说,〝请记住,你面前坐着一个成人,你得对他像对待天下所有其他成人一样。你不会把你朋友或一个陌生人嘴里的烟拔走,因此,你就不能把眼前这个人嘴里

的烟拔走。他早已不是你的‘孩子’,他是一个‘别人’。〞

青年的成长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大家都知道。但是,要抱着你、护着你长大的母亲学会〝放手〞,把你当某个程度的〝别人〞,也不容易啊!

如果你愿意去给河马刷牙

〝你哪里‘平庸’了?〞我说,平庸’是什么意思?〞

〝我觉得我将来的事业一定比不上你,也比不上爸爸—你们俩都有博士学位。〞听到这句话,我有点惊讶。

〝我几乎可以确定我不太可能有爸爸的成就,更不可能有你的成就。我可能会变成一个很普通的人,有很普通的学历,很普通的职业,不太有钱,也没有名。一个最最平庸的人。〞你捻熄了烟,〝你会失望吗?〞

现在我已忘了当时跟你怎么说的,说我不会失望,不管你做什么我都高兴,因为我爱你?或者很不以为然地跟你争辩〝平庸〞的哲学?或者很认真地试图说服你—你并不平庸,只是还没有找到真正的自己?

我不记得了。但是,我可以现在告诉你,如果你〝平庸〞,我是否〝失望〞。

对我最重要的,不是你有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乐。而在现代的生活架构里,什么样的工作比较可能给你快乐?第一,它给你意义,你的工作不把你绑架,让你做工作的俘虏,第二,它给你时间,容许你去充分体验生活。

至于金钱和名声,哪里是快乐的核心元素呢?假如横在你眼前的选择是到华尔街做银行经理或者到动物园做照顾狮子河马的管理员,而你是一个喜欢动物研究的人,我就完全不认为银行经理比较有成就,或者狮子河马的管理员〝平庸〞。每天为钱的数字起伏而紧张而斗争,很可能不如每天给大象洗澡,给河马刷牙。

当你的工作在你心目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我怕你变成画长颈鹿的提摩,不是因为他没钱没名,而是因为他找不到意义。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如果我们不是在跟别人比名比利,而只是在为自己找心灵安适之所在,那么连〝平庸〞这个词都不太有意义了。〝平庸〞是跟别人比,心灵的安适是跟自己比。千山万水走到最后,我们最终的负责对象,还是〝自己〞二字。因此,你当然没有理由去跟你的上一代比,或者为了符合上一代对你的想像而活。

同样的,抽烟不抽烟,你也得对自己去解释吧。

来源:华夏文摘
-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李岩?明末风云?太极拳源流之谜”系列之一 一部家谱拽回“失踪”历史

$
0
0
转:“李岩?明末风云?太极拳源流之谜”系列之一 一部家谱拽回“失踪”历史
来源:大河报 B20 厚重河南 2006年07月19日

(紫元按:现在人们所指的太极拳是指原”十三势软手“或称”十三势太极“,并不是李仲、李信、陈奏庭以”十三势软手“原则改编的”太极养生功“,该”太极养生功“后来失传,但谱却保存在陈家沟老谱上,并在1991年出版的《中国武术器械录》里有,在陈家沟称为五路”十三势“即”头路、二路、三路、四路、五路“的后四路。该后四路虽然也称为”十三势太极“,但动作名称与头路迥异,与通背拳谱中的四路短拳谱一模一样。可见,李陈姑表兄弟只是把四路通背短拳以”十三势软手“的原则要求该练了,连动作名称都没有改,直接照样摘自他们所练的通背拳拳谱。陈家沟老谱上有”太极拳,一名十三势“,现在太极拳的动作名称与唐村李氏明末清初留下的”十三势名目“完全一致,与陈家沟老谱上的后四路完全不同。而”十三势软手“无论在唐村康熙52年家谱上,还是乾隆54年王堡王安民的”六合枪谱序“上,都可知是太极宫博公道长、董秉乾老道传唐村李氏、王堡王氏、陈家沟陈氏的。因此,把太极拳说成是李陈姑表兄弟所创,是欺世灭祖的行为!)

0719B2004.jpg

这份修于清朝康熙五十五年的家谱,记载了李氏家族于明洪武四年从山西洪洞县凤凰村迁到博爱后,一直到十二世各代男性的情况,具有很大的史料价值。 翻拍资料照片

 

0719B2002.jpg

 

为寄托对丈夫李太存的思念,这位老人一直珍藏着李氏家谱。 翻拍资料照片

 

 

  两大悬案
  大变局,往往意味着大灾难、大动荡,同时也是大机遇、大转折。
  公元1644年,中国历史上最为诡谲多变的年份之一。那是一个国家天崩地裂、沧海桑田的年份,一个机遇山呼而来、海啸而去的年份,一个产生英雄、造就悲剧的年份。
  按照天干地支的古老纪年方法,这一年唤做甲申年;按照天干地支的古老纪年方法,至今岁月已经循环了6个甲子。但这一年还是让人无法忘却,曾经有无数人记述、探求、回味、思考这一年所发生的事情,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郭沫若先生于1944年写就的《甲申三百年祭》。
   在这篇洋洋洒洒两万余字的名文中,郭沫若先生把大量笔墨给了李自成麾下的几位河南人,似乎在他看来,李闯王“成也河南人,败也河南人”。对于一位名叫李 岩的河南人,郭沫若更是倾洒了浓得化不开的惋惜和同情。文中他写道:“李自成自然是一位悲剧的主人,而从李岩方面看,悲剧的意义尤其深刻。”文章的最后一 句话,他还在感慨:“李岩的悲剧是永远值得回味的。”
  郭沫若为什么如此推重李岩?这大概要从李自成的悲剧说起。
  李自成是在河南化为蛟龙的。
   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之前,李自成屡战屡败,被官兵逼得几乎上吊自杀。崇祯十三年,他从巴西鱼腹诸山中轻骑突围,逃入河南。自此后恍如脱胎换 骨,仿佛蛟龙入海,几乎战无不胜,所到之处望风披靡,发展之快,只能用暴风骤雨来形容:三年多一点时间,他把河南、湖北、陕西收入掌中。随后从西安出发, 不到两个月便拿下山西,打到北京,没三天工夫便攻下北京城,逼得崇祯皇帝上了吊。短短几年工夫,中国历史上的又一次改朝换代眼看就要完成。
  但很不幸,李自成“其兴也勃,其败也忽”,在北京紫禁城的龙椅上只坐了42天,“冲冠一怒”的吴三桂就引着清兵杀奔而来,从此李自成一败涂地,上演了中国历史上一次大悲剧。
  在郭沫若先生看来,李自成“其兴也勃”,是由于得到了李岩;而“其败也忽”,是由于他不再听信甚至杀害了李岩。
  李岩有两次重大的建议。李自成初入河南,李岩说:“取天下以人心为本,请勿杀人,收天下心。”闯王听了这话,严明了军纪,“又散所掠财物赈饥民”,此后他的部队几乎令天下望风披靡。郭沫若认为:“有了他(李岩)的入伙,明末的农民革命运动才走上了正轨。”
   李自成进入北京城,李岩上疏建议他严格约束部队,稳定京城,招抚吴三桂。大概话说得不太顺耳,闯王这次“不甚喜,既批疏后‘知道了’,并不行”。不仅如 此,退出北京城之后,李自成倒是听信了另一位河南人牛金星的谗言,杀死了李岩。据史籍记载,这次内讧导致了义军的瓦解,“由是自成将相离心,献策他往,宗 敏率众赴河南”。
  在那个甲申年,李岩是一位能看清历史,却无法改变历史的悲剧人物,因此他被郭沫若所看重。
  《甲申三百年祭》是郭沫若的名文,由于受到毛泽东的赏识影响极大。但在学术界,郭沫若的观点和他所引用的史料并不为所有的人信服。
   史籍记载,李岩是河南杞县举人,父亲是曾任明朝兵部尚书的李精白。但清初就有人撰文指出,杞县并无李岩其人,李精白也没有这样一个儿子。三百多年来,不 断有人提出质疑,甚至有人认为他是位“乌有先生”。1978年,知名学者顾诚在《历史研究》上发表《李岩质疑》一文,认为李自成军中未曾有过李岩这个人 物。如此重要的人物真是位“乌有先生”?这成为史学界一个令人感兴趣的大悬案。
  2002年,焦作博爱县唐村李姓家族发现了失传多年的家谱,有明史专家看到这部家谱后,惊奇地发现,李岩确有其人,但他不是杞县人,而是博爱人。
  不仅如此,专家在进一步研读中发现,学术界争论已久的另一悬案——太极拳源流之争,也可在这部家谱中找到答案:太极拳是李岩和他二哥李仲,与其表兄、温县陈家沟的陈王廷共同开创的。
  一时间,这部《李氏家谱》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这部家谱的面世,能让困扰学术界数百年的两大悬案水落石出吗?
  老家谱好似断线风筝
  “吃他娘,穿他娘,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博爱县的李立炳先生从小就知道这首歌谣,但他从来没想到它跟自己会有什么关系。一个偶然的机会,李立炳发现,这首明朝末年广泛流行的歌谣,竟然出自他的一位祖先之手。
  2002年春,李立炳从博爱县农场纪委副书记的岗位上退了下来。恰在这时,他的家乡——博爱县孝敬镇唐村的李氏家族兴起了续写家谱的热情,家族的人觉得李立炳为人勤谨,有文化有见识而且又有空闲时间,一致推举他来负责这个事儿。
   李立炳很快发现,他所应承下来的,是一桩极其棘手的任务。家谱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称为族谱、宗谱、家乘、房谱、世谱等,是同宗共祖的血亲 集团,以特殊的形式记载本族世系和事迹的历史图籍,内容包括姓氏源流、家族迁徙、世系图录、人物事迹、风俗人情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世系图录,即记载始祖、 始迁祖以来本家族历代先祖名录,这是确认它是不是家谱的重要标志。唐村李氏上点年纪的人都知道,家族曾经有很完整的世系图录,但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烧掉 了。
  “当时非常忌讳!谁有家谱那是大问题,没人敢保存。天天喊着‘破四旧’,谁家有老东西都烧了!”李立炳说,接受家族编写家谱的委托后,他几乎找不到任何可资参考的资料,家族往昔的背影模糊而混沌。
  不久,在李立炳的建议下,唐村李氏召开了家族会议,动员家族成员提供能找到的所有资料,包括碑文、地契、买卖契约等所有过去的文字资料。
   再大的风浪过后,也总会有些东西幸存下来、沉淀在水底深处。唐村是个古村,至今仍保留了不少明清民居,一些残破的石碑、发黄的纸张,承载着记忆的碎片, 从各个角落浮出水面,汇集到李立炳的手中。但这些东西,都是片金碎玉,难以构成家族史的亭台楼阁气象。如果发现不了老家谱,续谱的事儿恐怕很难做得完善。 种种迹象表明,在村里就是挖地三尺,也绝对不可能找到老家谱。此时的李立炳有点灰心,他感到,家族的往事如断了线的风筝,永远消失在历史的天空,再也无法 追寻。
  有道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最重要的发现来得十分偶然。2002年清明节,李立炳回家上坟,遇到76岁的李成秀老人。他们都在坟上烧纸,话题很自然地转到续修家谱的事儿上,李成秀突然想起她幼年时的一件事,抗战胜利不久,她父亲去西安之前,曾让人抄录了一份家谱带走了。
  这份抄录的家谱是否能逃脱劫难,留存在世间呢?李成秀直摇头,她父亲1953年就失踪了,后来再没音信,虽然继母和几个弟弟妹妹还在西安,但经过五六十年的沧桑,村里的家谱都失传了,这份抄录的家谱能保存下来吗?
  李立炳动员李成秀:“咱们去陕西找找吧,要能找到那可是一大贡献。”大约半个月后,在村里人的支持下,他们去了西安。李成秀的继母热情地接待了他们,但当他们说明来意,老太太顿时面若冰霜,很干脆地告诉他们,是有一份家谱,但早就扔了。
  残破家谱隐藏偌大秘密  
  两个人很失望,正要空手而返时,李成秀的弟弟李成海告诉他们,家谱毁了一部分,但大部分其实还在。母亲不想让看,是因为曾吃过大亏,她被李家的家庭背景拖累怕了。
   李成秀的父亲李太存是“掂过枪”的人。抗战时期,他曾是中共博爱县大队副大队长。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占领了博爱一带,当时他们来势汹汹,李太存的父亲很 害怕,非要让儿子退出县大队,到西安经营家里的怀药和麝香生意。李太存的叔叔是私塾先生,写一手好字,他连夜赶抄了一份家谱,让侄子随身携带。
   解放后,由于家里地多,李太存的父亲被镇压了。1953年,听说李太存在西安,博爱县派人去抓捕这个“逃兵”。李太存听到风声,赶回家与妻子道别后匆匆 离去,从此再无音讯。“文化大革命”中,博爱的红卫兵又想起了远在西安的李太存家,他们前去调查,原在公安系统工作的李成海因此被调离了工作岗位。李太存 失踪后,家谱成为与他关联最密切的东西,为了寄托相思之情,妻子怎么也不肯毁掉这个可能带来危险的东西,将其珍藏起来。
  了解了这些情况,李立炳在李成秀、李成海的帮助下,耐心说服了老太太,最终看到了她所珍藏的李氏家谱。
  家谱抄写在石印账簿纸上,线装,自订。纸张已经发黄,那是江浙一带用竹子做原料制作的纸,怀庆府(今焦作)一带称其为“竹纸”,看上去比较细腻也比较脆。家谱现存25页,后面五六页被撕毁。
  这份家谱修于清朝康熙五十五年,修谱人是李元善。家谱记载了唐村李氏始祖李清江于明朝洪武四年从山西洪洞县凤凰村迁来后,一直到十二世各代男性的名字,以及他们简略的生平事迹。
  看着家谱,李立炳内心深处禁不住阵阵战栗,他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幽深而神秘的祖先们的世界。
  从家谱上看,唐村李氏家族人丁兴旺,人才辈出,谱中所记的人大多“文武双修”,有进士、举人,更有名播数省的武术大家。
   李立炳觉得,家谱最奇特的地方,是其《序》文最后对族人的一段忠告:“族长严训,谓明末吾族门九世李公讳仲、讳信、讳牟、讳栋、讳友,皆诱入闯贼,谋主 数将。族裔诚祀之所事,避谈籍谱,勿传扬焉……”似乎家族有段隐秘的历史,明朝末年,不少人加入了李自成的起义军,修谱人要求子孙后代尊敬地祭祀他们,但 在外人面前应避谈此事,以免给家族带来灾祸。
  对于这段内容,李立炳很感兴趣,但他当时并不知道,家谱中所谈到的李仲、李信、李牟、李栋、李 友,都是李自成麾下知名的大将,而李信,就是赫赫有名的“制将军”李岩——那个跟红娘子一起扯旗造反的英雄。直到有一天,李立炳带着这份家谱,误打误撞地 闯进了一个学术研讨会,当表情震惊的专家学者围住他,争相索要有关资料时,他才被自己家族深藏的秘密震得愣在了当场。
  □首席记者姚伟文图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九十高龄青萍剑第八代宗师贾勃生恩师驾鹤西去   颜紫元

$
0
0
前几日师兄们告诉紫元,贾公勃生恩师已于2015年7月21日仙逝,亨年九十高寿,并于7月24日下葬,入土为安。紫元惊闻噩耗,哀悼不已。
贾师中年时练青萍剑之英姿

贾师是正宗青萍剑一代宗师,也是贾耀亭师爷之嫡孙、且贾耀亭师爷弟子中唯一练全六路青萍剑的大师。青萍剑传至贾师已经八代:(清朝康熙中期)潘元圭道长--孟教华(全真道士)--冯希汤(全真道士)--杨鄂林(俗家,是冯希汤结义兄弟)--贾云鹤--刘文石(表弟)、贾灵泉(堂弟)--马振祥(刘文石弟子)、贾耀亭(贾灵泉之子,兼得师兄马振祥倾心相传)--贾公勃生(贾耀亭嫡孙)


紫元转载下文,以寄哀思!


贾氏青萍剑

技击篇

一招一式都攻敌“七寸”

在黄骅市农业发展银行别墅小区的一处院内,四株石榴树果实累累。青萍剑第九代传人孔令春自2003年买下这栋别墅后,就未曾居住,房子仍是毛坯,一楼水泥地上铺着厚厚的、印有太极图案的黄色垫子。每天晚上7点以后,孔令春与其他师兄师弟在这里习练青萍剑,而他们的师父贾勃生正好相反。83岁的贾勃生一般是在早上活动手脚——踢腿、打拳。剑术,他一般坐着就可以练了,“在脑子里练。”他说,这叫“悟”。

据他们介绍,青萍剑“青萍”二字的由来,一说:青萍是浮萍的一种,它寄身于粼粼碧波之上,随风漂浮不定,无拘无束,剑法就取其潇洒之外形;二来:青萍本是古代一把宝剑,据说能切金玉、断毛发,锋利无比,剑法就取其锋利之实用。

青萍剑就是以实用为特长,它的一招一式都有着特定的实战意义——也就是都具有攻击性且目标明确。师父在教徒时,首先要告诉他在进攻敌人时所取的部位。例如,人的手腕至肩分成十等份,每份为一寸,而青萍剑进攻时,大多是在手腕到手肘部位,即1~7寸之间。

这“七寸”,犹如坐标,不同技击招式的攻击,对应着不同的位置。比如,剑法招式之一的“仙人指月”便是攻击对方3寸。不仅如此,青萍剑前后招式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前一式为后一式做伏,后一式奏前一式之功。”大师兄王得方说,这样在与对方交手时,自己剑的形式、指向以及自己暴露出来的部位,迫使对方只能从那些方位进攻。如此,对方的进攻,其实全在自己的胜算之中。

腿和腰练成“面条”一样

贾氏青萍剑快速主动,灵活多变,即使是剑指(练剑的要掐剑诀,剑指本意是配合动作起平衡持剑手的作用)也有一定的技击性。

“一是它有点穴的功能。有时也有‘倒把’。从右手换到左手,就叫倒把。它的作用在于,当敌人在左手边,而自己的步子很难换过来,那么,顺势把剑换到左手进行攻击,变化的速度更快。”王得方说。

青萍剑也有着“活把剑”一说,因此,对习练者手腕灵活度要求极高。比手腕更难练的是步法,青萍剑的步法旋转非常多,一般是60度或30度的旋转。因此,“腿和腰练成‘面条’一样,是最好了。”贾勃生说。

旋转的目的是为了让开对方攻来的兵器,再回击对方。攻击时,青萍剑讲究快速夺取主动,剑的运行路线就非常短,又是其明显的特点。拳谱中说,青萍剑步法是:迈步快如风,止步似钢钉。这句话还接着一句:眼神似闪电。它指的是外在的是精神,也就是给人的感觉。“你一个动作,看着对方,人家要说‘干吗,吓死人啊’,这就对了。”贾勃生说。

然而,步法与剑法要想完美结合,却并非易事。王得方说:“青萍剑一训练,脑子就得有一个意识:中线、内线、外线(也称中门、内门、外门)。走内门刺哪个位置,走外门到哪里刺,都非常严格。”

青萍剑门不只是练剑

青萍剑门虽以“剑”命名,但并不只是练剑,当年青萍剑门人刘文石不仅善使剑而且善使鞭。其实,刘文石所使用的鞭,也并非《水浒传》中呼延灼所持的钢鞭,而是一种类似炉锥的独特的兵器,又称“铁筷子”。这种兵器的好处是,既比剑重,又比钢鞭轻。不过,最重要的是,“青萍剑门的兵器不只是剑,还有其他。”除了鞭,还有春秋刀和大枪等,也都为青萍剑门内所习练的兵器。

虽然其他门派也有枪与大刀,但是青萍剑门习练枪与刀都是比较少见的“左把”——左手为兵器持重手。左把叫大把枪,右把是小把枪,武术中有着“小把枪遇上大把枪,不死也带伤”的说法,据说关羽持刀也是左把。虽然左把练起来难,但是杀伤力强。

不过青萍剑为道士首创,一直以道家思想文化为根基。在技击上有虚实变化,在应用上又讲究后发制人。虽然剑法有有凶狠技击的一面,比如:刺喉、刺心。但青萍剑法不提倡主动伤人,而且在伤人时,也尽量减少杀伤力,多数攻对方的持剑的手,即1~2寸之间。缴械但不会危及性命,也就是点到为止。

传承篇

剑法完整保存反增八式

相比于其他门派在传承过程中因种种原因出现的失传现象,青萍剑可以说相当幸运。几百年来,不仅原有的6趟365式全部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还不断深化发展成373式。

据青萍剑剑谱序言记载,该剑术发源于江西龙虎山天师府,为潘元圭道长所创,创建时间在清朝康熙中期。潘道长将剑术传于山东省沂水县泥古庄孟教华,孟教华传于济南府临邑县冯希汤(道号和玉),冯希汤传于山东省无棣县人杨鄂林(字棣园),从此,青萍剑术流入俗家。清中期,杨鄂林首先将青萍剑术传于盐山县(今黄骅市)大韩村镇(今黄骅镇)贾云鹤。贾云鹤在杨鄂林的严格教诲下悉数贯通了青萍剑术6趟365式。

贾云鹤授徒二人,其弟贾灵泉与表弟刘文石,刘文石授徒马振祥。马振祥与师弟贾耀亭对青萍剑术深化剖析,优选八式插入最后一趟剑中,从此青萍剑术由原来365式发展成现在的373式。

剑法的373式,一招一式都没有失传。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贾勃生按照老剑谱把青萍剑重新整理一遍,并出版《青萍剑》(1991年8月)。书中,贾勃生对老剑谱上的一些内容也做了修改,“按剑谱说明,你取(攻)我哪里,我如何攻防,其中一些招式有‘空隙’。我就想,我如果这样,不是更好吗。所以,就改了。”浅尝辄止得真传者少

青萍剑严格的传承方法与剑谱保存得非常完整不无关系。据说,贾云鹤当初学艺时,三次前往杨鄂林家中,动用了一切亲戚朋友关系,最后才得以入门。青萍剑门收徒之严也可见一斑,而门内在收徒上一直遵守着“不忠不孝者不传、见利忘义者不传、无气节者不传”的三不传规矩。

相比长辈艰难拜师的过程,如今青萍剑门放开了最大尺度。“只要你愿意学,我就教你。”贾勃生说。不过即使如此,新时代青萍剑在传承发展上依然面临很多困惑。

王得方记得,自己在入门的时候,先练习简单的十二三招,可是单单一个劈剑动作,就分为弓步劈剑、并步劈、活步劈。而随着学习的深入、理解的深入,他发现:“里面奥妙真多。”于是,越来越想学下去。然而,像他一样想法的徒弟少之又少,大多是学了两三趟之后就走了,王得方说:“浅尝辄止啊!”言语中带有无奈与慨叹。

“越是好东西,训练也越严、越难。”王得方觉得这种简单的逻辑关系,却很少有人在练剑时体会到。因此,一直以来,得到青萍剑剑法真传的人寥寥数者。今年已83岁高龄的贾勃生,就对其众弟子充满期望,他如是写道:“而终能继衣钵者谁,希共勉之。”

办网站搞活动寻找发展道路

不过,青萍剑门的传人一直为门派如何发展而绞尽脑汁。今年夏天他们又重新建立了青萍剑的网站,目前正在完善中。师兄弟间也时常谈及这一话题,一次,原黄骅市武术协会主席徐复楼提出建议:“像太极拳一样,搞些活动吧。”众人情绪激动。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以健身为主的太极拳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和发展,至今这门传统武术也毫无衰退的迹象,今年政府对太极拳的推广又提出了五进: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对于一个传统武术门派,以自身的更新速度适应着当下文化的发展,实在难得。这样的声望和地位,也让其他武术门派艳羡不已。青萍剑门也看到了这一点,他们积极寻找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孔令春听着,认可着,行动着,未来却仍是一片茫然:“具体如何还得再探讨……”

 

摘抄自■文/本报记者申晓飞http://www.hbqnb.com/news/Html/laocunjingyan/2009/820/0982052517397205147_2.html


贾勃生:写诗练剑 挥洒自如      《黄骅报》(0001年1月1日)


     黄骅市黄骅镇坑东村有这样一位老人,他叫贾勃生,今年85岁,身体硬朗,仙风道骨。老人一生有两大爱好,一是练剑,二为写诗。已入耄耋之年的贾勃生只要一拿起剑或笔,手上就会行云流水,潇洒飘逸。
     贾勃生老人练习贾氏青萍剑多年,为青萍剑第八代传人,得青萍剑第七代传人贾耀亭师傅真传。他精通剑术,广授弟子,是本地区青萍剑练习团体的总教师爷。数十年来,每周三、五、日晚上,贾勃生老人都会率领徒弟们在门前的一片空地上练习。徒弟们一招一式练得十分认真;但大伙一致认为,尽管师傅已经如此高龄,却没有一个人能像师傅那样精通每招每式,将青萍剑的内涵和精髓融入到自己的血液里。
     如今,贾勃生老人年纪越来越大,剑术中一些腾空、飞跃等高难度动作已经无法做出来,但老爷子却始终没有把武艺丢掉。一进贾老的住所,四把宝剑赫然挂在墙上的醒目位置。每到闲暇时候,贾老仍然会拿出宝剑和徒弟们比试、切磋一番。贾老的徒弟们说,虽然剑术中一些高难度动作师傅已经做不出来,但以前熟记的招式却没有忘记。一招一式,风采依旧。
     除了练习青萍剑,老人还酷爱写诗。几十年来,老人作的诗歌已经不计其数。他将自己写出的诗整理成册,自名《老年俚语随记》,至今已积累了满满一箱。今年4月,贾勃生老人的本家兄弟、内蒙古自治区作协副主席贾漫先生来到黄骅,专门登门拜访了兄长贾勃生老人,并赠诗一首:“忧心增白发,豪气舞青萍。命贱骨难贱,坦然度此生。”贾勃生老人听罢,略一思索便和诗一首:“岂忧白发增,矢志习青萍。人生路宽阔,何愁坎坷生。”和诗速度之快,令人叫绝。
     5月23日,老人前往朋友家探望,回来的路上看到沿街长势茂盛的垂柳,回到家思索后作诗一首:“五月孟夏门庭芳,几时又被风雨狂。浓荫细叶向阳绿,沿街条枝垂路长。形旺何殚疾风雨,浓荫更显月添凉。沿途试问来往客,对此能无感衷肠。”诗歌虽然风格通俗,但老人对日常景物和细节的敏感及对生活的热爱让人敬佩。
     贾老平时为人谦和,深居简出,生活也非常有规律。每天练剑、写诗、访友、休息等安排得满满当当,生活过得充实而有情趣。
     目前,以贾勃生老人为正宗传人的青萍剑早已被确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老人除了享受颐养天年的生活外,也在积极传播青萍剑这门兼具养生和表演的技艺,致力于将这一武术瑰宝发扬光大。

贾氏青萍剑的前世今生

 (2013-08-30 09:16:38)■ 本报记者 姚建中  通讯员  王瑞萍

 

   “行云流水,潇洒飘逸”。用这八个字来形容传统武术技艺“青萍剑”一点也不为过。在黄骅武术界,提起“贾氏青萍剑”,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目前,贾氏青萍剑主要流传于河北黄骅市及周边地区。黄骅也是近代青萍剑术的发祥地,现在各地所习练的青萍剑大都出自于此。
    青萍剑术是一套高雅、实用的稀有剑法,风格柔和、儒雅、舒展大方,适于健身,又雷厉风行,招不虚发,长于战阵,堪称武林瑰宝。
    2009年,贾氏青萍剑被正式批准成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健在的青萍剑主要传承人为黄骅人贾勃生、贾肇山。
  
“前世”:独特招式打造神奇剑术
        据现存青萍剑古剑谱《青萍剑法全谱》序言记载,该剑术发源于江西省龙虎山天师府,为潘元圭道长所创。至清中期,习武人杨棣园首先将青萍剑术传于盐山县(今黄骅市)大韩村镇(今黄骅镇)贾云鹤。贾云鹤在杨鄂林的严格教诲之下,悉数贯通了青萍剑术六趟三百六十五招式。随后,经过世代传承,剑术最终传到第八代传人贾勃生和贾肇山兄弟俩手中。
     青萍又名浮萍,常飘浮于水面上。记者从目前黄骅市练习青萍剑的一些传承人口中得知,相传青萍剑剑质精锐,能切金断玉,吹毛利刃,锐利无比。演练时行剑如高山流泻,技击时攻防进退式式紧扣。并以千变万化,步伐矫健,招式清晰为特点。
     经过世代传承和后人的不断研究完善,青萍剑逐渐形成了固定的招式和路数,共有六趟三百七十三式。六趟分别为:迎风挥扇、运斤生风、浮云罩顶、白马分鬃、遥锁风池、二龙吐须。贾氏青萍剑历史资料详实丰富,训练体系科学完整。现存青萍剑古剑谱详细记载了历代传人的传承关系和剑术内容,其中《学剑要诀》、《练功八法》、《剑批》、《剑断》等是指导剑术训练和实战应用的理论基础。
    据了解,青萍剑法风格独特,其动作朴实无华、文雅脱俗,演练起来似进犹退,轻灵转折,变化无常,招中套招,式内藏式,柔中寓刚,虚中藏实,攻防交替,招不虚发。 这些都是青萍剑术的独特和魅力所在。
    目前,黄骅练习青萍剑者众,逐渐成为人们切磋技艺、传承文化的“中心”。

“今生”:在世“祖师爷”贾勃生
       在黄骅,说起贾氏青萍剑,不得不提一个名字——贾勃生。
    贾勃生今年已87岁高龄,是青萍剑的第八代传承人,家住黄骅镇坑东村。
    走进贾老住的小院,简朴、整洁而有序。老人热情地从屋内走出来迎接我们。只见老人身形略瘦,满头银发,却面色红润,目若流星。八十多岁的年龄,走起路来却步伐轻盈,非常矫健。记者不禁在心中暗暗赞叹:“果然是个“练家子”,名不虚传啊!”
     87岁的贾勃生,从15岁开始习武,至今已有70多年,期间一直没中断过。说起这个,贾老也毫不掩饰心中的自豪:“能坚持这么多年练武的,还真是不多,你看我这身板,杠杠的。”说着,老人用拳头拍了拍胸脯。
    贾勃生开始习武的时候,还有一段小故事。小时候,爷爷贾耀庭在家族中权威很大,自己在爷爷面前大气也不敢出。那时候,贾勃生常看爷爷练习青萍剑,羡慕不已,但又不敢开口说想学。当然,贾耀庭也不屑于教他,认为他不是那块料。
    于是,贾勃生便跟村上一个习武的人练习武术。因为身体条件出众,又聪明伶俐,贾勃生很快成为佼佼者。有一次,这个武师组织徒弟们在村子里舞狮子,贾勃生尽管小小年纪,但凭扎实的武术基本功,将狮子舞得呼呼生风。于是,武师呼呼跑到贾耀庭那,说看看你家孙子吧,在村头舞狮子呢。贾耀庭当时在武术界是有名望之人,一脸不屑地说:“一个小孩子,有什么可看的。”“你先去看看再说!”
    贾耀庭拗不过,只好跟着来到现场。抬眼一看自己孙子贾勃生的气势,眼睛立刻瞪圆了:“这谁教给他的?我怎么都不知道。”武师拍拍自己胸脯,嘿嘿笑着说:“这啦。”
    贾耀庭不动声色,但开始喜欢这个聪明伶俐的小孙子。他把贾勃生叫过来,从路边拾起一根棍子,大喊:“小子,你看着。”说话间,青萍剑的几招几式已经出手。贾勃生自然不敢怠慢,在心里默念着每一个招式的要领,做动作时也是使尽全力,显示出了过人的领悟能力。几招几式教下来,贾耀庭高兴了:“这还算像块练剑的料。”从此,贾勃生正式开始跟随爷爷练习青萍剑,剑术日精。
    回忆起往事,贾勃生仍然沉浸在练剑时那份酣畅淋漓的兴奋中。“您老可否给我们现场展示两招?”看到墙上挂的剑,记者说。贾老迟疑了一下,显得有些不好意思。但很快,他就换上一身轻便衣服,抄起墙上的青萍剑。
    来到院子中,拔剑出鞘,大吼一声,招式既出。已经耄耋之年的贾老,依然体态轻盈,剑式凌厉。矫健身姿不输年轻人。听到喝彩声一片,贾老停下来,细看刚才拍下的舞剑照片。一边看着皱起了眉头:“这马步蹲的不扎实、这一剑式挑的没力度……”显然,老人对刚才自己的表现不满意。“你们等着,我再来回。”说着,又抄起青萍剑舞起来。这一次,贾老显得更加卖力,剑式也显得更加扎实。考虑到老人的年龄和体力,我们赶紧让他停下来休息。自觉功力已“发挥”出来,老人终于收手。

    传承:“桃李”已满天下
     目前,青萍剑的传承人贾勃生和贾肇山,都已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传承剑术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课题,而这项工作目前已有了不小的进展。贾肇山是沧州师范学院体育系退休教授,长期一来,一直致力于青萍剑术的理论研究和推广工作。作为黄骅市武协主席和青萍剑第九代传人,贾勃生的女婿孔令春也在大力推广这项技艺,不断扩大青萍剑的影响。
     孔令春常带着贾老的徒弟们练习白猿通臂拳和青萍剑。有时候,他还会带着他们一起探望贾老这个在世的青萍“泰斗”,并请他指点一二。据他说,徒弟们一在贾老面前练剑就放不开手脚。他们显得很拘谨,甚至有些紧张。当记者向贾勃生说起这事时,贾老笑着解释:“也许是因为我要求太严了,看见他们动作做得不到位就发火吧!”严师出高徒,近几年,黄骅的这支青萍剑队伍多次受邀外出竞赛和表演,河北省乃至国家级的大大小小的奖项也获得了很多次。
     除了本地有不少徒弟跟着贾老学习青萍剑,甚至还有一些外地人慕名而来。贾老举了个例子说,从2011年,一个浙江台州叫林国华的武术爱好者常会不远千里赶到黄骅,拜会自己,并虚心求教剑术。林国华只是诸多前来求剑的人们的一个缩影,但足以看出贾氏青萍剑术的魅力和影响力。
     除了授徒,青萍剑的发展还表现在著书立说上。青萍剑不仅很好地继承了我国传统剑术的特点,而且在理论上和技术上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目前,青萍剑理论书籍主要有由刘滋茂、贾勃生编著《青萍剑》一书和由贾肇山编著《秘传贾氏青萍剑》一书。这两本书为后来的学习者提供了剑术理论依据。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转载]优越的社会主义又一“特色”:4岁女孩患白血病 母亲为筹钱轻轨站卖

$
0
0
优越的社会主义又一“特色”:

4岁女孩患白血病

母为筹钱站轻轨卖“拥抱”

悲沧!寒心,泣然,中国特色!!!

社会万象华龙网[微博]  艾俊锋2015-07-26 01:21
2070

 

今日下午,重庆两路口轻轨站,陈得娟举着牌子,女儿则坐在她的身边。 实习记者 艾俊锋 摄

 

今日下午,重庆两路口轻轨站,陈得娟举着牌子,女儿则坐在她的身边。实习记者 艾俊锋 摄

 

一位热心市民在为陈得娟捐款后,拥抱了她。 实习记者 艾俊锋 摄

 

一位热心市民在为陈得娟捐款后,拥抱了她。 实习记者 艾俊锋摄

华龙网7月25日23时20分讯(实习记者艾俊锋)对很多人来说,拥抱只是一种爱心的传递,但对于年轻母亲陈得娟来说,却有着不同的意义。这两天,28岁的陈得娟,为筹钱拯救身患白血病的4岁女儿,在重庆两路口轻轨站,以卖“拥抱”的方式为女儿筹钱,一次拥抱十块钱。

卖“拥抱”十元一次向围观市民哭诉女儿的不幸

今日下午3点多,在两路口轻轨站,记者看到了正在卖“拥抱”的陈得娟。在现场,她举起的牌子上,写着“卖拥抱,十元一次”。在她面前,摆了各种证件和证明。女儿娜娜戴着口罩,几乎是光头,坐在她的身边。http://news.qq.com/a/20150726/001069.htm 



 人渣专家

不顾中国国民死活的援外数字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那老逼养的政权害苦老百姓了!  颜紫元

$
0
0
著名抗日英雄双枪老太婆赵老太说:那老逼养的,“挑灯拨火,诱惑忠良”,阿毛为达目的不顾底线,不择手段,大开空头支票,大搞欺骗,许多参加土共的不乏有优秀的中华儿女,那些忠良被骗去参加土共,农民更是被毛忽悠。等他夺取政权后,阿毛大变脸,完全食言,露出其邪恶丑陋残自私的嘴脸,把五千年文化精华彻底摧毁,把五千年封建糟粕、人性中最肮脏丑陋的东西全部发掘出来。阿毛是极端自私自利的,它情愿负天下人,也不愿任何人负它,不管是共产党、亲密战友,还是国民党、保护过它的要员,不管是知识分子还是农民工人,不管是被它奸淫过的女人,还是嫁给它为它生过孩子的杨开慧。。。它得不到,也不留给任何人,既然它儿子死了,它就不希望把大陆传给别人,它砸毁大陆,让整个国家民族百姓为它陪葬,它比张献忠还恶劣无数倍!

它有什么权利把大陆及其百姓当成它私人财物?它有什么权利剥夺老百姓的财富、幸福,拿去不仅自己挥霍,还到处送给外国,而让自己百姓吃下三滥食物,过下三滥生活?那老逼养的太邪恶了,根本不把大陆老百姓当人!

这是靠欺骗、暴力、出卖国家、民族利益、甚至在中华民族最危亡的时刻,联络日寇、伪军,对自己的抗日英雄及人民背后捅刀子、无视苏俄军队强奸三十多万东北妇女、霸占大片国土、杀死几十万中国人、又在外蒙几乎杀光所有汉民的流氓无赖政权,它不如畜生,残酷奴役、剥削、任意牺牲百姓幸福、生命,绞尽脑汁让自己的百姓始终处在贫穷愚弱的便于它愚弄统治的状态。它极其狂妄,因为它手中有过去封建专制政府手上还没有的热兵器,它因此不怕百姓反抗。那老逼养的甚至在它一手造成的三年大饥荒死去近四千万百姓之际,还继续对外赠送粮食,苏联提出暂时不要它还债,它却死要用粮食还债,它不仅用大量粮食生产茅台酒、举办五千人的国宴,还把完全可以让百姓度过饥荒的极大量粮食去国外换高质量的钢筋水泥来建筑三门峡大坝,为了让黄河清,即“圣人出、黄河清”以表示它是圣人(让几十万当地世代居住在那里的百姓迁移、一直到今天依然受尽磨难痛苦、淹没几十万倾良田,最后报废),它还无赖地放出谣言,它决定不吃肉、并也得了浮肿病。。。它是个十足的流氓无赖恶魔,它极端的自私,它把本来可以生活得好的老百姓给坑害苦了!什么毛思想、土共主义,老百姓只要生活好,管你谁来当皇帝!现在那老畜生虽然已经死了多年,但它的继承人还是用它那一套,对内横征暴敛、残酷镇压,对外打肿脸充胖子,给钱物给土地,它花极大量老百姓的钱发展武器就同北韩一样,目的不是为了百姓、民族、国家的利益,而是为了维护它的统治,在狗急跳墙时可以作为威胁手段,就像一个无赖对邻居说,你们不要来干涉我,不然我就用炸弹与你们同归于尽。。。它知道没有人干涉,它既控制舆论、又有现代武器,又不让老百姓真正富起来而有能力集资来反抗它,它便可以将邪恶政权代代传给子孙,所以它拒绝宪政,因为宪政的话,它的邪恶就会被揭露,它就会滚下台,它就不能传给子孙后代。对于有觉悟的人,它明目张胆地要那些人放弃做人良知:不要吃我的饭砸我的锅,翻译过来就是我给你优待,你应该放弃道德良知,只替我说谎骗人。。。。唉,大陆人民被它们害苦啦!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转载]高喊着捉贼的狗贼!

$
0
0
原文地址:高喊着捉贼的狗贼!作者:


高喊着捉贼的狗贼!

 

在 本次“救市”行动中,高喊着“这次股灾敌人是冲着五星红旗来的”中航工业董事长——林左鸣。在中航资本今晚的公告中因涉嫌违规减持中航黑豹,被证监会立案 调查。中航黑豹、中航资本同属中航工业子公司……——不是说都是敌对势力干的么?那么冲着五星红旗来的正是这些高喊着捉贼的狗贼!.

【有意味的标题】



应该赶紧再成立一个预防预防腐败局!还不行就成立预防预防预防腐败局!

正能量是这样拍摄的



“风雨”中的女交警……多么平凡而又伟大啊 必须要作为先进典型,正面宣传和最广泛的报道……
作者:九州欢乐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692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Latest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