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心意太极阴阳八盘-颜紫元
Viewing all 692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转载]形超神越----点影雕的艺术赏析

$
0
0
中华民族是一个早慧民族的深厚源流,玉器则是她智慧和才华的歌者。品读中国玉文化,就如玩味一块璞玉;品尝中国玉雕艺术,就如同看到了中国文化的大智慧。

神奇而优美的“点影雕”玉雕艺术,透进了生命的原始境界,意味幽深而沉厚。

 

顺风顺水(独山玉) 刘源远

 

一、形神兼备

“点影雕”艺术中的山水雕别有风韵,在一块小小的玉石山形中,能设置出一个个有形的大千世界。山里的青藤,溪边的腊梅,岸上的杨柳点缀其间,别具风味。这山水玉雕虽小,可层峦叠翠,修竹参差,椅下影人似匆过,灵韵的气息无处不在,点点清魂荡漾在小坡上、曲径旁,成就这充满生机的灵动世界。

“点影雕”艺术中的山水雕更让人挚爱。天生的瘦石,青素的草木,微光的秀水,全装在这方玉石中。你看不到高山,听不到溪流,闻不来艳卉,只有幽影袭人,妙处生情。正所谓,看景如形,听景似神,不似似之,形超神越。

 

汉梦(独山玉) 刘源远

 

形神兼备的玉雕艺术,是以追求生活的真实为要旨,经艺术概括达到形神统一的至高境界。“点影雕”玉雕艺术砣法精炼,造型华美,出神入化,线条曲直如行云流水,起伏转折若天造地设,形态自然,表情生动,给人以真实而亲切感,

 

二、以神统形

一个优秀的玉雕大师,不能仅停留在形的雕琢上,必须上升到神的高度,以神统形。“点影雕”玉雕艺术就如玉雕界常说的,玉雕要琢出神,表达出言外之味。

既已得到对象的奥妙之处,掌握了对象的思想感情及主要特征,最后用艺术的手法表现在玉雕上。所雕刻的艺术形象不但生动地表现了对象的思想感情,也巧妙地表达了作者自己的感情,因此“点影雕” 玉雕艺术作品上具有丰富生动的思想情感,使所作品之物、人栩栩如生,赏玉的人也被感染。

“点影雕”玉雕艺术作品的“神”是作者向赏玉者直接表达自己对客观世界的真实感受而不外借的一种力量,亦是自身生活素养和琢玉技艺修炼的结果。

我们欣赏“点影雕”玉雕艺术作品,真可谓集聚群山之髓,飘洒着一片神韵无影的世界。我们欣赏“点影雕”作品,就是妙在这山水之中的点景:漫飞的鸟儿,花草的点缀,颇有讲究,布置得当。有的山石欲露还藏,有的花木欲扬先抑,引起无尽的遐思。

你看那“点影雕”玉雕艺术作品,仲春时节,软风细卷,弱柳婆娑,微光澹荡,微花细朵,染上幽香。是呀,假如你夜游湖边,微风明月之时,缓步于湖波之边,轻飘的烟雾,淡淡的异香,定会醉于这无影的玉雕“园林”中。

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点影雕”玉雕艺术之真,归于作品的朴实可信。

三、情真意感

“点影雕”玉雕艺术,分外讲求意在雕琢先,作品尽意在,因为它是艺术的内质和灵魂。

 

自心泊淡(独山玉) 刘源远

“点影雕”玉雕艺术中形神之韵的立脚点在于,情真意感得神似,神似则形似,神贯则形活,形活则传神,通过传神体现生活的可贵,人生的作为。这样传出的神彩,必然具备“形神兼备”旺盛的生命特征。

“点影雕”艺术以玉的色、质、水、绵、柳等为抽象的点,以玉的纹理、色带等摄取万物的骨象,逸砂砣旋脱,铁笔坡刀曲线,若断若续,一点一拂,以丰富的暗示力与象征力代形相而气韵,得山川元气,超脱浑厚。铁笔所及之处,或浑化无迹,气韵蓬松;或最不似处,最为得神。

“点影雕”艺术以一块玉石,自由表达玉雕艺术家自心意匠的构图。作品的图幅中一蜜蜂,一翠林,皆成以意匠的结构,神韵意趣超妙;以自然为师,于造化氤氲的气韵中求砂砣的真实,运奇姿阴阳刻线的刀法,雕神会目睹的妙景,真气远出,妙造自然。

“点影雕”艺术以一片玉石,雕刻目睹具体的客观世界。雕近景一枝一石的虚灵,将多点谱成一幅超象的诗情画情;刻远景与浓丽玉色中而隐没于轻烟淡霭里,使赏玉人的心灵体悟蓬松潇洒的意境,体悟自然生命的深透,进而迈入宇宙的神境。

 

自在意象(独山玉) 刘源远

“点影雕”艺术的神韵,是玉雕大师生命精神的表白,情感的表达,更是作品的生命灵魂。

“点影雕”艺术的道路,力当倾心于玉的温润色泽,挖掘雄浑流丽的砂砣能力,创造玉雕世界中浓丽清新的色相,在现实生活的体验中表达出时代精神节奏、气韵流动和神韵骨气。


信息来源:中华玉网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转载]美帝是如何善待本国公民的(超感人 读完泪流满面)

$
0
0

    美帝是如何善待本国公民的(超感人 读完泪流满面)

 
 
 
 
 

1948年9月,一艘美国的军舰行驶在茫茫的太平洋上。一对年轻的美国夫妇,手牵着儿子John和一个两岁的小女孩Teresa站在甲板上,眺望着远方。他们从纽约出发,前往上海,希望劝说在那里做传教士的父母赶快离开充满危险与动荡的中国。在中国大陆,中共军队在苏俄的帮助下,正在中国东北的战场上和政府军激烈争夺。

战火中上海投亲

这个两岁的小女孩Teresa,是受一位中国女子的托付,送到上海交给从未谋面的外婆。

对于Teresa的未来,他们心中并不乐观。在登船前,他们就知道那个中国女子并不在乎她的两岁女儿,只想尽早甩脱这个包袱;而Teresa的外婆是否还会留在战火中的上海,等待自己的小外孙女,他们更没有把握。

船到码头。终于,在混乱的人群中,他们找到了Teresa的外婆。她正在焦急地等待着这个满头卷发的小外孙女。她看起来是位极有教养又很沉稳的女士。那对美国夫妇放了心。

直到上中学后,Teresa韩秀才从外婆那里知道,自己出生在纽约,父亲韩恩(Willie Hanen)是一位高大、英挺的美国外交武官。1943至1945年,他曾被派驻重庆,协助中国抗日。母亲是留美的中国学生。父亲只在纽约的医院中匆匆看过她一眼,之后母亲便和他离异。而在中共即将取得大陆政权之前,韩秀外婆原本要随国民政府去台湾,却为了要等她,而留在了上海,于是一生再不能离开……

“此生不宜录取”

生就一副洋娃娃脸与满头卷发,可是无论韩秀多么清秀可爱,多么懂事有礼,多么出类拔萃,她依然不可能被那个社会所接受。韩秀说,在那个年代、那种环境,她一直是一个“外人”。还好,有外婆的细心呵护,让这个被视为敌人的小孩儿,在可能的范围里健康的长大。出身大家闺秀、在日本帝国大学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的外婆,也给了她最早的传统文化启蒙,《三字经》、《千字文》,并教导她基本的做人道理。

韩秀的外婆是位特别的女子。她三十几岁时先生就去世了,独自一人生活,她曾在交通银行和国民政府里做事,1949年以后定居在北京。当时当局人员就跟她讲:“你还可以出来做事呀!”可她说:“我是旧式的女人,一辈子只嫁一个男人,只给一个政府做事。”于是后来,她就靠祖传的修订善本书手艺为中国书店修书。

韩秀的青少年时期都是在北京度过的。从女十二中到北大附中,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然而家庭背景的阴影也一直伴随着她。外婆告诉她说:“好好念书,谁也拿你没办法。你得相信你自己,只要自己做对了,别人说什么,就只当没听见。”她牢牢地记住了。

转眼,她已经十七岁,即将高中毕业。优异的成绩,让她得到了北京市银质毕业奖章。报考志愿表上,她一口气填了八个志愿都是清华大学。老师觉得她疯了,特别是她的家庭出身并不好,能有大学上就不错了,怎有把握一定上清华?她觉得有道理,就修改了志愿表,加上了几所她原本看不上眼的学校。可是,录取单下来,却根本没有她的名字。一向宠爱她的数学老师特别到招生办公室去问,只见卷子被封着,上面盖着“此生不宜录取”的印章。原来,她的考试卷连被批改的机会都没有。

真的没有希望了吗?校党委书记把她叫去,问她能否写一个声明,表示和她父亲断绝一切关系,划清界限,只要一、两百字就行,写了就可以让她上大学,不写就要马上去山西插队。

十七岁的她,看了看书记,淡淡地说:“既然这样,我要早点回家了。我还没收拾行李。”说完便转身走了。于是,她成了第一批北京市上山下乡、插队落户的中学生。那是1964年。

谈到当年她为何能够有如此毅然决然的态度,韩秀说:“当时想的只是绝对不能背叛父亲。我很清楚地知道,父亲在中国的时候,就是1943年到1945年,那时候是美军在帮助中国,美国人民与中国人民都是站在一起抵抗日本,他没有做任何对不起中国人民的事情。”

“绝对不能背叛”,多么简单的几个字。可是,在那个年代,又有多少人能做得到呢!

“面对一个不对的,但是非常强大、非常残暴,要来决定你一生命运的这么一个政权,那样柔弱的十七岁女孩子,到底要什么?那时候我觉得,只有守住我的原则,可以送我到乡下去,要怎么苦、受什么样的罪都不要紧,但是人不可以把自己心里头那块净土都丢出去了。”韩秀这样说道。

亡命天涯

1964年,在赫鲁晓夫下台与中国试爆第一颗原子弹的日子里,作为第一批“集体插队”试点人员的北京市中学生,韩秀和北京其他四十三名知青被下放到山西曲沃凤城公社临城(村)大队插队落户。这里是棉麦区,每天都有干不完的农活。

韩秀每天和农民们一起下地,后来又当了广播员及小学老师。她也赶上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四清运动以及扫盲、送字上门这些活动。这段生活让她开始了解中国的农民。他们是那么纯朴、善良,特别是农村的妇女,她们的生活又是那样的艰难。乡村的种种陋习依然存在,但她们默默地忍受着一切,还能够活得很精神,很有生趣,非常有生命力。这让她由衷地赞佩。

然而,文革开始了,这相对的一点点平静也保不住了。北大聂元梓发表了攻击政府的大字报,毛泽东随后发表《炮打司令部》表示支持,矛头直指刘少奇。北京的红卫兵要冲到山西,把彭真老家窝藏的狗崽子揪出来。县里不断传来谁已被抓、某位自杀的消息。韩秀的学校也出现大字报,隐晦的指出该校隐藏着一个与帝国主义有关系的“特嫌”。情况显然不妙。听说新疆的生产建设兵团正在招人,韩秀咬咬牙,决定亡命新疆,碰碰运气,再苦也比坐以待毙要好。

如同一粒小小的种子,随着时代的风云,她又被吹到了茫茫戈壁。手握支边建设的路条,她被纳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三师四十八团五连,总部在接近塔克拉马干沙漠中心的麦盖提,而她的连队在巴楚。

南疆一待就是整整九年。那是一个异常偏远、艰苦的地方。风沙大的时候,人和人撞上,都看不清彼此的模样。别说走路,大风来时,人被吹得只能在地上爬。

住在潮湿的地窝子里,每天吃着盐水煮白菜,啃着窝头,繁重不堪的体力劳动常让她腰痛欲断。但不论再苦再痛,她也得咬牙忍着。她说:“我自己当时唯一的想法就是要活下去,活着离开这个地方。这成了生活的全部目标。”

在那里,她和当地的维族人建立了很好的关系。他们说自己的祖先是从麦加以西来,而得知韩秀来自麦加以西更远的地方,他们自然产生了好感,被当成“自己人”。对当地人宗教信仰的尊重和流利的俄语,让她赢得维族人的信任。她也有了几个来学汉语的维族学生。

难以应付的倒是兵团内的人。文革开始后,运动一波接着一波,每个人都噤若寒蝉。虽然韩秀并没有被揪出来,但做个看客也不容易。一次,兵团召开批斗大会,台上血肉横飞,台下口号声声,真是“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坐在马扎上的韩秀实在看不下去了,想找个藉口遛出去。她的身体刚离开马扎,旁边的人马上大叫:“我可不会帮你拿凳子回去!”其实,那人是有意提醒在场的民兵有人要走。于是,就在她的身体还没有完全站直的时候,一个枪托狠狠地砸在她的后脑上。眼前一黑,她失去了知觉。等她苏醒过来,已经是三天以后了。她发现自己被人扔在茫茫戈壁滩上,大半个身体都被埋在沙子里。忍着伤痛,她一点点地爬出沙堆,一直爬回到营房。

卫生员给她涂了些红药水,就了事了。那一枪托所造成的病痛,直到数十年后还一直折磨着她。

她说:“这九年中,我也目睹了很多非常有志气有思想的人被发配到这大漠边陲,很多人就葬身在戈壁滩上。”

下决心返回美国

1971年7月,一架在中国十分罕见的波音707飞机从新疆的天空掠过。在这架从西往东飞行的飞机上,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正在筹划如何与中国关系解冻。他当然不知道,在他飞机之下一万米的地面上,一位美国的孤儿正在苦苦挣扎。

自从上初中时,韩秀就从外婆那里知道了自己出生在纽约,是美国人。外婆也把她的出生证明和她的护照交给她自己保管,还有父亲的一张小照片。从那时起,她就想办法用一切机会了解美国──她的“祖国”。因为外婆的背景,家中往来的都是些文艺界、知识界名人,包括很多50年代回国的留美学者。从他们那里,她渐渐认识了西方文明,对于美国这个培养了大批中国科学家的国家也有了一定了解。在新疆的艰苦日子里,她利用做广播员的机会,也常常偷听“美国之音”。她隐约感觉到,回国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了。

从1974年开始,各地下乡的城市知识青年开始陆续返城。1976年的一天,忽然从邓小平办公室传来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此人不宜留在新疆”。这张纸条让韩秀的命运再次发生了变化,她很快登上了返京的列车。当时她并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只晓得中美关系已经开始解冻,情况有所改善。

回到北京,她被分配在大集体工厂。这又给了她了解中国工人的机会,这也是群善良的百姓。他们生活在北京的社会底层,工资很少,家庭负担很重,住房条件也很差。上班的第一天晚上,就发生了唐山大地震。自家的老房子没啥问题,工人朋友的家中却都房倒屋塌。于是她主动替厂里年长的师傅们加班,让他们能回家照顾家人,收拾破瓦残垣。

书记对她的表现很满意,就问她有什么要求。她说,想要回文革时被抄家拿走的出生证明和美国护照。书记二话没说,帮她找到北京市公安局,居然顺利要回了这些在保险柜里躺了十年的档案。

紧接着,她又来到了北京市公安局外事科,希望确认自己的美国公民身份,要求返国。这下可把外事科的人搞愣了。在1956年的华沙谈判中,中国再三强调:“没有一个美国人非自愿地留在中国大陆。”一段时间后,答覆下来了,结论是“无论是美国政府和中共政府都认为,你的档案已经过期、无效了。”

拿回自己的出生证明和美国护照后,她不死心--美国是在战争中阵亡的美军尸体他们都非要不可,何况她这么个大活人呢?骑着自行车,她直奔北京建国门使馆区。当时中美还未正式建交,但是尼克森访问中国大陆后有一个美联处(美国驻京联络处),她要自己去闯闯看。

果然,在日坛公园的西南角,她一眼就看到了寒风中飘扬的美国国旗,也看清周围的武装警察、以及周围的各国大使馆。于是,她默默地回到家,开始她的“行动计划”。

闯关:“我是美国人!”

1977年2月21日,一个她永生难忘的日子。她身着自己专门做的时髦喇叭裤和紧身夹克,散开一头长发,迳自来到友谊商店西门。存了车,她像没事人一样,慢慢走向不远处的美联处。快接近时,她故意走向美联处对面的非洲某国大使馆。守门武警看着她笑,以为是哪个国家的使馆秘书走错了路。还没等武警开口,她猛然转身,向另外一侧的美联处冲过去。

她的脚刚踏上美联处的白线,一名武警已经端着枪向她冲过来。“你干什么?你快出来!”

“我是美国人!”手握自己的护照和出生证明,韩秀一动也不敢动。“我护照过期了,来申请延期或换一本新护照。”

“你肯定不是美国人。”武警的嘴角有一丝嘲讽的笑意,“因为美国人都知道今天是假期,这里根本没人上班。”

韩秀的心一下凉了半截。冒着生命危险来闯关,却赶上人家假日,还有比这更倒楣的吗?她站在那里发呆,心里默默琢磨该怎么办。就在这时,一辆小汽车忽然直驶过来,跳下一个身穿运动服的年轻美国人。他一眼就看到了韩秀手中绿色的40年代美国护照,跑过来问道:“这是你的护照吗?”

“是的。”

“我可不可以看一眼。”

“当然可以。”

“请你千万不要离开这条白线,我马上找人来!”后来知道,他就是在美联处里工作的万乐山。他手拿韩秀的文件,大叫着冲进了楼里。很快,一位年龄较大的美国领事和万乐山一起走了出来。他就是美国资深外交官滕祖龙。虽然是假日,里面几位主要负责人却都在。

万乐山与滕祖龙来到门口,看过了她的出生证和护照,便要求武警放韩秀进去,“她确实是美国人,只是进去办个手续。”武警当然不敢作主,只好用电话叫来了他的领导。核对了韩秀的所有证件,最后那位领导想想说:“根据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的精神,我们不反对美国人进入美联处。”

万乐山与滕祖龙一听都乐了,忙说:“我们都认为她是美国人。”

那位领导做了个手势,“请吧!”于是,韩秀就这样被“请”进了美联处。

盖茨主任、丁大卫副主任等主要负责人都在。在办公室里,滕祖龙拨通了美国国务院的电话,国务院又联络纽约。根据韩秀的护照号码和出生证明,五分钟内,她的美国公民身份就被确认了!

不过,这只是第一步,滕祖龙告诉她,她需要重新申请护照,因为旧的那本早已过期。机警的韩秀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几张二寸脱帽照。但丁大卫说,这里只是联络处,不能签发护照。她必须要等一个月,才能再到这里来领新护照。而他也清楚地知道,今天的事情已经闹大了,走出这里,等待韩秀的会是什么,谁也不知道。他估计回去后,她的所有东西都可能被抄走,于是他让韩秀马上背下五个电话号码,以备联络。那是美联处五位领事、包括他自己的办公室电话。

半小时后,韩秀走出了美联处。

再闯美联处

回去后,倒是风平浪静。可是,当临近她回美联处取新护照的日子,她被警告她犯了“私闯美联处的错误”,并向她宣布了两条纪律:“第一、不许去美联处,不得以任何方式和美联处官员联络;第二,即使在街上碰到他们,也不许以任何方式接触。”如果违反,后果当然可想而知。随后,每天都有人在厂里看着她,比她到得早,并每天“护送”她回家。

一个月到了。可是下一步怎么办呢?

眼看该回去取护照的日子已经过了。韩秀开始利用各种机会,到公用电话处去拨那五个背得滚瓜烂熟的电话号码。可结果却令人绝望,因为听筒里永远是忙音。原来,北京普通的市内电话与使馆区的是两个系统,根本不相连。她只好耐心等待。

一天,外婆让她到西单去买只酱鸭。韩秀排在长长的队伍里,一抬眼,忽然看到厨房的墙上有个老式的分体式电话。心里一动,她跑了过去。

“四分!”看电话的老太太大喝一声。她毫不犹豫地付了钱,拿起听筒,拨了电话号码。通了!不但通了,而且传来滕祖龙先生的声音

“你的护照已经好了。”

“我明天早上八点会出现在美联处附近。”她简短地说。

第二天清晨四点,韩秀就爬起来,穿着普通的工装,登上了开往密云的火车。到了密云,又转上从密云直达日坛医院的一趟长途车。到了日坛医院,她随着来看病的人在医院转了一圈,美联处就在五十米远的地方。

于是,她紧随着一批来看病的人出了医院,穿过马路。远处,她已经看到了滕祖龙的身影,手里举着她的护照。看到她,滕祖龙大步走过来。

“她是来取护照的。就在这儿!”他手指着护照。

看门的武警看了看,还没有反应过来,她已经大步走进了美联处。

“我们一早上就在盯着监视器,只要你一出现,我们就出去接应你。”滕祖龙非常得意。的确,上天护佑,她又顺利地闯了进来。

“快签字,签了字,这本护照才真正生效!”韩秀签下自己的名字。

“好了,你现在就是持有合法护照的美国公民了。我们要全力以赴,为争取你的返国而努力。”此时,滕祖龙又显得忧心重重了。韩秀当然没有想到,未来等待她的是更加困难的返国之旅。

绝不妥协

回到工厂,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直到晚上回到家,把那本新护照和出生证明放到枕头底下。但是护照和出生证明再次被抄走。

在随后长达八个月的时间,她早就横下心,她要把事情尽量变小。

与此同时,滕祖龙也每星期到中国外交部要人,要求允许韩秀返国。那时,滕祖龙说,他们甚至做了最坏的打算,声明对韩秀“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1977年夏天,美国国务卿范钦访问中国大陆,中美建交被提上议事日程。对于被迫滞留在中国的美国人,中美之间进行了一场非常复杂的从战略到战术的谈判。结果是“我被放在一个蛋糕盒子里,送给了美国。”韩秀幽默地说。

她终于被允许“返国探亲”,也就是要拿着中国护照离开大陆,返回美国。不管怎样,只要能够离开中国,美国政府才不在乎你用哪本护照,只要入关用美国护照就好了。

她顺利地抵达香港,然后在美国驻港领事葛睿毅的协助下,她当天就登上了西北航空公司飞往西雅图再转华盛顿的航班。

“我是个记性很好的人”

这里是韩秀出国前后的一个小插曲。

1978年1月,中共已经决定放她走,但是只付她从北京到广州的火车票费,然后从香港到美国的费用由美国来付。在公安局办理最后的手续时,一位领导模样的人递给韩秀一百三十元人民币。那是她的火车票费。

“这可是中共政府给你的。你领这些钱,不怕美国政府追究吗?”他不怀好意地说。

韩秀再也无法忍受,三十年的怒火一下爆发了。“我在中国住了28年,还没成年就开始做苦力,足足工作了13年。这130元人民币不是太少了吗?还有什么不好交待的!”

“算了,一笑泯恩仇吧!不愉快的就都忘了吧!”

“恐怕不容易,我可是个记性很好的人。”

“限你24小时离开北京!”对方已经气急败坏了。

“没问题,我马上就走!”

“别忘了,你的外婆还在北京!”

“我才不担心外婆。她是个最不怕死的人。”对方无话可说了。

通过罗湖口岸抵达香港,她马上见到了美国驻香港的葛睿毅领事。他带她到西北航空公司的柜台,拿出450美元,对服务人员说,要订一张当天飞往华盛顿的机票。

“You must bring her home today.”(你必须今天把她送回去)

韩秀很过意不去地说:“为什么美国政府这么好,要用这么多钱帮我的忙?”

葛睿毅领事笑着说:“这是你借的钱。如果你愿意,将来可以还给美国政府。没有关系的,不要想这些!你赶快回国,这比什么都重要。”

怕她不懂英文,发生意外,葛睿毅还细心地为她准备了五封信,让她收好,一封交给西北航空公司的空姐,一封交给机长,一封给入境处海关官员,一封抵达华盛顿后给计程车司机,一封在发生意外时给警察。每封信里都叮嘱他们要好好照顾她,因为她不懂英文。

韩秀说:“......在出国前后非常短的时间内,我也对美国这个以人权立国的政府有了清楚的了解。”在丁大卫、滕祖龙、葛睿毅这些领事们的身上,她感受到了美国政府对于在本国外侨民的重视与关切。

意外的重逢

终于踏上了美国的土地。美国也张开双臂,欢迎她这个历尽磨难的孤儿回到故国的怀抱。凭着手上的几封信,她顺利抵达美国国务院中国科。他们用流利的中文对她说:“从现在开始,你什么问题都没有了。”

确实如此,每个遇到的人都尽心尽力地帮助她。国务院为她安排了学校学英文,阿灵顿政府给她三个月的生活费。不久,她又被介绍到国务院下属的外交学院教授中文。国务院官员特别给外交学校的校长打电话,要他务必录用韩秀。

不过,没想到校长很不高兴,因为从来没人敢说要他“务必录用”某某人。他坚持要亲自面试这位特别的中文老师。

一早,韩秀穿着整洁,准时出现在校长室的门口,用刚学会的英语问候道:“Good morning, Mr.Sweft.”

老校长带着金丝边眼镜,白色的西服,银色领带,头发银白,一副学者风范。他抬头打量了一番韩秀,忽然摘下眼镜,热泪盈眶。韩秀吓坏了,猜想是自己的英文太差,让老人很生气。

“你不认识我,我可认识你!”韩秀又被吓了一跳。

“就是我和我太太、还有儿子John和你一起去中国的。”校长激动地说。“我的天!原来就是您!”韩秀的眼泪也流下来了。

人生是如此奇妙。三十年的时光,一切仿佛又回到了原点,他们再次重逢在美国。校长告诉韩秀,当年他和夫人在船上就已经决定,如果见不到韩秀的外婆,就要把她领养。

“你终于回来了!对,我当然‘务必’要聘用你!”校长兴奋地说。

生命的归宿

1982年春天,韩秀和自己的学生、一位美国外交官结婚了。婚后,韩秀随先生曾在台北派驻一年、北京又派驻了三年、又到南台湾的高雄派驻三年,也派驻过希腊等国家。在先生派驻北京时,她终于又见到了外婆,可以尽心地照顾老人家了。1986年夏天,就在韩秀和先生正准备返回美国前,给她无限呵护的外婆平静安详地走了。

从1982年开始,韩秀开始写作,发表了自传体小说《折射》,一发而不可收,目前她已是著名海外华文作家,已出版了二十九本书籍、主持了数个专栏,发表了无数文章。她和先生现居住在首都华盛顿附近的一座小城,靠近阿灵顿国家公墓,那里埋葬着她从未见过的父亲。

 
来源: 网络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熊掌单把、鹰捉 、虎扑     颜紫元

[转载]古代木工不需要钉子的秘密,一张张动图告诉你(我们的祖先真的很牛!)

$
0
0
古代木工不需要钉子的秘密,一张张动图告诉你(我们的祖先真的很牛!)



榫卯,是古典家具之魂,一榫一卯之间,一转一折之际,凝结着中国几千年传统家具文化的精粹,沉淀着流光回转中的经典家具款式的复合传承。


随着科技的发展,家具的灵魂榫卯结构早已被人们所淡忘,取而代之的是大工业生产阶段中的钉子和胶水,因为成本压缩后所获得的利益更为诱人。我们一直以来都在宣传应传承中国古典家具制作中的木匠精神,此次我们希望通过这套33种榫卯模型,能使大家(尤其是红木从业者)拾起已被遗忘的灵魂,一起感受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传统家具文化,与我们共同弘扬中国古典家具制作中的木匠精神。


以下列33种榫卯结构实物实拍动态图展示(涵盖了古代榫卯结构当中最主要、实用、经典的款式结构):
1、楔钉榫 


2、挖烟袋锅榫


3、夹头榫(腿足上端嵌夹牙条与牙头)


4、云型插肩榫(牙条、牙头分造)


5、扇形插肩榫


6、传统粽角榫


7、双榫粽角榫


8、带板粽角榫


9、高束腰抱肩榫


10、挂肩四面平榫


11、圆柱丁字结合榫


12、圆方结合裹腿


13、圆柱二维直角交叉榫


14、圆香几攒边打槽


15、攒边打槽装板


16、一腿三牙方桌结构


17、抄手榫


18、方材角结合床围子攒接万字


19、方形家具腿足与方托泥的结合


20、三根直材交叉


21、加云子无束腰裹腿杌凳腿足与凳面结合


22、插肩榫变形


23、平板明榫角结合


24、柜子底枨


25、方材丁字结合(榫卯大进小出)


26、厚板闷榫角结合


27、厚板出透榫及榫舌拍抹头


28、椅盘边抹与椅子腿足的结构


29、直材交叉结合


30、弧形直材十字交叉


31、弧形面直材角结合


32、走马销


33、方材丁字形结合榫卯用大格肩


免责声明:该博文根据公众微信、互联网络编辑、整理,旨在传递正能量,绝无商业目的,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违规,告知删帖!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转载]1999年11月24日,谁把他们推给了死神?

$
0
0
【提要】:
 
    一艘中国渡轮在中国海岸线上漂泊了9小时,最后在离海岸1.5海里处翻沉。
 
    304名乘员中死亡282人。22位生还者全部是年轻力壮者,其中7名船员,1名海军军官,1名警察。仅1位26岁女性生还,没有老人和儿童获救。
 
 
  1999年11月24日,谁把他们推给了死神? 
                 【图片非大舜号,由于你懂得的原因,未搜到大舜号海难图片。】
 

      1999年11月24日,谁把他们推给了死神?
               ——诗意人生  据事故报道整理

       1999年11月24日,这一天下午。

    16:21,载有304人的渡轮大舜号在烟台小山子岛东北约10海里处起火。

    16:30,中国人民海军北海舰队设在山东的通讯观察站和山东港务部门,接到了大舜号的求援呼叫。大舜轮高呼:“我船底仓起火,需要紧急救援”。海军各观通站都把这个消息转发到烟台港务局等部门和海军指挥机关。

    16:50分左右,也就是20分钟后,海军北海舰队指挥机关才接到观通站发来的消息,但北海舰队指挥机关只是命令海军通观站保持联络,并用雷达进行跟踪。

                                     
       17:30分,大舜轮火势蔓延,船上一片混乱。

    18:00-19:00之间的1个小时中,海军山东各地观通站反复接到求援信号,感到事态严重。海军总部和北海舰队通知烟台附近基地的舰船等待命令。

    18:25,交通部烟台海监局请求烟台市政府与部队联系派直升机参与救援。为此山东省委、省政府和烟台市委、市政府及青岛市政府在此后的3个小时中多次请求北海舰队出动直升机支援。

    北海舰队答复直升机不能起飞,原因是“天气恶劣,情况复杂,不具备夜间起飞条件”,“抵烟台就需加油,但烟台不具备加油条件”,“位于莱山的空军第五师机场(也是烟台国际机场,1997年1月被国务院正式批淮为国家一类航空口岸。只给大型机加油,其机场人员、设备型号等多方面条件都与直升机的要求不符,无法加油”,“直升机派飞的条件不具备,风浪太大,螺旋桨会结冰”。(摘自国务院烟台海难调查报告中的原文)

    而11月24日晚6、7点钟的时候,海风7级,气温7℃,远未低到可能结冰的温度。   
   
    19:30分,也就是大舜轮呼救3小时后,中央军委命令海军总部组织营救。为此北海舰队司令部命令海军救援大队派遣5艘舰艇出海救援。但是,一艘海军舰艇发动机不能开车,作罢;一艘未驶出军港就失去动力;一艘出港不久迷路触礁。仅余两艘前往救援。

    21:05分,一艘海军军舰在海里摇晃得厉害,被迫返航。只有686号军舰继续前进。

    21:15分,交通部门请求海军派遣能够抵御风浪的大型舰艇或者潜艇救援。海军方面答复:大型舰艇出去参加训练了,虽有潜艇在附近,但在9级风浪中潜艇上浮必然倾翻。

    21:30分,海军雷达站报告,大舜轮从雷达上消失,判断大舜轮已经沉没。为此北海舰队命令仅存的一艘海军舰艇686号返航。此时,大舜轮火势加大而无法控制。

    21:50分,海军686舰在返航途中,接到命令护送另外一艘失去动力的过往船只“银河公主”号返航。

    22:20分,海监局告知海军大舜轮只是着火,并未沉没,再次请求救援。为此海军总部命令海军686号放弃返航,并驶向交通部门所告知地点。

    23:00分,海军686舰抵达出事海域,但没有发现大舜轮,再次怀疑大舜号已沉没。

    23:20分时,海军686舰观察员目视发现大舜号,于是用高频机与之联络,并向其靠近。

    23:30分,联络接通。大舜号船长急切地向海军686号舰艇求救:“686号船,请快来救我们。”686号舰艇距大舜轮不到100米,舰上的海军官兵已经能够清楚地看到大舜轮上晃动的人影。

     23:38分,大舜轮向左侧倾翻,距离海岸仅1.5海里。
 
 
          1999年11月24日,谁把他们推给了死神?
 
   
     人民海军从接警到出兵整整花了3小时,从出兵到抵达现场又花了4小时。7小时!对大舜轮上的304条生命,生还希望越发渺茫,距离死神越来越近。
 
    28岁的幸存者邵明慧,一直用手机与在大连港务局工作的妻子保持联系到22:30。他回忆说:
 
    “下午4:10,我在三等舱的船头位置上铺躺着,就听到‘嚓嚓’的金属碰撞声,随后听到两次响铃,同舱的人让我出去看看,我看见散席上面的人已经在忙着穿救生衣,知道失火了,我赶紧回舱叫其他人。4:30,室内浓烟滚滚,我下到底层帮船员救火,这时火势已经控制不住了,我帮着拧水龙头,但怎么也打不开,水龙带与接口也不配套,等到弄出来水已经是5点多了。”

    “到晚上11点多的时候,听到几声船体碰撞的声音。我跳下床,看到左边的舱门已经被船员封住了,穿着救生衣的乘客都从右边的舱门挤到外边的甲板上。此时有孩子的哭闹声,有妇女的求救声,情况混乱的程度犹如到了世界末日一般。人们都想到了死!”

  “沉船的一刹那,一个情节让我终生难忘。一对夫妇守着已经睡着的小孩面前,爸爸护着孩子的头,妈妈护着孩子的脚,大声喊着拼命拥挤的人群:“别踩着我的孩子。”获救后,我再也没见到那一家三口。

    “这个遇难前还在安睡的小孩,一定在梦中想起老师告诉他们的话:“每当有灾难来临的时候,解放军叔叔总会如同神兵天降般出现在身边。”

    幸存者杜运伟面对记者时,手中的香烟一直燃着,可他并没抽几口,留下很长的烟蒂:

    开始,大家涌在甲板上,有手机的人一个接一个地向家里通报目前的状况,声音很嘈杂。我身边的男子好像有个很小的孩子,他给妻子打电话时有些绝望,已经提到照顾孩子的事了。后来人们在甲板上冻了3个小时,情绪都不高,说话的很少,有时候甲板上几乎鸦雀无声。

    惨烈的大舜号死难者打捞过程中,出现了一个令人触目惊心、惨不忍睹的悲壮场面:一对婆孙紧抱而死,至死也不分离!

    几位大舜号的幸存者告诉记者,从大舜号起火出现险情开始,外婆高桂兰就把一直在船舱里蹦蹦跳跳的小倩如抱在身上,以便随时逃生。眼看轮船倾斜进水、援救无望了,全船人惊惶失措,纷纷逃生。外公不止一次对外婆说:“我来掩护,你一定要想尽办法抱小倩如逃走。孩子还小,她的世界还没有开始!”

    29岁的幸存者张实元说:“我看见有很大的烟从底舱冒出,风吹来时,浓烟能将甲板罩住。不时有妇女和小孩哭出声来,有人就安慰说:“不要哭,哭也没有用。”这些妇女和小孩一定是忘记了人民解放军。
 

       1999年11月24日,谁把他们推给了死神?
 

      这7个小时中,300多个公民一直漂荡在祖国的怀抱里,最远的时候距海岸10海里,最近的时候只有1海里。倾翻的地方离海岸只有1.5海里,站在沙滩上就可以望见倾翻的大舜轮,解放军的冲锋舟5分钟就可以到达。倾翻的地方距离烟台港不到20海里,救援船只要1小时就可以开到。可实际,交通部海监局的“烟救13”用了两个半小时赶到,人民海军的686号舰艇则花了大约4小时。

    中央气象台预报室主任曾在访谈中说:西方国家出现灾难的时候,第一个出现的是记者;我们社会主义中国,第一个出现的必定是人民解放军。可是,当人民解放军出现的时候,300多公民已经被死神煎熬了整整7小时。姗姗来迟的解放军官兵见到的只是数百具公民的遗体。

    人民海军686舰军官说:“当我们接近大舜号的时候,也就距离100米左右,大舜号眼看着沉没了。当时海上漂起来一些救生筏、苹果、拖鞋,还有一些衣服、杂物、木板等等。”

    人民海军686舰战士说:“刚到时,看到海上到处漂着东西,也有救生艇,很多东西,不知道人在哪儿。过去慢慢找,摸索着找,看到救生艇,向救生艇靠近,发现上面有人,于是打皮缆过去,他们看不到。当时他们非常紧张,没有注意到皮缆。我们打了很多根皮缆,最后……把他们拉进来。”

    304位共和国公民,在离祖国大陆1.5海里的地方,在解放军的眼皮低下,只有22人生还。这22位生还者全部是年轻力壮者,其中7名船员,1名海军军官,1名警察,没有一个儿童。他们能活下来,靠的是体力,还有运气。

    他们几乎都是落水后恰好身边有救生筏,或者幸运地被海风吹到岸边,或者被海浪推向救援船(“烟救13”号和海军686舰),只有一个是自己游到岸边,还有一个不会游泳却让救生衣托着漂到沙滩上。没有一个是真正地被解放军从海里救出来的。

    军舰上的解放军在做什么呢?他们高高地站在舰艇上面扔抛绳索和救生圈。这些接受专业训练,深谙水性的海军官兵没有一个下水救人。

    大舜轮上58位女性乘客中,唯一的女性生还者是26岁的董颖。她是穿着日本救生衣,趴在日本救生筏上,被海风吹到了岸边。她说:“救生筏上只有我和一位金大哥,由于风浪太大,救生筏根本无法靠近海军686救援船。在黑暗、寒冷、无助的死亡之海上,我放声大哭起来。”她可能不知道,救生筏没有动力,无法自主移动,当然无法靠近海军686舰。

    正确的救援程序是,海军686舰接近他们,救援他们。救生筏的功能只是为等待救援赢得时间。如果海军能主动接近救援,那位金大哥也一定能够生还。

    幸存者杜运伟回忆说:“我幸运地发现前方有一个皮筏子。我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向上爬了三次,可一次也没有成功。我当时就哭了,心里念叨如果再上不去,我就彻底完了……歇了好一会儿,我第四次向皮筏子上爬,恰好一个大浪打过来,我被脸朝下推到皮筏子里。我后来把一个20多岁的女孩和两个男人拉到筏子里来,其中一个男人是船员,这样我们筏子里共有四个人。船上的海军看到我们后,只扔来两个救生圈。可能是由于我救了他们三个的缘故,那个女孩和船员把其中一个套在我身上,另一个给了旁边很虚弱的一个男人。我获救了,但那个虚弱的男人因为没有力气抓住救生圈滑落了。第二次,船上的海军扔过来的是绳子,那个船员抓住游走了,但那个女孩却怎么也抓不住。这个风华正茂的女孩和那个虚弱的男人,是人民解放军眼睁睁看着死掉的。

    如果人民解放军真的像书中所写的“以人民利益为重”的话,或者,如果人民解放军的救援手段科学一点的话,他们就不会白白死掉。
 

1999年11月24日,谁把他们推给了死神?
 
     
      马士奇是年龄最大的获救者。45岁的农民,他那个救生筏上一共有6个人,幸运的是,他们的救生筏被海浪推到了海军686舰旁边,但海军也只是向他们抛绳索。这个救生筏的6个男人努力了20多次,才接住绳索并绑在筏上。筏上的人再抓住绳索爬上军舰。幸好,这条筏上的都是力壮者,因而全部获救。

    徐建洵所在的救生筏上也类似。是他们几个男人接住了海军发射过来的绳索后,抓住绳索爬上军舰获救的。

    幸存者王海平不会游泳,他被一股激流冲到水面。他惊喜地看到有皮筏子漂在水面上,他一把抓住一个,上面已经有一个人。连拖带拉,王海平总算爬上了皮筏。接着,他们又拽上去一个人。但王海平所在的救生筏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们一共有3人,686号舰上的海军朝他们发射过来一只皮缆,却将他们的救生筏打破,开了一个口子。他们拼命向解放军们呼喊,但没有任何用处。皮筏子翻了。不会游泳的王海平只能听天由命,却奇迹般地漂到了沙滩上。

    另一批难民更惨。有二、三十名游客穿着红色救生衣跳进海里拼命游向救捞船员扔下的救生圈,有几个人已经抓着了救生圈,但在把他们往回拖时绳子突然断了,最后他们只有一人获救。此人就是在大连服役的海军军官。

     以上纪实,沉痛缅怀烟台大舜号海难遇难者!
 
    公元1999年11月24日,一个黑暗的日子,一个死不瞑目的日子,一个痛彻心脾的日子,一个良心与道德,责任与勇气全面缺失的日子。
 
 
                                     1999年11月24日,谁把他们推给了死神?
                     1999年11月24日,谁把他们推给了死神?
   1999年11月24日,谁把他们推给了死神?

 

                         《My Heart Will Go On》(《我心永恒》)  乔瓦尼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转载]毛泽东最恨知识分子:毛的打手之一聂元梓的回忆

$
0
0

转载 美国民工

看着眼前这个白发皤然、步履蹒跚的老太太,不禁让人泛起一丝苦笑。说实在话,在一个几十年来已经习惯了对政治替罪羊進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体制内,作为正常人的伦理良知与道德底线已经完全失守,所以是很难指望一封信或是一个老同学,就能使自己的境遇得到改善的。诚如前些年笔者为她写的一首「打油诗」所描述的那样:老皤然蹒跚太婆,当年领唱造反歌。「何其好也」大字报,鸟尽弓藏入网罗。“

 

十一前夕,前往医院去探望因急性肺炎而住院的聂元梓。一搭讪,已经米寿之年(八十八岁)的老人又把话题提到往事上去了。回首前尘她真是有一肚子的委屈与埋怨。

毛泽东最恨知识分子

回顾历史,聂元梓认为,毛泽东最恨知识分子,因为与北大有宿怨,这是因为他早年在北大图书馆登录室勤工俭学时,曾受到代理馆长张申府的冷遇,有一次,因为毛的字体潦草,张还要他重新再填写一本图书卡片。延安时期,凡是有北平到延安的,毛都要询问张申府的情况,建政之后,他几次提到「张申府、张老板面色很难看啊」。所以,张申府于建政前因为第三条道路被开除民盟成为人民公敌,一九五七年又被打成右派,都与此有关联。

据史料记载,到了一九五七年反右期间,北大教职工打成右派的九十人,学生右派四百二十一人,共计五百一十一人。但毛泽东不高兴了,嫌北大当时的校党委书记江隆基手太软,就把铁道部的陆平派来担任校党委书记。到了这年十月以及来年春季,不少的单位已开始对右派進行甄别,就是给明显搞错的、不是右派的人摘帽,可北大却反其道而行之,偏偏又搞了一场「右派补课」,补划右派一百七十三人,总数达到了六百九十九人,其中教职工一百一十人,学生五百八十九人。

聂元梓回忆,文革初起,各个院校都有造反组织,可毛泽东偏偏选定了北大作为他的「文革策源地」,是有一定目的的,还是想报当年的一箭之仇。当时,有人在北大历史系贴出一副对联:「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被监督北大文革的李讷汇报给毛泽东听了,毛泽东说:「什么池浅王八多,要改一个字,明明是池深王八多嘛!」并且让女儿李讷向聂元梓传达了这句原话。一个「深」字不要紧,运动又火上浇油似地升级了。尽管如此,毛还是不满意,到了一九六八年七月二十八日,毛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四大领袖」,直接对聂元梓说,「最近有些学校斗了些黑帮,画了像,新北大才搞了十几个,就那么点黑帮?我看不止那一点吧。」到了这年年底的十二月十八日夜,北京大学副校长、历史系主任翦伯赞夫妻双双吃下大量安眠药自杀身亡,也是熬不过去的结果。

认为自己是政治判决

到了今年,应该是聂元梓退出历史政治舞台的四十年的日子。她说,拿这场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的文化大革命来说,该由谁来承担历史的罪错?是被人称为「五个指头」

大拇指即发动者毛泽东的罪错,还是林彪、四人帮的罪错,甚或是我们这些被判刑囚禁了十多年的「五大领袖」的罪错?谁又能知道,一个被全国上下视为「造反第一人」的聂元梓,仅仅两年之后,就被江青说成是「聂元梓太骄傲,谁的话都不听,叫她反右她反左」,就把我给逐出中国的政治舞台了。

对待历史,聂元梓认为,十年文革等同于十年浩劫、十年梦魇。可是,发动者还是万众景仰的「英明领袖」;党还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举手赞同文革的领导人反倒成了受害者、甚至还要加害别人;有的造反派头头竟还成了声名显赫「国学大师」。一个国家与一个党的罪错,就这样利用「政治替罪羊」的审判方式,轻而易举地算在我们几个人身上了,难道这就是官方刻意营造的历史,距离客观公正又有多远?在我有期徒刑十七年的判决书上,清清楚楚地写道:「本庭确认,被告人聂元梓在『文化大革命』初期,积极追随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参与推翻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的阴谋活动。」十年文革,政治风云瞬息万变,人事沧桑白云苍狗,其后的八年,我都是在失去人身自由的监禁中渡过的,如果有正常历史思维的话,请问:文革初期,林彪、江青这两个反革命集团形成了吗?如果没有形成,当初我所追随的,又是什么「集团」?判决书上为什么非要把我与这后来才有的两个集团紧紧地捆绑在一起?

与邓朴方跳楼一案无关

邓小平曾说过,一看到聂元梓,就想到了我那跳楼的大儿子邓朴方。所以,这也决定了聂元梓一案不让上诉,不让证人出庭这些违背法律的政治判决。聂元梓叫屈说,邓朴方的跳楼致残,与我有关吗?且看邓小平的女儿毛毛《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一书的讲述:「八月末的一天,是令我们铭心刻骨的一天。邓楠回来告诉我们,哥哥因不堪虐待,趁看押的造反派不注意时跳楼以示最后的抗议。」时间是八月末,也就是工宣队進校十天以后的事情,而据《北京大学纪事》记载:「一九六八年八月十九日军宣队進入北大后,从此北大的一切权力,特别是领导文化大革命的权力,统统归宣传队行使。」此时的我,也已经失去自由被隔离审查批斗了,与邓朴方的跳楼有什么关系?

更可笑的是,判决书认定:「一九六八年四月七日,在被告人聂元梓指使下,在校内制造了『反革命小集团』冤案,致使多人受伤,其中邓朴方下身瘫痪、终身残废。」于是,硬把这件事情的发生时间提前了将近五个月。什么叫「人治」,什么叫「欲加之罪,何患无词」,于此可略窥一斑。现在的邓朴方先生,已经厕身政协副主席这样国家领导人的地位了,他心里应该最清楚,到底是谁逼迫他跳了楼?这里面除了那个疯狂的时代和不正常的体制之外,还应该包括他的父亲、即身为党的总书记也举手赞同中共中央发动文化大革命「五.一六」通知的邓小平本人。

最大愿望是回北大

当年的「五大领袖」,除去谭厚兰早逝,其余的三人蒯大富、韩爱晶、王大宾各有事业。聂元梓本人经过多方申诉,现归北京市民政局救助扶困,暂借其住房两间,每月有一千多元的生活费,看病按离休人员待遇报销。但聂元梓认为,在高消费的北京,这点待遇远远不够,也就是雇用一个保姆的工资。北京市有明文规定,像我这样提前假释、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应该由原单位接受,但我多年来屡屡给北大、国家教委甚至胡锦涛写信,要求按照国家政策,还由北大来接受我,可迄今仍无下文。我又曾一度要聘请大律师张思之先生,状告北大校长许智宏,可惜已精力不逮了。

聂元梓说,她已经拟好了给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的一封信,申诉自己的现状与委屈。她说,她与习副主席的母亲齐心是延安时代的同学,看看能否起点作用。「我没有别的奢望,就是想回北大,让人生有个归宿。尽管我有罪错,可我还是一九三七年便参加抗战的老革命,也是一个北大人啊。」


看着眼前这个白发皤然、步履蹒跚的老太太,不禁让人泛起一丝苦笑。说实在话,在一个几十年来已经习惯了对政治替罪羊進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体制内,作为正常人的伦理良知与道德底线已经完全失守,所以是很难指望一封信或是一个老同学,就能使自己的境遇得到改善的。诚如前些年笔者为她写的一首「打油诗」所描述的那样:

老皤然蹒跚太婆,当年领唱造反歌。「何其好也」大字报,鸟尽弓藏入网罗。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转载]申纪兰也有“房事”了 图

$
0
0
原文地址:申纪兰也有“房事”了 图作者:






仅存的会举手的活化石、“农民代表”申纪兰,近90岁高龄要栽到“房事”上,不知道这些财富是不是举手换来的。想想也是醉了……


申纪兰说谎是农民代表,她丈夫曾是城建局长,她是省妇联主任(正厅级),一个孩子是交通局长,一个孩子是粮食局长。她开一家公司搞房地产。汶川地震,申纪兰捐出“一生积蓄”一万元,被评为道德楷模。申纪兰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申是董事长。2008年,销售破六亿,利润7000万。

你说你是农民,你却是厅级领导;你说你只重视农业,你却注册了房地产开发公司;你说两袖清风,你的儿子是局长,女儿是大校;你说你只投赞成票,你说你这样的代表能代表谁?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转载]民国名人多真性情

$
0
0

犬养毅曾问孙中山:“您最喜欢什么?”孙答:“革命!推翻满清政府。”“除此外,您最喜欢什么?”孙注目犬养毅夫人,笑而不答。犬养毅催问:“答答看吧。”孙回答说:“女人。”犬养毅拍手:“很好,再次呢?”“书”。

秋瑾被捕后,山阴县令李钟岳不肯刑讯逼供,只是让秋瑾自己写供词,于是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七字传世的绝命诗。李钟岳离任到杭州赋闲之际,每天念叨着“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两句话,对秋瑾之死深为内疚。痛苦悲愤之余,他逐渐产生了以身殉道的念头,经常独自一人将密藏的秋瑾遗墨“秋风秋雨愁煞人”七字“注视默诵”,并为之泣下。在良心的自责下他自杀身亡,离秋谨遇害不到一百天。身后萧条,几不能棺殓。

大概是受到嗣父行伍生涯的影响,袁世凯自小虽然轻视读书,却喜爱兵法,立志学“万人敌”。尝自谓“三军不可夺帅,我手上如果能够掌握十万精兵,便可横行天下”。喜好兵书,常常不惜重金搜罗购买各种版本的兵书战策,被人讥笑为“袁书呆”。

黄兴曾写诗说:卅九年知四十非,大风歌罢不如归;惊人事业随流水,爱我园林向落晖。又诗说:入夜鱼龙空寂寂,故山猿鹤正依依;苍茫独立无端感,时有清风振我衣。

辜鸿铭怪名满天下。他在北大讲英诗,时而对学生说:“我今天教你们外国大雅。”时而说:“我今天教你们洋离骚。”“洋离骚”是指密尔顿的一首长诗。罗家伦等学生在教室里对辜很尊重。五四运动时,辜在一日本人办的报纸上发表文章,大骂学生是暴徒,是野蛮。罗家伦受不了,质问辜:“先生,你从前写的《春秋大义》我们读了都很佩服,你既然讲春秋大义,你就应知‘内中国而外夷狄’,你现在在夷狄的报纸上发表文章骂我们中国学生是何道理?”辜气得脸色发青,大眼睛鼓起来,两分钟说不出话,最后站起来拿手敲着讲台说道:“我当年连袁世凯都不怕,我还怕你?”

王懿荣爱好文物收藏。他对出土文物较多的河南、陕西等地,游历时总是流连依依,不忍离去,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曾说:“东坡说岐山购物惭,乃皮相耳。东坡未解好古也。然安得腰缠十万贯哉?若有之,决不上扬州。”

00傅增湘,字沅叔,为民国后校勘古书最多之人,平生所校书在千部以上。他曾由天津赴北京图书馆校书,住馆一百零六天,校书三百四十二卷,因该馆停闭才告一段落,可谓一痴。傅精于版本、目录、校勘之学,对古籍沉浮情况了若指掌。王国维叹谓:“此间无书,有则必为沅叔所得,虽书肆不能与之争。”

1910年,陈独秀给苏曼殊写信,问他:“有奇遇否?有丽遇否?”当时陈刚与高君曼同居,他得意地问苏曼殊:“新得佳人字莫愁,公其有诗贺我乎?”

宋教仁认准事理便坚决去做,不为做事作任何掩饰。在民初两院选举中国民党获得压倒性胜利之后,宋教仁到处演讲。他认为实现民主的日子已经不远了,赋诗抒怀,踌躇满志,甚至致电袁世凯,寄厚望于袁。在武汉,谭人凤好心劝诫“责任内阁实难望成功,劝权养晦,无急于觊觎总理”,并明确向宋透露:会党头目应某已经从政府那里领取了巨额款项,需要戒备。生死攸关,宋教仁回以“杯弓蛇影之事”六字。陈其美、徐血儿等也劝他防备暗杀,他仍如无事人一般:“无妨。吾此行统一全局,调和南北,正正堂堂,何足畏惧。”

陈其美好色。他曾向光复会中仅次于章太炎的二号领袖人物陶成章提出,要分用其从南洋带回的华侨捐款,陶予以拒绝,并说:“你好嫖妓,上海尽有够你用的钱,我的钱要给浙江革命同志用,不能供你嫖妓之用。”

民国期间,高语罕、傅斯年、罗家伦、遂子、叶枚等人,在德国游学为邻。其中有的兼是同志、好友,有的则是信仰上的敌人,高语罕常于清晨到遂子家,多为党务。高深信共产主义,遂子极为反共,因其时国民党改组,国共合作,并为一家。二人表面上亲热,实则貌合神离。遂子回忆说,老高年迈四十,发已微白,近视眼,十足的学者风度,稍为酸气,同志们叫他“高老头子”,诨名又叫做“五姑娘”。有一天他对遂子说:“昨夜实在熬不住,又手淫一次。”虽可笑,但不失其为老实话,并证明他无桃色事件。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转载]民国名人多真性情

$
0
0

犬养毅曾问孙中山:“您最喜欢什么?”孙答:“革命!推翻满清政府。”“除此外,您最喜欢什么?”孙注目犬养毅夫人,笑而不答。犬养毅催问:“答答看吧。”孙回答说:“女人。”犬养毅拍手:“很好,再次呢?”“书”。

秋瑾被捕后,山阴县令李钟岳不肯刑讯逼供,只是让秋瑾自己写供词,于是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七字传世的绝命诗。李钟岳离任到杭州赋闲之际,每天念叨着“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两句话,对秋瑾之死深为内疚。痛苦悲愤之余,他逐渐产生了以身殉道的念头,经常独自一人将密藏的秋瑾遗墨“秋风秋雨愁煞人”七字“注视默诵”,并为之泣下。在良心的自责下他自杀身亡,离秋谨遇害不到一百天。身后萧条,几不能棺殓。

大概是受到嗣父行伍生涯的影响,袁世凯自小虽然轻视读书,却喜爱兵法,立志学“万人敌”。尝自谓“三军不可夺帅,我手上如果能够掌握十万精兵,便可横行天下”。喜好兵书,常常不惜重金搜罗购买各种版本的兵书战策,被人讥笑为“袁书呆”。

黄兴曾写诗说:卅九年知四十非,大风歌罢不如归;惊人事业随流水,爱我园林向落晖。又诗说:入夜鱼龙空寂寂,故山猿鹤正依依;苍茫独立无端感,时有清风振我衣。

辜鸿铭怪名满天下。他在北大讲英诗,时而对学生说:“我今天教你们外国大雅。”时而说:“我今天教你们洋离骚。”“洋离骚”是指密尔顿的一首长诗。罗家伦等学生在教室里对辜很尊重。五四运动时,辜在一日本人办的报纸上发表文章,大骂学生是暴徒,是野蛮。罗家伦受不了,质问辜:“先生,你从前写的《春秋大义》我们读了都很佩服,你既然讲春秋大义,你就应知‘内中国而外夷狄’,你现在在夷狄的报纸上发表文章骂我们中国学生是何道理?”辜气得脸色发青,大眼睛鼓起来,两分钟说不出话,最后站起来拿手敲着讲台说道:“我当年连袁世凯都不怕,我还怕你?”

王懿荣爱好文物收藏。他对出土文物较多的河南、陕西等地,游历时总是流连依依,不忍离去,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曾说:“东坡说岐山购物惭,乃皮相耳。东坡未解好古也。然安得腰缠十万贯哉?若有之,决不上扬州。”

00傅增湘,字沅叔,为民国后校勘古书最多之人,平生所校书在千部以上。他曾由天津赴北京图书馆校书,住馆一百零六天,校书三百四十二卷,因该馆停闭才告一段落,可谓一痴。傅精于版本、目录、校勘之学,对古籍沉浮情况了若指掌。王国维叹谓:“此间无书,有则必为沅叔所得,虽书肆不能与之争。”

1910年,陈独秀给苏曼殊写信,问他:“有奇遇否?有丽遇否?”当时陈刚与高君曼同居,他得意地问苏曼殊:“新得佳人字莫愁,公其有诗贺我乎?”

宋教仁认准事理便坚决去做,不为做事作任何掩饰。在民初两院选举中国民党获得压倒性胜利之后,宋教仁到处演讲。他认为实现民主的日子已经不远了,赋诗抒怀,踌躇满志,甚至致电袁世凯,寄厚望于袁。在武汉,谭人凤好心劝诫“责任内阁实难望成功,劝权养晦,无急于觊觎总理”,并明确向宋透露:会党头目应某已经从政府那里领取了巨额款项,需要戒备。生死攸关,宋教仁回以“杯弓蛇影之事”六字。陈其美、徐血儿等也劝他防备暗杀,他仍如无事人一般:“无妨。吾此行统一全局,调和南北,正正堂堂,何足畏惧。”

陈其美好色。他曾向光复会中仅次于章太炎的二号领袖人物陶成章提出,要分用其从南洋带回的华侨捐款,陶予以拒绝,并说:“你好嫖妓,上海尽有够你用的钱,我的钱要给浙江革命同志用,不能供你嫖妓之用。”

民国期间,高语罕、傅斯年、罗家伦、遂子、叶枚等人,在德国游学为邻。其中有的兼是同志、好友,有的则是信仰上的敌人,高语罕常于清晨到遂子家,多为党务。高深信共产主义,遂子极为反共,因其时国民党改组,国共合作,并为一家。二人表面上亲热,实则貌合神离。遂子回忆说,老高年迈四十,发已微白,近视眼,十足的学者风度,稍为酸气,同志们叫他“高老头子”,诨名又叫做“五姑娘”。有一天他对遂子说:“昨夜实在熬不住,又手淫一次。”虽可笑,但不失其为老实话,并证明他无桃色事件。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人生几何,目的为何?   颜紫元

$
0
0
人之一生,短短数十年,青春犹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而有生老病死的自然之苦,有精神压抑心理负担得不到释怀之苦。。。那么,人生的目的又是什么?

紫元认为,人来到这世上的目的,就是为了快乐,为了享受生活,过快乐的人生。这种快乐绝不是建筑在其他人的痛苦之上的,建筑在别人痛苦之上而来的所谓快乐,因心虚、罪恶感而绝不能是真正的快乐。

追求快乐的人生是人的本能与天性,是人的权利,用任何方式来歪曲、诋毁这种天性,剥夺这种权利都是邪恶的,是人类的敌人。

人类发展到今天,已经表明唯有宪政,才能最大程度上阻止那种邪恶,保护人的权利。

如此,才能够在“独立的精神、自由的环境”下,让每个人去追逐人生的快乐。

紫元爱健康美食\美酒\爱性爱\爱音乐\歌唱 \诗词\小说\雕塑\绘画\庭院\家俬\瓷器等艺术爱游山玩水体验大自然\爱与家人欢度高质量的时光\爱与师友饮酒畅谈海阔天空\爱练武或静坐 \爱与武友学生切磋武技。。。这些便是人生的享受了!

为了能够享受这样的人生,紫元必须学习、磨练与觉悟。
紫元所学,一切围绕着人: 学中、西医\历史\哲学\宗教\武功\房中术\气功
而能否学习成功,除了信心、决心、恒心外,还要有明师正法学侣净地悟性 。

能够对人生、世界的自然规律了悟,便能坦然面对生老病死,能够当下心安、随遇而安,不再彷徨,返璞归真,率性而行,是最好的养生。

能够掌握医学、奇技,便能延长青春,健康长寿,便能极尽人生享受。

人的知识可以通过学习而得,人的能力可以通过培养而成,人的智慧根器有不同,能力有差异,但每个人都有平等追求幸福自由快乐的权利,而几千年来人类的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宪政才是这种人之权利的根本保障!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那老逼养的政权害苦老百姓了!  颜紫元

$
0
0
著名抗日英雄双枪老太婆赵老太说:那老逼养的,“挑灯拨火,诱惑忠良”,阿毛为达目的不顾底线,不择手段,大开空头支票,大搞欺骗,许多参加土共的不乏有优秀的中华儿女,那些忠良被骗去参加土共,农民更是被毛忽悠。等他夺取政权后,阿毛大变脸,完全食言,露出其邪恶丑陋残自私的嘴脸,把五千年文化精华彻底摧毁,把五千年封建糟粕、人性中最肮脏丑陋的东西全部发掘出来。阿毛是极端自私自利的,它情愿负天下人,也不愿任何人负它,不管是共产党、亲密战友,还是国民党、保护过它的要员,不管是知识分子还是农民工人,不管是被它奸淫过的女人,还是嫁给它为它生过孩子的杨开慧。。。它得不到,也不留给任何人,既然它儿子死了,它就不希望把大陆传给别人,它砸毁大陆,让整个国家民族百姓为它陪葬,它比张献忠还恶劣无数倍!

它有什么权利把大陆及其百姓当成它私人财物?它有什么权利剥夺老百姓的财富、幸福,拿去不仅自己挥霍,还到处送给外国,而让自己百姓吃下三滥食物,过下三滥生活?那老逼养的太邪恶了,根本不把大陆老百姓当人!

这是靠欺骗、暴力、出卖国家、民族利益、甚至在中华民族最危亡的时刻,联络日寇、伪军,对自己的抗日英雄及人民背后捅刀子、无视苏俄军队强奸三十多万东北妇女、霸占大片国土、杀死几十万中国人、又在外蒙几乎杀光所有汉民的流氓无赖政权,它不如畜生,残酷奴役、剥削、任意牺牲百姓幸福、生命,绞尽脑汁让自己的百姓始终处在贫穷愚弱的便于它愚弄统治的状态。它极其狂妄,因为它手中有过去封建专制政府手上还没有的热兵器,它因此不怕百姓反抗。那老逼养的甚至在它一手造成的三年大饥荒死去近四千万百姓之际,还继续对外赠送粮食,苏联提出暂时不要它还债,它却死要用粮食还债,它不仅用大量粮食生产茅台酒、举办五千人的国宴,还把完全可以让百姓度过饥荒的极大量粮食去国外换高质量的钢筋水泥来建筑三门峡大坝,为了让黄河清,即“圣人出、黄河清”以表示它是圣人(让几十万当地世代居住在那里的百姓迁移、一直到今天依然受尽磨难痛苦、淹没几十万倾良田,最后报废),它还无赖地放出谣言,它决定不吃肉、并也得了浮肿病。。。它是个十足的流氓无赖恶魔,它极端的自私,它把本来可以生活得好的老百姓给坑害苦了!什么毛思想、土共主义,老百姓只要生活好,管你谁来当皇帝!现在那老畜生虽然已经死了多年,但它的继承人还是用它那一套,对内横征暴敛、残酷镇压,对外打肿脸充胖子,给钱物给土地,它花极大量老百姓的钱发展武器就同北韩一样,目的不是为了百姓、民族、国家的利益,而是为了维护它的统治,在狗急跳墙时可以作为威胁手段,就像一个无赖对邻居说,你们不要来干涉我,不然我就用炸弹与你们同归于尽。。。它知道没有人干涉,它既控制舆论、又有现代武器,又不让老百姓真正富起来而有能力集资来反抗它,它便可以将邪恶政权代代传给子孙,所以它拒绝宪政,因为宪政的话,它的邪恶就会被揭露,它就会滚下台,它就不能传给子孙后代。对于有觉悟的人,它明目张胆地要那些人放弃做人良知:不要吃我的饭砸我的锅,翻译过来就是我给你优待,你应该放弃道德良知,只替我说谎骗人。。。。唉,大陆人民被它们害苦啦!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九十高龄青萍剑第八代宗师贾勃生恩师驾鹤西去   颜紫元

$
0
0
前几日师兄们告诉紫元,贾公勃生恩师已于2015年7月21日仙逝,亨年九十高寿,并于7月24日下葬,入土为安。紫元惊闻噩耗,哀悼不已。
贾师中年时练青萍剑之英姿

贾师是正宗青萍剑一代宗师,也是贾耀亭师爷之嫡孙、且贾耀亭师爷弟子中唯一练全六路青萍剑的大师。青萍剑传至贾师已经八代:(清朝康熙中期)潘元圭道长--孟教华(全真道士)--冯希汤(全真道士)--杨鄂林(俗家,是冯希汤结义兄弟)--贾云鹤--刘文石(表弟)、贾灵泉(堂弟)--马振祥(刘文石弟子)、贾耀亭(贾灵泉之子,兼得师兄马振祥倾心相传)--贾公勃生(贾耀亭嫡孙)


紫元转载下文,以寄哀思!


贾氏青萍剑

技击篇

一招一式都攻敌“七寸”

在黄骅市农业发展银行别墅小区的一处院内,四株石榴树果实累累。青萍剑第九代传人孔令春自2003年买下这栋别墅后,就未曾居住,房子仍是毛坯,一楼水泥地上铺着厚厚的、印有太极图案的黄色垫子。每天晚上7点以后,孔令春与其他师兄师弟在这里习练青萍剑,而他们的师父贾勃生正好相反。83岁的贾勃生一般是在早上活动手脚——踢腿、打拳。剑术,他一般坐着就可以练了,“在脑子里练。”他说,这叫“悟”。

据他们介绍,青萍剑“青萍”二字的由来,一说:青萍是浮萍的一种,它寄身于粼粼碧波之上,随风漂浮不定,无拘无束,剑法就取其潇洒之外形;二来:青萍本是古代一把宝剑,据说能切金玉、断毛发,锋利无比,剑法就取其锋利之实用。

青萍剑就是以实用为特长,它的一招一式都有着特定的实战意义——也就是都具有攻击性且目标明确。师父在教徒时,首先要告诉他在进攻敌人时所取的部位。例如,人的手腕至肩分成十等份,每份为一寸,而青萍剑进攻时,大多是在手腕到手肘部位,即1~7寸之间。

这“七寸”,犹如坐标,不同技击招式的攻击,对应着不同的位置。比如,剑法招式之一的“仙人指月”便是攻击对方3寸。不仅如此,青萍剑前后招式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前一式为后一式做伏,后一式奏前一式之功。”大师兄王得方说,这样在与对方交手时,自己剑的形式、指向以及自己暴露出来的部位,迫使对方只能从那些方位进攻。如此,对方的进攻,其实全在自己的胜算之中。

腿和腰练成“面条”一样

贾氏青萍剑快速主动,灵活多变,即使是剑指(练剑的要掐剑诀,剑指本意是配合动作起平衡持剑手的作用)也有一定的技击性。

“一是它有点穴的功能。有时也有‘倒把’。从右手换到左手,就叫倒把。它的作用在于,当敌人在左手边,而自己的步子很难换过来,那么,顺势把剑换到左手进行攻击,变化的速度更快。”王得方说。

青萍剑也有着“活把剑”一说,因此,对习练者手腕灵活度要求极高。比手腕更难练的是步法,青萍剑的步法旋转非常多,一般是60度或30度的旋转。因此,“腿和腰练成‘面条’一样,是最好了。”贾勃生说。

旋转的目的是为了让开对方攻来的兵器,再回击对方。攻击时,青萍剑讲究快速夺取主动,剑的运行路线就非常短,又是其明显的特点。拳谱中说,青萍剑步法是:迈步快如风,止步似钢钉。这句话还接着一句:眼神似闪电。它指的是外在的是精神,也就是给人的感觉。“你一个动作,看着对方,人家要说‘干吗,吓死人啊’,这就对了。”贾勃生说。

然而,步法与剑法要想完美结合,却并非易事。王得方说:“青萍剑一训练,脑子就得有一个意识:中线、内线、外线(也称中门、内门、外门)。走内门刺哪个位置,走外门到哪里刺,都非常严格。”

青萍剑门不只是练剑

青萍剑门虽以“剑”命名,但并不只是练剑,当年青萍剑门人刘文石不仅善使剑而且善使鞭。其实,刘文石所使用的鞭,也并非《水浒传》中呼延灼所持的钢鞭,而是一种类似炉锥的独特的兵器,又称“铁筷子”。这种兵器的好处是,既比剑重,又比钢鞭轻。不过,最重要的是,“青萍剑门的兵器不只是剑,还有其他。”除了鞭,还有春秋刀和大枪等,也都为青萍剑门内所习练的兵器。

虽然其他门派也有枪与大刀,但是青萍剑门习练枪与刀都是比较少见的“左把”——左手为兵器持重手。左把叫大把枪,右把是小把枪,武术中有着“小把枪遇上大把枪,不死也带伤”的说法,据说关羽持刀也是左把。虽然左把练起来难,但是杀伤力强。

不过青萍剑为道士首创,一直以道家思想文化为根基。在技击上有虚实变化,在应用上又讲究后发制人。虽然剑法有有凶狠技击的一面,比如:刺喉、刺心。但青萍剑法不提倡主动伤人,而且在伤人时,也尽量减少杀伤力,多数攻对方的持剑的手,即1~2寸之间。缴械但不会危及性命,也就是点到为止。

传承篇

剑法完整保存反增八式

相比于其他门派在传承过程中因种种原因出现的失传现象,青萍剑可以说相当幸运。几百年来,不仅原有的6趟365式全部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还不断深化发展成373式。

据青萍剑剑谱序言记载,该剑术发源于江西龙虎山天师府,为潘元圭道长所创,创建时间在清朝康熙中期。潘道长将剑术传于山东省沂水县泥古庄孟教华,孟教华传于济南府临邑县冯希汤(道号和玉),冯希汤传于山东省无棣县人杨鄂林(字棣园),从此,青萍剑术流入俗家。清中期,杨鄂林首先将青萍剑术传于盐山县(今黄骅市)大韩村镇(今黄骅镇)贾云鹤。贾云鹤在杨鄂林的严格教诲下悉数贯通了青萍剑术6趟365式。

贾云鹤授徒二人,其弟贾灵泉与表弟刘文石,刘文石授徒马振祥。马振祥与师弟贾耀亭对青萍剑术深化剖析,优选八式插入最后一趟剑中,从此青萍剑术由原来365式发展成现在的373式。

剑法的373式,一招一式都没有失传。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贾勃生按照老剑谱把青萍剑重新整理一遍,并出版《青萍剑》(1991年8月)。书中,贾勃生对老剑谱上的一些内容也做了修改,“按剑谱说明,你取(攻)我哪里,我如何攻防,其中一些招式有‘空隙’。我就想,我如果这样,不是更好吗。所以,就改了。”浅尝辄止得真传者少

青萍剑严格的传承方法与剑谱保存得非常完整不无关系。据说,贾云鹤当初学艺时,三次前往杨鄂林家中,动用了一切亲戚朋友关系,最后才得以入门。青萍剑门收徒之严也可见一斑,而门内在收徒上一直遵守着“不忠不孝者不传、见利忘义者不传、无气节者不传”的三不传规矩。

相比长辈艰难拜师的过程,如今青萍剑门放开了最大尺度。“只要你愿意学,我就教你。”贾勃生说。不过即使如此,新时代青萍剑在传承发展上依然面临很多困惑。

王得方记得,自己在入门的时候,先练习简单的十二三招,可是单单一个劈剑动作,就分为弓步劈剑、并步劈、活步劈。而随着学习的深入、理解的深入,他发现:“里面奥妙真多。”于是,越来越想学下去。然而,像他一样想法的徒弟少之又少,大多是学了两三趟之后就走了,王得方说:“浅尝辄止啊!”言语中带有无奈与慨叹。

“越是好东西,训练也越严、越难。”王得方觉得这种简单的逻辑关系,却很少有人在练剑时体会到。因此,一直以来,得到青萍剑剑法真传的人寥寥数者。今年已83岁高龄的贾勃生,就对其众弟子充满期望,他如是写道:“而终能继衣钵者谁,希共勉之。”

办网站搞活动寻找发展道路

不过,青萍剑门的传人一直为门派如何发展而绞尽脑汁。今年夏天他们又重新建立了青萍剑的网站,目前正在完善中。师兄弟间也时常谈及这一话题,一次,原黄骅市武术协会主席徐复楼提出建议:“像太极拳一样,搞些活动吧。”众人情绪激动。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以健身为主的太极拳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和发展,至今这门传统武术也毫无衰退的迹象,今年政府对太极拳的推广又提出了五进: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对于一个传统武术门派,以自身的更新速度适应着当下文化的发展,实在难得。这样的声望和地位,也让其他武术门派艳羡不已。青萍剑门也看到了这一点,他们积极寻找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孔令春听着,认可着,行动着,未来却仍是一片茫然:“具体如何还得再探讨……”

 

摘抄自■文/本报记者申晓飞http://www.hbqnb.com/news/Html/laocunjingyan/2009/820/0982052517397205147_2.html


贾勃生:写诗练剑 挥洒自如      《黄骅报》(0001年1月1日)


     黄骅市黄骅镇坑东村有这样一位老人,他叫贾勃生,今年85岁,身体硬朗,仙风道骨。老人一生有两大爱好,一是练剑,二为写诗。已入耄耋之年的贾勃生只要一拿起剑或笔,手上就会行云流水,潇洒飘逸。
     贾勃生老人练习贾氏青萍剑多年,为青萍剑第八代传人,得青萍剑第七代传人贾耀亭师傅真传。他精通剑术,广授弟子,是本地区青萍剑练习团体的总教师爷。数十年来,每周三、五、日晚上,贾勃生老人都会率领徒弟们在门前的一片空地上练习。徒弟们一招一式练得十分认真;但大伙一致认为,尽管师傅已经如此高龄,却没有一个人能像师傅那样精通每招每式,将青萍剑的内涵和精髓融入到自己的血液里。
     如今,贾勃生老人年纪越来越大,剑术中一些腾空、飞跃等高难度动作已经无法做出来,但老爷子却始终没有把武艺丢掉。一进贾老的住所,四把宝剑赫然挂在墙上的醒目位置。每到闲暇时候,贾老仍然会拿出宝剑和徒弟们比试、切磋一番。贾老的徒弟们说,虽然剑术中一些高难度动作师傅已经做不出来,但以前熟记的招式却没有忘记。一招一式,风采依旧。
     除了练习青萍剑,老人还酷爱写诗。几十年来,老人作的诗歌已经不计其数。他将自己写出的诗整理成册,自名《老年俚语随记》,至今已积累了满满一箱。今年4月,贾勃生老人的本家兄弟、内蒙古自治区作协副主席贾漫先生来到黄骅,专门登门拜访了兄长贾勃生老人,并赠诗一首:“忧心增白发,豪气舞青萍。命贱骨难贱,坦然度此生。”贾勃生老人听罢,略一思索便和诗一首:“岂忧白发增,矢志习青萍。人生路宽阔,何愁坎坷生。”和诗速度之快,令人叫绝。
     5月23日,老人前往朋友家探望,回来的路上看到沿街长势茂盛的垂柳,回到家思索后作诗一首:“五月孟夏门庭芳,几时又被风雨狂。浓荫细叶向阳绿,沿街条枝垂路长。形旺何殚疾风雨,浓荫更显月添凉。沿途试问来往客,对此能无感衷肠。”诗歌虽然风格通俗,但老人对日常景物和细节的敏感及对生活的热爱让人敬佩。
     贾老平时为人谦和,深居简出,生活也非常有规律。每天练剑、写诗、访友、休息等安排得满满当当,生活过得充实而有情趣。
     目前,以贾勃生老人为正宗传人的青萍剑早已被确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老人除了享受颐养天年的生活外,也在积极传播青萍剑这门兼具养生和表演的技艺,致力于将这一武术瑰宝发扬光大。

贾氏青萍剑的前世今生

 (2013-08-30 09:16:38)■ 本报记者 姚建中  通讯员  王瑞萍

 

   “行云流水,潇洒飘逸”。用这八个字来形容传统武术技艺“青萍剑”一点也不为过。在黄骅武术界,提起“贾氏青萍剑”,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目前,贾氏青萍剑主要流传于河北黄骅市及周边地区。黄骅也是近代青萍剑术的发祥地,现在各地所习练的青萍剑大都出自于此。
    青萍剑术是一套高雅、实用的稀有剑法,风格柔和、儒雅、舒展大方,适于健身,又雷厉风行,招不虚发,长于战阵,堪称武林瑰宝。
    2009年,贾氏青萍剑被正式批准成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健在的青萍剑主要传承人为黄骅人贾勃生、贾肇山。
  
“前世”:独特招式打造神奇剑术
        据现存青萍剑古剑谱《青萍剑法全谱》序言记载,该剑术发源于江西省龙虎山天师府,为潘元圭道长所创。至清中期,习武人杨棣园首先将青萍剑术传于盐山县(今黄骅市)大韩村镇(今黄骅镇)贾云鹤。贾云鹤在杨鄂林的严格教诲之下,悉数贯通了青萍剑术六趟三百六十五招式。随后,经过世代传承,剑术最终传到第八代传人贾勃生和贾肇山兄弟俩手中。
     青萍又名浮萍,常飘浮于水面上。记者从目前黄骅市练习青萍剑的一些传承人口中得知,相传青萍剑剑质精锐,能切金断玉,吹毛利刃,锐利无比。演练时行剑如高山流泻,技击时攻防进退式式紧扣。并以千变万化,步伐矫健,招式清晰为特点。
     经过世代传承和后人的不断研究完善,青萍剑逐渐形成了固定的招式和路数,共有六趟三百七十三式。六趟分别为:迎风挥扇、运斤生风、浮云罩顶、白马分鬃、遥锁风池、二龙吐须。贾氏青萍剑历史资料详实丰富,训练体系科学完整。现存青萍剑古剑谱详细记载了历代传人的传承关系和剑术内容,其中《学剑要诀》、《练功八法》、《剑批》、《剑断》等是指导剑术训练和实战应用的理论基础。
    据了解,青萍剑法风格独特,其动作朴实无华、文雅脱俗,演练起来似进犹退,轻灵转折,变化无常,招中套招,式内藏式,柔中寓刚,虚中藏实,攻防交替,招不虚发。 这些都是青萍剑术的独特和魅力所在。
    目前,黄骅练习青萍剑者众,逐渐成为人们切磋技艺、传承文化的“中心”。

“今生”:在世“祖师爷”贾勃生
       在黄骅,说起贾氏青萍剑,不得不提一个名字——贾勃生。
    贾勃生今年已87岁高龄,是青萍剑的第八代传承人,家住黄骅镇坑东村。
    走进贾老住的小院,简朴、整洁而有序。老人热情地从屋内走出来迎接我们。只见老人身形略瘦,满头银发,却面色红润,目若流星。八十多岁的年龄,走起路来却步伐轻盈,非常矫健。记者不禁在心中暗暗赞叹:“果然是个“练家子”,名不虚传啊!”
     87岁的贾勃生,从15岁开始习武,至今已有70多年,期间一直没中断过。说起这个,贾老也毫不掩饰心中的自豪:“能坚持这么多年练武的,还真是不多,你看我这身板,杠杠的。”说着,老人用拳头拍了拍胸脯。
    贾勃生开始习武的时候,还有一段小故事。小时候,爷爷贾耀庭在家族中权威很大,自己在爷爷面前大气也不敢出。那时候,贾勃生常看爷爷练习青萍剑,羡慕不已,但又不敢开口说想学。当然,贾耀庭也不屑于教他,认为他不是那块料。
    于是,贾勃生便跟村上一个习武的人练习武术。因为身体条件出众,又聪明伶俐,贾勃生很快成为佼佼者。有一次,这个武师组织徒弟们在村子里舞狮子,贾勃生尽管小小年纪,但凭扎实的武术基本功,将狮子舞得呼呼生风。于是,武师呼呼跑到贾耀庭那,说看看你家孙子吧,在村头舞狮子呢。贾耀庭当时在武术界是有名望之人,一脸不屑地说:“一个小孩子,有什么可看的。”“你先去看看再说!”
    贾耀庭拗不过,只好跟着来到现场。抬眼一看自己孙子贾勃生的气势,眼睛立刻瞪圆了:“这谁教给他的?我怎么都不知道。”武师拍拍自己胸脯,嘿嘿笑着说:“这啦。”
    贾耀庭不动声色,但开始喜欢这个聪明伶俐的小孙子。他把贾勃生叫过来,从路边拾起一根棍子,大喊:“小子,你看着。”说话间,青萍剑的几招几式已经出手。贾勃生自然不敢怠慢,在心里默念着每一个招式的要领,做动作时也是使尽全力,显示出了过人的领悟能力。几招几式教下来,贾耀庭高兴了:“这还算像块练剑的料。”从此,贾勃生正式开始跟随爷爷练习青萍剑,剑术日精。
    回忆起往事,贾勃生仍然沉浸在练剑时那份酣畅淋漓的兴奋中。“您老可否给我们现场展示两招?”看到墙上挂的剑,记者说。贾老迟疑了一下,显得有些不好意思。但很快,他就换上一身轻便衣服,抄起墙上的青萍剑。
    来到院子中,拔剑出鞘,大吼一声,招式既出。已经耄耋之年的贾老,依然体态轻盈,剑式凌厉。矫健身姿不输年轻人。听到喝彩声一片,贾老停下来,细看刚才拍下的舞剑照片。一边看着皱起了眉头:“这马步蹲的不扎实、这一剑式挑的没力度……”显然,老人对刚才自己的表现不满意。“你们等着,我再来回。”说着,又抄起青萍剑舞起来。这一次,贾老显得更加卖力,剑式也显得更加扎实。考虑到老人的年龄和体力,我们赶紧让他停下来休息。自觉功力已“发挥”出来,老人终于收手。

    传承:“桃李”已满天下
     目前,青萍剑的传承人贾勃生和贾肇山,都已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传承剑术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课题,而这项工作目前已有了不小的进展。贾肇山是沧州师范学院体育系退休教授,长期一来,一直致力于青萍剑术的理论研究和推广工作。作为黄骅市武协主席和青萍剑第九代传人,贾勃生的女婿孔令春也在大力推广这项技艺,不断扩大青萍剑的影响。
     孔令春常带着贾老的徒弟们练习白猿通臂拳和青萍剑。有时候,他还会带着他们一起探望贾老这个在世的青萍“泰斗”,并请他指点一二。据他说,徒弟们一在贾老面前练剑就放不开手脚。他们显得很拘谨,甚至有些紧张。当记者向贾勃生说起这事时,贾老笑着解释:“也许是因为我要求太严了,看见他们动作做得不到位就发火吧!”严师出高徒,近几年,黄骅的这支青萍剑队伍多次受邀外出竞赛和表演,河北省乃至国家级的大大小小的奖项也获得了很多次。
     除了本地有不少徒弟跟着贾老学习青萍剑,甚至还有一些外地人慕名而来。贾老举了个例子说,从2011年,一个浙江台州叫林国华的武术爱好者常会不远千里赶到黄骅,拜会自己,并虚心求教剑术。林国华只是诸多前来求剑的人们的一个缩影,但足以看出贾氏青萍剑术的魅力和影响力。
     除了授徒,青萍剑的发展还表现在著书立说上。青萍剑不仅很好地继承了我国传统剑术的特点,而且在理论上和技术上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目前,青萍剑理论书籍主要有由刘滋茂、贾勃生编著《青萍剑》一书和由贾肇山编著《秘传贾氏青萍剑》一书。这两本书为后来的学习者提供了剑术理论依据。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杭盖乐队轮回歌词

$
0
0
事实证明越是民族化的,就越是具有世界性。该歌词与音乐及歌声来自蒙古杭盖乐队,令人震撼!阿毛摧毁了民族文化,尤其是汉民族文化,于是汉民族就显得更加俗贱了。

飞鸟 鲜花
万物众生都一样
共生 共享
时间空气与阳光
年轮在流转
薪火代代相传
今天虽短暂
过去的就是永远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
生老病死命运轮回
年月更替兴衰轮回
宇宙永恒 青春却一去不回
去年的太阳今年仍挂在天上
前辈的歌谣后人依然高唱
有限的生命 传递着无限荣光
变幻的世界总有些不变的信仰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
生老病死命运轮回
年月更替兴衰轮回
宇宙永恒 青春却一去不回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
生老病死命运轮回
年月更替兴衰轮回
宇宙永恒 青春却一去不回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
生老病死命运轮回
年月更替兴衰轮回
宇宙永恒 青春却一去不回[1]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李岩?明末风云?太极拳源流之谜”系列之一 一部家谱拽回“失踪”历史

$
0
0
转:“李岩?明末风云?太极拳源流之谜”系列之一 一部家谱拽回“失踪”历史
来源:大河报 B20 厚重河南 2006年07月19日

(紫元按:现在人们所指的太极拳是指原”十三势软手“或称”十三势太极“,并不是李仲、李信、陈奏庭以”十三势软手“原则改编的”太极养生功“,该”太极养生功“后来失传,但谱却保存在陈家沟老谱上,并在1991年出版的《中国武术器械录》里有,在陈家沟称为五路”十三势“即”头路、二路、三路、四路、五路“的后四路。该后四路虽然也称为”十三势太极“,但动作名称与头路迥异,与通背拳谱中的四路短拳谱一模一样。可见,李陈姑表兄弟只是把四路通背短拳以”十三势软手“的原则要求该练了,连动作名称都没有改,直接照样摘自他们所练的通背拳拳谱。陈家沟老谱上有”太极拳,一名十三势“,现在太极拳的动作名称与唐村李氏明末清初留下的”十三势名目“完全一致,与陈家沟老谱上的后四路完全不同。而”十三势软手“无论在唐村康熙55年家谱上,还是乾隆52年王堡王安民的”六合枪谱序“上,都可知是太极宫博公道长、董秉乾老道传唐村李氏、王堡王氏、陈家沟陈氏的。因此,把太极拳说成是李陈姑表兄弟所创,是欺世灭祖的行为!)

0719B2004.jpg

这份修于清朝康熙五十五年的家谱,记载了李氏家族于明洪武四年从山西洪洞县凤凰村迁到博爱后,一直到十二世各代男性的情况,具有很大的史料价值。 翻拍资料照片

 

0719B2002.jpg

 

为寄托对丈夫李太存的思念,这位老人一直珍藏着李氏家谱。 翻拍资料照片

 

 

  两大悬案
  大变局,往往意味着大灾难、大动荡,同时也是大机遇、大转折。
  公元1644年,中国历史上最为诡谲多变的年份之一。那是一个国家天崩地裂、沧海桑田的年份,一个机遇山呼而来、海啸而去的年份,一个产生英雄、造就悲剧的年份。
  按照天干地支的古老纪年方法,这一年唤做甲申年;按照天干地支的古老纪年方法,至今岁月已经循环了6个甲子。但这一年还是让人无法忘却,曾经有无数人记述、探求、回味、思考这一年所发生的事情,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郭沫若先生于1944年写就的《甲申三百年祭》。
   在这篇洋洋洒洒两万余字的名文中,郭沫若先生把大量笔墨给了李自成麾下的几位河南人,似乎在他看来,李闯王“成也河南人,败也河南人”。对于一位名叫李 岩的河南人,郭沫若更是倾洒了浓得化不开的惋惜和同情。文中他写道:“李自成自然是一位悲剧的主人,而从李岩方面看,悲剧的意义尤其深刻。”文章的最后一 句话,他还在感慨:“李岩的悲剧是永远值得回味的。”
  郭沫若为什么如此推重李岩?这大概要从李自成的悲剧说起。
  李自成是在河南化为蛟龙的。
   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之前,李自成屡战屡败,被官兵逼得几乎上吊自杀。崇祯十三年,他从巴西鱼腹诸山中轻骑突围,逃入河南。自此后恍如脱胎换 骨,仿佛蛟龙入海,几乎战无不胜,所到之处望风披靡,发展之快,只能用暴风骤雨来形容:三年多一点时间,他把河南、湖北、陕西收入掌中。随后从西安出发, 不到两个月便拿下山西,打到北京,没三天工夫便攻下北京城,逼得崇祯皇帝上了吊。短短几年工夫,中国历史上的又一次改朝换代眼看就要完成。
  但很不幸,李自成“其兴也勃,其败也忽”,在北京紫禁城的龙椅上只坐了42天,“冲冠一怒”的吴三桂就引着清兵杀奔而来,从此李自成一败涂地,上演了中国历史上一次大悲剧。
  在郭沫若先生看来,李自成“其兴也勃”,是由于得到了李岩;而“其败也忽”,是由于他不再听信甚至杀害了李岩。
  李岩有两次重大的建议。李自成初入河南,李岩说:“取天下以人心为本,请勿杀人,收天下心。”闯王听了这话,严明了军纪,“又散所掠财物赈饥民”,此后他的部队几乎令天下望风披靡。郭沫若认为:“有了他(李岩)的入伙,明末的农民革命运动才走上了正轨。”
   李自成进入北京城,李岩上疏建议他严格约束部队,稳定京城,招抚吴三桂。大概话说得不太顺耳,闯王这次“不甚喜,既批疏后‘知道了’,并不行”。不仅如 此,退出北京城之后,李自成倒是听信了另一位河南人牛金星的谗言,杀死了李岩。据史籍记载,这次内讧导致了义军的瓦解,“由是自成将相离心,献策他往,宗 敏率众赴河南”。
  在那个甲申年,李岩是一位能看清历史,却无法改变历史的悲剧人物,因此他被郭沫若所看重。
  《甲申三百年祭》是郭沫若的名文,由于受到毛泽东的赏识影响极大。但在学术界,郭沫若的观点和他所引用的史料并不为所有的人信服。
   史籍记载,李岩是河南杞县举人,父亲是曾任明朝兵部尚书的李精白。但清初就有人撰文指出,杞县并无李岩其人,李精白也没有这样一个儿子。三百多年来,不 断有人提出质疑,甚至有人认为他是位“乌有先生”。1978年,知名学者顾诚在《历史研究》上发表《李岩质疑》一文,认为李自成军中未曾有过李岩这个人 物。如此重要的人物真是位“乌有先生”?这成为史学界一个令人感兴趣的大悬案。
  2002年,焦作博爱县唐村李姓家族发现了失传多年的家谱,有明史专家看到这部家谱后,惊奇地发现,李岩确有其人,但他不是杞县人,而是博爱人。
  不仅如此,专家在进一步研读中发现,学术界争论已久的另一悬案——太极拳源流之争,也可在这部家谱中找到答案:太极拳是李岩和他二哥李仲,与其表兄、温县陈家沟的陈王廷共同开创的。
  一时间,这部《李氏家谱》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这部家谱的面世,能让困扰学术界数百年的两大悬案水落石出吗?
  老家谱好似断线风筝
  “吃他娘,穿他娘,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博爱县的李立炳先生从小就知道这首歌谣,但他从来没想到它跟自己会有什么关系。一个偶然的机会,李立炳发现,这首明朝末年广泛流行的歌谣,竟然出自他的一位祖先之手。
  2002年春,李立炳从博爱县农场纪委副书记的岗位上退了下来。恰在这时,他的家乡——博爱县孝敬镇唐村的李氏家族兴起了续写家谱的热情,家族的人觉得李立炳为人勤谨,有文化有见识而且又有空闲时间,一致推举他来负责这个事儿。
   李立炳很快发现,他所应承下来的,是一桩极其棘手的任务。家谱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称为族谱、宗谱、家乘、房谱、世谱等,是同宗共祖的血亲 集团,以特殊的形式记载本族世系和事迹的历史图籍,内容包括姓氏源流、家族迁徙、世系图录、人物事迹、风俗人情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世系图录,即记载始祖、 始迁祖以来本家族历代先祖名录,这是确认它是不是家谱的重要标志。唐村李氏上点年纪的人都知道,家族曾经有很完整的世系图录,但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烧掉 了。
  “当时非常忌讳!谁有家谱那是大问题,没人敢保存。天天喊着‘破四旧’,谁家有老东西都烧了!”李立炳说,接受家族编写家谱的委托后,他几乎找不到任何可资参考的资料,家族往昔的背影模糊而混沌。
  不久,在李立炳的建议下,唐村李氏召开了家族会议,动员家族成员提供能找到的所有资料,包括碑文、地契、买卖契约等所有过去的文字资料。
   再大的风浪过后,也总会有些东西幸存下来、沉淀在水底深处。唐村是个古村,至今仍保留了不少明清民居,一些残破的石碑、发黄的纸张,承载着记忆的碎片, 从各个角落浮出水面,汇集到李立炳的手中。但这些东西,都是片金碎玉,难以构成家族史的亭台楼阁气象。如果发现不了老家谱,续谱的事儿恐怕很难做得完善。 种种迹象表明,在村里就是挖地三尺,也绝对不可能找到老家谱。此时的李立炳有点灰心,他感到,家族的往事如断了线的风筝,永远消失在历史的天空,再也无法 追寻。
  有道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最重要的发现来得十分偶然。2002年清明节,李立炳回家上坟,遇到76岁的李成秀老人。他们都在坟上烧纸,话题很自然地转到续修家谱的事儿上,李成秀突然想起她幼年时的一件事,抗战胜利不久,她父亲去西安之前,曾让人抄录了一份家谱带走了。
  这份抄录的家谱是否能逃脱劫难,留存在世间呢?李成秀直摇头,她父亲1953年就失踪了,后来再没音信,虽然继母和几个弟弟妹妹还在西安,但经过五六十年的沧桑,村里的家谱都失传了,这份抄录的家谱能保存下来吗?
  李立炳动员李成秀:“咱们去陕西找找吧,要能找到那可是一大贡献。”大约半个月后,在村里人的支持下,他们去了西安。李成秀的继母热情地接待了他们,但当他们说明来意,老太太顿时面若冰霜,很干脆地告诉他们,是有一份家谱,但早就扔了。
  残破家谱隐藏偌大秘密  
  两个人很失望,正要空手而返时,李成秀的弟弟李成海告诉他们,家谱毁了一部分,但大部分其实还在。母亲不想让看,是因为曾吃过大亏,她被李家的家庭背景拖累怕了。
   李成秀的父亲李太存是“掂过枪”的人。抗战时期,他曾是中共博爱县大队副大队长。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占领了博爱一带,当时他们来势汹汹,李太存的父亲很 害怕,非要让儿子退出县大队,到西安经营家里的怀药和麝香生意。李太存的叔叔是私塾先生,写一手好字,他连夜赶抄了一份家谱,让侄子随身携带。
   解放后,由于家里地多,李太存的父亲被镇压了。1953年,听说李太存在西安,博爱县派人去抓捕这个“逃兵”。李太存听到风声,赶回家与妻子道别后匆匆 离去,从此再无音讯。“文化大革命”中,博爱的红卫兵又想起了远在西安的李太存家,他们前去调查,原在公安系统工作的李成海因此被调离了工作岗位。李太存 失踪后,家谱成为与他关联最密切的东西,为了寄托相思之情,妻子怎么也不肯毁掉这个可能带来危险的东西,将其珍藏起来。
  了解了这些情况,李立炳在李成秀、李成海的帮助下,耐心说服了老太太,最终看到了她所珍藏的李氏家谱。
  家谱抄写在石印账簿纸上,线装,自订。纸张已经发黄,那是江浙一带用竹子做原料制作的纸,怀庆府(今焦作)一带称其为“竹纸”,看上去比较细腻也比较脆。家谱现存25页,后面五六页被撕毁。
  这份家谱修于清朝康熙五十五年,修谱人是李元善。家谱记载了唐村李氏始祖李清江于明朝洪武四年从山西洪洞县凤凰村迁来后,一直到十二世各代男性的名字,以及他们简略的生平事迹。
  看着家谱,李立炳内心深处禁不住阵阵战栗,他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幽深而神秘的祖先们的世界。
  从家谱上看,唐村李氏家族人丁兴旺,人才辈出,谱中所记的人大多“文武双修”,有进士、举人,更有名播数省的武术大家。
   李立炳觉得,家谱最奇特的地方,是其《序》文最后对族人的一段忠告:“族长严训,谓明末吾族门九世李公讳仲、讳信、讳牟、讳栋、讳友,皆诱入闯贼,谋主 数将。族裔诚祀之所事,避谈籍谱,勿传扬焉……”似乎家族有段隐秘的历史,明朝末年,不少人加入了李自成的起义军,修谱人要求子孙后代尊敬地祭祀他们,但 在外人面前应避谈此事,以免给家族带来灾祸。
  对于这段内容,李立炳很感兴趣,但他当时并不知道,家谱中所谈到的李仲、李信、李牟、李栋、李 友,都是李自成麾下知名的大将,而李信,就是赫赫有名的“制将军”李岩——那个跟红娘子一起扯旗造反的英雄。直到有一天,李立炳带着这份家谱,误打误撞地 闯进了一个学术研讨会,当表情震惊的专家学者围住他,争相索要有关资料时,他才被自己家族深藏的秘密震得愣在了当场。
  □首席记者姚伟文图


紫元按:上文是2006年7月写的,家谱发现时间是“2002年清明节,李立炳回家上坟,遇到76岁的李成秀老人。他们都在坟上烧纸,话题很自然地转到续修家谱的事儿上,李成秀突然想起她幼年时的一件事,抗战胜利不久,她父亲去西安之前,曾让人抄录了一份家谱带走了。

  。。。。
  李立炳动员李成秀:“咱们去陕西找找吧,要能找到那可是一大贡献。”大约半个月后,在村里人的支持下,他们去了西安。李成秀的继母热情地接待了他们,但当他们说明来意,老太太顿时面若冰霜,很干脆地告诉他们,是有一份家谱,但早就扔了。
  残破家谱隐藏偌大秘密  
  两个人很失望,正要空手而返时,李成秀的弟弟李成海告诉他们,家谱毁了一部分,但大部分其实还在。母亲不想让看,是因为曾吃过大亏,她被李家的家庭背景拖累怕了。”


但在魏美智(2012-10-30 22:04:32)“《李氏家谱》的挖掘与宣传”中则说:“20041016日,王兴亚教授会见了《李氏家谱》的信息提供者--李成秀女士。寻问了家谱保存的相关情况,让李立炳、李成秀赴西安考察家谱全貌,并交代他们,一定把家谱带墨的纸撕一小块回来。几天之后,《李氏家谱》照片从西安取回来了,王兴亚先生经过反复研究家谱,并和我经过多次电话交流家谱内容,反复求证之后,才在2005年接受了《大河报》首席记者张体义的采访, 200538日在《大河报》上发表了《【李氏家谱】为李岩身世提出新证:李岩是河南博爱县人?——明末起义军领袖李岩河南博爱县人李氏第九世》。2005511日,《光明日报》记者崔志坚采写的《一部家谱揭开了三百年历史谜案:李自成起义军领导人李岩有新说》。20045月起,到20055月的整整一年里,王教授历尽艰辛,他深有感触的告诉记者说:从听说有李氏家谱到亲眼见到传抄本,“在当地地名办公室协助下苦苦追寻了一年。”由此可见,李氏家谱并非是李嘉诚承认先祖是中原人才拿出来的,而是经过非常艰苦细致的工作挖掘出来的。”

 


两说家谱发现的时间相差近三年!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乾隆52年《王堡枪谱》后附记中的“心意六合拳谱”  颜紫元

$
0
0
紫元有许多文献、证据因本来想等到《中国武术史解谜与辩伪》一书出版后再公开,故而未公开,现在公开其中的乾隆52年王安 民《王堡枪谱》后附记中的“心意六合拳谱”条目照片。该照片是前几年紫元《董氏六合枪》(王堡枪)之恩师李公正府大师受紫元委托特,以八十高龄地从焦作市去博爱县(原河内)王堡村的王景略老先生处(与李师同岁)拍摄的,该枪谱的原件是王老先生于1954年抄录的乾隆52年王安 民宗师的《王堡枪谱》后的附记,因李公拍摄水平有限,其中的“六合刀谱”仅仅拍了一半,但依然可以分辨出。
“六合刀谱”及该“六合刀”仅李公一人会,2008年底,李公传紫元《董氏六合枪》(王堡枪)时一起传给紫元。紫元过去文章说过,李师对中华武术贡献极大,12路《董氏六合枪》(王堡枪)仅李师一人掌握,至今该地区其他的传人只会第一路,而且从各传人视频看,失真严重。紫元过去文章论述过该枪历来有“何为捶?丢枪即为捶”之说,《心意六合拳》创始人姬龙峰祖师也是《董氏六合枪》创始人董秉乾老道的六合枪弟子(详见紫元相关博文),姬龙峰与王堡王仲锦是六合枪师兄弟,该枪谱因姬氏去济源“心意捶--一名太极混元捶”宗师“异人”交流而留在的“济源神拳谱”中(部分枪谱),姬祖也获该“异人”赠《心意捶谱》,并综合原通背拳、六合枪、千载寺太极宫里的《武经玄机》中的理论而成《心意六合拳谱》,姬祖的谱在途经千载寺太极宫旁的王堡去看望师兄弟王仲锦时留下了一份,这就是乾隆52年王安 民《王堡枪谱》后附记中所记载的《心意六合拳谱》!
注:左侧边是《六合刀谱》、缠拳就是通背(臂)缠拳,简称缠拳或通背拳
注:说明王家注重13势软手、心意六合拳、缠拳,而对长辈李春茂在博公道长处学的“无极养生功谱”、同辈李仲李信、陈奏庭的”太极养生功谱“,没有收录。注意该地区通背拳(缠拳)中也有”打手歌“及”杀手歌“,见通背拳创始人董成老道耋耄之年传人许守禄一支传谱(该支传谱还有”通背柔拳49势“,董成老道早期传人的谱中还有”通背十三势“)




见康熙55年唐村家谱目录中没有太极拳经的源头篇《十三势论》,没有后来乾隆年间李氏12世李鹤林著的《太极拳论》,有《太极养生功谱》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杨殿卿亲侄杨祥麟大师的心意六合拳谱   颜紫元

$
0
0
杨殿卿亲侄杨祥麟大师的心意六合拳谱   颜紫元
紫元收藏有周口最著名的三杰:杨殿卿(即杨祥麟抄藏)、尚学礼、卢嵩高的原始拳谱,下面是杨殿卿亲侄杨祥麟大师藏的心意六合拳谱





杨详麟大师逝世三十周年纪念  颜紫元   2008.5.18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841094d01019cn9.html


颜紫元练杨殿卿嫡传心意六合鸡爪剑镰2005 、单把(上海)、踩鸡步(澳洲黄金海岸2004)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841094d01011hxj.html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戏说雷声- 女儿问:爸爸你怎么总是说一,不说二?     ...

$
0
0


前为去年4岁的女儿玉音,后为朋友的女儿

紫元家的庭院中有两棵直径超过20厘米的棕榈树,在紫元买下这块地时就有,应该长了起码4、5十年了。上面的叶子就是紫元小时候在上海夏天时用来扇风的扇子,而树身上则是厚厚的棕,也是紫元小时候睡的棕绑床上用棕丝搓成的棕绳而编织成的床垫。院子原主人是一对英国老夫妇,他们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就住在这里,一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他们没有儿女,就住进了养老院,紫元喜欢这块地,背山面水,又在市中心,地平,面积近2千平米,有几个池塘,有个120平米的暖房种蔬菜、养金鱼、龟,对面山上郁郁葱葱,有瀑布、溪水及“森林浴”的小径,有野生水芹菜、竹笋、可食蘑菇等,后院门一打开,便是长长的河堤,紫元常在夜深人静时在上面踩鸡步,练六合步,周末也常与孩子们一起在上面骑车、滑滑板。。。堤下是一大片草坪,有几公顷大,河堤与草坪都属于市政府的,但好像是紫元的后花园似的,紫元练心意六合三截棍、长两截棍(盘龙棍)、连枷、九节钢鞭、绳镖、流星捶、醉八仙拳剑便在那里,那里草坪厚,不会像自己院子里的草坪易被踩坏、打坏。也常与孩子们一起在那草坪上放风筝、与小狗一起追逐。。。有次我还买了一匹小马,常常牵去让孩子们骑着玩,可是后来市政府说,市中心居民区不准养马,那才专卖了。那草坪边缘就是柳树带,然后就是清澈见底的河流(HUTT RIVER,这里称之为江,但与上海黄浦江比起来,只能算是小河流,比上海苏州河还要窄许多),紫元有时会去放网(上海叫法是倒乌龙),旁晚放,第二日早上去取,总是不会空的,很多野生河鳗,有时还有野生红鳟鱼、黄鳟鱼钻进去。有几次紫元扑捉到的野生河鳗很粗,跟紫元身高差不多长,有阵子晚上干脆带着飞叉去叉,后来吃腻了,又忙,就不怎么去弄了。不过下个月紫元爱妻的姐姐一家要从中国来访,紫元就一定会去弄几条。河里野鸭、野鹅也很多,但它们很聪明,不仅会飞,还会把蛋藏起来,根本找不到。夏天紫元也带着孩子在河里游泳划船,不过更多是到海里,从家到海边不到十公里,开车就几分钟,海里虽然浪头大,但暗流少,比较安全,同时也可以在海里用篮子捉螃蟹、海螺,潜水时还可以捉到鲍鱼、龙虾。。。紫元喜欢这里的螃蟹,很嫩,做醉蟹味道容易进去,2、3天就可以吃了,鲜美极了!比红炖河鳗、烟烤河鳗、烤羊肉串不知鲜美多少倍了!(这里野山羊很多,也有野猪、野鹿,开车约30分钟就能到达离开紫元家最近的容许打猎的山上。19岁儿子天宠的枪法准得让紫元吃惊,基本上一枪就一个,而且都命中心脏或头之部位,我以为他背着我在外面参加什么射击俱乐部,后来一问才知道他因为天天在电脑上打射击游戏,居然自然而然地炼成了“神枪手”!)
  
紫元的家园,照片左侧可见棕榈树的边缘
木桥前的崩桩



还是把话说回来,家里院子里在暖房外也有块地种紫元爱吃的草豆、豆苗、雪里红、“鬼子姜”、冬瓜、茄子、番茄、中药三七、娃娃菜、辣椒、佛手、水池里种的茭白(其中的娃娃菜、雪里红“鬼子姜是腌制咸菜吃的,有特殊的方法,非常好吃,比大陆进口的既安全又好吃!)。。。还种了各种了栗子、杏仁、榛子树,当然还有日本梨、无花果、批把、杏子、樱桃、李子、蟠桃、柠檬树等,都是紫元爱吃的水果。只可惜这里没有、也买不到紫元在上海时夏天爱吃的新鲜杨梅,而新鲜荔枝、龙眼这里有从澳洲进口的。当然院子里还有桂花、腊梅、白玉兰、冬梅、茶花、牡丹、兰花、玫瑰等花草

今年复活节时在南岛温泉度假,与5岁女儿玉音


2015年7月在总督府与女儿玉清,8岁的玉清已经随来自上海的原世界击剑冠军练击剑一年了,紫元今年也开始传授她秘踪门十路弹腿作为基本功,以后再传她正宗六路清萍剑、正宗吴氏太极全体内容。她说以后要像爸爸一样学医当医生,所以传授她这些已经足够了。

后院门外的河堤,深夜在上面紫元曾为练六合步,踩鸡步而磨坏了多少双鞋,流过大汗。。。

10多年前在后院建造新房、练功房时,紫元特地让打地基的人把一根粗大的圆木锤入院中,现在这根原木除了吊吊椅、绑吊床用外,还用作练崩大杆的靶子,李公正府恩师要求紫元每天背崩30下,面崩30下,带上身法、步法,全用一身备五弓之劲,以身劲丹田腰胯劲为主,非胳膊劲,并时不时配合雷声。李师能够一杆崩死一头壮牛。在谈到杆子时,师说,过去他平时就是缠杆,也每年缠裂、缠折一大堆杆子,不要说崩桩了。如果有杆子超过五年,说明功夫没有用到。在新西兰买长杆子不容易,所以李师特地为紫元准备了两根超级粗杆,根端太粗,根本握不住,李师让紫元握梢端进行崩桩。

紫元不敢往棕榈树上崩,怕把树弄死。棕榈树是绵里藏针,好像特地为紫元练功而长好在那里的。紫元每天围着它从头练到脚:头把意、栽肩、起肩(鹞子入林膀)。。。起肘、落肘、穿心肘、、、大裹、小裹、大劈、背劲。。。单把、双把、抖把、搜山把、穗子把、。。。横拳、栽捶、一把一捶、霹雳把、、、阴阳八盘掌中的反阴掌、、、抖中节狸猫上树、、里胯打、外胯打、尾打、丹田打、膝点、指戳双目猴掏心、鑽捶(李师传,挨身才发)、面缠手、背缠手(这两手是紫元据枪法而创,内含中捶、刮地风,正身与侧斜身)、刮地风、卷地风,踩莲腿、寸腿、盘根腿。。。。一翻身、二翻身、滚身、盘根三步、走中门、边门、外门、、、上左进右、上右进左。。。寸步、垫步、过步、践步、快步,颠腿掉步、拗步、带步、串步。。。。进步领手。。。阴踏阳扣步、颠倒阴阳步、三连步、闪展步、大翻身、七星步、九宫步、连环步、大捋步。。颠步、醉步。。。

练到身体需要时便自然要发雷声

没有丹田内劲、丹田滚动的雷声不是雷声,雷声分阴阳,有震雷与霹雳声。李公正府宗师练枪时发的雷声是“哈或咦”是“一喝飒”或“一喝霎”之丹田抖劲。

心意六合拳是“喝、咦”。

十三势软手太极是“哼、哈”。

阴阳八盘掌则含而不露。。。

上面的“咦”听起来像“一”,五岁的女儿玉音今天早上看我练功后说,爸爸,你为什么总是说“一”,不说“二”?。。。童真之可爱啊,天伦之乐,才是真乐之一啊!




儿子禹宪7周大时照。小儿子满月起,紫元就开始抱着他练心意六合门秘传童子功,至今将近一个月了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功力拳(公立拳、公议拳)弓力拳历史清楚了! 颜紫元

$
0
0

紫元这几天与张家功力拳传人梁博及他的师父陈立刚及另外一位未被告知姓名的传人(QQ名是“山东张氏功力拳”)交流后, 发现:
























张家的错误是:把明末张文通的事迹当成了永乐六年张家始祖的事迹,于是把家谱当成拳的传承表。如果是张文通的事迹就可以解释了,否则无法解释从其始祖到张文通在庙里住了六代人后,到张文通才搬家,即先祖文通随即迁往占官屯居住。。,”( )

所以如果张家嘉庆22年家谱上记载的故事是真的,则应该是:张文通在老家打死人了(不一定要会拳术才能打死人),怕吃官司,于是带着家谱逃走了。他在南方某寺(可能是河南)学了武术,学成后带着师父传给的拳谱及原先逃出来时带的家谱,然后走到浮云寺住,把家谱、拳谱也放在浮云寺里,后被一个和尚偷了,那和尚在那边放了把火,在这边就把谱偷了。寺也被烧了。然后张文通就在浮云寺附近村里住了下来,又不敢回老家莱州去再抄一份家谱,所以他以前的五代人就没有了记载(他只记得始祖是永乐六年到莱州的)。

因此,现在的家谱是从明末张文通开始的,他之前的五代人的家谱被盗走了,张文通当然知道他及他前面的五代祖先是山东莱州 即墨县人,第一代是永乐六年就住在那里了,到第六世张文通时已经明嘉靖万历年间,他肯定有兄弟或叔伯兄弟,所以如果去即墨县,找到当地张氏家谱,查明末字辈的,就应该能够找到张文通前五代祖先的姓名,也可以发现他们并不练武, 即墨县张氏也不会功力拳。

所以,应该对家谱更正的或作说明的是,从永乐六年张家始祖至今已经19代人(其始祖比陈家沟明初洪武四年移民晚12世人,即张家的始祖,相当于陈家的3世祖,张家的19代孙相当于陈家的2021代孙),张家拳法是从张家6世祖张文通开始的,时间应该在明末嘉靖万历年间,是张文通在南方某寺院学的,传到今天张家已经传了1213代了。
张家13世孙即张文通的7世孙(拳法的第9代)张学(字琴堂,1827—1908年)、张兴、张顺是向张凤舞学的(因为他们自己的父亲张秉瑞去世比较早,去世时,张学等还年幼。但张秉瑞传了年龄比儿子大多的堂孙张凤舞)。

张兴传安晋元、李占文等,安、李喜欢张家功力拳(注意,与沧州道咸年间尹文玉创的功力拳不同)体系,学后,安、李等又把他们的拳加入,所以张家功力拳到安、李手上为第一个变化,后人也称安、李的功力拳为《公议拳》。

安氏传赵光弟后,赵光弟把祖传的拳法精要再次加入,称为《弓力拳》,但依然称是学自张家的。

 

但是到了其儿子赵云武手上,他把祖传的理论、技法等全部加进去,尤其是一身备五弓,所以就称弓力拳了。

 

于是,张家功力拳又有了第二次变化,赵云武便称弓力拳是其祖上赵莲所创,但主体结构依然是张家的功力拳。从视频对比上,其差别确实也是明显的。

 

另一个传承说法的错误是,赵光弟民国年间对记者说:是李某传给张兴,而李某是装哑为其师喂马多年才偷学到的,其师不可考(当时李占文还健在)。

经紫元与张家功力拳传人陈立刚先生交谈,七十多岁的陈先生对紫元说:是有装哑喂马偷拳这么一回事,该人实际上姓陈,是河北南宫县‘低高村’人,他给喂马的主人就是张学的父亲张秉瑞,偷拳被发现后才知道他的姓名籍贯等。

可见,这件事当张兴告诉安、李时,“低高”被听成是李某了,即成了李某装哑学拳了。

 

当今张学的传人把张兴的弟子安、李说成是张学弟子,应该是张学传人去了山西榆次等地之后才自己改的。因为安、李如果学于张学的话,张学名气比张兴大,没有理由去把张学改成张兴告诉弟子。

 

张家嘉庆年间的续家谱时发生的问题,就同清末陈家沟陈鑫续家谱时发生的问题相似:陈家沟是从九世祖陈奏庭开始学武的(相当于张家的七世祖的年代)但陈鑫再做家谱时不顾乾隆年间的家谱,硬把其始祖是创造了太极拳或会拳。


:

張氏家譜序
祖宗為子孫所自出譜系為昭穆所以序木本水源之說由來舊矣。余氏本省萊州府即墨縣人也自前朝永樂六年定居武城縣東北占官屯當先祖來時即將前代世系勒譜敬誌因始至倉猝未暇修葺置譜寢舍村西行六七十步殿宇嵯峨樹林陰翳望之蔚藍而深秀問其地則曰古剎也問其名則曰浮雲寺也
有一老僧間敬少言頗聰明識道理  余先祖以其人脫俗氣地多清潔遂以家譜置彼經篋之內而囑焉由是寺僧每屆歲除按譜造疏枚書名氏送余家元旦供奉三日敬付丙丁傳至六世祖文通時寺僧恣肆不守戒規夜間窺負經篋自竄于遠方不知所之余張氏之譜尚在篋內嗚呼惜哉  
自文通之後迄今三百餘年矣族姓浩瀚或本支而各立門戶或分派而寄居他鄉譜而不立世遠年湮則祖與孫不相識而難辨夫高曾兄與弟不相親而直逢如萍水一脈參商豈鮮矣  余因不揣固陋齊集合族咨訪文通以來前代時事又攷之堂影所著述徽諸祖父之傳聞採而輯之遂以文通為始祖焉譜即立成雖如孔庭纂要可以是經而是程而于子孫所自出昭穆所以序與夫木本水源之說則未( )無小補云是歲嘉慶二十二年也

 

(張氏家譜序
祖宗為子孫所自出譜系為昭穆所以序木本水源之說由來舊矣。余氏本省萊州府即墨縣人也自前朝永樂六年定居武城縣東北占官屯當先祖來時即將前代世系勒譜敬誌因始至倉猝未暇修葺置譜寢舍村西行六七十步殿宇嵯峨樹林陰翳望之蔚藍而深秀問其地則曰古剎也問其名則曰浮雲寺也
有一老僧間敬少言頗聰明識道理  余先祖以其人脫俗氣地多清潔遂以家譜置彼經篋之內而囑焉由是寺僧每屆歲除按譜造疏枚書名氏送余家元旦供奉三日敬付丙丁傳至六世祖文通時寺僧恣肆不守戒規夜間窺負經篋自竄于遠方不知所之余張氏之譜尚在篋內嗚呼惜哉  
自文通之後迄今三百餘年矣族姓浩瀚或本支而各立門戶或分派而寄居他鄉譜而不立世遠年湮則祖與孫不相識而難辨夫高曾兄與弟不相親而直逢如萍水一脈參商豈鮮矣  余因不揣固陋齊集合族咨訪文通以來前代時事又攷之堂影所著述徽諸祖父之傳聞採而輯之遂以文通為始祖焉譜即立成雖如孔庭纂要可以是經而是程而于子孫所自出昭穆所以序與夫木本水源之說則未( )無小補云是歲嘉慶二十二年也)

张氏传人对张家拳的简介:


功力拳由山东省莱州府即墨县张家村张姓所传。张家功力拳后人现居河北故城。
据传山东即墨张家先祖不忍家乡恶霸的欺压,在一个黑夜将一恶霸打死,连夜外逃,后来到了南方一寺庙(一说少林寺、一说帝塔寺也有说大塔寺的)当了杂役,在寺庙勤劳吃苦深得方丈喜爱,遂将功力拳一百单八式传授於张姓先祖,先祖在寺内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在方丈的精心传授下,马上步下,长拳短打,闪展腾挪样样熟练,一晃就是八年,一日方丈告曰:你业已成,还是下山去吧!但必须打出寺庙方可,先祖师冲破阵阵难关,道道防线最后自墙头打出,方丈随即跳出寺外对先祖曰:为师送你拳谱歌诀一部,你下山后要好好保存细细观看,勤学苦练,不可妄自尊大,要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可以访访师友,取长补短,将来有机会报效国家,除暴安良,为国争光,此拳只有宋太祖练过,日后你应发扬光大可以另立一派,但择徒要慎之,宁可不传,勿滥传,切记、切记、先祖千恩万谢在寺外与恩师挥泪告别。
先祖家中已无亲人,便顺着大河向北走(据说先祖曾在河南授弟子多人),后来访友来到山东武城县甲马营村南占官屯村西见有树林茂密,风景独好,见内有一大寺,抬头一看浮云寺,先祖有些技痒,心想有寺必有僧,有僧必会功,随即纵身一跃跳入寺内,寺僧报知方丈,先祖与方丈见礼,方知方丈乃师兄也,便在寺内居住与师兄共同切磋武艺。
明朝永乐六年传至六世祖张文通时,有一寺僧不守寺规,文通公训斥,寺僧怀恨在心,一日夜间寺内起火(浮云寺被毁),文通公皆师兄方丈一同查看经谱,拳谱不翼而飞,被训斥寺僧不知去向先祖文通随即迁往占官屯居住,方丈与众寺僧各奔东西、南北而去,(文通公之张姓族人明、清两朝,在朝文、武官员近二十人,为国屡立战功,后来遭奸臣诬陷,解甲回乡种田)。到清朝先祖张秉瑞时迁往运河西岸夏庄村,(现属河北省故城县郑口镇赵行管辖区)


梁博先生说:甲马营的东南方,占官屯的西侧,耿时潘的北面有一个很大的寺庙,就是浮云寺。在明朝嘉靖年间的《武城县志》上就有浮云寺的记载。

紫元按:山东张学传人提供的上面两份内容有一个极大的矛盾处:第一份文字资料说,永乐六年张家始祖就住在
浮云寺”旁的“占官屯”。第二份资料则说“先祖文通随即迁往占官屯居住”,说明是从第六代张文通开始才迁往占官屯居住的。

山东该拳还有一份资料说:
明朝永乐年间张姓先祖张文通自浮云寺定居山东恩县十一区占官屯‘张官屯’后划为山东省武城县甲马营乡至功力拳十二代传人张秉瑞时‘咸丰四年 1854 年’迁往运河西岸恩县‘武城县夏庄村’ 1964年划为河北省故城县赵行公社,现为河北省故城县郑口镇夏
庄村。

居然又把明末年间人张文通说成是永乐年间人!总之很混乱,这大概是张家不愿公布没有遮掩的原家谱序文照片的原因。

但无论何种情况,都非常明显:是张文通的事迹被乱套在莱州张氏始祖头上了。张文通是去浮云寺”及迁往占官屯居住的第一代,张学父亲又从占官屯迁往30里地外的故城,一直到现在。

下面是紫元与故城张氏功力拳传人的对话:

张始祖到张文通六代人不把家谱、拳谱拿回家?

如果张始祖永乐6年就搬到占官屯,并传子孙拳,那么到第六代张文通时,同辈在肯定有许多人,没有理由只以文通一人再为始祖(张氏家谱记载功名者多人--是指文通以后的人)

山东张氏功力拳 7:18:11 PM

既然如此,应该有张文通的兄弟或叔伯兄弟的后人,他们为什么不会武?没有从明末以来的与文通不同的家谱?

紫元 14/08/2015 7:33:34 PM

如果有文通以前就存在的张氏始祖其他子孙,就应该有以文通同辈或上几辈为始祖的家谱,不可能就文通一支,就像文通后五六代子孙不可能每代就一个人。

 

紫元 14/08/2015 7:37:25 PM

所以先生全错。再看视频,那拳并不古老。问题就是有意或无意把文通事迹当成明初始祖事迹,从而无解

 

紫元 14/08/2015 7:42:41 PM

如果回复到就是文通事迹,一切都有解了。最后说一句话,如果文通的始祖就在那里,家谱可以被盗,难道把文通的兄弟姐妹侄儿也都盗了?如果人没有被盗,岂能没有痕迹?如果你在占官屯找不到不是文通以外的张家人,就很说明问题。也许写家谱的人是被搞糊涂了,不一定想作假


紫元 14/08/2015 8:03:02 PM

换句话说,谱可以被盗,人和拳不可能被盗,占官屯离你不远,如果你能找到非文通子孙及非文通传的张家拳,说明你对。如果找不到,就肯定你错!这是一个基本逻辑,彼处离开你们仅30里地,这么多年,你们怎么了?怎么没有去考证一下?没有想过逻辑两个字?我太远了,更何况这么简单的一个逻辑,还需要去考证吗?结论是明显的。

陈弟子梁博先生发来的家谱照片不是完整照片,如果先生发来的序没有被人为改动、去除一些字眼的话,请先生就发来完整照片,以互相印证。还有同治4年的序。如果觉得照片内容与先生发来的文字内容会有不吻合,不发也可以。谢谢

 

谢谢先生有这样的诚意,我们必须实事求是,请先生:1,嘉庆22年序文照片,2,同治4年家谱照片,3,据说民国年间还续过一次家谱,如果有序也请发来(从字体上看,从嘉庆、同治到民国应该有三本家谱),请去占官屯找出文通同辈人的张家后裔,文通后裔有家谱,相信文通同辈的也应该有家谱,也应该会有练拳的,而且不是文通传下的功力拳。找不到就很说明问题了。再请问张家人为什么始祖到文通六代人几乎两百年的时间,不把家谱、拳谱拿回家而藏在寺庙里?难道六代人,人丁不兴旺?如果是人丁不兴旺,又为什么文通后人丁就突然兴旺起来?难道从始祖到文通两百年间依然住在破草房,所以必须把拳谱、家谱放在寺庙里?

后来你们那里发出文章称:文通始迁居寺庙旁的村庄又是怎么回事?难道是今人胡言乱语,还是家谱就这么记载?如果家谱这么记载的话,为什么从始祖到文通六代人都住在寺里?可能吗?




李占文

王忠限(李占文弟子)

郝春柱(带帽子的)、程喜林(王忠限弟子)



前几周的文章:再谈弓力拳(公立拳、公议拳)及功力拳的历史 颜紫元

由于榆次田茂先生给紫元发来1934年山西《体育旬刊》中关于弓力拳资料,使紫元感觉到该拳的历史比原先认为的要复杂一些,所以紫元这几天在研究弓力拳(公立拳、公议拳)及功力拳的历史,并在田先生帮助下与该拳的一些重要传人取得联系,于是该拳的历史真面目便呈现在紫元面前,紫元把它写出来与大家分享如下:





1934年山西国术体育期刊中有记者采访赵光弟、董秀生两先生的问答。其标题及内容主要如下:

“(一)介绍弓力(又名公立)拳之一斑。
兹就记者所闻,只鳞片羽,介绍于此,以为留心此技者。。。此种拳术,据榆次东阳镇赵光弟字耀庭为弓力拳名家,曾对余谈及此拳,发源于山东,其最著名之前辈曰张兴,山东人,得此传于李氏(轶其名),李氏为学此拳,曾假装哑巴为其师(姓名失传)喂马多年,观其诚心,乃为传授至其命名之意,赵耀庭谓习此拳,用劲多如拉弓,射箭之式其用力击人也,常走弓弦,忌走弓背,亦如太极所谓运动如抽丝,发劲如射箭也。故本此重要之意义,名之曰弓力,此一说也。

太谷董俊字秀生,向极爱好拳术,形意、八卦、太极,而外对于此拳,亦尝兼习,秀生常谓此拳名公立。其理由是昔者张兴旅居张家口,以保镖为业,榆次有安晋元者,其时设立三合镖局于张家口,张兴常住局中,与派别相异之同行名手八人,共同研究,每人择所练拳技中最精妙之手法,相互创此拳技以其公共所研究而成,故名之曰公立。

此两种不同名称,各有其所据,。。。。记者以理推度之,两者命名之意,因着眼点不同,故取名即异,赵。。在拳之本身实地练习所当注意者而言,董。。。乃就此拳成立时之历史而论。。。

(二),弓力传授师承
弓力拳之创始,据赵耀庭言,在张兴以前只能追溯及于李氏,李氏装哑吧与师喂马,其所师者为谁,何年远亦不可考。但凡练此拳者,咸对张兴氏首屈一指,足见张兴为此拳之巨擘,且发达于张家口,亦无人所悉知。
与安同时学于张兴者,尚有李占文,亦榆次东阳镇人,现年七十余,焦宴林二人,皆大成就。赵耀庭以同村之谊,拜安为师,能得其精华,。。。安氏有哲嗣曰安伟,有侄曰安祺,均能承其家学。

此外,有太谷贺兆泰。。。先学形意,系同村贺永亨(紫元按:即李洛能弟子贺运亨)之弟子,后始兼习弓力,此为另树一帜者,与安氏稍有不同。又有董秀生。。。均能此拳。。。若赵耀庭,则专门弓力而能得其奥妙。。。”



1934年山西国术体育期刊中记载的这段内容,显然是十分珍贵的。因为当时年纪七十余岁的李占文等还健在,他们也是直接跟张兴学的,所以赵耀庭不可能说假话。

因此,《弓力拳》发源于山东,张兴起码是第三代,而从山东该地(后划归为河北)《弓力拳》(按:该支是张兴堂兄张学一支,从张学碑文上可知,张学也曾在张家口开“全胜镖局”,该支称“功力拳”。家谱显示张学是张兴的堂兄)一支传人所述历史可知,张兴的堂兄张学也是此拳巨擘,张学生于1827年,可见李氏传有张学、张兴,李氏的老师当是乾隆年间人。

如此可知,《弓力拳》不是赵莲创的,更不是张学一支传人所声称的“明永乐六年(1408年),有山东人张文通学此艺自少林寺,后来还俗在山东武城县占官屯,开始只家传,至第十代才传与外姓之人,至今已十三代。”

因为李氏装哑巴为师喂马之事,必然是张兴告诉安晋源、李占文,安氏又告诉赵耀庭的。赵耀庭在与记者问答时李占文还健在,所以赵氏不可能胡编传承。

紫元昨晚还与安祺的儿子现年76岁的安焕礼老先生通电话,也同样被告知是山东李氏传张兴的。并说,后来赵云武先生说《弓力拳》说是其祖先所创,不符合事实。安老先生还说其祖父安晋源当时从赵大根处得传的是小红拳(紫元按:小红拳发源于山东)、封筋错骨点穴等,后来在张家口向张兴学的《弓力拳》。而安氏传的《弓力拳》中也将自己原先所学融入其中了。

紫元认为,赵家当初为了让赵培信(赵大根的独生子,安晋源的师兄)有陪练,所以传安晋源,但由于保守,所传安氏的,并不是赵莲学的全部拳种,只是其中的红拳、罗汉、鹰爪而已,其他如通背拳、六合拳并未传授。而赵莲虽然学了多门拳种,但并未融为一炉而创新拳种,由于赵光弟17岁时,其父亲赵培信就去世了,所以赵光弟又拜安氏为师。学了安氏的弓力拳(公立拳、公议拳)后,赵光弟又将祖传的通背拳、六合拳、罗汉拳、红拳等理论及进一步将祖传的封筋错骨点穴之技融入其中,所以赵光弟的传谱中的理论及套路,尤其是器械就比安晋源、李占文的其他弟子多出不少,比山东张学一支多出更多,如“白猿桩”、“六合枪”、“六合方天画戟”及“一身备五弓,五弓为一弓”及诸多理论也出现在通背拳、六合拳谱中的内容。

榆次田先生告诉紫元,山东的该拳及他们这支榆次安氏传郭氏的公立拳,就没有“白猿桩”、“六合枪”、“六合方天画戟”,也没有“一身备五弓,五弓为一弓”之说,是
赵光弟特有的。此足以说明赵光弟把祖传的内容加入了其中,但手拳主体结构还是山东张兴传的拳术。

由于(一):赵莲学过多门拳;(二)赵大根传过安晋源;(三)安晋源等向“常住局中”的张兴学该拳后,又与李占文等把自己过去所学的精华融入其中,即等到安氏传弟子该拳时已经与原先张兴传的,有所不同了,赵家后人认为是安氏融入了赵家部分传给安氏的精华;(四),赵光弟又把祖传的其余精华融入该拳体系及理论中,由于赵光弟所融入的理论强调“用劲多如拉弓,射箭之式其用力击人也”,所以赵光弟觉得《弓力拳》之名称比《功力拳》更符合他自己融入后的拳术特征,所以赵光弟就称之为《弓力拳》了。

于是,赵光弟之子赵云武先生遂觉得有权利对外声称《弓力拳》是其祖上赵莲融合多门拳术所开创的,这当然不符合事实。

拳派中,把创始人争抢成是自己祖先的,还有不少,如陈家沟把陈奏庭说成是太极拳创始人。

而张学一支传人声称是其祖上张文通明朝永乐年间就学来一样,也同陈家沟把太极拳创始人再往其明初移民第一世陈卜身上推一样,更违背事实。

由此,我们也可以了解到《弓力拳》为什么又称是公立拳或者公议拳了,原因就是安晋源等向“常住局中”的张兴学该拳后,又与李占文等把自己过去所学的精华融入其中,即等到安氏传弟子该拳时已经与原先张兴传的,有所不同了。即董秀生说的:“张兴常住局中,与派别相异之同行名手八人,共同研究,每人择所练拳技中最精妙之手法,相互创此拳技以其公共所研究而成,故名之曰公立。”

但董氏之说,似乎听起来好像张兴与其他八人共同创的此拳,这不仅与赵光弟说的李氏传张氏(即该拳早在张兴去张家口就存在)的历史不符,也与张学一支传人所练的不符,因为据榆次去张学一支传人处考察的情况看,该支练的主体结构与安氏传的大同小异,张学是张兴的堂兄,历史上似乎更有名气,在光绪年间张兴去张家口时已经五、六十岁了,岂能再学张兴与人“议”成的拳?!

所以,应该是安、李等氏学完张兴的该拳,然后这些张兴的学生们又共同商议,各取自己过去所学拳技中的精华,融入其中。故又称公立拳或者公议拳。据田先生告诉紫元,张兴与堂兄张学有矛盾,所以虽然张学也在张家口开有镖局,但张兴却常住在安氏的三合镖局中,并且终老病亡在安氏镖局中。因此,安氏等融入他们各派精华招式时,咨询过张兴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即张兴对他们融入一些招式或首肯,或提出过自己的看法过,但这不等于该拳的主体结构是他们一起议或立出来的。

我们再谈谈该拳原名究竟是《弓力拳》(公立拳或者公议拳)还是《功力拳》。

张学一支传人至今称为《功力拳》,不称《弓力拳》或者《公立拳》或者《公议拳》,其不称公立拳或者公议拳,可以理解,因为他们不认同他们的拳是张家与安氏等共同商议出的,而且传安氏等的是张兴,不是张学。

那么张学一支传人为什么主要称是《功力拳》,并不是《弓力拳》呢?

紫元认为,该拳原称就是《功力拳》,但该《功力拳》与河北尹文玉创的《功力拳》除了名同外,内容完全不同。前者起码创于乾隆年间,创始人不详,地点是山东;后者则是创于道光年间,是河北尹文玉所创。两者拳派风格内容迥异。但前者的风格内容与榆次《弓力拳》大同小异,说明说是源自一脉的。

这就同内家《六合拳》与外家《六合拳》名称相同,都称为《六合拳》一样,前者是指《心意六合拳》,创始人是明末清初的山西人姬龙峰;后者是清康熙年间传到河北泊头的张氏。张氏是不是外家《六合拳》的创始人?文献没有说明,只说是最早传播人。

又据田先生说,在赵光弟先生遗留的手稿中,有几处把该拳也称为《功力拳》,如果我们再回到民国榆次县志载,即:民国年间《榆次县志-人物者》中有“安晋源(1857-1924)。。。榆次东阳镇人。自幼随父住张家口,初随本镇赵大赓习小红拳以及起高封筋点穴等法,后至张北开设三合镖局任镖师。。。晋源又向山东拳师兼习功力拳,不久精熟。。。在张家口一带颇有声望,前后授徒三百余人。”

如此,我们可以确认发源于山东的该拳原名是《功力拳》。

安氏等学后,又融入他们原有拳技的精华招式,故从彼时起,才又称《公立拳》或者《公议拳》。

而自赵光弟学后,因祖传的核心功法理论如“白猿桩”、“一身备五弓,五弓为一弓”“开弓放箭击穴”等要求,于是又改称《弓力拳》(在张学一支中没有“一身备五弓,五弓为一弓”“开弓放箭击穴”之说),其子赵云武则始称《弓力拳》创自其祖先赵莲。

有意思的是,因中国大环境的影响,张学一支传人,不仅把家谱说成是拳派传承谱,而且听说了榆次安氏、赵氏等大名气,于是说安氏、李氏等是张兴的堂兄张学的弟子,其撰文中也提到《弓力拳》这个名称。并说张学的碑后刻有XX源、X占文等名字,但据榆次人说他们考察该碑时根本看不清有这样的刻字。

附:前日之文(有出错),紫元以“按语”形式指出

弓力拳与功力拳是完全不同的拳种   颜紫元

弓力拳创始人是山西榆次东阳镇东阳村人赵莲(1657--1748)创于康雍年间,是赵莲结合通背拳、六合拳、红拳、罗汉拳等多门拳术基础上所创,并立下规定“家不外传”。(按:有出错,见上文)

功力拳是“河北沧州城南尹桥村人尹文玉,因在嘉庆年间受出家人邱某(号“一指灵”和尚)精心传艺,其后,师徒离别,尹谨尊师训而创功力拳法”(P238,中国武术拳械录,中华武术文库,理论部),创拳时间约在道咸年间。

从《中国武术拳械录》中可知,弓力拳与功力拳拳谱内容也极不相同,是完全不同的拳种。(按,此指尹氏的功力拳)

王占伟先生在写2011年1月出版弓力拳》的“前言”时,弓力拳》第七代传人赵云武(1928--2009)已经去世,所以赵先生没有能够在生前看到王占伟放在自己著述中的“前言”中的谬误,这是不幸的。

王氏在“前言”中说:“弓力拳又名功力拳或公议拳,虽然名称不同,但就其主要理论体系、技术体系和传承渊源等情况分析,是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区别(紫元按:王氏显然没有对尹氏所创的功力拳进行区分)。。。。据对此拳种老拳谱的考证和对比研究,发现这种拳法与山西明末清初时人傅山的傅山拳法(又名”傅拳图“、”子午太极“)极为相似,故推测此拳种与傅山拳法有着极其密切的渊源。”

紫元在2000年河南漯河全国首届心意六合拳比赛上遇到王占伟先生时,他还在摆书摊,但随着与山西科技出版社的编辑王跃平女士合作上,于是就先后出版了不少武术书籍,对武术资料的保存是有一定贡献的。但王占伟、王跃平等也为了追求更多的经济利益,丧失过出版人的节操与职业道德底线,如他们去年在与一贯胡Q烂造历史的山西人胡刚(崔虎刚)合作的所谓七本“姬氏武学”、三本“福建少林”的“古藉”中除了胡编滥造外,还居然冒天下之大不韪,重抄民国时期老谱,篡改民国落款成清末落款(如《形意拳谱》等,见紫元相关博文),严重扰乱了中华武术史,欺骗、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除了上述职业道德上的问题外,王占伟先生在弓力拳》一书的“前言”里,也冒充起“武术史学家”,让人忍俊不禁之余,其对拳史的危害,也不容忽视。


1,民国年间《榆次县志-人物者》中有“安晋源(1857-1924)。。。榆次东阳镇人。自幼随父住张家口,初随本镇赵大赓习小红拳以及起高封筋点穴等法,后至张北开设三合镖局任镖师。。。晋源又向山东拳师兼习功力拳,不久精熟。。。在张家口一带颇有声望,前后授徒三百余人。”




全文为:“记载:

安晋元,乳名顶世,东阳镇人,自幼随父住张家口,人皆呼其乳名,遂以乳名著,张北一带尤驰名。初从本镇赵大赓习小红拳,一指即通,赵甚爱之。大赓善起高封筋点穴诸法,晋元备知其术。安氏向在张北设三合镖局揽送镖银,晋元技成,即任镖师,由张北至三晋护银往返,沿途匪人无敢犯者。性慷慨,有求资助者,不惜倾囊相赠。当时山东镖客技术多精,然与晋较鲜不屈服。嗣见山东人多习功力(一称公立)拳,爱其简易遂兼习之,未几即精熟,恒以七截钢鞭盘腰际以备非常。辛亥政变,有张明亮者,因与其长官有隙,遂出口外召集匪徒五百余人,进犯内地,籍图报复。晋元闻之出而竭力调解,卒得给资遣散。张垣商民皆颂其德,弗置前后授徒三百余人。以民国十三年终,年六十八岁。”(按:有郑保德文载,安晋元先生生平记事,是在他去世后,由榆次大文豪常旭春先生撰写并载入榆次县志的。)

2,民国年间山西太原名贤马力伯先生在《晋阳日报》三十年纪念册上的“三十年来山西之国术”之文中道:“此外如榆次所传张兴之弓力拳”、“此外如榆次东阳镇之安晋源、李占文、贺兆泰等所传之弓力拳”。

上述县志中的“晋源又向山东拳师兼习功力拳”之“山东拳师”据山西相关传人说就是“三十年来山西之国术”之文中的张兴,而县志中说该山东拳师传的是功力拳。

上述县志中也把安晋源自幼在榆次东阳,误说成随父住张家口,因为安家是赵家的长工之子,赵家为了让儿子有兴趣练家传武艺,才让长工之子做陪练的,所以安氏自幼不可能在张家口。

另外,县志中“赵大赓”是“赵大根”之误,赵云武先生亲自写下第四代传人是赵大根”,他自然不会把自己的祖先名字写错。

赵云武先生亲自写下写下的八代传人是:赵莲--赵善祥--赵佩儒--赵大根--赵培信(赵大根的独生子,安晋源的师兄)--赵光弟(字耀庭,1886--1973)--赵云武(1928--2009)--赵林景(1961--)

关于赵光弟学艺情况,赵云武先生写道:“7岁向家父赵培信学练弓力拳,上、中、下难度不同的三个架子,以打力点击穴位破其平衡的一至五锤,以擒拿手、封筋错骨拧扭别拨的一至五采,通过解手后又学打中有破、破中有打的精捶十八打和连环十八掌,长短、单双器械十六趟内七截鞭一趟,对练器械长短单双三把咬、空手,三人对练三趟等,并有安晋源师叔的辅导,达到身心合一,手到劲随,蓄力拉弓、发力射箭,刚柔相济、打破相随的境界。”

可谓详尽,所述内容中没有红拳,而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赵光弟贡献给国家、并在1991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武术拳械录》中所录的内容完全一致(当然还有器械“六合枪、六合方天戟、春秋大刀、凤翅镗、盘龙棍、缠丝单刀双刀、自由捶采),没有县志中说的”小红拳“!(P1、2《弓力拳》)(按:原因为什么,可见上文中所述)

赵林景先生告诉紫元,赵光弟17岁时其父亲赵培信去世,即1903年时赵培信去世,彼时安晋源46岁,正忙着在张家口开镖局,还未告老还乡传授弟子呢。所以17岁的赵光弟已经基本炼成,虽然期间在安晋源回乡时也曾辅导过他,甚至在安晋源告老还乡后也跟安晋源学过,但功夫主要是自己父亲亲自传授的。

由于赵家保守,所以讹传就盛行,好在赵光弟五十年代捐献给国家的谱出版,八十年代初赵云武先生又在挖掘整理中献谱,2000年后又著书出版,否则讹传怎么能够弄清?!

安氏在张家口时也确实与山东功力拳师张兴学过。

 王氏为了给他在“前言”中的“据对此拳种老拳谱的考证和对比研究,发现这种拳法与山西明末清初时人傅山的傅山拳法(又名”傅拳图“、”子午太极“)极为相似,故推测此拳种与傅山拳法有着极其密切的渊源。”臆测之说提供证据,居然篡改其赵家第六代宗师赵光弟的手稿,在《弓力拳》一书的第202、203页上,在”赵耀庭记的’弓力拳下架‘”第一图上,居然加上“傅拳图双傅金钩”七个字!

中国武术拳械录》90页上弓力拳下架子谱,根本不见该七个字,而赵林景先生也向紫元证实,该下架与傅拳没有任何关系!

现在看来,王氏与阿胡合作篡改文献,并非出自偶然,除了乡愿外,其臭气相投,故抱团作案,不顾危害中华武术史,损害读者的利益,其恶劣影响不容姑息,倘若无人指出,绳之以法,今后出版界都仿效的话,还有什么信史可言!无真史就是灭史,有句话说,要亡其国,先灭其史,所以阿王、阿胡除了沽名钓誉,为了名利不择手段外,其隐藏的动机也丑陋无比。


笔者还想谈谈功力拳创始人的问题,照理该拳创始人尹文玉的记载已经十分详细,沧州该拳也很流行。但有种说法是“明永乐六年(1408年),有山东人张文通学此艺自少林寺,后来还俗在山东武城县占官屯,开始只家传,至第十代才传与外姓之人,至今已十三代。”(中国武术拳械录》P238)

上文说的第十代,应该就是马氏等说的光绪年间在张家口传安氏弟子的张兴。这里有几个问题,第一,功力拳早在咸丰年间就在沧州流传,其创始人尹氏传有大量弟子,所以不是张兴才开始外传的(按:此有两种功力拳,见上文)。第二,少林寺拳术是在明英宗帝于1445年被蒙古人掳走后,朝廷在于谦全国武备的提议后,才开始的。少林寺中第一块与武术有关的碑也是在明弘治年间才立的,所以“明永乐六年(1408年),有山东人张文通学此艺自少林寺”是个自愚愚人的大谎言,因为那时,不要说少林寺拳派,就是棍术或任何武术都没有开始,只有健身功“易筋经”等而已。

可见,张氏之说,没有可信之处,最可能是张兴的祖、父辈在沧州学了尹氏的功力拳,然后到张兴时又在张家口与安氏相遇,虽然艺不如安氏,但安氏要求张氏传弟子,估计安氏对自己原有的弓力拳太珍惜,不愿外传,就拿张氏的拳来“滥竽充数”,这种心态在武林界至今都存在。(按:有出错,见上文)

紫元还想谈谈《弓力拳》的一些情况:

赵云武大师说,该拳是其祖上“赵莲在康熙25年(紫元按:1863年,时26岁)在湖北江陵县当正堂,花甲(紫元按:花甲指60岁,即1717年)后归里,集诸家之优(即罗汉、鹰爪、通背、戳足、六合、红拳、长拳、擒拿)创弓力拳,此拳’家不外传‘”(《弓力拳》P1)(按:赵云武先生在这里有夸大他祖先学过的拳种,戳足即戳脚,是在清嘉道年间才形成的,详见紫元相关博文。远晚于赵莲时代。)

可见赵莲在湖北任官长达34年,期间学过多门武术,但很明显,列表中没有什么王占伟臆测的”傅拳“。

紫元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购得中国武术拳械录》,就对其中的《弓力拳》大吃一惊,其中的”六合方天戟“谱,与紫元早年在河南学的六合戟谱几乎相同。而其中对”自由 捶采“的描述,几乎与太极十三势拳中的”烂采花“一致,而两者名称含义也一致:”自由采“就是”烂采“,”捶“就是”花“的含义!《弓力拳》谱中的”六合枪谱“、”春秋刀谱“也与通背拳谱中的”六合枪谱“、”春秋刀谱“十分相似。又如通背拳、心意六合拳中要求一身备五弓,五弓为一弓,也见于《弓力拳》谱中。

最令紫元吃惊的是该拳的五个桩功的第一个桩”白猿桩“,其描述几乎与戴氏心意六合拳中的”蹲猴桩“一模一样!(见紫元上传的文献)白猿桩因保守可能已经在东阳失传。

还有其中的歌诀与通背拳创始人董成传许氏一支的传谱及陈家沟陈鑫谱上的歌诀一致,甚至练功的阶段如重动、轻动、灵动及最好在夜深人静时不让人打扰地练的要求都与十三势太极拳、通背拳、心意六合拳要求一致。其封筋错骨、点穴闭脉与太极中的说法也基本一致(见吴鉴泉藏《太极法说》)。。其余不胜枚举。

想想也是,据怀庆府董氏六合枪谱(王堡枪)谱及唐村李氏家谱载,董秉乾老道及李氏第九世、十世等,都在湖北尤其是荆州传授过武艺。所以在属于荆州的江陵县任正堂的赵莲向他们或者他们的传人学习十三势太极拳、通背拳、心意拳,及通背拳中的六合枪、六合戟、春秋刀等的可能性极大。这就解释了其理论、功法、练法等的来源出处!

紫元几年前读赵云武著的《弓力拳》一书时就被赵先生的理论描述吃惊,这几天因有榆次要成立晋中”公力拳研究会“,紫元再读《弓力拳》一书,依然被赵家的理论所震撼,尤其是与十三势太极拳、通背拳、心意拳等的相同之处!难怪该优秀的拳种太保守,家不外传,好拳种往往如此啊!连安晋源也是偶然得之,得之之后,却用其他拳传弟子,把好东西《弓力拳》舍不得传弟子,与赵家家不外传的保守态度是一样的。以致安的弟子把张兴的功力拳当成赵家的《弓力拳》,或者安氏把张兴的功力拳以《弓力拳》的原理作改变后传人,历史上董海川就是这样,把来向他拜师学艺的、原本学有武术的,根据他们的武术作改变,再返传给他们,而他自己原来得传的《阴阳八盘掌》则未传人(详见紫元相关博文)(按:有出错,见上文)


赵云武大师在第二页上还写道:赵光弟”1952年在榆次。。。表演了弓力拳并受奖,同年两次整理弓力拳送交国家体委。文革中受到冲击,祖传六代弓力拳谱、拳理、拳经简记有关书籍三百多本,各种器械58件(内有乾隆年间宝剑、避水钩镰刺)被洗劫一空,郁郁在家,避乱数年而终“(紫元按:赵家乾隆年间的兵器也说明赵家武术是家传,源远流长)


这是土共骗子残暴政权的血泪控诉!土共阿毛毁掉的中华文化不计其数,阿毛是中华民族的大灾星,中华民族子孙必须记住这段历史,才会痛定思痛,寻求真正的改革,不然以后张献忠、洪秀全、义和团、阿毛、红卫兵等还会出现!

赵云武大师本人也很凄惨,他因参加过傅作义的国民党部队,虽然被骗起义(如国民党上将、著名抗日将领

王缵绪)归顺土共阿毛,但基本上都没有好结果,甚至连普通将士赵云武也被坐牢好几年。所以心灰意冷的他,加上原本保守,就更不愿传人了。其子赵林景先生也对紫元说,随便外面去乱讲吧,他自己也基本不练了。



弓力拳与功力拳是完全不同的拳种 <wbr><wbr> <wbr><wbr> <wbr><wbr>颜紫元
紫元当年在谱上不知爱惜谱,作了不少读书笔记。图为1952年赵光弟献给国家的谱。


颜紫元2015年7月23日于新西兰威灵顿


附:晋中市公议拳协会宣传的“公议拳简介”

公议拳简介

公议拳又名弓力拳,为一神秘拳种。是清光绪年间榆次人安晋源在张家口开设三合镖局(当时中国十大镖局之一)期间,在山东镖客张兴所练之功力拳的基础上,经由安晋源、李占文等镖局内拳种相异之八人,共同研究,每人择其所练拳技中最精妙之手法相互创此拳技,以其公共所研究而成,故名之曰公议拳。因此拳套路演练中多有拉弓动作,故又称弓力拳。

安晋源晚年归乡后,以教拳为生,遂将此拳传播于晋中各县。安晋源的事迹已载入民国年间的榆次县志,其弟子有郭瑞凝、朱时通、赵光第、安玮、安琪、杨福成、罗汉三、郭维城、王喜胜、胡润方、颉云鹏等;李占文的弟子有牛喜魁,杨景春,安源只,王忠宪等。

此拳后经数代传人们长年坚持不懈的共同研练、发展和提高,吸取了形意拳、太极拳以及其它拳种的诸多优点,依照我国道家“顺其自然”的文化特征,遵循“舍己从人”的太极原理,摒弃西方搏击术和初级外家拳以刚猛为主的陈旧观念,提倡以柔化为主的现代技击理念,现今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文明高雅、既能修心养性、又具超强防身自卫能力的高级内家拳艺术。适用于各个年龄段较高文化层次的武术爱好者习练。

公议拳的演练内容包括:

套路:公议拳老架,赵氏弓力拳新架;

对练:一至五趟捶,一至五趟採,金捶十八打,大採破;

器械:缠丝刀,缠丝枪,缠丝双刀,提拦棍,春秋大刀,七节鞭,鞭杆,手梢子破棍,大小三把咬等。

公议架子拳以古八段锦为母,融合多种拳术的精妙手法组合而成。演练时忽刚忽柔,忽快忽慢;慢时用气于内,刚时发劲于外;身似弓弩,手似药箭;蓄力拉弓,发力射箭;弹力抖劲,巧使妙变;一动百动,六合并现;四肢配合,起伏连贯;刚柔相济,心意一气;刚而不滞,柔而不散;动静无始,虚实有度;顾打相连,定变自然。架子套路与十二趟对拳互为印证,互为注解,一顺百顺,一通百通。公议拳劲力若与形意拳劲力相结合,可达“牛筋缠棒槌”之功效。

虽然公议拳是一个十分优秀的拳种,但由于传承极其保守,轻不传人,故在我国传播不广,目前主要流传于山西晋中一带,另外,山西大同、河北张家口以及山东、河南等省的部分地区也有人在演练此拳。今值中华盛世,为了做好公议拳的挖掘、整理和传承,由公议拳在晋中各地传人共同协商,成立了晋中市公议拳协会。

 

公议拳协会目前的任务是:

1、   在大学校园内先招收一批骨干学员,以便今后首先在知识结构较高的范围内开展公议拳的推广和普及工作;

2、   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等新闻媒介,大力宣传公议拳;

3、   建立公议拳网站,通过互联网把公议拳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4、   积极参加全国各种类型的武术比赛,向各地展示和宣传公议拳;

5、   在现有拳谱的基础上,增补、修订套路和对练中的不完整的动作名称,整理和修正拳谱口诀,完善公议拳的理论体系;

6、   组织老拳师拍照、录像,挖掘和整理公议拳各个门派的影像资料;

7、   积极申办公议拳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紫元按:上述传人中的杨福成先生曾是紫元戴氏心意拳岳蕴忠先师的武术启蒙老师,岳师爷先从杨福成先生学公议拳,后随戴魁学心意拳。

附:榆次郑保德先生文(按:文中“明清八义”应属“演义小说”部分,并非真正历史,另外将《弓力拳》改成《弓意拳》应该是为了与形意拳的结合)

一代弓意拳宗师、降挂子安晋元

据《榆次县志·卷十九·艺术录·十页》记载:

安晋元,乳名顶世,东阳镇人,自幼随父住张家口,人皆呼其乳名,遂以乳名著,张北一带尤驰名。初从本镇赵大赓习小红拳,一指即通,赵甚爱之。大赓善起高封筋点穴诸法,晋元备知其术。安氏向在张北设三合镖局揽送镖银,晋元技成,即任镖师,由张北至三晋护银往返,沿途匪人无敢犯者。性慷慨,有求资助者,不惜倾囊相赠。当时山东镖客技术多精,然与晋较鲜不屈服。嗣见山东人多习功力(一称公立)拳,爱其简易遂兼习之,未几即精熟,恒以七截钢鞭盘腰际以备非常。辛亥政变,有张明亮者,因与其长官有隙,遂出口外召集匪徒五百余人,进犯内地,籍图报复。晋元闻之出而竭力调解,卒得给资遣散。张垣商民皆颂其德,弗置前后授徒三百余人。以民国十三年终,年六十八岁。

师爷安晋元先生生平记事,是在他去世后,由榆次大文豪常旭春先生撰写并载入榆次县志的。基本情况属实,有些细节与安先生给门人们(我的师父王喜胜先生与胡润芳先生)讲述的有异。

安先生是榆次北田镇人,为了便于随师学艺,才移居东阳的。他向赵大赓学的是罗汉拳、鹰爪拳,其次还有小红拳等。功力拳则是他在张家口三合镖局功成名就时,得自于山东张兴老先生的家传绝技。然而,在他给徒弟们开手析解时,又融入了他那炉火纯青的罗汉拳、鹰爪门的许多踢打摔拿、封筋点穴等绝技,不仅更加丰富了弓力拳的内容,而且科学地将功力(拳脚功夫)、弓力(一招一势即一阴一阳,体现一开一合,有如拉弓放箭之张弛弓力)、公立(集体创作)、公议(大家议定)归纳为“弓意”命名,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释道儒三教归一之阴阳易化、万法归宗的传统动态哲学道理。安先生所传的“弓意拳”源于山东张兴老先生的功力拳。但通过我五十多年的研练、探索,原来是什么样的,不尽其详。如今安师爷所传的弓意拳,无论从修行养性等健身价值,还是到解释招势、阴阳易化,以及踢打摔拿武技应用方面,都有令人捉摸不透、防不胜防、神奇般的动态哲学道理的智慧体现。安晋元先生,我们的师爷,不愧为一代伟大的弓意拳宗师。他为后学打开了无穷的遐想空间,能使有志(智)者事竟(总)成。

对于县志记载的安先生与山东镖客较技之事,安润芳先生是这样讲的:光绪二十六年遭年成,盗匪四起,各类降挂子行中的镖车屡被挑包,都不敢再接生意。唯三合镖店顶世掌柜的镖车所向之处,从未有事。因此生意越发兴隆,随之利润也更为丰厚,而且还更换了龙票,将三合镖店壮大更名为三合镖局,名扬四海。这一壮举惊动了一位山东镖客张兴,前来三合镖局以武会友。安先生见张兴比自己年长许多,便抱拳当胸,笑容满面地说:“张师傅准备如何与安某比试?”老张兴说:“我用大杆进你三招,任你挑选兵器,若能躲过,便算我输。”安先生说:“如此安某领教了。”说罢从门后拿出一对兵器叫飞龙拐(此拐为铁制,二尺八长,下方形同护手钩,上方形如蝴蝶,两根蝶眉小拇指粗细,约二三寸长,双翅如钩)说:“张师傅,请!”老张兴精神抖擞,晃动大杆以凤凰三点头连连扎进,安先生用飞龙拐引进落空,而后绞缠别住大杆子。张兴后把较劲崩挑,安借劲纵起,而后顺杆子溜下,前手拐蝶眉直点张兴握枪之前手虎口,张兴急撤前手,安乘势跟进,后手拐眉放置张兴后手握枪之虎口处,说:“张师傅,这一下怎么办?”张兴被逼弃杆于地说:“没见过你这是啥玩意儿!”安哈哈大笑,抱拳致谢曰:“承让!承让!”说罢让至客厅请茶寒暄,吩咐宴请。老张兴见安顶世不仅武艺超群,而且武德如此高尚,待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便提出要与安义结金兰。安谦逊地说:“张师傅比我年长许多,如不嫌弃,晋元便高攀了。”张兴接着说:“我有祖传绝技弓力拳,也曾传人不少,自今均难尽意,闻你大名,前来较技。就想知你德艺如何。今日得见,实属三生有幸。为如祖宗心愿,想烦你代为传播弓力拳。还望安老弟不要推托。”安先生说:“承蒙张兄如此看重,只是眼下生意分身不得。能否先让安某子侄弟子们先学,而后安某余暇再向兄台求教如何?”张兴欣然答应:“成。”就此安顿下来。安先生将子侄印儿、甲印儿、守印儿、弟子杨福成、罗汉三等,还有表弟李占文引到张兴面前行大礼,并叮嘱一番。而后向张兴说:“这些人交给张兄,我账房前最安静,从今往后就有劳张兄了。”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不觉数月光景已过。张兴师父传授给他们拉架子(弓力拳的主体功架叫中架子)、打对拳(对拳是弓力拳的应用技法,有一至五趟捶,一至五趟采破,还有金锤十八打,以及弓力拳体用大全——大采破)。翌日便向安辞行。安说:“张兄既将家传绝技相授他们,何不就此与他们开手析解而后行呢?”张兴说:“昔日较技,已知弟武学造诣在兄之上,有你与他们开手析解,弓力拳艺必将如虎添翼,别具洞天。”不等安开口,弟子们便纷纷说道:“张师父,我们师父天天忙于事务,还没见他向您学,您就叫他给我们开手……”张兴哈哈大笑说:“小子们,过来看一下就明白了。”说着便走进账房窗前用手一指,只见窗户纸被捅开个窟窿。大家一看便说:“咦?怎么回事?”张兴说:“你们所学,你师父早已成竹在胸了。”安先生连忙抱拳说:“张兄,实在不好意思,让你见笑了。”张兴说:“以你的功力、悟性,你不仅有了,肯定比我更好。你给他们开手析解,我也回家看看,以后再来教他们刀枪棍棒。”安说:“既然张兄如此托重,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张兴走后,安先生结合他所精通的罗汉、鹰爪等技,给弟子们将张老先生所传的弓力拳中架子以及十二趟捶采重新梳理了一番,便是如今流传下来的“安氏弓意拳”。事后张兴回到三合镖局看了还向安说过,日后要让山东的传人来学此架。

根据榆次县志以及安晋元所传弟子们讲,山东老张兴说他祖上所传,弓力拳是由明清八义晚年,老三神镖圣手昆仑侠胜英胜子川倡议,并与老弟兄八人在浙江绍兴窑头村共同议定完成,而后由他们的弟子传承下来的。据有关资料记载,胜英的徒弟中,凤凰张七张茂隆是山东的,但不知与张兴有无关系,师父没有说过。

安晋元先生的传人基本有三部分,分三个阶段。

第一部分是在张家口三合镖局时所传的子、侄及杨福成、罗汉三、李占文、胡润芳等。杨、罗二先生在山西祁县老家还有传人,李占文、胡润芳二先生在榆次也有传人。

第二部分是在安先生押送镖车往返三晋在老家东阳镇盘桓逗留时所传的弟子,代表门人有:根子儿、来锁儿、进财只、狗熊、边鸡儿(即赵光第)等,聋四师傅也是在那时学的,不过他总是等大家走后,才向安讨教的。东阳镇的传人中,根子儿功夫最好,我父亲是来锁师傅的徒弟,听父亲讲,来锁师傅经常提起,他们学艺时,安先生总是说杨福成如何如何练得好,他们都不服气。恰好有一次,杨福成随安先生回来办事,它们都想一试究竟。安先生叫杨福成用毛巾蒙住眼睛,让他们搭上手轮番试手,结果他们施尽解数,没有一个能进去的,也没有一个不被扔出去的。事后证实,师父所言不假。也使大家更觉得弓意拳奥妙无穷。这些门人中,来锁师傅的传人主要在榆次巩村、南赵、寇村以及张家口等地,赵光第师傅的传人主要在东阳、小赵、田乔、庄子、榆次等地。

第三部分则是在京蒲铁路开通后,随着机动车辆与现代武器的发展,促成降挂子行业(镖局)的萧条以致歇业。以保镖为生的安晋元赋闲在家。此时榆次武林以绵师傅与我的师伯郭维成、师父王喜胜为首的一班人等,均早已仰慕安顶世威名,只是无缘得近,见机会已到,遍筹资聘请安先生至城内,求学弓意拳。听说那时的安先生因镖局停业,心情不好,染上抽大烟,并且量很大,一般人根本供不起。绵师傅是有钱的主儿,所以榆次武林才流传下“绵只出钱,圪蛋只学拳”的谚语(圪蛋只是师伯郭维成的乳名)。现如今榆次城内及太原等地习练弓意拳的大多数出自师伯郭维成与师父王喜胜二先生门下。出钱最多的绵师傅,好像没有弓意拳传人。

注:明清八义是:老大镇九江屠灿屠光辉,老二火德真君孔华阳,老三神镖圣手昆仑侠胜英胜子川,老四神刀李刚,老五神枪无敌华迁华紫远,老六登山豹子杨义臣,老七消器大王贾斌久,老八银面鬼秦天豹。老弟兄八人晚年在浙江绍兴府窑头村,一个中秋节吃酒赏月时,老大屠灿说:“想当年咱弟兄叱咤风云、威震武林,是何等的风光。可如今不觉都已年近耄耋,能否与后人留点儿什么呢?”老三胜英说:“咱弟兄一生均以武艺为生,若将大家身怀之绝技汇集一起,传于后人,岂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宝藏吗?”众家弟兄听完齐声道:“好!”老大着胜英筹办此事,胜英以众弟兄各门派武艺规律之阴阳开合立意,各抒己见,各道其长,各献各门各派绝技四至五招,而后博取众长,反复议定三十六大势(合三十六天罡之数,含三十六采手)为该拳基本功架。取道家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阴阳易化道理,将三十六大势易化为一百零八势(其中暗含七十二擒拿,合七十二地煞之数),并以儒家中庸之道取意,三十六大势为“中架子”,其一招一势为一开一合,属一阴一阳。演练时,开要“蓄力如张弓”,此开是招属阴;合要“发力似放箭”,此合为势属阳。一招一势,一开一合,为拉弓放箭,张弛弓力之意。以此拳理将明清八义之武艺汇宗命名为“弓力拳”、“公立拳”、“公议拳”,演练功法为拉架子,也称“功力拳”。为了便于后人理解拳中之技,又创编了一至五趟捶,一至五趟踩破,金锤十八打,以及体用大全——大采破为母子拳,也称模子拳(合十二地支之数),诠释“弓力拳”中蕴藏的释法空、道法自然、儒法守中的三教归元之中华武学文化。根据我研练五十多年的体会,公议拳的研习者,以“弓意拳”探索,更为贴切该拳的拳理拳意与拳法拳技,也更能激发有识之士的遐想空间,探测其中的奥妙,不失祖宗立意理念。

中都郑保德 2014 端午

张学一支传人文章:(按:此文有许多错处,详见上文)

功力拳(又称弓力拳或公力拳)有山东莱州府,即墨县张家村张姓所传,在

明清时期张家一直是家传不外传,所以被称为神秘拳种。 (明朝永乐年间张姓先祖
张文通自浮云寺定居山东恩县十一区占官屯‘张官屯’后划为山东省武城县甲马
营乡至功力拳十二代传人张秉瑞时‘咸丰四年 1854 年’迁往运河西岸恩县‘武
城县夏庄村’ 1964年划为河北省故城县赵行公社,现为河北省故城县郑口镇夏
庄村)。 
据传宋太祖赵匡胤,曾经在少林寺练过此拳,所以又叫“太祖功力拳”或“少
林功力拳”。功力拳分上、中、下架三路,在拉架中弓步较多似拉弓射箭,顾名
思义山西传人又叫弓力拳、公立拳、公议拳。 
功力拳主要依大架上中下三路和对练一至五趟锤,大、小拆破(也叫采破),
金(精)锤十八打和各种器械等为主要依据(山西传人把锤和拆叫锤采)。 
据张姓家谱记载,明朝初年,张家先祖在南方一寺庙中(一说是少林寺,二
说是帝塔寺、大塔寺),学得功力拳后,奉师命下山访友,后来在山东武城县甲
马营乡占官屯村西“浮云寺”与寺内一老僧(师兄)共同研讨,切磋数年。传至
六世张文通时谱诀、经谱及家谱被寺内一寺僧盗走,后来张家便依六世张文通为
始祖,此技当时只是家传,不外传,被称为神秘的拳种,张家先祖明清两代在朝
为官有功者达二十余人,据传,张家先祖(第几世不详)明朝(宣德年间)受皇
命为工部尚书吴邦佐当侍卫监造(宣德炉),后来曾为明朝屡立战功深得皇帝及
重臣赏识,后来被奸臣诬陷(明朝时),回乡种田。 
张家明清两代先师文武双全者颇多,与著名书画家、陈献章(明书法家)铁
扇王瑚、孙贵卿、华嵒(新罗山人)(清画家)交情深厚,都分别为张家先师提
过词、绘过画„„ 
功力拳传到张家十三世张学字琴堂(功力拳第十四代)时才外传(张学在咸、
同年间,在山东平捻军时,因训练乡勇,才把功力拳的对练招法外传。光绪年间
在张家口开设全胜镖局时,曾向外传授弟子。在家乡传授的弟子多是子、孙及亲
戚。后来其子象云、侄象圣公开授徒),理论性的东西,外人更是少见,当时大
多数拳师重手(技击)不重口(理论)所以系统性的、理论性的东西(拳谱歌决)
手抄本及口传,被视为秘笈宝典不露于世。致使后人拳谱、歌诀、动作、名称各
有不同,功力拳,(弓力拳、公立拳、公议拳)但练法大同小异。 
功力拳无论从健身、养性、祛病延年、防身御敌各个角度来衡量和其它拳种
一样,都是我国的优秀拳种、宝贵的武术遗产。建国后武术曾得到迅猛发展,特
别是现在。但练传统武术(太极拳除外)的越来越少,就功力拳而言,掌握全部
一百单八式技艺之人已无处可寻,只有一小部分人能掌握 54 式,一些绝技已经
失传。 
功力拳在东北齐齐哈尔、大连、北京、山东、河南、山西、河北有流传,在
山东武城、夏津、高唐、河北唐山、故城、枣强、沧州、泊镇有流传,在主要发
源地河北省故城县郑口镇夏庄、武官寨镇武官寨为中心百余村庄和山东省武城县
为主要流派。以夏庄张家、武官寨陈家流传较广,另有朱家、乜家、郑家等。 
1972 年我曾整理过一次草稿,1978 年时因书稿所在房屋倒塌(同时将我伯功力拳 


父砸瘫)书稿也毁于一旦。 
遵着国家武术挖掘整理工作会议精神, 1985年7月我曾参与河北衡水武术
挖掘工作会议,又写出“功力拳”简谱一份,得省武术挖掘工作荣誉证书。当时
由于保守并没有详细整理,只是应付而已,1986 年 3 月衡水地区体委通知我参
加全国武术挖掘整理成果展览会(北京故宫),因我伯母病重,(因我是长子,自
幼随伯母长大,)未能如愿。 
为发扬国粹拯救传统武术,自 2001 年元月开始,我农忙种田,农闲早晚练
拳,重新整理(走访取证,经山东高唐、夏津、武城、河北故城、枣强、南宫、
辛集、东北齐市、大连、山西榆次联系).我往返万余里,历时达三年,走访了
40 余位老拳师共同探讨、切磋、取材、整理、核实完成此谱。由于本人武学不
精,才学疏浅,又无经验,错误之处再所难免望广大师友同仁指正。 
本谱包括如下部分: 
前言;起源;张姓家谱;张家张姓传人;张家功力拳传人十四代张学碑文及
碑照;功力拳内容简介:包括拳术简介大小架动作名称及歌诀,拳术徒手单对练
及歌诀,器械单对练名称及歌诀,功力拳手型、身法、步法、特点、功力拳论总
说,功力拳气血简要、点穴图解、大架图解、交手要则及歌诀,上下肢打法、练
功方法,拳械各路歌诀,长枪解说、附注、后记等。 
本谱在整理过程中以张国轩师叔提供的家谱、拳谱、歌诀,张汝祥、张汝中、
张汝臣提供的家谱及张学碑文碑照及我家传拳诀为主要材料依据。在整理过程中
张汝臣、张汝中、陈立星、陈立金、陈金超、李秀垈、孙佃明、刘宪方、李宪其、
齐现明、赵石头、刘宪柱、刘德波、梁正岭、梁文利、梁博、张俊生、薛德双、
李宝栓、申宝发(立)、乜连喜、乜广新、朱英浩、李其庄、等给予了大力支持,
在此表示感谢。 

陈立刚   陈金超 

2004年8 月1日

 

功力拳向外传的第一位老师
十四代宗师——张学
张学(字琴堂)(1827—1908年),河北省故城县郑口镇赵行夏庄村(原山东省武城县甲马营乡),自幼家承武学功力拳,性豁达,善技击,乐助人,咸丰年间,本村刘家大户被飞贼三十余人抢窃,声势浩大,张公闻知,与飞贼交手,击毁飞贼数人与贼首只一战,便将其擒获,送交官府正法。自此声威远震,后来在张家口设全胜镖局,水陆数千里二十余年无失事。
咸同年间捻军作乱骚民,张公受皇命在高唐府内训练乡勇几百人,将高唐、恩县、夏津等地捻逆歼灭,清奖六品。
其侄张象圣、子张象云、弟子孙浪保镖途径沧州泊镇一带,由于有枪不扎石拱,标不喝沧州之说,其侄象圣高傲,非喝不可,结果与当地镖师动起手来,象圣落败,象云上场,用枪连胜二人,最后徒手将一镖师点倒在地,逐成为挚友,传为佳话,后来张象云和孙浪曾在沧州、泊镇授徒数人。
张学一生授徒甚严:山西××源,×宴×等,河北孙珂、孙浪、梁榜、梁侠,河南等人。
光绪末年张学病故,病故时弟子,及再传弟子千余人双队排列二里有余,远远望去,好象红高梁地一般。民国十二年其弟子及再传弟子立碑两块于其墓地,(可惜文革中另一块碑被毁,现存一块碑上有贾韫高、吕占祥等二百余人姓名)。
由于功力拳宁可不传,不可胡传,因此自六世到十四世一直家传,自十四世先祖张学才开始外传(十四世前是否有外传,无证可查)。
据说自九世到十六世均有碑文记载,可惜文化大革命被破坏。一九八九年在十八代传人陈立刚倡导下在掌门人十七代老师张国轩、陈词、赵光荣、马新民等支持下,经众师兄弟、门人等查找,终于把十四代先师张学的第一块卑文拼凑修复重建张家门前,并有当时省武协副秘书长、省书法家、地区武协副主席、群体科科长马有录书写了“先人德望在,后辈技艺高”的碑文对联(十五、十六两世先祖重立水泥碑),现将张学先师碑文抄录如下:


清奖六品顶戴张公琴堂墓碑

张公  讳学  字勤堂,清季侠义君子也,性豁达,善技击,赴人之急不避汤火,有飞盗三十余人窃村人刘姓声势震天。公闻而至,只一战将贼首擒获送官正法。另设镖局于张家口水陆数千里白旗所至二十余年无失事。咸同年间捻逆扰民,公应高唐聘练乡勇千余人且守、且攻,挡其锋者辄披靡,太守以功蒙恩受皇命加六品职衔。前后授弟子千余人,得公一长皆足,以自高暑,然恂恂雅饬,无豪气,无暴行,无虖方今拳勇家犬或入蕉符小亦凌桑梓,飞扬跋扈,见之者如见虎狼,公弟子独有儒者之风,尤武术中之空前,希后者公遗列不可阐述,而犖犖数大,端已足矣,爱国之热诚,教人之成绩,宜乎思慕者之久而弥笃也,岁癸亥众议泐石而匀记於人(仓)(余),自愧不文遏足扬盛德,聊陈己事,以示后人,云尔。
铭曰:义列之风根於天性,所迂虽穷,功无舆并卫国保民教人以正哉,张公侠中之圣。
前思进士黄云卿撰文
前文庠生何瑞清书丹
民国十二年阳月中浣彀旦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唐村“始祖迁志”说明千载寺太极宫拳术比少林寺诞生早  颜紫元

$
0
0
唐村“始祖迁志”说明千载寺太极宫拳术比少林寺诞生早     颜紫元  2015.08.14

乾隆52年《王堡枪谱》后附记中的“心意六合拳谱” <wbr> <wbr>颜紫元





唐村康熙55年家谱“始祖迁志”中记载明洪武4年(1371年),李氏从山西洪洞经过太行径迁入太行山脚下河南怀庆府时,在河内千载寺太极宫得到“三教圣师捨食传拳”。

如果这里的“传拳”的拳,与宋代及以前的“拳捷”、“使拳”意义不同的话,即康熙55年,李氏十世孙李元善(精通“十三势软手太极拳”、“通背拳”等)是指他当时的拳术的话,那么,“始祖迁志”中这条信息就显得弥足珍贵,它说明千载寺太极宫拳术比明代英宗帝被蒙古人掳走后,即1449年后少林寺才诞生的拳术要早起码80年!

中国套子拳术诞生于元代禁令后,托名“宋太祖”的“32势长拳”最早,稍后,张三丰创“十三势软手”,而元末红巾军首领又自称是宋太祖后裔,将“宋太祖32势长拳”进一步发展成“红拳”,即红拳”(明代也称“大洪拳”)。《焦作武术》一书上的有关资料告诉我们,红拳”或“大洪拳”很早就在怀庆府流传,明代早、中叶已经在一些家族中传承。而怀庆府河内通背拳创始人明嘉靖万历年间的董成老道的两位位老师中的一位就是红拳”或“大洪拳”一代宗师。
由此可知,明代洪武4年千载寺太极宫传的拳极可能就是“宋太祖32势长拳”或红拳”(大洪拳)。

为什么不是张三丰“十三势软手”?

这个也可以从李氏家谱得到解释:李氏家谱及王堡枪谱记载,“十三势软手”是李氏八世祖李春茂、王堡九世祖王仲锦、唐村李仲李信、陈家沟陈奏庭开始向太极宫博公道长、董秉乾老道开始学的,李氏前七世虽然记载“文武双修”,但并没有记载“十三势软手”的只字半语,李氏非常看重“十三势软手”,如果前七世学过“十三势软手”,没有不记载的道理。所以,张三丰“十三势软手”在明代洪武4年虽然已经早创成,并传了一、二代弟子了,如张三丰的弟子麸子李洪武年间已经传了宋远桥,但显然还没有传至千载寺太极宫,直到明代嘉靖万历年间才由“山西汾州府汾河小王庄王氏”在得到来自云南云游道人父女俩传授后,王氏才传给太极宫博公道长、董秉乾老道等。



注:宋代及以前的“拳捷”、“使拳”是指窜蹦跳跃的技能,详见紫元
中国武术史简述(一)       颜紫元  2014020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841094d0101jzfg.html

中国武术史简述 (二)    颜紫元   2014—02—0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841094d0101jzfh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转载]是谁把中国人都带坏了?(强烈推荐)

$
0
0

是谁把中国人都带坏了?(强烈推荐)

文/襄阳好风日猫眼看人
 
万古一来,哪朝哪代的中国人都没有像今天的中国人一样,素质底下,道德败坏,文化没落,人性冷漠。老百姓和国家一起在堕落!我们谈理想,没理想;我们谈道德,没道德;我们谈传承,没传承;我们要文化,没文化;不思悔改,没有制约;不肯融入世界,无创新;模仿抄袭,低端制造;浪费资源,愚民教育!是谁把中国人都带坏了?
 
国人最大本事就是把苦难当成娱乐,把救灾当成政绩,把怯懦当成智慧,把勇气骂成白痴,买菜少给一元钱乐了一天,人民币增发了多少万亿,却能够一声不哼。一个虫子掉碗里可以骂到祖宗十八代,一条河污染了可以视而不见,换掉一张假币开心了半天,喝了几年毒奶拍着胸脯说好!你说有没有?80%河流枯竭,2/3草原沙化,668座城市被垃圾包围,2,000万女人卖淫,年伐200万棵树制成筷子卖给日本,3亿农民喝不到干净水,4亿多城市居民呼吸不到新鲜空气,刑事案件年发400万例,外企每年获利高达4万亿,耕地面积每年以10万亩缩减。这是哪里?央屎天天传播着它们的正能量,新闻联播几十年如一日重复播放经典三段论,国人幸福美满;领导开会太忙;老外水深火热。信央屎得永生,丫培育了相当的铁杆善男信女,广告费年年飙涨。可最近它们工作人员怎么放弃幸福美满的天堂去水深火热的地狱产子?打自己耳光了吧!啪,啪,啪,牛逼吹爆!两字:无耻!
 
昨天是美国颠覆,今天是日本颠覆,明天一准是不明敌对势力来颠覆,搞不懂,人家来颠覆中国干什么?颠覆你的雾霾?颠覆你的沙尘暴?还是来颠覆你这草蛋的环境?中国百姓都活成这熊样了,还怕谁来颠覆?假如真有人来颠覆,一定不是颠覆百姓的。再说,谁颠覆得动13亿中国百姓?吓唬百姓60多年,有完没完?现在国内媒体特权垄断,不允许出现娱乐以外的明星,电视台为了保险,天天播出娱乐节目,吹捧歌星。8亿农民、2亿农民工、3亿多底生活水准者,4000万失地农民、3000万上访者、2000万农村留守儿童、6000万残疾人、1.2亿乙肝病毒携带者上百万爱滋病患者在媒体上统统不见踪影……
 
现成的康庄大道他不走,他却要摸着石头过河?!台湾告诉我们:没有永远的执政D,不丹告诉我们:制度永远比明君更重要,柏林墙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永远不到的墙,向往自由的心谁也无法阻挡;日本告诉我们:政党经常轮换,并不影响国家的强大;美国告诉我们:只有权利进笼子,才是国家最大的进步,朝韩告诉我们:一线之隔,何种制度就有怎样的结果!
 
现在,社会上,各种怪事不断浮现,百姓焦灼不安,贫富分化日益加深,群体性的情绪对立严重!到底是谁刻意把中国人都带坏了?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692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Latest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