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心意太极阴阳八盘-颜紫元
Viewing all 692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 Article Removed ---

0
0
***
***
*** RSSing Note: Article removed by member request. ***
***

李洛能生卒、学艺传艺缘由及具体年份   颜紫元

0
0
紫元偶然看到伪《六合拳序》的真正作者孟綍如先生的曾孙、太谷孟宪时先生于1990年出版的他的《形意拳术探微》中一些情况,作者对李洛能、孟綍如、及车毅斋的生卒及李洛能何时来太谷的等情况作了一些叙述,使紫元对李洛能是否参加过戴家在河南南阳社旗因与捻匪恩怨而所发生的厮杀,有了解释。

通常记载李洛能生卒是1808—1890,或者是1807--1888年,即享年82岁或81岁。而孟宪时先生在书中对李洛能生卒记载的则是1803—1885,同样是享年82岁,不过出生早了4、5年,紫元认为孟宪时先生的记载并不准确。

关于李洛能的情况,除了出生年有不同的写法外,来历公认他37岁开始学艺,47岁开始传艺,   咸丰六年(1856),李洛能正式收车毅斋为徒, 同治六年(1867),李洛能回到河北家乡深县,享年81岁或82岁。

高降衡《形意拳基本行功秘法》一书中的记载我们可知,道光18年戴氏兄弟及郭维翰开始向李祯学习心意六合拳,三年后的道光21年李祯因感动再次去南阳社旗镇戴氏父子开的广盛店将心意六合拳秘要传给了戴家(按:紫元的戴氏心意六合拳老师曾多次说起过戴家是花了三百两银子才学到该拳秘要的。高氏在书中用自己杜撰的宋代牛皋之后代“牛希贤”取代了李祯,详见紫元相关博文)。自此,戴氏父子及郭维翰更加用功,(其情形如同买状图在随张聚习心意六合拳数年后,某日李祯、张聚及买状图都在,李祯对弟子张聚说“给吧”,张聚才将该拳秘要传给侄女婿买状图。详见紫元相关博文)并将原先从山东螳螂拳传人金世魁处学的早期螳螂拳,以心意六合拳要求改编成五趟闸势捶

因此,如果李洛能出生在1803年,那么他37岁时是1840年,即道光20年,那时候戴氏父子及亲戚郭维翰的心意六合拳还没有得到秘要传授,更勿论练成了,怎么能够传李洛能?

而且,没有练成的戴氏父子的心意六合拳怎么能够让远在河北深县的李洛能闻名而去投师学艺?

紫元曾在深县考察形意拳李洛能的情况,当地李洛能形意拳协会会长、武友张玉林曾介绍说,李洛能是清道光二十五年去山西投师的。

又有文介绍说“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李洛能38岁时,变卖部分家产,到山西祈县小韩村投形意拳名师戴文雄学艺。多次叩访,均以‘戴氏心意不外传’为由拒之门外。其毫不气馁,即所带百两纹银在祈县城南开一菜园,四季给戴家送菜,风雨无阻。是年终,戴氏管家付其菜钱,洛能固辞不收,言明只求学拳,由此感动戴家,文雄答应只传功艺不收为徒。”

我们也可以从李洛能闻知戴氏心意六合拳而去投师一事上来佐证清道光二十五年的正确性。戴氏父子及亲戚郭维翰从道光18年至道光25年,已经练了7年的真传心意六合拳,加上原先有螳螂拳真传的底子,所以在道光24、25年时功夫已经相当了得。

据太谷形意门吴殿科老先生撰文说,李洛能之所以会去山西祁县投师是因为听说戴二闾(文熊)在一次送押送镖车赴京,路过河北沧州时,因不熟悉当地规矩而被功力拳创始人尹文玉拦镖,要求比试,文熊不得已应战,虽然胜之,但却保留了尹氏的脸面,从而结为好友。此事在沧州传开,并传至邻县深州李洛能的耳朵里,故往。

由此可知,在沧州发生的事必定在道光24、25年时,所以李洛能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37、38岁时去山西投师才是准确的,这也与高降衡文中说的在道光二十一年又隔数年后(即1845年),李洛能慕技往访前来学艺一致,并不是孟宪时先生写的道光20年。

上述来自形意拳传人那段文字中,把戴文熊误写成“戴文雄”了,而且开始戴文熊拒绝传艺,也不常在祁县(起先,李洛能只知道戴氏是山西祁县人小韩村人,并不清楚戴氏兄弟长期在河南南阳经营旅店,他们武功练成后才偶尔镖送货)。

李洛能并未灰心,他打听到也精此术的戴文熊的亲戚郭维翰就在邻近的温曲村教书,于是租地种菜,长期免费给郭维翰送菜,郭维翰被感动才开始传授比自己大十来岁的李洛能(郭维翰生于1820年)。

后来文熊回祁县听说郭维翰传外人心意拳,心中十分不快,就去温曲找比自己小6、7岁的亲戚郭维翰,郭见文熊来兴师问罪,不慌不忙,让文熊在屋里坐着,在纸糊的窗上戳了一个小洞,并派人去叫李洛能到院子里练功,文熊一看,便会意一笑,怒气全消。原来戴家不仅花了三百两银子,还花了许多心思才得到李祯的真传心意六合拳,不愿轻传外人,也是可以理解的。这是紫元在温曲村访郭维翰后人及传人时被告知的,详见紫元相关博文。

李洛能向郭维翰学艺后,也常被郭氏派去小韩村办事,一来一往,便与戴家也熟悉起来,后来还与郭维翰一起去河南南阳戴家的店里帮忙,从1845年到1854年的九、十年中,有不少时间在南阳渡过。期间郭维翰边编边教,当然不少与戴氏父子商量。这就是高降衡文载的:厥后李洛能慕技往访……文量等以其远道访师,行端情诚,虽与之相友善,于是四人日究斯技,行功弗辍。”(这里的四人是指戴大闾、戴二闾、郭威汉、李洛能)把郭维翰通过与戴氏父子商量的招式,而边编边教,说成是“四人日究斯技”,是高氏比较婉转的表达。

至于高氏后文中说“咸丰间,捻匪作乱,清帝派兵征伐,匪之就擒,四人皆有功焉,尤以文薰为最,故匪平之后,敕赐黄褂以表其功。…… 说明咸丰年间李洛能也参加过抗拒捻匪的事,而南阳捻匪最终被征伐是1866年的事了,彼时不仅李洛能早不在社旗,就是戴氏父子逃得逃,死的死,所以“。。。清帝派兵征伐,匪之就擒,四人皆有功焉,尤以文薰为最,故匪平之后,敕赐黄褂以表其功…… ”是溢美之词,并不是真正历史。

据载,戴氏遭到惨祸是咸丰七年,即在1857年。而之前两、三年的1854年、1855年(有形意传人撰文说是1854年李洛能被请去太谷) 李洛能就与回到了祁县温曲村、小韩村,可能是因为南阳社旗捻匪猖獗,很不安全的缘故。

因此李洛能被太谷孟綍如请去必定在1855年之后,并对两年后戴家在社旗遭到的惨祸并不清楚。 咸丰元年即1851年捻匪开始在南阳社旗作乱,后来有教书先生王氏因其女儿受到大闾之子欺辱而参加捻匪,并引去报仇,戴大闾及子被点天灯,戴隆邦等在二闾的保护下,逃回祁县,不久气死,时在1857年,彼时戴隆邦不到70岁。详见紫元相关博文,及社旗屈儆之《赊店风云》。另外,“社旗县”是1965年才设的,古称赊店镇赊旗店,在民间亦称史家店”,即”十家店“是清代史家店”的音误)。

上面形意传人文中还有“。。。文雄答应只传功艺不收为徒”之说,与在李洛能大弟子车毅斋的碑文中的“外传李老能”之描述一致。

而在高氏书中的列表中,也反映了这一点,即把李洛能列在戴二闾、郭维翰名下,但又是单独立的,不是与戴、郭的弟子列在一起,又比戴、郭的弟子列得上面一些。即表达李洛能虽然是戴、郭所传,但不是内传弟子,而是外传之人。这里表明除了拳艺与内传弟子得传的不同外,还因为李洛能比戴二闾大6、7岁,比郭维翰大十来岁的缘故,如此列,也表示一种尊敬。

另外,戴、郭在传给李洛能时也称“心意拳”,不过是他们自己临时改编的外传架(过去武林中因保守而常发生的事),但因为山西人的发音,在河北人李洛能听起来就成了“形意拳”了。后来李洛能的弟子车氏、宋氏与在祁县传授范家心意拳的买状图会面后,才知道李祯传戴家的是“心意拳”,是他老师李洛能听差了,于是后来又改回“心意拳”之称乎,这就是为什么李广亨光绪21年抄谱叫做《心意精义》,在谱中李广亨旁注也说明太谷形意拳与心意拳名称是怎么来的,以及后来车氏碑文上也用“心意拳”的原因。但由于从民国四年开始河北形意拳书的公开出版发行(因李洛能回去仍然把听差成的形意拳名告诉弟子,李洛能河北徒孙、及第四代传人在写书时就一直用“形意拳”三个字,民国4年后又影响了山西太谷形意门,于是太谷也称“形意拳”了,当然有的未改,仍然称心意拳,或者六合心意拳。

因此,李洛能是在1854年、1855年间被孟氏从祁县请去太谷的,约一、二年后的1856年,车毅斋正式拜李洛能为师。李洛能从1845年至1856年的11年中,不可能没有回过深县,甚至从1856年到告老还乡的同治六年(1867),没有回过深县也不太可能,回去时有河北习武者求教或拜师也是极有可能的。

经过上述分析后,我们已经知道李洛能出生与1807或1808年,道光25年即1845年开始学艺,1854、1855年间被孟綍如从祁县请去太谷。但李洛能因何从祁县到太谷太谷富绅孟綍如家护院的,一直不很清楚。

太谷孟宪时先生在他的《形意拳术探微》中则为我们澄清了这方面的问题,据孟宪时先生《形意拳术探微》一书所述:“。。。我家拳师申天保年老归里,推荐他的同乡直隶深洲人李老农接替他护院……”可见孟綍如先生原来就喜欢拳,去找李洛能是因为他“家拳师申天保年老归里”,向孟氏推荐同乡李洛能,这些信息也与山西太谷碑文资料相吻合,这真是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事!

李洛能46、47岁开始传艺,首先传的就是热爱武术、学过武术的孟綍如1824-1902)1854年孟30岁,正是而立之年,有权做主了,所以请李去护院。


车毅斋的碑文还记载李洛能是戴二闾传的,这不仅与许多形意门本身的著作中的源流表一致,也与戴魁上世纪三十年代亲述、弟子郭映田编著的《心意拳术学》上的源流表一致,应该是李洛能亲口告诉弟子的。qz为什么李洛能不说他拳艺的主要传授人郭维翰?恐怕是郭维翰之嘱,其中原因之一就是不想夺人之美,把成就归功与当年出钱学来的戴家。而《心意拳术学》上不提李洛能是郭维翰所传,是因为当时形意拳名声远大于心意拳,把形意拳祖师纳在戴二闾名下,不仅与车氏碑文记载相同,也符合宣传戴家心意拳的需求。

可是,在后来的一些形意门著作中为了抬高李洛能,便说李洛能是戴隆(龙)邦的弟子,事实上戴隆邦与他请来的老师李祯在年龄上相差不了2、3岁,是戴氏父子一起学的,所以戴魁的传表上及上世纪三十年代山西国术期刊上及一些形意门著作上都是把戴隆邦列在李祯名下,戴二闾等则在戴隆邦名下,这是因为虽然戴氏父子一起学艺,但总不能父子之间称兄道弟,这个情况与李祯离开戴氏后在道光年间传南阳水氏父子情形相似。而且道光18年戴隆邦学艺时年龄已界50岁,所以虽然一起学,但功夫远不如戴二闾,李洛能也是知道这个情况的,所以李洛能对弟子也称是戴二闾所传。

李洛能1854年到了太谷并传孟綍如,直到咸丰六年(1856),李老农正式收车毅斋为徒,那时孟綍如已经学了形意拳12年了。

18541856年,车毅斋(1833—1914)在干什么?是不是也随李洛能学形意拳?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先看看车氏的历史。

在《太谷人物志》中有文字记载:

“车毅斋,名永宏。因排行二,故人称车二师傅。贾家堡人,幼年家贫,三弟被卖,9岁丧母,决心学武术。12岁既赴山东一边做工一边学习查拳。16岁回到太谷,到晋商富户武柏年家赶车,并随少林拳师武鸿圃学艺,后又拜武鸿圃之师交城王长乐为师深造。此时,他痛感清廷腐败与人民的痛苦,遂生以武救国之志。道光29年(紫元按:这里有误,应该是咸丰4年)开始和太谷孟綍如先生家之护院李老能学习心意拳。咸丰6年,正式拜李老能为师。此后,任武家护院,并开始随师保镖。约咸丰末年,和李老能开始改革心意拳,创造了形意拳。同治六年,李老能返回老家河北深州。。。”

车氏16岁时,是1849年,车氏也刚刚从山东“打工”回家乡,而且在家乡找到了一份工作,即为晋商富户武柏年家赶车,同时随少林拳师武鸿圃学艺,后又拜武鸿圃之师交城王长乐为师深造。因此,车氏184916岁就随李洛能学艺是不切实际的。他应该先随少林拳师武鸿圃学艺一段时间后,又正式拜武鸿圃之师交城王长乐为师深造,这恐怕没有个45年是不行的,然后听说了李洛能到了太谷,于是又去李处学形意拳,过了一年半载,即于1856年又正式拜李洛能为师。

孟綍如也向李洛能学艺比车氏还早好1、2年,但由于自己是主人,又是太谷四大县绅之一,文化程度很高。他的特殊身份不容许他正式拜李洛能为师,因此车氏就成了第一个拜师的人。

《太谷人物志》中的文字记载也告诉我们车氏传人为什么有“形意弹腿”,原因是车氏早年在山东学过查拳的入门功夫“十路弹腿”,后来不舍得丢弃,于是改编为“形意弹腿”。又由于车氏随少林拳师武鸿圃学艺,后又拜武鸿圃之师交城王长乐为师深造过,所以还是比较习惯于拳术的套子形式,因此他后来编了不少太谷形意门的形意套路,这就是形意门套路多的原因。而戴家始终保持着基本上都是单练的形式。

车氏拜过交城王长乐为师,难怪交城王长乐的名字会与戴二闾一起出现在车氏的碑文上,而车氏随武鸿圃、王长乐学少林拳,所以碑文上会把李洛能的形意拳说成是“少林别支”。这又一次证明天下没有无缘无故的事!

《太谷人物志》中的文字记载还说“约咸丰末年,和李老能开始改革心意拳,创造了形意拳。”

这个说法一半对,一半错。错是因为李洛能的形意拳是郭维翰改编传他的,不是李洛能和车氏“改革心意拳,创造了形意拳”,因为改革应该改得更好,否则不符合逻辑。况且这么说,形意拳创始人不是不止李洛能,应该还有车氏了吗?这显然是错误的。
 
所谓对,就是有查拳、少林拳深厚底子的车氏,在与其师李洛能于1856年去平遥欲与心意六合12大势常义的弟子王正清(现在看来王氏年长李一岁)切磋被折服后,误以为12大势就是12形,到了咸丰末年即过了34年的1860年前后,李洛能、车氏等对李洛能传的形意拳,进行了重新编排,确定了12形,并新编了不少套路,但拳术原理原则没有改变,还是用李洛能传的形意拳原理原则进行编排、编创的,与郭维翰改变了心意拳原理原则传李洛能的性质不同,所以李、车的编排、编创不能说是形意拳创始人,而应该说是规范了形意拳、丰富了形意拳内容。

同治六年(1867)李洛能告老还乡在深县继续传弟子。


1867年李洛能告老还乡后,车氏等遇到了买状图,于是在太谷形意门中遂掀起了惊涛骇浪。车氏急着去找戴二闾核实,但那时戴二闾已经传完戴良栋,心情不佳,极可能已经“吞金而亡”(详见紫元相关博文),车氏碰壁,或者根本没有见到戴二闾,但从村民中得知戴隆邦已经去世十年,戴二闾可能也刚亡。于是又急着去鲁山想找李祯问问清楚,而李祯彼时也刚刚去世。车氏、宋氏除了在鲁山黑虎桥重建与买状图一起捐款外,唯一搞清的是自己学的李洛能的形意拳原名叫心意拳,而李洛能得传的是外传架。不过车氏在从河南鲁山会山西太谷的路上,顺道去了姬龙峰家乡,得知姬氏大名叫际可,故光绪21年《心意精义》中有伪文《姬际可自述文》的出现,也是心意、形意传承中首次出现“姬际可”三个字的原因。紫元假设车氏等没有遇到了买状图,车氏等应该非常满足的。见紫元相关博文。

至于孟宪时先生书中对上世纪末出现的戴氏心意、太谷形意为何不同的争论的描述,就没有多大价值。
  

孟綍如前辈后人孟宪时前辈书中孟綍如前辈与车毅斋前辈的年龄

孟綍如前辈后人孟宪时前辈书中孟綍如前辈与车毅斋前辈的年龄

孟綍如前辈后人孟宪时前辈书中孟綍如前辈与车毅斋前辈的年龄



附:民国《山西国术旬刊》中“国术与山西”一文中的“戴龙邦学艺河南十家店”

民国《山西国术旬刊》中“国术与山西”一文中的“戴龙邦学艺河南十家店”

注意,不是伪《六合拳序》中的安徽贵池

1935年祁县心意拳范铁僧前辈约集戴魁前辈、贾大俊前辈演武
1935年祁县心意拳范铁僧前辈约集戴魁前辈、贾大俊前辈演武

按:1935年郭维翰弟子贾大俊70余岁,还在表演,从另一面让我们知道郭维翰的生卒。

民国二十三年《国术旬刊》中心意拳世系表(戴龙邦乳名尔雷)

民国二十三年《国术旬刊》中心意拳世系表(戴龙邦乳名尔雷)

很清楚是李祯传戴隆邦。只是误把马学礼的徒孙李祯与马学礼放在平辈了,没有伪《六合拳序》中的“曹继武”。

附:意拳创立于清咸同时的古城太谷。光绪二十年,孟綍如、车毅斋、宋世荣等编著《六合拳经》(“六合拳序”真正诞生之年)。光绪二十一年(1895),心(形)意拳名词改革的亲历者、形意大师李广亨先生录《心意精义》(墨本),前半部分著述了心意六合拳心意拳)的重要内容,后半部分编著了形意拳的相关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划时代意义,是研究形(心)意拳难得的历史文献。。光绪二十一年后《六合拳经》不仅在太谷本地形意门中传开如有车氏弟子刘俭藏印的《六合拳经》,也开始向太谷外传开,如光绪二十二年《六合拳经》已经传到平遥郭氏手中。并随着河北形意门人来访,也传到河北形意门人手中。

此后,自民国初起,形意门人先后以形意拳为主要内容的专著不断问世,为宣传、传播、研究、发展形意拳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出了积极贡献。现将其主要著作的发表时间、书名、作者等情况简介如下: 
民国四年(1915)《形意拳学》孙禄堂 
民国九年(1920) 《形意拳术抉微》刘殿琛
民国十二年(1923) 《拳意述真》 孙禄堂 
民国十七年(1928)《形意五行拳图说》 凌善清
民国十八年(1929) 《形意母拳》 姜容樵
民国十八年(1929) 《形意拳术讲义》 薛颠 
民国二十一(1932) 《象形拳法真诠》 薛颠
民国二十三年(1934)《形意杂式锤》 姜容樵
民国二十三年(1934)《岳氏五形拳精义》董秀升
民国二十三年(1934)《岳氏意拳十二形拳精义》董秀升
民国二十四年(1935)《形意拳基本行功秘法》高降衡
民国二十四年(1935)《形意连环拳图说》 章启东
1980年 《形意拳术》 李天骥 李德印
1984年 《形意拳散手炮》 沙国政
1984年 《形意拳精义》王 礼
1985年 《山西车派形意拳》杨映光 杜世秀
1988年 《形意拳理论研究》 曹志清
1990年 《形意五行拳术》 关永年
1990年 《形意拳术探微》孟宪时
1993年 《形意拳术大全》吴殿科 程素仁 吴秀峰 刘鹏
1999年 《宋氏形意拳》 宋光华
2000年 《形意拳图解》苗树林
2004年 《形意拳功理功法与散手》孟庆威 王文清 
董新亚 马成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李洛能生卒、学艺传艺缘由、及具体年份   颜紫元

[转载]抗日战争国共双方各杀敌多少,日军史料很详细 刘知滔

0
0
 抗日战争国共双方各杀敌多少,日军史料很详细

章伯钧之女、知名作家章诒和近日发布微博说,日本国公布了二战在华阵亡的人员数据:死于国军之手为318,883人,死于共军之手为851人……

章诒和还发布了相关详细数据:百团大战毙敌302人;平型关大捷毙敌167人;38年晋察冀秋季反围攻毙敌39......共击毙日寇599人,加上小战斗,合计被共军杀死851人。死者都有姓名年龄、家乡,部队、死亡地点、被谁所杀详细记录。

不久,章诒和的上述两则微博被删除。

在章诒和发布上述消息之前,新浪认证的“亚洲通讯社社长”的徐静波于626日发布微博提到“日本政府公布的二战在华阵亡的人员数据”。不久,其微博附带链接资料有关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编著的《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中的关于“共军击毙日军人数”部份内容被屏蔽。

抗日战争国共双方各杀敌多少,日军史料很详细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转载]历史是一个民族的心灵

0
0

历史是一个民族的心灵

傅国涌

【傅国涌《百年寻梦》(历史随笔自选集)前言,厦门大学出版社2015年1月出版】

 

          一、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始作俑者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直至今天,这句流行了六十多年的话还未退场,不少人信以为真,以为胡适真的说过这句话。这是当代史上一个新版本的“三人成虎”。尽管早在2003年,谢泳就在《新民周刊》发表《胡适没有说过这样的话》一文指出,胡适没有说过这句话,这是1950年代批判胡适时,许多人由另外一番话曲解、改编的, 与胡适原意恰好相反。1919年,胡适在《实验主义》一文介绍詹姆士的实在论哲学思想时说:“实在是一个很服从的女孩子。她百依百顺的由我们替她涂抹起来,装扮起来。‘实在好比一块大理石到了我们手里,由我们雕成什么像。’”【原载《新青年》1919年 第6卷第4号,《胡适文集》2,北大出版社1998年,212页】并不是指向历史。1955年三联书店出版的《胡适思想批判》第六集收有冯友兰的《哲学史与政治——论胡适哲学史工作和他的反动的政治路线的关系》一文,谢泳读到了这番话:“实用主义者的胡适,本来认为历史是可以随便摆弄的。历史像个‘千依百顺的女孩子’,是可以随便装扮涂抹的。”他推测“历史是个任人打份的小姑娘”的流行可能与此有关。【谢泳《杂书过眼录》,中国工人出版社2004年】冯友兰此文最初发表在《哲学研究》1955年第一期。

 

    数年后,胡文辉又进一步发现,早在1952年研究宋史的漆侠即在《胡适的实验主义与其历史学的反动本质》一文说:

既然胡适认为“真理”是“人造的”,于是胡适也就认为历史也是由人的主观随意性制造出来的。胡适在“实验主义”一文里曾说:“实在是一个很服从的女孩子,他百依百顺的由我们替他涂抹起来,装扮起来。……”这就是说,历史可以随便涂抹随便捏造只要它符合你的主观意志就成功了。(《漆侠全集》第十二卷,河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以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中国史的尚钺在《历史教学》1953年第5期发表《我们为什么要学历史?》,则移花接木,直接在“实在”那段话前面添加了“历史”这个词:

    这就如胡适在其所著《实验主义》一文中认为历史“实在是一个很服从的女孩子,他百依百顺的由我们替他涂抹装扮起来……”(《尚钺史学论文选集》,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这些发现补正了谢泳的看法。【胡文辉《名言的张冠李戴与移花接木》,载《随笔》2007年第五期;《关于“历史实在是一个很服从的女孩子”》,载《东方早报》2010年6月20日;《“历史实在是一个很

服从的女孩子”补谈》,载《东方早报》2010年6月27日】

通过他们的努力,我们大致上可以画出一个轨迹,正是在1952年到1955年批判胡适的政治运动中,漆侠、尚钺、冯友兰等人一同使得所谓胡适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流传开来,并以讹传讹,一直到如今,影响还是消除不了。很多读书人一谈起历史动不动就要搬出这句话来。

二、胡适的进化论史观

     胡适到底如何看待历史?简而言之,他的历史观深受进化论的影响。他在《实验主义》长篇演讲稿中就说过:“这种进化的观念,自从达尔文以来,各种学问都受了他的影响。……进化观念在哲学上应用的结果,便发生了一种‘历史的态度’(The geneti。method)。怎么叫做‘历史的态度’呢?这就是要研究事务如何发生,怎样来的,怎样变到现在的样子:这就是‘历史的态度’。”

进化论在他生命中的烙印实在太深了,少年胡适在上海初读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即被深深吸引,连他的名字也来源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句名言。在美国留学的七年,接触到的新思想、新知识也都与进化论相关。所以,1916年1月31日,他在日记中这样自述抱负(原文是用英文写的):

吾并非指责革命,因为,吾相信,这也是人类进化之一必经阶段。可是,吾不赞成早熟之革命,因为,它通常是徒劳的,因而是一事无成的。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瓜熟蒂落”。果子还未成熟,即去采摘,只会弄坏果子。基于此理由,吾对当前正在进行的中国之革命,不抱太多的希望。诚然,吾对这些革命者则深表同情。

作为个人来说,吾倒宁愿从基础建设起。吾一贯相信,通向开明而有效之政治,无捷径可走。……吾个人之态度则是,“不管怎样,总以教育民众为主。让我们为下一代,打一个扎实之基础。”

这是一个极其缓慢之过程,十分必需之过程,可是,人缺是最没耐心的!以愚所见,这个缓慢之过程是唯一必需的:“它既是革命之必需,又是人类进化之必需。”【《胡适日记全编》2,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335—336页】

在这里,他的进化论史观是清楚的,不仅影响着他对现实的判断,同样影响了他对历史的看法,他因此总是乐观地相信以后会更好,只要一步一步去做即可。他的博士论文题目也是《中国古代哲学方法之进化史》,其中第四篇就讨论“进化论与名学”。

 当他在美国倡导白话文学之初,与他同在美国留学的好友梅光迪不敢苟同,他们相交多年,书信往还不断,梅对他过度信奉进化论深为不满。1916年7月19日写给他的信里直接指出:

足下崇拜今世纪太甚是一大病根,以为人类一切文明皆是进化的,此弟所不谓然者也。科学与社会上实用知识(如politics,Economics),可以进化,至于美术、文艺、道德则否。若以为Imagist Poetry,及各种美术上‘新潮流’,以其新出必能胜过古人,或与之敌,则稍治美术、文学者,闻之必哑然失笑也。【540页】

两天前,7月17日给胡适的信中讨论“文学革命”,对于胡适提倡所谓“廿世纪之活字”感到惊讶,认为所谓“廿世纪之活字”并非廿世纪人所创造,还是数千年来祖宗所创造的,“且字者代表思想之物耳,而廿世纪人之思想大抵皆受诸古人者,足下习文哲诸科,何无历史观念如是!”他说“足下言文学革命本所赞成,惟言之过激,将吾国文学之本体与其流弊混杂言之,故不敢赞同。”【539-540页】他在这里直接点出胡适缺乏历史观念,也就是太相信进化论了。

三、历史应是人类求不变价值的记录

     到底什么是历史?几年前,我第一次在乐黛云为《梅光迪文存》写的序言中看到这番话,“胡适从进化论出发,认为人类的历史就是弃旧图新的历史,梅光迪却认为历史应是人类求不变价值的记录。”深受启发, 1917年,梅光迪在英文的《中国学生》月刊发表《我们这一代的任务》,陈述了他对历史的看法,原文虽已收入《梅光迪文存》【梅铁山、梅杰等编《梅光迪文存》,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却一直没有译成中文,于是我托朋友将全文译出。一开篇他就直指进化论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中国那些美好的往日,“人的一辈子,出生、顺命、奄然化去”,过去的两千余年庶几如此。于人而言,生命是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毫不夸张地说,一个人是其所有先辈的后嗣。他确信祖先绝对可靠,所有问题都已解决。……

    进化论改变了这一切。人不再回眸那消逝的小巷,而将目光转向山顶;他探索着那些头脑简单的祖辈从未向往过的领域,渐行渐远。……

   在这个复兴的时代,绝大部分伏尔泰式的主张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要的。传统的桎梏太顽固,得有火山爆发般的力量与光芒,才可以摆脱。而节制的美德容易被人忽视,在动荡与狂热中尤为如此;我们凭一时冲动行事,容易从一个极端震荡到另一个极端:过去是承袭一切;现在呢,要破除全部的传统习俗。这种藏在人性里的巨大的破坏欲,若不加以约束,会任意地毁灭一切。

   如何面对现实和历史?他提出了自己的思路:

在有能力应对现在或是未来的生活之先,我们必须理解并拥有通过时间考验的一切真、善、美的东西。如此,历史才具有活泼的生命力。有且仅有如此,我们方可期望得着明确的标准,用以衡量人类的价值,判断真实与谬误,辨别必然或偶然。

因此,对生命的阐释,无论是我们自己的还是西方的,都应该建立在健全的历史基础之上。以历史的角度来解释两种文明的优缺点,然后我们才有资格来选择接受或拒绝,因为没有什么事物的价值能以一时的成败来判定。【汤萌译】

如果说胡适深受其老师杜威等人的影响,梅光迪的这些见解同样也深受他的老师白璧德影响,多年后,他回顾往事,在《人文主义和现代中国》一文指出,“中国正经历着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变革,现代中国人,至少其中严肃认真的一部分人,也正忍受着一种思想空白和精神领域的尴尬境况所带来的煎熬。这种煎熬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无法体会与了解的。……在中国, 这种突如其来的人生观的改变是前所未有的;也具有不同寻常的悲剧色彩:在此之前,中国是一个优秀而保守的国家,它对古人的尊崇,在国家政权和家庭结构里对法定的权威和中心的依赖,已经到了一种近似于宗教的痴迷。这个国家的人民,在面对因陌生的突发状况而必须做出的快速变革和调整时,总会因准备不足而显得茫然不知所措。他们自然而然地就转向了西方以寻求光明和向导,因为是西方人使得他们脱离了祖训并遭遇突然性的变革。”就是在这样突变的时代,他在哈佛大学的课堂上遇到了白璧德。他这样概括——“白璧德的理念和价值观包含着开阔的历史眼界,能极好地解放人们的思想。它能将你从现代社会狭隘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它撇开了只注重近代而对西方文化史进行随意划分的做法,在他的世界里,只有几位零星地分布于各个历史时期的伟大人物,其中有当代的,也有其他时期的。根据现代人对‘进步’这个词的含义的界定,伟大人物的标准是永恒的,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进步’。这种观点无疑有悖于‘伟大人物无法穿越时间、地点的限制’这一现代社会学的主张。”

 对于文明的直线“进步”观,他一直保持着警惕。1937年10月,他为《国命》创刊号撰文阐释抗战的历史意义时说:“故人欲知现在,当先知过去,现在者,过去之产物也,亦即过去之化身也。”【《梅光迪文存》,186-188、211页】

     他与胡适的分歧,他参与的《学衡》杂志,都可以在他的史观中找到源头。他们大致上同一时期在美国留学,又赶上“五四”这个激荡人心的大时代,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回应了那个时代。胡适站到了浪尖上,成为那个时代的弄潮儿,然而当浪花褪尽,我们看到胡适没有被卷走,梅光迪他们也没有被卷走,他们的见解,他们的作为,他们的坚持仍然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他们没有迷失方向,没有人云亦云,即使不被多数青年所欢呼。梅光迪对历史的看法,更有厚度,更有温情,也更具有穿越时间的力量,尽管胡适挟20世纪进化史观的风雷,也曾经创造出历史。浪花消歇之后,我们不无惊讶地发现,他们当年的分歧仍是分歧,历史从来不看重一时的成败输赢,历史有其自身的逻辑。

 四、历史是一个民族的心灵

历史是什么?有一天,我在古罗马奥古斯丁的传世名著《忏悔录》遇到到这些话,我的心又一次被开启:

奇怪的是记忆就是心灵本身。因为我们命一人记住某事时,对他说:“留心些,记在心里”;如果我们忘掉某事,便说:“心里想不起来了”,或说:“从心里丢掉了”:称记忆为“心”。

他继续阐述,人类的愿望、快乐、恐惧、忧愁……“这些概念,并不从肉体的门户进入我心,而是心灵本身体验这些情感后,交给记忆,或由记忆自动记录下来。”所以,他说:“记忆的力量真伟大,它的深邃,它的千变万化,真使人望而生畏;但这就是我的心灵,就是我自己!”【周士良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210—211、214页】

1948年,钱穆在《湖上闲思录》中认为,动物只有知觉,不能说有心,直到人类才有“心”,心是从记忆来的,并通过语言、文字得以确定。“生理学上的心,只是血液的集散处,生理学上的脑是知觉记忆中的中枢。均不是此处说的心。”,他指出这个心是超个体的,他说也是非物质的,“人类的心能,已跳出了他们的头脑,而寄放在超肉体的外面。……这一个心是广大而悠久的,超个体而外在的,一切人文演进,皆由这个心发源。”【《湖上闲思录》,九州出版社2011年,5—9页】

相距一千五百多年,这位信奉儒家文化的东方历史学家无意中得出了与古罗马神学家相似的结论,这不是一次偶然的巧合,实在是道出了历史的本相。我由此想到,历史不就是一个民族的心灵,也即是人类的心灵吗?它承载着不同民族的记忆,进而成为人类的共同记忆,凝结为人类的心灵。

历史从来都不是一堆抽象的概念,更不是一堆横七竖八的材料,人类的生命一代代在时间中延续、相接,而成为历史,正是历史构建了人类的心灵。这一点,中国早就有人悟透了。文天祥可以在生死关头轻生重史,因他相信“太史简”、“董狐笔”,相信“留取丹心照汗青”。雷震在铁窗加身之际,可以对家人说出这样的话:“我是缔造中国历史的人,我自信方向对而工作努力,历史当会给我做证明。”

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认同一句古老的谚语:“时间吞噬一切”,在时间的压迫下一切都会变老,在时间的流变中一切都会被遗忘,但是没有一样事物通过时间可以变新或变美。时间、变化和瞬时性都是同义词。【【挪威】托利弗  伯曼著、吴勇立译《希伯来与希腊思想比较》,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168页】然而,因着记忆,因着历史,人类超越了无情而不可抗拒的时间流变,抗拒了肉身的衰老和死亡,在历史中,人类的心灵不仅得以存留,而且可以保持常新常美。在物理时间之外,还有心灵时间。“一个民族的生命延续数个世纪、乃至几千年;所以成为生命,是因为该民族在其全部历史中与自己保持了同一性。”【同上,182页】我少年时代的挚友张铭二三十年前写过一句诗,我至今记得:“短暂在永恒上跋涉/这就是做人的光辉呀”。  

一旦我们真实地领悟到,记忆是我们的心灵,可以超越个体和肉体,进一步明白历史的宝贵,它是一个民族的心灵,也是人类的心灵,我们就可能更准确、更深入的理解历史上的幽暗时代,在读史之时多一份同情之理解,更多一份理解之洞察。不仅看见历史的不同侧面,更多地看清历史的复杂性。对历史而言,真相永远是第一位的,在历史的真相中我们可以更深地认识人类,认识自己,也更清楚地走在真实的土地上。

古往今来,历史并不是直线进化的,在真实而复杂的历史面前,进化论史观显得太单薄、太简单了,不是研究历史的梅光迪,却以其对人类恒久价值的肯定和追求,摸到了历史的门槛。他明白历史的真正价值在于真实的记录,并彰显人类对那些永恒价值的追求。这是白璧德对他的启发,也是他长期思索得出的结论,并与奥古斯丁、钱穆他们心意相通。

                                                                            2014年6月6日—7日杭州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出自太谷形意门的另外一个伪谱《戴良栋墨本拳谱》  颜紫元

0
0

 我们再看看出自太谷形意门的另外一个伪谱《戴良栋墨本拳谱》

《戴良栋墨本拳谱》,又称《戴良栋枪谱》,与《六合拳序》、《姬际可自述文》、《曹继武十法摘要“序”及曹继武名义的落款”》、《戴龙邦乾隆49年重序》、《戴龙邦自述学艺经过》等

都是出自太谷形意门的伪谱、伪文。

九十年代太谷形意门传人程素仁还在杂志上登广告出售有车毅斋弟子刘俭藏印的《六合拳经》复印件,及伪造的《戴良栋墨本拳谱》复印件


《戴良栋墨本拳谱》中序言是:“形意拳源于宋岳武穆练兵破金兵的武术它是采取十二种动物形象的特别技能融会理解其意习应用之当武穆死后由善此拳之个别人保存下来现在考者有两个来源 l- Z! P. ]! N

    1、清初康熙间有蒲州人姬隆风在终南山得武穆拳谱依法苦练学得其术传之曹继武,继武传之 南马学礼乾隆末年祁县小韩村戴龙邦善技击广交友,在河南十家店开广盛店因识马学礼学礼逐将武穆拳谱授之龙邦有子二人长名文量,次名文熏,乳名大吕二吕又妻侄郭威汗" Q4,D0 a三人于道光一八年同在河南十家店做营业从此三人亦学此拳术

          2、第二个传此拳者为陕西牛希贤此人在道光二十二年闻龙邦好友尚义专道来访龙邦见其举动异常因相诘问逐以实告乃牛皋之后裔亦精通斯拳大吕二吕威汗等以师礼事之留住店中尽得其传于是武穆所创之形意拳由这两方面都传于祁县戴氏父子而广盛店实际成了拳场其后冀, 鲁人李洛能闻而来访则希贤已死但亦留店共学光绪初年二吕以老归戴五昌戴良栋温老六等得其传后良栋传于戴逵逵于一九五零去世

    此墨本拳谱,是自写教与学本用的,仅属一部分枪剑箭等法但亦足珍贵了。原本藏戴鸿慈先生家,于一九五六年献文化馆。”


《戴良栋墨本拳谱》,该拳谱里面根本没有拳,太谷形意门人居然以“拳谱”名义骗人,而其中枪谱与戴氏心意没有半点关系,全部是戴良栋出生前几百年的明末戚继光《纪效新书》中的枪谱,在序最后居然伪称“原本藏戴鸿慈先生家,于一九五六年献文化馆”,再次栽赃戴家,可见太谷形意门的胆大妄为,以及层出不穷的伪造


历史就是历史,紫元只努力还原历史真相,对历史真相的好、坏,不作评判。而只有在健全的历史基础上,才能从历史的角度来进行客观的评判,才能以史为鉴,为人类的发展与进步作出正确的选择,文化发展也是同样道理。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转载]最新社会顺口溜,强暴你的灵魂!

0
0



最新社会顺口溜,强暴你的灵魂!

一、开会

上午交流会,你忽悠我,我忽悠你;

中午迎宾会,你灌醉我,我灌醉你;

下午表彰会,你吹捧我,我吹捧你;  

上联欢会,你搂着我,我搂着你……

人多的会议不重要,重要的会议人不多;

研究小事开大会,研究大事开小会;

开会的人基本不干事,干事的人基本不开会。

 



二、两会

花费很奢侈,公布的数据显示两会代表3000记者3000安保739000服务员若干。民众总结说,平均248伺候一名代表去举手、鼓掌、睡觉。有人质问,每年两会会费到底有多少?什么时候能公开?取得了什么效果?

然今年“会”让大陆民众不满的,还有两会代表的身份,他们认为两会代表非富即贵、贪官多,只代表权贵利益,并不代表“民”,是官商贵族的派对。还有民众反映两会代表多“国人”称:“两会是欧美同学家长会,在座的不是外国人,就是外国人的爸妈。”呼吁核查并公开代表国籍,并讽刺:“严防外国人干预中国内政!”

 



 三、可以忽略的70%

        一部高档手机,70%的功能是没用的;一款高档轿车,70%的速度是多余的;一幢豪华别墅,70%的面积是空闲的;一堆公务人员,70%是混饭吃的;一所大学里,70的教授是扯淡的; 一大堆社会活动,70是无聊空虚的;一屋子衣物用品,70是闲置没用的;一辈子挣钱再多,70是留给别人花的。结论:生活简单明了,享受人生,守住30就好。

 



        四、90

     果不用公款吃喝,90的高档酒店将倒闭;

     如果无色情项目,90桑拿中心将歇业;

       90的群众认为90%的官员不合格;

     90的官员认为90的上级不称职;

  90的学生知道周杰伦;

  90的学生不知道袁隆平;

 90的好事与钱没关系;

 90的坏事与钱有关系; 

 90的女人认为没嫁个好老公;

 90的男人认为自己老婆没有别人老婆漂亮;

 90的女人想有浪漫的事而没有浪漫起来;

 90的男人很在乎妻子对自己的忠贞却盼望别人的妻子红杏出墙;

  90的人读到此信息后认为90的观点是完全正确的。

 



          五、最给力的十大名言

  1笑只是个表情,与快乐无关。 

  2思想就像内裤,要有,但不能逢人就证明你有。

  3纯,属虚构;乱,是佳人。

  4我可以选择放弃,但决不放弃选择。 

  5以前,养儿防老;如今,养老要防儿。

  6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小人报仇从早到晚。 

  7如今人们经常需要马桶精神,按一下,什么都干净了。

  8眉毛上的汗水,眉毛下的泪水,你总得选一样。 

  9人家有背景而我只有背影。 

 10财富改变不了个性,却可以让人露出本性

 



       六、慢慢才知道

 1.慢慢才知道,要对自己好些,因为真正关心我们的人并不多,就是有事时,他们也不一定会在我们身边。 

 2.慢慢才知道,很多东西可遇不可求,即使费尽心机也无济于事,因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3.慢慢才知道,和别人无休止地争论,绝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有很多事情其实根本无所谓对错。 

 4.慢慢才知道,未必做每件事情都有意义,可是做过的每一件事,也许会变成一种美好的回忆。 

 5慢慢才知道,工作岗位是谋生的手段,结交朋友才是快乐的源泉。

 6慢慢才知道,爱孩子是天性,行孝道才是一种责任,因为它可以检验出我们的灵魂。 

 7慢慢才知道,峰高无坦途,得闲即是福,因为追求幸福才是人生真谛。

 8慢慢才知道,最贫者无幸福,最富者无真情,不贫不富的最好,因为可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9慢慢才知道,最宝贵的财富是朋友,但真正属于自己的并不多, 需要彼此珍惜,体会那份温暖。

 



        七、人生感言

 1有舞台就好好演一个角色,没舞台就静静做名观众。

 2永远不要狠命地把门在身后地关上,因为你很可能还要回来。

 3把弯路走直的人是聪明的,因为他找到了捷径;把直路走弯的人是豁达的, 为他同时多看了几道风景。

 4让别人快乐是慈悲,让自己快乐是智慧。

 5事有小功不窃喜,情有大失不自伤。

 6不要整天抱怨生活欠了你什么,生活根本就不知道你是谁。

 7再犟,也要有肚量去容忍那些破事;有毅力去改变那些烂事;有恒心去了结那些蠢事;有勇气去面对那些傻事;还要有时间去做那些联络感情的事。 

 8. 凡事看淡,自己明白就好;遇事莫急,自己做到就好;谈论勿躁,兼听则明就好;世俗艰难,相互体谅就好;人生苦短,莫留遗憾就好;信息常发,只要你快乐就好。

 



         八、杂谈

 走光走的好,叫走秀;

 头发乱的好,叫犀利;

 猫步迈的好,叫潮流;

 可爱逗的好,叫装萌;

 爱情爱的好,叫裸婚;

 美女穿的少,叫养眼;

 朋友交的好,叫幸运。

 



        九、中国特色“解决”大观

 领导问题靠书记解决;政治问题靠经济解决;

 外交问题靠呼吁解决;军事问题靠和平解决;

 党外问题靠党内解决;思想问题靠忽悠解决;

 道德问题靠运动解决;文化问题靠管制解决;

 市场问题靠行政解决;亏空问题靠印钞解决;

 社会问题靠城管解决;面子问题靠盛会解决;

 建设问题靠强拆解决;生育问题靠计划解决;

 前途问题靠拼爹解决;致富问题靠中彩解决;

 医疗问题靠伪劣解决;饮食问题靠掺假解决;

 办学问题靠收费解决;环保问题靠排污解决;

 科技问题靠山寨解决;学术问题靠剽窃解决;

 明星问题靠上床解决;军衔问题靠唱歌解决;

 公安问题靠黑道解决;升职问题靠买官解决;

 反腐问题靠贪官解决;股市问题靠圈钱解决;

 舆论问题靠封锁解决;疑虑问题靠我信解决;

 和谐问题靠糊弄解决;民意问题靠对付解决;

 保持联系靠互发信息解决。

 



        十、经典谬论

 发改委发言人说:如不含税,中国油价低于美国。

 房地产开发商说:如不含地皮,中国房价最低。

 纪检官员说:如不含贪官,中国公务员最廉洁。

 中国红十字会说:如不含挪用,中国善款管理最好。

 质监局说:如不含奸商,中国食(药)品最安全。

 统计局说:如不含老百姓,中国人生活最幸福…..




 
九陌昙花*综合博文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轻步站”之源头         ...

0
0

按:紫元过去的文章在自己博客上已经找不到,幸好有网友保存,再转来。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d0e2ab0102vsae.html

 

“轻步站”之源头            颜紫元 2008.2.22

 

本人曾经论述过通背拳祖董成的有关拳艺拳理,对姬祖创心意六合拳的影响。以及董成的传人董秉乾的拳艺,及“武经玄机”,与姬祖所创心意六合拳的关联。今又发现了心意六合拳中“轻步站”之源头。

 

卢嵩高师爷门下师叔辈的凌汉兴老先生曾撰文说:心意拳的起势“熊出洞”,因卢先师嫌其“露形”,故以“轻步站”取代之。言下之意,似乎“轻步站”始自卢师爷。然,洛阳心意拳宗师马宏宪先生传本人时,起始皆为“轻步站”,说明马学礼祖师传时即有之。

 

而本人的戴氏心意拳宗师阎龙昌老师传本人时,起势皆为“猴束蹲”,或“熊出洞”。

杨祥麟宗师一支的心意隐侠白老师、刘老师传余时皆以“熊出洞”为起势。

 

鲁山的买壮图宗师之重孙买桂生老师传余时起势为“猴束蹲”,与戴氏及李海森一支传人杨世杰老师的起势颇为相似。

 

由此可知,用“轻步站”起势的,主要在洛阳心意及沪派卢师爷心意拳中。

 

然尔,今偶翻阅通背拳祖董成早期一支传人、第六世周淮颖于明崇祯清康熙初(康熙初时周淮颖又传了一代,故从明嘉靖万历年的董成至清康熙初时的此支,已传了七代。而据董成晚年所传的泽州府许氏一支记载,从董成到乾隆初许氏兄弟许秀文、许秀武迁怀庆府时,已传了八代,许秀文、许秀武便是此支第八代传人,又是迁怀庆府第一代)所著的“通背拳谱”时,竟赫然发现“轻步站”的源头。

 

该古谱的二十二页上,有一图名为“起手勒站 势”,为该谱所有拳路的起始动作。

 

从其描述该动作的“三尖相顾”,及二足斜向平行等要求中可知,此势与心意六合门的“轻步站”要求几乎一致。

 

本人藏有卢先师一张“轻步站”照,世面上似未见流传过,本人会在“心意六合拳游学记”中刊出。卢先师的“轻步站”照,几与通背拳谱中的此图一模一样,今将此图先上传。

 

 

 

 

在周淮颖的谱中,还出现了“一把、二把……”等对拳招的称呼,也有“虎坐窝”、“霸王观阵”、“鹞子穿林”等心意六合拳所用的动作名称。其九十四页上“虎坐”图,除手势不同外,其余与心意门的“虎坐”完全一致。其要求“侧身而进”,及进时要求“先动左脚,再进右脚一大步,左脚再跟进半”,而成“鸡步式”定型步桩,与心意门的过步鸡步完全一致。其出势打击对方的要害部位即头面咽喉,中心两肋,下裆两膝等,也与心意门完全一致。

 

周淮颖通臂拳的另一些与心意六合拳相关的内容:谱中第59页的“跨鞭”尤同心意门的“穗子把、韧劲”;谱中108页至114页上所描述的通臂拳步法(走法),除名称不同外,实则都与心意六合拳步法完全相同。如其中的“八揽步”,与洛阳心意中的“鹞子入林”步法全相同,带着进意,很特别的;谱中141页的“六靠十八跌”,与心意六合拳的贴身肩打、背打、胯打,丹田打多有相同之处。;谱156页的“要法序”与心意六合拳的身法六要几乎相同。谱中多次提到的“存身”,也是心意拳中的术语,含义也一样。

 

通背拳中的“劈山”,与心意拳中往前下打击的单把相同(心意中的单把有五个练法,此为一种);通背中的“中拳”与心意拳中的“横拳”几乎一致。而张策后人张继宗的很多手法及近身时束蹲身都与心意拳相似,其也有刮地风的腿法。

 

综观通臂(背)拳,无论哪派,不是“六路母法”,就是六六“三十六拆手”,或四六“二十四势”,或是“108势”,及“十段锦”,其中都有“中拳”、“劈山”、“摔掌”的等手法。而“108势“又是六乘十八的数字,离不了“六”字。心意拳又称“六合拳”,其“六合”的概念除内外各三合外,其拳名的来源,或与通背“六路母法”相关。

 

 

由此可知,从周淮颖记述的董成的通背拳谱中的某些内容、一些与心意拳相同动作的名称,以及董成传人董秉乾的身法(一身备五弓)、及六合神枪,再到怀庆府董成传人许氏通背中的三节、五行、六合、杀手歌、及阴阳八步捶练功时与心意拳同样的练功要求看,明末清初的山西永济尊村人姬龙峰祖师,与董成或董秉乾一定存在着师承关系,并在其师拳艺拳理的基础上而开悟,创出拳术极品:内家六合拳,全称“心意六合拳”,与五六百年前的岳飞,无一丝关联。唯有的关联是,不愿异族统治的精神是一致的。

 

而且后人也假借了岳飞这种抗异族统治的精神,来表达自己的心愿,故不惜将拳术说成是“岳王拳”、“岳氏拳”等。今尚有人不辨其源,以讹传讹,造成了不少混乱。

 

董成是位极其了不起,兼收并蓄,博采百家之长,又富有创造性的武术巨人。其晚年留下的三尖照论,自然来自明代以前流传的枪法。然其三三九节,内外五行、六合拳理论,恐为原创,直接影响了明末清初姬龙峰对心意六合拳的创造。

 

而千载寺“武经玄机”中重视内功、及其部分动作名称,也直接影响了姬祖的心意六合拳创造。

 

当然,六合枪,及从“张三丰十三势”、董成通背拳而来的,一身备五弓的身法要求,也极大地影响了姬祖的创造。

 

上述理论、身法,也直接影响了乾隆年间阴阳八盘掌的创造(详见本人“阴阳八盘掌与八卦掌”及“阴阳八盘掌与心意六合拳的关联”)二文)。

 

因此,内家拳从张三丰十三势,到宋远桥的《太极功》、张守性“太乙五行擒扑手”,及董成晚年的通背拳,到姬龙峰祖师的心意六合拳,到乾隆年间董氏(道成年间董梦麟的祖辈)的阴阳八盘掌,可谓一脉相承。

 

其中,我最爱的是式简功大势雄,又变化无穷的心意六合拳。姬祖由博返约,同时,弃套子返单势,仅十二大势,器械则为枪、刀、棍,还有一个协助练步法的把双拐(此支也是得传于马学礼的老师隐士河南府李,此支第一代李老存与马学礼为师兄弟,秘传至今,仍保持原样,无四把捶)。

 

马学礼得传后,神通变化,创四把捶,所传马兴、张志诚,马三元三只各不相同,各具精华,又各自能相通,强调习者能否有悟性,是否得真传。倘若未得真传,妄自强猜,恐怕还不如练形意拳有功效。

 

这种神通变化、因人而异的传法,在心意门马学礼祖师的一支,似乎形成了一种传统。如张志诚传李祯,与传邓州张海州便不同;李祯传戴氏父子与传张聚也有不同。

买壮图传周口河西袁丰义,与李海森传周口河南岸袁长青的,及买壮图传子买学礼的,也各有不同。这正如买氏心意拳谱所说的:“枪有四教、拳有五门,而有万样传法不同”。

 

因天意的安排,本人既得洛阳马兴、鲁山买壮图、及祁县戴氏三支的宗师传授,又近期又请得马学礼师兄弟李老存一支的原十二大势及枪、棍、刀、阴把双拐的宗师来传授,实可谓三生有幸。

 

所以本人越感觉到将心意六合门真传武学保存下去的重大责任,朝夕勤练,不敢丝毫懈怠,唯恐有负天意及众师之望。也希望尽快将这几支的历代先师们的故事、功法,拳理编著成书,使心意六合拳真传流芳百世,此吾之天命也。

 

 

3:董成晚年传给许氏的部分相关理论:

1)打手歌(与心意六合拳的“杀手歌”相似,陈氏太极也有。)

上保咽喉下保阴

平心两肋正中心

头部面部更重要

脑后一掌要真魂

 

另:杀手歌

百会倒地死

尾闾不还乡

章门被击重

十个九人亡

太阳和哑门

必然见阎王

断脊无接骨

膝下疾生亡。

 

②(关公,被许氏通背称为武圣,历来为各大寺庙的护法神。许氏通背拜师时,第一拜关公,而干载寺又有关圣殿,三十二势春秋刀诀即刻录于关圣前的石碑上。此春秋刀诀与洪洞通背的陈家沟的都完全相同,与唐村李氏十二世太极宗师李鹤林存留的拳谱中的春秋刀诀也完全相同)。

 

③董成留在许氏家的“阴阳八步捶”的练习要求与心意拳极相似,但动作不同。

 


4)浅解鸡腿猴形
  
拳谱中有很多详细记载,其中练习套路皆学身法,讲究:凡学艺之道,不可忙中急取,恶中强求,故云:先打洪后打灵,然后再打轻灵成,能软柔者自然刚者灵也!夫洪者初学之法,周身滞气,必使消融,以至周身便利灵活。灵者,浑身劲路一体,将身长大如猛虎,将身缩小如狸猫,能收能放为是。轻灵者,顺劲随力,鸡腿含步,猴形神明,心悟而明,言传不进,唯陈学而成者,鸡腿;必一只腿立着,另一只腿提起,脚掌要平,卷曲之内脚,磨胫进步,形如雄鸡独立。鸡腿有:蹚、圈、踢、踩、铲、勾、勾挂、勾磕、吊、点。猴形:如猿猴跳跃,攀岩、探腰拔背、闾尾相随、形似猿猴。猴形有:猴形必无形、探腰拔背、尾闾相随、势大步宽、伸缩吞吐、起伏如猴。          

(注:这里提到了戴氏心意拳中的练功进程,即重动、轻动、灵动。又提到了心意拳中的身法核心及二形,即缩或束、长,及鸡腿、猴形。也提到了心意拳中身法的具体要求,即“探腰拔背、尾闾相随、伸缩吞吐、起伏如猴”)

 

5).论三节

在中华武学中,素有把人体分为三节而论:肩、肘、手为上节,腹、腰、膀为中节,垮、膝、足为下节。而在三节各部中又分为三节,如上节部分: 肩为根节,肘为中节,手为梢节。中部分为:丹田为根节,腰为中节,膀为梢节。下部分为:胯为根节,膝为中节,足为梢节,三三共九节之说。
猿仙通背拳谱说论中曰,身以滚而进,手以滚而出,身动脚手随三节自可齐。显然三节同元,贯穿一体是其精髓。三节者妙在通也,通者元也,求艺者须从[三元化一] 始而习之,九节贯通[三元]而成乎,书中曰:上元者,手元、肘元、肩元是也,三者同元,肩为元根,则上元通之,下元者,足元、膝元、跨元是也,三者同元,跨为元根则下元通之,中元者,膀元、腰元、腹元是也,三者同元腰为元心,膀腹为轮这中元通之,而后人一身以腰为圆心、膀腹为中轮,手、肘、足、膝为外轮三元通之,周身一就,两手扇,两腿如钻,拳打口出, 步腿同一,踪影回环则[外三元]成。又曰心法为元,意气为轮,丹田为场,妙存呼吸,真气鼓荡,即柔即刚,心意气一体,轻灵莫侧幻,得法如诊脉,勾敌取真魂,则内三元成。内三元与外三元合二为一,周身一元,心意气力一如既往,即生既成御人无形,动如警雷静如泰山,武之大成,玄妙精义,周而复始,万法归一,此浑圆体成。


人体浑圆是武术的上乘功夫,是要经过长期卓越的演练,人之心意灵悟能够即刻将意化气产生高能聚合的定向爆发功夫,非常人能及所达,练拳者多如牛毛,成功者少如牛角,习服者一能挡百,不能习服者百不挡一也,乃千古名训,然就成功而言,除超志非凡外,[化滞通关] 乃成功之关键所在。滞气不化最可怕,若能会透变化里,妙术不在他人下,拳之妙理,尽存呼吸,谱中曰:上节不通,气滞膀中,君臣难顾,天令难行,下节不通,气滞跨中,动则必慢, 地利难战,中节不通,气滞腰中,千军万马,如行泥潭,首尾难顾,浑身皆空。
以上可见,气滞为之病害,腰、膀、跨三部易为病源所在,古人云:有病方为贵,其方是园,通则治本,其理非玄,返朴归真,妙自生也。  


(6).
论六合

 

 六合者,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跨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统称六合。六合中有外三合、内三合之分,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跨河成为外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称为内三合。外三合属阴,内三合属阳,故六合亦称阴阳之合。

 

在拳术中何为外三合的阴阳关系,即左手与右足合,左肘与右膝合,左肩与右胯合,左为阴,又属阳,此阴阳之合,规循符合三点固根的恒古理论,使人有根基稳固,阳气生发,红光满面,胃润亮发,身手矫健之感,这段时间在练拳中属阳长外壮过程,属初级阶段,外三合的正确完成与过渡,是练拳人进步入门的基础关键,万不可忽略轻视。

 

内三合的阴阳关系何在,心为一身之主,万念之首,有心方可有意,意为心生,为心所使,心动在前,意生在后,故心属阳,意为阴,所以心与意合,有了意念,方可产生行动,人体通过意向活动而产生气动,气在体内受意念导向而周流,意念在前,气流动在后,气随意转,这样意又为阳,气变为阴,所以意与气合。人体自然呼吸和因活动而产生强呼吸,皆属气的概念范畴,人体通过这个自然生理过程,为得到意向目的而产生的功能效应称为力,力为气之终果,它在气之后,气又为阴,力为阳,所以气与力合,拳论所云,通者阳也,背者阴也,通背世无双,举止分阴阳,阴生阳长,阳长阴生,阴阳互济,生生不息。

 

 必须明白,由阳长外壮的外三合,到内壮阴生的内三合完成,是一个漫长的演练过程,二者的相互关系时,外壮阳长引动内壮阴生,再由内壮阴生催发阳长外壮,反反复复阴阳互生,逐渐升到内外俱壮之火候。

 

使一个练拳者由循规入门,逐步得到一动周身无有不动,一静周身无有不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内外合一的临妙境地,这就是练拳中的中段功夫。在演练中处处显现出刚柔并济,动静相连,一阴一阳变化万千的勃旺生机,使练拳人从浅表的理性认识达到深层的感化认识,心领神会地明白六合是练拳成功的基础,外三合则是基础的基础,内三合为基础发展之必然道理。

 

前贤古人以这个返朴归真的阴阳哲理统驭拳论,历史实践证明是无可辨驳的武备指南,为万物所应验,为世人所推崇,学海无涯,功夫无终,阴阳互济, 峰屹海流,以后练拳人如能志陈久演,朝夕不怠,阴阳得道,便会逐渐登堂入室,走向周身浑圆,遍体轻灵,刚入锋金无坚不摧,柔似文水周流不息,御人物有形则无形,战之能胜,妙如神助的高深境界。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紫元首次公开明初“长枪李”36枪、42枪谱    颜紫元

0
0

紫元首次公开明初“长枪李”36枪、42枪谱    颜紫元
紫元得明初“长枪李”14世孙、心意六合12大势李存湖6世孙李先俊(见本博文中的相关家谱)之第3代传人张老师传“长枪李”枪法体系,先将其中的六合36枪(含24枪)、42枪谱名堂发表(过几天再将勇战13枪谱找出来发表)
紫元常感叹:如果不练过“长枪李”枪法体系与董氏六合枪(王堡枪、姬氏枪)体系,怎么能够知道后者不少招式来自前者?而前者是套子形式,后者是单练及小组合形式,所以前者化枪不了拳,后者能够“丢枪即为捶”!


枪法开列于后

 

(1)    四夷宾服

(2)    野鹊蹅枝

(3)    饿虎搬山

(4)    靠山倚重

(5)    金鸡独立

(6)    飞腿罘隔

(7)    五鬼绝命

(8)    开门不闭

(9)    梨花摆头

(10)怀中抱月

(11)怀中抱剑

(12)半边掩月

(13) 邪(斜)视掩水

(14) 倒提瀝水

(15)蛟龙托岸

(16)小坐梁枪

(17)金枪取阴

(18)夜叉探海

(19)太公执钩

(20)仙人背剑

(21)黄龙拱地

(22)猿猴转背

(23) 五龙盖顶

(24)死蛇躺地

(25)大梁枪势

(26)大开门式

(27)朝天枪式

(28)定南针

(29)提水

(30)伏虎

(31)平抱

(32)虎托

(33)骑马

(34)跨马

(35)回马

(36)通袖(按:这里既是36枪终,又是42合枪之开始)

(37)湛水

(38)滚手

(39)扎(砸)手

(40)躲手

(41)科手

(42)扭手

(43)入手

(44)进步

(45)偷步

(46)闯门

(47)洒水

(48)攩水

(49)乱换

(50)抽换

(51)潜龙

(52)黄龙占杆

(53)扑地擒龙

(54)拨草寻蛇

(55)野马跳涧

(56)猿猴窃果

(57)乌龙入洞

(58)乌龙剪尾

(59)乌龙倒取水

(60)鲤鱼打挺

(61)玉女穿梭

(62)孤雁出群

(63)赫(吓)脚刺面

(64)赫(吓)面刺脚

(65)螳螂捕蝉

(66)蜻蜓点水

(67)暗藏黑虎

(68)巧女认针

(69)碗转回隔手

(70)单手进步

(71)双手退步

(72)单手退步

(73)碎攒金

(74)劈碎金

(75)金不换

(76)回鐏

(77)合手(按:合枪42式终)

 

 

辇半神枪二十四回

后序合枪二十四句

七十三枪联成句  手尾七十二势枪





紫元按:“长枪李”是宋末元初著名“铁枪李全”之嫡裔(李全是杨妙真丈夫,因李全于宋、元之间反复无常,汉人耻之,故称“杨家枪”)

陈家沟老谱上

在“二十四枪歌诀”最后两句“若问此枪名和姓?杨家花枪二十四”,已说得很明白,是杨家枪,非张飞枪。与禹家“二十一名枪”无关,自然与张八、张飞也无关了。且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也说其“二十四枪谱”是杨家枪,戚氏之谱也应同明末唐顺之、程冲斗枪说中的杨家六合枪,俱得自河南民间,其中程冲斗的枪就是学自河南李克复(笔者按:“长枪李”的嫡支五世孙李景隆曾在明万历年间传怀庆府河内董秉乾老道、博公道长等“长枪 李”六合枪,内容有“勇战十三枪、三十六枪、后序二十四枪、四十二合枪。”该枪法也由老道们传给了怀庆府陈奏庭、唐村李氏。“长枪李”是宋末元初铁枪李全、杨妙真夫妇之后,枪法实为李全枪法,因李全反叛 无常,世人以为耻,故以其妻杨氏而称此枪为“杨家枪”,非真杨氏所创传。)。

 

 

 

   苌乃周曾抄录过“二十四枪谱,”因乃周曾学禹家“二十一名枪”,故“二十四枪”也就被误会为禹家枪,于是误会者写上了附记曰:“此枪系汜水县禹家枪,系张飞传至禹家。”近世者更在此下旁注:“系张飞外甥,禹家当系禹让家。苌乃周曾学技于禹让。”以讹传讹。

 

  该“二十四枪”在陈家沟又被称为“梨花枪夹白猿棍”。“梨花枪夹白猿棍”的动作名称在1991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由中国武协审定的《中国武术拳械录》有记载,与文修堂《拳械汇编》中的“二十四枪练法”,完全相同,只是“二十四枪练法”中一法包含几个动作,而“梨花枪夹白猿棍”是将动作名称是分开而已。《中国武术拳械录》第146页在“梨花枪夹白猿棍”动作名称完后有注:“此套路已失传”(笔者按:笔 者认为,苌乃周本人也未学过,在苌的自著枪法中,苌乃周只字未提自己曾学过 “二十四枪”,倘若学过,他自然不会不提,因为他学过“有弊”的“二十一名枪”都提了,何况更著名的“二十四枪”呢?!当年陈长兴公传杨禄禅先师的“十三 势枪”中便有“二十四枪”,与陈家沟的“二十四枪”谱,非常不同,惜长兴公后,陈家沟失传。陈长兴所传的“二十四枪”是陈奏庭带到陈家沟原来24枪的改创,如勇战13枪也被改创成太极13枪,被唐村李友改创成勇战心意枪。。。

 

杨家枪法是明代的主要枪法,“山东、河南各处教师相传”(明茅元仪《武备志》,俞大猷《剑经》),《纪效新书》中枪法以杨家枪为尚,戚氏称其“有虚实,有奇正……不动如山,动如雷霆”,何良臣也称“虚实尽其宜,锐进不可挡,速退不能及,而天下称无敌者,惟杨氏梨花枪法也。”(《阵纪 卷二》)

  但陈家沟留下的陈奏庭带回家的24枪谱是内传枪谱,内容完整,与戚继光记载的外传24枪谱有不同。

《纪效新书》是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15281587)的一部军事著作,大约成书于嘉靖三十九年(1560)前后其第十卷《长兵短用说篇》专门介绍了长枪的练法和用法,记录了当时业已成熟的六合枪技术和练法。《纪效新书》云“夫长枪之法,始于杨氏,谓之曰‘梨花’,天下咸尚之”,据考在明中叶至清初期,杨家枪和沙家竿子、马家枪是当时最为流行的枪法,戚氏赞誉曰“惟杨家之法,有虚实,有奇正,有虚虚实实,有奇奇正正,其进锐,其退速,其势险,其节短,不动如山,动如雷霆”,“二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手,”信其然乎!

《纪效新书》中除了记录了“六合之法”,还有就是“二十四势”:

1.夜叉探海势 2.四夷宾服势 3.指南针势 4.十面埋伏势 5.青龙献爪势 6.边拦势 7.铁翻竿势 8.跨剑势 9.铺地锦势 10.朝天势 11.铁牛耕地势 12.滴水势 13.骑龙势 14.白猿拖刀 15.琵琶势 16.灵猫捉鼠势 17.太山压卵势 18.美人认针势 19.苍龙摆尾势 20.闯鸿门势 21.伏虎势 22.推山塞海势 23.鹞子扑鹌鹑势 24.太公钓鱼势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2013年紫元答网友之问   颜紫元

0
0

你好,谢谢参加讨论,中国人有个坏习惯,就是治史不严肃认真,所以因各种原因而产生的假历史就十分盛行。吾辈必须用科学的方法,不带个人利益去研究,才能回复历史原貌。宋史载周侗教过岳飞射箭,岳氏后来又向汤阴陈氏学过枪法。岳的孙子在岳飞平反后几乎详尽地记载了岳飞短暂一生的大大小小事迹,这些最原始的记录都无一字记载周侗、岳飞练过空手的拳术。这与当时还没有拳术诞生是一致。如果先生能够找出宋朝就有拳术的历史记载,便是巨大突破!但中国武功诞生很早,与世界各民族一样,都会用武器,没有武器时都会徒手搏斗,如不会武术的小孩也会争吵扭打一样,有一点扭打技术的,就称为“手搏”、“殴击”,其中还包括了“角力”也称“角抵”。这个不仅在世界各民族中都存在(事实上有人类出现,便有“手搏”、“殴击”),在高级动物中都也一样。因此不能说有打架,就是等同有我们现在认为的拳术存在。所以古代器械格斗、徒手格斗从人类诞生之时就有,是“食、色”外,另一种与生俱来的生存的必须的东西。人们常将与世界各民族没有大区别的中国古代器械格斗、徒手格斗记录当作拳术套路、拳派存在的证明,所以都错了。中国特色的拳术套路、拳派是诞生在元代中叶元廷禁止汉人持有军器、甚至铁器之后。紫元这个发现早就论述过(博文目录中有)。因此,如果有人能证明紫元的这个发现是错的,那么紫元会非常感谢,不过至今没有人能证明,紫元相信也基本上不可能证明。大凡历史事物的出现,都有大环境的因素,中国人练兵器、角抵,比练拳路早得许多。因为那是最实用的,练空手去对付手持兵刃的,在古代会觉得很不明智。只有在不准持兵刃、铁器时,为了保持格斗能力,才不得已练空手及棍棒,一个反元复宋的武将或民间武人为了不忘记招数,所以借鉴古代巫舞、剑舞、仪仗军操等,首创了“盘龙棍”(不带兵刃,故不算违禁)、32势长拳,并托名是宋太祖遗留,以提醒人们不要忘了亡国。前些年在武当山脚下的一个已经被埋没的“太极观”的后山里所发现的“张爷”洞中,青壮年的张三丰石雕像上背着剑,石雕落款日期正好在元廷禁武令前一年,所以张三丰像上还有剑,后来在明初李文忠家藏书中发现的元末张三丰赠给李的自画像上,就没有了铁器。可见张三丰也是在受到他当时流传的32势长拳的影响,也自创太极十三势(十三势软手,或称“软十三”)。

在怀庆府的博爱、修武等地,盛传各种十三势软手,或称“软十三”,但真正的只有一种,那就是清初唐村李家清初就记载下来的十三势软手名目。李家的九世祖李仲、李信及他们的姑表兄弟邻县陈沟的九世祖陈奏庭还一起将他们学的四路通背短拳以十三势软手的要求来改创,李氏康熙年间家谱将经过他们改创四路通背短拳,称为“太极养生功”,这四路拳在那里也被称为十三势软手,或称“软十三”。还有通背拳创始人董成晚年与王宗岳(公悦)交流后创的通背柔拳,也被误称为十三势软手,或称“软十三”,另外,董成的一个传人顾殿一道长开创了六合通背,后传到河北广平,现被称为卢氏太极。。。(详见本博客相关文章)。

 

最早记载董成创通背拳的除了现居住在焦作的董成通背传人许氏一支传谱外,还有从明代崇祯年间一直写到康熙年间才完成的董成五世传人周怀颖的“通臂拳谱”,其中记载董成如何创拳、传拳,是董成较早的通背拳法(张松溪也得董成传),后来由怀庆府郭氏传到洪洞的通背拳就与唐村李氏及陈沟陈奏廷学的通背拳差不多,是董成再次的改创的拳,而许氏学的则是董成晚年再次改创的通背拳。洪洞的通背拳中有地趟功,周怀颖的“通臂拳谱”中有通背“十三势”图及当作名称。

紫元得传的“少林五拳”及完整拳谱是得自河北饶阳的牛翰章老先生的弟子尹先生,牛翰章老先生留下的拳谱是目前紫元见到的最完整的少林武术拳谱(非大杂烩),牛老先生这支的第一代是道咸年间去少林寺学艺的山东人(见本博客中紫元的相关文章),其五拳都是地趟当作。

 

市面上最早出版的的少林五拳是清末民国初的《少林宗法》,后改版为《少林拳术秘诀》,是南方革命党人的作品,许多是根本不存在、经不起考证的道听途说。其五拳图谱表明,纯属南拳,与真正白氏五拳无关,明显是个赝品,而且要比牛氏留谱晚得多。所以先生看到一本《强身气功》(马春著)的五拳,虽然也套用真正白氏五拳的理论,却不是真正五拳。不知先生看过五拳图谱没有?

 

关于怀庆府董氏一族,春秋时期就有先祖董狐(山西运城)其子孙董高于汉初即前往怀庆府小董。先生如果有机会去,紫元会介绍一位尚健在的老先生,他对董家历史很有研究。如果单纯从网上的族谱研究,恐怕很难准确,因为被破坏得太多了。

先生的通背这支传承如何能否告知?你说的哪些套路在洪洞通背及许氏通背中大都有,而且还有六路108势长拳等。如果先生能够拿出比董成更早的证据,那么紫元会非常感谢。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心意六合拳中的“丹田歌”之出处   颜紫元

0
0
心意六合拳中的“丹田歌”之出处   颜紫元
紫元按:紫元在买状图先师家乡也发现“蹲猴樁”及相关练法,还录有视频,有机会再介绍

摘自紫元2001年初出版的《形意五行拳械诠真》P264、P265

(注:戴氏心意六合拳最重要,最有特色的樁功稱為“蹲猴樁”。一切身法皆由此演出,然在同一個山西省又离戴公故鄉祁縣一百里地的榆次,是弓力拳的故鄉。其創始人為趙蓮,字晉聘,生于1657年,卒于1748年,為山西榆次市東陽鎮人,曾在湖北做官,御任后回家鄉創弓力拳。其拳系中最重要的樁功為“白猿樁”,練法几与“戴氏心意六合拳”中的“蹲猴樁”相同。更有趣者是“弓力拳譜”中不少歌訣与“心意六合拳”中的某些歌訣几乎相同,如“世人好比一張弓,看人好似弓力形,卸力常用拉弓勢,發力射箭气穿心,心定無物常清靜,清靜絕象又覺明,覺明神气無价寶,久練翻弓一粒精,精養靈根气養神,養精養气見天真,丹田養 就護命寶,万兩黃金不与人,人似弓身勁似弦,穴如的兮手如箭,按時發兮須忖正,千万莫要与穴偏。”而心意六合拳譜中有“精養靈根气養神,元陽不走得其真,丹田養就護命寶,万兩黃金不与人”,此詩也見于道書中。乾隆年間,清人在明人洪基(安徽新安縣人,是當時一位名醫,于明毅朱由檢在位之第二一年,即公元1638年,輯訂“胞与堂丸散譜”),所訂《胞与堂丸散譜》后,輯道家种子、房術等內容合拼而成《攝生總要》九卷,此詩見于“种子秘剖卷中----房術秘訣”第十六條“六字延生訣”即存、縮、抽、吸、閉、展。六字中“閉字訣”,“閉”字訣詩曰:“精養靈根气養神,元陽不走得其真,丹田養就長命寶,万兩黃金不与人”。心意六合拳創始人姬公約生于明万歷年間,卒于康熙初年,早于趙蓮。而戴文熊生于1814,远晚于趙蓮。三人均在山西,但心意六合拳之創立早于弓力拳是無疑的,“弓力拳”与“戴氏心意六合拳”的樁功關系究竟如何,有待進一步考証。不過有一點可以明确,河南“心意六合心意六合拳”及“戴氏心意六合拳”拳法与“弓力拳”拳法的盤練是全然不同的。   編者注)


紫元按:

1,“而戴文熊生于1814年”是紫元的改动,原书中错。


2,趙蓮曾在湖北荆州一带当县官,而谱载董秉乾老道、唐村李氏都在那一带传过拳艺,所以趙蓮应该是学过通背拳的,其拳谱内容及桩法出处就可以理解了。

3,明人洪基是最早作或引用“丹田歌”的。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光绪16年抄录、尚学礼藏心意六合拳谱中序文  颜紫元

0
0

         紫元 按:戴氏心意谱里没有姬龙峰、没有马学礼,车氏与买壮图会面后才知道马学礼,也从下面序中知道了姬氏及其家乡,所以会编在伪《六合拳序》中                          

                   尚学礼藏 《心意六合拳譜》序文

 

      山西平陽府蒲州人,居住均村,姓姬名宏,字隆丰,老先生留下譜論,傳与習武君子攢玩味﹐以思其理。夫武藝者,言其和也,和之中,智勇具焉。而近世之演武者,徒以捉打鉤拿為憑,封閉躲閃為据,与鬧市之中逞以跳躍為名為藝者同然,亦不過悅人之耳目,罔取人之錢財,焉關乎于智勇者乎?更勿論古人英銳之气,剛正之概,威武之驕,盡為所失,實為作戲之輩大同也。

        論此藝則曰六合五行,陰陽動靜,進退起落。變化無窮,是其智也,英明過人,是其勇也。苟能日將月就,如攀如躋之靡窮,則智無不全,勇無不生,得和平之理,會和平之情,順成自然,能去能就,能剛能柔,能進能退,不動如山岳,難知如陰陽,無窮如天地,充實如太蒼,浩渺如四海,炫耀如三光,則盡乎其智,備乎其勇矣,其和,一也,以此而交技藝無不盡善矣。

 光绪16年抄录

      (注:摘自編著者珍藏的河南周口一支買壯圖師祖所承留的《心意六合拳譜》﹐從此序文中可以看出姬祖師曾留下心意六合拳譜)

 

 編者注:編著者另藏有買家所傳《心意六合拳譜》。買氏家族女儿嫁給魯山人鐵斌,鐵斌是買壯圖得意弟子,于1900年到武漢做牛皮生意,住在民權路曹大老板家,1912年回魯山,故鐵氏授有《心意六合拳譜》(古譜)一本。鐵斌傳子鐵志浩阿訇(1906—1992)。買壯圖又傳子買學禮,買學禮傳子買清選阿訇(1898—1994),買清選傳子買桂生﹐鐵志浩与買清選阿訇又傳李國憲及《心意六合拳譜》。李國憲余友也,与余交換周口買壯圖所傳原《心意六合拳》古抄本,余在魯山時﹐買桂生老师曾示其譜﹐余對比之,內容皆同,唯几處有錯字爾。


摘自紫元2001年初出版的《形意五行拳械诠真》P261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是李光藩伪造“王宗岳《阴符枪谱》”?   颜紫元

0
0
网上据说有李亦畲的后人李光藩保存的“王宗岳《阴符枪谱》”,这令人大跌眼镜,难道又有人在作拙劣的伪造?

紫元对李光藩(1937--)先生 不太了解,所以就查阅了一下该人的情况,原来他是武氏太极传人,即:武禹襄--李亦畲1832~1892--郝为真(1849~1920)- 郝月如(1877-1935)、李逊之(1883-1944,其父去世时因年幼,由郝为真传授)--  姚继祖、魏沛霖、李锦藩(l920-1991)--李光藩(1937--)、乔松茂(1955-,乔松茂的弟子是1954年出生的薛乃印,曾持有原中国武协主席张耀庭为薛作封面题词《太极魂》的专题杂志,薛曾因种种劣迹给华人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至今被关在新西兰监狱中,紫元在薛犯事前几年,曾在新西兰华文《乡音报》上撰文“‘太极天王’,名该符实”、“‘太极天王’,不堪一击”“揭露之)。

关于李光藩,有人撰文说“李光藩是其族兄李锦藩先生的弟子,李锦藩先生的遗嘱中有十分清楚的记载,这在邯郸人所皆知.李光藩在所著的《廉让堂太极拳谱考释本》中,不顾这一历史事实,欺世盗名.切记,文化传承不等同血缘.”

幅对联“立定脚跟撑起脊,展开眼界放平心”,姚继祖先生对记者说;这幅对联是李亦畲先生所撰写。

  又有人说是 李锦藩写的,即:“ 李锦藩自幼从师李逊之学习武式太极拳,随李石泉学习器械,。。并总结出新的练功要诀:立定脚跟竖起脊,拓开眼界放平心。这不仅是走架行功的基本要领,也是平时为人处事的哲学。”

不过很快有人指出:“事实真相请阅由上海古籍书店重印、商务印书馆在中华民国24年发行印刷的【国学基本丛书】,清·梁章钜 1840年出版的【楹联丛话】格言 116 徐连峰所撰;立定脚跟撑起脊,展开眼界放平心,清楚的说明该联的出处。姚继祖先生对记者说;这幅对联是李亦畲先生所撰写。真是无知无畏呀,没有知识和文化。1840年李亦畲才8岁,加之古代传媒落后,从徐连峰先生撰写到梁章钜辑书出版,中间又有多少年。李亦畲先生还没有出生,这副对联就已面世了。”

又,






看来,随着政府的从“一切为政治服务”到“一切为经济服务”的转变,大陆人民也紧跟形势而改变,为了名与利,纷纷伪造起来。

据赵堡太极传人王海洲先生亲口对紫元讲,乔松茂与薛乃印曾经去访他,但王先生发现他师徒俩爱说谎话,很不诚实。不过,如果知道乔是原邯郸市委副书记,就不应该吃惊,如果不爱说谎话,很诚实,是绝对当不上干部的。现在落马的上从中央政治局常委、军委副主席,下到村委书记、主任,在被逮捕前哪个不是高喊爱党,对批评他们的人指责是反党、汉奸的?所以人们戏称他们是爱党国的腐败分子,是爱国贼

我们历来被灌输阿毛是最抗日的,但【腾讯】揭露的:『1940年10月毛对王明说“我们不能战胜日本人,那为什么要和他们打仗呢?最好联日联汪打蒋介石。你看蒋介石在西南西北还剩下那么多的地盘,如打败蒋,我们就能在西北得到一块地盘,那就算获得暴利了!我知道,你会说我执行亲日民族叛卖路线。我不怕,我不怕当民族叛徒! ——王明《中共50年》186页。』所以只有健全的历史,人们才不至于被愚弄。

话扯远了,还是谈谈所谓的“王宗岳《阴符枪谱》”吧。

唐豪先生曾经把自己上世纪三十年代在北京琉璃厂得到的一册“阴符枪谱”、“太极拳经”很武断地用“王宗岳《阴符枪谱》、《太极拳经》”之名出版,紫元多年前就在《太极拳史真相大白》中论证过唐豪先生的错误。未料这次又看到有所谓”王宗岳自序文“、”李亦畲藏印落款“的“王宗岳《阴符枪谱》”。


文章介绍说:『现在所知,已经向社会宣称的“王宗岳《阴符枪谱.》”,出自李亦畲的后人李光藩。在台湾高雄的《太极拳》杂志1997年12月出版的第114期载有北京信息工程学院于志钧教授整理的《王宗岳<</span>太极拳谱>和<阴符枪谱>手稿今何在?》。该文说:“这二卷拳枪谱是王宗岳的亲笔手书,经过李氏五代相传,文革前传至李光藩先生手中。所幸,文革前,转移到山西太原李光藩先生的胞姐处,得免火光之灾。文革后,李光藩先生从山西取回。”该文又说:“据李先生说,王宗岳是明朝嘉靖、万历年间人,至今已有四百七十多年。王谱纸已变色。然而,祖训不准外传。如之奈何。现经李光藩先生同意,暂将王宗岳<阴符枪谱>之封面、自序、及李亦畲先生写的跋复印件公布。”


公布的王宗岳自序是:“余习太极二十有年,兼修枪术。从中有悟,《武子兵法》传奇枪十八种,开八门步,行阴阳,暗藏九星八卦之妙。内有长枪三十六,花枪十二。吾尊其本源,编创 阴符枪十六势。仅将身法、步法、手法诀要,共书于后”。
万历戊子季春朔日山右太谷王宗岳

总诀:“身则高下,手则阴阳。眼则八方,阳进阴退。阴出阳回,粘随不脱,疾若风云,以静观动。”

李亦畲的跋文:“母舅禹襄亲授王氏《太极拳论》并《阴符枪谱》二卷。此拳乃稀世之宝;古谱不可轻易示人,慎而重之,切切谨记。”

同治丁卯中秋月圆亦畲氏记于小书房内,光绪
辛己中秋念六日亦畲氏谨识。

于志钧的老师是吴图南,他们俩也是很爱撒谎的,是沽名钓誉之辈,紫元曾在《略谈宋书铭》、《谈谈吴图南》二文中有详述。前几年于志钧还把从苌氏拳传人处短暂学了的枪,编成所谓《桓侯八枪》,并声称是失传的“太极枪法”,紫元也曾有文专门批驳于氏的妄言与对读者的误导,太极门历来就有“四枪”、“八枪”、“十三枪”、“二十四枪”及数路粘杆,因吴图南未曾得传,于是于氏便妄称起来。

所以于氏之言不听也罢,我们还是看看这个李光藩声称拥有的“王宗岳《阴符枪谱》”。

如果大家读过唐豪当年出版的书,读过其中阴符枪作者好友的序,李光藩“王宗岳《阴符枪谱》”之伪便一目了然。关于乾隆年间阴符枪作者“山右王”是不是王宗岳,及谱的真假来源分析都在紫元太极拳史中有详细论述,有兴趣者可以去读一下。

 简单一点讲吧,被唐豪本人冠以“王宗岳《阴符枪谱》、《太极拳经》”之名出版本子,是唐豪上世纪三十年代在琉璃厂发现的。这个谱本来是只有以阴符枪、春秋刀、十三势论开始的太极拳经的顺序的谱子,其十三势论旁付标题是“张三丰祖师遗论、王宗岳先师传留”,而阴符枪有乾隆年间”序“,是作者朋友写的。

就此而论,很明显这是原本两份单独的谱子,被人放在一起了。因为如果是一个人写的,阴符枪作者山右王不会在后面的太极拳经上称自己是“王宗岳先师传留”。

而且就现存的文献看,“王宗岳”三个字出现在太极拳经上是始自武禹襄、李亦畲(见紫元相关博文),是在同治年间,远晚于阴符枪落款的乾隆年代。所以阴符枪作者与太极拳传人王宗岳除了都是山西人外,朝代、职业、所练的都不相同,是两个人(详见紫元相关博文)。

李亦畲不会愚蠢到把阴符枪原序改成王宗岳序,因为毕竟阴符枪谱在李亦畲前许多年已经流传,而且阴符枪还有传人(该支传人河南安阳的魏峰先生还告诉紫元他们还传有”阴符刀“)。

如果读过紫元武友和有禄先生收藏的民国初陈鑫手抄的陈家沟拳谱,及其中的“辩拳论”(关于”明代王氏籍贯的记载),就知道所谓“太谷王宗岳”是很明显的、源自自赵堡那里的伪造。

换而言之,唐豪当年发现的是后人将两本谱抄在一起的合抄谱,该合抄谱可能来自太极爱好者,因见两谱理论有相似处,所以合抄在一起。也可能来自李亦畲本人或后人,即武禹襄之兄得到唐村李氏在舞阳盐店的太极拳谱(中有《春秋刀诀》),传给李亦畲。李亦畲或其后人又得到一份阴符枪谱,觉得理论有相近之处,于是抄在一起(前者可能性大,后者可能性小,因为太极门自有完整枪法,而且太极枪法是很出名的,如杨班侯、全佑的太极枪法,所以精通太极的李亦畲及其晚清及民国传人、后人是很少有可能去把远不如太极枪的“阴符枪”与太极拳经合抄在一起的),这就是唐豪发现的那本。

到了当代,有人因见唐豪把该谱称为王宗岳《阴符枪谱》、《太极拳经》”,就以王宗岳、李亦畲之名义对唐豪发现的合抄本进行拙劣的伪造,去除乾隆年间原序文,王宗岳自序取代之,并伪造李亦畲印章及落款来提高可信度。

这就同原本在陕西发现残留的王柏青拳谱(开始只有不全的十三势论,接着就是刑西怀的拳论等,没有十三势行功歌、太极拳论等源自唐村的著作),可过了一段时间,赵堡搞出一本王柏青的“完整谱”,令人啼笑皆非。--详见紫元相关博文。

所以这是当代人的伪劣之作,但只要一分析,就知道伪造者太拙劣了,如果真是所谓藏在李光藩手里,那么因李光藩有“在所著的《廉让堂太极拳谱考释本》中,不顾这一历史事实,欺世盗名.切记,文化传承不等同血缘.”之前科,此番再伪造一次“王宗岳《阴符枪谱》”,其可能性就极大。

结语:紫元对伪造历史者,见一个就揭露一个,伪历史是“中国梦”的蛀虫,必须清除,才能让历史成为明镜。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 Article Removed ---

0
0
***
***
*** RSSing Note: Article removed by member request. ***
***

--- Article Removed ---

0
0
***
***
*** RSSing Note: Article removed by member request. ***
***

也谈岳飞《满江红》词是不是伪作--与李宝柱先生商榷    颜紫元

0
0

紫元从网上读到一篇邓广铭弟子李宝柱于2010年2月发表的“岳飞《满江红》词不是伪作,铁证如山!”、并有副标题“岳飞之孙岳珂知道祖父的《满江红》”之奇文,于是认真一读,颇觉怪哉, 李宝柱先生似乎自己在扇自己的耳光,这到底是“不是伪作,铁证如山”,还是“是伪作,铁证如山”?


且让紫元慢慢道来:

上世纪三十年代末,著名学者余嘉锡先生在他的《四库提要辩证》中指出《满江红》词是明代人的伪作,他主要证据是:


“至《满江红》词,则[弘治时浙江镇守太监]麦秀实始付刻,其字为[]宽所书,非[]飞之亲笔,然宽不言所据为何本,见之于何书,来历不明,深为可疑。……

《满江红》词不题年月,亦不言作于何地,故无破绽可指,然不见于宋元人之书,疑亦明人所伪托。……

自徐阶收此等诗词入《岳集》,李桢从之,嘉靖间钱如京刻《史》,又取而附之卷末。后之重编武穆文者,若单恂、黄邦宁、梁玉绳等复从《史》转录入集,而李桢、单恂更增以伪作,于是传播遍天下,而《满江红》词尤脍炙人口,虽妇人孺子无不能歌之者,不知其为赝本也。

然以伪为真,实自徐阶始。阶不足道也,四库馆诸臣何其一无鉴别也哉!”


指出是明代弘治时才开始刻制的,以前包括宋元在内都没有见过。

余嘉锡的结论一出来,立马被学术界很多人接受。著名的诗词研究专家夏承焘先生即其中之一。夏先生在1961年写了一篇《岳飞〈满江红〉词考辨》,他认为“这首《满江红》词不仅不是岳飞之作”,而且以为是“出于明代人之手”,并且认为其真实作者“可能会是王越一辈有文学修养的将帅”,“或者是边防幕府里的文士”。

那么,邓广铭及其弟子李宝柱又是怎么来反驳的呢?

我们来看看邓、李的说法:

对此耿耿于怀了几十年邓广铭先生终于在1981年,先后写了两篇论证岳飞的《满江红》词不是伪作的文章。


李氏认为:“
邓先生的第二篇文章,以铁的事实和铁的证据,彻底推翻了余嘉锡、夏承焘两位先生的论断,科学论证了岳飞就是这首《满江红》词的作者。”并总结说邓氏“举出了两个关键性证据”:一个是汤阴岳庙所存明天顺二年(1458年)岳飞《满江红》词刻石,一个是明景泰二、三年(14511452年)编辑的《精忠录》一书。


那么,铁的事实和铁的证据是什么?论证是否真的科学?

李氏写道:『(一)关于汤阴岳庙所存明天顺二年(1458年)岳飞《满江红》词刻石。。。因为,这个拓片证明,在河南汤阴县的岳庙中,至今还矗立着一块刻着这首《满江红》词的石碑,是汤阴县一个名叫王熙的秀才,在天顺二年(1458年)所写。全词共写了五行,只有末句作“朝金阙”,与通行本之作“朝天阙”稍异,余俱同。在此五行之后,明确地写有“右满江红词乃宋少保岳鄂武穆王作”共十五个字。杭州岳庙中的那块《满江红》词刻石,乃是明孝宗弘治十一、二年(14981499年)内所写刻,汤阴县岳庙王熙的这块刻石,最少要比它早了四十年;』

因此,『比徐阶于明世宗嘉靖十五年(1536年)所编辑的《岳集》之刊行,则早了七十八年。有这一件实物作证,则余嘉锡、夏承焘两先生所提出此词首次出现于弘治年间之说,以伪为真始自徐阶之说,便都不攻自破了。』


但问题是汤阴岳庙岳飞《满江红》词刻石虽然比余氏说的弘治早四十年,但仍然是在明代;虽然“以伪为真”不是“始自徐阶”,但只能说明以伪为真”是“始自汤阴县一个名叫王熙的秀才”。而且,根本不能去除“伪造嫌疑”!

这就像上世纪末紫元曾在书中指出:伪《六合拳序》之出现最早早不过太谷车毅斋,极可能是车氏弟子刘俭所为。过了几年,随着研究的深入,紫元非但确定该伪文就是车氏等所为,且动笔者就是车氏的丈人太谷四大县绅孟綍如一样。后来的结论,并不是、也不能说《六合拳序》不伪了!


李氏写道:(二)『关于袁纯所编《精忠录》一书。1981年春,先生由商辂的《精忠录序》,查到袁纯曾经编有《精忠录》一书,并且得知北京图书馆藏有此书。。。就很快就将《精忠录》一书拿了出来,那是1769年朝鲜所印的铜活字本,保存得十分完好。此书的第三卷即收录有岳飞的《满江红》词。后来,先生依据《精忠录》的有关情况,作出了如下推考:

汤阴之有岳庙,是在明代宗景泰元、二年内(14501451年),经由徐有贞倡议、汤阴县学谕袁纯负责创建的。庙宇落成之后,袁纯接着就又“辑庙祀事始末”,选录岳飞的部分诗文,以及后代人纪念和歌颂岳飞的诗文,编为《精忠录》一书(此据商辂《精忠录·序》),而此书的第三卷即把岳飞的这首《满江红》词收录于内。据书中的几篇序跋文看来,知《精忠录》之付刻虽在景泰六年(1455年),而其编辑成书却在景泰二、三年(14511452年)内。这与王熙写刻的《满江红》词石碑相较,又早了七、八年。是则此词的出现,至晚应在十五世纪五十年代的初期。』


李氏要说明的是袁纯所编《精忠录》中的《满江红》比王熙写刻的《满江红》词石碑相较,又早了七、八年,但依然是明代。

这第二条里出现两个人物,一是徐有贞倡议的。

二是汤阴县学谕袁纯负责创建。说明之前,即从岳飞被害一直到几百年后的1451年,岳飞家乡汤阴根本没有岳庙,就是岳飞死后被平反、他儿子、孙子都当上南宋大官的时候也没有建过岳庙!

怎么突然之间有人倡议建岳庙?

我们看看倡议者徐有贞是何许人也:

互动百科载:"徐有贞(1407~1472)初名珵(chéng),字元玉,号天全,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祝允明外祖父。宣德八年进士,授翰林编修。因谋划英宗复位,封武功伯兼华盖殿大学士,掌文渊阁事。后诬告杀害于谦、王文等,独揽大权。因与石亨、曹吉祥相恶,出任广东参政。后为石亨等诬陷,诏徙金齿(今云南保山)为民。亨败,得放归。成化初,复官无望,遂浪迹山水间。书法古雅雄健,山水清劲不凡,撰有《武功集》。"

如此我们知道徐不仅文化程度高,而且权倾一时,甚至宰相于谦都被他害了!我们知道英宗帝被蒙古人掳走,其情形与宋代岳飞时二帝被金人掳走一样,从中国考古界2006年的最大发现“秦桧遗嘱”看,当时岳飞被杀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与被掳的二帝一直保持着通信,并不顾高宗反对,硬要去把二帝迎接回来。而徐有贞也是“谋划英宗复位”,这与岳飞当时的心思是一致的。徐有贞因模仿岳飞,文化水平又非常高,为达到目的,不仅向皇帝倡议建岳庙(徐官大权大,他的建议就很容易被皇帝听从),而且下令汤阴县学谕袁纯负责创建。对于来自朝廷的“最高指示”,一个小小的汤阴县学谕怎敢不从?!而且是“最光荣的任务”,更何况自己是岳飞家乡的学谕!于是“袁纯接着就又‘辑庙祀事始末’,选录岳飞的部分诗文,以及后代人纪念和歌颂岳飞的诗文,编为《精忠录》一书(此据商辂《精忠录·序》),而此书的第三卷即把岳飞的这首《满江红》词收录于内。”

为什么把岳飞的“名片”《满江红》词,只是收录在第三卷里,而不是在第一卷开头时?这因为所谓岳飞《满江红》词毕竟是伪造的,不是真实的,从而心虚。并不知道在短短数年后,该《满江红》词会成为岳飞的“名片”而先后被刻在汤阴岳庙,及四十余年后又被刻在杭州岳庙里。

紫元认为,伪造岳飞《满江红》词的人不是徐有贞,就是袁纯,而且更可能是前者!因为徐模仿岳飞谋划英宗复位,所以岳飞再被宣传与拔高是徐要达到目的的重要手段,而且徐的文化、地位让徐不忌讳被袁纯产生对所谓“岳飞《满江红》词”出处的疑问。而后者则是照命办事、不敢越矩的老学究而已,几年后同在汤阴的秀才王熙便进行书写石刻。而杭州岳庙中那块由赵宽书写的《满江红》词刻石,不是照样仿制汤阴的石刻,即是从袁纯书中照抄来刻上的。

李在文中:

一面说『我们今天虽然查不出《精忠录》所收录的这首词的“来历”,但其必有“来历”,必非出于袁纯或王熙或与他们同时代人的伪造,却是肯定无疑的。』

一面又不顾起码的逻辑,下起结论来『在这些铁证面前,在邓先生这些鞭辟入里的分析面前,余嘉锡、夏承焘两位先生所提出的意见,全都是无法站立得住的。』

令人啼笑皆非!

是的,确实不是袁纯或王熙作的,而是他们同时代人徐有贞伪造的,他有所有作案动机与可能性!在这些铁证面前,余嘉锡、夏承焘两位先生所提出的意见,全都是有先见的,立得住脚的!

李在文中又载:『(一)《精忠录》的史料应是来源于《褒忠录》。在明代,袁纯所编《精忠录》一书,并不是第一部关于岳飞与岳庙的专著,在其之前,还有一部《褒忠录》。这还得要从商辂的《精忠录序》说起。现将《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彰德府艺文一(卷四百六)所载商辂《岳精忠录序》全文引录如下:

宋中兴良将,鄂国岳武穆王,以锐志恢复中原,为权奸所忌死狱,后世冤之。钱塘旧有庙祀,实王葬地。而相之汤阴王故乡,庙祀阙焉。正统己巳秋,今佥都御史徐有贞,以翰林侍讲假节出镇汤阴,间以立庙意,讽其士庶。时学谕袁纯,欣然请倡为之。越明年庙成,敕赐额精忠,命有司春秋致祭,定为例。纯复虑无以昭远,乃辑庙祀事始末,及士大夫悼王所为诗文,类次成编,题曰《精忠录》。暨入朝为监察御史,持以示辂,因请序。辂过钱塘,尝拜王祠墓,及观所为《褒忠录》,知王之忠义,至我朝始益显白。至于庙祀载严,榆有光。而精忠之录,又继《褒忠录》以传,则王之忠义,真可与日月争光,虽庸人孺子,皆知起而慕之。矧缙绅之徒,担人之爵,而食人之禄者哉!其为世教之助大矣。王之忠义,具载史传及庙碑,兹不复述。

据这篇序文,我们知道,商辂在见到袁纯所编《精忠录》书稿之前,他曾经到过钱塘,也就是杭州,参拜过岳飞的祠墓,而且在那里看到了杭州岳庙“所为《褒忠录》,知王之忠义,至我朝始益显白”。据商辂所说,“而‘精忠之录’,又继《褒忠录》以传,则王之忠义,真可与日月争光,虽庸人孺子,皆知起而慕之”,我们又可以得知,《褒忠录》是一部与《精忠录》内容完全相类的书,而且,《褒忠录》一书当时还存世,商辂在杭州岳庙还曾亲眼看到此书。

经本人查证,《褒忠录》一书,是明初人吴讷所编。明朝叶盛所撰《水东日记》卷二十四,提到“吴思庵讷《岳武穆褒忠录序》”。。。


正统己巳正是英宗被掳走之后不久,有”作案动机“的徐氏还特地去了汤阴一次,可见其欲模仿岳飞的强烈愿望!

李氏文中还告诉我们为《精忠录》作序文的商辂本人也说“而‘精忠之录’,又继《褒忠录》以传,则王之忠义,真可与日月争光,虽庸人孺子,皆知起而慕之”,因此为了达到“则王之忠义,真可与日月争光,虽庸人孺子,皆知起而慕之”,就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宣传雷锋时伪造雷锋作品、故事一样,商辂伪造岳飞《满江红》的可能性也不小。不过他没有徐氏的极大动机与文采、官位,所以还是徐氏伪造的可能性最大。

李氏于是“据此推测,《精忠录》中收录的岳飞《满江红》词,极有可能就是抄自于《褒忠录》一书的。”

李氏的推测根本站不住脚,从明初人吴讷所编《褒忠录》,到《精忠录》已经过了一百多年,期间岳飞的“名片”居然没有被发现,没有任何文献记载,而从《精忠录》诞生后没有一、两年,岳飞的“名片”就被刻在汤阴岳庙里,又过不久再被刻在杭州岳庙里,如果按照李氏说的“商辂在见到袁纯所编《精忠录》书稿之前,他曾经到过钱塘,也就是杭州,参拜过岳飞的祠墓,而且在那里看到了杭州岳庙‘所为《褒忠录》,知王之忠义,至我朝始益显白’”,那么既然《褒忠录》就在杭州岳庙里,而《褒忠录》里又有岳飞的《满江红》词,为什么杭州岳庙在百多年间不刻该词,却要等到《精忠录》出现及汤阴石刻出现之后?!这不是极不符合常理?!

这说明李氏的推测缺乏基本逻辑概念,也说明《褒忠录》里就根本没有岳飞的《满江红》词!


李氏又说『(二)岳飞之孙岳珂肯定知道祖父的《满江红》。对岳飞《满江红》词,持“伪作说”的人,举出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岳飞之孙岳珂所编《鄂国金佗稡编》一书中,没有收录岳飞的《满江红》词。对此,邓广铭先生早已指出:“我认为,不能因为我们不曾见到,就断言宋元人书中全未出现过这一作品。”他举出了宋人《宾退录》中所载岳飞的绝句,就未曾被《鄂国金佗稡编·续编》所录为证。《宾退录》记载,岳飞在新淦县青泥市《萧寺题诗》说:“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雠。斩除顽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户侯。”《宾退录》的作者赵与峕说:“今寺废壁亡矣。其孙(按:指岳珂)类《家集》,惜未有告之者。”邓广铭先生据此推断,岳飞的《满江红》词,应与《萧寺题诗》情况相同,是由于岳珂未见之也。而岳珂未见,并不能作为岳飞未曾创作《满江红》的证据。我的师兄王曾喻先生曾经考证:岳珂《鄂国金佗稡编·续编》,在南宋最后一版是端平元年(公元1234)。《藏一话腴》成书年代,在端平元年之后,自然是反映了在岳珂的《鄂国金佗稡编·续编》成书后的新发现,故在《鄂国金佗稡编·续编》中不载此词,就可以得到解释。』



那么,既然
岳飞之孙岳珂所编岳飞极详细生平事迹的《鄂国金佗稡编》一书中,“没有收录岳飞的《满江红》词可能是因为遗漏”的话,那么从其第一版宋宁宗十一年(公元1218年)到最后一版的公元1234年的几十年中,为什么没有人补充进去?又为什么从1218年到1451年长达两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也没有出现,却在《精忠录》突然出现?这几乎是与已经被证明是伪造的“岳飞创心意、形意拳”在经过五百多年无闻无知后,说突然在明末出现一样,无疑是个毫无根据的臆测,是根本经不起推敲的!

李氏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文字还在这里:

“其实,岳飞的《满江红》词,不论是发现在岳珂编撰《鄂国金佗稡编》之前或是之后,岳珂对于其祖父的这首词,都是知道的。


岳珂生前是知道“其祖父的这首词”的!


我们看看李氏的所谓证据:其一,《四库全书》中,清康熙《御选历代诗余》卷一百十七载:“《武穆贺讲和赦表》云:莫守金石之约,难充溪壑之求。故作词云:欲将心事付瑶筝,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盖指‘和议’之非也。又作《满江红》,忠愤可见,其‘不欲等闲白了少年头’,足以明其心事。《话腴》。这一史料,明确指出:岳飞“又作《满江红》,忠愤可见,其不欲等闲白了少年头,足以明其心事。”并同时标明这段话是出自《话腴》一书。所谓《话腴》一书,就是南宋人陈郁的《藏一话腴》。查现存《四库全书》本《藏一话腴》内编卷下载:“岳鄂王飞《谢收复河南赦及罢兵表》略曰:莫守金石之约,难充溪壑之求。暂图安而解倒垂,犹云可也。欲长虑而尊中国,岂其然乎?又曰:身居将门,功无补于涓埃。口诵诏书,面有惭于军旅。又曰:尚作聪明而过虑,徒怀犹豫以致疑。与无事而请和者谋,恐卑辞而厚币者进。愿定规于一胜期,收地于两河。唾手幽燕,终欲复仇而报国。誓心天地,当令稽首以称藩。未几,金渝盟,河南复陷。后六十年得金之《南迁録》,见当时金人议论,锐意为取江南之计,归三京以诱吾,归兵于平地。吾保河南,则江必虚。若吾不守河南,则是彼尝见归,吾自委弃,在遗民当自归曲于吾矣。金谋若此,鄂武穆之料敌,信不妄云。”其中,并没有《御选历代诗余》中所引的“又作《满江红》,忠愤可见,其不欲等闲白了少年头,足以明其心事。《话腴》。”原因应当是:一是可能被抄录《藏一话腴》的四库馆臣删去了;二是《四库全书》所依据的版本有缺文。而《御选历代诗余》所依据的《话腴》的版本,才是明朝以前的全本,即未被改窜本。《御选历代诗余》所引《话腴》的一段话,证明了南宋人陈郁是知道岳飞的《满江红》一词的。』



李氏查了清康熙《御选历代诗余》伪称有的《话腴》一书,没有发现《御选历代诗余》说的又作《满江红》,忠愤可见,其‘不欲等闲白了少年头’,足以明其心事。”半个字,于是又臆测说:可能被删去了,或者是有缺文。


至于为什么要删去这段文字?又为什么会单单却这段文字?李氏不仅不作任何解释便下起结论说:“《御选历代诗余》所引《话腴》的一段话,证明了南宋人陈郁是知道岳飞的《满江红》一词的”,为什么不是“《御选历代诗余》所引《话腴》的一段话,是作者自己加进去,是伪造的?”!李氏不作任何说明,可见其考证、论证极不严密,更遑论科学了!


李氏第二条“证据”是『其二,《四库全书》本《藏一话腴》的《提要》称:“臣等谨案,《藏一话腴》四卷,宋陈郁撰。郁字仲文,号藏一。临川人,理宗朝,充缉熙殿应制,又充东宫讲堂掌书。始末略见其子世崇《随隠漫录》中。……岳珂序称,‘其闭户终日,穷讨编籍,足不蹈毁誉之域,身不登权势之门’。”其中讲到,岳珂曾经为《藏一话腴》一书作序。《四库全书》本《藏一话腴》载有岳珂的《藏一话腴原序》。全文如下:

“陈藏一,以诗文名世。真西山、刘漫塘、陈习庵交称之,余始过其语。今观所述《话腴》,博闻强记,出入经史,硏考本末,则则可法度,而风月梦恠嘲谑,讹诞滛丽气习,浄洗无遗,岂非自思无邪三字中,践履纯熟,致是耶。乃知三君子,可谓具眼矣。尝谓近时江湖诗人多,然不夸而诞,则空而迂流于谒者,皆是。惟藏一,闭户终日,穷讨编籍,足不蹈毁誉之域,身不登权势之门。及叩其中,则词源学海,浩乎莫之涯涘。若藏一岂多得哉。诗史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为藏一诵,而并书之编首云。棠湖翁岳珂肃之。”由岳珂以上序文所说今观所述《话腴》,博闻强记,出入经史,研考本末,则则可法度,……”,可以看出,岳珂在为陈郁的书撰写序文之前,是仔细阅读过该书的稿本的。既然陈郁《藏一话腴》中,原记有(岳飞)又作《满江红》,忠愤可见,其不欲等闲白了少年头,足以明其心事。岳珂又是在仔细阅读了该书的书稿之后、才为该书作序的,他岂能不知道这书中还记载了其祖父又作《满江红》,忠愤可见,其不欲等闲白了少年头,足以明其心事。?!据此,我们可以断言,岳珂一定是知道其祖父岳飞是作过《满江红》一词的。


从李氏第一条“证据”,我们已经知道李氏的《御选历代诗余》所引《话腴》的一段话,证明了南宋人陈郁是知道岳飞的《满江红》一词的”结论是建筑在他完全不需要逻辑、不符合科学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是个臆测。而李氏的第二条“证据”不过是是在该臆测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而已。

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李氏居然得出“我们可以断言,岳珂一定是知道其祖父岳飞是作过《满江红》一词的。”这不是把岳珂描述成是脑残?!

我们知道《满江红》一词是明代英宗以来宣传岳飞的“名片”,言岳飞必先说其《满江红》,既然岳珂知道其祖父岳飞是作过《满江红》一词,而岳珂又历经辛劳,甚至夸大岳飞事迹,编写《鄂国金佗稡编》,后又写《续编》,居然不把岳飞的“名片”编入其中,他不是脑残又是什么?!


李氏文章最后说“考论到此,本人可以斩钉截铁地得出结论:岳飞《满江红》词不是伪作,已经是铁证如山!七八十年来的,关于岳飞《满江红》词真伪的辩论,应该彻底收场了!”



如此激情高昂,颇似
入党宣誓,但考证毕竟是考证,要讲逻辑与科学。不过作者还是有贡献的,岳飞《满江红》词之伪,在李氏文中“已经是铁证如山!”而且作者极可能是徐有贞!


再说一点,被徐有贞害死的于谦,对中华武术、尤其是少林寺武术的诞生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没有他向朝廷倡议让全国武备,解禁民间习武,从而预防、抵抗蒙古再次入侵,就没有明代中期以后中华武术的发展与繁荣,也没有明代善剑术但因犯事而剃度在少林寺的严州某公子,决定携巨资访民间高手李叟、白玉峰,没有李叟、白玉峰被他请进少林寺,就没有少林寺武术的诞生。少林寺甚至把“武备”人格化、神话,即成了后来的“紧那罗王”,详见紫元《白玉峰是明代人》及《少林寺武术史上的一些谬误》等文。有意思的是,宋朝二帝被金兵掳去后,在临安的南宋王朝打破禁止民间私藏兵器”宋初立下的祖训,而且民间人士可以通过习武考武举任官职,希望通过这种手段来抗拒金兵。

于谦的做法与南宋一样,可是对中华武术产生的结果很不一样,前者,使得民间
包括弓箭在内的兵器、角抵武艺大大发展,以致出现了历史上最著名的枪手“铁枪李全”及其创编的《六合枪》技(后世又称“梨花枪”、“杨家枪”)。并使元代禁兵令(即禁止持有带铁刃的兵器,并禁止可以在战场上肉搏的角抵)后,民间武术家得以在兵器套子的基础上编创成托名宋太祖的32势长拳。后者,因元代空手套子武术已经诞生,所以开禁后,空手套子武术就空前发展了。



白玉峰是明代人             颜紫元 2007.7.1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841094d01011yh9.html

少林武术史上的一些谬误  颜紫元 2007.12.18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841094d010120kv.html

少林棍术神圣起源的谎言    颜紫元 2007.07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841094d01011wih.html




附:岳飞《满江红》词不是伪作,铁证如山!

        ——岳飞之孙岳珂知道祖父的《满江红》
                          李宝柱


    一、对吾师邓广铭先生考证岳飞《满江红》词不是伪作的回顾。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满江红》)


    在古今词人的作品当中,传诵之广、之久,影响之大、之深,大概没有能与上面这首《满江红》词相比并的了。历来相传,人们都以为这首词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所作。直到上世纪三十年代,从来没有人对此词是否为岳飞所作提出过疑问。到三十年代末,余嘉锡先生的《四库提要辩证》出版,该书在辩证四库馆臣对明人徐阶编《岳武穆遗文》提要时,首次断言徐阶收入《岳武穆遗文》一书中的这首《满江红》词,并非岳飞所作。其言略曰:

至《满江红》词,则[弘治时浙江镇守太监]麦秀实始付刻,其字为[]宽所书,非[]飞之亲笔,然宽不言所据为何本,见之于何书,来历不明,深为可疑。……

《满江红》词不题年月,亦不言作于何地,故无破绽可指,然不见于宋元人之书,疑亦明人所伪托。……

自徐阶收此等诗词入《岳集》,李桢从之,嘉靖间钱如京刻《史》,又取而附之卷末。后之重编武穆文者,若单恂、黄邦宁、梁玉绳等复从《史》转录入集,而李桢、单恂更增以伪作,于是传播遍天下,而《满江红》词尤脍炙人口,虽妇人孺子无不能歌之者,不知其为赝本也。

然以伪为真,实自徐阶始。阶不足道也,四库馆诸臣何其一无鉴别也哉!

余嘉锡先生此论一出,即得到学术界很多人的接受。著名的诗词研究专家夏承焘先生即其中之一人。夏先生在1961年写了一篇《岳飞〈满江红〉词考辨》(已收入中华书局出版的《月轮山词论集》中),除接受余先生的论断外,还进一步作出新的论断,不只以为“这首《满江红》词不是岳飞之作”,而且以为是“出于明代人之手”,并且认为其真实作者“可能会是王越一辈有文学修养的将帅”,“或者是边防幕府里的文士”。

余嘉锡、夏承焘两先生先后提出上述观点之后,很久很久没有人就这一问题进行讨论,似乎这两位先生的观点成了不易之论。

而吾师邓广铭先生,作为世界著名的宋史研究专家,对于岳飞《满江红》词著作权之被剥夺,早就耿耿于怀。后来,先生终于在1981年,先后写了两篇论证岳飞的《满江红》词不是伪作的文章。那年春天,先生先是写了一篇短文,论证岳飞的《满江红》词不是伪作,发表在中华书局编印的《文史知识》第三期上。当年秋天,先生又写了《再论岳飞的〈满江红〉词不是伪作》,后来发表在中华书局编印的《文史哲》杂志1982年的第一期上。邓先生的第二篇文章,以铁的事实和铁的证据,彻底推翻了余嘉锡、夏承焘两位先生的论断,科学论证了岳飞就是这首《满江红》词的作者。

邓先生在《再论岳飞的〈满江红〉词不是伪作》一文中,举出了两个关键性证据,一个是汤阴岳庙所存明天顺二年(1458年)岳飞《满江红》词刻石,一个是明景泰二、三年(14511452年)编辑的《精忠录》一书。

1981年,我正在北大历史系读本科三年级,正在邓先生的指导下学习宋史。因此,对先生写这篇文章的过程,知道得比较详细。


    (一)关于汤阴岳庙所存明天顺二年(1458年)岳飞《满江红》词刻石。先是这年春天,师兄张希清,老家在汤阴县,探家时顺便去了汤阴岳庙,岳庙管委会仰慕先生德望,以本庙所藏明天顺二年岳飞《满江红》词刻石的拓片相赠,托这位师兄转呈。先生见此拓片,如获至宝。因为,这个拓片证明,在河南汤阴县的岳庙中,至今还矗立着一块刻着这首《满江红》词的石碑,是汤阴县一个名叫王熙的秀才,在天顺二年(1458年)所写。全词共写了五行,只有末句作“朝金阙”,与通行本之作“朝天阙”稍异,余俱同。在此五行之后,明确地写有“右满江红词乃宋少保岳鄂武穆王作”共十五个字。杭州岳庙中的那块《满江红》词刻石,乃是明孝宗弘治十一、二年(14981499年)内所写刻,汤阴县岳庙王熙的这块刻石,最少要比它早了四十年;比徐阶于明世宗嘉靖十五年(1536年)所编辑的《岳集》之刊行,则早了七十八年。有这一件实物作证,则余嘉锡、夏承焘两先生所提出此词首次出现于弘治年间之说,以伪为真始自徐阶之说,便都不攻自破了。

先生为了发表文章时要附上汤阴岳庙王熙写刻的岳飞《满江红》词石碑拓片的照片,嘱我将拓片找人拍摄成照片。这一拓片长约1.2米,宽约60厘米,材质为白麻纸,一般照相馆都是翻拍不了的。后来,我找了我的三哥李宝芝,他是个搞印刷的专家,他帮助联系了北京印刷二厂,我跑到该厂,请制版车间的师傅将拓片拍摄成照片。(后来,先生收藏的《开封府题名碑》的拓片,也是请印刷二厂翻拍的。)事情办妥之后,我将拓片和拓片的照片交给了先生。同时,告诉先生,我自己保留了一张拓片的照片。这张珍贵的照片,我一直珍藏着,现在提供出来,供大家观赏。(见下图)

                                                     
    (二)关于袁纯所编《精忠录》一书。1981年春,先生由商辂的《精忠录序》,查到袁纯曾经编有《精忠录》一书,并且得知北京图书馆藏有此书。当时,先生已是七十多岁高龄,行动不是很方便,加之恰好要出席全国政协的会议,所以,先生就嘱我到北京图书馆善本室,代为查看《精忠录》一书。于是,我到历史系办公室开了介绍信,择日去了北图善本室。善本室的老师,热情地接待了我。看了介绍信以后,就很快就将《精忠录》一书拿了出来,那是1769年朝鲜所印的铜活字本,保存得十分完好。此书的第三卷即收录有岳飞的《满江红》词。我将这首词,以及书中几篇序跋,抄录下来,作了若干卡片,并于当天下午,到京西宾馆交给了先生。

后来,先生依据《精忠录》的有关情况,作出了如下推考:

汤阴之有岳庙,是在明代宗景泰元、二年内(14501451年),经由徐有贞倡议、汤阴县学谕袁纯负责创建的。庙宇落成之后,袁纯接着就又“辑庙祀事始末”,选录岳飞的部分诗文,以及后代人纪念和歌颂岳飞的诗文,编为《精忠录》一书(此据商辂《精忠录·序》),而此书的第三卷即把岳飞的这首《满江红》词收录于内。据书中的几篇序跋文看来,知《精忠录》之付刻虽在景泰六年(1455年),而其编辑成书却在景泰二、三年(14511452年)内。这与王熙写刻的《满江红》词石碑相较,又早了七、八年。是则此词的出现,至晚应在十五世纪五十年代的初期。

徐阶所编《岳集》卷三,摘录了赵宽的重刻《精忠录》的序文,据知袁纯所编之书又在杭州重行刻印。然则杭州岳庙中那块由赵宽书写的《满江红》词刻石,如果没有其他书作为依据,则必即是从袁纯书中照抄来的。这样,似乎就不应当说“来历不明,深为可疑”了。

袁纯把《满江红》词收编在《精忠录》中,我们说这是这首词的首次出现,这只是就我们今天所见所闻的范围来说的;南宋以来的一些著述,因各种各样的原因而致失传的,不知已有多少,其中有许多,我们是连书名和作者也全不知道的。因此,我们今天虽然查不出《精忠录》所收录的这首词的“来历”,但其必有“来历”,必非出于袁纯或王熙或与他们同时代人的伪造,却是肯定无疑的。究竟它是来源于南宋人的著述,抑或是来源于元代人的著述呢?我们在目前虽还不能确说,然而我们却可以断言:二者必居其一。

在这些铁证面前,在邓先生这些鞭辟入里的分析面前,余嘉锡、夏承焘两位先生所提出的意见,全都是无法站立得住的。

 

二、岳飞《满江红》词不是伪作,铁证如山

 

(一)《精忠录》的史料应是来源于《褒忠录》。在明代,袁纯所编《精忠录》一书,并不是第一部关于岳飞与岳庙的专著,在其之前,还有一部《褒忠录》。这还得要从商辂的《精忠录序》说起。现将《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彰德府艺文一(卷四百六)所载商辂《岳精忠录序》全文引录如下:

宋中兴良将,鄂国岳武穆王,以锐志恢复中原,为权奸所忌死狱,后世冤之。钱塘旧有庙祀,实王葬地。而相之汤阴王故乡,庙祀阙焉。正统己巳秋,今佥都御史徐有贞,以翰林侍讲假节出镇汤阴,间以立庙意,讽其士庶。时学谕袁纯,欣然请倡为之。越明年庙成,敕赐额精忠,命有司春秋致祭,定为例。纯复虑无以昭远,乃辑庙祀事始末,及士大夫悼王所为诗文,类次成编,题曰《精忠录》。暨入朝为监察御史,持以示辂,因请序。辂过钱塘,尝拜王祠墓,及观所为《褒忠录》,知王之忠义,至我朝始益显白。至于庙祀载严,榆有光。而精忠之录,又继《褒忠录》以传,则王之忠义,真可与日月争光,虽庸人孺子,皆知起而慕之。矧缙绅之徒,担人之爵,而食人之禄者哉!其为世教之助大矣。王之忠义,具载史传及庙碑,兹不复述。

    据这篇序文,我们知道,商辂在见到袁纯所编《精忠录》书稿之前,他曾经到过钱塘,也就是杭州,参拜过岳飞的祠墓,而且在那里看到了杭州岳庙“所为《褒忠录》,知王之忠义,至我朝始益显白”。据商辂所说,“而‘精忠之录’,又继《褒忠录》以传,则王之忠义,真可与日月争光,虽庸人孺子,皆知起而慕之”,我们又可以得知,《褒忠录》是一部与《精忠录》内容完全相类的书,而且,《褒忠录》一书当时还存世,商辂在杭州岳庙还曾亲眼看到此书。

经本人查证,《褒忠录》一书,是明初人吴讷所编。明朝叶盛所撰《水东日记》卷二十四,提到“吴思庵讷《岳武穆褒忠录序》”。袁纯编辑《精忠录》一书时,当然要尽其所能,搜集许多有关岳飞与岳庙的书籍来作参考,因此,《褒忠录》一书必定是他所依赖的最主要的参考书之一。当时,商辂能看到《褒忠录》,袁纯理应也能够搜集到此书。据此推测,《精忠录》中收录的岳飞《满江红》词,极有可能就是抄自于《褒忠录》一书的。

(二)岳飞之孙岳珂肯定知道祖父的《满江红》。对岳飞《满江红》词,持“伪作说”的人,举出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岳飞之孙岳珂所编《鄂国金佗稡编》一书中,没有收录岳飞的《满江红》词。对此,邓广铭先生早已指出:“我认为,不能因为我们不曾见到,就断言宋元人书中全未出现过这一作品。”他举出了宋人《宾退录》中所载岳飞的绝句,就未曾被《鄂国金佗稡编·续编》所录为证。《宾退录》记载,岳飞在新淦县青泥市《萧寺题诗》说:“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雠。斩除顽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户侯。”《宾退录》的作者赵与峕说:“今寺废壁亡矣。其孙(按:指岳珂)类《家集》,惜未有告之者。”邓广铭先生据此推断,岳飞的《满江红》词,应与《萧寺题诗》情况相同,是由于岳珂未见之也。而岳珂未见,并不能作为岳飞未曾创作《满江红》的证据。我的师兄王曾喻先生曾经考证:岳珂《鄂国金佗稡编·续编》,在南宋最后一版是端平元年(公元1234)。《藏一话腴》成书年代,在端平元年之后,自然是反映了在岳珂的《鄂国金佗稡编·续编》成书后的新发现,故在《鄂国金佗稡编·续编》中不载此词,就可以得到解释。

其实,岳飞的《满江红》词,不论是发现在岳珂编撰《鄂国金佗稡编》之前或是之后,岳珂对于其祖父的这首词,都是知道的。证据如下:

其一,《四库全书》中,清康熙《御选历代诗余》卷一百十七载:“《武穆贺讲和赦表》云:莫守金石之约,难充溪壑之求。故作词云:欲将心事付瑶筝,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盖指‘和议’之非也。又作《满江红》,忠愤可见,其‘不欲等闲白了少年头’,足以明其心事。《话腴》。

这一史料,明确指出:岳飞“又作《满江红》,忠愤可见,其不欲等闲白了少年头,足以明其心事。”并同时标明这段话是出自《话腴》一书。

所谓《话腴》一书,就是南宋人陈郁的《藏一话腴》。查现存《四库全书》本《藏一话腴》内编卷下载:

“岳鄂王飞《谢收复河南赦及罢兵表》略曰:莫守金石之约,难充溪壑之求。暂图安而解倒垂,犹云可也。欲长虑而尊中国,岂其然乎?又曰:身居将门,功无补于涓埃。口诵诏书,面有惭于军旅。又曰:尚作聪明而过虑,徒怀犹豫以致疑。与无事而请和者谋,恐卑辞而厚币者进。愿定规于一胜期,收地于两河。唾手幽燕,终欲复仇而报国。誓心天地,当令稽首以称藩。未几,金渝盟,河南复陷。后六十年得金之《南迁録》,见当时金人议论,锐意为取江南之计,归三京以诱吾,归兵于平地。吾保河南,则江必虚。若吾不守河南,则是彼尝见归,吾自委弃,在遗民当自归曲于吾矣。金谋若此,鄂武穆之料敌,信不妄云。”

其中,并没有《御选历代诗余》中所引的“又作《满江红》,忠愤可见,其不欲等闲白了少年头,足以明其心事。《话腴》。”原因应当是:一是可能被抄录《藏一话腴》的四库馆臣删去了;二是《四库全书》所依据的版本有缺文。而《御选历代诗余》所依据的《话腴》的版本,才是明朝以前的全本,即未被改窜本。《御选历代诗余》所引《话腴》的一段话,证明了南宋人陈郁是知道岳飞的《满江红》一词的。

其二,《四库全书》本《藏一话腴》的《提要》称:“臣等谨案,《藏一话腴》四卷,宋陈郁撰。郁字仲文,号藏一。临川人,理宗朝,充缉熙殿应制,又充东宫讲堂掌书。始末略见其子世崇《随隠漫录》中。……岳珂序称,‘其闭户终日,穷讨编籍,足不蹈毁誉之域,身不登权势之门’。”其中讲到,岳珂曾经为《藏一话腴》一书作序。《四库全书》本《藏一话腴》载有岳珂的《藏一话腴原序》。全文如下:

“陈藏一,以诗文名世。真西山、刘漫塘、陈习庵交称之,余始过其语。今观所述《话腴》,博闻强记,出入经史,硏考本末,则则可法度,而风月梦恠嘲谑,讹诞滛丽气习,浄洗无遗,岂非自思无邪三字中,践履纯熟,致是耶。乃知三君子,可谓具眼矣。尝谓近时江湖诗人多,然不夸而诞,则空而迂流于谒者,皆是。惟藏一,闭户终日,穷讨编籍,足不蹈毁誉之域,身不登权势之门。及叩其中,则词源学海,浩乎莫之涯涘。若藏一岂多得哉。诗史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为藏一诵,而并书之编首云。棠湖翁岳珂肃之。”

由岳珂以上序文所说今观所述《话腴》,博闻强记,出入经史,研考本末,则则可法度,……”,可以看出,岳珂在为陈郁的书撰写序文之前,是仔细阅读过该书的稿本的。既然陈郁《藏一话腴》中,原记有(岳飞)又作《满江红》,忠愤可见,其不欲等闲白了少年头,足以明其心事。岳珂又是在仔细阅读了该书的书稿之后、才为该书作序的,他岂能不知道这书中还记载了其祖父又作《满江红》,忠愤可见,其不欲等闲白了少年头,足以明其心事。?!据此,我们可以断言,岳珂一定是知道其祖父岳飞是作过《满江红》一词的。

考论到此,本人可以斩钉截铁地得出结论:岳飞《满江红》词不是伪作,已经是铁证如山!七八十年来的,关于岳飞《满江红》词真伪的辩论,应该彻底收场了!

书写到此,我不禁深深地怀念我的导师邓广铭先生。吾师为捍卫岳飞对《满江红》词的著作权,花费了毕生的精力,与持伪作说者论辩。现在,我可以高兴地叩慰吾师的在天之灵:先生,您的学生李宝柱,继承您的遗志,已经彻底夺回了岳飞对于《满江红》一词的著作权。撼山易,撼吾师的论断难!撼岳飞著作权难!呈上学生拙文,敬请吾师神鉴。 

 

附:岳飞死的真冤——秦桧遗嘱 证明其不是罪人

中国考古界2006年的最大发现,终于随着引人争议的拆迁开发工程而诞生。在建设过程中发掘的一宋代古墓,日前出土了包括秦桧亲笔遗嘱在内的一批重要文物。

据未经证实的消息透露,有关文物部门已经初步确定该批文物中包括有秦桧亲笔书写的“政治遗嘱”,对其生前的引人争议的行为作了一定的辩解,并对中国知识分子(士大夫)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据了解,国家文物局鉴定专家和各研究机构的著名宋史专家均已云集现场。

自称秦氏后人的多名人士表示,将密切关注该文物的鉴定,如确定先祖罪名不实,根据疑罪从无和无罪推定的司法原则,将可能入禀法院要求取消岳飞庙中的秦氏夫妇跪像,如仍要设立跪像,则应“将跪像脑袋换为书本,代表食书不化、空言误国的腐儒们该为中国的落后而忏悔”。

该份被专家初步认定为秦桧“政治遗嘱”的文物,书写在一块长达2.2米、宽约50公分的绸缎上,这也是其能保持至今的主要原因。

出土该批文物的村庄位于本市郊区,早先名为麓洱,现名为壶侑,因风光优美,出产茶叶,宋代时一度是高官们的庄园。此次所发掘的宋墓,专家估计为秦氏子侄辈的墓穴,时间应在1178年(宋孝宗淳熙五年,为岳飞平反昭雪)后,秦氏此时逐渐失势,一些身前文物成为族人累赘和朝野忌讳,干脆采用殉葬方式掩藏。

巧合的是,随本次墓葬发掘一起出土的地契资料表明,此地庄园基本为岳秦两家分领。两家比邻,这也是宋史研究的研究的新发现之一。

据消息人士透露,初步鉴定秦桧该份遗嘱作于高宗绍兴十四年(1145年),时年55岁(秦桧生于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即其死前(1155年)十年,岳飞含冤被杀(绍兴十一年腊月,1142年1月)后三年。

秦桧在该份遗嘱中,首先告诫子孙远离政治,自己深知将“获谴汗青”,“蒙羞万年”,叮嘱子孙在他死后万莫贪恋禄位,急流勇退,也不可在风暴来临后为他争辩,“庶几可得苟全性命”,并对几个已身据高位的族人详细指示了退出政坛的方略。专家正是据此认定此书信为家族内的政治遗嘱。

据已经详细阅读该份文物的一位匿名专家介绍,秦桧在该份遗嘱中表明自己坚信对金议和是当时的“国情”下保全家国的唯一出路,也曾经和岳飞直接探讨过此问题,但岳飞表示“要为不可为之事”。而宋高宗其实并不反对北伐作战,因为战争在很大程度上令他“为江北百姓所夙夜仰望”,显然皇帝很陶醉这种救世主的感觉。高宗也是有战略眼光的,在位几十年,同金国一直是打打停停,边打边谈判,边备战。高宗还非常善于听取臣子的意见,自己又非常有主见,到他驾崩的时候,南宋绝对是个强国,经济和军事方面已经远远超越了金国,说他是除宋太祖赵匡胤以外大宋第二明君也不为过。

但高宗为什么却在关键时候阻止岳飞收复失地呢?而且宋太祖曾立下“誓碑”,规定“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之人”,“子孙渝此誓者,天必殛之”。因此有宋一朝,所有皇帝对大臣均十分宽待,而杀像岳飞这样一位有赫赫战功的功臣,在宋朝更是绝无仅有。高宗究竟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因为岳飞在规复旧河山之外,经常公开宣扬要“迎还二帝”,而金国也不断在战争失利时派密使威胁高宗要“送还汝兄”,并不断暗示囚在五国城的宋钦宗与岳飞有秘密来往,令高宗疑窦丛生,甚至到了“寝食不思”地步。高宗12道金牌召回征途中的岳飞,就是因为金使送来了岳飞与钦宗联络的“确切证据”,钦宗甚至扬言返国复辟后将清洗“老九”(高宗为徽宗第九子)的人马,高宗因此需要和岳飞对证确认。

据了解,秦桧在遗嘱中说,高宗与岳飞的晤谈一概秘密进行,他也不能与闻。但事后高宗告诉他,岳飞一再表态自己只想规复北方迎还二帝,私心最多就是成就功名,待成功后愿意效仿石守信等解甲归田。至于帝位归属,岳飞表示那是“皇家手足间事”,没有旗帜鲜明地表态。

秦桧在遗嘱中对岳飞的战功给予很高评价,认为岳飞的善战为其议和提供相当大的便利空间,以打促谈效果很好。但岳飞有功名心,性格也比较耿直,与人不好相处,容易招疑招忌,好多次甚至与皇帝言语不合而撂挑子走人,与皇帝结了深怨。岳飞不大考虑高宗本人的利益,不仅和被囚敌国的钦宗有谣传中的来往,还多次当面劝高宗立嗣,高宗本人因有隐疾(据后世医学推断是阳痿)而无子嗣,因此十分怀疑岳飞拥兵欲立拥立之功,犯了人臣的大忌,违背了祖宗传下的抑武扬文的宗旨,估计也是因此引发高宗杀机,不惜破除“有宋以来不杀大臣”的祖训。

秦桧表示,他已竭尽全力至少保全岳云和张宪,但高宗指示全杀,他亦无奈。同僚们在岳飞被杀后不敢质问皇帝,都来质问秦桧,秦桧也不敢和不便说皇帝的意思,只好说“莫须有”含糊应对。

据透露,秦桧在遗嘱中激烈指责中国知识分子(士大夫)空言误国,“不知兵而好言兵事、不知国而好言国事”,以为慷慨激昂就能救国救民,更以为说过就等于做过了。自己不挑担子,还好以大帽子压人,政府只要提出一韬光养晦,就会被指卖国;只要一与金国议和,就会被指媚外,而战争需要大量积累,需要“暂息兵戈勤稼穑”与民生息。秦桧说自己不得不以强势压下这种言论,断了不少空谈者的仕途和财路,但“开罪言路罪在身后”,国事艰难又难免挂一漏万,身后的名声是不可指望的。有意思的是,秦桧说岳飞对知识分子的空言比他还反感,并认为岳飞本人究竟并非读书人出身,更注重实战成效。

秦桧在遗嘱中辩解说,帝位一旦有纷争,内战必起,国家必亡,因此不如保全半壁江山;而即使帝室无恙,但毕竟皇帝已经对拥兵大将起了猜忌,此隙一开绝难弥合,即使岳飞本人无所谓,但手下骄兵悍将也难保万一。至于自己事后为皇帝分谤,从公议而言,高据相位责无旁贷,为江山社稷只好牺牲自己的令名;从私情来说,高宗于他有“知遇之恩、信任之专”,他也只能为知己者死。所以,教诲子孙,高宗在位或可保秦家富贵,而高宗百年后秦家必将被清算,“民忿欲泄终需泄”。他感慨,“生逢乱世家国颠沛”,总想做点经世济国的实事,但“为实事者均不见容于当下”,岳飞难以见容于皇帝,而他必将更难以见容于言官史册,后世只有那些维持乱世危局的当局者才能体会他的苦心了。

据专家介绍,民间形成定见的秦桧是金国“奸细”的看法,都无实证,却有很多反证。南宋的史学家就留下很多资料,如李心传写的《要录》说,秦桧不是金人“*细”,只是主和派而已。徐梦莘写的《三朝北盟会编》说,前御史中丞秦桧和家属从金军占领的楚州孙村中逃归至涟水军丁祀水寨,只使用“逃归”二字。熊克写的《中兴小记》说,秦桧从敌中归来,也没说他是“奸细”。

只有张邦昌友婿朱胜非写的《闲居录》说,秦桧全家及婢仆从金国归宋,不是“逃归”。朱胜非是拥护张邦昌的,而秦桧是一直反对金人立伪张邦昌,秦桧与朱胜非矛盾尖锐。秦桧执政时,朱胜非被废居八年,有利益冲突,因此专家认为可以断定朱胜非《闲居录》所记是对秦桧的打击报复。另有《金人南迁录》说,天会八年,金国诸臣害怕宋朝君臣报复,主张放纵秦桧归宋朝。然而《金人南迁录》是一本谬误百出的书,此书对秦桧的叙述是“晓然傅会”,是错误的。

而从宋高宗的诏令中可以看到赵构是热烈欢迎秦桧逃归宋朝,他将秦桧比作汉代的苏武,常持汉节。秦桧自己写的《北征纪实》中,可以看到他在金军中想尽千方百计,最后才能逃归宋朝,情节十分具体,绝难杜撰。秦桧逃回宋朝,皇帝赵构称赞秦桧“忠朴过人”,比作苏武,朝中宰相重臣如范忠尹,李回等人说秦桧是忠臣,使许多朝臣不再怀疑秦桧是“奸细”,李纲书写赞扬秦桧“精忠许国”,“立大节于宗社倾危之秋”。这充分说明金人并不是纵使秦桧归宋朝。


秦桧(1090年-1155年),字会之,汉族,大汉奸,宋朝江宁府(今江苏南京)人。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登第,补密州(今山东诸城)教授,曾任太学学正。因力主对金称臣议和,善于察言观色,颇受宋高宗赵构喜爱。北宋末年任御史中丞,与宋徽宗、钦宗一起被金人俘获。南归后,任礼部尚书,两任宰相,前后执政十九年。因宋高宗力主对金投降,君臣合计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宋高宗为了安抚南宋政府中的主和派与金国代理人,加其谥号为忠献。后宋孝宗继位,振作图强,重审岳飞案。宋宁宗时,改其谥号为缪丑。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抗日将领王缵绪及其家人的悲惨结局(转)  颜紫元

0
0
按:抗日将领王缵绪不平反,天理不容,大灾大难必降大陆;阿毛不被审判,中国永远黑暗,中国梦就是个驱不散的噩梦。

阿毛在中华民族抗日最艰难的时候,如是说:『1940年10月毛对王明说“我们不能战胜日本人,那为什么要和他们打仗呢?最好联日联汪打蒋介石。你看蒋介石在西南西北还剩下那么多的地盘,如打败蒋,我们就能在西北得到一块地盘,那就算获得暴利了!我知道,你会说我执行亲日民族叛卖路线。我不怕,我不怕当民族叛徒! ——王明《中共50年》186页。』

抗战初期的四川省主席及国军上将王缵绪将军像 Wang Zuanxu.jpg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全球华人都在为此举 行盛大的庆祝和隆重的纪念。抗日战争的胜利当然首先应归功于当年我四万万七千万同胞浴血奋战拼死抗争,与国际友邦、特别是美利坚合众国巨大无私的援助。在 领导我全民抗战中,居功至伟者自然非蒋中正委员长莫属。而在蒋公麾下名将如云,英豪辈出者,也已名垂青史,自应流芳百世。

    然 而令人遗憾的是,在中国大陆一位曽叱咤风云,力拒日军于大后方四川之外,稳定了全四川的局面,确保中华民国中央政府及陪都重庆之安定、安全的重要人物。当 年曾担任抗战初期的四川省政府主席、后来为抵制日军入川即请缨出战,效命沙场多年,从而又继任第二十九集团军总司令,第九战区及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及重庆 卫戍总司令的我国抗日名将王缵绪将军,却至今被大陆官方故意“遗忘”,还被“封杀”处理,更惨遭乱泼污水,蒙冤受辱,甚至祸及子孙。笔者作为中国公民,忝 与王将军生于同一时代,且笔者先父,曾在将军手下効力,今受其孙辈之讬,上忠于民族大义,下无愧对父辈先贤。遂不揣浅陋,不虑人微言轻,冒昧将此历史公案 披露于此。以慰将军英灵,以正国人视听。

    王缵绪将军,生于1885年,故于1960年。将军别名治 易,号厔园居士。1885年生四川西充。幼年师从于一位饱学举人,曾考取秀才;1904年考入顺庆(今南充)中学,与刘湘、杨森等人同窗;1906年考入 四川陆军弁目学堂,后转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炮科。毕业后从事军、政工作长达40年之久,先后任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军长,抗战初期(1938 年)刘湘病逝,蒋中正委员长先是任命张群为四川省政府主席,但受到当时四川省地方一部份军方人士的反对。蒋公协调各方意见后,4月11日,蒋公召集何应 钦、贺国光、王缵绪、邓锡侯、唐式遵、王陵基到京和谈;4月26日,行政院会议决议王缵绪代理四川省主席。4月27日,王缵绪在前线致电蒋委员长,恳请收 回主川政成命。5月3日,蒋委员长致电王缵绪:“成都王主席治易兄,感电悉,情殷抗战,具见忠怀,至深嘉佩。惟此次决定川中军政人选,以此最为相宜。吾兄 向以中央意志为意志,应即遵令就职,勿再谦辞。”

    王缵绪将军肖像(家人提供)

    5 月8日,王缵绪通电就任四川省政府代主席职。8月1日,正式任四川省政府主席,同任四川省保安司令兼任四川肃清私存烟土督办公署督办。这时的民国政府处于 内忧外患,腹背受敌之境。尤其是野心家张(学良)、杨(虎成)妄想篡夺军政大权发动“西安事变”, 劫持国家元首。虽经谈判和平解决。但所谓的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只是-纸文书,延安只是口头上接受中央政府领导。实则是拥兵自重,割据一方。根本不听中央政 府指挥。毛泽东甚至将服从中央政府指挥批判为“右倾机会主义”。 而蒋公此时军力与日本相比,武器装备完全落于下风。尤其困难的是蒋委员长没有-个安定的抗战后方立足点。就在这样决定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王缵绪将军 以其大智大勇和众望所归的品格,恊调好了川中各派力量,迎接中央政府进入四川。而四川沃土千里,天府之国,人力充足,易守难攻。从而极大地扭转了不利的局 面。这样的历史功绩,绝对应予肯定!

    抗战初期王缵绪就任四川省政府主席后,立即推出一系列新政。目的 就是为了更好地支持抗战所需之人力、物力、财力。王将军凭他的智慧和毅力,不断推出新政,使整个四川省出现了抗战万众一心生机勃勃的局面,从而极大地增强 了中国国民政府在抗日主战场上的力量。这些新政措施包括:一、裁撤骈冗机关,节省公帑;二、整理财政,彻底清查过去账目,严惩贪污;三、减征田赋,决定二 十七(1938)年度减为一年二征,二十八(1939)年度减为一年一征;四、地方附加亦将严为规定,俾得减轻人民负担。王缵绪还大力推出禁烟土(鸦片 烟)措施。其宗旨是:肃清私土,绝毒禁种。这些亷政、爱民之举措与政绩。即使放在今天也是十分进步和开明的。

    1939 年9月19日,国民政府公布:“四川省政府主席王缵绪,志切抗战,请缨出川,恳辞主席职务,英勇卫国,殊堪嘉尚。王缵绪应准率部驰赴前方,悉力御侮。” 10月1日,王缵绪通令全川各县县长,指示后方防务工作要点:一、各级地方军事政治训练机关,应即加紧训练整理,用备整编补充;二、积极组训民众,开发生 产,加强军政联系,以增厚抗战力量;三、坚定必胜信念,毋为流言所惑,照常推行政令,用奠后防,藉固前线。

    10 月底,王缵绪辞去省政府主席职务,继任第二十九集团军总司令,重返前线作总指挥。他在前沿阵地向官兵训话:“各位官长、各位兄弟,莫要开口说四川,我们是 中国人,努力抗战不单为四川争光,是为中华民族争生存。第二十九集团军是信崇三民主义、拥护总裁的革命阵营,是国家的骨干,是民族的灵魂,决不是私人的武 力。我们这个团体要使上官爱护,莫使上官厌恶。要配做一个革命军人,连营便是我们的家庭,抗战就是我们的生活。不畏难,不怕苦,见利不先,赴义恐后,既能 流汗,又能流血,忠愤耿耿,精诚团结。民族独立的金字塔,要拿我们的骨肉去砌成。要达到这个目的,非一洗过去苟且偷生、争夺抢劫、分歧错杂、自私自利、虚 伪奸巧、因循腐化种种恶习不可成功。”王将军这些掷地有声的宣示和他毅然辞官,奔赴沙场的行动,不仅在当年是民族的表率,也必将彪柄于抗战的史册。

    王 缵绪将军出征之后,数年来驻守前线,指挥作战。为抵抗日军犯川,他的部属驻守湖北省境内,长期驻扎在宜城、襄阳、樊城、桐柏、大洪山一带。他经历了数年浴 血奋战,坚守与阻击日军妄图攻打四川。可以说,他的部队是保证抗战后方的存在、稳固的-座用血肉筑成的长城。守住了四川省的大门,确是“一将挡关,万夫莫 开”。 从而极大地稳定了抗战的局面。

    1939年冬,我国军发动冬季攻势,第二十九集团军参加第五战 区之冬季攻势,拒止北进之日军。12月中旬,于襄河东岸南下攻击钟祥洋梓敌人据点,占领王家店。1940年1月,日军13师团增兵反攻,窜占长寿店、王家 店,旋经友邻部队增兵逆袭,将王家店收复。该集团军乘势推进连续猛攻,敌我双方伤亡均重,形成对峙。至3月终,冬季攻势结束,第二十九集团军推进鄂中京钟 公路,直入大洪山核山寺。王缵绪采取斗智斗勇与日军争夺青峰山,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坚持奋战了一年四个月,最终拖住了日军西进,粉碎了日本作战计划。王 缵绪因此荣获“大洪山老王推磨” 之美誉,轰动全国。5月,国民政府加授王缵绪陆军上将衔。

    王缵绪英 勇抗日的勋绩,就连中共的朱德先生也十分钦佩。致书王将军称:“吾川对国家民族,殊多贡献。省中健儿在南北各战场与全国友军携手并进,以头颅捍卫国土,以 鲜血换取民族的独立自由,为川人增加许多光辉。西望故土,殊令人兴奋鼓舞不置······在坚持抗战到底,争取最后胜利的任务中,今后四川将肩负更重大之 责任。吾兄领袖群伦,深信必能巩固并扩大统一战线,组织人民,动员物资,遵照抗战建国纲领与蒋委员长之历次指示,为抗战建国大业而奋斗到底。”----这 可是中共高层由衷的赞美。由于王将军战功卓著,累获国民政府颁发勋章嘉奨,并当选中国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制宪国民代表大会和第一届国民代表大会代 表等诸多军政要职。

    王将军在战场上是英勇卫国的斗士,在地方上则是勤政爱民的好官。不仅自身亷洁,关 心民众疾苦。更大力兴办学校,开启民智。尽其个人之力,1933年在重庆嘉陵江畔的张家花园创办了巴蜀学校。以实现他改变西南落后教育面貌,“创造新的教 学制度,实行新的教育” 之理想。并筹资从上海购置了大量教学用具,聘用教育家周勖成担任校长,以及孙伯才、卫楚材、卢作孚、康心如、何鲁等教育专家主持教务,王缵绪任董事长。并 制定“公正诚朴”的校训,在重启发和实践的教育理念下,采用“手脑并用,身心互通”的方针,以“儿童本位”教育原则及“教养兼施”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独 立自主的能力。几年后学校由幼稚园和小学扩展办起了初中和高中,当时在全省乃至全国就已被公认为著名的学校。

    1936 年,巴蜀学生的生活照片和学业成绩代表中华民国参加英国伦敦国际教育博览会,获得嘉奖。著名教育家、作家叶圣陶曾任学校国文教员,为巴蜀学校作词,普写了 精典的校歌,至今仿佛还在巴蜀校园依然荡漾。1937年4月,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为肯定创办巴蜀学校题赠了“成绩斐然”四个金色大字匾额,赞扬巴蜀学校办学 成绩。 

    “七七事变”爆发后,学校即成为“战时学校”。在整个抗战中免费承担起抗战军人子女与失落儿 童就学。在抗战之中,十周年校庆这天引发了近百名军政要员及社会名流高度赞誉及肯定,他们纷纷以亲笔题词赞许王缵绪先生开创的巴蜀学校办学成功。当时,因 媒体版面受限,《大公报》仅载题词内容及人员有: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财政部部长孔祥熙、司法院院长居正、军政部部长何应钦、教育部部长陈立夫、社会部部长 谷正纲、粮食部部长徐堪、交通部部长曾养甫、农林部部长沈鸿烈、中央宣部部长王世杰、军委会第三处处长陈果夫、国民教育辅导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朱经农、法 规委员会委员余井塘、重庆卫戍司令部总司令刘峙、赈济委员会委员长许世英、重庆市党部主任委员杨公达、社会事业专门委员会专任委员张一尘、军事委员会第三 厅厅长郭沫若、财政部金融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顾翊群、重庆市教育局局长雷啸岑、重庆市社会局局长包华国、重庆市临时参议会参议员温少鹤、重庆大学理学院 院长何鲁、重庆市临时参议会副议长李奎安、重庆巨商汤壶峤以及黄炎培和郭松年先生等。与此同时,孔祥熙、何应钦等人带头出资并发起《为王缵绪先生持教精神 的集资活动》,并制定修建王缵绪先生兴学纪念堂,以志景仰。

    事后,由校董王缵绪执意将这笔巨款用作被 日本炸毁学校的修复工程,未能实现众官所愿。但却体现了王将军的高风亮节。由此可见,一所私立学校,会有如此百官重视,在中国历史上纯属绝有,非同寻常, 这无疑是体现了王缵绪将军的爱国情怀与忧国忧民的民族精神,以及创办了成功的巴蜀学校和办学成绩。1950年,王缵绪将一手创办21年的巴蜀私立学校捐献 给国家。此外,中华民国主席林森早在1937年考察巴蜀学校时,便已题赠“成绩斐然” 四个大字。又在十年校庆再次题词赞许巴蜀学校,一月后林森因病去世,这份题词尤显珍贵。而所有军政要员诗赋内容均载入校史。

    试想今日的政坛诸公,大小“公仆”,有的虽富甲天下。公子千金,大奶小三,移民“美帝”, 购豪宅一掷千万美金,吓得洋人直伸舌头。虽然大扬了我党国威,但又有几个人肯为失学儿童捐点小钱?所以王将军今天即使拿共产党员的N条标准去衡量他, 他也不会脸红.

    1949 年王缵绪婉拒了当时蒋中正总统请其赴台之邀.直坚持到1949年12月25日,才与中共谈判达成了所谓“和平解放” 成都的协议。从而避免了一场徒使百姓生灵涂炭的战争。王将军也就成了中共所称的“起义将领”。以后历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川西文物委员会副主任、 四川省文史馆馆员等“民主人士”职衔。

    1957年一场食言自肥而失大信于天下的“反右运动”, 光临中国大陆。此事件不但历史早有定论。中共自己也已把它当年所划的“右派份子” 中的99.95%的人都作了所谓“改正”(“小平同志” 却说这“只是扩大化”了,不免滑尽天下之大稽)。 虽然半掩琵琶,羞羞答答,总也算是认了个错。但刚直不阿的王缵绪对这个运动则十分反感。特别是看到他身边的好友都被打成了“右派”。如:台盟中央主席谢雪 红,起义将领龙云,民盟中央章乃器、罗隆基,民主人士鲜英,就连曾动员他起义的中共党员、四川省政府参事室主任高兴亚也被打成“右派”。如此荒唐怪异的现 实情况让他无法理解。明明是阴谋暗算整治人,官方却提出所谓“阳谋”的说法,更让他无比愤概和鄙视。他认为,这样极端地发动政治运动,制造“阳谋”,把大 批受人尊敬的有识之士和德高望重的学术大师打成“右派分子”而感到震惊;同时,他看到各级领导干部把“宁左毋右”奉为圭臬,否则便被视为“右倾”而受到批 判,甚至受到处分;而不少党棍把奉行极左路线,作为升官揽权的不二法门,一朝权在手,就“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便得心应手地结党营私······他把这 些弊端看在眼里,自然心生愤恨,于是写出了几篇揭露和批判文章,急欲带到境外发表。

    为此,王缵绪以赴 港就医为由,请假前往香港。不料此事被他的秘书陈子庄告发。陈子庄为了“靠近组织”,邀功求宠,于是卖主求荣,向当局告密。当局便在深圳预先布控,待王缵 绪过境之时,将其扣押至成都。接着中共的四川日报便以通栏标题称:“反革命份子王缵绪偷越国境被抓捕” 一时轰动国内外。

    明 明王将军是请假获准赴港就医,何来“偷越国境” 之说;而且尚未经任何司法程序,官方报纸就将王缵绪先生“判”为“反革命份子”。 -张报纸就可定人之罪?!可见早有预谋,无法无天竟至于此!而且王缵绪当时是中国公民,有权对国家之事进行评论。何况王先生是民主党派人士,按中共自己的 说法,他有监督执政党、参政议政之权利。写了几篇文章,持不同观点,声讨“阳谋” 请问“ 反” 了谁家的“革命”?

    正 因为当局自知于法、于理均站不住脚。于是当局将他欲向境外发表揭露和声讨国内“反右运动”真相的文章视为“绝密”。采取销声匿迹,将他定为终生羁押。就连 新闻已报道了他随身携带的57份反右运动剪报和约52万字的个人日记,也从未曝光,至今无法看到。王缵绪在看守所关押3年期间,既不提审,也不定罪,就是 要终生羁押关死了事。与此同时,相关当局更纂改了与他相关的史料,否认他的抗战经历和率军起义事实,将其打入“另册”。在中共官方史册中,好像历史上从未 有过此人。让其从人间“蒸发”,不为人知。如此高明的技巧,真是令人叹为观止。王缵绪将军在成都四川公安厅看守所内与世隔绝3年。于1960年,终因绝食 抗议而死于四川省公安厅看守所内。一代抗日英雄赍志以殁,以他古稀之年(75岁)的生命谱成了一曲不向专制低头的现代版的《正气歌》!

    更 可悲的是,王缵绪一人之灾更祸及家族。曾与他并肩抗战八年的长子、国军中将王泽浚(第四十四军军长),在国共内战的徐州会战中,因头受重伤被俘,后以“战 犯” 之罪名被关在抚顺监狱前后24年之久,是仅有未被特赦的国民党高级官员。文革时被打死于狱中。王将军之孙王复加是人民出版社总编审,后因家族背景,被打成 右派22年,下放劳改。王复加之女王宇知,迫于政治压力,怕不能升学,甚至不敢姓王。为了能读书与生存,已改名随母姓郑。

    呜呼!抗日莫非有“罪”?! 其子孙更是无辜!竟遭此涂毒,公理何在?!令人扼腕!

    今 年是抗日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台湾、大陆及全球华人均在隆重庆祝纪念。中共而今也终于承认了国民党是当年抗日正面主战场的担当者。既然如此,像王缵绪将 军这样一位在正面主战场上横刀立马、独当一面,力挽狂澜的英雄将领,岂能因莫须有的政治罪名,将其从人间“蒸发”, 这无异于是对爱国主义的莫大嘲讽,只能令全球华人伤心,痛心!

    今年正值王将军冥诞120周年。当局应尊重历史事实,借纪念将军冥诞之机,捐弃政治成见,以民族大义、爱国情怀为先,立即为王缵绪将军恢复名誉!以伸张民族大义,以慰藉抗战英灵!

    2015年7月7日抗战全面爆发七十八周年纪念日完稿

    附件:任抗战初期的四川省主席王缵绪最终因声讨“阳谋”而赍志以殁

    王 缵绪(1885-1960)字:治易,号厔园居士。1885年农历五月初九出生于四川西充。幼年受业于举人,考取秀才;1904年入顺庆中学,与刘湘、杨 森等同窗;1906年考入四川陆军弁目学堂,后转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炮科。毕业后从事军政40年,先后任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军长,抗战初期担 任四川省主席;在抗战中恳请重返前线指挥战斗,任第二十九集团军总司令;继任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重庆卫戍总司令、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制宪国民代 表大会和第一届国民代表大会代表等诸多军政要职。国共内战时期,他拒蒋去台,于1949年12月25日,他率军起义,让四川和平解放。他在一生之中热心教 育,喜好书法、诗词和收藏。1960年11月,对“反右运动”持不同观点,因声讨“阳谋”而赍志以殁,终年75岁。

    1908年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毕业,任新军第十七镇三十三混成协见习排长,后升任连长;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保路同志军”,任四川陆军第二师二团一营营长;1918年任第一师军官传习所所长;1919年任二师第六团团长。

    1920 年川滇大战爆发,刘湘为鼓励杨森脱离滇军,将所部王缵绪团划归杨森。杨任川军第九师师长,王缵绪为该师十八旅旅长兼任川南道尹。这是王缵绪从政开始,他 “兴农田、水利、筑路、改良监狱、奖励留学”;聘请卢作孚为川南道尹公署第三科(教育)科长;创办通俗教育会,推行新文化运动;对川南师范学校进行改革; 聘请恽代英到校任教,并亲自印发了恽代英编著《政治学概论》等书籍。为此,王缵绪所推行的新文化运动遭到地方封建势力强烈反对,后由省议会发出“快邮代 电”对此抨击。使革新运动受阻,卢作孚、恽代英亦相继辞离。

    1924年2月9日,杨森部攻入成都。任 王缵绪兼成都市政公所督办。王缵绪就任后着手扩宽春熙路、修建少城公园;将城墙及城内大街辟为汽车站,建造公共厕所;实施市内义务教育,创办徒弟补习学 校,令各商店学徒入学;在少城公园内建起万人公共体育场,并举办了全省学校第一次运动会。王缵绪因业绩昭著,激发民众曾在少城公园以树碑刻记下了他的功 德。

    1925年,北伐呼声初起之际。杨森主张联合滇军袁祖铭攻打刘湘,以期武力统一四川,令王缵绪任北路总指挥,由遂宁向合川、重庆出击。川东各师将领在重庆组成反杨联军,决定以邓锡侯率部将王缵绪阻于合川;以田颂尧部侧击遂宁牵制王缵绪部。

    此 前,省议会向全川将领发出“息兵御侮”通电,请求川军将领“勿以目前之地位为可久,勿以操戈同室为得计,及早回头,共图善后,移内争之兵力,作外交之后 盾,于国于家,庶几有济”。此后,王缵绪深明大义,知杨森之举必阻碍北伐之促成,他于7月下旬在遂宁发出通电致双方各军,主张停战协商川局。迫使杨森全线 发生动摇,各部向乐山、宜宾总撤退,试图入滇。唯官兵闻云南贫瘠,不愿前往而求庇于刘湘。杨森无奈只身乘船出川,赴汉口投靠鄂军夏斗寅。四川因此太平,达 到初步统一。

    9月23日,北京临时政府任王缵绪为陆军第十六师师长,驻防资中、内江、隆昌、荣昌等地 (3年时间),师部设资中。王缵绪在驻守资中期间,继续推行新文化教育和交通建设。将“劝学所”改为“教育局”,统一管理全县公、私立学校;在重龙山下东 岳庙内设立县立小学,聘受大批新式教育的青年知识分子前来任教;又将北门外农业学校改为职业学校,在校内设立民生工厂,以半工半读促使贫穷子弟入学就读; 次年,王缵绪报请省政府将资州中学升格为“省立第六中学”。他个人出资在上海购置仪器和书籍,还聘请了周能泮担任校长以及大批(毕业于北京大学、北京师范 大学、中央大学及美国、日本、英国留学回国的学生)担任教师。该校培育出众多人材,如:范长江、曹荻秋、廖昂等均毕业于此校。王缵绪在驻守期内还将县政府 闲余的西仓房改造成了“通俗图书馆”,并藏书达一万多册;还将当地重建了“重龙公园”,新建了听泉楼和江天阁,在永庆寺陈列图书和文物,供市民观赏;另 外,在资中建3个公共体育场。

    1926年,为资中川主宫成立了“资(中)内(江)”马路局,聘请留学 法国土木工程师何庆延任坐办,集得股款20万元,建成全长60公里、宽5米的资中至内江公路,是他创下成渝公路首通车路段。王缵绪还用“驻军护商款”修善 西门外大堤,并在马路局设立“蒙溪河浚导处”,解除多年洪灾。

    1926年8月21日,王缵绪等十三将领发出通电赞同讨伐吴佩孚。11月27日,川军自此脱离北洋政府归属国民政府。王缵绪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军第四师师长、后任二十一军第五师师长、1928年,改任第二十一军第二师师长,移驻重庆。

    1929 年1月26日,王缵绪任国民政府行政院军政部所属陆海空军抚恤委员会委员(委员长为冯玉祥)。5月17日,王缵绪提出“辞去军职留学欧美”。截选内 容,“······夫血战终身,虽军人应尽职责,然非争国防与外交,牺牲者究何所为,长此屠刀在手,自杀宁有已时。故全国多一军人,即全国添一乱机,川军 多一退伍,即川境增一良民。缵绪不幸,误入军籍,当此军阀末路,忍再作茧自缚;年愈不惑,时弗再来,觉悟嫌迟,改过宜勇。” 王缵绪还对记者谈道:“······教育之根本,全在幼稚时代之教育为基础,然以我国而论,迄未本此原则实施。故余决心辞去军职,专赴各国考察幼稚教育状 况,如管理法、教育法、保姆养成法等等,逐一详细研究,俾他日归国,能取他人之所长,补我之所拙,以从事于我国国民基础教育之工作。” 由于刘湘再三挽留,王缵绪的心愿未能实现。

    此时,王缵绪以身兼军职继续创办了巴蜀幼稚园和重庆《巴蜀 日报》。1929年11月21,《巴蜀日报》首日发刊。社址曾在商业场西三街26号(后迁入杨柳街72号),每天出版两大张,“消息力求翔实敏活,持论一 本公平直正” ,除新闻外,还有副刊。聘用报社总编辑黄绶(元贲),编辑有江凝九、蒋阆仙、何剑华、邓宰平,主笔王国源、江子愚、罗一龙,经理郭松年。该报出版四年零三 个月,至1934年春节停刊。

    1930年5月8日,国民政府任王缵绪为财政部四川盐运使兼四川盐运缉 私局长。而盐商界内确有约定俗成之潜规则“对新上任的运使例有一笔馈赠”,王缵绪用这笔资金(十万银元)购得张家花园旧址,并实施了创办巴蜀学校计划。而 刘湘被王缵绪投身教育所感动,曾捐助修建园舍。王缵绪为之曾在巴蜀学校内,指一园舍取名为“湘院”。

    1932 年8月,“二刘大战”(刘湘对刘文辉)爆发,至1933年12月结束。此战为四川军阀480次战争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其结果是,王缵绪任(刘 湘部)北路总指挥,将刘文辉攻退西康,偏安一隅。从此,消除内战,彻底抨息军阀混战,统一了四川。王缵绪这一此举,可谓厥功至伟,有利于国计民生,为后来 四川省能确定为全国抗战的大后方奠定了基础。

    1933年2月,王缵绪继创办重庆私立巴蜀小学校正式开 学。他经好友黄炎培介绍延聘周勖成、孙伯才、卫楚材等教育专家主持校务,并将张家花园之街房地产租金全部交给校方作为办学经费。学校教学仪器、教具、动植 物标本、挂图及史地图籍,以及校图书馆上万册图书,王缵绪另行筹款从上海购置。因此,学校的师资与设备堪称全川乃至西南首屈一指。巴蜀学校秉承了王缵绪意 旨以“公、正、诚、朴”校训,坚持“手脑并用”教育目标及“儿童本位”教育原则和“教养兼施”的教育模式。创办下了,当时中国现代教育理论在西南地区的成 功实践典范。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数以千计莘莘学子,造就出无数知名英才。巴蜀学校曾代表中国参加英国伦敦举办的国际教育博览会并荣获奖励,享誉全球。

    1937年10月,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恳定王缵绪办学亲赐“成绩斐然”金字牌匾。

    1939 年7月,因重庆屡遭日机轰炸,王缵绪将巴蜀学校迁往西充。学校的教学设备及仪器装了整整十六艘大船,经嘉陵江运至南充,又从南充靠人力运往西充,耗资如此 巨大,为的是家乡子弟求学困难,解决西充未有中学之困。此校为西充中学的前身。不久,重庆巴蜀学校继续开办,到1949年底,已经发展成为集幼稚园、小 学、初中、高中完整基础教育体系的重点学校,并积极筹备建立巴蜀文商学院,终因社会变故未果。

    1934 年2月,中央军事委员会整饬军政,将全国军队重新编制,“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军”改称“国军第二十一军”,王缵绪任第二师师长,辖第四、五、六三个旅,驻 防合川。同年10月至次年5月,王缵绪先后担任四川剿匪军第五路副总指挥兼第一纵队司令和第六路总指挥。

    1935年10月1日,行政院召开第232次会,任王缵绪为四十四军军长,辖三师、十六团,又十一独立营,军部设绵竹;10月8日,接守松潘至威州防线,在水口场、夹门关、名山、清江堰一线。11月6日,王缵绪赴南京出席五全大会。

    1936年2月25日,国民政府授予王缵绪为陆军中将衔。

    1937 年6月28日,王缵绪任川康军事整理委员会委员。9月1日,王缵绪率领第44军(时编入第二十三集团军)最先开赴抗日前线,由川鄂大道出发东下,向宜昌集 中,增援平汉铁路沿线。1938年1月,因前线需要,44军从第二十三集团军中抽出,与67军合编为第二十九集团军,王缵绪担任该集团军总司令。

    1938 年1月20日,刘湘病逝,国府令张群任四川省主席。1月23日王缵绪率35名留川将领致电蒋委员长,拥护中央决定;同日,留川部队以161师师长许绍宗领 衔,六个师长同五个独立旅旅长联名电呈中央,要求“收回成命”,并且在成渝两地组织示威游行,贴标语,散发传单,情势趋于紧张。1月25日,蒋急电召王缵 绪飞汉商议政务;3月6日,王缵绪、钟体乾、邓汉祥、潘文华、王陵基联名电呈蒋委员长、林森主席,表示拥护抗战,拥护中央。 3月22日,蒋介石再次电召抗战前线总指挥王缵绪,以及王陵基赴汉;4月1日,王缵绪在汉口致电所属晓谕民族大义:“今日之势,我辈若舍去出兵抗战之一 途,不惟国家民族无以生存,即吾川省格与乎小小团体,亦将难保。且现在后方军人,必深负亡国之罪,纵不被国人唾骂,亦无面目以见抗日诸将士。绪已抱定坚决 之决心,不问一切机构,专以集团军名义,率部出川抗敌。即使七千万人拥我为主席,我亦不屑为,弃之若敝履。惟望兄等迅将本集团军各军师旅部队,调集相当地 区,加紧整顿训练,积极准备出师。如有不明大义,偷生畏劳之官佐,务望诸兄切实开导,俾知公忠体国,为民前锋,注意大者远者,切勿瞻前顾后,国家幸甚,团 体幸甚!”

    4月11日,蒋召集何应钦、贺国光、王缵绪、邓锡侯、唐式遵、王陵基到京和谈;4月26 日,行政院会议决议王缵绪代理四川省主席。4月27日,王缵绪在前线致电蒋委员长,恳请收回主川政成命。5月3日,蒋委员长致电王缵绪:“成都王主席治易 兄,感电悉,情殷抗战,具见忠怀,至深嘉佩。惟此次决定川中军政人选,以此最为相宜。吾兄向以中央意志为意志,应即遵令就职,勿再谦辞。”

     5月8日,王缵绪通电就任四川省政府代主席职。8月1日,正式任四川省政府主席,同任四川省保安司兼任四川肃清私存烟土督办公署督办。

    此后,王缵绪推出一系列新政:一、裁撤骈冗机关,节省公帑;二、整理财政,彻底清查过去账目,严惩贪污;三、减征田赋,决定二十七年度减为一年二征,二十八年度减为一年一征;四、地方附加亦将严为规定,俾得减轻人民负担。

    王缵绪推出禁烟土宗旨是:肃清私土,绝毒禁种。

    8 月11日,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朱德致信王缵绪,写道:“治易仁兄足下,戎马倥偬,疏于问候,良用疚歉。此次驱敌寇于河滨,乘机拜谒诸长官,报告华北战绩, 借此作书,聊申萦念之殷,并致意于川中父老兄弟。抗战军兴,吾川对国家民族,殊多贡献。省中健儿在南北各战场与全国友军携手并进,以头颅捍卫国土,以鲜血 换取民族的独立自由,为川人增加许多光辉。西望故土,殊令人兴奋鼓舞不置······在坚持抗战到底,争取最后胜利的任务中,今后四川将肩负更重大之责 任。吾兄领袖群伦,深信必能巩固并扩大统一战线,组织人民,动员物资,遵照抗战建国纲领与蒋委员长之历次指示,为抗战建国大业而奋斗到底。”

    9 月,参政员张澜为征调壮丁问题致函行营及省府,请求改善办法。23日,王缵绪复函张澜:“······征调壮丁为目前第一要政,而办理不善,亦为丛弊之 尤,前线后方,胥受影响,审思竟夕,焦灼莫名。承示五项,洵为扼要之图,一四两项当嘱主管厅遵办,二项亦当悬为厉禁,随时调查严究,三项迭经通电饬知,五 项亦由军管区司令部与民厅议有切实办法,不日见诸实施。先生体国恤民,盖虑所及,罔不切合实际。绪虽不敏,尤当敬谨遵行,期无陨越,尚乞释念为叩。” 10月,王缵绪聘请社会人士分四路到全省各县指导监督兵役办理情况,“胡文澜负责东路,张表方(澜)负责北路,邵明叔负责南路,周奉池负责西路,以改善兵 役”。

    1938年底,抗战局势日趋紧张,四川民众出兵出钱的担负亦日益加重,各种矛盾激化,群体冲突 事件时有发生。王缵绪体念民众疾苦,对群体事件采取“理喻式和平方法”予以化解。随后,“新都实验县乡民,因不满县政府征兵及各种设施,受地方哥老及土劣 之鼓动,集合团丁多人,围城反抗,附近各县团丁纷往参加。经王缵绪核实处理,省府取消其实验县名义,撤换县长,事件始获和平解决”。 11月22日,王缵绪以国难当头,带动所有公务员应洁身自好,力除浮华,为民表率,通令昭示各级公务人员:“凡因新职以及因公来省者,对于长官或同僚,概 不准酬应;不准借婚丧庆寿大张宴席,收受礼物;卸任人员当地士绅民众发起挽留或送万民伞,或送功德碑等类事件,应设法制止,决不可迁就”。

    12月7日,“中江事件继起,乡民二千余人,包围县城。追查事件起因,为县政人员征兵征谷舞弊,引起人民公愤。经省府派人宣慰处理,亦获解决”。

    1939 年1月,王缵绪大力整顿吏治并通令全省:“各县区长、联保主任,均系秉承政府推行政令,直接领导人民之公务员,尤宜奉公守法,为民除弊兴利。乃近查各县区 长、联保主任,自恃地位,对人民生命财产生杀予夺,为所欲为,以致怨声载道,若不严予制止,其何以正法纪而树风声。今特令各专员县长,转饬各区长、联保主 任,务须奉公守法,对违法者并应切实检举,从严惩办。” 3月,王缵绪亲到各县视察,除考察吏治、兵役、保甲、禁烟及地方建设外,对民间疾苦亦极关怀,并拜访入营壮丁的家属,资助慰劳金等。

    9 月1日,王缵绪继推新役政,亲自制定《县长守则》、《兵役科干部守则》、《常备队干部守则》。对县长提出六条要求:“一要巡查认真,督促彻底宣传;二要随 时到常备队点名,严查空旷,慰问疾苦;三要随时慰问贫苦壮丁家属;四要依期迎送出征壮丁;五要彻底实行壮丁优待;六要严厉查办舞弊人员”。

    王 缵绪自担任省主席起,他便着力清理川省历史旧账。在全川财政整理委员会议上,王缵绪说:“······个人认为刘航琛任内支付各款,凡有甫公(刘湘)亲笔 条令,数目吻合者,全川民众均应感于甫公为民为国之苦心,将其承认;若既无亲笔条令,及无其他可靠证据,即应彻底清查,究明真相,以便依法追 赔。······此举全在铲除川省历年来财政上种种积弊,使之趋入正轨,以表现公开财政,昭示大信之精神,决不至如过去之敷衍了事。” 当年有媒体报道说:“王缵绪担任省主席短短一年零五个月时间里,因减征减少1,400多万粮款收入,另外还偿还了一亿多的债款;移交时,尚存现款 1,000万余元。这组数字,促能体现出他主川之政绩。”

    这时,川政完全在新政推行之下进入轨道。作 为担负着抗战后方之职,为保证前线兵力、财力、物力,他的系列新政自然会触及权势群体。同时在查办积案、撤换大批贪污官吏,大大触犯了地方实力派的利益。 因此引发“反王主川”之事。此时,王缵绪确表现为身在巴蜀,胸怀祖国,以国难为重,为使他的新政继续维护抗战后方安定与配合支持前线的正常运行,王缵绪主 动向蒋辞职,要求重返抗战前线。

    9月19日,国民政府公布:“四川省政府主席王缵绪,志切抗战,请缨 出川,恳辞主席职务,英勇卫国,殊堪嘉尚。王缵绪应准率部驰赴前方,悉力御侮。在出征期间,所有四川省政府主席职务,着由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兼理。” 10月1日,王缵绪通令全川各县县长,指示后方防务工作要点:一、各级地方军事政治训练机关,应即加紧训练整理,用备整编补充;二、积极组训民众,开发生 产,加强军政联系,以增厚抗战力量;三、坚定必胜信念,毋为流言所惑,照常推行政令,用奠后防,藉固前线。

    10 月底,王缵绪辞去省政府主席职务,继任第二十九集团军总司令,重返前线作总指挥。他在前沿阵地向官兵训话:“各位官长、各位兄弟,莫要开口说四川,我们是 中国人,努力抗战不单为四川争光,是为中华民族争生存。第二十九集团军是信崇三民主义、拥护总裁的革命阵营,是国家的骨干,是民族的灵魂,决不是私人的武 力。我们这个团体要使上官爱护,莫使上官厌恶。要配做一个革命军人,连营便是我们的家庭,抗战就是我们的生活。不畏难,不怕苦,见利不先,赴义恐后,既能 流汗,又能流血,忠愤耿耿,精诚团结。民族独立的金字塔,决心先拿我们的骨肉去砌成。要达到这个目的,非一洗过去苟且偷生、争夺抢劫、分歧错杂、自私自 利、虚伪奸巧、因循腐化种种恶习不可成功。”

    1939年冬,全国发动冬季攻势,第二十九集团军参加第五战区之冬季攻势,拒止北进之敌。12月中旬,于襄河东岸南下攻击钟祥洋梓敌人据点,占领王家店。

    1940 年1月,日军13师团增兵反攻,窜占长寿店、王家店,旋经友邻部队增兵逆袭,将王家店收复。该集团军乘势推进连续猛攻,因敌我双方伤亡均重,形成对峙。至 3月终,冬季攻势结束,第二十九集团军推进鄂中京钟公路大洪山,任该地区攻防作战。5月,国民政府加授王缵绪陆军上将衔。

    5 月初,日军分兵两路,北犯襄阳、双沟,西犯随县、枣阳。致使第二十九集团军总部驻地张家集随即受敌猛攻。王缵绪率部固守大洪山西北要隘。5月16日,第五 战区所属张自忠部队失利,他在战场上殉国。面临危机时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电嘱第二十九军总司令王缵绪集中主力从大洪山北上尾追日军。 

    6 月初,日军两路兵力在双沟会师,迅即组成几个梯团南下。王缵绪下令固守大洪山要隘。敌部四面围攻大洪山,激战十余日后各要隘虽被敌所占,却予敌以重大杀 伤,且击伤敌第40师团长天谷直次郎。此后,王缵绪又命所部利用山地隐蔽,与敌旋磨打圈,激战十余日,敌伤亡甚重。第二十九集团军为阻止了日寇西进,粉碎 了敌人一举歼灭该部的阴谋。坚守大洪山一年零四个月(1940年9月至1941年底),王缵绪曾数次率部对日军13师团进行了反扫荡战斗。到1941年 12月奉命开赴河南内乡整训,移交防务给第二十二集团军孙震时,仍保有大洪山第一线阵地,成功阻止日军想要突破大洪山防线向战区腹地推进的企图。这就是轰 动抗日前线的“大洪山老王推磨”,成为全国人民最爱戴的抗日英雄。

    1942年3月,第二十九集团军奉 命自河南调往第六战区;7月,王缵绪升任六战区副司令长官,驻扎桃源,守备洞庭以西、长江以南的湘鄂地区。1943年2月,日军三万余人从岳阳、沙市、宜 昌向第二十九集团军守地进犯。战区司令长官陈诚下令坚守阵地,不许出击。15日佛晓,日军轻易攻破六战区前沿指挥部“松滋要塞”,迫使第二十九集团军67 军之一部在百里洲被动迎敌。到2月底,阵地失而复得。3月上旬,敌全面向沙市以南滨湖各县进犯。王缵绪亲率独立第一团到安乡指挥作战。敌我双方形成拉锯 战,共激战到3月下旬,敌退守于洞庭湖西岸和南岸的四处据点。4月上旬,第二十九集团军奉陈诚命停止攻击并退出防地,日军得以进至汉寿县境,大肆烧杀奸 淫,无恶不作。陈诚责无旁贷。

    同年10月,日军纠集九个师团和大批伪军向常德、桃源进犯。新任六战区 司令长官孙连仲令余程万部死守常德,王缵绪率第二十九集团军在北面的滨湖各县节节抵抗,争取时间以待六、九两战区主力驰援。王缵绪命长子44军军长王泽濬 与日军鏖战20余日,使敌未能前进,且有所缴获。此时另一路敌军强渡澧水上游,直奔常德,加之日机猛烈轰炸,迫使44军被隔断于常德以东和以西地区。日军 旋即迫近第二十九集团军总部所在地桃源。王缵绪率余部退至沅水以南的郑家驿,王泽濬率44军在常德外围之太浮山和太阳山地区分别截击日军。该军150师师 长许国璋于是役身负重伤,自戕殉国。12月3日,余程万失守常德后,六、九两战区增援部队始陆续赶到,在太浮山地区与日军搏战。王泽濬率44军击败桃源之 敌后,奉父命追击至藕池口。敌军退守注滋口一线。

    王缵绪先后抗战八年,亲自率第二十九集团军参加了武 汉会战、随枣会战、枣宜会战、湖滨战役、鄂西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等重大战役,大小战斗计2300余次。所辖44军和67军共六万六千余官兵,加上补 充壮丁四万五千余,共打死打伤日本官兵四万余人。经过多年抗战之后,第二十九集团军仅存不到二万人,壮丁力夫伤亡失散更是不计其数。1944年2月,王缵 绪在南岳军事会议上提出撤消第二十九集团军总部和67军建制,只保留了44军。由军委会批准,44军仍由王泽濬任军长,辖149、150、161、162 四个师,调归第九战区指挥。王缵绪任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兼任陪都卫戍总司令。

    1944年5月,日寇再 发动对长衡攻势。6月7日,敌军第3师团窜抵古港附近,44军军长王泽濬奉父命于9日展开攻势,击破古港东门市之敌,并缴获甚多。日军继续增兵反攻,迫使 44军浏阳撤退,日军68师团同116师团与我军争夺浏阳阵地,44军固守浏阳,经喋血奋战九昼夜,终以战力不支,14日退出浏阳。日军继陷攸县,此时, 王缵绪亲自指挥44军军长王泽濬赴茶陵南北地区,迎击该敌。7月,日军攻陷茶陵,8月日军又攻陷衡阳,直指桂林。战后,44军留置湘粤边区。1945年元 月,由王缵绪父子率部又参加湘粤赣边区作战。1月中旬,日军一部攻击茶陵、安阳南进,王缵绪指挥44军迎击,奋战阻截,敌未得逞。8月,日寇宣布投降。因 抗战有功,王缵绪被国民政府授予胜利勋章和抗日英雄荣誉称号。因此,王缵绪在抗战时期就成为了全国民众最为敬仰与歌颂的英雄人物。

    1945 年2月10日,王缵绪任重庆卫戍司令部总司令。王缵绪上任即告诫部属不得欺压百姓,在辖区内分设若干军民合作站。整顿监狱,释放罪轻者,在两天内释放数百 名烟贩,他说:“种烟运烟的都无事,吃烟贩烟有何罪?” 此举触怒上峰,认为王“太霸道”。他改善劳改人员待遇,规定禁止肉刑,以养廉耻;视寒问疾,力求卫生;言行训育,化囚为民;经济公开,以谋温饱;严禁剥 削,以维福利;贿赂绝迹,一洗贪风。大力整肃重庆治安,捉拿大流氓雷鸣心。1946年2月,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因群众热烈参加,社会秩序比较混乱, 王缵绪明确指示所部“为尊重民主运动起见,不拟加以管制,仅以劝告方式维持会场秩序”。

    1946年5 月,国民政府还都南京,重庆卫戍司令部奉令改组警备司令部,王缵绪所担任重庆卫戍司令部总司令改任武汉行营副主任。随之,国共内战势不可挡,蒋介石曾二次 打电话给王缵绪,要委任他南京卫戍总司令一职。作为王缵绪的内心,根本不想打内战,并持抗拒内战态度,拒绝接受重要委任。

    1947 年5月2日,蒋介石电召王缵绪到南京面洽,临行前王缵绪曾对记者说:“······首都卫戍总司令一职,中枢虽有意相委,但本人年事已老,不愿再任军职。 此番赴京晋谒主席,除本一贯精神以在野之身翊赞中枢外,别无他项希求。因目前营谋官位者正多,本人实无此需要也。”自王缵绪从南京返川之后,继续从事他的 教育事业,并有众多教育界及文化名人出入他的府上,商讨及探索如何引领教育的发展方向。在当时,王缵绪是教育及文化界中的凝聚之人。在此期间,王缵绪已着 手创办巴蜀商学院时,却吸引了有识之士们的拥簇,将可迎来“锦上添花”。巴蜀学校董事长王缵绪将这些成员组建成董事会,其名誉校董:曾子唯、陈怀先、赵资 生、康心如、周宜甫、李奎安、王兰楫、黄之贲、汤壶研、陈丽生、连雅各、魏诩丞、杨赞卿、何说岩、唐棣之、季叔平、杨芳龄、曾纪瑞、曾吉芝。事后,国共内 战再起,导致巴蜀商学院未办成功。

    1948年5月16日,王缵绪调任国民政府主席重庆行辕副主任(5 月19日,重庆行辕改为重庆绥靖公署)。同日,王缵绪出席国大返回重庆,公开表达对时局的担忧,他说:“······政府与党意志之不齐一,已于此次国大 会中,充分表露无遗。而政治改革之无实效,亦可于铲除豪门资本,举办救济特捐等例中概见。故欲挽回国事之颓局,非大刀阔斧革新政治,并力去敷衍塞责之官僚 作风,努力做出成绩。尤于铲除豪门资本,安定人民生活一点,非彻底做到,不足以压人心,挽颓局。” 8月4日,行政院第10次会议任朱绍良为重庆绥靖公署主任,王缵绪、贺国光、杨森为副主任。

    1949 年3月4日,王缵绪致函毛泽东,感谢承蒙优待其子(王泽濬于淮海战役被俘),继称天道忌盈应适可而止。5月14日,川康渝国大代表、立监委员、省市参议员 联系会在成都举行大会,17日闭幕,王缵绪被推为川康渝民众自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大会通过西南应变三大方案:政治——用人唯贤,严惩贪污;经济——彻底 限田,停止征实;军事——协助国军,组训民众。

    6月1日,国民政府任王缵绪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 6月13日,王缵绪再次向记者发表时局感言:“······我对政府,对国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所说的是病的症结所在,民间的疾苦。三四年来,曾与总 裁(因我素来称蒋总统为总裁,原注)上书不下七八万言,如政治之贪污无能;财政上无限制的发行钞票;党团的人员全在做官,不下乡工作;教育腐化;司法较过 去的军阀还贪污,剥削平民;征兵尽是兵贩子;主张胜利后不能裁兵······,可是这一些办法都没有被当局采纳,千言万语等于石沉大海。”

    1949 年12月7日,王缵绪任为西南第一路游击总司令;14日,他授意新编44军代理军长周青廷发出起义通电;24日胡宗南所派成都城防部队撤离成都,王缵绪以 成都市治安保卫总司令部(简称“治总”)名义接管成都。25日,由王缵绪出面在成都召开各界各人民团体会议,正式宣布四川和平解放。

    1949年12月31日,贺龙率部进入成都。1950年王缵绪主动解除成都市治安保卫总司令部职衔,他把掌控的军队和全部武器移交给贺龙为首的成都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他的部队也分别由解放军第60、62军和第7军进行整编。

     1950年后,他历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川西文物委员会副主任、民主人士、四川省文史馆馆员等职。1950年12月24日,王缵绪将创办十八年的 重庆私立巴蜀学校和西充学校无偿捐献给政府。为此,邓小平同志曾指示“一切不变,只许办好,不许办坏”。1952年10月10日,王缵绪将其毕生收藏珍贵 文物全部捐献,由西南博物院收藏。仅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保存文物中,王缵绪捐献的国家一、二级书画藏品达167件。

    王 缵绪个人最大爱好即书法、诗词和收藏。他是第一批加入上海海上亭云书画社,曾有部分诗词、题字传世(资中永庆寺牌匾“令我见佛”、资中银山镇题“古银山 县”、重庆巴蜀学校“诱诲堂”、“棫园”等)。他与文化名人交往甚密,如、梁漱溟、黄宾虹、黄炎培、齐白石等。王缵绪说话幽默风趣,外号“笑和尚”。他 “私德尚好,烟酒赌均不沾,自奉亦简”。

    王缵绪热爱乡里。当年西充经常遭遇灾害,以致“民食艰难,饿 殍日多,草根树皮掘食殆尽”。王缵绪“每接乡讯,深恻于怀。虽以恭桑之谊勉竭绵薄,略谋赈济,而杯水车薪,终苦无所裨益”, 1927年10月22日,会同鲜英等22人发起对川北旱灾给予赈济。1937年 3月2日,王缵绪亲笔致函建设厅长卢作孚,请求他“设法为敝县安置泥石工五千人,移民就食,以工代赈”。凡有西充人上门求他,都予以“打点”。特别是灾荒 年,每到部队开饭时,总有不少人找来说自己是西充人,王缵绪说:“是西充人就拿碗添饭。”有时人多了碗不够,部下向王总司令报告,他说“没得碗就用瓢。” 在西充,“拿碗添饭”这句话百姓流传至今。

    1957年6月,“反右运动”开始,王缵绪为此持不同看 法。他身边的好友都被打成了“右派”。如:台盟中央主席谢雪红,起义将领龙云,民盟中央章乃器、罗隆基,民主人士鲜英,就连曾动员他起义的中共党员、四川 省政府参事室主任高兴亚也被打成“右派”这此现实情况让他无法理解。特别是官方又提出所谓“阳谋”的说法,更为让他无比愤概和鄙视。他认为,这样极端地发 动政治运动,制造“阳谋”,把大批受人尊敬的有识之士和德高望重的学术大师打成“右派分子”而感到震惊;同时,他看到各级领导干部把“宁左毋右”奉为圭 臬,否则便被视为“右倾”而受到批判,甚至受到处分;而不少党棍把奉行极左路线,作为升官揽权的不二法门,一朝权在手,就“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便得心 应手地结党营私······他把这些弊端看在眼里,自然心生愤恨,写出了揭露和批判文章,急欲带到境外发表。为此,王缵绪请准了赴港就医的理由,不幸真相 被知情人陈子庄(王缵绪的秘书)告密。在深圳预先布控,待王缵绪过境之时,将其扣押至成都。一直被关押在省公安厅(看守所)与世隔绝3年。于1960年, 终因绝食抵抗并死于四川省公安厅看守所内。事发当天,仅《四川日报》刊登,题为“反革命分子王缵绪偷越国境被捕”。可见未审已定罪名。事后,当局将他欲想 境外发表揭露和声讨国内“反右运动”真相的文章视为绝密,采取销声匿迹,将他定为终生羁押。就连新闻已报道随身携带的罪证(57份反右运动剪报和约52万 字的个人日记)也从未曝光,至今都无法让人看到。

    王缵绪曾在看守所关押3年期间,既不提审也不定罪,视为终生羁押。与此同时,改写与他相关史料,否认他的抗战经历和率军起义事实,将其打入另册,完全做到官方史册未有其人。让其人消失得无影无踪,不为人知。

    作者:王复加 (王缵绪长房长孙)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西北棍王马德老师狠批马明达“通备”之乡愿   颜紫元

0
0

紫元当年请马德老师来新西兰家中传艺时,马老师几次批评马明达篡改其父亲的所练武术门派劈挂、通背的称呼,硬用通备二字即通备门,表示文武通备,来标新立异的做法,是非常乡愿的小农思想。马老师一日在翻阅书时信笔写下几句如下






紫元当年请马德老师来新西兰家中传艺时,马老师几次批评马明达篡改其父亲的所练武术门派劈挂、通背的称呼,硬用通备二字即通备门,表示文武通备,来标新立异的做法,是非常乡愿的小农思想。马老师一日在翻阅书时信笔写下几句如下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陈清平的第五代孙子陈忠森说陈清平的一些历史

0
0
陈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陈有本 陈家沟人说陈有本 普教过赵堡镇陈清平,但陈清平自幼拜赵堡 太极拳第六代传人张彦为师,赵堡太极拳第七代传人陈清平的后人否认陈家沟人所说陈有本普教 过赵堡镇陈清平之说词!赵堡镇陈清平后人证词如下; 陈清平的第五代孙子陈忠森于2000年元月19日书面对自己的先祖陈清平的生平经历作出了说明: “我从小听我祖母陈李氏和父亲陈乃芳说,我祖上是陈氏家族人,从13世陈万拔、陈万选开始 由温县小刘村迁入王圪增村,在乾隆末叶,14世祖陈锡辂也就是我的直系祖由王圪埔村迁入赵堡镇, 置门面店房开粮行、棉花店、酒作坊等。14世叔祖仍留王圪壋村。在道光25年冬,陈锡辂在赵堡镇 病故后,由15世祖陈清平也就是我的直系祖继承家业。陈清平生于乾隆60年,卒于同治7年,享年74岁 。陈清平在赵堡取妻三房朱氏、侯氏、王氏,有二个儿子陈河阳、陈汉阳。陈清平在赵堡镇关帝庙 西邻建造房屋数十间,围村田地数百亩。16世祖汉阳有一子。也就是我的爷爷,我爷爷是个哑巴,所 以,执掌家业全由我祖母一人。我祖母从小就到我家做童养媳,我曾祖父请教书先生教我祖母读四书 五经,学管家本领,并将家史情况告诉她。祖母一生乐善好施,加上遭受荒年、战祸,家境逐渐贫困。 爷爷饿死后,祖母将房屋变卖所剩无几,随领全家逃荒到山西运城县。为活命糊口,在民国年间,祖母 含泪将祖上陈清平传下的拳谱卖给本镇张瑞南老师收藏。祖母经常说,咱祖上陈清平的武艺是经 北头(村北)神手张彦教成的,师父是张彦。那时,咱家的徒儿东头有和兆元,南头有牛发虎,辛庄有 任长春,南张羌村有李作智,陈辛庄村有李景颜,西头有张敬芝,还有河北武禹襄等人。叮嘱我们千 万不要忘了我家的历史,更要记住练拳。近年来,我不断听到社会上有人说我祖上陈清平是赘婿赵 堡,经商赵堡,学拳于陈家沟。这些言语纯属对我祖上不敬,我希望以后社会上和武术界人士慎言。” ------陈清平的第五代孙子陈忠森于2000年元月19日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董氏六合枪(王堡枪)王霖苍宗师

0
0

王霖苍:王堡村王氏第十二世,王堡枪第九代传人。(紫元恩师李公正府是12代唯一的宗师)

王堡枪原称六合神枪,由太极宫道人董秉乾于明朝末年传至王堡村王仲锦,之后,王氏族人代代相传,特别是到了清嘉庆年间,声名更著。清嘉庆十五年,王堡枪的第九代传人王霖苍佐获嘉县熊公平宝丰、郏县诸贼,清嘉庆十八年又佐怀庆府知府袁公御滑匪于修武,王霖苍用王堡枪所建的功业,使王堡枪名声鹊起,当时流传于武林有两句佳话:枪挑黄河两岸,拳打南北二京,枪者王堡枪也,拳者十三势软手也。嘉庆皇帝闻之,特诏王霖苍进宫授枪,从此在怀庆府只知有王堡枪而不知六合枪矣!

为好友李芳莎所写墓碣

台辰公传

公讳芳莎字台辰拔贡历运城武乡知县皆有惠

政升柳州府同知未赴罢归年五十有馀贫病以

死时人皆扼腕申公凫盟曰予性忽善忘不能记

古人姓氏公曰第多读之自记公资赋本中人然

苦心积学凫盟公尝与王霖苍并称之公经史百

家之言皆能上口为古文词渊渟无涯际诗格

雄步趋少陵为多宋相国权王宗伯铎极重之尝

为宋相国草谢

赐大内书画表(表载艺文中)挥毫座上疾如风雨一时辇

下侈为美谈著有准勅草威如堂诗文行世节录

王霖苍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692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Latest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