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心意太极阴阳八盘-颜紫元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92

回答网友关于易筋经传承的提问   颜紫元

$
0
0

:谢谢先生的理解,知识分子的责任就是不断鞭策政府,使之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改正进步,如果不愿改正,就请它下台,让愿意改正的上台,以保持中华民族不断进取进步,追求公平正义,在紫元眼里这才是真正的爱国,爱国绝不是爱某一个党,国家与人民也不是党的私有财产。

:至于易筋经12势是不是达摩所创,确实是一个课题,尽管正宗传人历代是这么说的,但从民间高人张老师传师爷谢先生毕竟是四代人,四代以上,谢师爷没有传流下任何先师的名字,除了达摩之外。就是张老师,大名是什么,谢师爷也没有告知,或许张老师就告诉谢老师他姓张,其余没有告诉,因为他是高也就是隐士一般的人,如同当年传马学礼的河南府李及其师爷南山郑氏,甚至比他们还要高隐,连籍贯都不留。既然有这个不愿留名、只言祖师的特征,因此就只知道是达摩所创,期间历代祖师姓名都没有留,也就符合逻辑了。要不是传到非隐士的谢师爷处,也许我们连近代祖师中有个张老师都不一定会知道。

此术一直在道门里传承,道家有言祖不言师的传统,比如明代万历武玄道人创始的醉八仙拳、剑,至今已经十三代了,紫元的该支嫡传人张老师只知道他师父是南方人,文革避难到北方的,教完张师就又隐走了,但留下了祖师武玄的谱论;我们现在也知道从乾隆年间的王堡枪谱、康熙五十五年的唐村李氏家谱,比陈家沟陈奏庭早一、两代人的千载寺太极宫博公道长、董秉乾老道都已经是一十三势软手太极为他们的绝技,所以陈奏庭就不可能是创始人(至于所谓陈卜创拳更是笑话,不值一谈),而陈鑫本人在《辩拳论》里也说陈家沟历来说是前明汾州府汾河小王庄王氏传。。。虽然他表示反对,但这段记载非常详细,前明说明王氏是明代人,还有很具体的地址,按赵堡太极传人说法,山西的王氏还传了蒋发,蒋发传赵堡邢西怀、陈奏庭,而陈家沟陈鑫也记载陈奏庭去投奔李际遇时在山上遇到一位比他武功高强的后来际遇事败后又投奔陈家沟陈奏庭的蒋发,也虽然陈鑫不愿承认比陈奏庭大许多岁的蒋发传陈奏庭十三势太极拳,但陈鑫的记载告诉我们蒋发确实存在,而且在明末已经中年,清初曾投奔陈奏庭。。。因此与陈鑫记载的山西王氏是明代人,蒋发也是明末人,即王与蒋发那个衔接上,从陈家沟本身说明了赵堡关于王氏传蒋发,蒋发从邢、陈的正确性,而且赵堡说王氏的老师是来自云南的道人父女俩。紫元当年按图索骥,找到王家,王氏是其明初移民七世祖,有一亲兄弟,原村旁有一很大的观庙(与唐村旁有太极宫相似),从云南来的道人父女俩就住在观庙里,在嘉靖、万历年间传王氏,但道人父女俩姓啥名谁,王氏没有传下来,只告诉祖师是张三丰,那么元代人张三丰到道人父女俩还有后几代人,除了太和山志上记载张三丰在武当山的弟子有在洪武年间去世的包括麸子李、邱元靖等,以及史书上与张三丰有过交往的人物如刘秉章等外,我们对道人父女俩至张三丰之间的几代传人的具体姓名并不清楚,但十三势太极传自道家是确定无疑的,自传入民间,即从王氏传博公道长、董秉乾老道、蒋发开始,我们就代有记载。从上述张三丰的十三势太极拳剑、武玄的醉八仙拳剑的传承情况,都证明一件事,那就是道家言祖不言师的史实。

同样,易筋经一直在道门里传承,只言祖达摩,不言其他各代祖师姓名就完全可以理解了。如果如吧主不顾这个文化现象,硬要紫元拿出一个从达摩开始的历代祖师传承表,那无疑同让全世界所有历史学家拿出一份关于从伏羲到黄帝的历代部落首领或帝王的传承表一样,紫元只能说,你把我难倒了,借用周伟良先生的话,就是“IYOU

 

从目前的资料看,易筋经12图最早出现在嘉庆前后,为什么会出现?紫元在相关博文中已经阐述,即是位民间高人,也是个道家隐士,是易筋经的传承者,因见伪易筋经义泛滥,怕沾污了真实存在的达摩易筋经,所以画12图,以示泾渭。画12图一出现,旋即被认为是易筋经正宗,即真正易筋经,至今依然被学界这么认为。

我们反过来想一想:

假设自达摩编创易筋经12图传弟子(至于达摩为什么要编创、12图是瑜伽性质、达摩的瑜伽背景、达摩时代及前后关于婆罗门瑜伽的记载等紫元已经在过去的文章中阐述过。说明有必要、有素材、有时代特征、流传至今的真正易筋经的瑜伽特征反过来证明达摩创编的素材来源等等),后来传到唐初那个文化区域千载寺李道子(三教合一)手里,于是在崇尚三教合一的道门里一直口传身授地传承着,包括铁裆功,其名声犹同神龙见尾不见首,不是每个道人能有缘得传的。开始不一定叫做易筋经,从高僧传中,我们可以知道,达摩曾对弟子说得髓、得骨、皮、肉之说,髓与骨、皮、肉有本质的区别,骨、皮、肉只是层次上的区别,于是其弟子或后代传人索性把达摩之传,归为两种,一为禅法,即不立文字、以心印心、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的顿悟法,即后来称的洗髓经,即洗净后天心灵大脑中的尘埃,回归婴儿赤子般纯净的心灵状态,从而没有心灵执着之苦;一为肉体的锻炼,即后人把骨、皮、肉都归为一项,即筋,故称易筋经,因肉体的疾患、衰老使身体佝偻气血不畅而痛苦,易筋就是通过此功锻炼使身体也回归婴儿赤子般柔软清新,从而摆脱老弱病残人生之苦。所以立意清楚,大慈大悲。

 

如此经过好几百年在传人中传承,那么为什么会突然在明末清初开始被渲染?

这里有两个重要原因,第一是明英宗帝被蒙古人掳走,朝廷大臣徐有贞要模仿岳飞迎二帝回朝也想迎英宗帝回朝,所以开始建在汤阴建岳庙并伪造岳飞之满江红,后来越演越烈,所以从明代中叶到明末清初被当年皇帝追封的岳武穆之称号,突然演变成岳飞现象,成了当时的托名的文化特征。但除了满江红托名是岳飞外,直到明末没有人把内功、武功托名岳飞的,一直到明代灭亡、明宗室在云南再成立流亡朝廷之际。也许那时的岳飞现象"从单纯的托名满江红时的迎英宗帝回朝,恶化到了每个老百姓都感觉到就要亡国或已经亡国、做亡国奴的危机了,于是托名岳飞有了更迫切的意义,所以才会在明朝灭亡之际,伪《易筋经义》的作者,勇战心意枪的创编人隐在济源勋掌的李友,包括安阳长枪李“”勇战13六合枪的旁支传人(改称岳武穆13)才会把岳飞拉入其传承里。

第二个原因:明末皇帝特别热衷于房中术,而易筋经有附带功夫铁裆功,对房中术起着关键的作用,所以伪易筋经义作者因在特别热衷于房中术的环境里,所以伪造一本有下部行功易筋经义

换而言之,自达摩以后到明末清初好几百年,因没有那样特定的社会环境之需求,即便在道门中对达摩易筋经、铁裆功时有传闻,但并没有市场的需要去作假,造水货,但到了明末清初就有极大的市场的需要了,但道门里的这个作者只是听说过达摩易筋经、铁裆功的传闻,并不清楚怎么练,于是根据他自己的揣测、结合自己练过的功法,编造一个传承及易筋经义,把真正易筋经、铁裆功传闻中的创始人达摩给写上,也把达摩洗髓经”“”易筋经的两个不同性质含义的名称写上,然后拉入唐代李靖、南宋岳飞等,既有岳飞之神勇、房中术的根基下部功法以符合当时市场需要,又有神勇"“\下部功法之来源---达摩易筋经、铁裆功,如此作者认为是安排妥当了。事实证明了作者的妥当安排,该伪易筋经义在清代确实很畅销,反清复明者也用之,武术门派也用之,房中养生者也珍藏之。。。但其中的动作毫无瑜伽性质、其下部功法也与真正易筋经中的铁裆功很不同。

 

真正达摩易筋经12图出现在嘉庆前后,图的公开,并不代表真正易筋经的诞生之年。在学界

易筋经12图被公认为是易筋经的主要代表,而且是源自释门,就像十三势太极是来自道门一样,那么,既然来自释门(后来在三教合一的道门中传承),为什么不是达摩?!就像十三势太极既然是来自道门,为什么不是张三丰一样。释门中又有谁有紫元上文中所述的这些背景(瑜伽)、环境(弟子身体的需求)、文献记载(如得髓、皮、肉等)?又为什么不仅易筋经12图是瑜伽性质,而且历代都称达摩是创始人,如果不是达摩,为什么易筋经历代传人要欺世灭祖?就像十三势太极门拜门行大礼时必须放上祖师张三丰之位的牌位?如果真是陈奏庭创的,那么至少从杨露缠开始就放上祖师张三丰之位的牌位而不是祖师陈奏庭之位而冒天下之大不韪--”欺世灭祖?!

 

凡此,正说明无论易筋经还是太极拳,都是尊师重道,尊重真正的创始人的。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92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