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十条,是提纲挈领性的文字,是养生的总纲,大前提。在此之后,孙真人详细论述了修心、言语、饮食、寝卧、居处、按摩、调气、房中补益等法,苦口婆心,不厌其详,可惜我们今天的人以为是糟粕,弃珠玑如粪土,实在可叹!
在《道林养性》篇中,孙真人以大量的文字反复强调清心寡欲、积德行善的重要性,因此而可见,这位在世间生活了一百六十年后不知所终的“真人”,对于养生之“道”的重视程度。我们如今抛开这些不谈,只去研究琢磨那些具体的小办法、小方子,执着于追求养生之“术”,到头来,该生病还生病,该痛苦还痛苦,该烦恼还烦恼,便又扣一顶帽子,说中医养生纯属骗人。阿弥陀佛!九泉之下,实在无颜面对古人!
五伤、十二少、十二多是古人经验与智慧的结晶,今人不以为然,处处违犯。工作时整天面对电脑,休息时整天面对电视,要不就躺床上狠狠补觉,最要不得就是躺在床上看书,如今科技发达,居然躺在床上看电子书!气血不伤才怪!现在的都市年轻人真是时尚的可以,坐在公交车上、地铁里,听着MP3,看着电子书,貌似怡然自得,却在不知不觉中坐下病根,更遑论大多数人在公交车和地铁里是站着的!天!你让孙真人说什么好?
有那不用挤公交挤地铁的,多是白领和各色各样的头们总们,更可怜!上班时坐着,下班了也坐着,吃饭时还坐着,吃完饭就该卧着了。而且,这部分人大多不得不强食、强酒、忧思、多言、汲汲于所欲、悁悁怀忿恨......养生大忌呀!
在这个时代,物欲横流,时代所压在年轻人肩上的负担过于沉重,每个人都在殚精竭虑苦心孤诣去追求成功,好像四十岁甚至三十岁以前功不成名不就就没脸见人一样,为此我们多思、多念、多欲、多事、多语、多愁、多怒、多好......,尤其“多好”这一条,为了成功,我们恨不得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自己精通不了,还要可怜的下一代去精通!数一数,十二多我们犯了几条?居然还想在难得的闲暇之余,要求养生?
但是,处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人人身不由己,谁也不愿意天天去奔波劳碌,可时势如此,又能奈何?难道养生只能在功成名就或者被迫退休之后去做吗?也不是。请注意看下面的文字,注意每一项前面的那个形容词,小、大、少、多、久、强......等等,不是要求我们不思不语、不言不笑、不坐不卧、不视不听,只是不要“多”、不要“久”、不要“强”、不要“大”而已。想一想,古人的要求,是不是与我们从小接受的价值观教育不太一样?
原文摘录:真人曰:......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且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运动故也。养性之道,莫久行久立、久坐久卧、久视久听。盖以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坐伤肉、久行伤筋也。仍莫强食、莫强酒、莫强举重、莫忧思、莫大怒、莫悲愁、莫大惧、莫跳踉、莫多言、莫大笑;勿汲汲于所欲、勿悁悁怀忿恨,皆损寿命。若能不犯者,则得长生也。故善摄生者,常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此十二少者,养性之都契也。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志昏、多事则形劳、多语则气乏、多笑则脏伤、多愁则心慑,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忘错昏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理、多恶则憔悴无欢,此十二多不除,则荣卫失度,血气妄行,丧生之本也。......
孙真人还告诉我们,爱憎、赞毁、贫富,都不要执着。爱憎分明,也不见得就对,须当不深爱、不深憎、不深毁、不深赞;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居贫富之中,常须守道,不要因为贫寒就放弃理想,也不要因为富贵就改变人性。但是对于善恶,孙真人确定肯定以及一定还有坚定!要行善,而且是坚持不懈地行善。“深心至诚,恭敬于物,慎勿诈善,以悦于人”,注意啊,是恭敬于“物”,不是恭敬于“人”,不是恭敬于领导。有些人,在领导面前毕恭毕敬,小心慎言,一副善人嘴脸,那叫“诈善”!是为了“悦于人”的!唯有深心至诚,对卑微的人和物都能恭敬的,才是真善。行善要深心至诚,不要因为行善未得善报,就怨天尤人,你要有这样的心思,就说明还不够至诚,你行善是为了得善报吗?如果是,那也与诈善差不了多少。俗语云:善恶到头终有报。如果你行善还没有得到善报,说明还没有到头,还要继续去行善。
“人知止足,天遗其禄”,不要认为我知足了,老天就会给我洋车豪宅,那就和“行善要求得善报”是一回事了。人贵知足,知足者常乐,逍遥自在,自然衣食无忧。“所至之处,勿得多求”,求得越多,心里越苦,因为你不一定能求得到啊,求不到你不就痛苦了吗?这就叫自寻烦恼!所以我们要知足,居处能够遮风避雨,雅素净洁就好了,不要去追求高堂广厦绮靡华丽;平常穿的衣服和使用的器具,不要去追求珍玉金宝;粗茶淡饭,能够充饥填饱就行了,不要山珍海味脯肉禽蛋,冰箱里塞得满满的,那东西吃进去未必是好事。
原文摘录:......凡心有所爱,不用深爱;心有所憎,不用深憎,并皆损性伤神。亦不用深赞,亦不用深毁,常须运心于物平等,如觉偏颇,寻改正之。居贫勿谓常贫,居富莫谓常富,居贫富之中,常须守道,勿以贫富易志改性。......常以深心至诚,恭敬于物,慎勿诈善,以悦于人。终身为善,为人所嫌,勿得起恨。......道之所在,其德不孤,勿言行善不得善报,以自怨仇。......人知止足,天遗其禄。所至之处,勿得多求,多求则心自疲而志苦......至于居处,不得绮靡华丽,令人贪婪无厌,乃患害之源。但令雅素净洁,无风雨暑湿为佳;衣服器械,勿用珍玉金宝,增长过失,使人烦恼根深;厨膳勿使脯肉丰盈,常令俭约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