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谢谢参加讨论,中国人有个坏习惯,就是治史不严肃认真,所以因各种原因而产生的假历史就十分盛行。吾辈必须用科学的方法,不带个人利益去研究,才能回复历史原貌。宋史载周侗教过岳飞射箭,岳氏后来又向汤阴陈氏学过枪法。岳的孙子在岳飞平反后几乎详尽地记载了岳飞短暂一生的大大小小事迹,这些最原始的记录都无一字记载周侗、岳飞练过空手的拳术。这与当时还没有拳术诞生是一致。如果先生能够找出宋朝就有拳术的历史记载,便是巨大突破!但中国武功诞生很早,与世界各民族一样,都会用武器,没有武器时都会徒手搏斗,如不会武术的小孩也会争吵扭打一样,有一点扭打技术的,就称为“手搏”、“殴击”,其中还包括了“角力”也称“角抵”。这个不仅在世界各民族中都存在(事实上有人类出现,便有“手搏”、“殴击”),在高级动物中都也一样。因此不能说有打架,就是等同有我们现在认为的拳术存在。所以古代器械格斗、徒手格斗从人类诞生之时就有,是“食、色”外,另一种与生俱来的生存的必须的东西。人们常将与世界各民族没有大区别的中国古代器械格斗、徒手格斗记录当作拳术套路、拳派存在的证明,所以都错了。中国特色的拳术套路、拳派是诞生在元代中叶元廷禁止汉人持有军器、甚至铁器之后。紫元这个发现早就论述过(博文目录中有)。因此,如果有人能证明紫元的这个发现是错的,那么紫元会非常感谢,不过至今没有人能证明,紫元相信也基本上不可能证明。大凡历史事物的出现,都有大环境的因素,中国人练兵器、角抵,比练拳路早得许多。因为那是最实用的,练空手去对付手持兵刃的,在古代会觉得很不明智。只有在不准持兵刃、铁器时,为了保持格斗能力,才不得已练空手及棍棒,一个反元复宋的武将或民间武人为了不忘记招数,所以借鉴古代巫舞、剑舞、仪仗军操等,首创了“盘龙棍”(不带兵刃,故不算违禁)、32势长拳,并托名是宋太祖遗留,以提醒人们不要忘了亡国。前些年在武当山脚下的一个已经被埋没的“太极观”的后山里所发现的“张爷”洞中,青壮年的张三丰石雕像上背着剑,石雕落款日期正好在元廷禁武令前一年,所以张三丰像上还有剑,后来在明初李文忠家藏书中发现的元末张三丰赠给李的自画像上,就没有了铁器。可见张三丰也是在受到他当时流传的32势长拳的影响,也自创太极十三势(十三势软手,或称“软十三”)。
在怀庆府的博爱、修武等地,盛传各种十三势软手,或称“软十三”,但真正的只有一种,那就是清初唐村李家清初就记载下来的十三势软手名目。李家的九世祖李仲、李信及他们的姑表兄弟邻县陈沟的九世祖陈奏庭还一起将他们学的四路通背短拳以十三势软手的要求来改创,李氏康熙年间家谱将经过他们改创四路通背短拳,称为“太极养生功”,这四路拳在那里也被称为十三势软手,或称“软十三”。还有通背拳创始人董成晚年与王宗岳(公悦)交流后创的通背柔拳,也被误称为十三势软手,或称“软十三”,另外,董成的一个传人顾殿一道长开创了六合通背,后传到河北广平,现被称为卢氏太极。。。(详见本博客相关文章)。
最早记载董成创通背拳的除了现居住在焦作的董成通背传人许氏一支传谱外,还有从明代崇祯年间一直写到康熙年间才完成的董成五世传人周怀颖的“通臂拳谱”,其中记载董成如何创拳、传拳,是董成较早的通背拳法(张松溪也得董成传),后来由怀庆府郭氏传到洪洞的通背拳就与唐村李氏及陈沟陈奏廷学的通背拳差不多,是董成再次的改创的拳,而许氏学的则是董成晚年再次改创的通背拳。洪洞的通背拳中有地趟功,周怀颖的“通臂拳谱”中有通背“十三势”图及当作名称。
紫元得传的“少林五拳”及完整拳谱是得自河北饶阳的牛翰章老先生的弟子尹先生,牛翰章老先生留下的拳谱是目前紫元见到的最完整的少林武术拳谱(非大杂烩),牛老先生这支的第一代是道咸年间去少林寺学艺的山东人(见本博客中紫元的相关文章),其五拳都是地趟当作。
市面上最早出版的的少林五拳是清末民国初的《少林宗法》,后改版为《少林拳术秘诀》,是南方革命党人的作品,许多是根本不存在、经不起考证的道听途说。其五拳图谱表明,纯属南拳,与真正白氏五拳无关,明显是个赝品,而且要比牛氏留谱晚得多。所以先生看到一本《强身气功》(马春著)的五拳,虽然也套用真正白氏五拳的理论,却不是真正五拳。不知先生看过五拳图谱没有?
关于怀庆府董氏一族,春秋时期就有先祖董狐(山西运城)其子孙董高于汉初即前往怀庆府小董。先生如果有机会去,紫元会介绍一位尚健在的老先生,他对董家历史很有研究。如果单纯从网上的族谱研究,恐怕很难准确,因为被破坏得太多了。
先生的通背这支传承如何能否告知?你说的哪些套路在洪洞通背及许氏通背中大都有,而且还有六路108势长拳等。如果先生能够拿出比董成更早的证据,那么紫元会非常感谢。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