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宋太祖、岳飞、少林寺的几个互相牵扯之人物与地方
少林寺是北魏帝为跋陀所建,跋陀是少林寺初祖,二祖是来自邺下(豫北安阳一带)中年的稠禅师。史载稠禅师除了善于跳跃,力气大外,没有任何文献记载他会拳术、武功。稠禅师之后几百年也未见文献记载少林寺僧精于武功或拳术。所谓“十三棍僧救唐王”或“少林寺唐代就有僧兵”之说都被证明是清末以来的少林寺所造的假,详见笔者《少林寺武术史上存在的谬误》一文。
达摩曾在少林寺所在的嵩山五乳峰住过,但没有在少林寺住过。一直过了七、百多年,到了元代,达摩一系的禅宗传人福裕禅师才在元廷的直接命令下入住了少林寺,少林寺僧便从此改换门庭,由跋陀一系,变为达摩禅宗一系。而从少林寺诞生,千百年来一直到如今,无论怎样改朝换代,少林寺都是受惠于朝廷,并为朝廷效力服务的,因此清末以来的所谓少林寺也参与反清复明,都不是史实。
元代除了禅宗入主少林寺外,元廷还三番五令颁布禁兵令,由此诞生了“宋太祖32势长拳“,是民间武术家为了反元复宋 ,托名宋太祖而编创的中华武术史上第一个空手套子拳术。
不久道家张三丰也效仿此形式,创编了“十三势软手太极拳“。
元末红巾军领袖又声称是宋太祖后裔,将“宋太祖32势长拳“发展成红拳体系,也称”太祖红拳“。
此时少林寺除了达摩易筋经健身术外,没有武术,当然也不可能有武僧。
元末明初,少林寺因暗中为元军递送情报,被红巾军杀入焚毁,死伤惨重,僧人四散。此时也无任何少林寺武功记载。
明中叶有严州善剑某公子因犯事剃度于少林寺,法名觉远,恰逢明英宗皇帝被蒙古人掳走,朝廷在大臣于谦的倡议下,全国武备。觉远遂出寺前后访得民间武术大师中州人李叟、太原人白玉峰,并请入寺内,一起开创少林寺武术。此后少林寺塔林及文献才开始有关于少林寺武术活动的记载。并开始托名护法神。一直到明末,除了保持“红拳“是宋太祖传留的托名外,少林寺僧还没有托名其武术与达摩或岳飞有任何关系。
民间的红拳依旧沿用托名宋太祖“32势长拳“、红拳之说。
明末,因少林寺与明廷官府关系密切,被农民军头领登封李际遇趁少林寺僧做晚功课,带农民军杀入,杀死所有在场僧人,并放火焚毁寺庙。少林寺一蹶不振,一直到清朝康熙中叶,康熙皇帝下令重修少林寺,少林寺才慢慢恢复元气。
又因 自明中叶朝廷开始大力宣传岳武穆,甚至大臣徐有贞不惜造假“岳飞满江红词“,万历皇帝又对岳飞进行追封,如: 明正统已巳1449年徐有贞访岳飞故乡,建岳庙,又托名岳飞作《满江红》(详见笔者"也谈岳飞《满江红》是不是伪作“一文》是,景泰二年至景泰七年间(1451—146),袁纯编《精忠录》(主要收集一些关于岳飞的事迹、诗歌及历代评论),弘治年间又有《精忠录》增编刊本。明嘉靖年间发展成演义,即明嘉靖三十一年刊印的熊大木、李春芳编《宋武穆王演义》,《绣像精忠全传》,后不久又有李卓吾先生评的《绣像精忠全传》。万历年间又有于华玉著《重订按鉴通俗演义精忠传》 ,明余登鳌编《岳王传演义》,明末邹尔瞻编著《精忠全传》,以及清初钱彩编次、金丰增订的《精忠演义说本岳王全传》。当时据说连太监读后也崇拜岳武穆了,可见其影响!
于是,明末清初社会上形成一股”岳飞风潮“,清顺治初隐居在济源的李友因此把岳武穆拉入其改创的《勇战心意枪》谱序中,及内功《华山老人调气练丹十二图》(李友又称之为易筋经或易筋经贯气诀)、八段锦及坐功中。岳飞去世四、五百年后首次与枪术流派及内功功法挂上钩。
清顺治末与康熙初之间,在山东泰山滨海一侧的“游人“,自称”海岱游人“,因道门中达摩创易筋经之传说及因闻李友将岳飞拉人其改创的枪术及托名的易筋经、八段锦等内功中,于是将自己学过的一些功法辑在一起,并作”李、牛“二伪序,声称得西羌传的奇书《易筋经》(后人称”易筋经义“),他不仅将达摩拉入该伪易筋经中,也效仿李友,将岳飞也拉入该易筋经、及他的伪八段锦中。
明末清初一直到康熙中叶,因少林寺被李际遇屠杀焚毁,故清初李友拉人其枪术、易筋经贯气诀、八段锦等内功中,及海岱游人将达摩、岳飞拉入伪易筋经、八段锦中,均与少林寺无关。
明末清初的一些武术门派及拳谱,如:姬龙峰留存的《心意六合拳谱》、张横秋的《拳经》(只提到福建少林寺的玄机和尚)、周怀颖编著的《通臂拳谱》、河南怀庆府河内唐村以及温县赵堡两份不同来源的《十三势太极拳谱》,都没有提到少林寺或托名达摩。
而明末一些军事著作中一直沿用宋太祖是“32势长拳”创始人的托名,虽然很少提到少林寺拳术或棍术,但提及的,大部分指少林寺僧是学生的身份,如俞大猷的《剑经》等。没有提到达摩或岳飞与武术或少林寺武功的任何关系。
少林寺武术开始闻名,是在明嘉靖年间由于少林棍僧协助朝廷抗倭寇,虽然少林棍僧全军覆没,并无什么大的战绩,对抗倭全局也无任何影响,但仍然受到朝廷的嘉奖。这是首次少林寺武术被世人所知,当时少林寺僧还不敢伪造,态度也比较谦虚。期间还有少林寺抗倭武僧不服张松溪而与张交技被扔出二楼窗外而毙命的。
后来少林寺武术被越传越神,于是吸引了抗倭名将俞大猷去少林寺考察其棍术,但俞大猷的结论很不理想,说少林寺棍法严重失真,少林寺方丈请求俞大猷将军传艺,但俞大猷认为不是很快就能学成的,自己军务繁忙,也不可能久留在少林寺,就让少林寺派两个僧人随其学艺。
有位少林寺枪术大师洪转与民间枪术名家刘德长比试,也一个回合就被击败而随刘重新学。
万历年间通背拳创始人董成去少林寺比武,因无人能敌,被请求留在少林寺传艺一段时间。
心意六合拳创始人姬龙峰去少林寺考察,比试拳、枪,无人能敌,遂将姬氏枪谱恭恭敬敬地写上”姬老师枪谱“,并为姬氏立碑。就是乾隆初姬氏四世传人马学礼赴少林寺试艺,无敌手,也被请求留下一些拳艺(心意把)。
螳螂拳二祖李秉霄乾隆初的《罗汉行功短打谱》中,除了传统的宋太祖长拳之说外,也没有达摩、岳飞及少林寺(“十八家拳法”载:“太祖的长拳起首 韩通的通臂为母 郑恩的缠封尤妙 温元的短拳更奇 马籍的短打最甚 孙恒的猴拳且盛 黄祐的*身难近绵盛的面拳飞疾 金相的磕手通拳 怀德的摔将硬崩 刘兴的勾搂采手 潭方的滚漏贯耳 颜青的占拿跌法 林冲的鸳鸯脚强 孟苏的七势连拳 崔连的窝里部锤 杨滚的棍将直入 王朗的螳螂总敌。”十八家拳祖“的名字除了”宋太祖“、”韩通“历史上有之外,不少是李秉霄根据山东出现拳名编排而成的,如”燕青“改成”颜青“,把康乾年间出现的山东当地著名的猕猔拳孙通,改成”孙恒的猴拳“等。故“王朗的螳螂总敌”,最后虚拟一个人物“王朗”来表示他创的螳螂拳集各拳派大成。“王朗”就那个传李秉霄侠盗的化身,是康乾年间人。)
除上述海岱游人在伪易筋经中托名达摩外,一直到康熙末乾隆初,少林寺又伪造了“达摩洞”中的“达摩壁影”,而那时少林寺仍然没有把达摩与武术扯在一起,只是与易筋经有关。也没有把岳飞扯进少林寺武功中。
稍后少林寺对武术人物的托名并形成风气,与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去少林寺观光并为达摩洞题词有极大关系。虽然乾隆帝的题词中对“达摩壁影”认为是少林寺和尚为了提高达摩形象而假造的,但乾隆帝认为那种愚民的方法能够有助于老百姓安定,所以题词最后说就让老百姓把假的当真也无妨,但他自己是一笑了之。
少林寺僧见皇帝也不予以揭穿,于是放心大胆地伪造起来,越造越多,越造越神。乾隆之后不少官府大员学乾隆皇帝样游少林寺,渐渐地,经过官方、文人墨客的渲染,少林寺武术也第二次被越传越神(第一次是前述的清嘉靖时期受到朝廷的嘉奖后),到了清末才首次将达摩与少林寺武术扯上关系,而武林界以伪托其术与达摩或少林寺的关系为光荣,愈演愈烈,成为清末民国初武林界的一股恶劣歪风!
在乾隆18年张横秋的传人良轮重辑成的《张氏短打拳谱》也未受影响,说明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游少林寺的影响尚未完全扩散开。
可是,到了乾隆49年曹焕斗根据《张氏短打拳谱》重辑成《拳经拳法备要》时,则说成天下武术出自少林寺,宋太祖也是从少林寺学武的了。并将人物画成少林寺僧人的形象了。
又如,一本乾隆二十七年山东莱阳人许青云 重辑的《罗汉行功短打谱》时,也还没有托名少林寺,谱中十八家拳法中既没有少林寺,也没有福居禅师。但咸丰五年一位住在山东“崂西斋”的人得到该拳谱后开始大肆伪造起拳术来自少林寺,并伪造了一个福居禅师来,召集天下18派拳术代表人到少林寺,宋太祖也成了被召集者之一。书名也被改成《少林衣钵真传》了。
笔者有本咸丰年间通背拳传人武举人郭再汾访少林寺时获少林寺主持赠的一本“少林寺拳刀枪棍谱”,序中说编订者是“绍兴四年少林寺室主“,封面是”咸丰六年重辑“,可其中内容 却有明末戚继光《纪效新书》及俞大猷《剑经》中的内容,可见少林寺和尚参与造假的积极性确实很高,当然其中也有不学无术,缺乏常识者。
因此,“天下武术出自少林寺”之说是直接受乾隆皇帝游少林寺并为达摩洞题词的影响,包括宋太祖也学武于少林寺等,均出现在乾隆四十九年前后。
但彼时依然没有出现将达摩、岳飞与拳术勾挂,当然也没有与少林拳勾挂的说法。
我们看看宋太祖在武林传说中的变化情况:
整个宋史都没有记载宋太祖会拳术或者创过拳术,宋太祖因为是军旅出生,在宋代著作中就有人称其为“艺祖”,意为武艺之祖,宋艺祖即为宋太祖,但没有任何记载说他与拳术有什么关系的。不光是宋太祖,就是宋代以前的整个中华民族历史及整个宋代,套子拳术压根儿就没有诞生过。
宋太祖与拳术发生关系是在中国亡国后的元代,当元廷下令禁止汉人持有兵刃、角抵后,民间反元复宋人士,借宋太祖当年所立的32条治国之策,将枪法、角抵、手搏殴击中的一些招式前后一共32式串起来,托名成”宋太祖32式长拳“,以应宋太祖之32条治国之策,从而保存实力,起到号召百姓来反元复宋。这是宋太祖被首次与拳术发生关系,时间在元朝禁兵令后。
明末唐顺之、戚继光等著作中,仍然沿用元代的托名宋太祖之说。
明末清初张横秋的《拳经》及其传人良轮的《张氏短打拳谱》谱中仍然按明代的说法,说宋太祖创拳并传天下。
乾隆皇帝游少林寺后,经过几十年的渲染,宋太祖就与少林寺联系起来了。先是发展成了宋太祖传少林寺拳法,亦即赵匡胤为少林拳的祖师爷,如《北拳汇编》就称:“少林派亦称外家,赵匡胤其开山 始祖也。”
后来宋太祖身份又改变了,因为达摩成了少林拳发明人了,宋太祖屈居其后,于是有序于“中华民国五年十二月杭县徐珂仲可述于上海寓庐之天苏阁”的《清稗类钞》中,即载云:“达摩之后,间有名家,而以 宋艺祖为最。艺祖性猜刻,秘其术,不欲传之人,故人罕知者。后值大宴,艺祖披酒,偶泄之,且云‘将绘图附注,俾人传其术’,大 臣在旁怂恿之。及旦,艺祖悔,然恐失信于大臣,乃立庙于少林,藏其拳术秘本。又故严其规,使人不易知,虽知,而难出庙以传之人。此少林秘奥之所以难窥 也。”并说少林木人巷之类,就是为了保护宋太祖 秘本“严 其规”的方法之一。
又如刘鹗在1903年写的《老残游记》中老残曾说一个叫刘仁甫的人,“在四川峨眉山上遇见了一个和尚,武功绝伦,他就拜他为师,学了一套‘太祖神
拳’、一
套‘少祖神拳’。因请教和尚,拳法从哪里来的。和尚说系少林寺。他就大为惊讶,说:‘徒弟在少林寺四五年,见没有一个出色拳法,师父从哪一个学的呢?’那
和尚道:‘这是少林寺的拳法,却不从少林寺学来。现在少林寺里的拳法,久已失传了。你所学者,太祖拳就是达摩传下来的,那少祖拳就是神光传下来的。’”
“太祖”二字已经人人皆知,耳熟能详,于是不满者便只好偷梁换柱做点手脚。“太祖”二字仍在,但人已由赵匡胤变成了达摩。
这因为少林功夫是少林寺自己所 创,这才是少林寺的荣光。说少林功夫是外来的,无论如何是使少林寺僧和少林派中人不快的事。
到了清末光绪宣统年间又出现了《少林宗法》、《少林拳术秘诀》,应该都是出自一位曾在日本留学,又是革命党人的洛阳人李鉴堂之手,以尊我斋主等名义出版,在道咸年间一个旧本基础上,利用乾隆中后期被渲染起来的,到清末已经达到顶峰的托名少林寺武术的伪风气,即利用习武人对少林寺的盲目崇拜,编造清廷如何迫害少林僧及焚毁少林寺,以激发人们对清廷的仇
恨而达到号召人们反清之目的。事实上少林寺在清代尤其受惠于清廷,史书上都有详细记载。清末民国初武术托名少林寺达顶峰。
但”福居禅师大会武林十八家高手于
少林“,和”宋太祖醉后留武林秘籍于少林寺“的伪传说,是清末天地会及革命党人关于少林寺的传说中所没有的。福居禅师、宋太祖的传说,和南少林、五祖的传说一起,构成了关于少林寺传说的南北两个不同的系统的伪说与伪托。
我们再看看岳飞,最早将岳飞与拳派扯在一起的清咸丰元年的伪拳谱《鄂王武论》(同时又以《拳论》、《倚山武论》的谱名抄录),接着是咸丰四年的《武穆遗书》。
结论:
1,中华拳术史上,最早托名的是宋太祖,是元代禁兵令后出现的“32势长拳”;
2,过了六百多年的清咸丰元年岳飞才被扯进拳派里;达摩与拳术发生关系则更晚,在清末光绪年间。
3,声称“天下武功出少林”及把宋太祖也说成是少林寺弟子,则出现在乾隆游少林寺并为达摩洞题字后的乾隆末。
4,岳飞被扯进枪术流派及内功流派里(《勇战心意枪》的传承里,八段锦、易筋经贯气诀等。当时没有扯进拳术流派),是明末清初的李友,稍后则在海岱游人的伪易筋经、八段锦的内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