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92

《华山老人秘授调气练丹图》中的“华山老人”是谁? 颜紫元

勋掌神拳谱有《华山老人秘授调气练丹图》,有《序华山老人》:岳武穆居乡仪,行立朝大节,昭然史册,然其调气而至于神勇,人罕见其法。有华山老人,秘授调气练丹图注十二式
 
济源神拳谱中的《华山老人秘授调气练丹图》
序华山老人(全文)
岳武穆居鄉懿行立朝大節,昭然史册,然其調氣而至于神勇,人罕见其法。有華山老人秘授調氣煉丹圖註十二式。
岳武穆公調氣功丹圖註
凡行此功者,须于静处,面向東立,舌砥上腭,調其氣息,任其出入。通身不可一處用力,若有用力之處,則氣不至于手拳矣。每行一势默数七七四十九字,毕,即接下式,不可间断,断則氣散矣。每一字即惟思手拳用力,行至第一套第十二式,速者半月全行,迟者二十曰方能全行,須戒房帏三十日至五十日,方行頂上之力,百日成功,每日晝夜須行七次,每日吃饭五頓,百日后,软弱者力可長五百斤,强健者力可長千均。若老弱者不可劳,只须行头一套,每日晝夜三次亦可;健者益氣,弱者能保守元氣,益寿延年。
 
 

济源勋掌的拳谱起码在清乾隆年间传到温县赵堡镇及陈家沟,在2004年紫元拳友和有禄先生赠紫元的《和式太极拳》后面附录的赵堡老拳谱中有“调气炼丹图”,共三套,第一套12式、二、三套各5式,因来自济源勋掌,与神拳谱中的一样。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清末有书也称此为“易筋经外经”、“易筋经12大劲”、“小易筋经”,而早在清初就在心意六合12大势一支传人谱中称为“易筋经”或“易筋经贯气诀”。后人称“达摩易筋经12图”为“易筋经内经”。

 

 

 有西安赵堡太极刘瑞弟子白林鹏先生在2010年《武当》杂志上发表《华山老人秘授调气练丹图》,也有前言:“ 岳武穆侯居乡懿行立朝大节,昭然史册,然其调气而至于神勇,人罕见其法。有华山老人秘授调气炼丹图,凡二十四式。行此功者,须于静室面向东立,以收生气;舌抵上腭,调其气息,任其出入。通身不可一处用力,无有一处用力则气贯于手拳矣。每行一式默数四十九字毕,即接下式,不可间断,断则气散矣。数一字唯思手拳用力,行至第一套第十二式,半月后,方可全行,迟者至二十五日方可全行,须戒房帏,三十五日后方行顶上之力,百日成功,每日昼夜须吃五顿饭,百日后,软弱者可举百斤,强者力举千斤,更能保元气,益寿延年。”

 
可见也是来自赵堡,赵堡则来自济源勋掌神拳谱。
 
紫元按:《华山老人秘授调气练丹图》共三套,第一套12式、第二套5式、第三套5式,共22式。但白林鹏先生发表的是24式。我们看看从济源传到赵堡的资料如下,是22式,而且蹲下的只有一式。而白先生的却多蹲式,这说明白先生的已经与原传的发生了变化,所以应该是22式,变化的是白先生自己或其老师自我的编创。
上面赵堡的资料是22式。
济源勋掌《序华山老人》中的“有华山老人,秘授调气练丹图注十二式。”到底是传抄过程中少抄了一个“二”字,还是原来就是十二式,而后二套十式是人添加上的?
 
紫元有五个不同版本的济源勋掌神拳谱,一查,《序华山老人》中都是“有华山老人秘授调气练丹图注十二式。”没有说“二十二式”的!难道都抄错了不成?可能性显然很小。紫元与勋掌神拳传人原友光老师(原作杰曾孙)请教此疑问,原老师答:据其祖上历代口传,原本就是华山老人图注十二式,是原始的,后来练功者为了加强锻炼,即为了增大功力,根据12式原理,又加了五个动作,称为第二套;练了一段时间后,觉得还可以增加,于是又有了第三套五个动作。但为了尊重华山老人的原创,所以不把华山老人秘授调气练丹图说成是二十二式,而是坚持说“有华山老人秘授调气练丹图注十二式。”,把自己添加的,很清楚地说是第二套、第三套。没有混称在一套里。
 
这点也可以从明末清初与济源勋掌进行交流的心意六合拳创始人姬龙峰之“心意六合拳12大势”传人的拳谱里可以看出。我们从《序华山老人》的措辞中已经可以看出明末紫凝道人的《易筋经义》对《序华山老人》的影响,除了岳武穆外,就是《易筋经义》的名称,姬龙峰显然也注意到《易筋经义》,或听说过“达摩易筋经12图”,虽然他没有见过“达摩易筋经12图”,但发现《华山老人秘授调气练丹图注十二式》与紫凝道人的《易筋经义》其中功法有相似之处,同时其12图又与未见过但听说过的“达摩易筋经12图”在数目上一致,所以传弟子时就改称《华山老人秘授调气练丹图》为“易筋经贯气诀”。也就是说,明末清初姬氏与勋掌人交流时,还只是原《华山老人秘授调气练丹图注十二式》,勋掌人还没有发展后二套。“易筋经贯气诀”后来还传到外门,被称为“易筋经12大劲”,也说明姬氏当时交流时还只有原12图。可见后二套是勋掌人在清初与乾隆年间之间发展成的,起码在乾隆年间传到温县赵堡时已经有三套了。
 
 
那么“华山老人”究竟是谁?  
紫元查阅文献,终于发现了中医辞典中有关记载:

“贾铭  元代养生家。字文鼎,号华山老人。海昌(今浙江海宁)人。重侠义,能赈人之急。百岁时,太祖(朱元璋)召见之,问以颐养之法,曰:“要在慎饮食。”谓饮食借以养生,若不知物性反忌,则养生者亦未尝不害生。著《饮食须知》进览,赐宴礼部而归。享年106岁。”
 
另外,还有一位唐代的诗人,也称“华山老人”,其姓名里贯等均未详。《全唐诗》存诗一首:

涧水潺潺声不绝,溪垄茫茫野花发。自去自来人不知,归时唯对空山月

按: 河东记无名小鬼赠韦齐休诗,与此正同。云:涧水溅溅流不绝,芳草绵绵野花发。自去自来人不知,黄昏惟有青山月。
一作华山老人诗。云:涧水泠泠声不绝,溪流茫茫野花发。自去自来人不知,归时常对空山月。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周珽曰:(君山父老《闲吟》)烟霞口吻,自多道气。并读华山老人《月夜》、终南山翁《终南》、吕洞宾《黄鹤楼》等诗,何如听钧天广乐,随风或凝或散,悠扬于竹烟波月之际者。

 
但紫元认为《华山老人秘授调气练丹图》应该是元代养生家华山老人,而不是唐代诗人华山老人。
 
 
我们再从济源勋掌神拳谱中该标题:《序华山老人》看,该序不是“华山老人”自己的“序”,而是后人对《华山老人秘授调气练丹图》进行“序”。可见元代养生家华山老人”贾铭曾经秘授有《调气练丹图》,最早流传到济源勋掌。济源勋掌也是三套,第一套12式、二、三套各5式。在神拳谱中还留有“图注”、“歌诀”等,非常全面。但华山老人本人并没有称之为“易筋经贯气诀”、“易筋经”或“易筋经外经”,或“易筋经12大劲”,或“全图易筋经”等,这些都是后来人称的。什么时候开始称的,紫元认为是在明末清初。

我们从《序华山老人》中“岳武穆居乡仪,行立朝大节,昭然史册,然其调气而至于神勇,人罕见其法。”之描述可知,得到华山老人”调气练丹图》的济源勋掌人,虽然没有直接说华山老人”调气练丹图》是来自岳武穆,但他认为只有岳武穆“其调气而至于神勇”,虽然“人罕见其法”,那么调气练丹图》也应该与岳武穆的调气相类似。勋掌有的神拳谱中也有索性称之为“岳夫子运气法”的。

为什么会与岳飞联系起来?我们从有跋文落款明末“天启四年天台紫凝道人宗衡”的《易筋经义》一书中可看出其影响来。“岳武穆、调气、神勇”、“神勇八段锦”等等都是明末《易筋经义》之“序”、“跋”中的描述。自明英宗帝被蒙古人掳走,大臣徐有贞欲模仿岳飞迎二帝回朝,徐也想迎英宗帝回朝。于是他亲访岳飞家乡汤阴,炮制“岳飞满江红”、建岳庙等等,大肆宣传、夸大甚至伪造岳飞事迹,于是在造神运动中,对岳飞的崇拜在明代中、晚期达到了最高峰。(见紫元《也谈“岳飞满江红”是不是伪造的》一文)

《易筋经义》就是明末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又对真正的“达摩12势易筋经”神龙见尾不见首的情况下,极可能是“天台紫凝道人宗衡”他本人,以其自身所练功法著书,用伪序称是达摩留下,般刺密谛译义,几经流传到岳飞“岳少保”处。。。但天台紫凝道人宗衡”还不敢直接称其功法是达摩原创的,不仅用“译义”二字,自己在跋文中也说自己“读易筋经释义。。。”连书名也称是《易筋经义》,而不是《易筋经》!但清初已经有人将该《易筋经义》称为《易筋经》,以致到了清嘉庆年间已经造成极大混乱。
于是道光初,“达摩12势易筋经”真正传人作12图,传到黄舆山人处(紫元按:竺师云飞也称某“灵鼍山人”、后又称“北仑山人”。紫元推测“黄舆山人”应该是“达摩12势易筋经”真正传人,12图极可能出自其手。傅金铨从“黄舆山人”处得12图,与自己的《易筋经义藏抄本合辑在一起出版)。清道光三年(1823)济一子傅金铨据黄舆山人秘本(包括明末成书的《易筋经义》)第一次给予公开刻印。(据友人张全海先生说,他看到的道光三年傅金铨辑本,比唐豪《少林武当考》介绍的傅金铨刻本《易筋经》“道光三年(1823)市隐斋版要全,其中有12图,及各序文。张先生说他看到的版本可能会在台湾出版,紫元期待!)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有一点竺师不太清楚的就是达摩从来没有入主过少林寺,而是在少林寺所在的嵩山里

 

真正达摩12式易筋经动作名称

 
 
见“太极拳”又名“十三势”之佐证之一

 
因此明末的《易筋经义》抄本及岳飞现象的社会大环境影响了得到《华山老人秘授调气练丹图》的济源勋掌人,他便模仿《易筋经义》中的序文,也把《华山老人秘授调气练丹图》与岳武穆挂上钩。(这个现象与清末民国初有得到济源勋掌“神拳九要论”的河南、山西、河北人一样,认为“九要论”只有岳武穆才能写出来,并在“神拳九要论”前加上一个“总论”来说明,有的索性把“神拳九要论”改名为“岳武穆九要论”,很相似。如:李剑秋先生著作《形意拳术》(民国八1919年)出版,援引郑廉浦先生抄自济源原作杰先生的家藏,就是归于岳飞名下:“民国四年夏,余南归,过吾乡原公作杰家,取其所藏武穆拳谱读之,中有要论九篇,交手法一篇”。郑氏并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虽字句间不无差误,然其行文瑰玮雄畅,洵为武穆之作,而论理精透,尤非武穆不能道,余曰此形意拳旧谱也。”虽然郑在济源勋掌原作杰家抄时,标题只是“九要论”,可郑氏自认为“尤非武穆不能道”,于是从郑氏处得到九要论的李剑秋先生,在出版书时,索性就按上“岳武穆九要论”的标题了!当九要论传到山西形意门时,形意门传人,更是给九要论按上一段“总论”:“岳武穆九要论。总论  器,上而通乎道。技,精而入乎神。唯得天下之至正,秉天下之真精者,乃能穷神而入妙,察微而阐幽。形意之用,器也,技也。形意之体,道也,神也。器,技,常人可习而至。道,神,大圣独得而明。岳武穆精忠报国,至正至刚,其浩然之气,诚沛然充塞于天地之间。故形意之精,非武穆不能道其详。虽全谱散佚,不可得而见。而毫芒流落,只此九要论而已。吾侪服膺形意,得以稍涉藩圉,独赖此耳。此论者九篇,理要而意精,词详而论辩。学者有志,朝夕渐摹。而一芥之细,可以参天。滥觞之流,泛为江海。九论虽约,未始不可通微,何莫造室升堂也。”在所谓
“总论”中的“非武穆不能道其详”与郑氏“尤非武穆不能道”,完全一致,说明“总论‘是在李剑秋先生《形意拳术》出版后,形意门传人再自我编造的。
武术史学前驱徐震曾一针见血地指出:
“九要论”是纯八股文形式,而八股文始自明代,北宋的岳飞焉能为之?!)

不仅如此,该豫北怀庆府济源勋掌人还把”勇战心意枪“在该枪序中也称为是”岳武穆一线真传“。而同在豫北彰德府与汤阴相邻的安阳,也把明初”长枪李“传的”勇战13枪“也改称为”岳武穆13枪“。

可以说,除了达摩一脉传人的口传外,在文献上把达摩拉进气功的,是始自明末的《易筋经义》(把达摩拉进武术的,则在清末始出现)。最早把岳飞扯进气功的也是《易筋经义》,稍晚拉进《华山老人秘授调气练丹图》即是明末清初的那位济源勋掌人,既然《易筋经义》中的练气图被说成是岳飞得传的,于是《华山老人秘授调气练丹图》也就被称为“易筋经贯气诀”、“易筋经”或“易筋经外经”,或“易筋经12大劲”,或“全图易筋经”等了。“易筋经贯气诀”即出现在明末清初姬龙峰在豫北心意六合拳12大势传人的《心意六合拳谱》中,紫元得此支恩师传授拳法及“易筋经贯气诀”及姬祖据“易筋经贯气诀”而发明创造的”大练气架“、”六步功“、”八段锦“等,才恍然大悟,谱上的“易筋经贯气诀”就是《华山老人秘授调气练丹图》。因为姬祖与该济源勋掌人有过交流,该勋掌人就是李友(见紫元相关博文)。

上面是气功,而把岳飞第一次扯进枪术的也就是明末安阳勇战13枪传人及明末清初隐在济源的李友(创“勇战心意枪”及“心意捶--一名太极混元捶”、及写下“神拳九要论”“心意捶论”、“十形说”等)(注意,是枪术,还不是拳术,最早把岳飞扯进拳术的也是清末了,清末有“咸丰三年秋菊月九日无尚道人谨识”落款的伪作《武穆遗书》是最早把岳飞扯进拳派中的,该《武穆遗书》不是“九要论”而是流传在湖南、湖北的南拳谱,见紫元相关博文。现在人把《武穆遗书》说成是是“九要论”了,是因为未见咸丰年间某道人作序的《武穆遗书》抄本)

至于嘉庆道光初作“达摩易筋经12图”的,无疑是达摩一系真正传人(极可能就是黄舆山人),该12图是由达摩取婆罗门瑜伽精华而成,与《华山老人秘授调气练丹图》性质完全不同,(详见紫元相关博文)。
 
有意思的是,祝文澜本《易筋经义》(该本上、下两册,各五分,共38则。卷首有题名李靖的《易筋经义序》和题名牛皋的《易筋经义神勇序》,内文首页题“西来初祖达摩大师著、西竺僧般刺密谛译义”。卷末有《易筋经义跋》,署名“天启四年岁次甲子三月天台紫凝道人宗衡跋”,其后为《辑合易筋经义序》,题“嘉庆十年岁次乙亥二月祝文澜谨志、道光五年岁次乙酉二月文澜书”。祝文澜,字晋川,号秋田,周浦镇(今上海浦东)人。在其序中讲:“是书旧有家藏本,云是金闾名师张大用所留。

金闾是苏州的一个区域,与上海周浦镇很近,既然是“金闾名师张大用所留”,那么苏州的名师张大用应该精通易筋经的,问题是他是精通明末《易筋经义》中的功法(不含12图),还是精通嘉庆道光初的易筋经12图?还是两者都精通?

其次,紫元的达摩12图易筋经恩师是竺公云飞,竺师的老师是民国上海著名牙医谢映斋,谢师爷民国初以12根金条将达摩易筋经嫡传人、民间高人张老师请到上海市区的家中传授。那么这个在上海传功的张老师与不远的苏州精通易筋经的张大用有什么关系?是张大用的子孙、传人?
 
因为谢师爷没有留下张老师的大名与籍贯,我们不得而知。
 
紫元在民国十五年的影印本中发现有张大用的名字,是道家人物,不知此张大用是否就是金闾名师张大用:

正统道藏》中第884942册。正一部。二百八十

 

《卷一百五十五 混元六天如意大法

《道法会元卷之一百五十五

《混元六天如意大法

主法

2 

祖师混元启教一炁妙道普惠路真君,祖师混元开教一炁妙道普济雷真君。

3 

帅将

4 

主坛三十三天雷霆大都督青帝辛天君,混元主将正一都统辖魁神灵官马元帅,混元攻炁副将耿元帅。

5 

十大功曹众将

6 

闾丘释,张大用,祝清,孙达。刘定光,张明远,田晖,王元,张元毅,赵钦。报事功曹路祥,布炁功曹皇甫正。催召童子柴致兴。百药天医朱子荣,李绅。催生保产天丁高刁,风轮荡鬼将军周巨夫,腾魂倒降伐魔治病小翻山张肾圣元益。拔山拷鬼摺指报应大帅雷轰,腾天倒地衮邪缚祟素练白蛇大将马充,捉鬼童子何鼎,缚鬼童子何焘,柳鬼童子何清,拷鬼童子何渊。掌剑印童子朱士登。临坛涤秽运鍊十大太保,混元符图云篆百千官将。

7 

入坛变神步罡

8 

掩耳勿听,暝目勿视,闭口无言,存神定意。

9 

一步天开二步地裂三步人生鬼自灭

10 

步罡毕,丁字立定,左手掐玉文,右手握剑诀,念呪曰:

11 

头顶天圆,足履地方。手执河魁,体仗天罡。日为圆象,月为圆光,身披星斗,六律九章。能驱万神,消灭不祥,吾今一敕,鬼怪灭亡。急急如上帝律令。

12 

呪毕,左右手剔南北斗及三台布坛罩身:

 

达摩创禅法及易筋经12图,但从达摩开始一直到元代福裕禅师以前的数百年中,禅宗与少林寺没有发生关系过,也没有入住过少林寺。而离开达摩年代不远的唐初千载寺太极宫李道子据碑文载他已经精通易筋经,李道子是三教合一人物,可见至少从唐初起,达摩易筋经12图已经传到三教合一人物的李道子处。我们从傅金铨的著述中可知,傅金铨也是三教合一人物,他从黄舆山人处得到12图及《易筋经义》,可见黄舆山人也极可能是三教合一人物,是个练家(黄舆一般指大地, 《樂府詩集‧郊廟歌辭七‧迎神》: “黃輿厚載, 赤寰歸德。” 前蜀 杜光庭 《羅天中級三皇醮詞》: “伏以玄蓋上浮,黃輿下鎮,元精降瑞,應運開圖。”或与黃輿,內煉名詞。指精氣周天運轉,發同車行黃道,故名。《周易參同契》:〝下有太陽氣, 伏蒸須臾間, 先液而後凝, 號曰黃輿焉〞。 元俞琰注:〝《玉芝書》曰: “凡煉丹,隨子時陽氣而起火,其火力方全,餘外別時起火, 其火不然”。 蓋子時太陽在北方, 而人身氣到尾閭關,於此時而起火,則內外相合,乃可以盜天地之機而成丹。其初太陽在下,水火交媾, 二氣氤氳, 蒸而為液, 次則水中火發,陽氣漸熾,其液方凝於其中,逼出金華,是名真鉛,及其運用而上升,

而少林寺最早出现达摩12图是清末的事了,可见达摩易筋经12图起码从唐初李道子开始,就在少林寺外的三教合一人物中传承,至于苏州张大用、民国初在上海传谢师爷的高人张老师是不是三教合一人物,也极有可能。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济源神拳谱中的《华山老人秘授调气练丹图》

竺师是谢映斋祖师的高足,是达摩12图易筋经真传人,这一脉历来说:达摩原是婆罗门王子与瑜伽大师,其取婆罗门瑜伽精华而成易筋经12图,练成后功效宏大,可以随意做任何瑜伽姿势。达摩易筋经12图有强烈的瑜伽性质,与《华山老人秘授调气练丹图》性质完全不同。
 
达摩易筋经12图练成后可以练铁裆功,该练法与《易筋经义》中的也有极大区别。可见紫凝道人听说了达摩易筋经12图,也听说了其铁裆功,无奈不遇真师,不得其传,故自创其法。犹如陈有本听说了陈长兴的道家十三势内传小架,但不得其传(真艺是择人而传的),于是结合十三势外传大架及通背拳,自创陈有本小架;又如杨澄甫弟子董英杰也听说了十三势内传小架,即快架,因不得其传,于是自创“英杰小架快拳”。。。不胜枚举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上图紫元与顾师兄。师兄的铁裆功可悬挂320斤重物,即可悬挂3个百来斤的人,紫元用医学无法解释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著名武术家佟忠义也把女儿佟佩云送往谢映斋师爷初学易筋经12图。佟忠义也是紫元武术启蒙老师杜宝堃先生的外家六合拳老师。佟佩云师姑的动作虽然没有其师兄竺师精准,但也是正宗。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上图为金洪涛师叔所编著。据竺师说,金洪涛师叔为了能够维持学生又不犯门规,曾把达摩易筋经12图增益成33势,特此说明,并非谢师爷所增益的。此为金洪涛师叔所油印的谢映斋师爷藏版《达摩易筋经12图》单行本抄本的油印版
未完待续。。。。

本衙藏板来章氏辑本《易筋经》不是《易筋经十二势》原本 

                          颜紫元 2014-07-2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841094d0102uxr3.html



 
有位网友说:沈玉田校本《易筋经》的书目,比西谛本还要少,甚至没有下部行功,所以本文作者认为,下部行功,是后期加入,并不是在原十二月行功之中,看似有理,但从沈本所载的序言看,海岱游人的演示中有下部不畏击打的效果,则舍下部功夫无疑。这说明什么?

上面所谓沈本是什么?我们看看唐豪先生的文章就知道:

“明代出现的一部《易筋经》,托名为达磨原作和般刺密谛译义。般刺密谛这个人物,是唐武后神龙元年,中国佛教徒写作《大佛顶首楞严经》的时候假造出来的。书内有李靖一序,称般刺密谛译义。李靖死于神龙之前五十六年,可见此序是伪托。又有牛皋一序,名不错而字错,籍贯、官职都错。若出牛皋手笔或幕友之笔,怎会弄错,可见牛序也是伪托。又海岱游人一序,涵芬楼本题“顺治辛丑”,作伪者不知元朝至中统八年,方始改国号“蒙古”为“大元”。把他改题“大元中统元年庚申”,序不假而年代不真。书末有“天启四年天台紫凝道人宗衡”一跋(祝文澜本),没有材料证明它出于伪托。依《跋》中“予读《易筋经义》”一语来推断,此书可能在天启以前出现。从明代历史情况和书中采战部分来判断,分明是方士迎合帝王、贵族、官僚,以及地主们的荒淫无耻生活假托达磨所作,借此作为“终南捷径”,和取得供养的。此外,假托的证据甚多,没有必要再往下写。(摘录自《行健斋随笔·唐豪太极少林考》”

 

原来就是有海岱游人一序的那个版本,即涵芬楼本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上四图是“衡山老人”教授的“真本达摩易筋经”,并说是少林寺山陕支真传。可见其把《华山老人秘授调气练丹图》误说成是“真本达摩易筋经”。另外,序中把真正达摩12图易筋经说成是坐功,也是极大谬误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上5图中的序、跋表明,早在嘉庆年间已经有人将《华山老人秘授调气练丹图》与紫凝道人的《易筋经义》合辑在一起,并称为《达摩秘传手抄少林寺易筋经图》,《华山老人秘授调气练丹图》也误说成是“达摩秘传易筋经”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华山老人秘授调气练丹图》误说成是“真本达摩易筋经”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伪称是岳飞鉴定的清末易筋经义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该本是道光三年以后的翻刻本,把本衙藏版的封面加上“宋岳少宝鉴定”进行伪称,不少初学者上当,以为真是宋代的版本了。


 
1,华山老人《饮食须知》  食疗著作。  ①元·贾铭撰。一卷。撰年未详。重点介绍360余种食物相反相忌。全书分水火、谷、菜、果、味、鱼、禽、兽八类。虽主体内容可取,但不免于芜杂。现有《丛书集成》本。  ②清·朱本中撰。一卷。刊于1676年。属食疗本草著作。

附2:嵇康的养生之道
  嵇康为魏晋时期的文学家,同时也崇尚老庄,讲求养生服食之道。他虽然因政治原因只活了40岁(为司马昭政权所杀),但在中国养生学史上仍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继承了老庄的养生思想,进行实践颇有心得,他的《养生论》是中国养生学史上第一篇较全面、较系统的养生专论。后世养生大家如陶弘景孙思邈等对他的养生思想都有借鉴。

  《嵇康集》十卷书中,篇篇含养生之理,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养生看法。

  魏晋之时,养生之学大兴,但社会上有两种相对立的思想存在:一是认为修道可成仙,长生不老;二是认为“生死全由天,半分不由人。”嵇康针对这种现象,指出神仙不可能,如果导养得理,则安期、彭祖之论可及的科学看法。

  在他的重要著作《养生论》中,他以导养得理可寿的总论点,精辟地阐述以下几个问题:

  一、提出形神兼养,重在养神。他举了几个例子说明精神人体的强大作用,指出“由此言之,精神之于形骸,犹国之有君也。”而中医学也认为人以神为根本,神灭则形灭。嵇康在此抓住了养生的根本。

  二、指出养生要重一功元益,慎一过之害,全面进行。嵇康认为万物禀天地而生,后天给予的养护不同,寿命也不尽相同,勿以益小而不为,勿以过小而为之,防微杜渐,提早预防,积极争取长寿。

  三、指出若不注重养生,耽声色,溺滋味,七情太过,则易夭折。“夫以蕞尔之躯,攻之者非一涂;易竭之身,而内外受敌,身非木石,其能久乎?”

  四、嵇康还告诫养生者要有信心,坚持不懈,否则就不易有效。还要以善养生者为榜样,积极吸取好的养生方法清心寡欲守一抱真,并“蒸以灵芝,润以醴泉,唏以朝阳,缓以五弦”,就可以“与羡门比寿,与王乔争年”。

  可见,嵇康在养生问题上研究颇深。他自己也身体力行,其友人言:“与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他自己提的理论,几乎条条做到,但却犯了“营内而忘外”一忌,最终受人诬陷而遇害,令人惋惜不已。(乔 剑)

附3:孙思邈的饮食养生观

孙思邈是唐代著名的中医药学家,寿超百岁,是古代有名的老寿星。在他所著《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有很多饮食保健方面的论述,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

重视饮食保健

孙思邈在古代那种战乱频繁物质贫乏的艰苦条件下,能寿超百岁,关键之一就是他非常重视饮食和保健。他在《千金要方》中明确指出:“安身之本,必资于食…… 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养生也。”在疾病防治过程中,孙思邈还非常重视食疗,他指出:“夫为医者,当须先洞察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

主张饥饱适度

人在大饥大渴时,最容易一次吃得过饱或饮水过多,从而使胃肠难以适应,造成不良后果。所以孙思邈认为饥饱一定要适度,他在《千金要方》中指出:“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欲过多。”就是防止饥不择食、渴不限饮的科学方法。如果一旦遇到饥渴难耐的情况,则应当缓缓进食,慢慢饮水,才能避免身体受到伤害

反对暴饮暴食

孙思邈认为.每次进食均不宜过量,若暴饮暴食,则会增加肠胃负担,容易诱发疾病。他说:“凡常饮食,每令节俭,若贪味多餐,临盘大饱,食讫,觉腹中胀气,或致暴疾……”这种认识与《内经》:“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的观点相同。
孙思邈还特别主张晚餐不可过饱,他说:“夜勿过醉饱食”、“须知一日之忌,暮无饱食”。

吃饭定时定量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说:“饮食以时,饥饱得中,”讲的就是吃饭要定时定量,这对维持胃肠正常功能保持生活的规律性是十分重要的。他认为:“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则难消也。常欲令如饱中饥,饥中饱耳。”这种饮食适量而止,常处于不饥不饱的节食理论,与现代科学所主张的“少量多餐”和适当节食有利健康长寿的观点是相同的。

反对勉强进食

孙思邈主张:“莫强食,莫强酒”。不论那种情况,只要没有食欲就不应勉强进食,否则不但营养不能被充分吸收,还会增加肠胃负担。所以他认为应该“先饥而食,先渴而饮”。

三餐饮食宜温

孙思邈认为人的三餐饮食宜温不宜太热太凉。因为胃喜暖而恶寒,生冷、凉食宜少吃,特别是体虚胃寒者和老年人、儿童等若不加节制,则会损害脾胃之阳,引起腹痛腹泻等症。饮食太烫则会灼伤咽候、食道与胃的黏膜,据有关报道,食道癌高发地区与长期饮太烫的开水和喝热粥有关。所以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主张饮食宜“热无灼唇,冷无冰齿”。

饥饱不可即睡

孙思邈认为饱食之后不宜马上睡卧,否则容易停食有害健康。正如他在《千金要方》中说:“饱食即卧,乃生百病,不消成积聚。”孙思邈也反对饥饿时入睡,认为“不食即卧,令人心虚多汗、多梦。”这与《内经》中“胃不和卧不安”的认识是一致的。
此外,孙思邈“食毕当嗽口数过”“饥忌浴”与重视“饮食禁忌”等主张对健康都是十分有益的。


附紫元对胡刚阿Q的点评:阿胡阿Q真是永远是滑稽搞笑的:1,李正府老师的序是李师亲自动笔写,其中有本人的观点李师也写得很清楚:“吾徒子紫元认为。。。相关证据都在本书其相关考证文章中” 。李师健在,亲自落款盖印,是非常负责任的,胡阿Q以为一Q淫就变成没有任何交待的如同阿Q祖师爷太谷形意门车氏等冒充早已去世的戴龙邦的伪《六合拳序》了。真把自己的脑残低智商以为他的网友也与他一样了,搞笑吧?!呵呵

2,胡阿Q更搞笑的是居然也说“也只有这类道德败坏、谋私利的才会去伪造历史”。这阿Q一Q就忘了还在网上今年他出版的他让毛笔字老师重抄篡改落款(把原谱民国23年改成光绪23年,被网友将原谱找出来发在网上。。前几天发表的勇战心意枪决序,把原文”勇战心意枪“改成心意六合枪,。。。。胡阿Q数十件造假之一、二)的事件。所以如果仅仅用无耻无赖来表达胡刚是不够的,他是阿Q,他一Q就成了没事人了,搞笑吧?!
3,阿胡最Q的是“学人认为 ‘很有些疑问。更换关键字,检索几遍古籍库,都没查出来。这段贾铭见明太祖并献《饮食须知》的事,所据史源为何,很成一个问题。’”如果网友文是哪个学人?文字在哪里发表的?胡阿Q的回答永远是他的无敌武器:待补。。网友们就清楚了,待补就是学人就是他指他本人,发表就是现在他的博客,。。呵呵,这阿Q搞笑吧?
4,胡阿Q更搞笑的结论:

一、华山老人(贾铭)是否生于南宋活到明初?缺乏可靠文献依据。贾铭难道是“假名"?
华山老人活了106岁,阿胡表示怀疑,但伪文六合拳序中的戴龙邦活到咸丰年间147岁、阿胡Q淫的曹继武诈死后活了几百岁,阿胡信誓旦旦说是真的。。。搞笑吧。
二、华山老人(贾铭)之名,是在康熙十五年之后才传播流传开来的。
《华山老人秘授调气练丹图》明末清初就在济源勋掌神拳谱传人谱中。。。所以该阿胡当头一棒。阿胡伪称去过勋掌,却提供不出哪年、见了谁?阿胡又待补。。


三、在道光年间首次出版与《华山老人秘授调气练丹图》相同内容的出版物中,该功法的真传人,并没此功法放在“华山老人”的名下。(详见鄙博客相关博文)


《华山老人秘授调气练丹图》明末清初就在神拳谱里、最晚乾隆年间已经传到温县,胡阿Q痴人说梦,搞笑连连;“道光年间首次出版、真传人”出版物是何名称?哪里出版的?真传人姓啥名谁?。。阿胡答:待补!
“(详见鄙博客相关博文)”--那篇文章,文章题目是什么?阿胡答:待补!
四、后来出现了上述道光年间出版物与八段锦合集出版物。
出版物是何名称?哪里出版的?阿胡答:待补!


所以网民都说胡刚就是“那个著名的阿Q",不少网民用“那个著名的阿Q"就表示是胡刚来写文章或发表评论,即只要有人说“那个著名的阿Q",大家都明白是指谁。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92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