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紫元过去的文章在自己博客上已经找不到,幸好有网友保存,再转来。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d0e2ab0102vsae.html
“轻步站”之源头
本人曾经论述过通背拳祖董成的有关拳艺拳理,对姬祖创心意六合拳的影响。以及董成的传人董秉乾的拳艺,及“武经玄机”,与姬祖所创心意六合拳的关联。今又发现了心意六合拳中“轻步站”之源头。
卢嵩高师爷门下师叔辈的凌汉兴老先生曾撰文说:心意拳的起势“熊出洞”,因卢先师嫌其“露形”,故以“轻步站”取代之。言下之意,似乎“轻步站”始自卢师爷。然,洛阳心意拳宗师马宏宪先生传本人时,起始皆为“轻步站”,说明马学礼祖师传时即有之。
而本人的戴氏心意拳宗师阎龙昌老师传本人时,起势皆为“猴束蹲”,或“熊出洞”。
杨祥麟宗师一支的心意隐侠白老师、刘老师传余时皆以“熊出洞”为起势。
鲁山的买壮图宗师之重孙买桂生老师传余时起势为“猴束蹲”,与戴氏及李海森一支传人杨世杰老师的起势颇为相似。
由此可知,用“轻步站”起势的,主要在洛阳心意及沪派卢师爷心意拳中。
然尔,今偶翻阅通背拳祖董成早期一支传人、第六世周淮颖于明崇祯清康熙初(康熙初时周淮颖又传了一代,故从明嘉靖万历年的董成至清康熙初时的此支,已传了七代。而据董成晚年所传的泽州府许氏一支记载,从董成到乾隆初许氏兄弟许秀文、许秀武迁怀庆府时,已传了八代,许秀文、许秀武便是此支第八代传人,又是迁怀庆府第一代)所著的“通背拳谱”时,竟赫然发现“轻步站”的源头。
该古谱的二十二页上,有一图名为“起手勒站 势”,为该谱所有拳路的起始动作。
从其描述该动作的“三尖相顾”,及二足斜向平行等要求中可知,此势与心意六合门的“轻步站”要求几乎一致。
本人藏有卢先师一张“轻步站”照,世面上似未见流传过,本人会在“心意六合拳游学记”中刊出。卢先师的“轻步站”照,几与通背拳谱中的此图一模一样,今将此图先上传。
在周淮颖的谱中,还出现了“一把、二把……”等对拳招的称呼,也有“虎坐窝”、“霸王观阵”、“鹞子穿林”等心意六合拳所用的动作名称。其九十四页上“虎坐”图,除手势不同外,其余与心意门的“虎坐”完全一致。其要求“侧身而进”,及进时要求“先动左脚,再进右脚一大步,左脚再跟进半”,而成“鸡步式”定型步桩,与心意门的过步鸡步完全一致。其出势打击对方的要害部位即头面咽喉,中心两肋,下裆两膝等,也与心意门完全一致。
周淮颖通臂拳的另一些与心意六合拳相关的内容:谱中第59页的“跨鞭”尤同心意门的“穗子把、韧劲”;谱中108页至114页上所描述的通臂拳步法(走法),除名称不同外,实则都与心意六合拳步法完全相同。如其中的“八揽步”,与洛阳心意中的“鹞子入林”步法全相同,带着进意,很特别的;谱中141页的“六靠十八跌”,与心意六合拳的贴身肩打、背打、胯打,丹田打多有相同之处。;谱156页的“要法序”与心意六合拳的身法六要几乎相同。谱中多次提到的“存身”,也是心意拳中的术语,含义也一样。
通背拳中的“劈山”,与心意拳中往前下打击的单把相同(心意中的单把有五个练法,此为一种);通背中的“中拳”与心意拳中的“横拳”几乎一致。而张策后人张继宗的很多手法及近身时束蹲身都与心意拳相似,其也有刮地风的腿法。
综观通臂(背)拳,无论哪派,不是“六路母法”,就是六六“三十六拆手”,或四六“二十四势”,或是“108势”,及“十段锦”,其中都有“中拳”、“劈山”、“摔掌”的等手法。而“108势“又是六乘十八的数字,离不了“六”字。心意拳又称“六合拳”,其“六合”的概念除内外各三合外,其拳名的来源,或与通背“六路母法”相关。
由此可知,从周淮颖记述的董成的通背拳谱中的某些内容、一些与心意拳相同动作的名称,以及董成传人董秉乾的身法(一身备五弓)、及六合神枪,再到怀庆府董成传人许氏通背中的三节、五行、六合、杀手歌、及阴阳八步捶练功时与心意拳同样的练功要求看,明末清初的山西永济尊村人姬龙峰祖师,与董成或董秉乾一定存在着师承关系,并在其师拳艺拳理的基础上而开悟,创出拳术极品:内家六合拳,全称“心意六合拳”,与五六百年前的岳飞,无一丝关联。唯有的关联是,不愿异族统治的精神是一致的。
而且后人也假借了岳飞这种抗异族统治的精神,来表达自己的心愿,故不惜将拳术说成是“岳王拳”、“岳氏拳”等。今尚有人不辨其源,以讹传讹,造成了不少混乱。
董成是位极其了不起,兼收并蓄,博采百家之长,又富有创造性的武术巨人。其晚年留下的三尖照论,自然来自明代以前流传的枪法。然其三三九节,内外五行、六合拳理论,恐为原创,直接影响了明末清初姬龙峰对心意六合拳的创造。
而千载寺“武经玄机”中重视内功、及其部分动作名称,也直接影响了姬祖的心意六合拳创造。
当然,六合枪,及从“张三丰十三势”、董成通背拳而来的,一身备五弓的身法要求,也极大地影响了姬祖的创造。
上述理论、身法,也直接影响了乾隆年间阴阳八盘掌的创造(详见本人“阴阳八盘掌与八卦掌”及“阴阳八盘掌与心意六合拳的关联”)二文)。
因此,内家拳从张三丰十三势,到宋远桥的《太极功》、张守性“太乙五行擒扑手”,及董成晚年的通背拳,到姬龙峰祖师的心意六合拳,到乾隆年间董氏(道成年间董梦麟的祖辈)的阴阳八盘掌,可谓一脉相承。
其中,我最爱的是式简功大势雄,又变化无穷的心意六合拳。姬祖由博返约,同时,弃套子返单势,仅十二大势,器械则为枪、刀、棍,还有一个协助练步法的里把双拐(此支也是得传于马学礼的老师隐士河南府李,此支第一代李老存与马学礼为师兄弟,秘传至今,仍保持原样,无四把捶)。
马学礼得传后,神通变化,创四把捶,所传马兴、张志诚,马三元三只各不相同,各具精华,又各自能相通,强调习者能否有悟性,是否得真传。倘若未得真传,妄自强猜,恐怕还不如练形意拳有功效。
这种神通变化、因人而异的传法,在心意门马学礼祖师的一支,似乎形成了一种传统。如张志诚传李祯,与传邓州张海州便不同;李祯传戴氏父子与传张聚也有不同。
买壮图传周口河西袁丰义,与李海森传周口河南岸袁长青的,及买壮图传子买学礼的,也各有不同。这正如买氏心意拳谱所说的:“枪有四教、拳有五门,而有万样传法不同”。
因天意的安排,本人既得洛阳马兴、鲁山买壮图、及祁县戴氏三支的宗师传授,又近期又请得马学礼师兄弟李老存一支的原十二大势及枪、棍、刀、阴把双拐的宗师来传授,实可谓三生有幸。
所以本人越感觉到将心意六合门真传武学保存下去的重大责任,朝夕勤练,不敢丝毫懈怠,唯恐有负天意及众师之望。也希望尽快将这几支的历代先师们的故事、功法,拳理编著成书,使心意六合拳真传流芳百世,此吾之天命也。
附3:董成晚年传给许氏的部分相关理论:
(1)打手歌(与心意六合拳的“杀手歌”相似,陈氏太极也有。)
上保咽喉下保阴
平心两肋正中心
头部面部更重要
脑后一掌要真魂
另:杀手歌
百会倒地死
尾闾不还乡
章门被击重
十个九人亡
太阳和哑门
必然见阎王
断脊无接骨
膝下疾生亡。
②(关公,被许氏通背称为武圣,历来为各大寺庙的护法神。许氏通背拜师时,第一拜关公,而干载寺又有关圣殿,三十二势春秋刀诀即刻录于关圣前的石碑上。此春秋刀诀与洪洞通背的陈家沟的都完全相同,与唐村李氏十二世太极宗师李鹤林存留的拳谱中的春秋刀诀也完全相同)。
③董成留在许氏家的“阴阳八步捶”的练习要求与心意拳极相似,但动作不同。
(4)浅解鸡腿猴形
(注:这里提到了戴氏心意拳中的练功进程,即重动、轻动、灵动。又提到了心意拳中的身法核心及二形,即缩或束、长,及鸡腿、猴形。也提到了心意拳中身法的具体要求,即“探腰拔背、尾闾相随、伸缩吞吐、起伏如猴”)
(5).论三节
在中华武学中,素有把人体分为三节而论:肩、肘、手为上节,腹、腰、膀为中节,垮、膝、足为下节。而在三节各部中又分为三节,如上节部分:
肩为根节,肘为中节,手为梢节。中部分为:丹田为根节,腰为中节,膀为梢节。下部分为:胯为根节,膝为中节,足为梢节,三三共九节之说。
猿仙通背拳谱说论中曰,身以滚而进,手以滚而出,身动脚手随三节自可齐。显然三节同元,贯穿一体是其精髓。三节者妙在通也,通者元也,求艺者须从[三元化一]
始而习之,九节贯通[三元]而成乎,书中曰:上元者,手元、肘元、肩元是也,三者同元,肩为元根,则上元通之,下元者,足元、膝元、跨元是也,三者同元,跨为元根则下元通之,中元者,膀元、腰元、腹元是也,三者同元腰为元心,膀腹为轮这中元通之,而后人一身以腰为圆心、膀腹为中轮,手、肘、足、膝为外轮三元通之,周身一就,两手扇,两腿如钻,拳打口出,
步腿同一,踪影回环则[外三元]成。又曰心法为元,意气为轮,丹田为场,妙存呼吸,真气鼓荡,即柔即刚,心意气一体,轻灵莫侧幻,得法如诊脉,勾敌取真魂,则内三元成。内三元与外三元合二为一,周身一元,心意气力一如既往,即生既成御人无形,动如警雷静如泰山,武之大成,玄妙精义,周而复始,万法归一,此浑圆体成。
人体浑圆是武术的上乘功夫,是要经过长期卓越的演练,人之心意灵悟能够即刻将意化气产生高能聚合的定向爆发功夫,非常人能及所达,练拳者多如牛毛,成功者少如牛角,习服者一能挡百,不能习服者百不挡一也,乃千古名训,然就成功而言,除超志非凡外,[化滞通关]
乃成功之关键所在。滞气不化最可怕,若能会透变化里,妙术不在他人下,拳之妙理,尽存呼吸,谱中曰:上节不通,气滞膀中,君臣难顾,天令难行,下节不通,气滞跨中,动则必慢,
地利难战,中节不通,气滞腰中,千军万马,如行泥潭,首尾难顾,浑身皆空。
以上可见,气滞为之病害,腰、膀、跨三部易为病源所在,古人云:有病方为贵,其方是园,通则治本,其理非玄,返朴归真,妙自生也。
(6).论六合
在拳术中何为外三合的阴阳关系,即左手与右足合,左肘与右膝合,左肩与右胯合,左为阴,又属阳,此阴阳之合,规循符合三点固根的恒古理论,使人有根基稳固,阳气生发,红光满面,胃润亮发,身手矫健之感,这段时间在练拳中属阳长外壮过程,属初级阶段,外三合的正确完成与过渡,是练拳人进步入门的基础关键,万不可忽略轻视。
内三合的阴阳关系何在,心为一身之主,万念之首,有心方可有意,意为心生,为心所使,心动在前,意生在后,故心属阳,意为阴,所以心与意合,有了意念,方可产生行动,人体通过意向活动而产生气动,气在体内受意念导向而周流,意念在前,气流动在后,气随意转,这样意又为阳,气变为阴,所以意与气合。人体自然呼吸和因活动而产生强呼吸,皆属气的概念范畴,人体通过这个自然生理过程,为得到意向目的而产生的功能效应称为力,力为气之终果,它在气之后,气又为阴,力为阳,所以气与力合,拳论所云,通者阳也,背者阴也,通背世无双,举止分阴阳,阴生阳长,阳长阴生,阴阳互济,生生不息。
使一个练拳者由循规入门,逐步得到一动周身无有不动,一静周身无有不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内外合一的临妙境地,这就是练拳中的中段功夫。在演练中处处显现出刚柔并济,动静相连,一阴一阳变化万千的勃旺生机,使练拳人从浅表的理性认识达到深层的感化认识,心领神会地明白六合是练拳成功的基础,外三合则是基础的基础,内三合为基础发展之必然道理。
前贤古人以这个返朴归真的阴阳哲理统驭拳论,历史实践证明是无可辨驳的武备指南,为万物所应验,为世人所推崇,学海无涯,功夫无终,阴阳互济, 峰屹海流,以后练拳人如能志陈久演,朝夕不怠,阴阳得道,便会逐渐登堂入室,走向周身浑圆,遍体轻灵,刚入锋金无坚不摧,柔似文水周流不息,御人物有形则无形,战之能胜,妙如神助的高深境界。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