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元偶然看到伪《六合拳序》的真正作者孟綍如先生的曾孙、太谷孟宪时先生于1990年出版的他的《形意拳术探微》中一些情况,作者对李洛能、孟綍如、及车毅斋的生卒及李洛能何时来太谷的等情况作了一些叙述,使紫元对李洛能是否参加过戴家在河南南阳社旗因与捻匪恩怨而所发生的厮杀,有了解释。
通常记载李洛能生卒是1808—1890,或者是1807--1888年,即享年82岁或81岁。而孟宪时先生在书中对李洛能生卒记载的则是1803—1885,同样是享年82岁,不过出生早了4、5年,紫元认为孟宪时先生的记载并不准确。
关于李洛能的情况,除了出生年有不同的写法外,来历公认他37岁开始学艺,47岁开始传艺,
咸丰六年(1856),李洛能正式收车毅斋为徒, 同治六年(1867),李洛能回到河北家乡深县,享年81岁或82岁。
从高降衡《形意拳基本行功秘法》一书中的记载我们可知,道光18年戴氏兄弟及郭维翰开始向李祯学习心意六合拳,三年后的道光21年李祯因感动再次去南阳社旗镇戴氏父子开的广盛店将心意六合拳秘要传给了戴家(按:紫元的戴氏心意六合拳老师曾多次说起过戴家是花了三百两银子才学到该拳秘要的。高氏在书中用自己杜撰的宋代牛皋之后代“牛希贤”取代了李祯,详见紫元相关博文)。自此,戴氏父子及郭维翰更加用功,(其情形如同买状图在随张聚习心意六合拳数年后,某日李祯、张聚及买状图都在,李祯对弟子张聚说“给吧”,张聚才将该拳秘要传给侄女婿买状图。详见紫元相关博文)并将原先从山东螳螂拳传人金世魁处学的早期螳螂拳,以心意六合拳要求改编成五趟闸势捶。
因此,如果李洛能出生在1803年,那么他37岁时是1840年,即道光20年,那时候戴氏父子及亲戚郭维翰的心意六合拳还没有得到秘要传授,更勿论练成了,怎么能够传李洛能?
而且,没有练成的戴氏父子的心意六合拳怎么能够让远在河北深县的李洛能闻名而去投师学艺?
紫元曾在深县考察形意拳李洛能的情况,当地李洛能形意拳协会会长、武友张玉林曾介绍说,李洛能是清道光二十五年去山西投师的。
又有文介绍说“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李洛能38岁时,变卖部分家产,到山西祈县小韩村投形意拳名师戴文雄学艺。多次叩访,均以‘戴氏心意不外传’为由拒之门外。其毫不气馁,即所带百两纹银在祈县城南开一菜园,四季给戴家送菜,风雨无阻。是年终,戴氏管家付其菜钱,洛能固辞不收,言明只求学拳,由此感动戴家,文雄答应只传功艺不收为徒。”
我们也可以从李洛能闻知戴氏心意六合拳而去投师一事上来佐证清道光二十五年的正确性。戴氏父子及亲戚郭维翰从道光18年至道光25年,已经练了7年的真传心意六合拳,加上原先有螳螂拳真传的底子,所以在道光24、25年时功夫已经相当了得。
据太谷形意门吴殿科老先生撰文说,李洛能之所以会去山西祁县投师是因为听说戴二闾(文熊)在一次送押送镖车赴京,路过河北沧州时,因不熟悉当地规矩而被功力拳创始人尹文玉拦镖,要求比试,文熊不得已应战,虽然胜之,但却保留了尹氏的脸面,从而结为好友。此事在沧州传开,并传至邻县深州李洛能的耳朵里,故往。
由此可知,在沧州发生的事必定在道光24、25年时,所以李洛能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37、38岁时去山西投师才是准确的,这也与高降衡文中说的在道光二十一年又隔数年后(即1845年),李洛能慕技往访前来学艺一致,并不是孟宪时先生写的道光20年。
上述来自形意拳传人那段文字中,把戴文熊误写成“戴文雄”了,而且开始戴文熊拒绝传艺,也不常在祁县(起先,李洛能只知道戴氏是山西祁县人小韩村人,并不清楚戴氏兄弟长期在河南南阳经营旅店,他们武功练成后才偶尔押镖送货)。
李洛能并未灰心,他打听到也精此术的戴文熊的亲戚郭维翰就在邻近的温曲村教书,于是租地种菜,长期免费给郭维翰送菜,郭维翰被感动才开始传授比自己大十来岁的李洛能(郭维翰生于1820年)。
后来文熊回祁县听说郭维翰传外人心意拳,心中十分不快,就去温曲找比自己小6、7岁的亲戚郭维翰,郭见文熊来兴师问罪,不慌不忙,让文熊在屋里坐着,在纸糊的窗上戳了一个小洞,并派人去叫李洛能到院子里练功,文熊一看,便会意一笑,怒气全消。原来戴家不仅花了三百两银子,还花了许多心思才得到李祯的真传心意六合拳,不愿轻传外人,也是可以理解的。这是紫元在温曲村访郭维翰后人及传人时被告知的,详见紫元相关博文。
李洛能向郭维翰学艺后,也常被郭氏派去小韩村办事,一来一往,便与戴家也熟悉起来,后来还与郭维翰一起去河南南阳戴家的店里帮忙,从1845年到1854年的九、十年中,有不少时间在南阳渡过。期间郭维翰边编边教,当然不少与戴氏父子商量。这就是高降衡文载的:“厥后李洛能慕技往访……文量等以其远道访师,行端情诚,虽与之相友善,于是四人日究斯技,行功弗辍。”(这里的四人是指戴大闾、戴二闾、郭威汉、李洛能)把郭维翰通过与戴氏父子商量的招式,而边编边教,说成是“四人日究斯技”,是高氏比较婉转的表达。
至于高氏后文中说“咸丰间,捻匪作乱,清帝派兵征伐,匪之就擒,四人皆有功焉,尤以文薰为最,故匪平之后,敕赐黄褂以表其功。…… ”说明咸丰年间李洛能也参加过抗拒捻匪的事,而南阳捻匪最终被征伐是1866年的事了,彼时不仅李洛能早不在社旗,就是戴氏父子逃得逃,死的死,所以“。。。清帝派兵征伐,匪之就擒,四人皆有功焉,尤以文薰为最,故匪平之后,敕赐黄褂以表其功…… ”是溢美之词,并不是真正历史。
据载,戴氏遭到惨祸是咸丰七年,即在1857年。而之前两、三年的1854年、1855年(有形意传人撰文说是1854年李洛能被请去太谷)
李洛能就与回到了祁县温曲村、小韩村,可能是因为南阳社旗捻匪猖獗,很不安全的缘故。
因此李洛能被太谷孟綍如请去必定在1855年之后,并对两年后戴家在社旗遭到的惨祸并不清楚。( 咸丰元年即1851年捻匪开始在南阳社旗作乱,后来有教书先生王氏因其女儿受到大闾之子欺辱而参加捻匪,并引去报仇,戴大闾及子被点天灯,戴隆邦等在二闾的保护下,逃回祁县,不久气死,时在1857年,彼时戴隆邦不到70岁。详见紫元相关博文,及社旗屈儆之《赊店风云》。另外,“社旗县”是1965年才设的,古称“赊店镇”或“赊旗店”,在民间亦称“史家店”,即”十家店“是清代“史家店”的音误)。
上面形意传人文中还有“。。。文雄答应只传功艺不收为徒”之说,与在李洛能大弟子车毅斋的碑文中的“外传李老能”之描述一致。
而在高氏书中的列表中,也反映了这一点,即把李洛能列在戴二闾、郭维翰名下,但又是单独立的,不是与戴、郭的弟子列在一起,又比戴、郭的弟子列得上面一些。即表达李洛能虽然是戴、郭所传,但不是内传弟子,而是外传之人。这里表明除了拳艺与内传弟子得传的不同外,还因为李洛能比戴二闾大6、7岁,比郭维翰大十来岁的缘故,如此列,也表示一种尊敬。
另外,戴、郭在传给李洛能时也称“心意拳”,不过是他们自己临时改编的外传架(过去武林中因保守而常发生的事),但因为山西人的发音,在河北人李洛能听起来就成了“形意拳”了。后来李洛能的弟子车氏、宋氏与在祁县传授范家心意拳的买状图会面后,才知道李祯传戴家的是“心意拳”,是他老师李洛能听差了,于是后来又改回“心意拳”之称乎,这就是为什么李广亨光绪21年抄谱叫做《心意精义》,在谱中李广亨旁注也说明太谷形意拳与心意拳名称是怎么来的,以及后来车氏碑文上也用“心意拳”的原因。但由于从民国四年开始河北形意拳书的公开出版发行(因李洛能回去仍然把听差成的形意拳名告诉弟子,李洛能河北徒孙、及第四代传人在写书时就一直用“形意拳”三个字,民国4年后又影响了山西太谷形意门,于是太谷也称“形意拳”了,当然有的未改,仍然称心意拳,或者六合心意拳。
因此,李洛能是在1854年、1855年间被孟氏从祁县请去太谷的,约一、二年后的1856年,车毅斋正式拜李洛能为师。李洛能从1845年至1856年的11年中,不可能没有回过深县,甚至从1856年到告老还乡的同治六年(1867),没有回过深县也不太可能,回去时有河北习武者求教或拜师也是极有可能的。
经过上述分析后,我们已经知道李洛能出生与1807或1808年,道光25年即1845年开始学艺,1854、1855年间被孟綍如从祁县请去太谷。但李洛能因何从祁县到太谷太谷富绅孟綍如家护院的,一直不很清楚。
太谷孟宪时先生在他的《形意拳术探微》中则为我们澄清了这方面的问题,据孟宪时先生《形意拳术探微》一书所述:“。。。我家拳师申天保年老归里,推荐他的同乡直隶深洲人李老农接替他护院……”可见孟綍如先生原来就喜欢拳,去找李洛能是因为他“家拳师申天保年老归里”,向孟氏推荐同乡李洛能,这些信息也与山西太谷碑文资料相吻合,这真是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事!
李洛能46、47岁开始传艺,首先传的就是热爱武术、学过武术的孟綍如(1824-1902),1854年孟30岁,正是而立之年,有权做主了,所以请李去护院。
车毅斋的碑文还记载李洛能是戴二闾传的,这不仅与许多形意门本身的著作中的源流表一致,也与戴魁上世纪三十年代亲述、弟子郭映田编著的《心意拳术学》上的源流表一致,应该是李洛能亲口告诉弟子的。qz为什么李洛能不说他拳艺的主要传授人郭维翰?恐怕是郭维翰之嘱,其中原因之一就是不想夺人之美,把成就归功与当年出钱学来的戴家。而《心意拳术学》上不提李洛能是郭维翰所传,是因为当时形意拳名声远大于心意拳,把形意拳祖师纳在戴二闾名下,不仅与车氏碑文记载相同,也符合宣传戴家心意拳的需求。
可是,在后来的一些形意门著作中为了抬高李洛能,便说李洛能是戴隆(龙)邦的弟子,事实上戴隆邦与他请来的老师李祯在年龄上相差不了2、3岁,是戴氏父子一起学的,所以戴魁的传表上及上世纪三十年代山西国术期刊上及一些形意门著作上都是把戴隆邦列在李祯名下,戴二闾等则在戴隆邦名下,这是因为虽然戴氏父子一起学艺,但总不能父子之间称兄道弟,这个情况与李祯离开戴氏后在道光年间传南阳水氏父子情形相似。而且道光18年戴隆邦学艺时年龄已界50岁,所以虽然一起学,但功夫远不如戴二闾,李洛能也是知道这个情况的,所以李洛能对弟子也称是戴二闾所传。
李洛能1854年到了太谷并传孟綍如,直到咸丰六年(1856),李老农正式收车毅斋为徒,那时孟綍如已经学了形意拳1、2年了。
从1854到1856年,车毅斋(1833—1914)在干什么?是不是也随李洛能学形意拳?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先看看车氏的历史。
在《太谷人物志》中有文字记载:
“车毅斋,名永宏。因排行二,故人称车二师傅。贾家堡人,幼年家贫,三弟被卖,9岁丧母,决心学武术。12岁既赴山东一边做工一边学习查拳。16岁回到太谷,到晋商富户武柏年家赶车,并随少林拳师武鸿圃学艺,后又拜武鸿圃之师交城王长乐为师深造。此时,他痛感清廷腐败与人民的痛苦,遂生以武救国之志。道光29年(紫元按:这里有误,应该是咸丰4年)开始和太谷孟綍如先生家之护院李老能学习心意拳。咸丰6年,正式拜李老能为师。此后,任武家护院,并开始随师保镖。约咸丰末年,和李老能开始改革心意拳,创造了形意拳。同治六年,李老能返回老家河北深州。。。”
车氏16岁时,是1849年,车氏也刚刚从山东“打工”回家乡,而且在家乡找到了一份工作,即为晋商富户武柏年家赶车,同时随少林拳师武鸿圃学艺,后又拜武鸿圃之师交城王长乐为师深造。因此,车氏1849年16岁就随李洛能学艺是不切实际的。他应该先随少林拳师武鸿圃学艺一段时间后,又正式拜武鸿圃之师交城王长乐为师深造,这恐怕没有个4、5年是不行的,然后听说了李洛能到了太谷,于是又去李处学形意拳,过了一年半载,即于1856年又正式拜李洛能为师。
孟綍如也向李洛能学艺比车氏还早好1、2年,但由于自己是主人,又是太谷四大县绅之一,文化程度很高。他的特殊身份不容许他正式拜李洛能为师,因此车氏就成了第一个拜师的人。
《太谷人物志》中的文字记载也告诉我们车氏传人为什么有“形意弹腿”,原因是车氏早年在山东学过查拳的入门功夫“十路弹腿”,后来不舍得丢弃,于是改编为“形意弹腿”。又由于车氏随少林拳师武鸿圃学艺,后又拜武鸿圃之师交城王长乐为师深造过,所以还是比较习惯于拳术的套子形式,因此他后来编了不少太谷形意门的形意套路,这就是形意门套路多的原因。而戴家始终保持着基本上都是单练的形式。
车氏拜过交城王长乐为师,难怪交城王长乐的名字会与戴二闾一起出现在车氏的碑文上,而车氏随武鸿圃、王长乐学少林拳,所以碑文上会把李洛能的形意拳说成是“少林别支”。这又一次证明天下没有无缘无故的事!
《太谷人物志》中的文字记载还说“约咸丰末年,和李老能开始改革心意拳,创造了形意拳。”
这个说法一半对,一半错。错是因为李洛能的形意拳是郭维翰改编传他的,不是李洛能和车氏“改革心意拳,创造了形意拳”,因为改革应该改得更好,否则不符合逻辑。况且这么说,形意拳创始人不是不止李洛能,应该还有车氏了吗?这显然是错误的。
所谓对,就是有查拳、少林拳深厚底子的车氏,在与其师李洛能于1856年去平遥欲与心意六合12大势常义的弟子王正清(现在看来王氏年长李一岁)切磋被折服后,误以为12大势就是12形,到了咸丰末年即过了3、4年的1860年前后,李洛能、车氏等对李洛能传的形意拳,进行了重新编排,确定了12形,并新编了不少套路,但拳术原理原则没有改变,还是用李洛能传的形意拳原理原则进行编排、编创的,与郭维翰改变了心意拳原理原则传李洛能的性质不同,所以李、车的编排、编创不能说是形意拳创始人,而应该说是规范了形意拳、丰富了形意拳内容。
同治六年(1867)李洛能告老还乡在深县继续传弟子。
1867年李洛能告老还乡后,车氏等遇到了买状图,于是在太谷形意门中遂掀起了惊涛骇浪。车氏急着去找戴二闾核实,但那时戴二闾已经传完戴良栋,心情不佳,极可能已经“吞金而亡”(详见紫元相关博文),车氏碰壁,或者根本没有见到戴二闾,但从村民中得知戴隆邦已经去世十年,戴二闾可能也刚亡。于是又急着去鲁山想找李祯问问清楚,而李祯彼时也刚刚去世。车氏、宋氏除了在鲁山黑虎桥重建与买状图一起捐款外,唯一搞清的是自己学的李洛能的形意拳原名叫心意拳,而李洛能得传的是外传架。不过车氏在从河南鲁山会山西太谷的路上,顺道去了姬龙峰家乡,得知姬氏大名叫际可,故光绪21年《心意精义》中有伪文《姬际可自述文》的出现,也是心意、形意传承中首次出现“姬际可”三个字的原因。紫元假设车氏等没有遇到了买状图,车氏等应该非常满足的。见紫元相关博文。
至于孟宪时先生书中对上世纪末出现的戴氏心意、太谷形意为何不同的争论的描述,就没有多大价值。
附:民国《山西国术旬刊》中“国术与山西”一文中的“戴龙邦学艺河南十家店”
注意,不是伪《六合拳序》中的安徽贵池
1935年祁县心意拳范铁僧前辈约集戴魁前辈、贾大俊前辈演武
按:1935年郭维翰弟子贾大俊70余岁,还在表演,从另一面让我们知道郭维翰的生卒。
民国二十三年《国术旬刊》中心意拳世系表(戴龙邦乳名尔雷)
很清楚是李祯传戴隆邦。只是误把马学礼的徒孙李祯与马学礼放在平辈了,没有伪《六合拳序》中的“曹继武”。
附:形意拳创立于清咸同时的古城太谷。光绪二十年,孟綍如、车毅斋、宋世荣等编著《六合拳经》(“六合拳序”真正诞生之年)。光绪二十一年(1895),心(形)意拳名词改革的亲历者、形意大师李广亨先生录《心意精义》(墨本),前半部分著述了心意六合拳(心意拳)的重要内容,后半部分编著了形意拳的相关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划时代意义,是研究形(心)意拳难得的历史文献。。光绪二十一年后《六合拳经》不仅在太谷本地形意门中传开如有车氏弟子刘俭藏印的《六合拳经》,也开始向太谷外传开,如光绪二十二年《六合拳经》已经传到平遥郭氏手中。并随着河北形意门人来访,也传到河北形意门人手中。
此后,自民国初起,形意门人先后以形意拳为主要内容的专著不断问世,为宣传、传播、研究、发展形意拳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出了积极贡献。现将其主要著作的发表时间、书名、作者等情况简介如下:
民国四年(1915)《形意拳学》孙禄堂 民国九年(1920) 《形意拳术抉微》刘殿琛
民国十二年(1923) 《拳意述真》 孙禄堂
民国十七年(1928)《形意五行拳图说》 凌善清
民国十八年(1929) 《形意母拳》
民国十八年(1929) 《形意拳术讲义》
民国二十一(1932) 《象形拳法真诠》
民国二十三年(1934)《形意杂式锤》
民国二十三年(1934)《岳氏五形拳精义》董秀升
民国二十三年(1934)《岳氏意拳十二形拳精义》董秀升
民国二十四年(1935)《形意拳基本行功秘法》高降衡
民国二十四年(1935)《形意连环拳图说》 章启东
1980年 《形意拳术》
1984年 《形意拳散手炮》
1984年 《形意拳精义》王 礼
1985年 《山西车派形意拳》杨映光 杜世秀
1988年 《形意拳理论研究》
1990年 《形意五行拳术》 关永年
1990年 《形意拳术探微》孟宪时
1993年 《形意拳术大全》吴殿科 程素仁
1999年
2000年 《形意拳图解》苗树林
2004年 《形意拳功理功法与散手》孟庆威 王文清
董新亚 马成亮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