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心意太极阴阳八盘-颜紫元
Viewing all 692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国共第三次合作--习近平可能向马英九取经推动大陆实现宪政  颜紫元

0
0
国共第三次合作--习近平可能向马英九取经推动大陆实现宪政  颜紫元
紫元一直看好习近平主席,这个人有远见、有担当,有人把他的强势与阿毛--毛泽东相比,其实习先生与阿毛是有本质区别的,历史证明,凡是阿毛讲的话,如果倒过来就能理解,顺着阿毛的话去看,就会上当受骗,阿毛是中华民族史上最大的骗子,其实也是世界上最恨大陆人民的,他以商君书为枕边书,现在紫元理解为什么大陆人民那么勤劳,却始终处于贫贱愚弱的状态了,弄不好还被大批饿死、充当炮灰、互相斗死,因为阿毛压根就没有希望老百姓富过,始终处于贫贱愚弱就没有时间精力去想自由民主公平正义人格尊严。。。就极易统治和被驱动,所以阿毛对大陆人民的仇恨最深,人民在他眼里连屁都不是。如它天天喊“为人民服务”,如果倒过来理解,就一切都能解释通了。

但习近平与阿毛不同,还是表里一致的。他非常清楚宪政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最公平正义的制度,是真正能把老虎苍蝇关起来的制度,专制制度是一切腐败黑暗的根源。同为中华民族的台湾中华民国已经早实现了宪政,人民非常幸福自由,他不想让大陆人民成为中国人中的劣等中国人,所以这次习、马会正是习主席向马总统取经的最直接最好的方式与机会。国共合作,政党轮替,一国良制,实现中国梦就不远了,也与世界文明接轨了。紫元衷心祝愿习马会为中华民族取得最瞩目的里程碑!



 

马、习会大败笔:握手时间太长,是真激动还是做作?  颜紫元

0
0
紫元看到马、习会握手,又不停地摇晃, 是激动过头,还是故意演戏,总之非常做作,是个大败笔。



台湾中华民国实现了宪政,老百姓自由幸福,中华民国政府对自己老百姓好的原因之一就是老百姓有选票;

大陆常把日本描述得很邪恶,但日本政府对自己老百姓好,日本老百姓在日本活得有尊严,在世界各国被尊重;

大陆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中特地用了“人民”二字,虽然把自己描述成什么“宇宙真理”,但老百姓没有尊严,政府对自己老百姓极不善待,老百姓只有被利用及奴役的价值,根本就是个屁,因为大陆老百姓没有选票,所以被当成猪对待。在世界上也被认为是最劣等人,这与大陆政府的努力是一致的。

其实,谁邪恶,已经很清楚。什么“真理”都不重要,对老百姓而言,生活的自由富裕、活得有尊严有幸福感才是唯一真理,其他啥TND为人民服务,啥爱国主义都是屁,你连自己老百姓也不爱、不信任不给选票,还有脸对老百姓胡扯爱国,其实爱你的统治,不是很无赖吗?!


 黄靖是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教授、亚洲与全球化研究所所长,他在新加坡早报撰文说,台湾和海外的一些媒体,习惯性地从台湾大选角度解读“习马会”,其实是“一岛”障目,失之千里!这次“习马会”,对台海两岸关系的正面发展,有划时代重大战略意义。

  黄靖说,习近平和马英九分别以“大陆领导人”和“台湾领导人”这样的身份正式相会,实际上是相互认可并接受两岸各自在“一个中国”框架中的政治定位,从而解开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但在体制上却互不接受的历史疙瘩,将“一个中国”框架不可更改地确定下来,为今后的统一奠定了难以撼动的政治基础。其次,“习马会”实际确认了两岸“一国两府”的政治现实,达成了两岸“互相承认治权”的默契。

  不过,美国《外交政策》近日刊登伊萨克·费什的文章说,独立自治的台湾所具有的“软实力”足可以改变中国大陆。从这个意义上讲,习近平可能引火烧身,陷入“台湾陷阱”。

  文章说,为实现将台湾“重新纳入祖国”这一核心利益,习近平超出毛泽东以后的所有前任,使中共更加接近实现统一台湾的目标。通过习近平的“运作”,实行自治的台湾比现代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国大陆。11月7日新加坡习马会是习近平的又一大步。

  不过文章说,一个热衷强化党内权力的人,其某些梦想还是先别做为好。台湾所具有的民主和人权软实力影响,远远超出其人口规模和地域。不计政党分歧,单纯强调统一,实属幼稚。

  从这个意义上讲,“习马会”危及台湾民主的同时,也可能促进中国走向更加民主的未来,而这正是许多中国大陆民众看似无法实现的希望所在。

  文章说,纵观两岸多年交流现状,台湾一直在文化,宗教,政治上影响中国大陆,例如,台湾基督教和天主教团体在中国大陆的家庭教会中拥有活跃的网络,从而驳斥了“民主不适合”中国五千年儒家社会的说法。

  不过,这篇文章还说,有望成为台湾下任总统的民进党主席蔡英文,措辞强硬抨击马英九“框限”台湾前途的同时,也许会因此选择继续两岸最高领导人新加坡会晤的“既定传统”。



 

[转载]中国历史上各朝代屠杀事件大全

0
0

 中国历史上各朝代屠杀事件大全

 
编辑:少恭
 

哪里有大规模的战争,哪里便白骨如垒。在中国历史上数目庞大的人口灭杀事件,几乎均为武力使然。中国人自远古时期以来,便开始了杀人比赛,加之灾害频发,乃至出现“人相食”之惨剧。

人类在地球上产生了多少年?有人说一百万年,也有人说有几百万年。或许今天人类在求证自己的祖先产生时间时,已经不觉中把自己从动物的范畴中划分而出,定性为一种高高在上的种族。然而,纵观历史,我们悲哀地发现,即便是已经穿起了衣服,进入了文明的时代,人类依然有着做为野兽的本能与血腥,甚至在屠杀同类这件事上,远超出地球上其他任何一个种族。而做为曾经在世界领先了一二千的中华民族,在抵抗外族或是自我征战的过程中,自己或是被外族进行大屠杀的事情也不断地发生,这是人类的悲剧,也是我们民族的悲剧。让我们来看看中国历史上的那些著名的大屠杀事件,回顾这些历史,反省我们的未来。

一、秦并六国战争及秦徭役暴政

[转载]中国历史上各朝代屠杀事件大全

 

举世闻名的秦始皇兵团,曾被誉为“世界四大超级军团”之首。之所以军功辉煌,亦坐实于“一将功成万骨枯”之论。其实秦人早在战国时代已以杀伐为荣,尚武为耀。他们“左提颅,右挈虏”,反觉其乐无穷焉。仅公元前262年,白起击便坑杀赵卒42万!据史料推断,战国鼎盛时期仅六大国人口之和就有4220万之多,但到了秦统一天下后人口不足3000万。

战国时的秦人嗜好战争,他们左手提着人头,右臂夹着俘虏,追杀自己的对手。司马迁记载:秦国攻魏杀8万人,战五国联军杀8.2万人,伐韩杀1万人,击楚杀8万人,攻韩杀6万人,伐楚杀2万人,伐韩、魏杀24万人,攻魏杀4万人,击魏杀10万人,又攻韩杀4万人。前262年,击赵白起杀42万人,又攻韩杀4万人,又攻赵杀9万人。以上不完全统计,杀人已达130万之多。此外,秦人战死的数字还没有计入。

战国末中国人口2000万人。可中国军队却远远超过欧洲。秦始皇守五岭用兵50万,防匈奴30万,修长城50万,造阿房宫秦皇陵的130万(其中受宫刑者达70多万人)。以至于“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汉书·严安传》)。

长平之战:白起坑杀赵国四十万降卒

秦国与赵国在山西长平决战,结局赵国惨败,赵括突围不成,被杀,40万士兵投降。白起留下240名士兵回赵国报信,其余尽数坑杀。

提起历史上的屠杀俘虏事件,不得不提的就是白起。这位中国古代的著名将领因为坑杀赵国四十万降兵几千年来饱受争议和诟病,而其悲惨下场也似乎佐证了上天对他冥冥之中的惩罚。公元前260年,秦国倾全国之力进攻赵国,于长平大败赵军,斩杀赵军统帅赵括。四十万赵兵在粮草尽绝,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向秦将白起投降。四十万降兵虽已投降,但在白起眼中,这四十万投降的士兵显然依然是一种威胁,他与幕僚商议认为:赵国士兵反复无常,不全部杀掉,恐怕日后会成为灾乱;而且以当时秦军的后勤供应条件,也无法同时供应秦国几十万大军和赵国四十万降兵的给养,但四十万降兵放回赵国显然也无异于放虎归山。于是白起定计,把四十万赵国降兵全部坑杀,只留下二百四十个年纪小的士兵回赵国报信,用以宣传秦国的强大与恐怖。长平一战,赵国精锐尽失,四十万人几乎是赵国全部的成年男子,从此赵国元气大伤,一蹶不振。白起因一手导演了这起中国历史最规模最大,最残忍的屠杀俘虏事件而遗臭青史。而在随后秦国征讨赵国的进程中,此次杀俘事件也使得赵国举国奋力反击,使得秦国在以后的进攻赵国的过程中屡次受挫,损失惨重。而白起这位当世名将,最终却被秦昭王赐剑自刎,临死前,白起感叹道:“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一代名将最终未能善终,或许也是一种轮回。

二、秦末陈涉首义及楚汉战争

[转载]中国历史上各朝代屠杀事件大全

 

这场浩劫人口灭杀最为惨重,自公元前前209年到前202年,七年时间,全国人口由秦二世时期2900万,骤然降至汉初约750万,人口锐减70%!大都市长安人口仅剩十分之二三。甚至出现了“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尴尬境地。

从公元前205到公元前195年西汉建国初,共历10年。秦朝末年全国有2000多万人口,到汉初,原来的万户大邑都只剩下两三千户,消灭了原来人口的70%。也就是说,大城市的人口剩下十分之二三。甚至出现了“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的现象(《史记·平准书》)。

[ 转自365知识网 http://www.zhishi365.com/ ]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的六次大屠杀:

在中国人的眼中,楚霸王项羽绝对是一个英雄,虽然他最终是一个失败者,但经过二千多年时间的洗礼与民间的演绎,这位著名的“失败者”被大大地美化了,最终成为了一种精神,一个英雄。然而,传说与演绎未必是真实,光环与美化也未必能掩盖“英雄”身上的血腥。

第一次 襄城屠城,坑杀全城平民。据说没有任何人的命令,楚军开始放肆屠杀城中的秦军和百姓,无论男女老少,一个活口不留。

第二次 城阳大屠杀,杀光了辅助秦军抵抗的全城平民。

第三次 新安大屠杀,秦将章邯投降后,项羽杀秦降卒20万。

第四次 咸阳大屠杀,项羽入关后,杀戮关中平民无计,大烧,大杀,大劫掠,大掘墓。火烧秦宫室

选自:365知识网

第五次 齐城大屠杀,坑杀田荣降卒数目不详,逼反复辟后的齐国。

第六次 外黄大屠杀,因一个少年的利害说辞,好不容易放弃。

项羽杀秦降卒20万: 公元前208年,项羽率领地楚军大败秦将章邯所指挥的秦军,断秦军归路。章邯进退无路,无奈之下率20万秦军投降。然而,项羽担心这些投降的秦军造成威胁,便下令将20万降兵全体活埋。而屠杀完二十万降兵的楚霸王也似乎受到了天谴,在此后与汉高祖刘邦争天下的过程中,英雄盖世的楚霸王居然败了,被实力原来比他弱小得多的刘邦所击败,最后饮恨收场,自刎于乌江,也算给了二十万死不瞑目的无辜士兵一个交待。然而,换一个角度想,也许项羽留下这二十万降兵,收为己用,那么这场与汉高祖刘邦争天下的大戏可能会是另外一种结局,历史正是这样充满了讽刺性。

三、汉朝:匈奴战争及刘秀复汉

[转载]中国历史上各朝代屠杀事件大全

 

汉武帝发动大规模匈奴战争

汉武帝虽与秦始皇一样为中华多民族的统一做出了杰出贡献,但民生付出的代价更为惨烈。他在位53年几度讨伐匈奴,造成“海内虚耗,人口减半”,50%的人死于战场或突遭劫杀。汉武帝在位50多年(前140-前87),几度讨伐匈奴,海内虚耗,人口减半,50%的人死亡。

新莽年代更始战争及刘秀复汉

《后汉书 — 刘玄刘盆子列传》载:“时三辅大乱,人相食,城郭皆空,白骨蔽野,遗人往往聚为营保”。公元2年,全国人口5960万,但到了东汉公元57年,人口只剩下2100万,损失率高达65%!20年间,西安的人口从68万减到28万,大荔从91万减到14万,兴平县从83万减到9万,绥远县从69万减到2万。

四、东汉末年军阀争雄及魏蜀吴三国鏖战

[转载]中国历史上各朝代屠杀事件大全

 

黄巾起义时,《魏书》载曰:“北地饥甚,人相食啖”。全国人口自155年的5100万下降到265年年赤壁大战后得678万,一百一十年浩劫,人口灭杀高达80%!曹孟德云“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余一,念之断人肠”,并无虚夸。

公元156年,人口5007万。经过黄巾起义和三国混战,公元208年赤壁大战后的全国人口为140万,公元221年人口下降到90万,损失了98.3%。诗人描述为“马前悬人头,车后载妇女”、“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余一,念之断人肠”。公元208年赤壁之战,曹操说汉末三国大动荡后活下来的人,只是原来人口的1%!一直到公元265年,三国人口总计才767万。

董卓屠洛阳

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二月,董卓部属的羌兵在阳城抢劫正在乡社集会的老百姓。士兵们杀死全部男子,凶残地割下他们的头颅,血淋淋地并排在车辕上,令人触目惊心。此外,他们还趁机掳走:大批妇女和大量财物。回到洛阳后,他的手下将领把头颅集中起来加以焚烧,而把妇女和财物赏赐给士兵,却对外人宣称是战胜敌人所得。一次,朝中许多官员被董卓邀请去赴宴。官员们都莫名其妙,不知董卓葫芦里到底装的什么药。宴会上,董卓兴致高昂,招呼大家不要顾忌,畅怀痛饮。酒过三巡,董卓突然起身,神秘地对在场的人说:“为了给大家助酒兴,我将为各位献上一个精彩的节目,请欣赏!”说完,击掌示意,狂笑不已。顿时,整个宴席变成了肃杀的刑场。董卓把诱降俘虏的几百名北方反叛者押到会场正中央,先命令士兵剪掉他们的舌头,然后有的人被斩断手脚,有的人被挖掉眼睛。其手段之残忍,令所有在场官员和士兵惨不忍睹,许多宾客手中的筷子都被吓得抖落在地。董卓却若无其事,仍然狂饮自如,脸上还流露出洋洋得意的神色。另有一次,董卓把俘虏来的数百名起义士兵先用布条缠绑全身,头朝下倒立,然后浇上油膏,点火活活将他们烧死,可谓残忍至极。

迁都长安时,为了防止官员和人民逃回故都洛阳,董卓将整个洛阳城以及附近二百里内的宫殿、宗庙、府库等大批建筑物全部焚火烧毁。

曹操徐州大屠城

公元一九五年,曹操打败张邈,屠雍城。

公元一九八年,攻打吕布,屠彭城。

公元二○四年,攻打袁尚,屠邺城。

公元二○七年,攻打乌丸,屠柳城。

基本上曹操每到一处,都执行严格的三光政策。

五、两晋十六国食人的时代及南北朝混战

[转载]中国历史上各朝代屠杀事件大全

 

 

西晋八王之乱

从公元291年开始,先后有汝南王亮、楚王玮、赵王伦、齐王、长沙王、河间王、东海王越及成都王颖八王为争夺皇位,在洛阳相互攻杀,战乱历时16年之久,死亡人口达60万,,许多城镇焚毁殆尽,加之关东爆发“蝗、瘟两疫”,人口再次骤减,史称“八王之乱”。“八王之乱”使西晋初年并不十分发达的经济,受到更为严重的破坏。与此同时,关东地区又爆发了罕见的蝗灾和瘟疫,史载“至于永嘉,丧乱弥甚。雍州以东,人多饥乏,更相鬻卖,奔迸流移,不可胜数。幽、并、司、冀、秦、雍六州大蝗,草木及牛马毛皆尽。又大疾疫,兼以饥馑”,“流尸满河,白骨蔽野”。(晋书·食货志)

《北史》载曰“关东大饥,又见人相食。神蒨四年,慕末及宗族五百余人出降,送于上邽,遂为定灭”。仅后赵石虎皇帝石虎,因征集美女而不情愿者被杀者达3000余人。高压之下,“数缣,民削榆皮食之,既而人相食”。北齐辖2000万人口,到北周时人口仅900万。

五胡乱华时期的杀俘吃俘事件

自汉朝起、就不断地有北方的胡人因为仰慕中原文化和生存原因,向中原内地迁徙,逐渐盘踞了华北地区,势力不断壮大。到了西晋年间,胡人已入居关中及泾水、渭水流域,对晋都洛阳形成包围之势。而恰在晋惠帝时期,中原发生了八王之乱,最终导致晋王室分裂,国力空虚,民生凋敝,晋王朝的军事实力严重下降。此时,盘踞中原北方的胡人趁机起兵进攻,于是中原大乱,军阀割据,胡人占据了中原大片土地。在百余年间先后由胡人及汉人建立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的政权,史称“五胡乱华”。而入主中原的五个主要胡族为匈奴、羯、鲜卑、氐、羌,史称五胡,习惯称为五胡十六国。

无可否认的是,这些北方的游牧民族当时的开化程度是极低的,因此行事野蛮、残暴。进入中原的胡族中,羯、白匈奴、丁零、铁弗、卢水胡、鲜卑、九大石胡等部落主体都是金发碧眼的白种人,这些来自蛮荒之域的野蛮胡族还保留着原始的食人兽性,其中以羯族,白种匈奴,鲜卑族三族最为凶恶。

公元304年,段部鲜卑乘机大掠中原,在大肆抢掠后,掳掠了数万名汉族少女。回师途中一路上大肆奸淫,同时把这些汉族少女充作军粮,宰杀烹食。走到河北易水时,吃得只剩下八千人。幽州刺史王浚发现后,要求鲜卑人留下这八千名少女,鲜卑人一时吃不掉,又不想放掉,于是将八千少女全部淹死于易水,易水为之断流。

羯族比之鲜卑显然更加凶残得多,史载他们行军作战并不带粮草,专门掳掠汉族女子作为军粮,羯族称汉族女子为“双脚羊”。夜间奸淫,白天则宰杀烹食。在其所建立的后赵政权中,汉族几乎被完全灭绝。冉闵灭后赵政权,一次解放被掳掠的汉族女子达二十万。这些汉族女子不是被掳去作妻作妾的,而是作为“双脚羊”一样的家畜,随时随地被奸淫蹂躏,也可能随时随地被宰杀烹食。此时,有五万多少女无家可归,被冉闵收留,但不幸的是,冉闵很快被慕容鲜卑击败,这五万名少女又全部落入慕容鲜卑的手中。慕容鲜卑奸淫污辱,同时把这五万名少女充作军粮,一个冬天就吃了个干净,城外这五万名少女的碎骨残骸堆成了小山。

虽然这些民族后来都融入了汉民族这个大家庭中,但今天我们也不应该去回避这一段血腥的历史,因为他真实地存在过,而这些民族被无情地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也恰恰证明了野蛮对文明的冲击,哪怕暂时起了波澜,最终还是会被文明所吞没,野蛮战胜不了文明。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活埋五万燕兵

公元395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率军攻燕,大败燕军,俘虏燕军五万余人。为了彻底地打击对手,拓跋珪在大臣的建议下,将五万投降燕兵全部活埋。此时的鲜卑人虽然已经入主中原,并学习汉文化多年,但骨子里的野蛮与凶残再度占了上风。不过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位道武帝也终究未能善终,在公元409年的宫廷政变中被自己的儿子刺杀身亡,年仅三十九岁。

-------------------以下详解内容容易让人不适请谨慎看------------------------

食人恶魔 - 石勒

从奴隶到皇帝整个世界历史上的唯一一人。羯族。319年称赵王。

火烧邺城。

“食人恶魔”羯族和鲜卑。史载他们行军作战没有粮草,掳掠汉族女子作为军粮,羯族称汉族女子为“双脚羊”。夜间奸淫,白天则宰杀烹食。在羯族所建立的后赵政权中,汉族几乎到了灭族的边缘。冉闵灭后赵政权,一次解放被掳掠的汉族女子达二十万。这些汉族女子不是被掳去作妻作妾的。而是作为“双脚羊”。随时随地被奸淫蹂躏。也可能随时随地被宰杀烹食。有五万多少女这时虽被解放,但也无家可归。被冉闵收留。后来冉闵被慕容鲜卑击败,邺城被占。这五万名少女又全部落入食人恶魔慕容鲜卑的手中。慕容鲜卑奸淫污辱,又把这五万名刚刚脱离羯族魔爪的可怜少女充作军粮。一个冬天就吃了个干净。

公元304年,当时还是“八王之乱”。幽州刺史王浚引进慕容鲜卑来对付成都王颖。慕容鲜卑乘机大掠中原,抢劫了无数财富,还掳掠了数万名汉族少女。回师途中一路上大肆奸淫,同时把这些汉族少女充作军粮,宰杀烹食。走到河北易水时,吃得只剩下八千名少女了。幽州刺史王浚发现后,要求慕容鲜卑留下这八千名少女。慕容鲜卑一时吃不掉,又不想放掉。于是将八千名少女全部淹死于易水,易水为之断流。

到了南北朝时,拓跋鲜卑的拓跋焘发动三十万大军进攻宋国,居然不带一点粮草,如果掠夺的食物不能解决需要的话,就只能是“掠人而食”了。事实上他们也确实是这么干的。

在冉闵杀胡后,当时只有一支万人的羯族部族,因为向北投降鲜卑而保留下来.后来鲜卑人帮助他们杀了冉闵,鲜卑入主中原。这支羯人在鲜卑的统治下以打仗为业。鲜卑内战时羯酋造反,压抑久了的尔朱羯,疯狂地杀着鲜卑人,差点将鲜卑灭族。

在鲜卑复仇的打击下,羯人在后景带领下跑到南方梁朝统治区,好心的南方梁朝政府接纳了他们,收为雇佣军。忘恩义的后景杀死了梁武帝,对江南汉人实施血腥的种族屠杀,使原本人口众多,千里沃土的江南变成赤地千里,尸骨遍地,杂草丛生的不毛之地,仅屠建康城(现在的南京)就将全城四万户约二十万人杀绝.直到后来,南梁将领陈霸先带珠江流域的两广军队,准备充分后北伐江南,花了很大代价才灭此悍族,这一种族才真正从地球上消失。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后景之乱。)

混世魔王 - 石虎(石勒之子)

外号“混世魔王”。石勒任他为征虏将军,每攻占一座城池时,就进行屠城,男女老少一个不留,很少留下活口。

石虎将邯郸(一说临漳以南)以南中原地区,数万平方公里土地划为其狩猎围场,创全人类有史以来的吉尼斯世界记录。规定汉人不得向野兽投一块石子者,否则即是“犯兽”,将处以死罪。

石勒死后,石虎弑君自立,杀了石勒的儿子、兄弟、养母。

比他爹石虎还要令人发指。专喜吃奸杀的尼姑,碰到漂亮的就先和她交配,然后就把这个倒霉的尼姑身上的肉割下来和牛羊肉混着煮,仅他吃还叫大臣给他一起吃,谁不吃杀谁,还让他们猜测是什么原料做的。他还把自已的妃子也杀来吃了,他还经常去大臣家里强奸这些胡族豪强从各地掠夺来的少女,他的另一个儿子石邃更骄淫残忍,府上闲着无聊的时候就带着刀乱窜,碰到自己的侍女就把她的头砍下来,擦干净血放到盘子里面做成工艺品和部下观赏。然后烹其肉共食之。

慕容冲屠长安

秦王符坚之孪童。

朱粲

美其名曰人肉为“两脚羊”。

其中老头老太太叫做“饶把火”,意思是说这种人肉老硬干瘦,要添薪加柴饶多一把火;

年轻的女性就叫“不羡羊”,意思是说这种人肉的味道芳美,胜过其他肉类;

孩童则统称“和骨烂”。意思是说小朋友骨脆肉嫩,用火一煮就肉骨烂熟。

吃人的办式有若干种。有的是把人置于大缸内,用文火慢煨;有的是把人绑在铁架上,用武火猛烤;有的是把人的手脚钉在木板上,用滚烫的开水浇过,然后用刨子刨净体外的表皮、毛发,再大缷十几块,或煎或炒;有的是把人洗净,直接丢进大锅里煮;有的是只截取若干器官,比如男人的大腿或女人的乳房,其余的部分扔弃;有的是把人掏空内脏后,像腌咸鱼一样,用盐腌上,晒成肉干,当作军粮,随吃随取……种种残酷毒法,令人闻之色变,难以述尽。

朱粲屠城的主要目的是要解决军粮的问题!就是这样一支灭绝人性的部队,东杀西屠,征下郡县,不问善恶、无分良莠,全部杀光、烧光、抢光,所到之处人烟灭绝,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经济,给中原民众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619年闰二月,朱粲正式遣使向唐朝请降。李渊命散骑常侍段确到向朱粲下诏,封其为楚王。下了诏书后,按照惯例,宾主一起喝酒吃饭。

段确竟然趁着三分清醒七分醉意调戏朱粲说:“人人都说你是个食神,连吃人也很有研究喔。”

朱粲停下了喝酒,瞪着一双血红的眼睛回答:“是有过些研究,怎么?段大人对这个也有兴趣?”

“切,如果真是吃人肉的话,那只能算是兽类动物了,兽类动物也懂得味道好坏的吗?”

朱粲森然道:“我瞧阁下是醉了,吃酒醉人之肉味道最妙,味如酒糟腌成的嫩猪肉,人间极品!”

段确自负为钦差大臣,暴跳起来:“猪贼,你入朝后不过阶前一个奴才,凶什么凶!想拿吃人吓我!”

朱粲当即踢翻了酒席,命人把段确及其随从数十人全绑了起来,一个个扔进大锅里烹煮,然后与左右一起吃进了肚子里了。

南北朝混战

公元311年,刘曜攻长安,关中地区的人口仅余原人口的1%-2%。

后赵地盘很小,皇帝却有五个皇后,一万多名姬妾宫女。他死了以后,儿子日夜与五个皇后母亲淫乐,被岳父杀掉,灭绝了皇族。

皇帝石虎,一次征集美女3万人。仅公元345年一年中,因征集美女而不情愿者被杀达3000余人。为容纳美女,石虎分别在邺城、长安、洛阳兴建宫殿,用人力40万。而朝廷的苛捐杂税,迫使缺衣少食的农民卖儿卖女,卖完后仍然凑不够,只好全家自缢而死,道路两侧树上悬挂的尸体,前后衔接。前燕进围邺城,后赵的数万宫女,不是饿死,就是被士兵烹食。

石虎的长子石宣,害怕弟弟石韬跟自己夺位,先派人刺死石韬,再密谋干掉老爹提前接班。事败之后,石虎立即登上高台,将石宣绑到台下,先拔掉头发舌头,砍断手脚,剜去眼睛,扔进柴堆活活烧死。石宣所有的妻妾儿女,全都处斩。石宣的幼子才5岁,拉着祖父的衣带不肯放松,连衣带都被拉断,但仍被硬拖出去杀死。太子宫的官吏差役数千人全被车裂。石虎死后,登基33天的儿子,被另一个儿子杀掉。183天后,又被另一个儿子杀掉。103天后,一名汉族将军冉闵杀尽皇室,下令:“凡杀一个胡人者,官升三级。”霎时间,仅首都邺城屠杀胡人20万,总共造成数百万人的死亡。

北朝的北齐,辖有2000万人口,到北周时人口仅900万。南朝刘宋辖有469万人口,到南陈灭亡时只剩200万人,损失率达60%。

六、隋末杨广暴政及瓦岗起义

[转载]中国历史上各朝代屠杀事件大全

 

修运河,隋炀帝大兴工程,开凿运河,兴修宫殿,“诏发天下丁夫,男年十五以上,五十以下,俱要至。如有匿之者斩三族”,“役夫达543万余人。昼夜开掘,男人不足,女人充数,死者过半”。且三征高丽,伤亡无算。加之,流民起义、军阀割据。全国人口由606年4602万人,减至618年的1665万人。

隋文帝仁寿四年(604年),文帝杨坚的次子杨广发动宫廷政变,杀死了父亲和哥哥杨勇,霸占父亲最宠爱的陈夫人。他扩建洛阳皇宫,每月役丁200万人。修运河,隋炀帝“诏发天下丁夫,男年十五以上,五十以下,俱要至。如有匿之者斩三族”,役夫达543万余人。昼夜开掘,男人不足,女人充数,死者过半。如此浩大的工程,其目的只是为了满足隋炀帝到江都享受骄奢淫逸的腐朽生活。又三次率军进攻高丽,伤亡无数。

隋末至唐初,从公元611到628年18年间,兵变、民变和宫廷政变共136次,有50多位称帝称王者,均统兵15万人以上,各据一方,相互混战。全国户数由890万减至290万,人口由公元606年的4602万人,减到639年的1235万人,损失率73%。

七、盛唐的杀戮文明

[转载]中国历史上各朝代屠杀事件大全

 

唐末到五代十国,前后历时80年,中国内外一片混战,亿万生灵涂炭。前后58个皇帝,有42个死于非命。

唐武宗(841年-846年在位)时,全国有496万户,后周世宗(955年-960年在位)进,仅余120万户。到宋初为200万户。损失率76%。

唐朝初期:薛仁贵活埋十三万铁勒降军

【薛仁贵出身于河东薛氏世族,在贞观末年投军,征战数十年,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功勋卓著,留下“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故事。】

公元661年,铁勒酋长比粟毒伙同其他部落起兵犯境,唐高宗任命郑仁泰为铁勒道行军大总管,薛仁贵为铁勒道行军副大总管,出兵讨伐思结、拔也固、仆骨、同罗四部。当时铁勒九姓拥兵十几万,凭借天山之地利,企图与大唐军队一决胜负,但被唐军打得大败。铁勒部被迫投降,为了消除后患,薛仁贵命令部下将13万已经投降的铁勒人就地坑杀。本来,唐军的此次出征是以大胜开局的,但薛仁贵的杀俘完全违背了唐朝当时对少数民族的安抚政策,也使得本来已经投降的铁勒各部再度反叛,郑仁泰率一万四千多人追击反叛铁勒,由于孤军深入,最终被铁勒大败,仅生还八百余人,使得一场本来完胜的战争惨淡收场。为此,司宪大夫杨德裔弹劾他和郑仁泰:“仁泰等诛杀已降,使虏逃散,不抚士卒,不计资粮,遂使骸骨蔽野,弃甲资寇。自圣朝开创以来,未有如今之丧败者。仁贵干所监临,贪淫自恣,虽矜所得,不补所丧。并请付法司推料。”唐高宗下诏,令他们将功赎罪。

薛仁贵在中国历史上做为一代名将,一直为后世所推崇,但残杀投降十三万铁勒士兵却成为他戎马生涯的一个污点。

唐朝中期:安禄山、史思明之“安史之乱”

唐肃宗、唐代宗父子为夺回大唐江山,不得已向匈奴、回纥借兵,导致洛阳出现“三光”政策。全国人口3/4的人死于变乱,残存者以纸为衣,苟延残喘。

公元755年至公元763年,爆发了安史之乱,历时8年。唐朝皇帝为夺回江山,竟乞求匈奴、回纥帮忙收复洛阳,应允其任意抢掠三日,使洛阳成了一片废墟。历时8年的残杀,使黄河流域萧条凄惨,人烟断绝,兽游鬼哭。中国人口从900万户锐减至200万户,3/4的人惨死于变乱之中,残存者以纸为衣。公元755年,全国有5292万人口,到760年,全国人口仅余1699万。损失率68%。

唐末之乱:黄巢起义军“人吃人”

当黄巢占据长安时,其部属“杀人满街,巢不能禁”。待到城内百姓心向大唐时,“巢怒,纵兵屠杀,流血成川,谓之洗城”。所过之地,“百姓净尽、赤地千里”。无论男女,不分老幼,悉数纳入巨舂,顷刻磨成肉糜,并称之为“捣磨寨”。陈州四周的老百姓被吃光了,就“纵兵四掠,自河南、许、汝、唐、邓、孟、郑、汴、曹、徐、兖等数十州,咸被其毒”。

当时有一句俗语:“黄巢杀人八百万——劫数难逃。”黄巢占长安,其部属“杀人满街,巢不能禁”。待到官军反扑长安,城内百姓都向着官军,“巢怒,纵兵屠杀,流血成川,谓之洗城”。

黄巢所过之地,百姓净尽、赤地千里。《旧唐书》记载:黄巢率领全军围陈州近一年,数百(一说三千)巨碓,同时开工,成为供应军粮的人肉作坊,流水作业,日夜不辍。将活生生的乡民、俘虏,无论男女,不分老幼,悉数纳入巨舂,顷刻磨成肉糜,并称之为“捣磨寨”。陈州四周的老百姓被吃光了,就“纵兵四掠,自河南、许、汝、唐、邓、孟、郑、汴、曹、徐、兖等数十州,咸被其毒”。

879年,黄巢在攻占广州后制造屠城血案、劫掠财货,屠杀回教徒、基督教徒、犹太人及平民共12万人(一说20余万)。

公元880年,黄巢带兵攻陷长安,自立为帝,几个月后,出现粮荒,长安城里一片混乱。小股唐军乘乱攻城,黄巢十分虚弱,立刻带了少数随从逃出城。唐军进城之后,受到长安百姓的欢迎。黄巢到了城外定下神来,才发现入城唐军人数很少,随即反攻入城。重入长安的黄巢,对于百姓欢迎唐军一事恨之入骨,居然下令血洗长安城。这座当时世界人口最多的第一大城市长安,人烟断绝,成为一座空城。

883年4月,黄巢逃出长安之时,下令纵火。这座周、秦以来一直作为首都的古城,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建都史,当时世界最大的百万人口城市,一炬成灰。从此,这座古城即与首都无缘。

八、金、元灭两宋:蒙古人入主中国大屠杀

[转载]中国历史上各朝代屠杀事件大全

 

宋宣和三年(1122年),全国人口9347万。到元初至元十一年(1274年),人口仅剩887万。损失率高达91%。

成吉思汗铁木真

公元1215年,铁木真攻陷金国都城中都(北京),对城中居民进行了长达一个月之久的大屠杀,超过100万人未能幸免。

公元1221年,铁木真第一次西征,对撒马尔罕进行了疯狂屠杀。当时蒙古兵有5万人,平均每人杀死24个百姓,共计120万,就像杀猪宰羊一般。

蒙古人灭花剌子模,屠杀撒马尔罕城约百万人;灭西夏,屠八十余万人。蒙古人数次西征,凡有抵抗即屠城,共屠数百城,包括屠杀了巴格达的数十万人口,整个中亚一片废墟。

[转载]中国历史上各朝代屠杀事件大全

[ 转自365知识网 http://www.zhishi365.com/ ]

 

忽必烈攻屠南宋

铁木真的孙子忽必烈。这位元朝的建立者施行种族灭绝政策,大肆屠杀汉人、南人累计1800万之多,中国北方90%汉族平民几乎惨遭种族灭绝。四川在屠杀前,估计有1300—2000多万人,屠杀后竟然不满80万人,几乎成了无人区。这种惨绝人寰的种族灭绝,已作为世界记录收录在《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上(1985年版)。

忽必烈屠杀了中国1800万人,中国北方地区有90%的汉族平民惨遭种族灭绝。四川在蒙古大军屠杀前,估计有1300万—2000万人,屠杀后竟然仅剩下不满80万人,几乎成了无人区。在蒙古军队的杀戮和统治下,中国丧失了7000多万人口。蒙古人在中国境内实施的种族灭绝,作为世界纪录,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1985年版。

蒙古铁骑屠城屠民,南方损失尤烈。《宋史》载“襄阳饥,人相食。扬州谷价腾踊,民相食”。尔后,忽必烈屠杀了中国1800余万人,中国北方地区有65%的汉族平民惨遭灭杀。全四川,包括重庆,屠杀后平民仅剩下不足90万人

蒙古人统治下的汉人、南人是贱民,如果杀死蒙古人要偿命,杀回回罚银80两,杀汉人则只需罚交一头毛驴的价钱。汉人娶新媳妇,头一夜一定要让给蒙古保长,中国人甚至连姓名都不能有,只能以出生日期为名。也不能拥有武器,只能几家合用一把菜刀。

---------------------------------------------------------------

不得不承认,蒙古人在建立元帝国时确实是野蛮与落后的,因此,整个世界被一个野蛮与落后的民族踩在脚下时,很多当时与现在先进的民族都感到耻辱,因此,或多或少都有点刻意忘却的意思。而蒙古人在征服世界的过程中的血腥屠杀至今也是欧亚很多民族心头挥之不去的疼痛。

蒙古人数次西征,凡是进行了抵抗的在占城后都要屠城,在蒙西的整个征服世界的过程中,最少屠了几百座城,整个中亚当时一片废墟。而在中国,蒙古人曾一度要杀绝中国人,意图使良田全部变为牧场,当时整个中国北方90%汉族和女真平民惨遭种族灭绝。公元1279年,元蒙两度攻陷四川成都,随即展开大屠杀,“城中骸骨一百四十万,城外者不计”(引元代贺清泉《成都录》)。“蜀民就死,率五十人为一聚,以刀悉刺之,乃积其尸。至暮,疑不死,复刺之”。四川在蒙古人攻川大屠杀前,约有1300-2000多万人,屠杀后竟然不满80万人,几乎成了无人区。宋代时中国人口有保守估算约一亿两千万多,而至元代仅余5000万。在蒙古人杀戮和统治下,中国丧失了近7000万人口。蒙古人在中国境内的种族灭绝,是空前绝后的。

今天的蒙古族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或者出于民族团结的因素考虑,当年蒙古人在建立其世界最大帝国进程中的血腥屠杀历史多多少少被人或有意或无意地掩盖去了,以至于今天有歌颂蒙古帝国辉煌的,歌颂成吉思汗英雄气概的,而蒙古当年的血腥屠杀史却被抛在一旁。历史需要还原,只有正视历史,才能客观反思。

九、明朝:人心惶惶不可终日

[转载]中国历史上各朝代屠杀事件大全

 

明朝的开国者朱元璋出身微贱,生性残暴。他在生计艰难之际为郭子兴收留重用,完全借郭子兴而兴,得势后却忘恩负义。朱元璋的好友杀了都元帅,朱元彰又杀了好友,当上都元帅。1366年,朱元彰救应遭难的皇帝,在龙舟上把皇帝推入长江,建立了明朝。他杀来杀去,先征服了中国人,才转向驱赶已经式微的蒙古人。

夺得天下后,朱元璋翻脸不认人,“火烧独角楼”,大杀功臣、朝臣。据史书记载,胡惟庸、李善长、蓝玉三案总共杀人达10万之多。朱元璋在位30年,杀人20万,基本上将功臣杀光。连毫无二心的幼时放牛娃朋友徐达也不放过,可谓冷酷残暴到了极点。

朱元璋赐给常遇春美妾,可常遇春的元配砍掉了美妾的手。朱元璋派人杀了常遇春的元配,将其肋骨砍成小块煮熟,由朱元璋分发给常遇春及众大臣食用。

明朝最著名的酷刑莫过于“剥皮楦草”,就是将一个活人的皮剥下来,再塞上草。历史上的皇帝很少用这种酷刑,只有土匪、流寇和酷吏才下得了手,而明初的几个皇帝竟都乐此不疲。剥皮时如果让被剥皮者早死了,明朝竟规定:“有即毙者,行刑之人坐死。”

朱元璋在各州县设有“剥皮亭”,官员一旦被指控贪污,无须审判即被剥皮,悬皮于亭中,以示警戒。他惩治官僚,如空印案、郭桓案,数万人被连累致死。因贪污罪名死于监狱或被判刑的,每年都有数万人。但明王朝最终仍然陷于腐败泥淖而不能自拔,严嵩的贪污款就相当于好几年的国防预算!

明太祖朱元璋死后,用了46名妃妾、宫女殉葬。在以后的70年中,这种野蛮的制度又在皇帝与诸王中流行。

朱棣比起乃父来,毫不逊色。1402年,他夺了亲侄子的皇位,导致几十万人战死沙场。建文帝宫中的宫人、女官、太监被杀戮几尽。他曾一次枉杀1.4万多人。他还将忠于建文帝的旧臣如方孝孺等人全部杀死。仅方孝孺一家,灭“十族”就杀掉873人!对于方孝孺的妻女,丧尽天良的朱棣竟把她们送进军营,让士兵轮奸,一个女子一日一夜要受20余名男子的凌辱。有被摧残致死的,朱棣就下圣谕将尸体喂狗吃。永乐末年,他大肆屠杀宫女、宦官,在这次大惨案中,被杀的宫女有3000人之多。

明成祖死亡(1424年)的当天,30多名宫女都被饷之于庭,吃完以后,被带上殿堂,哭声震动殿阁。殿堂内置有小木床,使宫女立在床上,梁上结有绳套,把她们的头放在圈套中,然后撤掉小床,将其吊死。据说,这样殉葬比活埋要痛快得多。

农民大起义建立明朝

农民军先自相残杀,尔后再挥师驱元。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云,“天下兵甲方殷,而淮右之军嗜食人,以小儿为上。或使坐两缸间,外逼以火;或于铁架上生炙;或缚其手足,先用沸汤浇泼,却以竹帚刷去苦皮;或盛夹袋中,入巨锅活煮;或男子止断其双腿,妇女则特剜其两乳。酷毒万状,不可具言。”

元人陶宗仪所著的《南村辍耕录》里说,“天下兵甲方殷,而淮右之军嗜食人,以小儿为上。……或使坐两缸间,外逼以火;或于铁架上生炙;或缚其手足,先用沸汤浇泼,却以竹帚刷去苦皮;或盛夹袋中,入巨锅活煮;或男子止断其双腿,妇女则特剜其两乳。酷毒万状,不可具言。”他们把人肉叫做“想肉”,意谓食之而使人想也。“淮右之军”即朱元璋之军,这个吃人上瘾的军队,何尝考虑过民意!

洪武“连坐式”大杀功臣及肃贪与朱棣“靖难夺嫡”

朱元璋称帝后为朱家天下计,诛杀功臣,“兔死狗烹”。据史书记载,朱元璋在位30年,杀人30万,一味冷酷到底。除此之外,为肃贪,朱元璋在各州县设有“剥皮亭”,官员一旦被指控贪污,无须审判即被剥皮。因贪污罪名死于监狱或被判刑的,平均每年都有3万人!朱棣夺嫡,导致30万人战死沙场。并将忠于建文的旧臣杀灭殆尽。仅方孝孺一家,就杀掉877人,牵连人数3万余人,方孝孺成为史上被灭十族第一人!

明末大饥荒、农民军起义及清军屠城屠民

从李自成起义到吴三桂灭亡,明末清初国内混战54年。明末全国人口为1亿,到清世祖时全国人口只剩下1400万人了。锐减80%多,损失人口8000多万。

崇祯元年,陕西的大饥荒造成空前“弄人相食” 蒲松龄披露,“岁大凶,人相食。刘时在淄,为主捕隶。适见男女哭甚哀,问之,答云:夫妇聚裁年余,今岁荒,不能两全,故悲耳。”崇祯十七年张献忠攻陷成都,下令屠城三日。逃离成都前,更是对成都实行残酷的“四光政策”,尽杀蜀人。紧接着,清军对扬州、嘉定开展屠民运动,仅“嘉定三屠”杀了汉人51万!明末全国人口为1亿2000万,到清世祖时全国人口只剩下1401万!

李自成

1628年(崇祯元年),陕西的大饥荒弄到人相食的地步,正是这场空前的大灾难拉开了明王朝灭亡的序幕。李自成的大顺军的战马,饮的是俘虏的血。战马饮惯了血,对水不屑一顾。上了战场,战马一闻到血腥味,奔腾嘶鸣,眼睛发红,简直像狮子一样。大顺军打下安徽桐城,百姓箪食壶浆,以迎义师。一名农民在城门口拦住几名大顺军兵士,向他们讲述自己的苦难。一个大顺军小头目说:“哎呀,你既然那么苦,何必活在世间?”就把老农杀了。

张献忠明末四川大屠杀

[转载]中国历史上各朝代屠杀事件大全

 

 

明末清初四川的人口经过了一轮被大屠杀而急剧减少的过程,四川的人口从明神宗万历六年(1578年)口三百一十万二千七十三(《明会要》卷五十)到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估算的一万八千零九十丁(嘉庆《四川道志》卷十七),一百年间,人口从三百多万到一万多,几乎灭绝殆尽。而做为当时统治者的清政府所宣扬的人口减少原因,是全归于明末清初“流寇“张献忠占据四川时的大屠杀。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八月初九,张献忠攻陷成都,下令屠城三日。三日过了,停止大杀,仍然每日小杀百余人以树威。欧洲传教士利类斯和安文思二人所著《圣教入川记》记载,张献忠每日杀一二百人,为时一年又五个月,累计杀人10万,亦不算多。清军一来,他就逃了。在大军逃离成都前,更是对成都实行残酷的“四光政策”,尽杀蜀人,从老百姓到军队家属(老弱病残)再到他部队中的湖北兵、四川兵,最后连早期跟随他出生入死的秦兵也在剐杀之列,剐杀后制成腌肉以充军粮。单就此点来说,实在独步中国大屠杀史。

据《蜀破镜》记载,某日晚,张献忠的幼子经过堂前,张唤子未应,即下令杀之。第二天晨起后悔,责问妻妾们昨晚为何不救,又下令将诸妻妾以及杀幼子的刀斧手悉数杀死。

张献忠学朱元璋剥人皮,“先施于蜀府宗室,次及不屈文武官,又次及乡绅,又次及本营将弁。凡所剥人皮,渗以石灰,实以稻草,植以竹竿,插立于王府前街之两旁,夹道累累,列千百人,遥望如送葬俑”。张献忠创造了许多杀人的名堂,譬如派遣将军们四面出击,“分屠各州县”,名曰“草杀”。上朝的时候,百官在下边跪着,他招唤数十只狗下殿,群狗嗅到谁,就把谁拉出去斩了,这叫“天杀”。他想杀读书人,就开科取士,将数千四川学子骗来杀光。

每屠杀一地,都详细记录所杀人数,其中记有人头几大堆,人手掌几大堆,人耳朵几大堆。打下麻城后,他把妇女的小脚砍下来堆成山,带着他最心爱的一个小妾去参观。小妾笑着说:“好看!好看!只是美中不足,要再有一双秀美的小脚放在顶端,就再好也不过了。”张献忠笑眯眯地说:“你的脚就最秀美。”于是把小妾的脚剁下来放到“山尖”上。张献忠兵败溃退,更是杀妇女腌渍后充为军粮。如遇上有孕者,刨腹验其男女。对怀抱中婴幼儿则将其抛掷空中,下以刀尖接之,观其手足飞舞而取乐。稍大一些的儿童或少年,则数百人一群,用柴薪点火围成圈,士兵在圈外用矛戟刺杀,看其呼号乱走以助兴致。

《温江县志》上说,温江县由于张献忠的屠剿,“人类几灭”。张献忠死去13年后(1659年),县里清查户口,全县仅存32户,男31丁,女23口。“榛榛莽莽,如天地初辟”。民国《简阳县志》卷十九记载:“明末兵荒为厉,概成旷野,仅存土著14户。”

满族征服汉族,始终贯彻一个既定方针:屠杀。对蒙古人和朝鲜人却不是这样。努尔哈赤的清军占领辽东地区后,先是担心当地穷人无法生活而造反,把辽东地区的贫民都抓起来杀掉,称“杀穷鬼”。两年后,清军又怕辽东的富人不堪压迫而反抗,又把辽东地区的富人几乎杀光,称为“杀富户”。共杀辽民300多万,辽东地区的汉人基本被杀光。皇太极破锦州,三日搜杀,妇孺不免;掠济南,城中积尸13万。

扬州城破,扬州顿成地狱,死者达80余万。比地狱更难忘是人民引颈受戮的场面。史载:只要遇见一个满族士兵,“南人不论多寡,皆垂首匍伏,引颈受刀,无一敢逃者”。一个清兵,遇见数十名青壮男子,清兵横刀一呼:“蛮子来!蛮子来!”这些人皆战战兢兢,无一敢动。这个清兵押着这些人(无捆绑)去杀人场,没有一人敢反抗,甚至没有一人敢跑。到刑场后,清兵喝令:“跪!”呼啦啦全部跪倒,任其屠杀。

清军在江阴一县,就杀了17万人,全城仅50人幸存。嘉定三屠杀了50多万人。1649年,清军占领湖南湘潭后屠城。同年平定大同的反清暴乱,大同全城军民被屠尽,“附逆抗拒”州县及汾州全城也不分良莠一概屠杀。1650年攻破广州时屠城,“屠戮甚惨,居民几无噍类……累骸烬成阜,行人于二三里外望如积雪”。

张献忠的屠杀与清兵入侵,使四川人口由600多万锐减至50万,只剩下10%左右。整个中国,“县无完村,村无完家,家无完人,人无完妇”。胆敢反抗的居民几被杀尽,留下的大抵是一些顺服的奴才。此外,满清又杀苗民100万,杀回民数百万,把漠北蒙古的准葛尔部落杀到只留最后一个幼童!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残忍!

满清入关后,对明代朱姓宗室,可谓残酷至极。除鲁王朱以海一系逃至菲律宾得以存留外,其余几乎全部斩尽杀绝。崇祯的长子被多尔衮绞死,其次子隐姓埋名在民间数十年,不慎暴露了身份,年已70多岁的他,和他的两个儿子仍被康熙帝下令凌迟处死。明朝永历帝尽管逃到了缅甸,还是被清朝抓回云南,全家被杀。

--------------------------------------------------------

历史文献记载的张献忠确实是一个性情好杀之人,事稍不如意,即大开杀戒,因此,其在败逃而绝望之际做出大屠杀的举动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史载张献忠在退出成都前对城内平民和老弱残兵进行了疯狂屠杀,而后又对四川各地展开大屠杀。屠杀过后,当清朝政府派官员接管成都时,城内竟然找不到完全的屋舍,四川省府不得不改设在保宁府(今阆中县)。屠杀过后的全川人口仅约八万,十里不见人烟,成都全城居民才数十户(零散人口不计)。而经历过成都大屠杀的西方传教士安司铎在回忆录中说:“锦绣蓉城顿成旷野,无人居住,一片荒凉景象,非笔舌所能形容……凡城镇村庄房屋皆纵火焚毁,而仓秉山林也遭毁灭。四乡无人迹,皆成旷野。”

张献忠屠川的史实是否真实在今天已经是一个迷案,只能从历史文献中找寻零星的证据,毕竟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一个现实,历史是由胜利者写的,中国经过清朝政府统治二百七十多年,很多历史真相也完全可以做到黑白颠倒。因此,今天也有很多的史学家认为,四川的大屠杀其实是因为对四川人的顽强抵抗,清军采取的报复行为,即不论是“张贼”,还是无辜的平民,一律斩杀。1649年清政府贴出的公告称:“民贼相混,玉石难分。或屠全城,或屠男而留女”。而从张献忠死后十年间,四川人对清军的不断抵抗也可以看出,当时四川的人口数量还远没有降到仅数万人的程度,如果是张献忠屠了四川,四川人对打击张献忠的清朝军队似乎也是欢迎才对,而不是如此剧烈的抵抗。满人在征服中国的进程中,也不止一次地举起屠刀大规模屠杀平民,所以,四川的屠杀也完全可能是清朝军队所为。

十、清朝:从野蛮屠杀到软弱腐败

[转载]中国历史上各朝代屠杀事件大全

 

清军扬州十日、嘉定三屠

1645年(清顺治二年),清军将领多铎率军进攻扬州,当时南明将领史可法率部对清军殊死抵抗,多次击退清军的进攻,清军损失惨重。阴历四月二十五日,最终因双方实力悬殊,清军攻占扬州。多铎恼怒扬州军民的抵抗和清军的伤亡,因此下令在扬州城内进行大屠杀,由于南明将领史可法的殊死抵抗,清军攻占扬州后进行屠城,仅仅收殓的尸体就超过了80万具。当时的幸存者王秀楚所著《扬州十日记》中记载大屠杀共持续十日,史称“扬州十日”。

1645年6月,清政府再下剃发令,命令十天之内,全国百姓一律剃头结辫,“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一政策受到汉的激烈反抗,其中嘉定县的反抗尤为激烈。闰六月十三日,城郊居民一呼而起,打败来剿清军。百姓公推黄淳耀、侯峒曾出面领导抗清。降将李成栋率清兵猛攻,清军用大炮轰城,最终攻入。侯峒曾投河而死,黄淳耀自缢,城中无一人投降。清军愤而屠城,杀两万多人后弃城而去。次日朱瑛又率众入城,组织抗清,很快又失败,嘉定县再遭清兵屠杀。八月十六日明将吴之藩起兵,反攻嘉定,结果再次失败,嘉定第三次被清军屠城,史称“嘉定三屠”。

其实,清军除了嘉定三屠和扬州十日之外,还有苏州之屠、南昌之屠、赣州之屠、江阴之屠、昆山之屠、嘉兴之屠、海宁之屠、济南之屠、金华之屠、厦门之屠、潮州之屠,沅江之屠、舟山之屠、湘潭之屠、南雄之屠、泾县之屠、大同之屠、汾州之屠、太谷之屠、泌州之屠、泽州之屠等。模式也基本一致:根据清军头子发布的屠城令,实施残忍的集体杀戮,和无耻的集体强奸。

[ 转自365知识网 http://www.zhishi365.com/ ]

据史学家统计,满清入关后,中国人口损失总数可能超过5000万。

清朝的白莲教起义(1796-1805)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全国人口为39110万人,起义失败后,全国人口为27566万人,相互屠杀损失了1.1亿人口。白莲教起义军在历时9年多的战斗中,占据或攻破州县达204个,抗击清政府从16个省征调来的大批军队,歼灭了大量清军,击毙副将以下将弁400余名,提镇等一、二品大员20余名。清政府耗费军费2亿两,相当于4年的财政收入。这次起义使清王朝元气大伤,此后清王朝的统治逐渐走向衰落。

清朝太平天国起义

1864年,整个天京城所余3万多名太平天国将士,无一投降,全部战死或者自杀。起义爆发(1851年)前夕,全国人口为4.3亿,南京攻破后,人口只剩下2.3亿人。一场官逼民反战争使中国整整损失了两个亿,其中只有4000万人直接死于战争,这是何等的残酷!以后直到1911年,全国人口才恢复到3.4亿人。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义军在起义后的6年中,不过牺牲4000余人。然而1856年的内讧,洪秀全利用韦昌辉杀害杨秀清及亲信6000余人,又在天京大开杀戒,两个月总共杀了文武官员2万人。后来又利用石达开来天京靖难,凌迟处死韦昌辉,将其尸体寸磔,割成许多块,每块皆二寸,挂在各处醒目的栅栏处,标上“北奸肉,只准看不准取”的字样,真是惨厉之至。“洪杨之变”最终导致了十几万人被杀。

同治三年(1864年),曾国藩率湘军攻入“天京”后,杀害数十万人。整个天京城所余3万多名太平天国将士,无一投降,全部战死或者自杀。太平天国强盛时,南京最多时有100万人口,到光绪登基时,十几年的时间,南京只剩下不到50万人口。

清朝太平军南京大屠杀

1853年,太平军围困南京城,攻破内城后,城内除四百多名满人士兵突围外,六万满人中,成年男性全部战死或者被杀,男性未成年人都被割掉生殖器活活疼死,女性幼童和老年妇女被太平军诱至火药铺,全部炸死,尸骨无存。一部分妇女被引出城外用火烧死,再投入河中。另外,剩下的六、七千名年轻妇女沦为军妓。

占据南京后,太平军在南京外城的汉人居住区实行男馆、女馆体制。把所有家庭拆散,编为男营、女营,夫妻父子分离,财产全部剥夺,不从者或者有哭泣者,就被当作妖,轻者鞭打,重则处死。丈夫与子女在路上相见了,也不许交谈,交谈即视为犯了天条,就要受杖刑,因此被打死的人很多。当时在城北有一处幽僻之地,一些百姓潜伏在那里,但被搜物的太平军发现,男子们惊慌逃散,太平军一怒之下,把女子们全部赶到旱西门外江中淹死。而太平军当时在所占据的其他城市也都或多或少地展开过对清军和平民的屠杀。

今天站在历史公正的角度看,太平军远不止是教科书中所宣传的反抗清朝统治的正义之师,或许当时的太平军有着这样一个历史使命,但从更多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太平军也不过是一群乱匪,是打着反抗旗号的邪教,美国人芮玛丽所作的《同治中兴》一书说道:太平军在当时给中国人带来的只有恐惧。一味地宣传太平军的正义与进步,显然不是正视历史的勇敢所为。

清朝湘军南京大屠杀

1864年7月19日,曾国藩率领的湘军用地雷轰塌城墙,攻入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南京),湘军进入天京后,大肆烧杀抢掠,基本上是见人即杀,老幼不留,直杀得天京城内血流成河,尸体涌进长江,几乎使江水断流。据曾国藩自己记载,湘军“分段搜杀,三日之间毙贼共十余万人。秦淮长河,尸首如麻”,“城内自伪宫逆府以及民房悉付一炷”,“万室焚烧,百物荡尽”, “自五代以来,生灵涂炭,殆无逾于今日”。

清人记载:“金陵之役,伏尸百万,秦淮尽赤;号哭之声,震动四野。” “皖南及江宁各属,市人肉以相食,或数十里野无耕种,村无炊烟。”太平天国强盛时,南京城最多有100万人,可到1875年光绪帝登基时,南京依然人口不足50万。曾国藩因为在南京的屠杀手段残暴,被人们称为“曾剃头”、“曾屠户”。

而做为这样一个屠杀狂人,今天很多人试图为其美化形象,竭力地宣扬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种种,而对其灭绝人性的一面视而不见,不能不说是一种很可笑的事情。

1864年,曾国藩的湘军攻入南京后,杀太平天国数十万人。

最后、民国: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

[转载]中国历史上各朝代屠杀事件大全

 

1937年,日军在攻占上海后,直逼南京。国民党军队在南京外围与日军多次进行激战,但最终未能阻挡日军的多路攻击。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城,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等指挥下,日军对南京城内平民和投降的军人俘虏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据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日军集体大屠杀28起,屠杀19万人,零散屠杀858起,屠杀15万人,中国军民被枪杀和活埋者达30多万人。后来发表的《远东国际法庭判决书》中写道:“日本兵完全像一群被放纵的野蛮人似的来污辱这个城市”,他们“单独的或者二、三人为一小集团在全市游荡,实行杀人、强奸、抢劫、放火”,终至在大街小巷都横陈被害者的尸体。“江边流水尽为之赤,城内外所有河渠、沟壑无不填满尸体”。

直至今天,日本的很多人都还在试图去掩盖这一段不光彩的历史,甚至为其屠杀行为找种种借口,但再多的借口也抹不去南京城墙上的血迹,一个民族如果不肯正视历史,反省错误,最终会受到历史的惩罚。

zhishi365语 所谓生命无价,儒家宣传的是人命关天,其实是句粉饰过的谎言。尤其是在那个兵燹频仍的年代,生命的行情大打折扣,最可悲的是平民百姓,几无捍卫人权可言。肉食者谋之以略,百姓则饿殍于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文章欢迎转载,但务必注明出处,并保留www.zhishi365.com链接。






博文链接1

毛泽东为什么搞文革?

[转载]还原历史:俄罗斯学生课本中…

宋美龄致邓颖超公开信

[转载]典藏:中国那些著名右派分子…

[转载]中国面临30年来未有之变局

[转载]我在毛时代的亲身经历

“习马会”后马英九记者会问答全文

[转载]揭秘江青整死孙维世的真实目…

李克强表态:五年后我们将接近高收…

“习马会”定格三大突破

新华社6论五中全会精神(1-6全)

新“好了歌”

人生要小心处理的50件事

1911年,梁启超的宫廷政变计划

“习马会”背后 两岸破局的风险…

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分析(真实得令人…

[转载]抗日殉国 军统七姐妹引…

习马会中的不和谐声音要高度警惕

习近平和马英九上了世界媒体的头条

凤凰揭秘:习马会闭门会谈都谈了什…

品味习近平18篇海外署名文章

两岸关系翻开历史性的一页

习近平同马英九会面

[转载]中国百名贪官众生相

“文革”初期的“路线斗争”

中国社会三十年来的有趣对比(转载…

梁漱溟:学问的八层境界

[转载]让书香浸润人生

35年来世界各国经济实力比重图

中美商界“热恋”进行时(组图)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历史将记住今天 多视角盘点“…

“习马会”流于形式?四大影响带你看…

[转载]社会主义理论基因亟待修复

两岸关系66年大事记 盘点多个“第一…

盘点10年来两岸领导人的7次聚首

“习马会”是怎样炼成的?

周志兴:我看“习马会”(转载)

“习马会”马英九先生致词全文

重读两岸领导人会面之路

网络文学赋

[转载]世界历史上最惨绝人寰的灾难…

中纪委今年已打落26虎 十八大…

两岸领导人握手 开创历史性时刻

图解:两岸关系66年历程上的重要节…

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会面十热点

"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兴…

说中国贵族

揭秘刘少奇之死始末

冯学荣:国人历史观的几个笑柄

[转载]深度分析:台湾为什么不敢宣…

认领毛泽东第三子毛岸红风波(转载…

读《解读<571工程纪要>》有感

柳栋:解读“571工程纪要”

许纪霖:历史学家眼中的60年中国

朝鲜中央党政军领导全名单:金正恩…

布哈林冤案

莫言:毛主席老那天

阎锡山为什么杀刘胡兰(转载)

地方消极反腐: 上面九级风下…

中国历代禁毁小说集萃(转载)

山西官场神秘组织曝光

古代比砍头还凶残的女犯裸刑

人文历史类名著全文链接

名人传记60部全文链接

中国思想家评传29

邓小平主题阅读

毛泽东主题阅读

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

《中国现代散文集粹》全文链接

十三五规划建议起草组名单披露!

“四个全面”与“十三五”规划

真正优秀之人的10条特征

做人三十六要(转)

中 国 全 史100卷全文链接

千秋功过全文链接

民国历史名著链接

每天看一遍 人生可改变

人生法则108

人到中年十六悟

清帝退位诏书

盘点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涉台重要…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12次对台讲话都…

【特稿】习仲勋和习近平的十三“五”…

中越总书记会谈:管控好海上分歧

习近平在越南媒体发表署名文章

图解:五中全会宣讲团31位大员&nbs

你若成功了,放屁都有道理,你若失…

读《解读<571工程纪要>》有感

柳栋:解读“571工程纪要”

胥志义:中国改革的失误

储成仿:中国特色党国体制及其特点…

[转载]看不透舍不得输不起放不下

中国3亿新工人现状:待不下的城市&

萨达姆临刑前的法庭陈述全文

[转载]土改中极左的刘少奇,与不左…

[转载]金瓶梅全书

习大大屡次谈到的王阳明到底有多厉…

转发贪官之歌

细数中国历史上发生过的十次文化大…

中国知识分子堕落的十大表现

中国与各国建交时间表

《素女经》白话文

[转载]中国各城市的古称谓及得名由…

[转载]林彪最大污点:长春围城饿死…

盘点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十大经典战役

[转载]中国第一座大饥荒纪念碑

千古奇书“罗织经”,绝对让你…

炎黄春秋最新目录及目录大全


 

关于自由、权利与良知的三个经典故事

0
0
关于自由、权利与良知的三个经典故事

在笼子里出生的鸟认为飞翔是一种病。
         ——亚历桑德罗.佐渡洛夫斯基
第一个故事
清末,法国使臣罗杰斯对中国皇帝说:“你们的太监制度将健康人变成残疾,很不人道。”没等皇帝回话,贴身太监姚勋抢嘴道——“这是陛下的恩赐,奴才们心甘情愿。怎可诋毁我大清国律,干涉我大清内政!?”
评论:
大清国人人有病。什么病?做了奴隶而不知道自己是奴隶,还以为自由是病态的。林语堂先生曾说过,中国有一类人,身处社会最底层却有着统治阶级的思想。
权 利

第二个故事
十八个世纪,德国皇帝威廉一世曾在波茨坦建立了一座行宫。一次,他住进了行宫,登高远眺波茨坦市的全景,但他的视线却被一座磨坊挡住了。皇帝大为扫兴。这座磨坊“有碍观瞻”。他派人与磨坊主去协商,打算买下这座磨坊,以便拆除。不想,磨坊主坚决不卖,理由很简单:这是我祖上世代留下来的,不能败在我手里无论多少钱都不卖!皇帝大怒,派出卫队,强行将磨房拆了。
倔犟的磨坊主向法院提起了诉讼。让人惊讶的是,法院居然判皇帝败诉。并判决皇帝在原地按原貌重建这座磨坊,并赔偿磨坊主的经济损失。皇帝服从地执行了法院的判决,重建了这座磨坊。
数十年后,威廉一世与磨坊主都相继去世。磨坊主的儿子因经营不善而濒临破产。他写信给当时的皇帝威廉二世,自愿将磨坊出卖给他。威廉二世接到这封信后,感慨万千。他认为磨坊之事关系到国家的司法独立和审判公正的形象。它是一座丰碑,成为德国司法独立和裁判公正的象征,应当永远保留。便亲笔回信,劝其保留这座磨坊,以传子孙。并赠给了他6000马克,以偿还其所欠债务。小磨坊主收到回信后,十分感动。决定不再出售这座磨坊,以铭记这段往事。
正如十八世纪中叶英国首相威廉·皮特所说:“即使是最穷的人,在他的小屋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屋子可能很破旧,屋顶可能摇摇欲坠;但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他的千军万马也不敢跨过这间破房子的门槛。
评论:
人最自由、自主、安全和独立的时候是在被称为家的房子里,如果连这一栖身之地都不是自己所有的,人到哪里去寻求和确保自己的独立自主安全和幸福了?财政权是其它权利的基础和保障,也是人类自由和尊严的根基。财政权使个人权利具体化,从而在根本上限制了政府对个人权利的侵犯。
良 知

第三个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柏林墙倒塌之后的德国。1991年9月,统一后的柏林法庭上,举世瞩目的柏林围墙守卫案将要开庭宣判。这次接受审判的是4个年轻人,30岁都不到,他们曾经是柏林墙的东德守卫。
两年前一个冬夜里,刚满20岁的克利斯和一个好朋友,名叫高定,一起偷偷攀爬柏林墙企图逃向自由。几声枪声响,一颗子弹由克利斯前胸穿入,高定的脚踝被另一颗子弹击中。克利斯很快就断了气。他不知道,他是这堵墙下最后一个遇难者。那个射杀他的东德卫兵,叫英格·亨里奇。当然他也绝没想到,短短九个月之后,围墙被柏林人推到,而自己最终会站在法庭上因为杀人罪而接受审判。
柏林法庭最终的判决是:判处开枪射杀克利斯的卫兵英格·亨里奇三年半徒刑,不予假释。他的律师辩称,他们仅仅是执行命令的人,根本没有选择的权利,罪不在己。法官当庭指出:“东德的法律要你杀人,可是你明明知道这些唾弃XX而逃亡的人是无辜的,明知他无辜而杀他,就是有罪。作为警察,不执行上级命令是有罪的,但是打不准是无罪的。作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此时此刻,你有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主权,这是你应主动承担的良心义务。”
评论:
在这个世界上,良知是最高的准则,是不允许用任何借口来无视的。自然法永远高于社会法。

转自

曹娜的博客


 

[转载]共产国际向苏联报告

0
0



六十年代共产国际向苏联报告:毛疯了。赫鲁晓夫说:“毛不是疯子,它比希特勒、斯大林更狡猾和残暴。他不承认任何法律,谁不服,就砍掉谁的脑袋。他是亘古未有天才杀人艺术家,这不是野蛮,而是野蛮的爷爷。但是放心,毛只会杀中国人!”◇×


 

紫元每天练捶把的棕榈树    颜紫元

0
0
紫元每天练捶把的棕榈树    颜紫元




每天晨功,总要在这棕榈树上放上几把,击打几捶,刮地风、卷地风、指戳,食指节的钻捶、抖中节丹田打。。。树叶发出抖动的响声。。。。它是紫元的好伴侣!

 

紫元八岁女儿玉清成了小剑客   颜紫元

0
0
昨天在威灵顿的威灵顿击剑比赛中,学了只有一年的紫元八岁女儿玉清战胜了几位比她大几岁的对手,当然也输掉了两场,对方比女儿大、且是男生,要高出一个头,女儿能够勇敢面对,勇气可嘉!),总积分获第三名,成了“小剑客 ”,酷爱武术的紫元当然很高兴!
玉清在下一场比赛休息期间

右边是玉清,在开始比赛

最左为新西兰击剑协会主席在颁奖,最右为著名教练袁萍,玉清站在第三名上面

玉清与袁教练

玉清击剑老师是来自上海的袁萍老师,曾在大陆国家队并多次获全国冠军及世界大赛冠军,后来移民到新西兰,定居在与紫元所在的同一个城市---首都威灵顿。

女儿开始学时才七岁,每周一次,是击剑俱乐部年龄最小的,回家也不练,紫元觉得她太小,也没有督促她练习,想不到还能拿到第三名,那些与她对剑的都练得比她时间长许多,年龄也大几岁。看来女儿有一定的天赋,尤其是她的勇敢,让紫元暗暗欣喜。

紫元也是第一次遇到三十多岁的袁教练,大家彼此都听说了彼此很久了,这次比赛才见上面。我们聊起西洋剑与中国剑的相同与区别,西洋剑进攻目标是人的躯干,而中国剑,尤其是正宗青萍剑、十三势太极剑,主要进攻目标是对方的手腕,先伤彼手足,解除彼武装为目的。。。西洋剑的握把不利于用腕,所以用指力为主,中国剑则腕力、活腕特别重要,当然还有指力。。。但紫元在比赛休息摆弄了几下西洋剑,发现它虽然没有中国剑灵活,及讲究粘劲及步法,但也讲虚实,易发挥直刺力量,而且握把对于使上如枪法一样的圈拦圈拿或面缠背缠十分方便(西洋剑握把基本上没有变化,而中国剑技法都是由握把的变化才能发挥出的),但紫元观察比赛中几位曾经获得新西兰全国冠军的选手比赛,也没有见此技术,只有里拨外拨。有机会紫元要试一下。

袁教练谈到击剑的精神,是由欧洲贵族精神的一种传承,是勇敢品质的一种培养,。。这点与古中国剑客相似,剑在中国历史上是士大夫、将军、道家所配带,也是视死如归,把剑道看作比生命还重要的剑客、侠客的精神。
紫元还提起“越女论剑”的光辉篇章。。。时间太匆忙,只能简短交谈。。

玉清学会了乒乓球、滑滑轮、滑旱冰、滑雪橇、自行车。
现在每周除了学校学习内容外,还上游泳课、篮球课、击剑课、武术课(紫元在三个月前正式开始教玉清中华传统武术)、童子军(培养她户外活动的技能及对社会奉献的精神)、钢琴课(刚刚考了皇家三级)、《威灵顿年轻之声合唱团》(年龄最小)、绘画课,当然每天晚上我们还让她读一段中文。

关于武术,紫元只想让女儿们学击剑、继承正宗六路青萍剑体系、继承完整吴氏太极拳体系,正宗达摩12势易筋经。不想让她们学六合大枪体系、心意六合拳体系、阴阳八盘掌体系、武玄醉八仙拳剑、六路方天画戟体系等,但儿子禹宪将来一定都要学,不能把这些得来极不易、中华武学中最精品、最完整的东西给丢失了。

当然,这些都是业余爱好,他们职业应当是医生、律师、设计师。。。








 

看看环球日报是怎么阿Q的,就知道为何删除阿Q正传    颜紫元

0
0
阿Q、意淫是大陆土共政府各个部门、新闻单位的最显著特征及中国特色,这不,在这个特色下培育出的阿Q、意淫者胡刚跑到了加拿大变得成天Q淫搞笑,为一己之私,出卖灵魂与做人原则。那小丑就不说了,还是看看环球日报等怎么Q淫无耻的:

网友道:事情是这样的,中央政治局授意媒体为党国出卖领土的罪行开脱,以为造谣撒谎可以得逞,没想到被俄罗斯一个嘴巴扇的屁滚尿流。哪里能处理媒体呢?媒体是狗,奉命造谣。

俄归还国土子虚乌有,有人负责么?

俄罗斯边防部门否认了将乌苏里斯克附近4.7平方公里转交给中国的消息。中国媒体报道称,俄罗斯将乌苏里斯克附近4.7平方公里的土地转交给了中国。俄罗斯联邦安全局滨海边疆区边境管理部门的代表对俄新社称,“边界确实完全没有移动”。

  11月5日人民日报、观察者网、头条新闻、财经网、澎湃新闻、新京报、南方都市报、新闻军事、新民周刊、中国日报、北京青年报等等几乎所有主流媒体都向公众发了俄4.7平方千米土地重归中国,5处界碑落成的好消息,并且还煞有介事的分析俄罗斯4.7平方公里土地划入中国,咋要来的?忽悠得公众认为:虽然说4.7平方公里和150多万差距还是很大,但是能要回一点总是好事。

在环球时报《收回领土!再也不是割地赔款的中国》等等颂扬声让人反胃时,有人讥讽抢走个西瓜还几粒西瓜籽后,我们的环球时报居然还出了一个《莫用翻旧账否定今天的中俄关系》来回应,这种嘴脸比契诃夫笔下的变色龙还要低级,太让人恶心了!今天俄罗斯方否认有领土变动一事,中方吉林珲春市春化镇政府也称树碑仪式不是相关媒体报道的界碑、地名碑。那这样说来,这事就是我们新闻界集体的意淫,严格来说应该是一场新闻事故!

 

  之前我国有法规,新闻内容事实被点击5000次或被转发500次以上失实新闻即为“情节严重”,要行政拘留;这月起又修定了《刑法修正案(九)》: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虽然这条新闻不属险情、疫情、灾情、警情范畴,但是它是国际时政,不但只是在国内公众中造成了影响,也在国际上造成了影响。我们是被人当作笑话看的,对这样的失实新闻,难道没有人为此负责么?如果说这新闻先前只是转载观察者网的新闻,那么事后各大媒体找各种证据来煞有介事佐证这条新闻,难道还不涉嫌闭门在家胡编乱造?环球时报的那个两重标准,不笑掉人大牙?

  今天人家俄罗斯边防部门出来否认,我们的媒体再说先前新闻只是不严谨,丝毫没有对读者道歉,也没对这样的新闻事件表示反思!联系起之前多起新闻事件的反转,我们的媒体就这么一直无耻下去么?为什么没有人管管这些官媒!小老百姓在网上发表失实的报道,轻则被网友批评,重则被网警请喝茶,为什么官媒能这么舒服,无论说啥都不用负责任?

  新闻的生命就在于真实!记者未曾证实的事实,如何能不负责任的就向社会报道?记者有第一手资料的新闻,才会保证新闻的客观!国外媒体拥有好名声,能得到同行尊重,就在于他们比我国媒体更能恪守记者的天职,而不是像国内那么会投机和不负责任。国外报道失实新闻一旦查实,后果是相当严重的,而在我国完全没有这种担忧!我们媒体嫌弃艺人不检点,却不会嫌弃自己经常被打脸!


转自万维

 

唐村李立炳编造祖宗     颜紫元

0
0
焦作博爱农场的纪委书记唐村李立炳不仅把与他家李氏毫无关系的李世民十世孙李谭拉进李家作为其祖宗、而且把香港首富李嘉诚拉进来当作李家子孙,按照李立炳的如意算盘算起来,李嘉诚说不定还得叫他一声好听的;这些还不算,李立炳听说济源神拳谱影响也大,于是一定要把神拳传人也变成他李家的子孙。

下面我们来简短叙述一下李立炳是怎么来编造他的三位祖宗的:

一,关于李谭
经紫元一路查询下来,没有任何根据,唯一的“依据”是李谭在唐代曾被封为“河内郡王”,过了七、八百年后的明初,李立炳的祖先从山西洪洞移民到河内,即今之博爱县。于是李立炳突发奇想:既然在其明初一世祖李清河八百年前的李谭也在河内呆过,李谭又是李世民十世孙,于是就把他拉入当祖宗,自己突然间也成了唐朝皇帝李世民的嫡裔了。

紫元还特地与山西洪洞方面联系,都没有洪洞李氏与李谭的任何关系,网上所有关于李谭什么避难到洪洞,都是出自李立炳之口,毫无证据,都是他编造的。想想也是,唐末到明初期间八百年,唐末的洪洞有谁根本就没有记载,这位纪委书记天天拿着几册怀庆府志,模仿其中语气,搞出这个、那个,也算费尽心机,但多不可信。

二,关于李嘉诚

李立炳在大河报报道河南省书记徐光春在香港与李嘉诚会面时,李嘉诚提到他的祖先来自中原。。。于是李立炳就忙开了:先读李嘉诚传,看看什么他祖宗的大名是什么。。。然后编造一个碑文并迫不及待地将“碑文”内容上传到李嘉诚吧里,。。。过了两月,又说发现那块碑。。。紫元去查看那碑:旧碑新刻字,而且内容与原先第一次公布的唐村家谱内容不符。。。博爱统战部也参与进来想吃块蛋糕。。不过他们比较谨慎,怕闹“国际玩笑”,所以请博爱文化局出面请河南省文物局鉴定。。。紫元联系上鉴定组长。。。他说那个东西不要太认真。。。紫元问李立炳:如果是真的,咋那么害羞,不愿出示鉴定证书?李嘉诚就那么容易被蒙吗?


三,济源神拳谱传人,李立炳怎么把李友蒙成原家祖先的(可以说这也是紫元研究神拳谱历史的重要贡献)

待续。。





 

纽约大学2著名华裔结婚 废轮胎当沙发  感动得紫元想哭

0
0


 这张照片是于1975年8月,在纽约市曼哈坦区华盛顿广场公园拍的,当时两人正在谈恋爱,两年后结婚。

  有个女生,爱上个男生,心甘情愿嫁给了他。没新房,就拿学生宿舍做婚居。没家具,就买二手货。没沙发,捡两个废轮胎冒充。女孩的姐姐在他们新婚时送了两床薄被,他们整整盖了34年。实际上这时男生已出人头地,可嫁他的女生,出门还得挤公交……

  与妻子周美青结婚34周年之际,马英九在个人网页上大秀恩爱。他说,今天是我和美青结婚34周年,刚结婚时,正在哈佛留学,生活相当俭朴,新居就是学生宿舍,家具都是接收别人不要的旧货,或到跳蚤市场买的旧桌椅。

  马英九说,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他和周美青还到街上捡了两个废轮胎,洗净后迭起来,中空的地方塞进两个枕头,再铺上一层布,就是家中待客用的沙发了。

  此外,周美青的姊姊在他们新婚时,送了两床薄被,马英九说,我一用就是34年,到现在还在用,冬暖夏凉,只是觉得有点对不起寝具业者就是了。

  马英九还提到,不久前情人节时,一位网友看到周美青跟他的照片,留言说,好恩爱喔!可惜美青姊说过下辈子不嫁给马英九了。

  对此,马英九说,他看完笑了好久,决定,下辈子不娶别的女人,看她嫁不嫁我;或下辈子我们互换性别,我嫁给她!

  马英九说,时间一晃就是34年了,人有没有下一辈子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我很幸运,这辈子有美青当我的终身伴侣。

  马英九当选之后,除妻子周美青辞去兆丰银行董事以外,大姐马以南辞去中国化学制药公司副总经理,周美青的二哥周伟奇为了避免产生利益衝突疑虑,也辞去联合液化石油气公司董事长的工作。马英九的夫人、舅子以及大姐三人的月薪加起来少说至少85万,为维护公平正义,他们坚决放弃了。

  机场偶遇,成就一段历久的婚姻

  说来马英九与周美青本该六年前就相识了。当时,马英九在台北建国高中读高三,妹妹马莉君在台北第一女中念高一。祖籍湖南的马英九父母还保持着家乡的习俗,平时喜欢自己动手包饺子。这一天马家又要包饺子,小妹马莉君便邀请最好的同学周美青来家里吃水饺。已经18岁的马英九听说妹妹的同学要来,不知是大男孩的羞涩使然,还是当真对高一的小女生不感兴趣,放学一回家就一头扎进房间里,任凭家人三请四请,硬是不出来,白白错过了与周小姐初相识的机会。

  有道是,姻缘天注定,六年之后他们还是遇上了。1974年八月,马英九赴美国纽约大学攻读法学硕士,妹妹马莉君告诉他,有一个同学也要到该校念同一个系,让他关照一下。启程的那天,马英九的家人去机场为他送行。到了机场,妹妹东张西望,突然发现了刚刚赶来的周美青,便兴奋地举起手大喊:美青,在这里。

  周美青走到马英九面前,马莉君热情地为他们做介绍,郑重其事地要求哥哥一定要照顾好自己这个最好的同学兼朋友,马英九这时候才知道妹妹的这个同学就是当年他避而不见的周美青!因为妹妹不断地在他面前提周美青的名字,又一再要安排他们相识,马英九此时才开始注意这个女孩:身材瘦削高挑,一头俏丽的短发,看上去精明能干的样子。马英九心里嘀咕着:这么一个个性独立的女孩子,看来并不怎么需要我照顾嘛。

  两人同一班飞机到达美国,又一同走进纽约大学,开始了三年的学习生活。在美国,俩人就读于同一研究所,都是举目无亲,马英九还肩负着妹妹的嘱托,因此平时下课后他们很自然地走到一起。虽然马英九的年纪比周美青大,但在生活上,还是女孩子比较细心,所以时间一长就反了过来,变成了周美青无微不至地照顾着马英九。

 

刚到美国时,马英九还习惯像对待妹妹一样对待周美青,渐渐地,马英九发现这个比自己小两岁的『妹妹』是个很有内容的人。她聪明好学、为人平和,简单、率真,周身散发着不同于一般女子的光彩。

  此时的马英九有些迷惑了,自小到大他喜欢的都是清纯型的温柔女孩,他一直欣赏的也是那种在瀑布般黑色长发映衬下粉雕玉琢的美丽,而眼前的周美青,单那一头干练的短发,就与马英九最初的幻想相去甚远。但他却真的被周美青吸引了。

  牵手周美青,相濡以沫二十八春秋

  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马英九和周美青擦出了爱的火花,1976年他们双双从纽约大学硕士毕业,便向家人宣布了订婚的消息。此时,马英九申请的中山奖学金已经用完,他有意继续攻读哈佛大学法学博士学位。一个穷学生,没有奖学金资助,自己又要专注于学业而不能出去打工,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完成博士学位实在困难。

  为了让马英九顺利完成学业,周美青毅然放弃了已经申请到的进修机会,到餐厅里去打工,端盘子、刷碗,一整天下来,腰直不起,腿迈不动,一双手也被洗碗水泡得发白了。每天打工回来,马英九看着周美青用瘦弱的身躯为自己默默付出的一切,总是心疼不已。

  当然,那段日子留给他们的也有甜蜜。虽然日子过得拮据,但那是溢满爱情与学问的日子。每到假日马英九总会带着周美青到处游玩。

  1977年,他们喜结良缘,婚后,周美青搬进哈佛照顾马英九,他们住的是学校提供的学生宿舍,没有家具,两人就到路边捡别人扔掉的家具,或是买二手家具。经过周美青一双巧手的布置,贫寒的小屋顿时散发出温馨。

  马英九曾幽默地说,他那时在攻PHD(哲学博士),而太太修的则是PHT(贤内助)。马英九实在不忍心太太为他受苦,后来也偷偷出去打工挣钱。一直到周美青谋到了在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当助理的职务,他们的生活才逐渐稳定下来。在哈佛求学期间,马英九一边苦读,一边还要赶编《波士顿通讯》。仔细阅读马英九的文章可以发现,马英九的文字虽然不带任何情绪性的谩骂字眼,但却很勇于表达个人意见,很有些周美青的个性。不只这些,在马英九所主编的整本月刊中,也处处可见周美青的痕迹,人们纷纷猜测,当年马英九在著文时必定有周美青在旁助阵。

  艰苦的环境之下,夫妻俩建立起深厚的感情。1980年,大女儿马唯中的出生牵扯了这对夫妻的一些精力。直到1981年,马英九获得了博士学位,进入华尔街的一家公司工作,全家的生活才宽裕了一些,不久后马英九偕全家回到台湾。几年后,他们又添了二女儿马元中。

  马英九与周美青都是学法律出身的,理性而独立。回首结婚二十八年,马英九感叹,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是他们相处的重要基础。他曾经说过:我太太是一位有专业学养的职业女性,和大部分的职业女性一样,每天大清早就要开车送孩子上学,下班回家还要督导孩子功课。因此,除非她愿意,我从不要求她参加我公务上的应酬,我觉得这是夫妻间应有的彼此尊重。

  此前在台北中国国际商银担任法务室主任的周美青,仍留着一头短发,身材高瘦,谈话时简洁利落,透出职业女性的干练和自信。相较于一些官太太的时常亮相,周美青宛如隐形人。

  由于周美青行事低调,因此在马英九参选台北市长前,知道她名字的人并不多。1998年七月,周美青第一次公开露面,就给媒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一般官太太以夫为尊的态度截然不同,她甚至还冲着马英九频频开炮,直言:所有做丈夫的缺点,他都有。这些犀利甚至略带调侃的言辞,让马英九略显尴尬。

  周美青以自己的方式支持着丈夫。2002年,马英九以近65%的得票率连任台北市长成功,周美青提醒他不能骄傲,权位的背后是责任,必须全力服务市民。有了妻子的全力支持,马英九成功地将台北市长这一角色演绎得深入人心,支持率居高不下。不过对妻子周美青马英九一直有些愧疚:因为工作实在太多太忙,陪她的时间太少了。

  工作重要,家庭幸福也重要

  忙归忙,马英九依然有他细腻的一面。虽然每天他都工作到深夜才下班,但在回家途中他常常会拐到超市去买一些妻子、女儿喜欢吃的小点心,人们时常可以看到马英九在超市里细心购物的身影。平时,他也很注意夫人饮食的营养搭配。

  每周四晚上,是马英九的家庭日,他尽量推掉不必要的应酬,和周美青及两个女儿一起回到父母家陪两位老人吃饭。

  教育两个女儿时,马英九很强调中国传统文化,他崇尚温、良、恭、俭、让的传统美德,并总是以身作则,为女儿们树立榜样。

  谈到治家理念,他又经常把『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挂在嘴边。另一方面,马英九认为,教育子女家长只能带他们上路,然后就要让他们自己努力,最重要的莫过于兴趣和习惯的培养。

  马英九的两个女儿目前都在美国念书,周美青特立独行的个性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她们。两姊妹对文学和艺术都很感兴趣,因此学校和学系都由她们自己决定,她俩选择的科系都不是主流系所。大女儿马唯中在哈佛大学念完生命科学系后,又转往纽约大学修读剧场专业,二女儿马元中原本打算就读台湾大学,但因外界对她关注太多,最后放弃了推荐名额,选择到纽约罗德岛布朗大学念艺术专业。

  马元中是少数没有选择超级名校的台湾名人后代。她选择的布朗大学,虽属常春藤名校,但距离市中心稍远,同时艺术系也属于比较冷门的科系,足见马元中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两姊妹不但在台湾很低调,到海外求学也很低调、独立,这与妈妈周美青从小就注重培养女儿们的独立能力不无关系。每年周美青会去美国看她们一二次,并带去父亲的问候。

  在多次民意调查中,马英九都当选台湾最有魅力政治明星的第一名,很多记者问周美青是否担心丈夫有外遇。对此,她回答说:我对他有信心,对自己也有信心,为什么大家好像对我们没什么信心?对马英九而言,也许这种信任正是对他工作最大的支持。

  身为公主的她,哈佛硕士,没有全额奖学金,更没有法拉利,出门坐公交车,出境坐经济舱,不靠马英九的关系谋职,现准备攻读博士,并跟朋友合办女性杂志,她的穿着甚至比不上贫困县副县长的女儿,连像样的品牌都没有。她,就是马英九长女马唯中。

  蒋孝严评论马英九:每次马英九先生都是吃完便当再开会,就是街上卖的很普通的盒饭。每次看他都吃得津津有味,他不仅菜吃干净,饭吃干净,还用免洗筷刮干净饭粒,一点不浪费。蒋经国当年也喜欢在小吃摊上随兴吃,他有句名言:人民吃什么,我就吃什么。一路走来,马英九最像蒋经国。






 

[转载]由董永传说看焦作孝文化

0
0
《厚重怀川·穿越城市》系列之探秘武陟(十)
由董永传说看焦作孝文化

  ①   小董村董永庙
  ②小董村古槐街的千年古槐就生长在董永庙、董永墓的不
远处。传说,武陟县大凡村槐荫寺内的大槐树是董永与七仙女
的“月下老人”,而这棵大槐树是从大凡村移栽而来的。

      从古至今,怀川大地都有一个鲜明的文化特色——孝。自春秋末年晋国温地(今温县)人卜子夏发表学说,教化民众,从而奠定了怀川孝道后,在数千年的时间里,怀川大地涌现出了无数孝子,其中就包括孝子董永。

   董永,家住沁河之滨的武陟县小董乡小董村。据民间传说,他出生于公元前29年农历二月初三,其自幼丧母,后又卖身葬父,被传为佳话。与深厚的武陟黄河文化一样,孝文化在武陟也影响深远。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董永,谈一谈怀川孝文化。

                董永传说在武陟:百姓传颂的帝王杰作

   从武陟县城沿沁河左岸西行约20公里,记者便来到了沁河之滨董永故里——武陟县小董乡小董村,在该村西南一角看到一座石碑,其上书“汉孝子董永之墓”。据传,这座石碑已屹立了2000多年。

   站在这座石碑前,记者才猛然发觉,从小听到大的故事人物董永并非传说中的影子,而是离我们越来越近的真切体感。

   相传,西汉末年,董永丧父,为筹集丧葬费,他将自己卖于武陟傅村一户富人家为奴,整日奔波于小董村、傅村、下封村(武陟县文物地图中曾标注董永打工路线图)之间。

   此时,玉帝之女七仙女随6位姐姐到人间游玩,偶见卖身葬父的董永,被他的孝亲德行所打动。大姐劝七仙女下凡,临行时又赠难香一根,以便她危急时焚香求助。七仙女来到人间,经老槐树作媒,与董永结为夫妻。为了帮助丈夫赎身,七仙女去傅员外家做工。傅员外故意刁难,限她一夜之间织成锦缎10匹。七仙女燃起难香求救,6位姐姐下凡相助,一夜织成10匹锦缎。夫妻返家途中,董永发现七仙女怀孕在身。这时,空中出现天兵天将,限七仙女返回天宫,违命则将董永碎尸万段。七仙女不忍丈夫受害,只得返回天庭,后七仙女将孩子生下送给董永抚养。

   千百年来,这段唱尽人间离愁的故事被反复演绎,由沁河之滨到黄河沿岸,再到长江浪头,遍布江河内外,以至于数百年后这段故事在江淮盛行却被人们遗忘了它的故里,这可能是如今各大相关影视剧都饱含南方韵味的原因吧。

   或许因后人怜爱给董永送来一个七仙女,可梦境总归等不到天明,董永还是沉睡在西汉刘向《孝子传》中的董永,不知其妻室,不知其生平。不过,流芳百世的结果是,人们记住了董永和其带来的孝文化。据小董村人介绍,每年农历二月初三董永生日及农历十一月初十董永受封大孝子之日小董村都会有庙会,以此来祭奠董永。

   其实,说起董永,还要提提董永的一位先祖——被誉为“古之良史”的晋国太史令董狐。董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不溢美、不枉法、不畏权贵秉笔直书的史官。据《史记·晋世家第九》记载:“乙丑,(赵)盾昆弟、将军赵穿袭杀(晋)灵公于桃园而迎赵盾。盾复位,晋太史董狐书曰:‘子为正卿,而亡不出境,反不诛国乱,非子其谁?’孔子闻其德行后,评价:‘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如今,武陟县小董村人自称“良史董家”。

   然而,董狐“孝君”“孝国”的人生格局虽然远大于董永,但仅凭孔子对董狐的几句概述,是远远比不上东汉光武帝刘秀向董永颁发的匾额的。

   董永孝行之所以万古流芳,最要感谢的一个人就是刘秀。相传,王莽追赶刘秀至怀县(其治所在武陟县大虹桥乡土城村一带),狼狈不堪,得当地人倾囊相助才在怀县大败王莽,形势转危为安。荣登大宝后,刘秀下旨封董永为天下孝子之典范,颁令全国民众仿效,以孝来治理天下。随即,董永扬名天下,被万世景仰。

   与此同时,东汉孝道文化也完成了一次由“孝父母”到“孝家国”的完美提升。

          焦作堪称“孝道之乡”《二十四孝》中焦作有四孝

   据史料记载,先秦是孝道的形成与确立时期。春秋战国时,儒家文化开创者孔子在其思想理论中丰富和发展了孝文化的内涵,提出了“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的观点,同时确立了“孝”对于所有人的道德要求的普遍性。汉魏隋唐时,“以孝治天下”,《孝经》《礼记》以及“三纲”学说集中体现了孝治理论的风貌。

   不过,最令记者关注的是,在孝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焦作都有亮点表现,这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孔子仙逝后,其得意门生卜子夏设立西河学堂,将孔子思想传播至河东、河内。这自然也包括孔子对孝的看法。

   一次,卜子夏问孔子何为孝,孔子说:“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大意是,孝首先是态度,是发自内心的尊敬。

   卜子夏奠定了怀川的孝道思想,之后就有了董永带来的“明星效应”,而这样的“明星效应”很快又产生了“蝴蝶效应”。据了解,《二十四孝》中焦作地区便有四孝,丁兰、郭巨、王祥追随着董永的脚步款款而来。

   刻木事亲。丁兰,东汉时期河内人,父母双亡,他便用木头刻成双亲雕像,事之如生。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得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埋儿奉母。郭巨,河内温县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成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后家境贫困,郭巨担心养儿子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埋儿奉母。当他们挖坑时,突见地下二尺处有一坛黄金,夫妻得到黄金后,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卧冰求鲤。王祥,琅琊人,时任温县县令。其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刻薄。而当父母患病时,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

   上至王室贵胄、文豪巨擘,下至平民百姓,怀川孝贤名人历代辈出。

   竹林七贤的山涛“会遭母丧,涛年逾耳顺,居丧过礼,负土成坟,手植松柏”;向秀虽身居高位,仍替父锻铁灌园,传为美谈;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司马懿(今温县招贤乡安乐寨人)事父至孝,父不叫坐则不坐,不问事则不答话;百代文宗韩愈(今孟州市人)父母早丧,后靠孤嫂郑氏养育,做官后尊嫂为娘,孝敬无比;大诗人李商隐(今沁阳市人),3岁丧父,事母至孝,10岁便“佣书贩舂”,帮母亲挑起家庭重担;明代大学者何塘(今武陟县人),对父母甚孝,且对世上贫穷老年人敬之如亲;“布衣王子”朱载堉(今沁阳市人)事父奇孝,其父遭人诬陷被禁于高墙之内,他便筑土室于高墙外,独处一片薄席上,陪父长达16年;“三代帝师”李棠阶(今温县赵堡镇南堡封村人)唯母命是从,家乡灾荒之年,他竭尽俸禄与家资,救济贫民百姓。

   由此可见,“孝”作为一种文化体系在焦作已经完美呈现,我们也有众多的依据将焦作推之为“孝道之乡”。

   黄河源远流长,滋养万物,它不仅依靠智慧和魄力在怀川大地缔造着丰厚的治河文化,还潜移默化地凝聚着怀川大地各类人文思想。叹古思今,我们从历史中汲取的营养真是太多太多了。

                                                                                                              (王玮萱)

    (人文编号:20151020)

 

[转载]北朱村红拳先辈张光先

0
0

北朱村红拳先辈张光先 
   

   中站区府城街道北朱村传统尚武,积淀了丰厚的红拳历史文化遗产。北朱村红拳由明代洪武年间北平布政使张昺的贴身侍卫张红演练而成,流传了600多年,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武林高手。至今,人们仍口碑相传着先辈们的高超绝技以及乐于奉献的逸闻趣事。

   北朱村张氏为张昺后裔,虽因历史原因,苗裔繁衍生息的聚居地有近20处,但仍是血脉相连,有事互相帮衬。北朱村红拳是流传在本村600多年的武功,历代高手辈出。据北朱村红拳第二十三代传人张征保介绍,第十一代本村红拳传人张光先的“百步喝法”传说,发生在清代乾隆年间的卫辉市井沟村。

   井沟村位于今新乡市辖卫辉市狮豹头乡,地处太行山南麓丘陵地带。旧时没有河渠灌溉农田,农民种地全是靠天收。到了清乾隆年间,北朱村张氏一脉已在井沟村定居下来,父子二人靠开荒种地维持生计。那年麦收之后,一直没有降雨。俗话说:头伏萝卜末伏芥,中伏正好耩荞麦。中伏下了场透雨,父子俩赶快在多块备播好的地里耩种了荞麦。之后,父子俩不失时机地施肥、除草,荞麦长势喜人,丰收在望。当地人看着眼红,扬言要在某一天哄抢,这可心疼坏了张氏父子。这时,他们忽然想起了远近闻名的老家红拳的高手们,于是便回北朱村来“搬救兵”。北朱村红拳会答应了,商定在当地人哄抢的那天上午去救援。

   到了商定的日子,当地人合起伙来拿着镰刀、挑着担子,甚至赶着马车到张家的荞麦地“收割”。眼看天就要晌午了,还不见北朱村人来“救驾”,急得这户人家团团转。正在翘首远眺,但见岭下来了一老一少两个人,张氏父子的心一下子就凉到了脚后跟。哄抢者的“望风”人大声笑道:“老弱残兵,甭管他,抓紧点儿!”话音刚落,只听晴空霹雳般一声大喝,所用的人都被“定”住了,动弹不得。刚出村口的头人惊呆了,不敢贸然往前凑,大老远就喊话:“张家的高手先生,在下领教过了。您把大家都‘定’住了!俺这辈子可开了眼界了!俺做得不对,您能否让大家都‘活’过来?一切好说!”被抢的张氏父子哀求道:“老人家,可不敢信他们!好多家都把我家的荞麦运到他们的打麦场上去了!”

   老者叫张广先,闻声又大喝一声,就连百步之外的打麦场上的人都震颤了!霎时间,哄抢者纷纷将荞麦都送回了张家的地里。末了,头人领着大家认错,并保证今后再也不敢了。头人设宴款待了这一老一小和张家父子。从此,张广先的威名响遍井沟村一带。当地人晓得:这位红拳高手的功夫可不只是“百步喝法”,还有更多的绝妙功夫。至于张广先带领的那位小徒弟,至今名字已不可考。这件事过后,井沟村人非但没再欺负过这户张家,平日里还主动上门帮助、关照他家。井沟村人为了学到真功夫,还派人到北朱村拜师习武。

                                                                          (娴 征)

(人文编号:2014331)


 

不好,岳飞“岳母刺字”也是伪造的     颜紫元

0
0
按:紫元过去写了反驳李氏关于《岳飞“满江红”不是明人伪造的》文章,很明显岳飞“满江红”就是明人许氏伪造的。现在又发现此文,说明“岳母刺字”也是伪造的,是演义故事。

九寨关与岳飞

王保成

 

九寨关与岳飞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军进入黄河流域,北宋灭亡,修武沦为金地,属河东南路怀州沁南军。金朝初年,王彦领导的八字军就活动在修武县九寨关一带,民族英雄岳飞在这里参加了抗金义军,并在这里一战成名,开始被朝廷所关注。

    九寨关,位于修武县西北山区平顶窑村一带的崇山峻岭上,因其有九座兵堡,扼守豫晋通道,故而得名九寨关。这九个兵寨城堡呈梯形分布在九座山峰之上,自东向西分别为副寨、土岭寨、下平顶窑寨、滚石山大寨、滚石山中寨、滚石山小寨、下平顶窑大寨、下平顶窑小寨、封门寨。九寨遥相呼应,安扎在中原入晋蜿蜒崎岖的古道四周。九寨关古已有之,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军进入黄河流域时,这里的人民纷纷拿起武器,反抗金军的掠夺屠杀,他们组成义军给金军以沉重的打击,抗金名将王彦领导的八字军是义军中最著名的一支抗金武装,他们在九寨关一带多次重创金军。民族英雄岳飞从河南汤阴老家参加抗金的第一支队伍,就是活动在九寨关一带的八字军。八字军得名是因为这支队伍的全部将士脸上都刺有“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个字,戏剧和小说的“岳母刺字”是由此演义而来。由于八字军将士英勇善战,前来投奔的人越来越多,义军队伍迅速发展到十万多人。岳飞的军事才能也很快显现出来。此年,岳飞带兵与金国耶乌居大战于九寨关,并枪刺敌酋黑风大王,敌众败走。太行忠义社梁兴率众又归顺岳飞,迫使金兵在泽州与宋军言和。现九寨关东南15公里的宋营村,就是当年岳飞的军营所在地,村中古树下现存的一块棋盘石上还刻有两个正楷字——大宋,它正好是对这一带抗金历史的注解。

 

    后来,岳飞来到开封,受到宗泽赏识,在抗金战争中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将领。(文史编号:2011117)


 

元代张三丰去过怀庆府千载寺太极宫的一个佐证?  颜紫元

0
0




紫元翻阅怀庆府志,发现在元代在怀庆府任“怀孟路总管”(即总管怀庆府)的刘秉恕是刘秉忠之弟,而史载,十三势太极拳创始人张三丰祖师与刘秉忠有过密切交往,紫元在与千载寺太极宫一百多里外的浚县大丕山也见过张三丰祖师卧像,文献也载张三丰也曾在嵩山住过,既然刘秉恕是刘秉忠之弟,三教合一的祖师之一的张三丰去“怀孟路总管”刘秉恕任职的怀庆府、去看看三教合一千载寺、三圣祠、太极宫就再正常不过了。而且太极宫就在上图“清化镇”的山坡上,是太行径的怀庆府端口,史载张三丰在山西也留下许多足迹,因此张三丰来往河南、山西,都必须经过太极宫,不去看看不符合逻辑。所以张三丰从湖北武当孤山镇太极观去河南,由河南去山西、陕西(宝鸡金台观)等,由此入四川(紫元曾经去重庆老君洞考察张三丰画像及亲笔手书)、云南。。。


 

济源勋掌苗氏与勋掌神拳有关系吗? 颜紫元

0
0



济源勋掌苗氏起源于晋大夫苗贲皇。现在勋掌的苗氏始祖是宋末元初的苗全,苗全以前苗氏世居山西阳城,苗全于宋末迁济源勋掌。济源勋掌的原氏则在相隔约四代人后于明初的原绍基由山西洪洞迁山西阳城,又过了三代,原绍基的孙子原七宫、原十三宫迁济源,后再迁勋掌。尽管济源是原氏最早的始祖、原本周文王姬昌第16子原叔度的封地原国,但现在济源的原氏比苗氏晚到济源约六代人。

济源勋掌苗氏自宋末元初迁到勋掌,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文武状元、进士、举人、贡生,怀庆府志及济源县志上都有不少记载。在清顺治三年的苗氏12世苗东晓的碑记中,我们可以知道明代神宗时有苗光宇“。。。神宗朝有光宇公出,少负彩凤之姿,长习雕龙之志,操弓夹矢,有百步穿杨之手,披坚持锐,有万夫不当之威,至崇祯口年寇贼猖獗,河北一带,骚动不宁,公输赀财,简练士卒,。。。勇能赴关,每战每捷,不逾月,而行山之南,行山之西,拱手降服,。。。“  后来康乾年间的苗珄芳、同治年间的苗同文、清末武举苗鸿宾。。。可见勋掌苗氏不仅在明初就中过武进士,在整个明清二朝都出现过武举,尤其在明末的苗光宇更是操弓夹矢,有百步穿杨之手,披坚持锐,有万夫不当之威。那么明末苗家有没有拳术留下来?原家在明末有没有拳术留下来?从济源神拳拳谱只从清初开始只保留在原家看,明末苗家、原家即使有武艺也与济源勋掌神拳无关,或者到了明末已经失传。以致李自成手下大将逃出李自成迫害、受伤隐居勋掌后才得其传。过了一、二代人,到了康乾年间除传到了少林寺外,在勋掌又失传,以致苗珄芳、原海芝决定外出再深造武艺。。。在《勋掌志》第30页上有”原氏家族将神拳广大至极,清乾隆时期(紫元按:原氏14世祖原太应该主要活动在乾隆末嘉道年间),原太和名响中原,拳压九省,推神拳到顶峰时代,清末民国初勋掌著名拳师原家林、原克亮、原传礼、原作杰、原克莲、原克富、酒一和、苗喜春、酒一新、苗同瑞、孙荣怀、苗清申、苗瑞昌、孙荣同、苗清富,皆受原门训教或指津而名闻四方。“ 可见济源神拳主要来自原家。现在苗步升的拳谱是来自苗来振的父亲;苗清申的拳谱文革被斗争时被人拿走,不知所终。紫元按:这里人物前后有些颠倒,其中应该是原家16世原作杰(没有原作杰将九要论给同乡郑廉浦,世人就不知道有九要论)传子17世原家林、本家侄儿17世原克亮、原克莲、原克富以、外孙酒一和、苗喜春、孙荣怀原家林又传18世子原传宣,原传宣传子19世原友光(小军);17世原克亮传18世原传礼,原传礼传酒一新;酒一和传子酒高太--酒同标---酒小郎;苗喜春传苗同瑞--苗清申、苗瑞昌、苗清富;孙荣怀--孙荣同。








 




苗世荣在元末任武职

苗世荣的弟弟洪武三年武探花

苗天印顺治年间武举











顺治三年碑记明末苗光宇很厉害







唐村李立炳编造祖宗 <wbr> <wbr> <wbr> <wbr> <wbr>颜紫元

康乾年间苗珄芳及其后人子孙

唐村李立炳编造祖宗 <wbr> <wbr> <wbr> <wbr> <wbr>颜紫元
这份县衙门的”判决书“上有苗珄芳,及乾隆17年及乾隆23年等记载,可以确定苗氏16世祖苗珄芳、原氏12世祖原海芝是康熙末生,主要活动在乾隆初,如唐村李氏12世祖李鹤林。




苗同文,同治年间人,乳名老豹,系苗氏二十世人(相当于勋掌原氏16世原作杰、陈家沟16世陈鑫)。有两个儿子,分别叫立泉、立臣:立泉一子芳津,立臣二子芳匀、聿槐。

唐村李立炳编造祖宗 <wbr> <wbr> <wbr> <wbr> <wbr>颜紫元

唐村李立炳编造祖宗 <wbr> <wbr> <wbr> <wbr> <wbr>颜紫元

唐村李立炳编造祖宗 <wbr> <wbr> <wbr> <wbr> <wbr>颜紫元

唐村李立炳编造祖宗 <wbr> <wbr> <wbr> <wbr> <wbr>颜紫元


苗鸿宾清末武举


 

[转载]好消息!7月出版的《炎黄春秋》刊登了沈敏特教授“驳斥龚云七大责难”!

0
0
 
昨晚得知这个好消息,喜欢沈教授文风支持沈教授论点的网友们可去购买7月出版的《炎黄春秋》了!我说这是 独立精神,自由思想战胜了极左派!
 
 

   几天前,得知《炎黄春秋》可能7月刊登沈教授的文,令人很期待这场备受关注的沈敏特驳斥龚云的结果!龚云借着军媒这面大旗出了一回风头,否则谁知道他是谁呀。可是社科院里马列学问没做好,不幸遇到了在中国历次政治运动中风雨砺炼,涅槃重生的沈敏特教授,将他的7大责难驳斥的斯文扫地!如一块千疮百孔的遮羞布。仔细读完沈教授的文,是一种“痛快”的感觉!
 
   这并不是简单的左右之争,十几亿人口只有左和右两类人吗?唯有自由的思想,才会开出五彩缤纷的花朵!只有百花园,才能令人流连忘返!只有真实、磊落的文字,才能打动人!
 
   昨晚看到沈教授短信,哈哈,沈教授的文刊登了!我们要狠狠赞一赞《《炎黄春秋》!军媒以后还是少掺和这种理论性争论(有高人吗?),还是好好反省为什么军队腐败会自上而下?!为何军委副主席都成了反腐重拳下的大老虎!?你们应该和12军退休上校“文贝的专栏”PK,看看谁挖《徐才厚问题的发生和警示》更彻底!或许能挽回一点面子(点击前面红字可进入文贝的文)。
 
   昨晚将此事告知好友,他的祝贺太爽了!
 
 
 
 
2015.6.21.  沈教授短信


 
 
 
 
2015.7.3.  沈教授短信
 


 
 
好友点赞!



 

 

 
重读——
 

炎黄春秋获力挺——沈敏特评龚云声讨<炎黄春秋>的“檄文”

 

 

 

 

 

炎黄春秋获力挺

          七大责难遭驳斥

   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龚云炮轰《炎黄春秋》文章《炎黄春秋:历史虚无主义的重要阵地》发表后,掀起舆论波澜。6月7日,《炎黄春秋》官方微博转发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新闻传播系教授沈敏特的文章《崇尚玄学,还是坚持科学——评龚云声讨<炎黄春秋>的“檄文”》回应。沈敏特文章称,“龚云先生给炎黄春秋列出的七大责难,全是现象,由此导出的结论,则完全是从一个无证的观念推论出来的错误的判断。”全文如下。
 
 
 
炎黄春秋获力挺 <wbr><wbr><wbr><wbr>七大责难遭驳斥

2012年2月8日,炎黄春秋在北京召开春节联谊会,社长杜导正致辞,背景是习仲勋的题辞

 

 

 

炎黄春秋获力挺——沈敏特评龚云声讨<炎黄春秋>的“檄文”   沈敏特

 

 

 

 

崇尚玄学,还是坚持科学

——评龚云声讨<炎黄春秋

 

>的“檄文”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新闻传播系教授  沈敏特

 

 

 

 

缘起


 有一个网站转载和推荐一篇文章,用了这么一个标题,其口气,其逻辑,是我们在文革中非常熟悉的惯例;倒退到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我们是很习惯的。可在今天,不能不让人有一种怪怪的、逗逗的荒诞的感觉。这个标题是:“公开炎黄春秋七大罪行,中国社会科学网呼吁惩戒”。

 在依法治国的今天,一个没有经过司法程序,更没有法院判决的人和事,当事者最多只是个“犯罪嫌疑人”,其事只是待审的案例;是不是“罪行”,能不能“惩戒”,还是未知数,如果要推理的话,只能“无罪推定”;确确凿造的“罪行”只有在正式宣判时才能确立;准确无误的惩戒,只有法院才能定夺,连法院以外的领导都不能干预。

 如果一个代表中国最高社会科学的学术机构的网站,真的发表一篇公布“罪行”,呼吁“惩戒”的文章,是让21世纪的中国人蒙羞。但愿转载者的标题和这篇文章,不是一码事。

 这篇文章是《炎黄春秋:历史虚无主义的重要阵地》,作者是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的龚云先生。

 反复拜读,我得坦言,龚云先生的大作,我基本不同意。我必须予以批评,但我的批评所遵循的原则,与龚云先生完全不同。第一,我不同意他的大部分的意见,但我尊重他的发言权。因此,第二,如果有人呼吁惩戒龚云先生,我第一个反对。因此,第三,我要尽力说明白我的理由,但绝不用“极左”啊,“文革遗孽”啊,“反改革派”什么“主义”啊等等的帽子。因此,第四,我欢迎龚云先生的反批评(如果他觉得需要反批评的话)。因此,第五,我坚决遵循毛泽东在反右运动前提出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和当时对这个方针的阐述,如“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等等。我所以必须明确提出上述的原则,作为批评龚云先生大作的前提,是为了提醒他好好学习总书记最近十分强调的一句话:“牢固确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
 
 
 
 
七大责难,难以落实

 龚云先生的文章,虽然没有直用“罪行”、“罪状”的字词,但为炎黄春秋列出七大问题,结论是“严重影响到党的执政安全”;虽然没有直用“惩戒”的字词,但呼吁“整顿”,也超出了理论争辩,超出了马克思关于精神世界的问题必须使用“批判的武器”(即摆事实、讲道理)的范畴。马克思坚决反对以“武器的批判”(即暴力和强制)代替“批判的武器”。我们今天宣传“理论自信”,这“自信”恰是指它的说服力,而无须借助于权力的压服。所以,龚云先生的大作俨然是讨伐的檄文。可惜的是,所遵循的方法不靠谱;按依法治国的标准,完全不能成立;反而暴露了自身的一个突出特点:身为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从业者,却和马克思主义特别讲究的方法,风马牛不相及。

 周有光先生指出,人类的思维是逐步提高的;其轨迹是:神学的冥想,玄学的推理,科学的实证。恕我直言,龚云先生的这篇文章的基本思维方法是玄学的推理。推理是一种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前提),推导出一个未知的结论的思维过程;属于形式逻辑的范畴。它作为思维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根据一些既存的现象,去思考多种的可能,开扩我们寻找正确结论的思路,是有益的,而直接用来作为判断或结论,则有百害而无一利。(上个世纪的大部分冤假错案是按先验的观念去推理而产生的,不是按现代法律的条规和确凿的实证定下来的)。因为,没有得到实证的推论,常是错误观念的疯狂的发作。

 龚云先生给炎黄春秋列出的七大责难,全是现象,由此导出的结论,则完全是从一个无证的观念推论出来的错误的判断。由此,实证的只有龚云先生自身的荒唐和谬误。

 
 
从第一责难说起

 我们先从第一条责难说起。原文是:“它每期的主要内容就在于集中描述中国共产党的错误历史,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的错误历史,尤其集中于改革开放前错误地历史,以‘反思’的名义‘暴露’毛泽东时期的错误。虽然有些作者写的事实是真实的,但整个杂志每期简直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错误地堆积,给人的印象就是中国共产党什么好事都没做。”

 历史是一个曾经的客观存在,是对是错都要面对。肯定正确和指出错误,是历史研究永恒的功能;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都是推动人类进步的正能量;就像一个人,面对疾病,及时就医,是健康的心理,正面的行为;心怀恐惧,讳疾忌医,才是病态心理,效果只能是加重病情。请问,法律、党章的哪一条哪一款是不许触碰党的错误的?当然,龚云先生想用两个词来改变事情的性质,一是“集中”,二是“堆积”。这两个都是数量词,并不能改变事物的性质,一粒米是米,一堆米也是米。对于错误,离开了特定的前提,不能说分散是善意,集中就是恶毒;堆积是反动,撒开就是革命。这还得取决于时机;文革结束时,很多领导人指出,我们面临的局面是:问题如山,积重难返。这时更得有面对问题的勇气,解决问题的魄力。胡耀邦在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中,他的勇气和魄力,堪称典范。炎黄春秋有多篇文章,记载了这段光辉的历史;这里的“集中”和“堆积”,既说明中国共产党面临严重的危机,而面对的勇气,解决的魄力,又显示了党的生机和强大。“集中”和“堆积”完全没有引出“动摇党的执政合法性”的效果。龚云先生对于炎黄春秋所涉及的党的错误,不去作这样的具体的辩证的实证性的分析,而是一个劲地从概念到概念地推理,推出“动摇党的执政的合法性”的罪名。如果在这个时期,还是只有歌颂“大好形势”一片欢呼,没有万众一心面对错误,改正错误的局面,就没有嗣后三十年的飞速发展和初步的繁荣昌盛。这才是真正动摇了“党的执政合法性”的历史的罪人。

 已为历史实践证实的结论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是在每一个危急的关头,敢于自审,敢于面对和分析自身的失误;而中国人民从来没有一叶障目,把党在一段时间和一些问题上所犯的错误作为否定执政合法性的理由,却总是在党总结经验教训的关键时刻,表现出世界少有的耐心和支持。文革之后,十一届三中全会,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大规模的平反冤假错案,作出新的历史决议,这一系列面对错误,改正错误的举措,不仅没有伤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反而空前提高了。我个人就是在这个时期加入了共产党,而不是在只能说“是”不能说“非”,只能歌颂,不能监督的文革时期。我以为,敢于面对自身的错误,勇于改正自身的错误,是一个政党健康强大、充满希望的标志。这之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把权力关进笼子,就是说,不仅欢迎群众对党的监督,并且要把监督制度化、法制化。而谁都明白,批评错误,是监督的题中应有之义。从根本上说,炎黄春秋,顺应了中国社会的这个进步的大趋势。

 批评党的错误,何罪之有?龚云先生,您所以把“描述中国共产党的错误历史”,推理为“动摇党的执政的合法性”,而没有给于实证,是因为您作为出发点的观念,倒退到了皇权专制主义的时代;在那种时代,人民只有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的拥戴之声,即使是皇帝的错杀,也得“谢主隆恩”,而说三道四则属“欺君”、“忤逆”、“造反”的死罪;虽设“谏官”,是活是死取决于皇上的喜怒哀乐,是一个风险率百分之九十九的行当,说了真话而幸存的,虽有而罕见。为什么中国最伟大的史书作者司马迁遭到宫刑,具有很高的历史标识性,道理在于此。在龚云先生看来,重要的问题不是党的自省与自纠,而是一些蒙冤者“不能正确的对待自己过去所受的不公平待遇”。对此,我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我要向龚云先生,明确的表明我的党性态度;面对造成冤假错案的错误,全党面对错误,改正错误,是第一位的;蒙冤者的任何表现都是第二位的,即使一时难以释怀,而有怨气,也是应该予以理解的。用“不能正确对待”来予以指责,这不符合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难道我们应当恢复“谢主隆恩”的传统吗?每当听说受害者被平反时,还表示“感谢党的关怀”,一种党性受到亵渎的痛苦,在我的心中升起。您举着这样的破旗,来声讨“描述中国共产党错误历史”的炎黄春秋,您自己不觉得太糟蹋我们的党性了吗!我更要指出,如果我们不能认错,或不能彻底的认错,这才是动摇党的“执政合法性”的根本原因。

 我无能担保炎黄春秋字字玑珠,完全正确,如果龚云先生真要批评炎黄春秋涉及党的错误的文章,那就不是推理出几顶帽子,一走了之,而必须进行实证性的分析。从事实出发,考究真伪,给以历史的、具体的分析,得出科学、中肯的结论。但我非常悲哀的看到,龚云先生显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他的思维方式的框架如此这般,沉淀己久,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一以贯之的错误推理

 我们可以点评一下,他列出的其他责难。

 第二条,“集中暴露毛泽东的错误,偶而涉及邓小平”。

 这是一个推理出来的责难;却没有说明,炎黄春秋提出的毛和邓的错误,哪些属于事实不真,哪些属于分析不当,实践证明的不良效果是什么。对此,龚云先生不置一词,那么,这如果责难成立的话,那只能导出这样的结论:毛泽东的错误是“暴露”不得的,邓小平的错误是“涉及”不得的。他们只能当作完美无缺的神,拿来给予供奉。龚云先生,你要的是科学还是神学?

 第三条,“选择性的发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犯过错误的领导人的身边的工作人员和家属和研究者的文章;以恢复历史真相为幌子,颠覆历史上公认结论。”

 这里,“选择性”是错误吗?谁能说尽道尽,不加选择;关键是选择得是对还是错。以什么为“幌子”,就得证明为什么只是个幌子,而并未恢复历史真相。还得请问,哪些属于“颠覆”不得的“公认结论”。当时把刘少奇、邓小平定为“党内最大走资派”,谁敢说不是“公认结论”,当时让习仲勋下狱,谁敢说不是“公认结论”。只要有理有据,“公认结论”如果错了,是应该颠覆的。所以没有实证的“颠覆”不是罪名,要实证为对或是错,才能判断颠覆有理还是有罪。可龚云先生,又没有能力指出人家的“理”不足,“据”不实;却推出了“颠覆”为错的结论。

 第四条,“发表一些替中国近代统治者翻案,否定劳动人民的革命的文章。”

 第五条,“集中攻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的错误,特别是斯大林时期,包括国际共产运动史的错误。”

 第四、五条罪状说的是一个问题,可以归在一起点评。龚云先生肯定的是列宁、斯大林领导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把一切对这个运动中错误的批评,断定为“否定劳动人民革命”、“攻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大错。在此,他以一字不提的办法,掩盖了国际共运的一个重大的历史事实,即在列宁、斯大林领导国际共运平行存在着恩格斯创立的另一个国际共运,前者称为第三国际,后者称为第二国际。这两个国际对世界局势的判断,对革命道路的选择,是完全不同的,双方争论的问题至今还在继续。在回避这个争论的前提下,就判定列宁、斯大林代表这国际共运的“正宗”,批评他们的错误,就是“否定劳动人民得革命”,“攻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就像看乒乓球赛,只看一方,不看另一方,就作出一方代表真理的结论,能不荒谬吗!今天为了普及和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和理解,需要我们联系一百多年,全部共运的历史实践,重新研究,重新认识。

 炎黄春秋开启了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和研究。龚云先生,您能拿出一个关于社会主义的权威的、不容讨论的“绝对正确”的解读吗?

 第六条,“该杂志脱离客观历史事实,以自己的价值尺度,尤其是政治的价值尺度对历史进行剪裁甚至重塑,背离了最起码的客观性标准,是典型的实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对立。”

 看着这段文字,我忍不住笑了起来,这段话不就是龚云先生的自画像吗!他的通篇文章从概念到概念的推论出了对炎黄春秋的“七大责难”,没有一个实证性的具体分析;哪来的“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所以他说自己“正确”,我不知道为什么;他说杂志“严重有错”,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震耳欲聋的吆喝着说是八百万大军杀过来了,可到了没见一兵一卒。没错,我们要捍卫执政党的合法性,但指望这样的“卫士”,以玄学的推理为武器,行吗?这样的“卫士”气势汹汹,可是一上阵,理不足,帽来凑,帽不济,呼“整顿”,先在理的面前把自己给扳倒了。

 第七条,“该杂志利用了执政党在管理意识形态方面的漏洞,特别是打着一些合法的旗号,假借客观公正之名,对普通民众特别是离退休干部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在社会上具有较大的影响。”

 这是一段完全语焉不详的话语。什么叫“管理意识形态方面的漏洞”?你不说清楚,我也不想乱猜。大家不懂,你说的就是自以为有分量的废话。旗号合法、客观公正,也是罪名吗?你说这是为了“迷惑”,有实证吗?普通民众特别是离退休干部,被龚云先生看成是最容易上当受骗的弱势群体,请问,具体表现是什么?有吓人的气势,而无明白晓畅的话语,这本身就是一种政治畸形儿。
 
 

请教龚云先生的几个问题

 龚云先生的专业是马克思主义研究。外行如我,是要谦虚请教的。

 龚云先生说,他认为列宁、斯大林是两把不能放下的“刀”。这指的当然是列宁学说的核心,即无产阶级专政。而什么是无产阶级专政,列宁说得很清楚:无产阶级专政是“由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采用暴力手段获得和维持的政权,是不受任何法律约束的政权。”(《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请问,如何把这样的“刀”和我们现今的“依法治国”的国策融合而不生矛盾?

 再问:五星红旗的一颗星是民族资产阶级,后来经过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资产阶级;这颗星实际上熄灭了;此后,毛泽东宣布进入了的无产阶级巩固政权和资产阶级妄图复辟的你死我活的斗争的历史阶段,必须实行对资产阶级专政(以后升级为全面专政)。如今,又有了民营企业家。显然,民族资产阶级是他们的前身。我们如不放下“刀”,就得对他们实行专政。请问:对荣智健、任正非、马云等民营企业家,如何实行专政,采取什么具体措施?

 三问:龚云先生,您说炎黄春秋批评毛泽东时代的错误,意在否定革命,否定社会主义,是历史虚无主义。请问,这个时期的政治运动,如批电影《武训传》,反胡风,反右派,三面红旗,反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文化大革命,其中包含着什么样的不可否认的社会主义因素?

 四问:龚云先生说,个别国家领导人和一些高级干部,为炎黄春秋撰稿,“由于与主流不同,满足了因为对现实中党存在的不足的不满的心理,所以在社会上有较大的影响。”请问;您所说的“与主流不同”,这“主流”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并请具体说明,他们的“不同”的具体内涵,又是什么?今天的“主流”,我以为体现在党中央四个“全面”总方针之中,他们的“不同”与四个“全面”相抵触吗?您所说的“党的不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您所说的“不满”是属于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您撰写这篇文章所持的观念,是属于“主流”的吗?
 
 最后,我希望您的回答应该是实证的,而不是推理的!
 
 
 
来源:多维】
 
 


沈敏

著名作家、评论家、现任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教授。主授电视文化评论相关课程。

 
  
 
 
 
 
 
阅读(296) 评论 (12) 已有74人转载▼   
雪雁艺术的博客   新浪网)
 
 
阅读(17391) 评论 (16) 转载(23)  
雪雁重生的博客   新浪网)
 
 
 
 
129 次阅读|  (雪雁-j    美国中文网)
 
 
 
 
 
23天——
 
 
阅读:19650
 
转载:97

 

河南唐村武术史料再考略 ——与周伟良教授商榷  魏美智1 &nb ...

0
0

紫元按:有位杭州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教授周伟良,近年发表了不少文章,紫元也看过几篇,不过紫元对现在的许多专家教授实在不敢恭维,他们大都急功近利,严重缺乏做学问的原则,在利益与良知面前,常常弃良知如蔽履,为所谓的能够得到实惠而“奋不顾身”,老百姓常戏称他们为“砖家、叫兽”。前一阵子紫元偶然读了该周教授关于唐村武术考察的文章,本来准备等忙过这一阵子后,给该教授一一指出他文章中存在的谬误,但最近发现魏美智先生写了一篇反驳文章,这篇文章有许多部分写得非常实事求是,紫元就征得魏先生同意专来这里。对文中一些紫元认为不正确之处,紫元会以按文的形式也慢慢指出(由于要忙于其他事务,所以每天只能指出一段,请网友持续关注)。

唐村武术及武术史料在历史上及对武术史研究确实非常了不起,这与唐村(包括王堡村)在千载寺太极宫附近的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而千载寺太极宫又在太行八径之最大径“太行径”河南怀庆府境内太行山脚的一端的端口处,几乎是中国整个西北部到中原的必经之处。怀庆府是中国养生学及功法的摇篮,千载寺太极宫自唐代李道子创“无极养生功”,到明初洪洞移民时已经记载有拳术(是目前为止关于拳术的最早记载,即对移民”舍食传拳“),到嘉靖万历年间与千载寺太极宫密切相关的怀庆府小董人董成老道在太极宫附近、猕猴成群的太行山里久练自化开悟而创通背拳,再到明末唐村李氏八世祖李春茂等、九世祖李仲、李信、李友、李克复等及王堡九世祖王仲锦、温县陈家沟九世祖陈奏庭等在太极宫拜师博公道长、董秉乾老道学艺(与唐村家谱记载自其洪洞移民始祖得千载寺太极宫”舍食传拳“后,一世至七世祖只有”文武双修“、没有具体说明"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到八、九世祖开始有"武"的具体内容,不仅说明唐村所习武艺到彼时一变,也说明千载寺太极宫武术在明末之时发生了特别的变化。紫元认为,结合红拳很早(明初就在河内张家流传)就在怀庆府流传,到了嘉靖元年出生的怀庆府武陟小董人董成老道最初就是随张、郭二师学太祖红拳、白氏五拳,并开悟后改创成通背拳,千载寺太极宫武术发生变化明末与董成通背拳、关刀、王宗岳十三势软手太极、”长枪李“后裔将”勇战十三枪、六合枪“(又称”杨家枪“)传入千载寺太极宫有直接的关系,而唐村李氏、王堡王氏、陈家沟陈所记载的都是在太极宫学的这些武艺(当然还有千载寺太极宫原有的李道子”无极养生功“、博公道长传的”箭艺“等)。这就是为什么唐村李氏家谱记载中,从一世祖到七世祖都是文武双修,照理,家传了七世武艺,没有断代过,应该已经发展到巅峰,可是到了八、九世,李氏并没有在村里随长辈学武艺,反而又跑到太极宫拜师学艺,其根本原因就是千载寺太极宫的武艺很不同了,所以去学而不随家长学已经传了七代的李家武艺。

唐村十世祖在康熙末重修的家谱上记载了这些重要的历史,从唐村家谱、后来的拳谱及现在发现的怀庆府济源勋掌神拳谱看,唐村的李氏之八世祖李春茂写了无极养生功论、十三势拳歌、心解等,九世李仲、李信及姑表兄弟陈奏庭一起改创成”太极养生功“并写太极养生功谱“,但太极养生功谱“后来遗失,”太极养生功“也没有传小来,可能他们的”太极养生功“不是很成熟,所以李氏十世文武双修的李元善在九、十、十一世人物旁注中只提精通十三势拳、剑,只字不提他们精通”太极养生功“!而从十二世李鹤林著的《太极拳论》、《打手歌》及其所留拳谱最后的拳套子及动作名称名称看,也只有”十三势“及其动作名称,没有什么”太极养生功“,与李元善在家谱上的记载是一致的。说明李鹤林著的《太极拳论》就是论原李家在太极宫拜师学的十三势拳,不是李仲、李信、陈奏庭改创的”太极养生功“!因此,太极拳就是十三势拳(当地称”十三势软手“或简称”软十三“),这从陈家沟老拳谱上也可以证明,其谱载”太极拳,一名十三势“,而无论是陈长兴传杨露缠的太极拳,还是陈青萍传武禹襄的太极拳,其动作名称无不与李鹤林留下的太极拳谱上的十三势动作名称一样,这些都清楚地证明近代说的太极拳,就是唐村李氏八世祖、九世祖在太极宫学的”十三势软手“。李仲、李信及姑表兄弟陈奏庭一起改创成的”太极养生功“及其太极养生功谱“早就被丢弃了,至少十世祖李元善在写家谱时已经对”太极养生功“很不重视,在人物旁注上几乎一个也没有提到,提到的是”无极养生功“、”十三势拳、剑“!”太极养生功“的改创不是很成熟也可以从陈奏庭考场闯祸后,李信等风头过了又回太极宫”再拳“即又去深造,而陈奏庭则在李际遇事败后随蒋发深造十三势太极看出。蒋发在明末还有弟子赵堡镇的邢喜怀,陈奏庭是入清后才随蒋发深造的。邢喜怀的弟子也历来都说太极拳来自道家,与唐村家谱、王堡枪谱记载是一致的。

所以,如果强词夺理说,现在的太极拳就是李仲、李信及姑表兄弟陈奏庭一起改创成的”太极养生功“,是完全不符合事实的。很明显,近代所指的太极拳是李、陈、王氏等明末学自太极宫道人,是来自道家。吴氏太极收徒行大礼时至今严格按照历代传统,写上”张三丰祖师之位“七个大字,是尊师重道、尊重事实的。

唐村李氏改创拳并写谱的的除了上述的李仲、李信及姑表兄弟陈奏庭一起改创成的”太极养生功“及其太极养生功谱“外,还有就是李友,他改创成”勇战心意枪“、”心意捶“等,并也写谱,写了”身法论“、”九要论“、”心意捶论“、”交手法“、”十形说“等。不过前者都失传、遗失,后者谱存,心意捶也在康乾年间传到了少林寺,被出家在少林寺的贾淑旺学去,而保留了下来。

唐村的九、十世祖好几人都参加了”闯贼“李自成部队,并成为大将,他们没有像李自成那样滥杀无辜,但最后被李自成迫害逃离、有的被杀害。同样他们的姑表兄弟陈奏庭也参加了李际遇的造反部队,后来也逃回陈家沟。后来王堡13世祖王安民,黄河对岸苌乃周都去向太极宫道人及李氏十二世祖李鹤林学习深造。

这些都是唐村李氏在武术上很了不起的历史,但当今唐村李氏后裔李立炳先生却虚荣心极度膨胀,希望把天下武艺都说成是唐村李家创的,并编造了一些不实的说法,不仅有欺世灭祖之嫌,也沾污了唐村李氏原有的光辉历史。所以实事求是,还原真实历史面目是每一位武术爱好者的责任。

另外,由于十三势软手太极拳名声大,后来又许多人把十三势与通背拳相结合的、或者是柔化了的通背拳都成为”软十三“。







河南唐村武术史料再考略

——与周伟良教授商榷

魏美智 程峰2 李立炳3

(紫元按:本文是魏先生写的,不知为什么放上程峰、李立炳的名字?) 

2014年第12期《中华武术研究》杂志刊登了杭州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教授周伟良的文章《河南唐村武术史料考略》,作为周教授考察河南博爱唐村的陪同者和参与者,觉得能够为周教授考察唐村提供一些信息,使周教授能够在短时间内写出数万字的长篇文章尽一份绵薄之力而感到高兴。

然而,细读周教授的论文,发觉周教授由于来去匆匆,时间仓促,所查资料尚未臻至,在资料运用上和历史考察上还有待于深入,因此所得结论,尚有偏颇之处,尚有商榷的余地。

一、唐村《李氏家谱》中的武术史料再考略

 关于《无极养生拳论》的作者。周教授认为,从民国时期二十年开始,孙禄堂的《形意拳学》一书已经盛行于社会,所以,是李春茂的《无极养生拳论》有可能辑集了《形意拳学》中的“形意无极学”与“艾毓宽序”相关内容而成,决非万历年间曾为贡生的李叶蓁所写。而事实是:

(一)《无极养生拳论》为李春茂所作,源流清楚,史证充分。李春茂的无极养生拳论植根于千载寺厚重的无极养生文化。千载寺是一座古老的集儒、道、佛为一体的大型寺院。千载寺原名无极寺。东魏武定三年(545年),更名千载寺。千载寺规模宏大,是由千载寺、三圣祠、太极宫三部分组成的规模庞大的寺庙群。千载寺是佛教寺院,寺东为三圣祠,供奉伏羲、文王、孔子三圣。三圣祠之东为道观,古称太乙宫或太室祠。寺南30米有个叫博鳌潭的小湖,潭边树着洛书河图碑,和伏羲女娲图像雕石,潭东有坐“周易祠,”构成了儒、释、道三教合流、共处互融的特殊人文景观。古时有一位名叫尹寿子的先哲,曾在此研修‘无极之道’,被老子奉为先师。据《怀庆府志》记载:“尹寿子,相传虞舜时人,说道经于河阳”⑶。河阳,黄河之阳,沁河之阳。这说明千载寺尹寿子活动的遗迹是真实的。相传尹寿子的母亲怀胎十二个月,仍不见分娩朕兆。于是,就去请教一位颇懂医术的先生。这位老先生让她沿着博鳌潭转圈,尹寿子的母亲就顺着博鳌潭沿一个方向往前走,走着走着就动了胎气,生下了尹寿子。尹寿子长大成人后,母亲就把她如何难产,如何沿博鳌潭顺着一个方向走,怎样动了胎气生下他,一五一十地告诉他。尹寿子聪慧异常,他坐在博鳌潭边,把母亲走路的痕迹画了下来,形成一个圆圈,这个圈,无穷、无尽、无始、无终,无极。后来人们将这个图大雕刻一块理石碑,相传就是尹寿子传下的无极图。

西汉的时候太乙宫出了个导引养生大师叫李自然,汉武帝为了长生不老,永享安乐,圣驾亲临李自然结庐的金伞山,向李自然学习导引养生之术。后来,汉武帝赐给他金银财宝不受,便赐予他皇姓:刘。李自然遂从此更名为刘自然。西汉元朔三年,汉武帝的宠臣东方朔东来公干,写了一篇《金伞山万寿观自然先生赞碑》:碑文云:汉大夫东方朔奉诏东干,特谒金伞山万寿观主自然先生刘公古迹,追慕其德,乃留赞曰:

   妙哉至道,无极无穷,无影无形,无始无终

细无不无,大无不容,分判混沌,运干元穹

造化川谷,备列西东,生育万物、孕产禽虫、

五行否泰、八卦屯蒙,随缘祸福,应兆吉凶,

非道能著,惟人可宏,昔者自然,天锡英雄,

作用法则,动下谦恭,量若溟海,声如巨钟,

解忿判锐,知白知青,深达奥旨,洞晓真宗,

金伞山侧,万寿观中,持诵精恳,焚修至诚,

飞符走录,斩妖灭凶,迎神役鬼,降虎伏龙,

拯济水旱,时稔岁丰,制服灵液,采铒赤松,

吞日饮月,单衣拒冬,一百十九,貌若婴童,

回光返照,圣智圆通,术丹济鼎,彩霞飞虹,

旧缘宿行,相契是功,金书赫赫,鹤驾腾腾,

仙乐嘹亮,啸歌雍雍,祥云蔽日,瑞气凌空,

履石遗迹。以记名崇,摩幡鼓节,迎归洞宫,

飘飘仙秧,隐隐玎冬,信士继踵,洪波立封,

秦室堕废,战国奸雄,岁月既久,观宇颓崩,

千载之后,再阐元风,自然远祠,重耀仙踪,

兴修大厦,宏壮孤峰,寒灰复炽,枯木重荣,

四方归奉,万里和同,圣弱万寿,帝道兴隆。

大汉乙卯岁次八月一日安昌县令刘得辛立石

东方朔所写的这块碑刻,将无极养生的功法、气功状态、气功效应写得栩栩如生。这通碑共有两块,一块在千载寺,一块在金伞山。不看东方朔所写的《金伞山万寿观自然先生赞碑》,就不知道什么是无极养生功,就不知道无极养生功的传承,就不知道《无极养生拳论》产生的背景与渊源,就不理解为什么孙禄堂为什么写不出形意无极学。可惜,此碑在周教授眼前他却与之擦肩而过。

无极养生功也随着历史的前进,时代的进步,新的历史资料的不断丰富,不断提高。到了汉献帝末年,洛阳发生兵乱,支谦随族人辗转来到千载寺,住持于千载寺,并在此翻译了佛教著名的经典《大明度无极经》。《大明度无极经》与《易经》的太极、无极学说相结合,成为十力和尚创无极养生武功重要理论来源。这些厚重的无极养生文化和武术文化都被李春茂浓缩在《无极养生拳论》里。

从文章结构上看,李春茂的《无极养生拳论》虽然只有短短400字,文字简洁,语言通俗,条理清晰,言简意赅,让人们可以很清晰的了解了什么是无极,什么是无极养生,并通过实践体会说明练习无极养生武功,是能够使人“永人之天年,畅达人之血脉筋骨,欲从后天返先天而卫生之术”。

“体质”、“卫生”并非现代语言。周伟良教授认为李春茂《无极养生拳论》中的体质、卫生等词语不可能出自明代,是古文中夹杂新词。周教授是讲授体育与健康的,对古代的历史、典论、语词学习运用的相对较少,不太熟悉。其实,在魏、晋,唐、宋,“体质”一词就已经成了常用语。唐朝诗人韦应物《杂体五首》第四首就有“同声自相应,体质不必齐。谁知贾人铎,能使大乐谐。”⑷宋·刘克庄《满江红·丹桂》就有“体质翻嫌西子白,浓妆却笑东邻赤”的词句。诗人们能将语词写到诗歌里,就已经说明其普及程度了。在文章里也很多。唐·李通玄所撰《新华严经论》:“明信心者。智照自他身心。皆无有体性。如虚空故。如光影无体质故。是故名为观察智佛。五举菩萨上首名号者。名为贤首。为明信。⑸至于卫生一词,历来就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卫生就是讲求干净,清洁。如与苏东坡同仕宦于北宋的晁说之所著《晁氏说语》有言:“予爱善卫生者,不以脾胃暖冷物、熟生物,不以元气佐喜怒。另一种解释,卫生就是养生之道。如元初著名全真道士李志常所作的《长春真人西游记》中,就有丘处机会见成吉思汗时候,成吉思汗就忙着问:真人远来,有何长生之药以资朕乎?丘处机如实回答说:卫生之道,而无长生之药。”这里的卫生之道就是讲的养生之道。翻阅古籍,这样的记载还很多,我们从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无极养生拳论》中的体质、卫生的词句,都是古已有之的,屡见不鲜的,并非是民国时期的文字和行文风格。

至于《李氏家谱》的后记,更是无可厚非。所谓后记,是写在书籍或文章之后的文字。多用以说明写作经过,或评价内容等,又称跋或书后。唐代韩愈作《科斗书后记》便有后记之称。韩愈是我们的家乡人,他在家乡有很大影响,学韩愈的行文风格也是乡人责无旁贷的吆!

后记,古人多用书某书或某文后的题名。如宋代欧阳修即有《书梅圣俞稿后》,曾巩有《书魏郑公传后》,王安石有《书李文公集后》,都以书后为题。偶或用读某书或某文后题这一名称,如唐代柳宗元《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便名之读后题。后世所谓题跋,都是后记。后记实际是列在书后的序文,但与序文稍有不同。其差异之处在于后记或跋,篇幅往往小于序,在内容方面往往不需如序说得那么全面,体制规模也都小于序文。在唐代的写经里,对后记的运用也很多。

至于“风水宝地”一词,在宋代的《太平广记》,宋淳熙年间的《三山志》我们都可以找到“风水宝地”一词。可见风水宝地一词既不是李元善发明,也不是李元善抄自现代语言。欲从风水宝地一词中看出《李氏家谱》的年代,应该是走眼了。

李春茂“万历”落款完全正确。其实,将 写成 是完全正确的。《历代帝王年表》“:癸酉·神宗·翊钧·萬”;《历代帝王庙谥年讳谱》:“神宗·范天合道哲肃·翊钧·穆宗太子·元年癸酉在位四十八年庚申崩·萬。”⑹

这里有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周伟良先生忽视了李春茂《无极养生拳论》的创作年代。中国历代帝王都有避讳的习惯。所谓避讳,就是君王或尊亲为了显示威严,规定人们说话中避免直呼其名或在行文中直写其名,而以别的字相代替。李春茂的《无极养生拳论》写作于万历庚寅年,即明万历十八年。当朝的皇帝是万历皇帝。万历皇帝虽然几十年不上朝,但是,万历皇帝的皇权没有哪个敢剥夺。李春茂将万曆 写成 萬歴 ,正是避了万历皇帝的讳。关于曆与歴,还有人说是应该避乾隆皇帝的讳,这种说法有点滑稽。万历十八年是1591年,乾隆皇帝出生于康熙五十年,即1711年,二者相差120年,李春茂怎么可能要避120年之后的乾隆皇帝的讳?

(紫元按:魏先生在上文中以强烈的事实驳斥了周美良教授的谬误)


关于唐村李氏与陈家沟结缘问题。唐村李氏与陈家沟结缘问题,我们是亲历亲为的见证者之一。《李氏家谱》发现后,唐村族人多次陈家沟考察,陈家沟陈氏族人也多次到唐村考察,陈李两家族人来往频繁。《李氏家谱》的发现,也让陈家沟的陈氏扬眉吐气。过去很多人攻击陈王廷创太极拳仅仅是个传说,攻击唐豪的考证是胡编乱造。现在唐村《李氏家谱》明确记载有陈王廷创太极拳的历史,这让攻击陈王廷、攻击唐豪考证的谣言不攻自破。

(紫元按:这里,“陈王廷创太极拳”,如果是指与李仲、李信一起改创的“太极养生功”就正确,但“太极养生功”早被丢弃或失传;如果指近代意义上的太极拳就不符合事实,近代意义上的太极拳就是陈王廷等在太极宫学的十三势软手。详见文章开始紫元的按文,所以就真正意义上的太极拳而言,陈王廷不是创始人。而陈王廷姑表兄弟的“太极养生功”长啥样,由于失传,人们也不清楚


陈氏族人不仅承认与李家的亲戚关系,还将李氏族人视为上宾。我们到陈家沟考察,温县的县委书记、县长、政协主席还参与设宴招待我们,温县电视台也通过采访原福全、王兴亚、李立炳制作的《寻找太极拳之源》的节目,在温县电视台反复播放。

陈家沟陈氏与唐村李氏关系突变是源于某上边领导几次三番给陈家沟陈氏家族的负责人打电话,不让陈家沟承认与唐村李氏的亲戚关系,甚至威胁说,如果承认陈家沟与唐村李氏的亲戚关系,太极拳发源地是唐村而不是陈家沟。陈家沟陈氏正是在这种政治压力下才被迫否认与唐村李氏的亲戚关系的。所以,周教授采访陈氏族长陈景安时,陈说从没听说有记载陈抚民娶妻李氏的碑,对此我们非常理解。朱天才说他不知道有陈抚民的墓碑也非常正常,如果朱天才说知道这块墓碑,反而是不正常的了。温县旧属怀庆府。怀庆府各县有一共同的习俗,就是对祖坟的风脉非常重视。外族人没有本族人的特别邀请或者在本族人的陪同,是不能私自进入家族墓地的。如有人私自进入家族墓地,皆认为其别有用心。如果因他进入过家族墓地,该家族如果出了什么不好的事情,就会认为是私自进入者有意破坏了坟地的风水,受到该族人强烈的责难与反对,甚至大打出手。

关于李岩、李仲、陈王廷结拜问题。周教授质疑说陈、李两家既然是姑表弟兄,还在千载寺结义令人生疑。周教授其实没有看清《李氏家谱》所记的内容。《李氏家谱》明确记载:李岩、李仲、陈王廷是“拜师结义,树志文武,双杰成名。”第一,所谓拜师结义,就是说李岩、李仲、陈王廷拜了同一位老师,这样他们的关系就由过去的姑表弟兄,变成了同门师兄弟,这样的结拜与传统的结拜是不能同日而语的;第二,他们的结拜是为了在同一师门的指导下 “树志文武,双杰成名。”啥是双杰?就是在文、武两个学科的科举上都作出杰出的贡献,一举成名。

民国抄本的《李氏家谱》不可能辑录九十年代或两千年之后陈家沟人关于陈王廷大闹考场的故事。周伟良教授关于《李氏家谱》中所记李岩、李仲助陈王廷抱打不平大闹考场的事件,只是该谱的独家报道,目前尚无任何资料可作证,是“增益”、“编辑”了陈家沟关于陈王廷大闹考场故事。按照周教授的说法,《李氏家谱》抄于民国年间,那么出版于20世纪初的陈正雷著作里关于陈王廷刀劈鼓叓的记载是不是对《李氏家谱》有关记载的佐证?陈正雷《中国陈氏太极拳》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19907月第1版,民国时期抄本的《李氏家谱》可能增益、辑录了陈正雷的出版物的故事吗?

关于陈王廷刀劈鼓吏的事迹不仅《李氏家谱》有记载,李氏族人的传说比陈家沟的传说更准确、更合理,与史志的记载更吻合。其原因在于,《李氏家谱》是当代人记当代事,陈正雷记的是数百年后的传说。关于陈王廷参加科考的时间,我们曾到陈家沟实地调查,被调查者共同的认识是陈王廷参加科举可能在明崇祯七年或者九年,而更倾向于明崇祯九年。科举考试一般都在秋九月举行,又称为“秋闱”。 《明史》:(崇祯)十三年,登封土寇李际遇因岁饥倡乱,旬日间众数万。《明史·列传·忠义》记载李际遇的农民暴动是在明崇祯十三年农历十二月。因此,陈王廷九月刀劈鼓吏后不可能去玉岱山投奔尚未起义的李际遇。玉岱山据洛阳仅数十里,不等他们跑不到玉岱山,恐怕早成河南府狱中之囚了。据唐村李氏传说,陈王廷刀劈鼓吏后,李岩、李仲、陈王廷姑表三弟兄骑着快马,沿黄河大堤,一直向东,到了山东黄坝李庄李氏的另一支族人家中落脚。李氏族人看陈王廷武艺高强,便推荐他去作镖师。这才有了地方志中有关陈王廷作镖师的记载。

(紫元按:陈王廷在考场闹事之后不一定马上去投奔李际遇,因为那时李际遇还没有造反。但李际遇造反被陈王廷得知后再去投奔他很正常,就像李信在陈王廷考场闹事后没有去参加李自成部队一样,而是回千载寺“再拳”。因为那时李自成还没有打到怀庆府,等“闯贼”人马到了怀庆府,李信等便去参加了。清末民国初陈氏16世陈鑫在《陈氏家乘》上记载的陈王廷去李际遇处应该是毫无疑问的真实历史,期间还遇到百步穿杨的蒋发,陈王廷自愧不如。李际遇事败后蒋发也隐藏到陈家沟陈王廷处,那便是二人画像的来源)


《李氏家谱》录入资料年代限制严格,体例正确。周教授说:关于《李氏家谱》的真实性,目前虽然几乎得到了研究者们的一致肯定。但是,周教授又说:“需要注意的是,该家谱落款时间是 康熙五十五年 ,而抄录此文本的具体年代则为民国时期,其间有差不多二百年的时间,正在这二百年中,《李氏家谱》有可能被不断增益、修改,诸如辑录孙禄堂《形意拳学》而成的《无极养生拳论》与陈王廷大闹考场等,即是例证。再联系到家谱中竟将《无极养生拳论》《十三势行功歌》和《太极养生功谱》等这类内容特地列入其中,这在同类家谱中可谓绝无仅有(如陈家沟的《陈氏宗谱》、山西《姬氏族谱》和光绪年间荥阳的《苌氏族谱》等),非刻意为之,焉能如此?

简言之,周教授的意思即《李氏家谱》所记的人与事都是真的,家谱中的武术资料则是假的。周教授的这种《李氏家谱》真假二元论的说法是不实事求是的,是唯心史观的滥殇。

《李氏家谱》录入家谱内容有严格的年代限制。最明显的例子是李鹤林的《太极拳论》《打手歌》等未被录入。《李氏家谱》录入的最后一位家庭成员为李鹤林,如果勉强将李鹤林的《太极拳论》《打手歌》“增益”进去,也说得过去。但是,《李氏家谱》却没有将李鹤林的几篇拳论收入其中,这件事说明李元善在修《李氏家谱》的时候,录入的资料完全是按照严格的年代限制,仔细甄别过的,现存《李氏家谱》是李元善的原作的抄本;同时,也说明李氏的后人也都尊重历史没有把不该增益进去的内容纳入家谱。

《李氏家谱》的体例完全符合清代编修家谱的体例。《中国家谱》指出:“清代,是中国家谱体例发展最为完备的时代,其记事范围范围几乎涉及道宗族事务的各个方面,谱书的内容包括谱序、谱例、世系图、世系录、先世考等五项内容。到了清朝康、雍、乾时期,随着国家兴盛,盛世修志之风昌盛,编修家谱的体例也越来越完善,谱书的内容包括谱序、恩荣录、世系图、世系谱、凡例、家法家规、字辈、谱论、科举、祠堂、祠产、墓图、墓志、五服图、家礼、仕宦记、传记、行状、志录、寿文、贺序、祭文、名绩录、契约、艺文、遗像、赞词、年表、余庆录、领谱字号等三十余项,使宗谱成了宗族的百科全书。”⑻从修编家谱的体例看,《李氏家谱》完全符合清代编修家谱的体例,在修谱中将李春茂的《无极养生拳论》《十三势行功歌》和李岩、李仲、陈王廷编撰的《太极养生功谱》录入家谱之中,是在情理之,并非刻意为之。周教授称其为“绝无仅有”,非常难怪,编修家谱多在中小城镇和农村进行,因为那里同宗族人群相对集中。大城市宗族人群分散,很少有编修家谱的。周教授长期生活在大城市,对这些与专业无关的些许小事,可能不大关注,是有情可原的。

为什么陈家沟《陈氏家谱》,山西《姬氏家谱》,荥阳《苌氏家谱》中没有《李氏家谱》中的相关内容?其主要:一是编修家谱人的水平不同。唐村李氏编修家谱人李元善,是由岁贡考太学。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李元善不管考没考入太学,最少是高中以上水平。其他家谱的修谱人是不是高中以上水平目前尚难以断定,所以达不到《李氏家谱》的水平在所难免。二是唐村的武术活动是家族性的,全族参与,所以家谱对此予以重视是合情合理的。其他如姬际可,苌乃周他们在族人中都是凤毛麟角,如果编修家谱的不是族中五服之内的内亲,没人会予以重视。陈家沟陈氏则是另一种情况,外人很少知道陈家沟武术情况。使陈家沟武术扬名的是清咸丰三年捻军起义军从温县柳林镇过黄河,围攻温县县城。陈家沟、赵堡的武士们与捻军展开激烈搏斗。陈王廷的后人陈仲甡、陈季甡在歼灭攻入城中的起义军时立了大功。《温县志稿·烈女》中还特意记载了一位陈家沟姑娘嫁到赵堡镇的陈氏,“素以习拳”,在丈夫平贼遇害后,“氏亦约束从戎,”“出入敌阵数十次,杀数十人,卒亦殒命。”这次战斗,才让人们知道了陈家沟的武术,这才有了民国二十二年《温县志稿》中的陈王廷简介。但是,仍没有引起陈家沟陈氏自己的重视,在修家谱中没有将村里的武术名人和贡献记载下来,对陈王廷也只是记了个“拳手“。多亏陈鑫在《陈氏太极拳图说》中,写了《陈氏家乘》一章,给他们作了传记,陈氏先人的习武事迹才保存下来。应该说《陈氏家乘》就是《陈氏家谱》的补充。综合《陈氏家乘》来看《陈氏家谱》,该家谱与姬氏、苌氏家谱还是有区别的。三是家族习武的人很少,习武者将他们所得的拳谱、枪谱当做武林秘籍,秘不外传,修家谱的人不一定知道他们的武林秘籍是啥。而唐村的拳论、拳谱、枪谱,家家都有,武术人人都会,在全国到处传播,已经没有秘密可言了。四是很多家族对习武之人没有正确认识,认为他们不耕田,不经商,天天练武,吊儿郎当;而唐村李氏则是以千载寺为依托,把武术作为一种产业来经营。所以,其他很多家谱,包括姬氏、苌氏家谱中对先辈的事迹、著作记载很少或没记载,就记载姬际可的《姬氏家谱》关于“老年破流寇于村西,手歼渠魁,人号神枪。传艺河南,至今人以夫子事之。”的说法,从文字字体上看,编辑、书写家谱的体例看,也是后人所加,并非家谱原文,这就说,《姬氏家谱》并没有关于姬际可枪法的记载。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存在于他们家族本身。我们不能够因为他们的家谱编修的不完善,而责难那些家谱修得好李氏家族。

(紫元按:据紫元数次赴尊村考察,《姬氏家谱》关于“老年破流寇于村西,手歼渠魁,人号神枪。传艺河南,至今人以夫子事之。”的记载是姬氏十四世举人姬光璧乾隆年间写的,不是近代人写的)


(二)“形意无极学”并非孙禄堂所作。

孙禄堂的“形意无极学”没有固定版本,概念含混。

先看孙禄堂的总纲无极学:

“无极者,人未练之先,无思、无意、无形、无象、无我、无他,胸中混混沌沌,一气浑沦,无所向意者也。世人不知有逆运之理,但斤斤于天地自然顺行之道,气拘物蔽,昏昧不明,以致体质虚弱,阳极必阴,阴极必死,于此摄生之术,概乎未有谙也。惟圣人独能渗透逆运之术,揽阴阳,夺造化,转乾坤,扭气机,于后天中返先天,复初归元,保合太和,总不外乎后天五行拳八卦拳之天理,一气伸缩之道,所谓无极功能生一气者是也,”⑴

这段论述的原作者李春茂论述的十分严密,增一字则显得太多,减一字则显得太少,孙禄堂先生因为不太理解这段论述的严密性,妄自增删,造成了两个重要错误,一是删去了“唯三教融易”这句关键的词,将《无极养生拳论》的源头切断了,使之成为无源之水,使之后的论述就显得苍白;二是将“总不外乎后天五行八卦之天理”改为“总不外乎后天五行拳八卦拳之天理” 什么是“五行八卦” 五行八卦是指阴阳五行和八卦理论。是古代汉民族的基本哲学概念。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行,是中国古代汉族先贤从事各种研究的工具与方法。八卦是将万物分作为乾、坎、艮、震、巽、离、坤、兑。易经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它含盖万有,纲纪群伦,广大精微,包罗万象。孙禄堂将五行八卦这一普遍真理矮化为仅仅是“五行拳、八卦拳”的天理。这说得过去吗?

到了孙先生的《八卦掌学》的第六章无极学一节中,孙先生的无极学又改为无极形式,其论又成为

无极形式者,当人未学之先,心中混混沌沌,一气浑沦。举动之间,但由于天然之性也。而旋转无度,起落无节,外失诸修,内失调养,知顺之所往不知逆之所来,以致体质虚弱,阳极必阴,阴极必死,往往归于无可如何之地。是摄生之术,讲求无方良可慨也。惟圣人知逆运之机,修身之本,还原之道。总之不外形意、太极、八卦诸拳之理。一气伸缩之道,明善复初之功,求立于至善之极点,以复先天之元气,和而不流,中立尔不倚,可于后世作法,亦可为万物立命,此谓之无极而生太极之式也。⑴

什么是无极形式者呢?翻开孙禄堂先生的《八卦掌学》发现,孙禄堂所讲的无极形式,原来就是八卦掌的起势。用八卦掌的起势来涵盖无极学,岂不令人误入歧途?在八卦掌的无极学中,语言啰嗦,句读不当,许多地方令人不知所云,仅与孙先生的形意无极学相比,就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之慨。无极本是指无形无象的宇宙原始状态。孙先生却见木不见林,见微不见著,以偏概全,可见,孙禄堂先生对无极的概念尚未弄清楚。特别是孙禄堂将“人未练之先,无思、无意、无形、无象、无我、无他,胸中混混沌沌,一气浑沦,无所向意者也,改为“当人未学之先,心中混混沌沌,一气浑沦。举动之间,但由于天然之性也。而旋转无度,起落无节,外失诸修,内失调养,知顺之所往不知逆之所来,”似有驴唇不对马嘴之嫌。

到了《太极拳学》的第一章无极学,其学又成为:

无极者,当人未练之先,心无所思,意无所动,目无所视,手足无舞蹈,身体无动作,阴阳未判,清未分,浑浑噩噩,一气浑然者也,夫人生于天地间,秉阴阳之性,本有浑然之元气,但为物欲所蔽,于是拙气拙力生也焉,加以内不知修,外不知养,以致阴阳不合,内外不一,阳尽阴生,阴极必蔽,亦是人之无何如何者也。惟圣人有逆运之道,转乾坤,扭气机,能以后天返先天,化其拙气拙力,引火归元,气贯丹田。于是有拳术十三势之作用,研求一气伸缩之道,所谓无极能生太极者是也。⑴

 从这三段文字看,可以看出以下问题:一是孙先生的所谓无极学,文字相差很大,没有固定的版本,到处涂鸦,随机乱改,不成篇章。如果说孙先生在写书时,为了在文字上为了避免雷同的话,在《八卦掌学》的第六章无极学一节中,孙先生就应该运用形意无极学的理论,来诠释八卦掌的武术动作,武术理论。《太极拳学》的第一章无极学中就应该用形意无极学的理论来诠释太极拳的武术动作,武术理论。可惜我们从孙先生的书里看到的只是孙先生生吞活剥照搬《无极养生拳论》的只言片语。文字颠倒,随意增删,仅仅将八卦掌、太极拳贴上了个无极学的标签。二是概念含混。如孙先生在“总纲无极学”中,将之称之为“无极者”,在《八卦掌学》中,又称之为“无极形式”,在《太极拳学》中又称之为“无极者”,这说明孙禄堂先生并没有将《无极养生拳论》的理论融会贯通。

从孙禄堂先生的著作中看出,孙先生并不懂无极学的来龙去脉。《无极养生拳论》与《十三势行功歌》《十三势论》《十三势行功心解》互为姊妹篇,是一套完整的无极养生武术理论。《无极养生拳论》讲的是无极养生功的理论,《十三势行功歌》则是无极养生的功法;《十三势论》讲的是法理与实践。《十三势行功心解》讲的是心法。唯物主义者认为,理论与实践是紧密相依的。有理论没有实践,理论就会流于空泛的说教。有实践没有理论,其实践就会成为盲动。孙先生虽然抄袭了《无极养生拳论》的字句,但是,他不懂得具体的功理、功法,练法,心法,其形意无极学只是他的《形意拳学》一书的点缀。同时也证明,他的所谓“形意无极学“以及”太极无极学“,八卦”无极学“都不可能是孙先生自己的创作。

孙禄堂为什么不把艾毓宽的序言的内容写到“形意无极学”里面?根据周伟良教授分析,孙禄堂先生的“形意无极学”与艾毓宽的序言中的内容正好形成完整的篇章。我们认为也是这样的。何况艾毓宽的“无极者”云云之前还有“先生曰呢”?这岂非顺理成章之举吗?从整个篇章上看,将艾毓宽的序文的内容加到孙禄堂先生的“形意无极学”的后面岂非形成了有理论,有锻炼的心得体会的完整篇章吗?可我们要问的是这样的好事儿孙禄堂先生为什么不做?

我觉得孙禄堂先生之所以不这样做,其主要有:一是后半段“吾练功探感之无极养生功”云云,与孙禄堂的“形意无极”对不上号;二是李春茂的《无极养生拳论》加上落款总共410字,孙先生已经改造、使用了近200字,全篇剽窃别人现成的文章从习武人的武德、文德上也不允许那样做。三是孙禄堂并不懂形意无极学。艾毓宽先生的序言言道:“先生曰:五行拳者生于无极者也。无极者,乃人之无意想,无形朕,先天极妙,冲和之本始。”一句“无意想,无形朕”就揭示孙禄堂并不懂形意无极学。一个创造了一部拳术理论者,难道连怎么断句就不会?“无意想”是什么意思?无意,没有意识的自然状态;想,动词,无意加上想,就改变了无意的自然状态。“无形朕”是什么意思?按照一般常识,朕可解释为:缝隙;征兆、先兆;皇帝自称;我的自称。如果按照孙禄堂说法,将这些可能的解释与无形朕结合起来,无形朕可解释为:1.无形的缝隙;2.无形的征兆或无形的先兆;3.无形的我;4.无形的皇帝。按照这些解释,无形朕都是解释不通的。只有懵懵懂懂的自我,才会写出懵懵懂懂的句子。在文字上尚且懵懵懂懂,在武术理论上怎么可以清清楚楚呢?

孙禄堂先生的弟子否认“形意无极学”为孙禄堂所作。孙禄堂先生的弟子于化行著了一本《太极拳全书》,书内有一篇标题为《自序总纲无极学》,全文为:

无极者,当人未练之先,无思无想、无形影、无他无我,胸中混混沌沌,一气浑沦,无所向意者也。世人不知有逆运之理,但斤斤于天地自然顺行之道,气拘物蔽,昏昧不明,以致体质虚弱,阳极必阴,阴极必死,于此摄生之术概乎未有谙也。惟圣人独能渗透逆运之术,揽阴阳,夺造化,转乾坤,扭气机,于后天中返先天,复出归元,保合太和,总不外乎后天五行之术八卦拳之理,一气伸缩之道,所谓无极而能生一气者是也。

——中华民国二十三年八月  山左昌邑于化行序”。⑵

从文字上看,于化行的序文与孙禄堂的“形意无极学”几乎只字不差。于化行的“总纲无极学”如果是孙禄堂之所作,他在序里一定会标明是其老师孙禄堂所作,哪有弟子与老师争著作权的道理呢?相反,于化行非但没有在序文里写明是孙禄堂所做,反而还特意将文内标题写为“自序总纲无极学”,什么是自序?自序就是写作者本人所写的序言。除此之外,于化行还在自序的落款上写明了作序人的籍贯:山左昌邑;写序的时间:中华民国二十三年八月,写序人:于化行序,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孙禄堂写作“形意无极学”的可能性。我在《王宗岳太极拳论寻根探源》一文中曾提出:“从武禹襄、李亦畲及其后辈们的表现看,盐店本《太极拳谱》是“抄自豫署”的抄件,而不是王宗岳《太极拳谱》的原件。如果是王宗岳《太极拳谱》的原件,武禹襄、李亦畲不可能“参以鄙见”将原王宗岳《太极拳谱》改来改去,有的地方改的面目全非,这是文德、武德都不允许的。”因为是抄件,抄写时又没有将原谱的作者姓名的落款抄写下来,后辈们将王宗岳《太极拳谱》的部分内容误认为是武禹襄的,甚至多作改动,也很难断定其中的是与非。《太极拳谱》中的李春茂的《无极养生拳论》更是如此,所以才出现了孙禄堂将其片段写入《形意无极学》里,孙禄堂的弟子于化行也认为是没有主儿的拳论,写入自己的《太极拳全书》里。

(紫元按:魏先生的论述很精准,很有力。孙禄堂是利用近代出版及媒体来沽名钓誉的武林界第一人,他当然不敢把全文放在一起,做贼毕竟心虚,所以将文章拆开。关于孙禄堂的造假在紫元的博文中有详细论述)


二、唐村碑刻中的武术资料再考略

(一)关于徐庶母亲撰写的碑文。我们第一次知道千载寺有块徐庶母亲撰写的碑,是2005410陪同康戈武教授考察唐村千载寺。当康戈武教授走到村中的一条小河边时,唐村的一位老者说,东汉末年徐庶的母亲撰写的一块碑刻,文化大革命时被村民打碎,残碑就扔在这条小河里。等20066月底康戈武第二次来考察的时候,徐庶母亲所写的残碑已经被从河里挖了出来。但已残缺严重,碑文部分已不可得。据唐村的老者们说,文化馆以前曾有人来这里拓过拓片。我们去县文化馆查询当事人,当事人告诉我们,文化革命过后很多东西都失落了,现在已无从查找。所幸的是李立炳从村民家里又弄到了抄件。从碑文中的“汉失(室)乱权柄,我族河内行。草木进香咽,千载寺佛灵”看,徐氏家族来河内似应该在东汉初平三年左右董卓作乱京师而导致中州四处兵起的时候来到河内的。彼时,河内太守王匡正组织人马对抗董卓,徐母堆土为炉,插草为香,祭拜无极寺佛,“盼无极养生,保三鼎一统。” 至于为曹操所逼徐母痛极自尽那是《三国演义》的故事,我们不便为之进行演绎。

徐庶的母亲所写的碑刻的意义在于它证实了流传千载寺数千年的“无极养生功”并非人们信口开河。能够与徐庶母亲的碑刻相佐证的现存的残碑断竭外,还有一远一近两方面的资料。远的是东方朔所写的《金伞山万寿观刘自然先生赞碑》。此碑现在仍存于金伞山万寿观,该碑中说的:“妙哉至道,无极无穷,无影无形,无始无终,细无不无,大无不容,分判混沌,运干元穹……”不正是无极养生吗?近的就是2014年十月捐资功德碑上的“三国徐庶之母撰书碑”的记载,说明人们对该碑有深刻记忆。。

(二)关于《唐僧十力和尚传碑》。

关于《千载寺唐僧十力和尚传碑》的作者。从《千载寺唐僧十力和尚传碑》后面的落款看,该碑撰文和书写者为普观。目前发现的有关普观的资料有三处,一是《千载寺唐僧十力和尚传碑》后署“大清康熙丙申年二月二日千载寺古藏残碑译撰书普观题”;二是博爱县月山寺碑廊现存的一块《清凉末香偈》的碑刻,落款为“康熙丙申秋月书,千载寺普观题。”三是李自奇卖地、李仲卖地的地契上记载有同中人普观、李奉亭、李贤、李之用四人花押。从字体上看《千载寺唐僧十力和尚传碑》是楷书;《清凉末香偈》是行书,二者显然没有可比性。熟悉书法的人都知道,楷书尚形,行草尚意。用书画同源来做类比,楷书如同工笔画,法度森严;行草如写意画,汪洋肆意。一个书法家、画家作行草书或者画写意画,很少有雷同的。如果拿写意画或者行草书来类比其楷书或工笔画,那是非常缺乏文化内涵的。即便如此,《千载寺唐僧十力和尚传碑》和《清凉末香偈》这两块碑刻的细部可以看出两块碑刻书写的相似之处。《清凉末香偈》碑刻虽然是行书,但是,落款处作者显然将自己的名字写的规整了些,在向楷书靠拢,将“千载寺普观题”放大后可以看出其与《千载寺唐僧十力和尚传碑》中的“千载寺”以及落款中的普观题放大后显然有许多相似之处,从而可以看出两块碑刻与普观其人的关系。

至于李自奇卖地、李仲买地的地契,内中只看到普观是四位同中人的一位,没有明确该地契为普观所写。地契的写作,一般是买卖双方谈好标的价钱,起草好契约,然后去找几位熟悉的人做同中人画押即可。同中人大多数不参与契约的起草工作。从该地契的本身看,并非是普观参与起草了契约,不能将它作为普观的作品看待。从地契的书写本身看,与上述两块碑刻的书写水平迥异,可见其与普观没有什么关系。

李道子其人其事。李道子,河内人,生于隋大业十年二月二日。是僧人在寺院附近马兰草丛中捡来的一个弃婴或私生子。他小时候就很聪明,能过目不忘,而且文、武、医、易、雕塑、皆有造诣。李道子名儒子,字道武,号十力,游化号道子。这四个名称涵盖了儒、道、释、武四家。《中国佛教人名大辞典》记载: “十力。唐僧。氏里师承不详。通《涅磐》、《摄论》。武德末居京师。德齿俱尊。贞观中依慧震住樟州通泉寺。后不测所终”。他与慧震的交往在《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九·释慧震传》中,还记载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儿:先有一马日行五百。曾经入阵。余马并死。惟此得还。至(贞观)十四年七月。忽自嘶鸣。不食三日。震闻毛竖。有一异僧名为十力。语震曰。马与主别。主当先行。来年正月十五日。日正中时应入涅槃。法师须散财物。无留于后。于身何益。言已而隐。莫知其由。其后文还记述了慧震果然像十力所说如期而逝。这说明十力和尚佛法造诣非常高,有很强的预见力。他对佛家的力研究非常透彻。这也是他能够创意无极养生武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必须放在唐村千载寺的历史上去考证其人,而不能脱离千载寺和十力和尚本身的历史去考察。特别是不能用虚假的历史人物来证明真实的历史人物。比如《太极功·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此说传出来的是吴图南。众所周知,吴虽然是武林前辈,却也是假话连篇的造假者。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说他去陈家沟考察的事儿。说他在焦作旅店住宿,晚饭后,散步散到了陈家沟,赵堡,在赵堡还看到了杜元化云云,这真是云彩眼儿里的鬼话。焦作市到温县,图上距离120里,加上民国时期,交通落后,道路尽是便道、小道,屈曲盘旋,并且还要过沁河,算下来不下150里,平常人要以行军的速度紧走一天才能赶到。吴图南学过太极拳,但是,没有证据证明他有神行功,他要去陈家沟最少也得将近1天时间,他怎么饭后散步就散到陈家沟、赵堡了呢?所以,我们说,此李道子非彼李道子,只有唐村千载寺的李道子才是十力和尚李道子。

第一次将李道子与太极拳一起进行宣传的是袁世凯的幕僚宋书铭。宋书铭并非吴图南《太极功·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是宋远桥的后人。《太极功·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一文是吴图南根据自己的想象编造出来的故事。据调查宋书铭就是我们博爱县清化镇十街人。他的先祖号称宋将军,据清人魏禧的文章《大铁锥传》记载:宋将军者河内清化镇人也,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此文中还提到高信之是博爱县七街人,现在博爱还存有宋氏文同堂本通背拳谱。宋书铭的孙子宋国安,1911——1938),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第八期毕业,先后在宋哲元部任连长、营长、团长。曾参加著名的喜峰口痛歼日寇的战役。19382月,宋哲元的37师在博爱县城东南8公里王保与日寇土肥元部一个旅团作战。日寇以大炮开路,坦克冲锋,九辆坦克从东、北、南三个方向宋国安团阵地猛扑,宋国安团为国损躯者近900人。宋国安牺牲时年仅27岁。宋书铭所宣扬的李道子就是唐村千载寺的十力和尚李道子。

拿明朝的夫子李来证明唐朝的十力和尚李道子,犹如拿李鬼去证明李逵是假李逵一样,是不严肃的。

千载寺与唐代以前武功。与唐村千载寺相距2里余有个村子叫坞庄,在晋朝曾出现过一位武功高强的人叫郭默。《中国武术史》记载过他的事迹。《晋书·李矩·郭默传》,《前赵录》也有他的记载:‘郭默字玄雄,河内怀人,世以屠沽为业。默壮勇拳捷能贯甲,跳三丈堑,时人咸异之’。徒手能贯穿皮甲,其指掌功力也是非凡的。”⑽《晋书·列传》 “郭默,河内怀人。少微贱,以壮勇事太守裴整,为督将。永嘉之乱,默率遗众自为坞主,以渔舟抄东归行旅,积年遂致巨富,时人依附者渐众。抚循将士,甚得其欢心”。 这些历史资料证明,千载寺在西晋就有以壮勇、拳捷的武士,功夫十分了得。由晋永嘉至唐贞观300多年,千载寺在习练无极养生功的时候有了心得体会,逐渐提高功法,进而将功法与拳、武结合起来,这种可能性的出现就并非偶然了。

李道子所修典籍看李道子创艺无极养生武功真实性。唐僧十力和尚传碑》这样记载:李道子“少即聪,目过不忘,文武医易博艺皆修,涅槃、摄论黄老精通,以 大明渡无极经、易筋经、道德经、黄庭经、千金翼方、导引吐纳创艺无极养生武功。 ”这段碑记里面涉及到了多种典弄清这些种典籍的内容,对我们更好理解李道子创艺无极养生武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涅槃》即《涅槃经》。《涅槃经》中如来藏学说中蕴含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阐提皆得成佛、涅槃具常乐我净四德等旗帜鲜明震聋发聩的主张,形成了独特的生命体悟。作为禅宗思想、禅悟思维载体的禅宗诗歌,通过生动形象的吟咏,创造出流漾着涅槃慧光的文学意象,构成了一幅幅彰显著涅槃诗思的意境。《涅槃经》通过对禅宗思想的影响,为中国禅林诗苑增添了高华深邃、灵动空明的篇章。

《摄论》全称《摄大乘论》是佛教大乘瑜伽行派的基本论书。《摄论》将人的认识全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熏习种子阶段,即认识的形成;二是摄持隐藏种子阶段,即认识在精神主体中的积聚;三是种子成熟(果报)阶段,即认识转化为外在行动。唯识智是《摄论》中阐述的第二个重要观点。《摄论》认为:确立唯识无尘观点的过程是一个智慧得以完善的过程;建立这种唯识观需要智慧,而被建立的唯识观又能生成新的智慧;成就最高的智慧,就能脱离一切尘污,彻底改变世俗的世界观,而能获得如来三身。

讲《摄论》还不得不提瑜伽和瑜伽行派。瑜伽源于古印度,是古印度六大哲学派别中的一系,是探寻梵我合一的道理与方法。瑜伽是一个通过提升意识,帮助人类充分发挥潜能的体系。瑜伽姿势运用古老而易于掌握的技巧,改善人们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是一种达到身体、心灵与精神和谐统一的运动方式,包括调身的体位法、调息的呼吸法、调心的冥想法等,以达至身心的合一。

《大明渡无极经》为千载寺住持支谦所译,是千载寺的镇寺之宝。大明,即摩诃般若之意译;度无极为般若波罗蜜之古译。般若译曰明,波罗蜜译曰度,又曰度无极。从《千载寺唐僧十力和尚传碑》碑文中可以看出李道子对《大明度无极经》中的佛家十力学习尤精,号称十力和尚,这对于他创艺无极养生武功产生过重要影响。

《易筋经》。易筋,就是改变筋骨,通过修炼丹田真气打通全身经络的内功方法。按照功法要求,如配合《易筋经》搏击术同时练习可达到无坚不摧的神功威力。由于整个练功过程需师傅指点传承,而过去武术家过于保守,从不外传,有机缘按原法修炼者不多。到了明清之际,始有文本传出。所以近代的考释家多认为《易筋经》创于明代。但是如果创于明末,我们就不能理解宋代张君房所撰的《云笈七签》中的易髓易筋的说法,以及在魏晋时期出现的《汉武帝内传》中的一年易气,二年易血,三年易精,四年易脉,五年易髓,六年易骨,七年易筋,八年易发,九年易形的记载,这些记载正是习练易筋经的要旨。文学作品历来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如果社会生活中没有一年易气,二年易血,三年易精,四年易脉,五年易髓,六年易骨,七年易筋,八年易发,九年易形的生活,作者绝对不会凭空编造出这些神话来。这些资料说明,早在魏晋时期,就已经有《易筋经》存在并且有人练习了。周伟良教授对西谛本《易筋经义》的考证的结论也是似是而非的。周伟良教授曾提到该本上有三方印章,一是“骑部曲将”,二是“凈心抱冰雪”,三是“读书耕织人家”。其中“读书耕织人家”不能确定是印章的主人是谁,更不能确定印章主人的生存年代,周教授却用一句明清时期文人所用的闲章就将其了结了,这是不能断定西谛年代的一个证据;“骑部曲将”, 据香港中文大学王人聪先生在《古玺印与古文字论集》中考,《晋书·朱何传》中有记载:晋时有骑部曲将,其官秩在骑部曲督之下,其地位和部曲将相当,但所领的兵种不同,部曲将领步兵,骑部曲将领骑兵。⑿ 既然是晋朝的官印,为什么会印在西谛本《易筋经义》上?是梁清标收藏的吗?又没有著录?如果没有著录,怎样确定他是梁清标时代印在西谛本《易筋经义》上的?这是不能断定西谛本《易筋经义》是明清时期的作品的证据之二;梁清标所藏的书画有两处印有“凈心抱冰雪”的印章,可两方印章的风格又不一样,怎样确定凈心抱冰雪”就是梁清标使用的闲章?如果是梁清标使用的闲章为什么要刊刻一个内容两枚不同风格的印章?“骑部曲将”和“凈心抱冰雪”一方是晋朝的官印,一方是晋朝诗人的诗句,这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它们与晋朝有没有什么关系?这是西谛本《易筋经义》不能确定是明清时期的作品的证据之三。

目前有关易筋经的考证只是对现存资料的分析,仅仅停留在所得版本的考证上;有的甚至仅仅是望文生义的考证;还有的所谓考证仅仅是为了证明唐豪的考证结论,并不能代表《易筋经》发展的历史。应该说《唐僧十力和尚传碑》提供了《易筋经》创于汉代的又一证明。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所作的哲学著作。为中国古代先秦诸子所共仰,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中国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吕氏春秋·不二》用了一个字为其定义,即。《道德经》把中华民族的民族性通过《周易》、升华为以贵为核心,创造了完整的理想体系。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概括道德经的思想核心:一是自然;二是无为,不折腾,三是是规律,顺应自然根本的规律,就能够实现以柔弱胜刚强。

《黄庭经》为道教养生修仙专著它发扬了古代汉族黄老道家医学有关脏腑、经络、精气的理论,着重阐述存思身神、守固精气的理论和方法。系统地提出了三丹田、八景二十四真理论和相应的存真修炼方法,对上清派的形成有着特殊的意义。

说黄庭经不得不说魏华存。魏华存(252--334)晋代女道士。字贤安。任城(今山东济宁市境)人。司徒魏舒之女。博览百家,通儒学五经,尤耽好老、庄。常静居行导引、吐纳术,服食药物,意欲独身修仙,遂其所愿。在她二十四岁时嫁给太保掾南阳刘文字彦幼)。刘文任修武县令,魏华存随至任所,生有二子。后来别居,持斋修道多年,广搜道教神书秘籍,曾为天师道祭酒。得清虚真人王褒等降授神真之道,景林真人曾授给她《黄庭经》。后被尊奉为道教上清派第一代宗师,世称南岳夫人我们这里的人都称她二仙奶奶。

《千金翼方》唐代孙思邈著。孙思邈(581682),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通百家之说,曾得到隋唐两代皇帝征召,皆不就。勤于临证与著述,终成一代大医,并被后世尊为药王。《千金翼方》为其代表性医学著作之一,全书共30卷,其中卷1215阐述养生长寿。孙思邈曾长期在太行山采药,在博爱、沁阳、修武、武陟一带行医。还著有《摄养论》一篇,提出:人之寿夭不齐者,由禀气之浓薄,非关清浊也。贤者清,愚者浊,由性之明暗,而使气之清浊也。盖气者,命也,以气听命于性,故称性命。是故贤者之夭,以其气薄而性明也;愚者之寿,以其气浓而性暗也。所以君子之摄生也,非仅保守气血,以冀延年而已。他提出的十二月养生在民间具有很大影响。

吐纳导引学是我国古代人民为了延缓衰老而创立的自我锻炼的方法,是一门研究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科学。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到导引吐纳具有通利九窍的作用;晋代葛洪认为善行气者,内以养身,外以却病恶;《黄帝内经》也曾指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正所谓正气存内,百毒不侵扶正气可以祛邪毒,这正是导引养生机理所在。

《易经》是中国哲学的根源,是伏羲氏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长期观察的结果。他体悟得天地人事现象背后的隐约轨则,他发现在无穷变化中有一不变的太极,由此而生两仪,两仪再变生四象,四象演化为八卦。再经虞舜、周文王、周公、孔子等圣人的发扬诠释,使得蕴藏无限的易经,后人可以一登堂奥,一窥天地之妙。《周易》所要探讨的事物或现象就是太极,太极内在相互对立的阴阳两方面就叫做两仪,阴阳两仪各自内在的矛盾利害因素就构成了四象,把这个矛盾利害的基本因素按照辩证否定观进行推理、就有八经卦所表达的基本卦象

李道子之所以能够精通这些文化经典,就在于他能够用《易经》与三教文化相融合,他所倡导的三教融易文化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具有先进性。李道子不仅在理论上实行三教文化与易经文化相融合,而且在实践中形成了千载寺最独特的文化内涵。李道子提出的三教融易来统领中国文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用易经将三教文化进行升华的智者。如果这样一位智者在研习易经和三教文化的基础上创意了无极养生武功,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千载寺唐僧十力和尚传碑》所反映的无极养生文化是我国最早的养生文化。《怀庆府志·杂记》载:“尹寿子,相传虞舜时人,说道径于河阳。”河阳,即黄河之阳,覃怀之地。伊寿子的道经是最早的口头传播的教人如何长生不老的养生的方法和理论。在唐村,还有一则有关无极图的颇具传奇色彩的传说。说是尹寿子的母亲怀孕到了预产期,仍没有生产的预兆。于是便向当地的有经验的产科医生咨询。医生让她围绕博鳌潭走路。尹寿子的母亲就为着博鳌谈走啊走啊走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诞下一男婴,他就是尹寿子。尹寿子长大成人后,开始研究无极养生,他每天看着母亲走过的足迹苦思冥想,终于有一天大彻大悟,认识到世界万物都是无穷无尽的,无极就是道,道也是不可穷尽的。于是,他据此创造了无极图。后人把无极图刻在碑刻上,竖在易经祠前,以纪念尹寿子创造无极图的历史。

《千载寺唐僧十力和尚传碑》的价值。就在于使今人对太极拳的产生、演进有了更加真实而清晰的认识,即太极拳是在长期的酝酿积淀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千载寺的这些史料的发现,让我们能看到了其中演进的痕迹,即从单纯的养生术,逐步发展到与武术技击的结合,可以说,不经过长期的磨合演变是不符合武术发展史史实的。《千载寺唐僧十力和尚传碑》中除了没有现存的太极拳的套路外,太极拳的习练方法、太极拳的所有理论,都可以在这些典籍中找到它的根源和出处。该碑所列的李道子精通的三教融易文化典籍,就已经明确的回答了李道子创艺无极养生武功的问题。在无极养武功的理论上,远的有刘自然的导引养生功法,有《黄庭经》的有关脏腑、经络、精气的理论,和存思身神、守固精气的理论,以及三丹田、八景二十四真理论和相应的存真修炼方法。李道子精通《涅槃》,这是瑜伽行派的重要著作,很明显无极养生武功以及目今的太极拳,在习练方法上借鉴了瑜伽、《易筋经》的修炼方法,修身养心方法;以及修炼瑜伽的姿势和《易筋经》的姿势,运用古老而易于掌握的技巧,改善人们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达到身体、心灵与精神和谐统一。无极养生武功借鉴了瑜伽和易筋经调身的体位法、调息的呼吸法、调心的入静法等,让习练者能够达到身心的合一、天人合一的效果。很明显无极养生武功以及现在所有太极拳都有瑜伽和易筋经修炼方法的痕迹。如果说李道子学习、精通了这些儒、道、佛的典籍,创意了无极养生武功有谁还会怀疑吗?

关于以柔克刚,舍己从人武术理论的形成。以柔克刚最早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⒀。诸葛亮《将苑》称之为“以弱制强,以柔制刚”。他说:将刚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纯柔纯弱,其势必削;纯刚纯强,其势必亡;不柔不刚,合道之常。⒁柔与刚的对立统一,我们的先祖早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到了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广泛的将其应用到御将之道,应用到指导战争上。舍己从人,最早出在《孟子·公孙丑》。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全后汉文》《全隋文》《全唐文》都有舍己从人词句,所以说,以柔克刚,舍己从人首先是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汇。李道子精通儒道佛三教的文化与理论,将之用于无极养生武功将以柔克刚,舍己从人的理念引入无极养生武功是很正常的。

关于“塑艺少林”。塑,《辞海》:“塑捏土为人物形也。”⒂艺,技艺。是一种技术活儿。根据《辞海》关于塑的解释,关于十力和尚“塑艺少林”最少有几种解释。如果按照“捏土为人物形也”,十力和尚可能是帮助少林寺塑神像。其次,如果按照“技艺”解释,应该是帮助少林寺僧提高某种技艺。即使是按照周教授的说法,是教授武术了,也未尝不是历史。唐张鷟《朝野佥载》曾记载稠禅师习武的事迹:(稠)幼落发为沙弥时,辈甚众,每休暇,常角力腾趠为戏。而禅师以劣弱见凌,给侮殴击者相继,禅师羞之。僧稠在受到会武功沙弥的殴击后,发奋练武,最后练得筋骨强劲拳捷骁武引重千钧,形象的将稠禅师会武功的事儿说清楚了。《朝野佥载》虽然是唐人的笔记小说,但是,许多内容被《资治通鉴》所引用,说明其历史性很强,现实性很强。再者看《皇唐嵩岳少林寺碑》记载的十三棍僧助唐王的故事。棍本身就是武术,何言少林没有武术呢?

博爱县武术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是对《千载寺唐僧十力和尚传碑》真实性的有力佐证。从唐村千载寺、唐村,以及博爱县武术的发展情况看,李道子所创的无极养生武功已经在唐村、在博爱县代代相传,发扬光大。一是明朝末年李春茂将无极养生武功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与提高,创作了《无极养生拳论》《十三势论》《十三势行功歌》为无极养生武功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此外还有李仲的《十三势行功心解》《长拳一名十三势》;李鹤林的《太极拳论》《打手歌》。二是李岩李仲陈王廷创艺了《太极养生功》;三是心意六合拳、枪名满天下。四是通背拳、炮拳、十三势软手等武术在全国得到传播。五是从明清民国到建国后,博爱县村村办武学,村村有武术活动。六是博爱县的武术在全省、全国的武术比赛中取得傲人的成果。博爱县的王秉瑞在1928年全国第一次国术考试取得中等奖;1934年河南省国民政府组织的武术比赛,博爱县共36人参加,取得好成绩的有王秉瑞的弟子武日新、黄岭的王子瑶、小尚村(一说王卜昌)的屈乃文、冯竹园村冯志海等都取得好成绩。许多武术家都被国民党军队的武术教练。七是博爱的武术爱好者在抗日战争中为歼灭日寇做出了贡献。这些傲人的武术成绩证明,《千载寺唐僧十力和尚传碑》所记载的武术都是真实可信的。

关于《千载寺舍善洪洞移民功德碑记》。该碑是记载明朝初年,朱元璋为了医治元末明初战争创伤,实行山西向中原地区和全国移民的政策。据有关资料统计,从洪武初年到永乐年间五十多年,从山西各地共向全国多地移民800多个姓氏,其中400多个姓氏移民于中原。当时的河南省政府以千载寺为依托,在千载寺设置办事机构,负责处理移民迁移事宜。千载寺僧众在附近的村庄砍来竹木,搭成茅舍,让移民休息,烧茶送饭进行款待。办事之余,还教移民们武术,让他们强身健体。移民们非常感谢千载寺僧众的恩典,每逢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都会从全国各地回到千载寺,展演他们学过的武术,以资庆贺。这种庆典从明朝开始一直到抗日战争发生之前,坚持了数百年。《千载寺舍善洪洞移民功德碑记》就是万历甲午年来自河南各地的移民后裔朝拜千载寺年会的时候公同所立。这块碑的价值除了具有研究明朝初年的移民历史外,对千载寺武术历史起到了旁证作用。它的证明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中国武术在千载寺的传承约一千多年,历史悠久,传承脉络清晰;千载寺和唐村李氏在中国武术的传承史上起了较大的历史作用;二是明洪武、永乐年间的移民活动推动了中国武术的大普及。三是因时间久远,移民后裔所学的武术失去源流记载的,找到了根源,那就是千载寺武术。四是千载寺的武术史是中国武术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李春茂、李自奇、李岩、李仲、陈王廷、李鹤林等在中国武术史上所作的贡献,是千载寺武术文化结出的丰硕成果。

关于《李自奇墓碑》。李自奇墓碑是是纪墓碑的一种,属碑铭合一墓碑体例。这种墓碑不是在墓主人安葬时所立。是在墓主人安葬之后的若干年,其后嗣们所立。墓碑的规格与纪墓碑相同。其写作体例除了具有墓碑的内容外,又参以墓志铭的内容,简洁地记载墓主人的主要事迹、功绩、宗亲延续。其行文简洁、扼要,又不完全与墓志铭相同。碑铭合一的体例在博爱县使用非常广泛。如唐村李氏始祖墓砖、寨卜昌王氏先祖王楠的墓碑;博爱县北十字村呼延氏墓碑等,碑铭合一的墓碑弥补了墓主没有墓志铭、或者看不到墓主墓志铭的缺憾。

有关对李自奇墓碑的责难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拿无知责难有知。如皇明与大清问题。其实,皇明与大清本不是什么问题。满人入主中华后所继承的仍然是中国的封建王朝,所奉行的仍是中国历朝历代王朝奉行的中国的封建制度。同时,也继承了历代王朝的尊称与昵称。中国从唐朝后开始称皇朝。唐、宋、元、明、清皆是如此。在唐之前,国家皆称大。唐朝以后只有少数民族称帝时,有时也称为大,如大金、大元、大清。这可能与他们的逆反心理有关。明明是个小民族,却惧怕称之为小,反称大。所以将皇明与大清联系在一起并非有什么问题。所谓有问题,只是解读者的一厢情愿而已。《明史》是清朝宰相张廷玉编的,粗略翻阅一下,称皇明的地方有14处之多。张廷玉是清朝康熙、雍正两朝宰相,他难道不知道这个会杀头吗?他照样那样写,说明朝廷是允许的。李自奇墓碑那样写朝廷也是允许的,并非像有的人危言耸听那样“会杀头的”。至于歴与曆的问题,我的前文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万歴的称呼是合乎法度的。有人问,那不是还有弘历吗?李自奇墓碑刊刻于清康熙二十八年,清乾隆皇帝弘历出生于康熙五十年,这就是说乾隆是李自奇墓碑刊刻二十二年后才出生,在中国的历史上还未曾发生过当代人避未出生还不知道名和姓的人的讳的事件。

关于心意六合拳、心意六合枪的创始人,有许多方面可以探索。一是家族背景。李自奇出生于武术世家。他的先祖为李氏第二世祖李天顺,耕田业,习文武。三世祖李地义,耕田业,习文武;四世祖李廉君,庠生;五世祖李明道,庠生,住怀府开羽箭行;六世祖李从谦,庠生,文武双修;父亲李正廉,庠生,文武双修;李自奇弟兄五人,除二哥李自智未载是否习武、三哥李自义迁武陟未载是否习武外,大哥李自旭,贡生,文武双修,山西山东传拳,名焉;四哥李自让文武双修。李自奇自己,庠生,文武双修,崇祯年间山西陕西传拳。《姬氏族谱》中姬际可条目中有数句姬际可会武功的言语,从家谱的整体布局看,很明显是后人加上去的。从族谱中可以看出姬氏家族没有习武背景。一个武术世家的人与一个毫无习武背景的人相比,哪个能够创新武术还有可比性吗?二是从生卒时间看,李自奇出生于明万历八年;过去的资料认为姬际可出生于康熙年间,现在又有资料证明姬公(际可)生于崇祯年间,去世于康熙四十六年⒃。明崇祯帝在位共17年,如果取中间一个数,暂以姬际可出生于崇祯八年算,李自奇比姬际可年长55岁,按年代算,李自奇比姬际可长两代人,由此,姬际可不可能在李自奇之前创心意六合枪、心意六合拳;崇祯年间是李自奇与姬际可交集的一个时间节点。李自奇崇祯年间在山西传拳,姬际可与崇祯年间开始学拳,从这个交集点对于理顺心意六合拳、心意六合枪的传承关系,有重大的研究空间。三是从文化背景上,李自奇奉行的是“未成功器,勿名师们”功利文化,器,是指 人的度量、才干;器量才能;人所具有的资质。用现代的话说,你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出去别胡乱炫耀你是某某的弟子,某某是你的老师云。姬际可如果有这种文化素养,可能会对心意六合拳、心意六合枪的源流研究起重要的作用。从现在流传的有关姬际可的拳谱拳论看,有许多属于后辈炒作,与真相尚有距离。四是在封建社会里,日子普遍贫穷,师傅教拳的目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就是教会弟子们挣饭吃的本领。按现在的说法就是有工作可干,能挣钱养家。因此,师傅绝对不会介意弟子们在哪里挣饭吃。因此,姬际可在河南传拳也很正常。这不应该成探索心意六合拳、枪源流的障碍。

  

 

参考文献:

 

⑴《孙禄堂武学著作大全》增订本13页、125页、191

⑵于化行《太极拳全书》山西科技出版社20081月第一版

⑶乾隆五十二年《怀庆府志》:《旧志·艺传》

《全唐诗》卷186-2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0月第一版

⑸《新华严经论·古体影印与简体对照本》西北大学出版社2005-11出版

⑹(《中国历代帝王庙谥年讳谱》清·齐召南著 道光四年仪征阮氏小琅馆印,中华书局(台湾)19731月出版)

⑺《中国历代帝王世系年表》作者杜建民  齐鲁书社  19952月第一版

《中国家谱》欧阳宗书著,新华出版社199312月第一版

《温县志稿》民国二十二年修,1998年第一版

《中国武术史》112页,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9月第一版)

⑾《二十四史全译》《晋书·列传第33》许嘉璐主编20041月第一版

《新民晚报》2009321b13

⒀《诸葛亮将苑注释》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71月第一版

《辞海》民国三十六年版  325

《搏击》2012年第05期:《红楼梦》石兄乃姬公得意门生秋浦曹继武

 

 

 

联系人:魏美智

地址:河南省博爱县清化镇方兴小区(财政局家属院)13

手机:13598532095

 

 


 

[转载]为何毛泽东曾说让陈永贵当国家主席?

0
0

毛泽东与陈永贵

 


    陈永贵的确艰苦奋斗

 


     陈永贵有了故居

 


     陈永贵的居室充满对毛泽东的崇敬

 


     陈永贵的墓碑

 

在毛泽东时代,没有什么人不服他,也没有什么人不怕他,不管对错,服从他是党的纪律。但是毛泽东去世,甚至对文革开历史到车进行反思,依然百分之百地维护文革发起者的错误,就不多了。改革开放后对邓小平的拨乱反正的做法陈永贵并不积极甚至心中不快,而对于大刀阔斧改革的胡耀邦则到处乱骂“胡乱邦”。

陈永贵独服毛泽东是有缘由的。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骨子里的传统观念是强烈的,尤其对于毛泽东改天换地,更有发自内心的无限崇拜。真正树起陈永贵,并让他担任副总理高官的,也是毛泽东。

毛泽东第一次见陈永贵是1964年12月第三届全国人大开会期间,26日毛泽东在家中小范围内过了71岁生日,他邀请的人有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和各大区书记,还邀了人大代表钱学森、邢燕子、陈永贵等人参加生日家宴。入席的人基本都是鼎鼎大名,毛泽东拉着人们尚陌生的陈永贵坐在身旁,带有介绍性地说:“听说你42岁才扫(脱)盲,还会讲点逻辑。你是个庄稼专家,领导大寨坚持集体化道路,我们要举起这面旗帜。”毛泽东的话一言九鼎,尽快落实是不容置疑的。

其实毛泽东还是作了调查的,9个月前他到山西,山西省委书记陶鲁笳向他汇报陈永贵领导大寨人三战狼窝掌(一条小山沟),修田造地,使家家有余粮,说他是山西改变贫穷面貌的典型。毛泽东听了很高兴,就问:“陈永贵识不识字呀?”陶书记说:“不识字,这些年扫盲,能看点报纸,是个大老粗。”毛泽东兴奋地站起来说:“好!山沟里出了好文章。陈永贵识的字不多,做的事可不少。”毛泽东说过卑贱者最聪明,书读得越多越反动,陈永贵是最聪明的典型,毛泽东很欣赏他。

从农民到副总理,是毛泽东一手提拔,陈永贵感恩之情自不必说。知情人还知道,毛泽东曾经力保过他。在1968年9月填报“九大”代表履历表时,在昔阳县“支左”的军队干部仔细核查,发现他有比较严重的历史问题。1942年日本鬼子侵占山西也在昔阳作恶,陈永贵曾给日本鬼子办事,同事也暗中联络八路军,可谓左右逢源。日本投降后村里人称他是“二鬼子”。这无疑是巨大的历史污点。所以当“支左”的军队干部质问他,他惊慌失措地说:“我有罪,我要到北京向毛主席请罪!”“支左”干部向九大秘书处讲了实情。陈永贵预感自己这面旗帜顷刻将倒塌,这段历史放在谁身上轻则进牛棚重则进监狱。但陈永贵还是安然无恙地当上九大代表,而且进了主席团。后来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军区司令员陈锡联曾经传达并解释说:“陈永贵的历史问题,主席知道了,不要再提了。”陈永贵的感激涕零是难以形容的。像陈永贵这样严重的历史问题只有毛泽东能保,连周恩来、叶剑英也保不了。还有张春桥曾经自首变节,周恩来重病时对邓小平说张春桥是叛徒,但是主席不让追查。

毛泽东喜欢陈永贵这样的农民,因为他艰苦奋斗肯干,同时也不会有任何威胁感,会百分百地听话。

1970年庐山会议陈伯达倒台实际已经剑指林彪。对于设置国家主席,毛泽东说:“中国农民多,要设国家主席。可以让陈永贵当”(资料来源:《陈伯达:最后口述回忆》389页)。此话倒没有人当真,因为都知道还不至于让陈永贵当国家主席。文革中提拔了一些工农干部到中央担任要职,但的确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比如后来一位主管卫生的副总理当着外宾的面问李时珍来了没有,人民日报的总编把墨西哥念成“黑西哥”,所以到文革后期毛泽东还是让邓小平等有经验的领导人复出工作。

尽管毛泽东说过让陈永贵当国家主席,但事实证明他没有这样做。

 

 


 

心意六合拳姬祖徒孙“河南府李”的出处     颜紫元

0
0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紫元得太极拳宗师马公岳梁赠送两本民国年间出版的唐豪先生对拳史的考证,本子很小,比近年山西科技出版社翻印出版的本子一半还小,还在紫元书房,啥时候拍个照传上来。现在传的是翻印的本子。唐豪、徐震是民国时期的教授,也是中国拳史研究的先驱,马公给紫元的册子直接激发了紫元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对拳史的兴趣,至今已三十多年,对拳史的研究没有停止与怠懈过,尤其是紫元在四十多年的学武习武过程中,先后正式拜师的就有十三位老师,他们都是一代宗师,并且把包括家谱在内的祖传拳谱、文献资料都提供给紫元,使得紫元能够从文献记载与技术对比中等解开拳史迷雾,所以紫元是万分幸运的,虽然期间之体力、精神之艰辛,财物金钱光阴之消耗,非常人所能理解,但收获是丰厚的,紫元不求急功近利,唯求历史真相,拳技原始面目,得来不觉费功夫!但没有“枉费功夫遗叹息”,几十年来主要方向没有发生误判,冥冥中似有神助!既然命中注定紫元与中华原真武艺与原真拳史之缘份,紫元则当仁不让,舍我其谁?!虽千辛万苦、披荆斩棘,也不觉苦矣,反而乐在其中。将几十年的研究心血凝结成一书,名为《中国武术史解谜与辨伪》,明年初将中英文同时在海内外出版,望网友、拳友关注。

现在将唐豪的《中国武艺图籍考》中的关于《六合拳谱》、“河南府李”,及唐豪、徐震的评注之页发上来。这些史料的价值不仅是来自唐豪上世纪三十年代初亲赴陈家沟的抄录考察,而且是出自非心意六合拳门、形意拳门的原始史料,唐豪、徐震也不是心意六合拳门、形意拳门的人,他们的观点不会受门派影响,所以它的真实性不容置疑!




上文,很清楚,在《六合十大要论》(后人又称“十法摘要”)之“序”的落款次序先后是“雍正十一年三月河南府李失名”(“失名”指隐去大名。为什么隐去大名?因为清雍正年间下了“禁武令”,清廷派“血滴子”到处在侦查。因此“河南府李”不仅隐去自己大名,也在序中隐去可能还健在的其师“南山郑氏”之大名。而彼时其师爷姬龙峰早去世,所以在序中保留大名。可见后来有人把“河南府李”去掉,把“南山郑氏“按上什么”登封县郑武奎“、或者变成安徽贵池籍在京城出生并长大、从来没有回过祖籍、直到36岁病逝在陕西而运回祖籍埋葬的”曹继武“都是不明白当时清廷的禁令而进行的胡乱编造)、雍正十三年正月新安王自诚、乾隆十九年七月汝州王琛琳、乾隆四十四年汝州马定振  (请注意序的最后落款是”乾隆四十四年“最后在清末流落到与心意六合拳毫无关系的陈家沟陈鑫手里!所以它的原始性可见一斑。而且就是”新安王自诚“几个字,没有什么”进士“、什么”掌礼沟“、什么”子XX"等,凡是去掉“河南府李”及在王自诚前后加上其他字句的,都不是原始的、是人为改编的,都不足为据。原始的落款与紫元在新安县的考察结论是一致的,紫元去新安县志办查:康熙雍正年间进士中没有王自诚,新安县确实有掌礼沟,也有王姓,但紫元查了掌礼沟王氏家谱,没有王自诚及其儿子的名字,掌礼沟王氏从祖上至今也不练拳,可见新安王自诚与掌礼沟王氏不是一支的。阿胡根本没有去考证就声称去了新安及掌礼沟,还编造出一个王自诚的后人“王学儒”来,“王学儒”在掌礼沟王氏中也不存在。阿胡编造故事,如他去过济源勋掌考察等等,就像痴人说梦一样容易。)

我们看看“少林寺心意把研究会”会长胡正生的文章:“。。。。。明末山西龙凤县人,是影响中国武术史且具有里程碑的传奇人物。姬龙先祖是公认的心意把的开山祖师,也是六合拳法(心意拳、形意拳)的创始人。。。郑武奎

南登封人,姬龙的徒弟,即武术史记载的南山郑氏,曾在乾隆年间收徒传艺

王志诚

郑武奎的徒弟,河南新安县人,乾隆年间在世时就是享誉盛名的武术大家。据其手抄本记载,其得郑武奎(即南山郑氏)之传,以接姬龙之法,而得之颇为详细,归纳总结出影响中国武术史的《拳法摘要》、《六合拳法》《青龙出海》等传世心意武学理论纲要等。这就是后来少林寺延续至今所称的《少林十法摘要》或《少林锤把十法》以及民间心意六合拳家所称的《六合十大要序》等。

王益&王恺(约1710—?)

 

王志诚的儿子,武术源自家传。。。并在”

清·新安王自诚手著·子益&子恺仝校--拳法摘要

 “说

  上文出自于清代乾隆年间河南洛阳新安王志诚之著作,是目前武术界公认的最早关于心意把和六合拳法的珍贵历史资料,更是追究心意把渊源的最真实的历史证物。

这个胡正生文章中提到的“青龙出海拳”,我们看看该拳真正传人是怎么说的:关于青龙出海拳:嵩山人家说:昨天上午,见到了山北武学青龙出海拳,引战拳第五代传人李亚鹏.
兄弟相见,很是亲切,在宋陵公园看他演习,确实功力深厚,原汁原味少林传统拳.兄弟互相交流一些练拳心得,感悟,听他讲一些武林轶事,先辈故事,也蛮有意思.
中午在他家,看了他叔整理的,青龙出海拳,引战拳​​,的拳谱,的确是下了不少功夫.听他讲,他这一门师父叫崔丙五,传自其舅舅,距今有200多年历史,传到他这已是第五代,其中第三代崔继彬,外号老十三,在开封打过擂,我们当地流传,很多他的故事.
昆吾切玉指正说:崔丙午又名崔振清。崔的舅舅是苌乃周。李氏所演的青龙出海拳就是苌乃周的《中24势》,引战拳拳法源于汜水禹门,即苌乃周的老师禹让家,禹让之父子元、祖父禹谐都精于武术。说这些是传统少林拳是不确切的。崔纪斌又名崔石山,字炳麟。引战拳根于明末汜水虎牢关张八的“神拳29势”,张八之技“历五世而至禹门”

所以无论胡正生还是阿胡胡刚把“河南府李”去掉,胡编烂造,在原始历史文献面前,他们的丑陋暴露无遗!







 

 真实历史记载:“无论是北少林(嵩山)还是南少林(泉州),都从来没有发生过任何反清复明的事件。所谓南少林由于反清复明被焚毁之说,乃是晚清武侠小说《万年青》的杜撰。而所谓北少林由于反清复明被焚毁之说,乃出于民主革命家陶成章(1878-1912年)的《教会源流考》,也是为了鼓舞“驱逐鞑虏”的热情而信笔写就的,并无历史根据。

嵩山少林寺当时的真实情况是这样的:明末农民起波及河南,少林寺为明政府效力,积极投身到镇压起义的行列。崇祯十四年至崇祯十七年(1641-1644年),登封矿工李际遇领导矿工及农民四、五万人起义,扎营在少室山天险之顶“御寨”。(见乾隆《登封县志》)由于当时少林寺武僧处处与农民军为敌,李为消灭这一肘腋之患,“乃佯与结纳,日以金啖主僧……”。一日,李乘寺僧“斋沐焚诵”之际,“率数百人,裹甲以入,径至经堂”,把在场寺僧全部杀死。(见《中州杂俎》)从此以后直至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朝河南官员张思明因祭祀中岳来到少林寺时,少林寺依然是“法堂草深,宗徒雨散矣”,“已积四十余年矣。”(见张思明《重建慈云庵碑记》)同年,在张的倡议 之下,遂开始整修重建少林。从康熙到道光末的二百多年时间里,清政府对少林寺特别重视,多次整修,扩大规模。康熙皇帝曾为寺院亲书匾额;雍正皇帝也曾亲览 整修寺庙的图纸;乾隆皇帝更是亲临少林,诗、匾、联同举,迄今犹存。可见民间传言是不可信的”(此段文字摘自网络)
 古怀川大地,诞生了黄庭经、李道子养生功、。。。董成老道通背拳、董秉乾老道之董氏六合枪、济源异人之心意拳、。。李春茂及外甥、儿子陈奏庭、李仲、李信学十三势太极拳、通背拳;姬氏在此学六合枪(董氏六合枪、刀中包含了心意六合拳所有内涵、身法、步法、眼法及大部分手法内容),创成六合拳后又在此与济源异人切磋交流。。。
  当然,李际遇杀死在场所有少林寺僧的影响,及直到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才开始慢慢恢复,也证明了紫元过去文章的文章“少林寺心意把是乾隆年间马学礼所传”。康熙末与清雍正年间,姬氏徒孙“河南府李”与康熙二十三年后才进少林寺的主持是朋友,“河南府李”约于1726年传马学礼,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三月,更改“勇战心意枪诀”的序文,而成“三三拳谱”中“六合十大要论-序”,并嘱马学礼再苦练三年,去少林寺试艺,约于1736年马学礼三十余岁时赴少林寺,无对手,被请求留下拳艺,马学礼是回民,不愿久待在少林寺,故自编一套“心意把”传少林寺僧,这就是为何少林寺心意把第一代和尚是在乾隆年间的原因。


济源异人(唯一可能是唐村李友,见紫元相关文章)创的“心意拳”或“心意捶”,在传了妻子的族侄原化奇、化奇传子文魁、武魁后(按原化奇是济源勋掌原氏11世孙,上图唐豪文中的给郑濂浦九要论的原作杰便是化奇嫡裔原氏16世祖)于康乾年间传到了少林寺,还有24字诀等。比“河南府李”之徒马学礼在乾隆年间传少林寺心意把早十多年。





 紫元我性格及多年生活在国外,所以说话喜欢开门见山,不会拐弯抹角,性情耿直,不过这在民主国家很适合,所以我就没有想改过。历史是一门科学,科学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所以我研究历史必须实事求是,有证据,不是什么写美丽传说,不是为了取悦于人,或诋毁传说。求真是我唯一的目标,我只对真理折腰。你博客中专有胡正声的文章,与本人当初采访杨桂五先生杨先生说的一样,心意把的祖师是姬龙(姬龙峰)、少林寺心意把是在王自诚以后才开始的。
而王自诚是在清雍正13年收藏了南山郑氏的弟子河南府李清雍正11年改写的“六合十大要论及序”(改自济源李友的“勇战心意枪决”),马学礼是河南府李的弟子,他是在乾隆年间传少林寺心意把的。李际遇毁少林寺到康熙23年少林寺才在张思明的关注提议下开始慢慢恢复。这段历史的文献都有出处,非常真实,与少林寺的美丽传说不同,李老师能够按照上面文献的来源去复查核实是非常有意义的。原文章作者就是去查来的。作为少林弟子,读到美丽传说与真实历史不符合,心里很不舒服是人之常情,我理解。就像乾隆皇帝去了达摩洞才发现所谓石壁影是个美丽传说而已(见乾隆诗),但我是研究历史的,所以必须实事求是。希望你能提出最尖锐的反驳,因为真理只会越辩越明。在学术上必须不讲人情,私下可以是好朋友。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胡刚把曹继武又说成是郑武奎,并且诈死是红楼梦真正作者,还传了马学礼、王自诚。。。所以胡刚开创了“六合红学”。。网友把他从网上买去的拳谱进行重抄更改落款年代都用真实的图片进行揭露。。。小人为一己之利,没有底线,但现在是民主网络时代,他就完了
待续。。。

 

爱女五岁的玉音第一次上台表演小提琴很紧张   颜紫元

0
0
紫元爱小提琴,拉了几年,后来实在太忙,就不拉了,孩子们有学钢琴或小提琴的。爱女五岁的音音第一次上台表演小提琴很紧张,女儿的提琴老师在她身边鼓励她








 
Viewing all 692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Latest Images